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
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引言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框架主要由学科知识、智慧技术和教学策略三个要素构成。
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智慧技术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教学策略是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是指物理学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是指物理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学科的基本方法是指物理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科知识,确保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智慧技术智慧技术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智慧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电子设备和网络设备;通信技术是指电子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功能。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技术进行综合性实验、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证探究和理论推演。
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在进行智慧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便利和支持。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实验资源等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在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是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
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 1.教学目标正确、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全面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好。
2.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件使用正确恰当,能有效配合学生的学习。
创设模拟面试情景,老师能进行适当的点评,抓住学生的特点。
教师知识面广,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规范、流畅。
3._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
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还可增加。
4.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
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5.刘老师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6.杨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妥当,抓住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具有实效性。
教学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
7.教态亲切,语音清晰,讲解层次性较强,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课堂严谨,解题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目标设置准确,内容安排合理,有思想教育的内容。
结构完整时间分配合理。
8.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
物理教案指导建议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 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2. 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 复杂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授- 按照教学目标,逐步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 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 技能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学年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二〇一七至二〇一八学年度)为更好地推进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落实课程细目、强化校本教研、夯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青州市“2017-2018学年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对全市初中2017~2018学年度物理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制定如下意见.一、加强三项研究1.教材研究.“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材最基本(de)课程资源,教师要用教材来教,学生要用教材来学.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上好课(de)基本要求和前提.一是教师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从整个初中教材、一册教材、一个单元(de)教材到一节教材,结合课标,对教材(de)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以及各个内容栏目(de)设计目(de)、意义和教学方式等有个比较透彻(de)理解;二是要敢于超越教材,鼓励教师创造性(de)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但同时要注意,超越教材不是脱离教材.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课前阅读提纲,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超前学习和课前预习.2. 课程标准细目表(de)研究.认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目表(潍坊市教科院下发),领会各细化目标行为动词含义,目标(de)制定和续写要具体、行为化,如记住、写出、说出、会操作等,每个目标要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来组成,三维目标不能相互割裂.仔细研究和把握各知识点认知层次要求,精心设计达标过程和措施.特别是学习“目标达成建议”,利用好针对性达标检测题.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目表指导自己(de)教学.3.中考研究.研究中考说明,明确中考命题(de)指导思想,试题结构,知道中考命题(de)64个必考点和36个实验,明确认知和技能层次,领会科学探究(de)各个要素(de)能力要求,并在教学中着力强化.研究中考试题特点,梳理近三年(de)中考试题,了解高频考点,通过阅卷数据分析教学和复习中(de)弱点,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用中考说明来指导自己(de)教学.研究中考题型.对近三年潍坊及全国各地试题进行研究,对重点题型(de)考查意图、解题技巧进行常态化(de)研究,做到了如指掌,并在平日教学中加强联系,并探索教学和应考策略,指导学生建立解题模型.研究复习课、讲评课和习题课(de)上法.结合我市“自主互助、单元达标”教学法,探索自己(de)教学模式,改变练习题海战、复习炒冷饭、讲评对答案(de)错误做法.二、夯实教学常规任课教师(de)基本工作就是做常规,常规做得细、做得好,教学成绩就一定好.对照青州市初中教学常规评价量表、青州市初中教研教改评价量表中有关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de)规定和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de)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抓好过程管理,重点解决常规建设中“备课不精心、讲授效益低、作业做(de)滥”和“教研活动有名无实”(de)问题.1.优化教学案编写.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叙写行为化,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细目表制定(de)课堂教学目标.二是学习内容问题化,每节课提炼课堂学习(de)几个问题,问题要体现层次性、深刻性和引领性,用“问题串”引领课堂学习.问题(de)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任务,遵循认知规律,引领学习进程.三是教学案编写与课堂实施相结合,想怎样教,就怎样写;怎样设计,就怎样教.杜绝教案、学案和课堂实施两股道现象.2.精选和分层作业.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de)研究,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量,加大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信息提取与分析总结、评估优化等探究性实验题和多项选择题、设计型实验题、综合计算题(de)训练量,开发补充“科普阅读题”.要重点完成教材和练习册上(de)作业,加强对课本上(de)作业进行变式训练.提倡当堂作业当堂完成,提倡采用作业本、作业纸、练习册、动手操作、实验报告册等多种作业形式.作业本上要布置展示思路、方法(de)作业,不布置填空、选择等充数(de)作业.使用好一套教辅资料.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重视加注鼓励性、个性化批语.3.狠抓反馈与矫正.作业中做错(de)题目要及时用双色笔改错,用好单元达标检测,各年级备课组要按时进行单元达标检测,并全批全改.考试结束后,要仔细分析,实施矫正教学,调整教学策略.三、推进有效教学1. 践行潍坊市教科院初中物理有效教学(de)基本要素(附件1).逐条学习、研究、落实,反思自己在平日教学中(de)种种惯常行为,每人制定有效教学改进计划,借鉴“每月一事”(de)做法,有目标、有计划(de)优化策略,改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 开展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de)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de)学习新(de)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de)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de)知识迁移到新(de)情景中去,并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de)学习.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de)学习.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深度学习(de)理论,把握其基本内涵、特征和实施要求,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核心问题和教学评价等方面(de)设计中不断探索,在抓好基础教学(de)基础上,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3.