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剂学: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δ/J1/2/cm3/2 21.89 28.84 24.14 19.64 25.77 25.57 22.30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
溶剂δ越大 极性越大。 两溶剂δ越接近 越互溶。
问:测定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宜采用何种溶剂? 为什么?
生物膜的δ平均值约为21.07±0.82 正辛醇的δ值21.07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一)水
稳定、生物相容性好
(二)非水溶剂
作用:增? 大药物溶解度 / 稳定性
(二)非水溶剂
1.醇与多元醇类 乙醇、丙二醇、甘油、PEG
20.04 20.46 23.11 21.07 26.59 26.59 29.66 26.59 30.27 36.20 47.86
一些药物的摩尔体积与溶解度参数
晶体 苯甲酸 咖啡因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萘 苯巴比妥 磺胺嘧啶 甲苯磺丁脲
V/cm3/mol 104 144 145 123 137 182 229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一些溶剂的介电常数(20℃)
溶剂
H2SO4 HCONH2
H2O HCOOH
H2NNH2 HCON(CH3)2
CH3OH C2H5OH CH3COCH3 (CH3CO)2O
介电常数
110 109 80.4 57.9 53.0 37.6 33.6 25.1 21.2 20.0
2023年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一、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1.浸出操作与设备药材的来源于品种的鉴定药材品质检查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的测定药材的预解决含水量测定(9%~16%)药材的粉碎: 药物规定有特别细度, 或有刺激性, 毒性较大者, 则宜用湿法粉碎浸润、渗透过程(含多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 须先行脱脂或脱蜡解决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解吸、溶解过程扩散过程(浸出成分的扩散速度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置换过程(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适当用酸, 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用碱, 可以促进某些有机酸的浸出溶剂具有适宜的pH值也有助于增长制剂中某些成分的稳定性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常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性能药材的粉碎限度: 适宜的粉碎限度有助于浸出, 但过细粉末并不适于浸出浸出温度: 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于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浸出压力: 提高浸出压力有助于加快浸润过程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相对运动速度加快, 能使扩散边界层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 而有助于浸出过程新技术的应用煎煮法浸渍法浸出方法渗漉法大口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单级浸出工艺间歇式提取器多级浸出工艺连续逆流浸出工艺自然蒸发沸腾蒸发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2.常用的浸出制剂剂型概念特点浸出方法汤剂(煎剂)是用中药材加水煎煮, 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煎煮法酒剂指药材用蒸馏酒浸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浸渍法、渗漉法酊剂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或用浸膏溶解制成具有毒剧药品的酊剂, 每100ml相称于原药物10g, 其他酊剂, 每100ml相称于原药物20g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流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部分溶剂, 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流浸膏剂每1ml相称于原药材1g渗滤法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所有溶剂, 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体制剂浸膏剂每1ml相称于原药材2~5g煎煮法、渗漉法煎膏剂(膏滋)指中药材用水煎煮, 去渣浓缩后, 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煎煮法颗粒剂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内服制剂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三类二、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水醇与多元醇类: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600)、丁醇、苯甲醇醚类: 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酰胺类: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酯类: 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植物油类: 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亚砜类: 二甲基亚砜介电常数: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药剂学第二章预习
3.恒温搅拌并考虑药物达到溶解平衡的时间
4.温度:测定取样时要保持温度和测试温度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物
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
横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
纵坐标:测得药物溶液浓度
正偏差:表明在该溶液中药物发生解离,或者杂质成分或溶剂对药物有复合及增溶作用等。
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
微粉化增加溶出速度
温度
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有利于扩散、粘度降低,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溶出介质的性质
溶出介质的体积
扩散系数
药物在边界层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扩散层的厚度
扩散层的厚度与搅拌程度有关,搅拌速度快,扩散层薄,溶出速度快。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与平衡溶解度的异同。
药物溶解度:一定温度(人体:37℃;存放4-5℃)下药物溶解在一定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表示:100ml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或mol/L
溶解度
相同点
不同点
溶液测定曲线Fra bibliotek测定曲线的含义
特性溶解度
1.测定条件:一般需要在低温(4-5℃)和体温(37℃)两种条件下进行
1、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可制成可溶性盐增加其溶解度。
2、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晶型
将药物制成无定型,即无结晶结构的药物
溶剂化物
粒子大小
对于难溶性药物,在药物微粒小于100nm时,其溶解度与微粒的大小有关,溶解度随微粒径减小而增加。
温度
