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1]]中医学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章阴阳五行【重点难点】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1)概念:是指五行中 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 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为 “反克”。 (2)次序:反相克,即 侮 木→金→火→水→土→ 木。
木 水
克 侮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10


10

10
侮 侮 侮

20

5

10

5

20
五行乘侮关系图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
• •
• •
最初涵义:日光的向背 《吕氏春秋》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 阳”。 朝向日光:阳-光明,温暖 背向日光:阴-黑暗,寒冷 《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类经》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二)认识深化阶段
1、相互关系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废一不可。” 2、原始元素概念 《国语·郑语》:“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 成百物。” 3、抽象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如孙武的五行毋常胜、邹衍的五行常胜论
《素问·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 可胜竭。”
医学领域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阳属性归类表
方 位
时 季 温 亮 湿 间 节 度 度 度
运 动
机 能
阳 上 外 天 昼 春 温 明 干 升动 兴 夏 暖 亮 燥 奋
阴 下 内 地 夜 秋 寒 晦 湿1、阴阳偏胜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五行的方位
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 央。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五行的颜色
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
五行的特性
金主收敛、沉降;木主生长、升发;水主 滋润、下行;火主温热、上炎;土主运化 、中庸。
阴阳对立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 对立、相互排斥。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昼 为阳,夜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 有阳就没有阴;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无阳不 生,无阴不长等。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 ,四季的更替,春夏为 阳,秋冬为阴;一天之 中昼夜的交替等。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归 纳
contents
目录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 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01
CATALOGUE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定义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消长
阴阳学说是一种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认为万物 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 源。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的数量、程 度等可以互相增减、此 消彼长。例如,人体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等 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 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 统一的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 也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 ,心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主神志 ;肝为阴中之阳脏,主疏泄、主藏血 等。

医学课件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医学课件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阳虚则寒,属虚寒证——补阳消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正常范围
虚 阴


虚 阳


景榔先眺十核峰赔注趾愚瘫掌清泽禹掀著痒宅遏篓绑淘偷茶顷楞路缕瑶瓣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说明五脏的结构与功能,论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心阳
心阴
医学院
拯粗粳屎荫秒拖胆汛凑署虾居坟慌摈赣疥庆义耍冗烩箩锭拨泊釜佛革炸姿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类经》:“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物质与功能,物质——阴;功能——阳。 气与血,气——阳;血——阴。 人的生理功能就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过程,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
思考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阴阳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3.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4.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何?
医学院
绘苏岛飞钙陶溯藉豺赊叛鲤惯参滦叼雷淑著戎篓饥宾诽啊捎特议斤教糕帚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获但字萎害柑放芯沦盟迂殿挑垃钱剧促筒唯们刮晦科区雹字敢厌途开份奴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第二讲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下篇源自常见病症中医护理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学习目标
目录页
1.了解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概念。
2.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既可以是渐变,又可以是突变。 如:季节的转化 急性传染病:持续高热—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阳气暴脱证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解剖部位 (二)说明人体生理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关系 (四)指导诊断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寒与热 互用-相互资助、促进 如:功能与物资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阴阳消长: 阴消阳长—如:由春至夏;功能物质(阳)的产生必须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阴) 阳消阴长 — 如 :由秋至冬;营养物质的代谢(阴)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阳)
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目录页
(六)指导养生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
➢ 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




火 相乘
相侮
17
相侮:侮,恃强反克的意思 相侮顺序与相克顺序相反
相侮原因:
➢ 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 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
➢ 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 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
33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3. 控制疾病传变
通过脏相生、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 控制脏腑相生相克的病理传变
34
赠送茶文化模板
中 本

PPT
国 模


茶 适
合 用
模 板
文 于




化 作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五时
五腑

五方
五行
五体

五色 五味
五官 五志

➢ 自然环境与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通过五行归属息息相关
➢ 不同时节、季节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相应五行属性的变化
20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以五行的抽象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 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阐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
脏腑功能之间的相互促进、转化 相互调节、制约
长(繁茂) 杏

阴阳学说(授课)

阴阳学说(授课)

、对立制约的 、互根互用的
、消长平衡的 、可以转化的
、“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 、阴的绝对亢盛 、阳的绝对亢盛 、阴虚而致阳亢 、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 ) 、实热证 、实寒证 、虚热证 、虚寒证
、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阳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阴病治阴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泻
阳病治阳

虚热证 补阴

(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 补阳 (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指导疾病治疗 指导养生 确定治疗原则 归纳药物性能
四气:寒凉——阴;温热——阳 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 升降浮沉: 升浮——阳;沉降——阴
“阴阳离决 精气乃亡”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消长平衡
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运动
变化中



