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相关检查和处理

合集下载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一、黄疸的定义和病因1.1 黄疸的定义黄疸是指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的症状,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沉积过多导致的。

黄疸可分为肝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等不同类型。

1.2 黄疸的病因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等。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是鉴别黄疸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黄疸实验室检查项目2.1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检测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般在0.1-1.0mg/dl之间。

超过1.0mg/dl则可诊断为黄疸。

2.2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是评估胆红素代谢功能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浓度较低。

如果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可能说明肝脏功能异常或胆道梗阻等问题。

2.3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是评估溶血功能的指标。

间接胆红素是由溶血过程中释放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

如果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可能说明存在溶血性贫血。

2.4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的升高可能与肝脏疾病相关。

三、黄疸鉴别诊断3.1 肝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的鉴别肝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是两种常见的黄疸类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3.1.1 血清胆红素测定肝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溶血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

3.1.2 肝功能检查肝性黄疸时,肝功能检查指标常常升高,如ALT、AST等;溶血性黄疸时,这些指标一般正常。

3.2 阻塞性黄疸与肝性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和肝性黄疸在实验室检查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3.2.1 血清胆红素测定阻塞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肝性黄疸时,这些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3.2.2 肝功能检查阻塞性黄疸时,肝功能检查指标常常升高,如ALT、AST等;肝性黄疸时,这些指标也可能升高,但升高程度较轻。

黄疸指南新版

黄疸指南新版

黄疸指南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征为皮肤和眼球变黄。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沉积过多而引起的。

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的分解产物,正常情况下会从体内排出,但当身体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时,就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可能会是一个病症的表现,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

本指南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黄疸的基本信息和建议。

黄疸的症状通常包括眼球和皮肤的明显黄色,尤其是在眼睛的角膜和皮肤的黏膜部位。

黄疸的程度可以根据黄色的强度来判断。

在轻度的黄疸中,皮肤呈现淡黄色,而在重度的黄疸中,皮肤呈现深黄色或橙黄色。

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和浑身乏力。

黄疸可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如肝脏疾病、胆道阻塞、贫血和药物副作用等。

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肝脏疾病。

肝脏是体内处理胆红素的主要器官,若肝脏受损或发生疾病,就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有效排出,从而引起黄疸。

一些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的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酒精滥用、脂肪肝和药物中毒等。

黄疸也可能是由于胆道阻塞引起的,这可能是由结石、肿瘤或胆囊炎等导致的。

除了肝脏疾病和胆道阻塞外,贫血也可能导致黄疸。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减少,从而导致体内红细胞的分解增加。

当红细胞大量分解时,体内产生的胆红素过多,肝脏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起黄疸。

在了解黄疸的基本原因后,我们提供以下建议来帮助您预防和处理黄疸: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均衡,包含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中应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2. 避免酒精和有害物质的摄入:酒精和某些有害物质对肝脏有害,长期滥用会导致肝脏疾病。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及肝功能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导致黄疸的潜在疾病。

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果您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触到有害物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对肝脏造成伤害。

5. 合理用药: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可能对肝脏产生的影响。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通常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组织的黄色染色。

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这两种黄疸类型对于确诊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一些关键因素。

1.发病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或第一周内,通常在第二到第三天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减退,约在第二周消失。

病理性黄疸则没有特定的发病时间,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

2.临床症状生理性黄疸的黄染色是轻度的,主要出现在面部和脸部,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丧失、体重下降或恶心等。

病理性黄疸黄染色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在全身,而不仅仅是面部。

此外,病理性黄疸常常伴随其他病症,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

3.胆红素水平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 mg/dL。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肝脏不正常代谢胆红素或阻塞性胆汁淤积等原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通常超过10 mg/dL。

4.水肿和腹泻生理性黄疸通常不伴随水肿或腹泻,患者的皮肤弹性正常,尿液和粪便的颜色也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水肿,尿液变深,粪便变浅或发白。

5.胆红素血症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由于胆红素不正常代谢引起的,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

而病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6.相关病史和检查结果生理性黄疸通常没有与之相关的妊娠或家族病史,并且其他临床检查结果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并且相关的体征和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肝脏或胆道系统的异常。