吸热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放热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最新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资料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介电常数:2.助溶剂:3.增溶剂: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22g/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88g/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药剂2 22章
药剂2 22章药剂2-22章------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水:最常用极性溶剂化学性质平衡存有较好的生理相容性稀释慢。
――2,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容易水溶性或不平衡时用。
――3,常用的非水溶剂主要有:1醇与多元醇类―能与水混溶2醚类―能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混溶3酰胺类―能与水和乙醇混溶4酯类5植物油类6烃类7亚砜类―能与水和乙醇混溶。
――4,药用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5,介电常数:指将恰好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离的能力,充分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小溶剂极性小。
――6,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介电常数:水80―无机盐有机盐、二醇类50―糖鞣质、甲醇乙醇―蓖麻油蜡、醇酮氧化物高级醇20―树脂挥发油弱电解质、乙烷苯四氯化碳乙醚5―脂肪石蜡烃类汽油、矿物油植物油0(极性递减)(水溶性递减)。
――7,溶解度参数:系指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就是则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8,正辛醇模拟生物膜相测定分配系数的溶剂: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中,药物分子能溶于生物膜极为重要,但生物膜不是简单的溶剂。
因此,简单的溶液理论并不适用于体内。
生物膜脂层的溶解度参数的平均值为17.80+-2.11与正丁烷的和环己烷的溶解度参数接近。
整个膜的平均值为21.07+-0.82,很接近正辛醇的因此正辛醇常作为模拟生物膜相测定分配系数的溶剂――9,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超过饱和状态时熔化的最小药量,就是充分反映药物溶解性的关键指标。
常用一定温度之下100g溶剂中或100ml溶液中熔化溶质的最小克数去则表示。
――10,药物的特性溶解度;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和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在测定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11,药物的均衡溶解度(又称表观溶解度)测药物实际浓度s,对溶液浓度c作图,图中曲线转折点a,即为为均衡溶解度)――1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药物的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氢键―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减小,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大;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集团溶解度增加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药物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
1.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介绍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非水溶剂: 醇与多元醇:乙醇、丙二醇、甘油、PEG-200 PEG400、PEG600、丁醇、苯丙醇等,能与水 混溶。 醚类: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 醚等,能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混溶。 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 胺等(DMAC),能与水和乙醇混溶。 (第二类溶剂)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物理药剂学)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表面活性剂 微粒分散体系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粉体学基础 流变学基础 药物制剂的设计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
药物溶液
溶剂:种类、性质 溶质(药物):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因素、增 加溶解度方法、溶出度 溶液:渗透压、pH值、解离常数、表面张力、 粘度等
3
应用
1.液体制剂:注射剂 外用:洗剂、搽剂、滴耳剂等 内服:合剂、芳香水剂等 冻干粉针复溶 2.半固体制剂:基质配制 3.固体制剂:溶液配制 溶出
4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5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水: 理化性质稳定,生理相容性好 制药用水: 纯化水 注射用水 无菌注射用水
34
3、溶剂化物
药物在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晶型 发生改变,形成溶剂化物(solvate). 如溶剂为水,即为水合物。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有机溶剂化物 最高、无水物次之,而水合物最低。
有机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35
36
4、晶型的影响
37
2.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 药物溶剂的种类与性质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第三节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第二节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溶解度(solubility):指在一定温度下(25±2℃),一 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一)药物溶解度表示方法 1份药物溶于若干ml溶剂中(1:a) 术语 溶剂 极易溶解 <1 易溶 1-<10 溶解 10-<30 略溶 30-<100 微溶 100-<1000 极微溶解 1000-<10000 几乎不溶或不溶 ≥10000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法 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药物不含任何杂质, 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
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测定方法:过饱和溶液
SHale Waihona Puke AS0BC 0 C 药物/溶剂(mg/ml)
2. 药物的平衡溶解度及测定法 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 solubility):药物在某溶剂中 直接测出的溶解度。 测定方法: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牛顿流体
剪应力随流速改 高分子溶液、混悬液、 变 乳剂、表面活性剂溶液
旋转式粘度计
小 结
1. 药物溶剂的种类:极性、半极性、非极性 2. 药物溶剂的性质:介电常数(ω)、溶解度参数(δi) 3. 溶解度、影响因素、增加方法? 4. 溶解速度、影响因素、增加方法? 5. 渗透压? 6. 药物溶液的pH与pKa?