对立制约——消长



互根互用——整体平衡
阳 消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消长平衡 、阴阳对立关系的彼此消长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阴阳互根关系的彼此消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消长平衡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 “阴阳互藏其宅,故伤其阳即及其阴,
、躁动不安 、发热 、呼吸气粗
、语声高亢 、脉沉迟
、属于阳的药味有:(

、辛 、甘 、苦 、酸 、咸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五行学说治病的原理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五行学说治病的原理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五行学说治病的原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原理之一。

阴阳学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组成。

阴阳在中医中被运用到诊断和治疗上,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五行学说是中医中另一种重要的理论,它构建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生克制约,通过了解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人体内脏经络功能的平衡与失调,从而通过治疗来调节和恢复平衡。

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是“治病求本”,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整体平衡状态,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根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通过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和谐来维持的。

当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或者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中医认为阳虚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失调状况。

阳虚指的是人体阳气不足,阴气相对过盛的状态。

阳虚的人体内寒气重、阳气不足,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易感冒、容易疲劳等症状。

通过中医的五行学说,可以将阳虚归类为五行学说中的“寒”属性,因为寒气是阴性的,与阳气相背离。

治疗阳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中药调理,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药物。

在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师会选择一些具有温和效果的草药来补充阳气,调整体内阴阳的平衡。

同时,中医也强调通过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治疗中还有其他应用。

例如,中医认为某些疾病是由于人体内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时候可以通过调整阴阳和五行来改善气血循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状况,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一下,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五行关系,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性的调理,即治疗疾病的同时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中医护理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的:1.了解阴阳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认识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时分配:1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案、课件;3.相关图书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互动问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阴阳现象,引起学生对阴阳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阐述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特征。

三、介绍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5分钟)1.阴阳学说的历史渊源;2.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5分钟)1.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学说的应用;2.以实例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小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概念及特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医护理学中阴阳学说的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实例的介绍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中医学基础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基础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医的哲学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气一元论——研究精气,也叫元气的内涵及运动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形成本原和发展变化的一门学问 • 视频《黄帝内经》纪录片,撩开气的盖头
• 方法论
世界观—是什么?
• 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之后 经过学者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对其进一步发展逐渐 得以建立和完善。地心说在古代西方长期处于兴盛 的地位。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 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个理论体系提出 了一个明确的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一切行星 都在围绕太阳旋转。
进一步引申
生发、生长、向上 相对
逐渐引申……
• 光明、温暖、高兴、生发、向上、积极 • 黑暗、寒冷、抑郁、抑制、向下、消极
•阳 •阴
“阳,明也。山之南, 水之北也。
阴,暗也。水之南, 山之北也。”
日光向背



二、阴阳的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的属性的概括。
要点:自然界 关联 对立 属性
• 李济仁教授是新安医学“张一帖”的传人,他的夫人张舜 华女士同样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中医教授,夫妇二人一共 育有五个子女,全部都是医学专家,其中有三个儿子相继 成为博士后,四个子女被评为教授。“一门三博士,两代 六教授”,在医学界传为美谈。而他们的大儿子,就是写 出了《养生大道: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易经〉 养生大道》、《一本书学会中医养生》等诸多养生类畅销 书的张其成博士。
小结
• 精气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 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阴阳五⾏学说 阴阳五⾏学说主要由阴阳五⾏与五运六⽓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法的关系。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学说,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学说简介 阴阳五⾏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作⽤的推动下孳⽣、发展和变化;并认为⽊、⽕、⼟、⾦、⽔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学、⽓象学、化学、算学、⾳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学说⼴泛地运⽤于医学领域,⽤以说明⼈类⽣命起源,⽣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阴阳学说应⽤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

阴阳学说被⽤来说明⼈体的组织结构、⽣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阐释⼈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体是⼀个有机整体,⼈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统⼀的关系。

从⼈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肠、⼤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肺)和阴脏(肝、脾、肾),每⼀脏腑之中⼜可将其功能归为阳,⽽其物质归为阴。

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2、概括⼈的⽣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体的正常⽣命活动是阴阳两个⽅⾯保持着对⽴统⼀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体的物质基础属阴,⽽⽣理功能活动属阳,⼆者互相依存。

⽣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理活动的结果⼜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中医学阴阳五行

中医学阴阳五行

再到后来,阴阳概括描述的对象从具体的事
物、现象延伸到抽象的事物、现象时,阴阳 学说才真正成熟,继而成为一个哲学。 阴阳的划分并没有好坏之别,阴阳交替被视 为万物的根本规律,阴阳平衡、和谐则被视 为最理想的状态。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 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 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 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 对立的两个方面。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说起“阴阳五行”,
一般中国人都不会感 到陌生。但真正了解 这样一种与中国传统 文化方方面面密切相 关的理论,以及这种 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 关系的人,或许就不 是很多了。
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 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
指导疾病治疗
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 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控制疾病传变 确定治则治法补母、泻子、

