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PPT、三角板学具准备:小棒、白纸、铁丝、三角形、稳定性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2、在哪看到过这种图形?(生举例)二、教学三角形的定义1、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
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做一个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学生的作品:生1:用小棒摆的一个三角形师:你们对他摆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说的吗?生:他摆的三角形小棒与小棒处没有粘牢。
师:你愿意上来让这个三角形变得更完美些吗?生2:用白纸折了后剪出来的一个三角形。
生3:用铁丝折的一个三角形师刚展示,就有学生在下面提意见:那不是三角形?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个不是三角形?生:它没有封口。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师动手捏住铁丝的两头问:这样是一个三角形了吗?2、师:现在我们说也说了,做也做了,那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3、学生回答,教师不断完善。
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断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提问:什么叫围成?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5、师: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法官,判断一下上面的图形式不是三角形。
(PPT出示)5、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
教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反思: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关于三角形的定义作业本中也曾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过,因此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直接以提问形式出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还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义。
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2.让学生能够按照三角形的内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三角形、长方形的模型;每个同学准备六个不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屏幕显示)2、说出下列各角是什么角?(屏幕显示)以(2)为例,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屏幕显示)二、新授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和线段,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种由线段和角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2、在一年级时,我们就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看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学生举例,电脑显示各种实物)3、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外形来看,它们外形都是三角形的。
(实物隐去,显示三角形)4、这些图形都叫做三角形。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5、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根据学生回答的可能性,逐个显示(屏幕显示)提问: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那么三条线段要怎样放才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呢?(动态显示)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6、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板书:特征)(1) 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显示)三角形有几条边?(2) 每两条线段相交于一个点(闪烁),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显示)三角形有几个顶点?(3) 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还有三个什么?(三个角显示)7、练习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来判断一下。
P.147 练习三十一的第一题。
(同屏显示)下面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哪个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屏幕显示)8、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1) 出示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 请两位同学上前来拉拉看,看一看这两个模型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长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易变形)(3) 指出,这是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与底相对应的高3、通过折,画的方式找到三角形的高,感受三角形高的含义,知道高的标注方法4、在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5、感受空间几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动手寻找三角形的高,体会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三角形中寻找高的操作过程,以及对“高”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等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知空间图形(1)认识三角形的构成及定义课件展示生活中运用了三角形的建筑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其中学过的图形师:1、看看在这些建筑上运用了哪些我们认识的图形?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如屋顶、三角尺、红领巾、三明治等。
3、看一看我们生活中的三角形。
二、探究学习--认识三角形1、给三角形下定义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直接定义:像这样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老师引导:这4个图形能叫三角形么?请说明理由加深对定义的理解:线段、围拢同学看,我们在构图的时候,画三角形主要用了三条什么?(线段),因此,我们通常这样来定义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成的图像叫做三角形。
(组、连、围)请选一字填空,并说说理由组和连都没有准确说明三条线段连接的方法,围字却说明了: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而且首尾相连,组成封闭图形。
全班齐读定义。
2、体会、认识、理解、运用三角形的特性1、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反馈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知情况,特别是要复习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学生每说到一个“点”上,就让同学们去指一指,或者摸一摸,将动脑,动口,动手集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识.1)师示范指边,角,顶点。
2)抽生上来指边,角,顶点3)师指,生说名称4)师说名称,生写名称在相应位置。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1、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出示一些三角形:(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系统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找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例2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例2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新增多的内容。
教材在编排上重视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探索规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
教学思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主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的物体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推动他们思维内在的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课本习题外,作了适当补充,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好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颜色同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泰州市在长江上架设的第一座大桥,是泰州人的骄傲,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师:观察一下,你能在这座大桥上找到我们了解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设计意图】:由课本插图改为学生了解的江阴长江大桥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4章三角形 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组成。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3. 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 三角形的画法:如何准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
5.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边长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并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进行展示。
3. 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三角形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曾维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木条、三角形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的图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4 5 7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6个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角形,另一类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可能出现这些不够正确的表述: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指图1问:这个图形就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它是三角形吗?教师追问:怎样才是?学生:边要连起来。
师:边连起来就是“围成”。
(师板书:围成)师:谁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1)课件
新知讲解
三角形按内 角的大小分 类
锐角三角形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练一练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比是3:4:5,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______锐__角_____三角形。
2、如图,BD⊥AC,说出图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 要素。 2、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它们 来解决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 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导入新课
你能举出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例子吗? 雨伞、衣架、小红旗……