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三讲三不讲,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等教学策略.学习贯彻潍坊初中物理有效教学(de)基本要素和“六种课型”各项要求(见附件).领会其操作要领,逐课型、逐条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教师个人要大胆探索和提炼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教研组和互助共同体要开展活动,形成机制,帮助教师逐步完善、优化个性化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模式化---常态化---个性化(de)提升.教研室将进一步建立机制,帮助教师个性化教学(de)不断提升.四、提高教学成绩1.以物及理,重在“悟”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de)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基本规律(de)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单纯(de)“死记硬背”根本学不好物理.二是时刻联系实际,以事物为对象,探究其内在(de)规律.三是要把教学(de)重点放在“悟”(de)认知环境创设上;放在“悟”(de)过程和方法指导上;放在“理”(de)生成、内化和理与物(de)结合上.2.关注核心目标,发展学生能力.关注审题能力(信息处理)——把审题(de)机会给学生,教给学生审题(de)方法、技巧,改变浅念,形成专念;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是学习方式,更是学习内容,实验探究具有不可替代(de)作用,物理教学应有实验相伴;关注高层次思维能力——浅层(de)重复是对“智商”(de)摧残,要设计挑战性问题、创设思考(de)时空、搭建思考(de)支架、重视迁移、运用,加强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de)教学,强化综合分析能力培养.3.学会经营课堂,调动学生(de)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de)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de)主动性;采用激励性(de)语言,肯定学生微小(de)进步和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de)决心;着力培育学生学习知识(de)兴趣,自觉(de)投入到学习当中.4.处理好四个关系,打造高效课堂.课本与复习资料(de)关系——课本是第一位(de),教师以课本为教本,学生以课本为学本.日常教学和复习训练都是如此,谁脱离了教材,谁就失去了教学(de)基石;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学习之间(de)关系——不能不讲,不能全讲,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这些需要做好梳理、归类;讲到什么程度这需要你(de)点拨和评价;做题数量与训练质量(de)关系——试卷和练习要突出重点、疑点和考点,尽量精准、典型、适量.练习可以分为重点突出练、考点变通练、错点反复练,由“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复习进度与复习质量(de)关系——进度服从质量,求质关注速度.教学是慢(de)艺术,请停下赶课(de)脚步,等一等学生;教学效率更应是学(de)效率.5.加强训练,培养良好考试习惯.良好考试习惯是影响考试成绩(de)重要因素.习惯培养是场攻坚战,考验着教师(de)智慧和意志,功夫在平时,关键在老师(de)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三个习惯:认真仔细审题,不读三遍不做题;规范、严密、完整答题(作图);动笔写(de)习惯.6.狠抓落实,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落实(de)差距就是成绩(de)差距,改错和补弱是最好(de)方法.把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将学习(de)内容落实到纸上.建立错题本,把做错(de)题改过来.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素1.充分调动全体学生(de)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e)能力,使每个学生学习物理(de)潜能都得到发展.2.以知识目标为主线索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合理(de)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de)形成过程,接受科学精神(de)熏陶.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de)学习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合理整合,使教学内容既能凸显物理学科(de)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其逻辑关系,又能与学生(de)现实生活、学生已有(de)经验联系起来.4.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de)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de)指导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对教材实验进行补充、完善、改进、创新,增加课堂教学中实验(de)数量;提高演示实验(de)成功率,规范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保证实验(de)效果.6.通过精彩(de)课堂引入、新奇(de)实验等引起学生学习(de)意向,把物理教学建立在学生“想学”(de)基础上,授课过程注重基础,多让学生有成功(de)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de)兴趣.7.多采用“问题链式”教学策略,将物理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de)一连串(de)教学问题,弱化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de)机械文字记忆,多分析其背后(de)因果关系.初中学段物理学科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素评价量表A级(100-90); B级(89-75); C级(74-60)(制定人:刘守良、高庆文、庄英莉、于宏、安茂河、任献和)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de)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de)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de)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de)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de).因此,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XX学校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教学建议及进度安排教学建议:一、教学关键:快速条理地与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物理学系统的构建起来,解题时,养成让学生仔细解析每道精选(典型) 习题的习惯。
教师把好选题关,精选精编习题,让学生跳出题海,做好反思回顾。
二、教学方式:引入符合实际的新情境,注重时代性,以问题引领,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学生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交流展示纠正,训练巩固提升。
用生动有趣的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好奇、好问、好思,从而使学习轻松、高效。
三、物理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1、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是分析问题的“灵魂”。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
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
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2、分析问题做图必不可少,作图是分析问题的“巧手”。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往往无从下手。
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他们听课时,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喜欢记录解题步骤。
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
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思路大多豁然开朗,由此可见,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3、坚持题后总结。
当我们完成一道题后尤其是由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时,我们要把握”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
想一想: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重要的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为什么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要看出这一点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这里有没有学习的诀窍可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培养出来的,相反仅热忠于解题,就题论题结果就会食而不化,事倍功半。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
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它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一要求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
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可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的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
另外,教科书是根据广泛的、统一的读者对象编写的,不可能对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别和情感态度的差别等某一个方面做具体的关照。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具体的、有特点的,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的过程,是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创造过程。
(一)突出课程目标的三维度,体现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重视个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
1.正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身体发育、思维能力、人格意志等诸方面,但又不是齐步走。
