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研究

第一章我们的家在哪里

第一节地理位臵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南岭北麓,与粤、桂接壤,介于北纬24°38′35″—25°19'43"、东经111°25′25″—112°12′35″之间。东北接蓝山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和连山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和富川县,西抵江永县,北枕道县和宁远县。

县境最东码市镇麻石洞源与广东连州市相接,最西白芒营镇井崽山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相接,最南河路口镇春头源源头与广西贺州市相接,最北桥头铺镇下刘家塘狮子岭与道县相接。东西横跨75公里,南北纵长76公里,总面积3248平方千米。

第二节行政区划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48平方千米,全县辖11个镇、11个乡和1个林业采育场,520个行政村(居委会)。它们是沱江镇、桥头铺镇、东田镇、大路铺镇、白芒营镇、涛圩镇、河路口镇、小圩镇、大圩镇、水口镇、码市镇、界牌乡、桥市乡、大石桥乡、清塘壮族乡、两岔河乡、务江乡、花江乡、湘江乡、贝江乡、未竹口乡、大锡乡、林业采育场。

县域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秦时属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臵冯乘县,隶苍梧郡,属交州。三国时,地入东吴,隶临贺郡,属广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改隶永州总管府,属荆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冯乘县臵江华县,隶营州(道州),属江南西道,因县治在阳华岩之江南,江华从此得名。武则天执政期间(684-704年),改江华为云溪县。中宗神龙元年复名江华。唐昭宗乾宁三年,属楚国。宋隶道州,元隶道州路,属湖广行省。明隶永州府,属湖广巡抚。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移县治于黄头岗(今沱江镇)。清顺治六年(1649年),隶永州府,属湖南巡抚。1914年,属衡阳道。1938年属零陵专署。1949年11月江华县和平解放,行政区划仍隶属零陵专署。1952年改属湘南专署。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隶衡阳专署,县治由沱江镇迁水口镇。1962年归复零陵专署至今。1985年11月,县治由水口镇复迁沱江镇。

第二章优越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地形

一、地质地貌特征

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水域均有分布,总体格局是“八分半山半水半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基本特征是“一脉挑两河”,一脉为萌渚岭,两河是东河山丘和西河山丘,具有四点特色:1、东部群山高耸,山峦重叠;西部低矮狭长,地势平坦。2、以山地为主,中山面积达2018平方千米。3、水系发育,河网冲沟密布。4、地表切割强烈。最高点为与宁远交界的黄龙山,海拔为1850米。最低点为界牌乡潇水出境处,海拔191.2米。而最突出的地貌特征是:坐落在县境中部的勾挂岭,从南向北延伸,不仅是东河西河的分水岭,而且将全县划分为有明显差异的两个自然区——东部山区和西部丘陵区。

二分区地貌

1、东部山地

(1)、东部多中山和中低山,1000米以上高峰708座,山体雄伟,山峰林立,多悬崖峭壁。山谷窄而深,呈V字型,瀑布跌水众多。耸立于县境北部的九嶷山是湖南省有名的大山,主峰为湘江庙子源村的黄龙山,海拔1850米。县境东南部的大龙山是江华与两广的界山,山势起伏,蜿蜒如龙,海拔为1577米。高耸于县境西南部的姑婆山,山体高大,地势险要,是湖南与广西的界山,是中国最有名的瑶山,主峰马鞍山高达1846米。以上述三座名山为主体,与县内其它山脉连成一体,构成江华峰峦叠翠、山体连绵、林海莽莽的中山地貌景观。(2)、山间盆地。岭东区有三个山间盆地:一是码市盆地,包括码市、黄石、竹市,面积92.8平方千米;二是大锡盆地,面积11平方千米;三是大圩盆地,包括大圩、小圩、清塘、桥铺、鲤鱼塘一带,面积120平方千米。

2、西部丘陵

(1)、丘陵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主要位于岭西区桥头铺、界牌乡、沱江镇、大路铺、白芒营、涛圩镇和河路口一带。受流水侵蚀影响,该区塔状和馒头状的石峰随处可见。各种不同形态大小的溶洞屡见不鲜,数不胜数。比较有名的有涛圩的扑地岩、白芒营的秦岩、大圩的穿岩、沱江竹园寨的阳华岩。

(2)、洪积平原、河流冲击平原。地理分布与岩溶地貌一致,主要位于桥头铺、界牌至河路口一带。由湘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总面积904平方千米。该区域是江华县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第二节优越的气候