钝角三角形。
C
D
锐角三角形:△ABC 直角三角形:△ABD、△BCD
A
钝角三角形:没有
B
1.为什么有人喜欢 斜穿人行横道?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拿出草稿纸,在纸上画出任意一个 三角形,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叠 一叠,探究三角形任何两边和的数 量关系,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交 流。
思考探究
新知讲解
在△ABC中,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A
A
b
c
B
C
a
(1)说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以及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
个内角。
(2)若∠A=40°,∠C=60°,求∠ABC的度数。
C D
A
B
(1)△ABC,△ABD、△BCD (边、角口述)
(2)∠A、∠C、∠ABC是△ABC的内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可知:∠ABC=180°-∠A-∠C=80°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关系。
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延伸,是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必备的基础;直角三角形判定是平面几何中证明垂直问题的一个常用工具;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两个定理的探究形式体现了由几何实验到几何论证的研究过程.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但不够严密,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出,并要相对严密地给出概念.学生在第二章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利用平行线的结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了验证和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最后通过习题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认识三角形概念、表示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时是通过撕、拼的方法得到的,具备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等基本元素,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获得一定的推理活动经验;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四、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概念讲解;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猜角游戏;第五环节:巩固练习;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达标检测;第八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设计找相同游戏,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图片中找出有关三角形.活动目的: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用源于生活实际的图片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很好的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实例,如斜拉桥、塔吊、自行车的大梁、房屋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第二环节概念讲解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屋顶框架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自己添加字母)(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活动目的: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设计添加字母,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点的表示方法的掌握.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牢固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的个数.第三环节 合作学习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活动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急于评判他们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觉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团结协作的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小组讨论、展台演示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师生间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 斜梁 斜梁横梁第四环节猜角游戏活动内容:1、教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2、进一步学习上述游戏活动中得出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直角三角形的符号、斜边、直角边,并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有许多性质,你能发现它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使学生从游戏中归纳出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只能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请其他同学说出是什么三角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当只露出一个内角为锐角时,引导学生发现三种情况都是可以的,即两个锐角,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反证法的思想,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反证法奠定基础.第2个活动是学生在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之后的延伸——直角三角形的符号、斜边、直角边以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在游戏中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发现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具体形状无本质关系,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其形状有关——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活动内容:在这个环节设计了想一想、随堂练习想一想1、观察下图中的三角形,你能够按角将它们的形状分类吗?随堂练习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度和60度(2)40度和70度(3)50度和20度活动目的:关于练习的安排是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形分类及内角和定理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够积极参与,顺利解决这两题.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及有关概念,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按角分类.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思索走出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第七环节达标检测活动内容:设计六道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题目。
七下数学课件: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4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其边、角、顶点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两种分类方法。
3、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会利用这个不等量关系判断已知的三条线段
能否组成三角形,及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会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D、2cm +4cm<7cm,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A.
判断三角形三边关系
长度分别为2,3,3,4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
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A.4
B.5
C.6
D.7
【详解】
①长度分别为5、3、4,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5;
②长度分别为2、6、4,不能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6cm,8cm
B.3cm,2cm,6cm
C.5cm,6cm,12cm D.2cm,7cm,4cm
【详解】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A、3cm +6cm>8cm,能组成三角形;
B、3cm +2cm<6cm,不能组成三角形;
C、5cm +6cm <12cm ,不能组成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5)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相等
观察与思考
任意画一个△ABC,从A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B,有几条
线路可以选择?各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对任意一个△ABC,若把其中两个顶点看成顶点(点A,点
B),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
认识三角形教案(优秀8篇)《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投影)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3.请大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等)(2)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巩固概念.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怎样分?(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3)分类.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5)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填表后观察.(投影)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4.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四)作业练习三十一第1~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本课教学既重视概念教学,又重视学生实践,不仅教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新课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讨论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三角形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第三部分,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一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框,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稳定性.第四部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思维中分辨,在观察中思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观察、概括能力.板书设计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角形认识》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角形》教案1
《三角形》教案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3、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才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3)小组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成怎样的关系?先由小组讨论汇报后得出结论。