当无法确定黄疸类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相关病史来做出判断。

如果诊断仍然不确定,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血液测试、超声检查、CT扫描等来明确病因。

疸的诊断和治疗

疸的诊断和治疗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内 容
1.黄疸的基本概念
3.黄疸的分类与发生机制
2.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
4.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5.黄疸的其他诊断检查
6.黄疸的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01.
项目背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
血清酶、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血清脂蛋白X(LPX)
凝血酶原时间
BSP试验
血清乙型肝炎病原
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
X线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
腹痛 发热,寒战 胆道手术史 年龄较大
病史
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增高突出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或应用维生素K后正常 血清淀粉酶增高
肝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所致的黄疸
结合胆红素自肝细胞排入毛细胆管发生障碍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和胆汁其他成分在胆管系统排泄发生障碍性黄疸
肾脏排泄结合胆红素和尿胆原发生障碍性黄疸
黄疸分类:依发生机制
黄疸分类:依胆红素类型
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生成过多 - 溶血 - 无效的红细胞生成 肝细胞的摄取功能受损 - Gilbert综合征(I型) - 某些药物(如胆囊造影剂) 胆红素的结合功能受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 - Gilbert综合征(Ⅱ型) - Crigler-Najjar综合征 - 葡萄糖醛酸转移未成熟(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 -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受抑制 - 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母乳性黄疸
01

2024版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黄疸课件ppt课件完整版•黄疸概述与分类•新生儿黄疸•成人黄疸•黄疸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目•黄疸治疗原则与措施•案例分析与讨论录黄疸概述与分类01黄疸定义及临床表现黄疸定义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黄疸发生原因与机制发生原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机制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

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可伴有皮肤瘙痒;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可有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和黏膜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肝功能异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伴有肝大、脾大和腹水等表现。

溶血性黄疸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色加深,严重者呈酱油色;脾肿大。

黄疸分类及特点新生儿黄疸02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等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处理病理性黄疸的特点01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原因02多种疾病可引起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处理03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处理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包括血清胆红素测定、母子血型鉴定、肝功能检查等处理根据黄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黄疸的定义名词解释

黄疸的定义名词解释

黄疸的定义名词解释黄疸的定义及名词解释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白部发生黄色变化。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亦被称为胆红素血症。

本文将从黄疸的定义出发,结合相关名词解释,探讨黄疸的成因、症状、分类以及治疗方法。

1. 黄疸的定义黄疸(jaundice),是指因血液中胆红素的数量增多,经内脏组织代谢后,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

胆红素是红细胞的血红素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后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并排出体外。

然而,当肝脏功能异常或胆道梗阻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引发黄疸。

2. 胆红素胆红素(bilirubin)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黄色素,存在于红细胞中。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结束后会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再由肝脏和脾脏代谢。

其中一部分血红蛋白分解为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中进一步代谢和排泄。

3. 黄疸的成因黄疸的成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肝内性黄疸和肝外性黄疸。

肝内性黄疸主要由肝脏疾病引起,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外性黄疸则与肝脏无关,常见的原因有溶血性贫血、胆道梗阻和药物性肝损伤等。

4. 症状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和眼球白部变黄。

除此之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

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症状与胆红素的积聚量有关。

5. 分类按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特点,可以将黄疸分为肝细胞型黄疸和梗阻性黄疸。

肝细胞型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所致,常见的疾病有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梗阻性黄疸则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红素无法从肝脏排出,引起黄疸,常见的原因包括胆道结石、胆管癌等。

6. 黄疸的检查与诊断检查黄疸的首要步骤是测量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

其他常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肝病病毒筛查、超声检查等。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需要进一步进行肝脏活检或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7. 黄疸的治疗黄疸的治疗取决于其病因。