iNaCI×NaCI% iD ×D% ———————=—————— NaCI摩尔质量 D摩尔质量
二、药物溶液的pH和pKa值测定
(一)药物溶液的PH 血浆pH:7.4 注射剂pH4-9,滴眼剂PH5-9 PH值测定:pH计
药剂学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020/3/28
1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水(注射用水、纯化水、制药用水等) 非水溶剂
醇与多元醇 醚类
……
2020/3/28
2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一)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表示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 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借助电容测定仪,通过测定溶剂的电容值 (C)求得。(ε =C/C0)
肠液
7.0~8.0
大便
7.0~7.5
胆囊胆汁
5.4~6.9
乳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6.9
2020/3/28
15
(二)药物的解离常数
1、 解离常数(pKa,dissociation constant) 解离常数( pKa)是表示药物酸碱性的重 要指标,实际上是指碱的共轭酸(conjugate acid)的pKa值。pKa值越大,碱性越强。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 溶解度的方法
1.分子结构----相似相溶 2.溶剂化与水合作用 3.晶型 4.溶剂化物 5. 粒子大小
6.温度 7.pH值与同离子效应 8.混合溶剂的影响----潜溶
(cosolvency) 9.添加物的影响---助溶与增溶
2020/3/28
6
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
溶 解 度 常 用 一 定 温 度 下 100g 溶
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 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溶 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 表示。
2020/3/28
4
《中国药典》2010年版关于溶解度有7种提法:极易溶解、
药剂学 简答题
Chapter 2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①影响因素:药用溶剂种类和混合溶剂,溶剂和药物极性大小,Ph值的影响,药物多晶型,药物粒子大小,添加物的影响,温度的影响,药物分子结构的影响,溶剂化作用和水合作用②方法:混合溶剂法,助溶剂助溶法,增溶剂增溶法,制成可溶性盐法,制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法2、分析影响固体药物在液体中溶出速度的因素有哪些?①药物粒径②药物溶解度③溶出介质体积④扩散系数⑤扩散层厚度⑥温度3、助溶剂机制及分类?①机制:形成可溶性盐,有机复合物,复分解后形成可溶性盐②例如制含碘5%的水溶液时加入碘化钾,形成分子间络合物KI3,增加溶解度4、增溶剂的作用及影响增溶的因素?①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稳定性;防止药物被氧化;防止药物水解②因素:增溶剂的种类,药物的性质,加入顺序,增溶剂的用量5、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及如何去选择?①原因: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介电常数改变,增加了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②一个好的潜溶剂的介电常数一般在25-80。
Chapter 3 表面活性剂1、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安全性?分类: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及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可分为离子性和非离子性①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和两性离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等,又称阳性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有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碱性水溶液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有起泡,去污作用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酸性水溶液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有很强的杀菌作用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分子中构成亲水基团的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等多元醇,构成亲油基团的是长链脂肪酸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它们以酯键或醚键与亲水基团结合。
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介电常数:2.助溶剂:3.增溶剂: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22g/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88g/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介电常数:2.助溶剂:3.增溶剂: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22g/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88g/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不同PH的缓冲液或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浓度(C)
高,溶出速度慢;反之则溶出速度快。
5.扩散系数
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扩散系数大小受溶出介质的粘度和
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6.扩散层的厚度 扩散层的厚度愈大,溶出速度愈慢。扩散层厚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溶剂与药物的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溶剂的极
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两个参数的大小来衡量。
(一)介电常数
(二)溶解度参数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一)介电常数ε :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反应溶
C0—电容器在真 空时的电容值, 常以空气为介质 ◇介电常数借助电容测定仪,通过测定溶剂的电容值 C求得 测得的电容值代 替,通常测空气 的介电常数接近 C 于1 。
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
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如许多盐 酸盐类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 比在水中低。
⑧ 混合溶剂的影响
混合溶剂 : 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形成氢键结 合并能增加它们的介电常数、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 25-80 潜溶(Consolvency):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 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树脂,挥发油
脂肪 , 石蜡 , 烃类 , 汽油
↓
0
↓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二)溶解度参数δ :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
Ei H v RT ( ) ( ) Vi Vi
δ — 溶解度参数 Δ Ei — 分子间的内聚能 Vi — 物质在液态时T温度下的 摩尔体积 Δ Hv — 摩尔气化热 R — 摩尔气体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
KI + I2 — KI3 举例 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水杨酸钠、 KI助溶I2 机理:可溶性分子络合物 对氨基苯甲酸钠 乙二胺助溶茶碱 形成复盐
助 溶 剂
苯甲酸钠助溶咖啡因 形成分子缔合物 酰胺类: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
