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介绍

合集下载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大秦铁路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全长1760公里,起于陕西省白水县,终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它是连接陕西、甘肃两省的一条重要干线,也是连接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下面是对大秦铁路的研究报告。

大秦铁路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秦铁路的建设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秦铁路的建设为西北地区的沿线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铁路的运输速度快、运量大,使得沿线城市的商品能够迅速地运往其他地区,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发展。

同时,铁路的建设也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企业入驻。

其次,大秦铁路的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铁路建设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铁路的营运也需要维护和管理人员,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就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再次,大秦铁路的建设改善了西北地区的交通条件,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西北地区是中国西部腹地,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山区和荒漠地区的交通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大秦铁路的建设填补了该地区铁路交通的空白,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大秦铁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秦铁路连接了陕西省和甘肃省两个省份,不仅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还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这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合作的加强,推动了西北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总的来说,大秦铁路的建设对于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铁路的运输,加强了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提高了该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秦铁路的维护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秦铁路有点抠

大秦铁路有点抠

大秦铁路有点抠大秦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是连接陕西省西安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条铁路线。

作为中国铁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秦铁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大秦铁路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秦铁路在硬件设施上存在一定的抠。

虽然大秦铁路已经完成了电气化改造,并且途经的城市也建设了一些火车站和服务区,但与其他同类干线相比,大秦铁路的设施还是显得有些简陋。

车站和服务区的规模较小,设备和设施相对落后,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大秦铁路的线路条件也有待改进,有些地方的铁路线路几乎没有进行维护和翻新,影响了铁路的运行安全和速度。

大秦铁路的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虽然大秦铁路的客运量和货运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但铁路的服务质量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一方面,大秦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快速交通的需求。

大秦铁路的乘客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车票预订系统不够方便,车站的服务设施有待改善等。

大秦铁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大秦铁路在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大秦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铁路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也可能对周边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日后的发展中,大秦铁路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秦铁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可以加大对大秦铁路的投资力度,加快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增加车站和服务区的规模,完善设备和设施,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可以进一步优化大秦铁路的线路布局和整体规划,提高铁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

可以加强对大秦铁路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线路的良好状态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秦铁路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可以完善车票预订系统,提供更加方便的购票和退票服务。

可以改善车站的服务设施,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候车环境。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

线路事故
线路事故
2022年4月14日13时许,大秦铁路天津蓟州段(大同至秦皇岛方向),2辆重载运煤列车在铁路桥上发生追 尾事故,造成部分车厢脱轨。
经过各方努力,奋力抢修,因货车车列溜逸脱线一度中断行车的大秦铁路翠屏山至蓟县西间,于2022年4月 15日12时55分恢复通车。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重点工程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货运流量
运营历程
1990年,大秦铁路以不同形式编组完成5000吨、8000吨、1万吨重载单元列车、组合列车综合试验,湖东站 至茶坞站区间实现4000吨列车常态化开行。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实现5000吨、6000吨重载单元列车常态化开行。 2003年9月1日起,大秦线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 2008年春运期间,大秦铁路每日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并连续20天保持日均货运量100万吨以上,有力 缓解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煤炭紧张局面。 2014年4月2日,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运车皮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上试验成功,列车全长 3.8千米。 万吨重载列车驰骋在大秦铁路上
大秦铁路
中国大同至秦皇岛铁路
01 建设历程
03 运营情况
目录
02 线路站点 04 设备设施
05 线路事故
07 价值意义
目录
06 建设成果
基本信息
大秦铁路(Datong-Qinhuangdao Railway),简称大秦线,是中国华北地区一条连接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 省秦皇岛市的国铁I级货运专线铁路,也是中国境内首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首条煤运通道干线铁路。
截至2014年4月,大秦铁路西起韩家岭站、东至柳村南站,线路全长653千米;货运站点37个;列车重载运营 速度80千米/小时,最大牵引质量3万吨。

