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指导: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合集下载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第16章-白喉棒状杆菌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第16章-白喉棒状杆菌
* 致病物质
微荚膜、菌毛、毒素和多种酶类 * 所致疾病 • 军团病 流感样型(轻型) 肺炎型(重病型) 肺外感染 • 医院内感染 污染中央空调、冷却塔水后引起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一般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活检组 织或胸腔积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无嗜肺军团菌特异性疫苗 控制污染源 首选红霉素治疗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
其属下共有46个菌种。
嗜肺军团菌 L.pneumophila 一.生物学性状
1. 嗜肺军团菌的形态学特征
* G-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
* 端生或侧生鞭毛,有微荚膜和菌毛 * 在组织中呈短杆状,人工培养基上 呈多形态性
Giemsa染色:呈红色
Dieterle镀银染色:呈黑褐色
2. 培养特性、抗原结构及抵抗力
对人致病:百日咳鲍特菌(B. pertussis)
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 对动物致病: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 bronchiseplica)
百日咳鲍特菌 B. pertussis
*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百日咳杆菌 * 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 * 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 * 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 癫痫 脑病
一.生物学性状
1. 百日咳杆菌的形态学特征
* G-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
2. 培养特性与变异菌种
培养特性
* 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 * 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 养基
变异菌种
S型菌株(新分离):称为Ⅰ相菌,有荚膜, 毒力强; R型菌株(人工培养):为Ⅳ相菌,无荚膜, 无毒力
3. 抗原结构及抵抗力
* 因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 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故得名。

医学微生物学—白喉棒状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假膜
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免疫力:
–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 成人------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者: – 1~5岁儿童 – 成人---也有可能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
分离培养
• 吕氏血清斜面: 37℃、8~12h →→涂片染色镜检
--检出率要比直接涂片高,有助于快速诊断
BAP •菌落灰白色、光滑型、 直径1~2mm、有狭窄 β溶血环(轻型) •多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后菌体变为球型
BAP中菌落
亚碲酸钾BAP:选择鉴别培养基, 37℃、24~48h •黑色菌落——鉴别依据 •不同菌型还原能力不同,呈现黑色或灰黑色菌落
白喉棒状杆菌 在亚碲酸钾BAP中菌落
第二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 其它常见致病菌
白喉棒状杆菌
(C.diphtheriae)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 临床表现
– 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炎症: • 炎性渗出,坏死,纤维蛋白 →→假膜→→窒息
– 毒素→→血液→→全身中毒症状 • 外周N炎: 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 心肌---心肌炎
毒力试验(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依据)
• 体外法: 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毒力测定) SPA协同凝集试验 对流电泳
共同特点: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菌体较粗短,着色较均匀,很少有异染颗粒 --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外耳道、外阴、泌尿道和皮肤等处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鉴别——生化反应

布鲁菌、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白喉棒状杆菌

布鲁菌、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白喉棒状杆菌
一、霍乱弧菌
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 1817~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 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 行——皆由古典生物型引起。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 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报告病例数在400万以上,目前尚无停息的 迹象。它们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
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 临床表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
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引起低容量 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1.标本 污染的水样、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
2.直接镜检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可见G- 弧菌,鱼群状排列。
死者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侵及的淋巴 结多在腹股沟, 一般为单侧,并 引起肿胀、出血 和坏死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在专用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 不同症状或体征,可采取淋巴结穿刺液、 痰、血液、咽喉分泌物等。 灭鼠、灭蚤;尽快隔离患者,阻断人间鼠 疫进一步流行。 早期应用抗生素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直接涂片 (2)分离培养
注射白喉类毒素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治疗白喉,应尽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 注射抗毒素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阳性 者进行脱敏治疗。
二、炭疽芽胞杆菌
➢生物学性状
炭疽芽孢杆菌×1000(荚膜)
炭疽杆菌芽孢(复 红、美蓝染色 ×400)
需氧菌
普通琼脂平板:形成大而扁平、灰白色的粗 糙型菌落,低倍镜下可见卷发状边缘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 采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1、★生物学特点:◆细长微弯,末端膨大,排列呈V 、L等,G+,无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异染颗粒:储存的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颗粒(鉴定)◆吕氏培养基:生长迅速,细小灰白菌落,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亚碲酸钾平板,黑色菌落(鉴定)2、致病性和免疫性:主要致病物质:白喉毒素。

◆毒性强,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tox+)编码,因此,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的溶源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tox+基因的表达和菌体内无机铁的含量密切相关,铁含量适量时,tox+基因表达,否则不表达。