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范高中物理教学,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指导意见》是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在分析浙江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总结、反思其它省新课程实验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而制定的,它是我省界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标准,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
每一个教师应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2.《指导意见》分章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采取按章直接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摘录的方式,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
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要求。
“教学建议”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导向性建议,供教师参考。
3.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相同,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课程标准内容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二、教学要求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2、教学建议(1)本章出现意义相近和意义相对的概念较多,如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与时刻,速率与速度,路程、距离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速度的改变与速度的变化率,等等,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学校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物理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目的在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创新力量,提高同学的学科素养。
下面,本文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学校物理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解读1. 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的重点与教材的重点相全都。
2. 擅长运用教材的多种资源,包括教材中的试验、示意图、实例等,挂念同学深化理解和把握物理学问。
二、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使同学把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试验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2. 技能目标:培育同学的观看、试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提高同学的试验操作技能。
3. 过程目标: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力量,培育同学对科学理论的爱好和创新思维力量。
三、教学原则1. 体验性原则: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试验、观看等方式让同学亲自参与和体验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综合性原则:将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引导同学将所学物理学问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提高学科的综合应用力量。
3. 启发性原则:通过奇妙设计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同学的思考和探究爱好,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鼓舞同学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同学提出问题、设计试验和分析结果等方式,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创新力量。
2. 合作学习:组织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相互争辩、共享阅历等方式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力量。
3. 情景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学问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场景,提高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记忆效果。
五、评价方法1. 板书和笔记:通过板书和同学的笔记等形式,评价同学对物理学问的把握程度和记忆效果。
2. 试验报告:通过同学的试验报告,评价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范文五篇
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范文五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内容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物理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2.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
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略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本文将从物理智慧课堂的理论框架和实施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框架1. 智慧教学理论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框架之一是智慧教学理论。
智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与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2. 情景式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是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情景式教学模式强调将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当中,通过真实且引人入胜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合作解决问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支撑物理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
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包括书面考试、实验报告、作业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建议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物理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富有情境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光学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个拍摄夜景的实际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的情景来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促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一、明确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二)课程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初中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用教科书来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将物理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时要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技的新进展,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构建评价理念和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课程目标1.《标准》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2.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对课程功能认识上的丰富和深化,是课程实施的一种理想追求。
它对我们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有指导作用。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1200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促进学生对物理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学科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5.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基础物理知识;2.物理实验和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3.物理学科应用:通过物理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法: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趣味性;5.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
四、教学重点:1.物理基础知识点的传授和理解;2.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手段:1.书本课堂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物理学科基本知识;2.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趣味性;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5.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学活动、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