黄疸PPT课件

黄疸PPT课件

辅助诊断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 等,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 示黄疸发病机制。
免疫学技术
如抗体检测、免疫组化等 ,有助于判断黄疸与免疫 因素的关系。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提高黄疸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04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Chapter
光照治疗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粪便常规检查
观察粪便颜色、性状等, 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 情况。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超声检查
安全、无创、可重复性好,可观察肝脏、胆囊、胆管等结构,判 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清晰显示肝脏、胆道等结构,对黄疸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观察胆道系统细微结构,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诊断。
肝细胞保护剂
阐述了针对肝细胞损伤的创新药物,如抗氧化剂、抗炎剂 等,可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胆道梗阻解除药物
介绍了针对胆道梗阻的创新药物,如利胆剂、胆道扩张剂 等,可改善胆道梗阻症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策略推广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黄疸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 定和实施。
新型诊疗技术不断涌现
影像学检查进展
阐述了影像学检查在黄疸诊断中的应用,如超声造影、MRI等新技 术,提高了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介绍了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为精准治疗提供 了有力支持。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胆红素代谢调节剂
介绍了针对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创新药物,如促进胆红素排 泄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2024)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2024)

11
家庭护理建议与误区提示
01
02
03
04
建议让新生儿多晒太阳,但要 避免强烈阳光直射眼睛。
2024/1/29
增加喂养次数,促进新生儿排 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误区:认为给新生儿喂食葡萄 糖水或中药可以退黄,这些方 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可能带来风
险。
12
误区:忽视新生儿黄疸的严重 性,认为所有黄疸都会自然消 退,这可能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
2024/1/29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9
• 黄疸基本概念及分类 •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方法 • 病理性黄疸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 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介绍 • 药物治疗辅助手段探讨 •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研究
2
01 黄疸基本概念及 分类
2024/1/29
2024/1/29
27
06 母乳喂养对新生 儿黄疸影响研究
2024/1/29
28
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机制
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 群的建立,促进胆红素从肠道排泄。
母乳喂养可增加新生儿排便次数,从 而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2024/1/29
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如脂肪酸、胆固 醇等,有助于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 和排泄。
2024/1/29
22
05 药物治疗辅助手 段探讨
2024/1/29
23
药物治疗适应症判断标准
01
02
03
血清胆红素水平
根据新生儿的日龄和血清 胆红素水平,判断是否达 到药物治疗的标准。
2024/1/29
临床症状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嗜睡、 拒奶、反应差等临床症状 ,作为药物治疗的参考。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一、定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二、分类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4-5d达高峰,14d消退,(早产儿可诞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特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6mg/dL,多不需治疗。

2、病理性黄疸:1)特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u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2mg/dL)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2)原因:①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②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B.母乳性黄疸: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d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4-12周后降至正常,患儿无其他症状,停止喂母乳3d后黄疸即下降;③胆道闭锁;④其他:遗传性疾病,如G6PD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等。

三、护理1、一般护理:同足月新生儿护理。

2、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

3、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白蛋白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4、严密观察病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重点观察:1)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及程度。

2)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观察患儿R、HR、尿量的变化及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3)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注意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精神反应等,有无抽搐,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四、出院指导1、向患儿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学会黄疸的观察,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就诊。

黄疸的诊断标准

黄疸的诊断标准

黄疸的诊断标准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特征是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色素沉积,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排泄不畅所致。

黄疸的诊断标准包括黄疸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等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疸的定义黄疸是指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色素沉积的一种症状。

黄疸的产生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主要包括胆红素生成障碍、胆红素转运障碍和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二、病因分类黄疸的病因可分为肝内、肝外和混合性三种类型。

1.肝内型黄疸肝内型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的,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肝外型黄疸肝外型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疾病或溶血性贫血等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胆道梗阻、胆石症、胆管炎、胰腺炎等。

3.混合型黄疸混合型黄疸是肝内型和肝外型黄疸同时存在的情况,如肝细胞损伤合并胆道梗阻等。

三、临床表现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巩膜、口腔粘膜等部位的黄染和尿液、粪便颜色异常等。

1.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巩膜黄染是黄疸最常见的表现,通常从头部开始向下发展,严重时可达全身。

2.尿液颜色异常黄疸时,尿液颜色变为深黄色或茶色,是由于尿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所致。

3.粪便颜色异常黄疸时,粪便颜色变为灰白色或浅黄色,是由于胆汁排泄不畅所致。

四、实验室检查黄疸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1.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是诊断黄疸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常值为5-21μmol/L。