◆tox+基因可经过细菌遗传和变异传给子代,丢失、获得。

3、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

4、传染:◆飞沫或污染物经过呼吸道传播,易感者:1~5岁的儿童。

◆临床表现:引起局部炎症:假膜;全身中毒症状:心肌炎、软腭麻痹等。

◆所致疾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乙类传染病。

5、免疫性:接种疫苗、隐性感染、愈后→抗病毒免疫6、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采集标本:用绵拭子在假膜边缘取材;涂片镜检:典型的白喉棒状杆菌及其异染颗粒;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37度培养18小时可见1mm大小、湿润、灰白色的菌落,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培养一个小时,可见1~3mm大小的黑色菌落。

◆毒力鉴定:豚鼠试验,协同凝集试验,Elek平板毒力试验7、白喉的防止原则:白百破三联疫苗。

炭疽芽孢杆菌◆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氏阳性菌。

1.Shape and structure:◆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似竹节状长链◆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形成荚膜是毒力象征◆无鞭毛,无运动2.培养特性:◆需氧或者兼性厌氧,不溶血◆含NaHCO3的血琼脂平板:有毒株会形成粘液性菌落,无毒株会形成粗糙型菌落。

◆在含有0.05U/ml的青霉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菌体呈串珠状,有鉴别意义。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一、棒状杆菌属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

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多在秋冬季节流行。

以咽白喉最常见,喉白喉及鼻白喉次之,偶亦引起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及皮肤的局部病变。

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

毒素能与敏感的心肌、肝、肾、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外周神经,尤其与支配咽肌和腭肌的神经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弯曲的杆菌,G+;粗细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栅栏状、V或L字形;无荚膜、鞭毛,不产生芽孢。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亚碲酸钾平板上黑色菌落3、变异形态、菌落和毒力均可发生变异4、抵抗力对湿热敏感,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K抗原2、所致疾病人易感,儿童最易感;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飞沫传播;形成假膜;分泌毒素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一般不入血3、免疫性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病后、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4、锡克试验内毒素和抗毒素的中和反应(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涂片镜检;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四)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抗生素治疗二、结核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无芽孢、荚膜和鞭毛;可变为L型;抗酸染色2、培养及生化特性专性需氧菌,生长缓慢且营养要求高,罗氏固体培养基;不发酵糖类;触酶试验阳性,热触酶试验阴性3、抵抗力抵抗力强,对乙醇、湿热及紫外线抵抗力较弱4、变异性易出现L型,易变异(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脂质、蛋白质、多糖2、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肺外感染3、免疫性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带菌感染;细胞免疫为主4、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伴随细胞免疫;科赫现象5、结核菌素试验(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集菌;染色镜检;培养法;动物试验;细菌核酸检测(四)防治原则接种卡介苗,联合、足量用药三、麻风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类似结核分枝杆菌,束装排列,不能人工培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通过呼吸道、破损皮肤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瘤型麻风和结核样麻风(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涂片染色镜检;麻风菌素试验(四)防治原则预防:早发现,早隔离及早期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是砜类,要联合用药。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染色特性:革兰氏阳性, 抗酸染色阳性
生长特性:需氧,生长 缓慢,培养基中形成菌

代谢特性:能分解葡萄 糖、乳糖等糖类,产生
酸和气体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培养特性:白喉 棒状杆菌为需氧 菌,生长温度为 37℃,培养基为 血琼脂平板。
生化反应:白喉 棒状杆菌能够分 解葡萄糖、麦芽 糖、蔗糖等糖类, 产生酸和气体。
白喉棒状杆菌
汇报人:xx
白喉棒状杆菌简 介
白喉棒状杆菌的 致病性和免疫性
白喉棒状杆菌的 生物学特征
白喉棒状杆菌的 诊断和防治
白喉棒状杆菌简介
定义和分类
01
02
03
04
白喉棒状杆菌: 一种革兰氏阳性 杆菌,属于棒状 杆菌属
定义:白喉棒状 杆菌是一种引起 白喉的病原体, 主要通过呼吸道 传播
分类:白喉棒状 杆菌分为三个亚 型:A型、B型 和C型,其中A 型是最常见的类 型
对紫外线敏 感,暴露在 阳光下可被 杀死
对干燥环境 敏感,干燥 环境中可失 去活性
对酸性环境 敏感,pH值 低于4.5可被 杀死
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性和 免疫性
致病物质和毒素
01
02
03
04
所致疾病和症状
01
02
03
04
05
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
A
B
C
D
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应 答:通过激活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
06
汇报人:xx
特征:白喉棒状 杆菌具有荚膜, 可以抵抗吞噬细 胞的吞噬作用, 导致感染和疾病
发现和命名
发现者:德国细菌学家埃米尔·冯·贝林 发现时间:1882年 命名原因:因其形态似棒状而得名 命名过程:最初命名为“白喉杆菌”,后改为“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染色方法