六、教学评价:1.学业水平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3.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参加科学活动、科技项目和科学竞赛,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知识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编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⑷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表述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不宜求全,数量不宜过多;知识技能目标要准确到位,体验性目标的针对性要强。
⑸可行性原则
编制的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这就要求务必符合自己的学生的实际。要根据学生实际编制出适度、恰当的教学目标。力求做到“一般性目标”全体学生“吃好”,“发展性目标”优秀学生“吃饱”。
根据科学探究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探究性经历分为两个要求:探究环节、探究过程。探究环节是指探究的各个要素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探究过程是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及探究过程的设计,完成探究报告等,其中各种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探究过程的重中之重。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细性),可以将创造性经历分为两个层次:流畅与灵活、独特与精细。“流畅与灵活”是指对问题产生许多想法和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办法的能力;“独特与精细”是指思维的独特性和完善性。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通过物理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⑵认识:这一水平层次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接近的相关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指导性意见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结合县教育局出台的八大常规,对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拆分成几个具体课型,和教师交流切磋,这样便于教师上课有抓手,进而有效的促进教学工作。
一、初中物理新授课一般教学方法(一)新授课的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前教师要认真讨论设计教学案,布置预习题,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传授,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家预习新知,自己看书或动手想办法用家中生活用品、玩具等做实验去体验、验证新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去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一般方法:①直接的导入;②直观导入;③故事导入;④实验导入;⑤问题导入;⑥情境导入;⑦温故导入;⑧悬念导入;⑨先学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用恰当的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老师每堂课都是那么新鲜,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约25分钟)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分组组织实验探究,获取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实验结论。
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情况,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完善实验结论。
让学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同伴互助、组内交流、组间质疑,教师进行实时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突破难点。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物理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物理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草稿)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物理学研究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这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寓于各种高级复杂的运动形态之中,成为其组成的基础;物理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和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具备的基本观点;物理学研究过程中所形的各种思想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的最有效方法;物理学研究过程中所树立的崇尚实践、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品格;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基础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并且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整合课程目标,促使“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知识建立的过程,并应用物理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分析解决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目标的达成,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二〇一四至二〇一五学年度)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创新为重点,切实改革课堂教学,构建自主互助高效课堂;以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研究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核心,狠抓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基本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不能以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为准,人为地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以“学科尖子生”为准,随意拓展、拔高,加快教学进度;更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
2.循序渐进原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按教科书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替代”行为是造成课堂低效或无效的主要原因。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坚持“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4.趣味性原则兴趣对学习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学生的学习一旦扩展到情感领域,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5.启发性原则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6.实效性原则实效是实用、高效之意。
任何课堂教学都要适合学生,能够使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更高的能力,实效性要求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但不能面面俱到。
三、教学建议1.加强责任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没有爱岗敬业,就谈不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也不可能实现。
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完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培养人才为乐趣和幸福,使“苦教”变“乐教”。
郑州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科目标(一)初中阶段的目标初中阶段课程总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中阶段具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
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2012.8.13)一、基本课型包括导言课、新授课【实验类新授课(验证实验课、探究实验课)、理论实验结合课、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研修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
(一)导言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做整体介绍,同时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物理学热点问题和趣味物理学问题,介绍一些物理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任务、意义和重要的知识内容,了解物理课程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整体宏观引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学期的学习。
(二)新授课:是使学生获得新的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
包括实验类新授课(验证实验课、探究实验课);结合类新授课;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研修课)等课型。
1、实验课类新授课:以学生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
2、理论实验结合课:是物理概念、规律、理论等与演示实验、小探究实验、小验证实验等相互结合的课型,大多数物理课属于此类新授课。
本类新授课由以下模块组合而成。
(第一模块):(一)理论研修:通过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落实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
步骤:(1)依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学习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4)总结归纳:针对预习环节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查漏补缺、记忆落实。
总结归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学生合作完成,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由老师完成。
(二):理论精讲:教师精讲(第二模块):测量、验证(演示)实验步骤: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实验准备:通过依案自学或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方案。