血清胆红素升高常常是黄疸的主要表现之一,可以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来确定黄疸的程度和病因。

2.转氨酶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黄疸时,转氨酶水平常常升高,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3.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黄疸时常常延长,是由于胆红素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所致。

五、治疗原则黄疸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黄疸培训小结

黄疸培训小结

黄疸培训小结黄疸,又称黄疸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发黄。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的,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如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胆道阻塞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对黄疸的认识,我们开展了黄疸培训。

本次黄疸培训主要包括黄疸的病因与分类、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内容。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黄疸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首先,黄疸的病因与分类是了解黄疸的基础。

黄疸可以分为肝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三类。

肝性黄疸是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如肝炎、肝硬化等。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胆红素释放过多,如血型不合、药物过敏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因为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无法顺利排除,如胆结石、胆管恶性肿瘤等。

其次,黄疸的诊断方法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在黄疸的诊断中,除了观察皮肤和黏膜的黄疸程度之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主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和相关的危险因素等信息。

体格检查包括肝脏、脾脏和胆囊等脏器的触诊,以及观察有无腹水和出血倾向等病征。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的检测。

最后,黄疸的治疗原则需要个体化指导。

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肝炎病毒感染则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是为了缓解黄疸症状,如饮食调理、保肝药物等。

在治疗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本次黄疸培训,我对黄疸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了解了黄疸的病因与分类、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等相关内容。

同时,培训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黄疸领域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

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一、分类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即出生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而代谢和排泄能力低下,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暂时性的、轻度的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

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

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µ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µ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和喂养方式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

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

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

中医黄疸轻中重度分级标准

中医黄疸轻中重度分级标准

中医黄疸轻中重度分级标准黄疸,作为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黄疸的严重程度,中医有其独特的分级标准,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医黄疸的轻、中、重度分级标准。

一、轻度黄疸轻度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微微发黄,黏膜轻度染黄,巩膜可不出现黄染。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轻微症状。

中医认为,轻度黄疸多为脾胃不和、湿气内停所致。

治疗上当以调理脾胃、利湿退黄为主。

患者可通过中药治疗,如茯苓、白术等药物,以及适当的饮食调养,如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之品。

二、中度黄疸中度黄疸时,皮肤、黏膜黄染明显,巩膜也可能出现黄染。

患者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中度黄疸多为湿热内蕴、脾胃功能失调较重所致。

此时治疗需加重利湿、清热的药物,如茵陈、栀子等。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三、重度黄疸重度黄疸时,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严重,呈深黄色或黄绿色。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

中医认为,重度黄疸多为湿热疫毒炽盛、脾胃功能严重失调所致。

此时治疗需采用重剂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如黄连、黄柏等。

同时,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黄疸的轻中重度分级并非绝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还可能受到年龄、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黄疸的分级标准和治疗策略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患者在发现黄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同时,平日里也要注意调养身体,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避免湿邪内生,预防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治疗措施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治疗措施我的一个朋友的宝宝妮妮在祝福声中降生,小家庭里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可是没过几天,爸爸妈妈突然惊讶地发现,妮妮的皮肤变黄了,眼睛也变黄了。

之后,家里所有的.人开始忙乱,似有马上天下就开始大乱了之势!我想很多家长也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家长莫惊慌,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也称为生理性黄疸。

但如果是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便不可再掉以轻心,很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这样一定要及时就医。

下面我就详细给新手父母分析新生儿黄疸,让大家认清它的真面目。

分类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

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

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

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患儿还会有反复。

病理性黄疸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

患儿睡眠、精神不好,有躁动、哭闹不止等。

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核黄疸,损伤患儿大脑,父母要引起高度重视。

治疗措施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新生儿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数是采用照光治疗。

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

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我特别提醒一下家长:1、新生儿黄疸过重当心胆红素脑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黄疸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部位呈现黄色。

黄疸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过多。

黄疸不仅仅是一种外观上的问题,还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表现。

因此,对于黄疸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疸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黄疸的诊断标准黄疸的诊断基本上依靠患者的外观和一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黄疸诊断标准:1.皮肤黄疸: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出现明显的黄色,并且黄疸可见于眼球(巩膜黄疸)。