白喉棒状杆菌染色方法

白喉棒状杆菌染色方法白喉棒状杆菌染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可以明显地显示出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喉棒状杆菌染色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白喉棒状杆菌是引起白喉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棒状的细胞形态。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白喉棒状杆菌,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染色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革兰染色法和苏木精-铺片梅红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细菌染色技术,包括某些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其原理是利用颜色反应来区分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革兰染色法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取一片革兰染色的玻璃载玻片,将待染菌液均匀涂于载玻片上,使其成为一片均匀的薄膜。

第二步,让菌液干燥,可以通过自然干燥或轻轻吹气来加速干燥。

但需注意不要吹太用力,以免呈片状分离。

第三步,用酒精烘烤灯在载玻片上迅速涂抹革兰染色液,保持划线的方向一致。

第四步,将涂染液于完成后的载玻片中,静置1~2分钟,待液体渗透进入菌体中。

第五步,将载玻片倾斜,用自来水从一端沿载玻片流动,直至水流变清。

此时,注意不能用太大压力,保持水流的顺畅。

第六步,用碘酒液滴于载玻片上,静置1~2分钟,使菌体充分吸附碘。

第七步,将载玻片倾斜,并用自来水从一端沿载玻片流动,直至水流变清。

同样地,要保持水流的顺畅,并注意力度。

第八步,用洗玻片涗将载玻片冲洗干净,待玻片表面干燥。

第九步,将载玻片加热到80摄氏度,保持10秒钟。

加热杀死微生物并固定菌体与载玻片。

第十步,取一滴苏木精-铺片梅红染色剂,滴于载玻片上。

静置1分钟。

第十一步,用自来水将载玻片清洗干净,待水流清澈。

第十二步,用洗玻片液将载玻片冲洗干净,待玻片表面干燥。

第十三步,观察载玻片下显微镜下的细菌形态特征。

革兰染色的白喉棒状杆菌呈紫色。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结构。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和诊断白喉疾病非常重要。

苏木精-铺片梅红染色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某些革兰氏阳性菌。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棒状杆菌 共20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棒状杆菌 共20页
2)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外周神经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声带麻 痹—声音嘶哑—软腭麻痹—吞 咽困难 心肌炎: (晚期白喉死亡主要原因) 致病特点:毒素入血,细菌不入血
4. 免疫性-主要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1)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5岁儿童最易感 * 成人也有可能
2)免疫特点 * 抗毒素免疫 *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第17章 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
要点:白喉棒状杆菌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如何预防白喉的发生。
白喉棒状杆菌是人类白喉的病原体。白喉是 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征: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 假膜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细长杆菌,粗细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形
亚碲酸钾琼脂平板 培养 黑色菌落
•毒力鉴定
体外法:中和试验动物试验(豚鼠) 体外法: Elek平板毒力实验
四、防治原则
1. 预防
*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TP(白百破)混合疫苗 *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紧急预防) 特异预防:注射白喉类毒素 • 药物预防: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
2. 治疗
* 白喉抗毒素:皮试,尽量早期、足量注射
2. 致病机制
2)索状因子 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 3)K抗原:有抗吞噬作用,为不耐热糖蛋白
3. 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品(多在秋冬季)
* 临床表现:
1)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 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 假膜导致窒息(早期白喉死亡主要原因)

白喉棒状杆菌(1)(共46张PPT)

白喉棒状杆菌(1)(共46张PPT)
在普通培养基虽能生长,但菌体形态不典型。 在BCYE培养基中加入 0. 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 (2)菌体粗细不一,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营养要求较高 , 血琼脂和巧 ④丝状红细胞凝集毒素 (filamentous hemoagglutinin) 具有促进细菌对纤毛上皮细胞粘附的作用。 体外:琼脂平板毒力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 1.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01 % 溴甲酚紫和 0. 对热抵抗力较弱,100℃1分钟死亡。 病原菌经呼吸道进入易感儿童体内,粘附于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产生活性致病物质引起的百日咳病。 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 咽、喉和气管粘膜水肿及假膜脱落,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 类似普通感冒,症状主要是微热、轻度咳嗽等。 A 亚单位--具有毒性,能抑制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白喉外毒素 A 片段进入细胞后 , 使延伸因子 2 (EF-2) 失活 , 抑制氨基酸转移至肽链,阻断 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Legionella pneumophila) Ⅳ相为粗糙型菌落的无毒株。 (Bordetella pertussis) 营养要求较高 , 血琼脂和巧 目前国内应用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 (DPT 混合疫苗,又称白百破三联疫苗) 。 ②腺苷酸环化酶毒素 (adenylate cyclase toxin) 催化真核细胞内 ATP 转化为 cAMP, 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杀伤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的氧 化活性,抑制 NK 细胞的杀细胞作用。 体内:豚鼠作中和试验 青霉素、红霉素,不仅能抑制白喉棒状杆菌的感染,也能预防恢复期带菌者的出现。 美蓝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深染颗粒,这些颗粒与菌体着色不同,称异染颗粒,可用于鉴定。 应尽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 此期传染性强,随飞沫排出大量细菌。 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D.真菌 E.立克次体答案:D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考纲要求】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