(演示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提出问题)(2)、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个人或小组研讨、交流得出结论)(3)、实验总结: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或交流。
(第三模块):小探究实验步骤:(按教材及课标探究实验要求进行,按需要选择)(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和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三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机组合,达成教学目标。
3、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理论研修课)(1)讲授型新授课:是理论性较强、学生自学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由教师进行全部讲授的新授课。
(可以有小实验)(2)理论研修课:没有物理实验的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类课型。
(三)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型。
(四)习题课: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旨在通过典型习题的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相关问题。
二、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复习复习是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复习包括巩固性复习与准备性复习。
巩固性复习是对于前一节课或前一阶段学过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巩固,以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准备性复习是对本节课要用到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以温故知新,承上启下,为本节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复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需要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内容的,可不安排复习环节;进行两课时整合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也可不安排复习环节。
步骤:(1)独立复习:对于复习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初步结论。
复习的内容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回顾和提升。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个小组就某些问题的解决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小组报告人由老师随机指定,报告人报告后,本组或他组同学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
如果有各组都没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此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如果复习内容在前两个步骤顺利完成,可以不再进行组间交流。
2、预习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听老师讲授)落实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
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由教师精讲完成。
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部分进行两课时整合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可不必安排预习环节,直接进入展示环节。
步骤:(1)依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学习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4)总结归纳:针对预习环节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记忆落实,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一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或没有安排展示环节的教学任务,“总结归纳”可以与反馈合并进行。
3、研习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学生如何做的知识,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能力、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例如:应用定律解决具体问题、解释现象、探究的过程等。
),或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实探究性学习。
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
没有需要探究的内容可不安排研习环节。
有些教学任务,研习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
步骤:(1)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
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2)个人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内互助: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现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等。
(4)组间展现: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设计意图、总结的规律、创新方法、记忆规律等。
(5)总结反思:对于展示环节落实的程序性知识,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悟出来。
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进行回味、深入地体验。
4、反馈反馈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总结、拓展运用。
通过对所学新知识梳理总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能力,在梳理总结、应用训练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个环节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反馈是教学程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环节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程序整体。
反馈环节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设置,知识总结和知识运用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分别完成或融合在一起完成。
步骤:(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梳理、归纳学习所得,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知识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论。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反馈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总结、提升。
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一)实验课的基本结构1、验证实验基本环节: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实验准备:通过自学或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方案。
(2)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3)实验总结:进行实验结果的组间展示或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方法、规律等。
2、探究实验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和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二)、理论实验结合课基本环节:复习——预习——实验(验证实验或演示实验或小探究实验或验证加探究等)——反馈(三)、(1)讲授型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复习——讲授——反馈(2)研修课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复习——预习——研习——反馈复习————预习————反馈三、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1、知识梳理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复习,进行知识梳理,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进行总结提升。
步骤:(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本组某任务的知识梳理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
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解决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从整个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从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及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从科学方法、学习及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以达到规律总结、深化拓展、整体升华的目的。
2、综合运用对难题及典型题进行展示、互动分析,并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
步骤:(1)独立完成: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题、典型题及综合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论。
(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
(3)组间交流(展现):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或展现,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
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
四、习题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明确任务——独立探究——组内互助——组间交流1、明确任务:学生先把有关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