(2)加入增溶剂 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 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增溶剂 被增溶的物质——增溶质 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增溶量 以水为溶剂的药物,最适HLB:15~18
⑥ 温
度
Hs 1 1 LnS ( ) R Tf T
S—溶解度;Tf—药物熔点; △Hs—摩尔溶解热 LnS与1/T成正比, △Hs为正,T↑, S↑; △Hs为负,T↑, S↓
⑦ pH值与同离子效应
ⅰpH影响 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
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影响很大。
ⅱ同离子效应 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
图 : 固 体 溶 解 示 意 图
饱和层
扩散层
溶液主体
Noyes-Whitney方程:
dC KS (C s C ) dt
dC/dt—溶解速度; 当Cs>>C (漏槽状态)时 S—固体的表面积;
K—溶解速度常数; dC 若S不变,则 k 此时的溶出条件称为漏槽条 dt Cs—在固体表面层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件(sink condition),可理 即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К :特性溶出速度常数 mg/(min.cm2解为药物溶出后立即被移出, ) 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主体中药物浓度很低。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① 药物的分子结构 ② 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③ 晶型 ④ 溶剂化物 ⑤ 粒子大小 ⑥ 温度 ⑦ pH值与同离子效应 ⑧ 混合溶剂
⑨ 添加物
① 药物的分子结构
药物的极性,相似相溶。 氢键:极性溶剂中,药物—溶剂氢键增加溶解度,
分子内氢键降低溶解度。
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C0
电容测定仪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的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介电常数
溶剂的介电常数 (近似值)
溶剂 水 二醇类 甲醇,乙醇
溶质 无机盐,有机盐 糖,鞣质 蓖麻油,蜡 水 溶
极 性
80 50
递
减
30
20 5
性
递 减
醛,酮,氧化物
己烷,苯,四氯化碳, 乙醚,石油醚 矿物油,植物油
能与水混合,并溶于乙醇、甘油。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3.酰胺类 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能与水、乙醇混溶。 4.酯类 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等。 5.植物油类 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红花油等, 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6.烃类 如丙烷、丁烷、石油醚、液体石蜡等。 7.亚砜类 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几乎不溶或不溶 1︰>10000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 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 和溶液的浓度。
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 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
测定方法:相溶原理图
或溶出介质的量很大,溶液
dC KSC s dt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 1.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
同一重量的固体药物,其粒径越小,表面积越 大 对同样大小的固体药物,孔隙率越高,表面积越 大 对于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药物,如在溶出介质中结块,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在测定中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不易做到,一 般情况下测定的溶解度多为平衡溶解度(表观溶解度)。
S
药物的平 衡溶度
测定方法: (P21)
S0
★ ★ ★
A
★
★
★
★
C
注意事项:
A:温度(低温4~5℃,体温37℃); B:溶剂系统(酸性、碱性); C:恒温搅拌和达到平衡时间; D:取样温度和测试温度一致。
可加入润湿剂以改善固体粒子的分散度,增加溶出界面,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2.温度 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Cs增大、扩散增强、粘度降 低,溶出速度加快。
dC KS (C s C ) dt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3.溶出介质的性质 4.溶出介质的体积
常用溶出介质:新鲜蒸馏水、不同浓度的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
溶剂。
(1)两溶剂之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
(2)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
⑨ 添加物的影响
(1)加入助溶剂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 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 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第三种物质——助溶剂(低分子化合物)
强极性/非极性药物:HIL值愈大,效果愈好 低极性药物:HIL值愈小,效果愈好 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 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溶量愈小
应先将药物与增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
用量过少:得不到澄清溶液 用量过多:稀释时变浑浊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
(一)药物溶出速度的表示方法
药物溶出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溶出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溶解成饱和溶液→扩散
各国药典中常以近似溶解度的术语表示 (如,1g(ml)溶质所需溶剂量ml)
极易溶解 易溶 溶解
1︰1 1︰10 1︰30
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 查阅各国药典、默克索引、
专门性的溶解度手册等。
对一些查不到的药物 溶解度数据,就需要通过 实验测定。
略溶
微溶 极微溶解
1︰100
1︰1000 1︰10000
δ 越大,极性越大; 两种组分的δ 越接近,越能互溶。
第二节 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 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 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表示方法: 1. 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 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2. 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
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压、pH、pKa、表面张力、 粘度、澄明度等是液体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
结合药典的要求对其测定方法及原理作简要说明,而有
些内容在其它相关章节里进行介绍。
1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2
目 录
3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什么是溶液
被溶解 的物质 分 散 到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
溶质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另一种 物质
溶剂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再 不饱和溶液 : 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2.13
2.34 2.89 2.80
①括号中为溶剂与药物的摩尔比或晶型
⑤ 粒子大小
可溶性药物,影响不大 难溶性药物,粒径大于2μ m时几乎没有影响 难溶性药物,微粉状态(r<100nm),r↓,S↑
微粉化 — 用减小粒径的办法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