(出示结论)4、验证结论。
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P24第2题。
2、判断如果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摘要:一、引言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的分类三、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三角形的内角和四、三角形的应用1.建筑和设计中的应用2.生活中的运用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图形。
对于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后续的几何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称为边)连接的三个顶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
根据边的长度和角度,三角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
【2.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边的长度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相等,另一条边长度不同的三角形。
3) 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这就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等于180 度。
这一性质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测量角度、设计建筑等。
【三角形的应用】【1.建筑和设计中的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得它在建筑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桥梁和塔架的设计中,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强其抗压性和稳定性。
此外,许多建筑物的屋顶都采用三角形的形状,以更好地排水和承受风雨等自然力的侵蚀。
【2.生活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也无处不在。
例如,照相机的三脚架、自行车的三轴设计等,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结论】总之,三角形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及全等证明
4、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全等性B、灵活性C、稳定性D、对称性
5、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菱形B、钝角三角形C、长方形D、正方形
6、(2010•荆门)给出以下判断:(1)线段的中点是线段的重心
14、锐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α的范围和钝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β的范围分别是( )
A、0°<α<90°,90°<β<180°B、60°≤α<90°,90°<β<180°
C、0°<α<90°,90°<β<150°D、0°<α≤60°,90°<β<180°
15、△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4∠C=7∠A,则∠A的度数为( )
10、(2006•威海)如图,△ABC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A1B=AB,B1C=BC,C1A=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06,最少经过_________次操作.
A、30°B、45°C、60°D、以上都有可能
填空题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_________根木条.
2、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AD是中线,AG=6,那么DG=_________.
3、观察下面两图形的形成过程,若AD=3,DB=4,则△ADE和△BDF面积的和为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课认识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问题;3.理解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5.数学思考目标:通过测量、操作、想象、推理、交流活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6.问题解决目标:尝试用第二章所学知识来确定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7.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达,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和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来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观察探究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自学三角形的概念自学课本81页,要求:(1)弄清三角形的定义(2)认识三角形的符号表示(3)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1)请你从图4-1 中找出4 个不同的三角形。
(2)请大家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讨论1:观察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讨论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小结: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
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 .角:∠A,∠B,∠C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要点小结:三角形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联接方式:首尾顺次相接.〖第二环节〗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自学课本81页“做一做”,思考(2)(3)题中的问题1、做一做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1)如图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 和∠3. (2)观察拼接结果: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1)如图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_课件1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
本要素,掌握表示三角形的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能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探究一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斜 梁
斜 梁
横梁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B 2 方法一 A 1 B 2 方法二 3 1 4 3
∠1+∠2+∠3=180゜吗?为什么?
C
B
1 C
∠2=∠4吗?为什么?
D
∠1+∠2+∠3=180゜吗?
为什么?
例1.在△ABC中,如图,已知∠B=3∠A,∠C=5∠A,求∠A, ∠B,∠C的度数。
B A C
随堂练习二
1.在△ABC中,∠A=70°,∠B=∠C。求∠C的度数。
C
a
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B、∠C b 4.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
如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记做 “△ABC”,读做“三角形ABC”。 A
c
B
注意:
1.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 2.如下图,我们把BC(或a)叫做A的对边,把AB (或c),AC(或b)分别叫做A的邻边。
谢
谢
1.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A G
2.什么叫做三角形?
3.如何表示三角形? 4.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
F
B
D
E
C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 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
1.三角形的三条边: AB、 AC、 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0至82页,和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连减和连除的试题4道,限时3分钟完成
(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
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
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
(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
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全课小结、评价
学生谈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谈收获,对自己合同学本节课的表现评价一下。
五、质疑问难:
学完本节课后还有什么地方不是很明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有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六、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和物入手,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实性和可见性。
新课程标准要
求学生学的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来生活中必须的数学。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真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和学好数学的意识。
同时,通过对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的解释,有机地渗透了民族精神的教育,弘扬了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两种分类,在按三角形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时,重点是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我是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像红领巾、三角尺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等活动,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在教学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时,以学生的理解为主要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课件的演示、小组讨论的形式,使理解、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能跟上全班的脚步。
在按三角形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能悟出: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以及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道理,并能把前面学过的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正确地迁移到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中来,实行三角形的正确分类。
我们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在学生接触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我们的学生就会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不管学生猜测、推理到的是什么,那是学生自己经过努力的结果,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而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且记得牢。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整节课教学时,我觉得自己讲的过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太少,像在理解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时,个别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另外,课件的制作水平较差,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