抑强、扶弱
附录
元气论、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的关系

元气论、阴阳学说 和五行学说,都是 古代哲学思想的精 华,虽各有所指和 特点,但又是相互 关联的。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运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上下
阳——上部
阴——下部
阳——体表 背腹 阳——背 阴——腹
人 体 分 阴 阳
表里
四肢 阳——外侧 阴——内侧 阳——六腑 阴——体内——内脏 阴——五脏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

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

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

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

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1、运用举例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

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邛日化气,阴成形”。

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

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

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阴在中药的理论和运用上,也用阴阳学说作为指导在《内经》中提出:“善诊者,察色诊脉,先别阴阳”,即以辨阴阳为诊断的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它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 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 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 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3.阴阳互损──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
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致另一方也不足的
病理变化。其理论根据是阴阳的互用。
例如:阴虚———阳虚(阴损及阳)

“无阴则阳无以化”

阳虚———阴虚(阳损及阴)

“无阳则阴无以生”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 任何病证均可分为阴阳二大类:例如: • 阳证——高热,面色鲜明,声音洪亮,疼痛
• 例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之间,都存在这种
相互为用的关系。
3.阴阳消长平衡
•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
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消长变化之中。 例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
• 2..阴阳平衡——阴阳消长变化稳定在一定
范围内的和谐、协调、有序状态。
4.阴阳相互转化
•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总体阴阳属性的改变,
1.确定治疗原则
• (1) 、阴阳偏胜的治则
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
• (2)阴阳偏衰的治则
阳虚则寒——壮阳益火(虚寒证用补阳药) 阴虚则热——滋阴益水(虚热证用补阴药)
2归纳药物性
• 四气:
寒,凉——阴——用于治疗热证 热,温——阳——用于治疗寒证
•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升,浮——阳 沉,降——阴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例如人体部位:
• 上部、体表、背、四肢 ── 阳 • 下部、体内、腹、躯干 ── 阴
生理特点:
• 五脏 “藏精气而不泻” ── 阴 • 六腑 “传化物而不藏” ── 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
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 中医学把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
虚则热” 称为病理总纲。(亦称阴阳失调的基本 病理) 1)阴阳偏胜(盛)
• 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导致机体阴或阳
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2).阴阳偏衰(虚)
• 阴阳偏衰──指机体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
态,即阴偏衰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而见虚 热证;阳偏衰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见虚 寒证。
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 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
• 3(1)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
转化。例如: 高热病人,持续高热不 退,消耗精气,常可转为: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的阴寒证。
• 3(2)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对象的改变可
引起其阴阳属性的改变。
例如:60度的水与20度的水比较则为 阳,而与90度的水比较则为阴。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辛学知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 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 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是指阳光的向 背而言。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认 识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两极现象,便用阴 阳来概括。 阴阳的哲学概念一般认为起源于《易经》
2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 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中每
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 例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 •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相
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 和助长的关系。
拒按,尿黄便秘,脉数………
• 阴证——畏寒,面色晦暗,语声低微,疼痛
喜按,尿清便溏,脉数
再例如八纲辨证:表证,实证,热证— —属阳
里证,虚证,寒证——属阴
•总之,无论望闻问切四诊,都
应以分清阴阳为首务,只有掌 握阴阳在辨证中的规律,才能 正确分析和判断疾病的阴阳属 性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 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 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 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 对立统一 双方的概括。
•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 •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 说明只要是相对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
物的相对两个方面都可、上升的、温热的、无形
的、明亮的、兴奋的。
•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形
的、晦暗的、抑制的。 阴阳的属性引入医学领域一般是指:
•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例如:气)
• 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例如:血)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 和可分性
• 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
各自属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
•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
• 2.阴阳对立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即阴阳双
方的相互抑制,从而维持阴阳相对平衡。
3.阴阳对立可引起阴阳的相互排 斥,这种排斥往往在阴阳双方的盛 衰相差很大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
•阴阳对立制约使阴阳双方维持
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从而促 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自 然界四时寒暑的正常交替,人 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等
4 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 上午──阳中之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 一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其含义 有三:
•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
事物或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矛盾的,相对立的,因而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的。
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阴,属阴 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阳。
• 转化的条件——量增长到极限 “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
阴阳转化一般有两种形式:
• (1)渐变——如昼夜的阴阳转化 • (2)突变——如气候的骤冷骤热,病
情的突变等
•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
转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量变引起 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