2.黄疸指数(Total Bilirubin,TBil):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水平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正常成人血浆总胆红素水平通常在0.2-1.2mg/dL之间。

3.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CBil):结合胆红素是指胆红素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的胆红素。

正常成人血浆结合胆红素水平通常在0.1-0.3mg/dL之间。

4.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是否受损。

5.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查肝脏和胆道,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变或阻塞。

二、黄疸护理的目标黄疸护理的目标是减轻黄疸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并尽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黄疸护理的主要目标:1.降低胆红素水平:通过饮食、药物治疗和其他护理措施,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

2.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和生长发育。

3.预防并发症:降低黄疸引起的其他疾病的风险,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4.提供心理支持:黄疸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

三、黄疸护理的措施1.监测黄疸指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黄疸指标,包括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

根据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饮食调理:提供适宜的饮食,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黄疸的名词解释

黄疸的名词解释

黄疸的名词解释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球的呈现黄色。

它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引起的。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的副产品,它在正常情况下由肝脏排除体外。

然而,当肝脏功能受损或红细胞分解产生过多胆红素时,便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的黄疸,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不完善造成的。

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不需要治疗,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是指其他疾病或病理条件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胆管阻塞、药物不良反应、红细胞溶解等。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

这些疾病会导致肝脏受损,进而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除了肝脏疾病外,胆管阻塞也是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一个常见原因。

胆管是将胆汁从肝脏传输到小肠的管道。

当胆汁流通受阻时,胆红素无法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从而引起黄疸的症状。

胆管阻塞可以由胆石、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原因引起。

除了外界因素,病理性黄疸还可以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

一些人天生具有某种遗传性疾病,如 Gilbert综合征,该综合征会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从而引起黄疸。

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是慢性的,但不会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对黄疸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的。

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注意皮肤和眼球是否呈现黄色。

此外,还可能进行血液或尿液检查,以测定胆红素的浓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帮助诊断黄疸的原因。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黄疸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即可。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治疗的目标是解决引起症状的原因。

例如,对于肝炎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胆管阻塞则可能需要行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

总之,黄疸是一种具有明显体征的病症,可以通过观察皮肤和眼球的颜色来进行初步判断。

各类黄疸的分类与鉴别要点

各类黄疸的分类与鉴别要点

各类黄疸的分类与鉴别要点黄疸,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陌生,但一听到“黄”字,很多人就明白了。

没错,就是那种皮肤和眼白变黄的情况,像是吃了过多的胡萝卜,哈哈!不过,黄疸可不只是单纯的颜色变化,它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健康的小秘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各种黄疸的分类和鉴别要点,让大家在面对这些小状况时,能更从容不迫。

1. 黄疸的基本分类说到黄疸,首先要明确它分为三大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道性黄疸。

这三种就像是黄疸的“三兄弟”,各有各的特点,咱们一一聊聊。

1.1 溶血性黄疸先说溶血性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得太快了,就好比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大家都在拼命却没有结果。

这种黄疸一般见于贫血、血型不合或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皮肤和眼白变黄的速度就像火箭一样快,医生会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来判断情况。

你要是发现自己脸色发黄,别急,赶紧去医院,医生会为你打个“预防针”。

1.2 肝细胞性黄疸接下来是肝细胞性黄疸,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专业,但其实它是肝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肝脏是咱们身体的“化工厂”,一旦它罢工,胆红素就会在体内堆积,皮肤也会逐渐发黄。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等。

这种黄疸通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简直就像是打了个“懒癌”的疫苗,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医生通过肝功能检测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治疗方案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3 胆道性黄疸最后聊聊胆道性黄疸。

这种黄疸通常是胆管堵了,胆汁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聚集。

想象一下,像是一个被堵住的水管,水流不出来,自然就会泛滥。

胆道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肿瘤等,患者除了皮肤变黄外,可能还会感到皮肤瘙痒、尿液发黄等。