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第三章细菌的生理【考纲要求】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白喉棒状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白喉棒状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白喉棒状杆菌2017年《医学微生物学》热点: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是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的.病原体。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G+ 一端或两端膨大成棒状,菌体粗细不匀,着色不均,排列不规则(字母V、L或栅栏状),用Albert染色法后有明显的异染颗粒,主要的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具有鉴定意义。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在吕氏血清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细小、灰白色S型小菌落(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在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可以将亚碲酸钾还原成碲,使菌落呈黑色。

(异染颗粒:棒状杆菌属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体内出现节段浓染或深染的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3、白喉棒状杆菌是咽喉部常见的正常菌群,当携带了棒状杆菌噬菌体时,可产生白喉毒素,成为有毒株。

4、对湿热敏感,对干燥、寒冷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白喉毒素(主要致病因素):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毒力和抗原性很强。

由A肽链和B肽链组成,其中A肽链有毒性功能。

而B肽链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心脏、神经、肾上腺等)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内。

毒性机制:蛋白质合成中必需的延伸因子→灭活→抑制肽链延长→蛋白合成受阻→组织变性坏死2)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3)K抗原:抗吞噬,有利定植。

2、所致疾病——白喉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易感人群:6月-5岁潜伏期:2-7天白喉棒状杆菌在呼吸道局部繁殖,分泌外毒素,产生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形成假膜,一旦脱落,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

外毒素进入血液,与心肌细胞和外周神经细胞结合可引起心肌炎、外周神经炎等症状,如软腭麻痹、吞咽困难等。

白喉病后、隐性感染、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包括细菌学检查和毒力试验取标本、涂片镜检等。

毒力试验可采用动物实验。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钟可杀死。 在衣服、玩具、用具上可存活数日到数周 对青霉素及广谱抗生素敏感。
2021/6/16
5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 一 ) 致病物质 1.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2. 索状因子 3. K 抗原
2021/6/16
6
※ 1.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是白喉外毒素,有A和B两个亚单位:
Ⅳ相为粗糙型菌落的无毒株。
2021/6/16
39
2.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有荚膜、菌毛、内毒 素以及一些生物学活性物质。
2021/6/16
40
本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 :
①百日咳毒素 ( pertussistoxin) 系外毒素, 与附着纤毛上皮和阵发 性咳嗽有关。
②腺苷酸环化酶毒素 (adenylate cyclase toxin) 催化真核细胞内 ATP 转化为 cAMP, 抑制白细胞的 趋化,吞噬及杀伤作用;抑制巨噬细 胞的氧化活性,抑制 NK 细胞的杀 细胞作用。
首选红霉素首选红霉素对治疗反应对治疗反应迟缓的患者迟缓的患者可合用利福可合用利福平等其他药平等其他药第四节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pertussis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两端浓染单个或成对短链排列光滑型菌株有荚膜血琼脂和巧克力色琼脂平板上均不能生长bordetgengoubg培养基内含血液甘油和马铃薯
17
白喉假膜
2021/6/16
18
( 三 ) 免疫性
白喉病后可获牢固体液免疫,主 要是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抗毒素可阻止B片段与敏感细 胞结合,使A片段不能进入细胞。
2021/6/16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态和染色白喉棒状杆菌的菌体细长略弯,末端膨大呈棒状,常分散排列成"V"或 "L"形,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孢(胞)。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应用亚甲蓝染色或奈瑟氏染色,可见深染色异染颗粒。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致病物质主要为白喉外毒素。

白喉外毒素为棒状杆菌肝噬菌体tox基因表达产物,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白喉棒状杆菌是引起人类白喉的惟一病原体。

白喉的临床表现为鼻咽部急性炎症和形成假膜,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