江华县地处永州南端,与广西、广东交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一)、光照

太阳有效辐射量(光量)全年为107.5千卡/平方厘米。东部山区全年为100.7千卡/平方厘米,西部丘陵区为114.3千卡/平方厘米。全县各地太阳辐射量在各朋的分配与温度基本一致。从1月到7月逐月增加,从7月至次年1月逐月减少。7,8两个月是一年中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时期。西部丘陵区是湖南省除洞庭湖地区外光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日照,全县多年平均为1422.7小时。沱江地区最高,全年日照数1719.6小时,多的年份可达2000小时以上,少的年份也有1427.7小时,7,8两月的日照数占全年日照总数的26%。东部山区日照时数为1366.3小时,多的年份也能达到1400小时以上,少的年份仅1000小时。

(二)、气温

江华年平均气温18.25‴。7月最热,平均27.4‴.极端最高气温,沱江为38.8‴(1963年9月3日),水口为37.9‴(1963年9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沱江为-7.8‴(1955年1月11日),水口为-6.9‴(1957年2月1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东部山区为315天,西部丘陵地区为308天。全年日平均气温在于0‴的积温为6500‴-6700‴,月平均气温大于10‴的初月为3月16-18日,终月为11月15-30日。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初月至20‴的终月天数,有205-210天,积温达4700‴-4900‴。热量条件完全能满足双季稻搭配冬作为主的三熟制和旱地两熟制要求,适宜于林木的生长和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境内东部山区气温年较差小,西部丘陵区气温年年较差大。1957-1984气象资料表明,在东部山区的水口,日平均饥气温大于30‴的酷热日仅1天(1979年7月16日),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天数总共也只有28天,平均每年1天。而西部沱江,在1957-1964年的八年中,就出现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天数50天,平均每年有6.3天,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日数有11天,每年平均1.6天。西部丘陵区最高气温年平均23.1‴,比东部年较差为-0.6‴.东部山区10月-次年4月,比西部丘陵区略高1‴,5-10月则比西部丘陵区略低1‴.气温日较差东部山区比西部丘陵区高 1.4‴.故农作物播种尽管东部山区比西部丘陵区早,但收获时间则较西部晚。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存在多种小气候带,特别是立体气候差异明显。江华海拔高度从199.6-1824米,高度差为1624.4米,据《江华县农业区划报告》载,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47‴.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夏季大于冬季。每升高100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积温减少190‴.按积温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从海拔300米至1800米,随高度上升,依次带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的气候特征,但由于随高度增加,雨量增多,湿度也增大,与纬向气候带又截然不同。

(三)地温

江华地面温度常年平均20.10‴.1月份平均8.9‴,4月份平均19.3‴,7月份平均30.1‴,10月份平均22.5‴.绝对最高36.6‴(1988年7月9日),绝对最低-6.8‴(1961年11月17日)。由于沙壤、壤土含水性能强,热容量和导热率较大,春季地面增温较慢,幅度为年差9.4‴.各种不同深度其地温差别,平均5厘米19.3‴,10厘米19.2‴,15厘米19.6‴,20厘米19.4‴。春季5厘米土温,多保持在10‴以上,故早稻秧多在清明前后播种,秋季5厘米土温,则在20‴以上,适合双季稻齐穗所需的积温。

(四)降水

东部山区多雨,西部丘陵区雨偏少。自东向西递减,随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

均降水量增加50毫米左右。

境内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340-1490毫米之间。水口站1973年最大降雨量为2226毫米,最水年份955.1毫米(1963年)。

降水时间一般4-9月降水量达950-130 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4-6月占46%,7-9月占27%)。降水年际变化大,平均相对变率为14%。秋冬变率最大,10-12月降水变率都在60%以上,其次是7-9月,变率为36%-52%,3-6月变率小,为24%-36%,由于降水变率大,故四季都有可能干旱,尤以夏秋干旱最盛。同时,春、夏、秋三季都可能发生洪涝,西部地区常同现前涝后旱。

降水日数全年为183.3天,3-5月雨日58天,比湘北、湘中要多7-8天。由于日照少、湿度大,对春收作物开花结实不利,同时对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烤烟等春播作物幼苗生长不利,且易发生病虫害。

降水强度 1649-1923年间,大暴雨平均每35年1次。1949-1989年的40年中,有20年是大暴雨年份,占总年数的50%,平均每5年因大暴雨出现特大洪涝1次。降雨强度最大的是姑婆山区、大龙山区、九嶷山区3个丰水区,1974年7月2日,日降水量均在200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