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像超声波、CT来查看胆道的情况,针对性的处理。

2. 鉴别要点现在咱们知道了三种黄疸的分类,接下来就来看看怎么鉴别它们,避免搞混了。

就像你去吃火锅,不能随便点菜,要知道自己想吃什么。

2.1 临床表现每种黄疸的临床表现都有所不同,溶血性黄疸的发黄速度快,伴有贫血症状;肝细胞性黄疸则常常伴随食欲不振、恶心;胆道性黄疸可能会让你觉得肚子闹腾得厉害,甚至有点黄胆水样的尿液。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的一种常见的黄疸症状。

它通常是由于胆红素在婴儿体内累积导致的,这是一种黄色的色素,由造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代谢废弃物时产生。

新生儿黄疸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但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本文将讨论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这种黄色通常从头部开始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

患有新生儿黄疸的婴儿的皮肤可能变得松弛,触感可能比正常婴儿更柔软。

此外,婴儿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等情况。

如果黄疸在生后第一周超过2至3星期,或者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呕吐或惊厥,应立即就医。

二、治疗方法1. 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光疗中,婴儿被暴露在特殊波长的光线下,这有助于帮助体内过量的胆红素代谢。

光疗可以通过医院提供的特殊光疗设备进行,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进行。

光疗通常需要持续几天,直到黄疸症状得到缓解。

2. 喂养适当的喂养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也非常重要。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帮助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消化。

如果母乳喂养不够,医生可能会建议添加乳制品或人工配方奶粉。

确保婴儿每天有足够的饮食摄入,可以帮助加快黄疸的消退。

3. 监测和检查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他们还可能会监测婴儿的体重、尿液和大便颜色等指标,以确保治疗有效。

4. 处理潜在疾病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由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将根据具体病因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一些疾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以解决胆红素代谢紊乱的问题。

总结: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然而,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黄疸,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光疗、适当的喂养、监测和检查以及处理潜在疾病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处理方法黄疸在新生儿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需要过度着急,可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种类和一些处理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新生儿成长。

那么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种类呢?处理方法又有哪些呢?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新生儿黄疸有更多的了解。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对于新生儿来说,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大一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结合胆红素蓄积是该病直接病机,以面部、巩膜甚至全身皮肤出现黄染为典型症状表现。

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 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可以分类两个主要类型,一是生理性黄疸,另一个则是病理性黄疸。

这两种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而如何处理也是不同的,因而新生儿发生黄疸现象之后,家长应该分辨孩子是那种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2.新生儿黄疸的种类2.1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d出现黄疸,4-5d达高峰,5-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d出现,5-7 d达高峰,7-9d开始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 mg/dl)或每小时<0.85μmol/L(0.5mg/dl)。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在刚出生不久所特有的一种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子宫之内长期处于低氧的环境之下,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并且主要是由于这类红细胞还不够成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而在出生之后,就会造成胆红素的生成过多,大约能够是成人的2倍。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是生理性的,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发育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使得新生儿出现黄疸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相关检查和处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胆红素和转氨酶是肝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转氨酶对肝细胞损伤非常敏感,少许肝细胞破坏就会明显升高,胆红素检查分为三部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其中总胆红素就是直接+间接的总和,红细胞破坏以后生成的是间接胆红素,经肝脏处理以后就是直接胆红素;其水平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三大类。

病因各不相同,表现也差别很大。

图1:梗阻性黄疸
图2: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箭头所示位置结石
图3
为了解释不同胆红素升高的特点,我们先上图,图1化验单是个典型的梗阻性黄疸表现,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总胆红素升高,伴有转氨酶异常,实际上这是个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还有明显的发热、
右上腹痛症状,合起来就是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征:黄疸、发热、腹痛;如果再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就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Reynold五联征,都属于外科急腹症,化验还会有白细胞升高,凝血障碍等,核磁(图2)或者CT会显示胆总管结石。

还会有一部分梗阻性黄疸被称为无痛性黄疸,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如上图3。

一般没有疼痛和发热,因为没有症状,黄疸会非常高才被注意到,当然合并感染也会出现发热。

以上是两种最常见的梗阻性黄疸,处理有所不同,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炎患者,如果症状不是很重,可以选择抗炎的同时,进行ERCP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摘除胆囊并胆道镜取石(合并胆囊结石首选);但是如果出现Reynold五联征,外科手术风险太高,一般先考虑ERCP+ENBD引流(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或者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解除梗阻,抗炎好转后再考虑外科手术,这样更安全。

对于胰头癌、胆管癌等,如果没有转移,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就是Whipple手术(whipple procedure)又称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手术内容包括整块切除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胆囊、远端胆总管、近端空肠和局灶淋巴结,之后进行胰腺空肠吻合、空肠胆总管吻合和胃空肠吻合。

这个手术非常大,患者一般情况不好是不能耐受的,如果不能耐受就可以选择姑息治疗,主要是减黄治疗,也是可以选择ERCP+ENBD引流、放置胆管支架内引流或者PTCD引流等尽量减轻黄疸延长生存期。

图4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等,特点是总胆红素升高,其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差不多,一般也伴有转氨酶升高,图4这个化验单只是为了说明黄疸特点,实际上并不是典型的肝炎引起的(手里目前没有肝炎的患者),而是扩心病引起的肝脏淤血,导致的类似于肝细胞性黄疸,所以转氨酶升高不明显。

从这里其实我们看到严重的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等也是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的。

肝炎的症状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纳差、呕吐、右上腹不适、低热等等,多数时候黄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

对于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保肝,祛除病因,比如抗病毒、戒酒、停止使用肝损药物等。

经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重症肝炎,或者肝衰竭,需要人工肝治疗,费用比较昂贵,预后也会比较差。

图5:溶血性黄疸
图6:巨幼细胞性贫血
图7:维生素B12缺乏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如图5所示,还会有比较特征性的乳酸脱氢酶升高(LDH升高),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红细胞本身有缺陷(遗传因素居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破坏了自身的红细胞)、药物、中毒、感染等等,上面这个患者是维生素B12缺乏(图7)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图6,血红蛋白只有46g/l,重度贫血,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这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血管外溶血——骨髓原位溶血,其他因素更多见得是在脾脏溶血。

慢性溶血的特点主要是贫血、黄疸和脾大(骨髓溶血没有脾大),治疗一是输血缓解症状,二是找到原因,对因治疗,比如这个病例补充了维生素B12,迅速好转。

还有一种血管内溶血,多数是急性溶血,会出现高热、腰痛、酱油尿(就是血红蛋白尿),很容易并发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要血浆置换术迅速控制病情,其他包括祛除诱因,激素冲击疗法等。

因为在春雨医生上想我咨询的比较多,所以这里在强调两种“特殊的”黄疸。

一种就是新生儿黄疸,其特点也是间接胆红素升高,原
理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刚出生的时候红细胞破坏过多(就是溶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儿肝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的,一般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一小部分升高非常明显,可能需要蓝光照射治疗(正常的间接胆红素从尿排不出去,照射以后结构改变就可以尿出去了);第二种就是良性吉伯特综合征,也是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但没有溶血,有的还会很高,在激动、劳累、受凉、饮酒、并发感染等可使黄疸加重。

这个多是和基因有关,可以是遗传或者基因突变,主要是肝脏对胆红素处理有障碍,这是个良性病,一般除了黄疸没有其他症状,我经常给咨询的人解释,你可以认为你的就是胆红素界的“姚明”,不必纠结。

以前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近年随着基因技术进步,做的比较多,像我们医院就有一个团队,专门做相关的基因检测。

我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也说过,黄疸是皮肤黄,但皮肤黄不一定是黄疸,这个听起来比较绕口,跟小岳岳说相声似的。

实际上就是还有其他因素也可以引起皮肤黄,一是疾病因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重要的原因;二是饮食因素也很常见,主要是进食大量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芒果等食物(甲减皮肤黄的机理也是引起了体内胡萝卜素升高),常常在手足皮肤最明显,鼻孔、鼻唇沟、前额、耳后等处也比较明显,严重时全身变黄,但特点是白眼球不黄染,小朋友最常见。

胡萝卜
芒果
黄疸的原因很复杂,上面简单描述了黄疸的类型和特点,后续检查和治疗,有助于大家做个初步的自我判断,对黄疸的机制更清楚,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评论里面提出来讨论。

多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