大秦线重载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措施研究

大秦线重载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措施研究

大秦线重载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措施研究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大秦线的建设更是让物流运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发展,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如何进一步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大秦线目前的现状大秦线是一条连接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铁路,全长约917公里。

大秦线建成后,极大地缓解了西北地区的物流压力,特别是对煤炭等大宗物资的运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日益增长的货运量相比,目前的大秦线运输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秦线的最大运输能力在5300吨,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支撑发展的需求将对铁路承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采取更加科学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的措施1. 增加车辆运输能力铁路承担了国内物流运输的重要任务,而铁路强化运输能力的核心在于车辆的数量和性能。

为了满足旅客和货物的需求,为大秦线注入更多的火车是提高运输能力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车辆承载量越大,单个车辆的存储和移动越简单,数量也可以更少。

那么,合理安排大秦线的列车运行时间,增加列车散装化运输的比例,不断增加列车车厢的数量,是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物流运输通过在列车和站点的各个节点加入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物流运输的资源和运输状态,并分析物流大数据,可以实现智能化物流运输。

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和效果,并通过预测需要资源量和可预见的故障预警,促进物流行业的可追溯和可追踪。

例如,通过在列车上安装GPS导航和智能传感设备,可以实现不间断的位置跟踪和负载检测。

这样的实时监测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货物到站时间,并为这些货物准备特定的存储空间和建立更有效的分拨系统。

3.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改善列车的行车能力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改进列车的行驶能力。

《大秦铁路介绍》课件

《大秦铁路介绍》课件

建设历程
大秦铁路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大同 至大石庄段于1988年通车,二期工程 大石庄至秦皇岛段于1992年通车。
铁路现状
运输货物
大秦铁路主要运输煤炭、 矿石、钢铁等大宗物资。
列车类型
大秦铁路上运行的列车主 要有重载列车和普通货物 列车。
未来发展
大秦铁路将继续进行扩能 改造,提高运输能力和效 率,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可靠的能源保障。
大秦铁路的经济效益
对地区经济的贡献
1 2
促进沿线地区物流业发展
大秦铁路连接了多个内陆省份,为沿线地区的物 流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大秦铁路穿越了许多风景名胜区,方便了游客的 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大秦铁路的建成通车,缩短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大秦铁路的未来发展
线路规划
线路扩建
根据运输需求,逐步扩建大秦铁路线路,提高运输能力。
连接新区域
规划建设新的支线或联络线,将大秦铁路连接到其他重要城市和工业区。
城际铁路建设
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城际铁路,实现城市间快速通达。
技术升级
01
列车提速
采用先进的列车技术和设备,提 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 。
线路等级
国铁Ⅰ级干线,是中国“ 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 一。
运输能力
大秦铁路设计年运输能力 为4亿吨,目前实际运量 已突破4.5亿吨。
铁路历史
建设背景
为了满足中国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煤 炭需求,大秦铁路于1985年开始建设 。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

大秦铁路研究报告大秦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国铁 I 级货运专线铁路,也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一、大秦铁路的基本情况大秦铁路西起韩家岭站、东至柳村南站,线路全长 653 千米。

它于1983 年进行勘察设计,1985 年开工建设,1992 年全线竣工运营。

大秦铁路在铁路运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设计年运量为 1 亿吨,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扩能,如今的年运量已超过 4 亿吨。

二、大秦铁路的技术特点大秦铁路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高效、安全的运输。

重载技术:大秦铁路是中国重载铁路的典范。

重载列车的编组长度长、载重量大,这需要先进的牵引技术、车辆制造技术以及线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与之相匹配。

自动化控制:通过先进的信号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运行的自动化调度和监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线路维护技术:为了应对重载列车的高强度运行,大秦铁路采用了先进的线路检测和维护技术,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大秦铁路的运输组织大秦铁路的运输组织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协调性。

在货源组织方面,与众多煤炭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充足的货源供应。

在运输调度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列车运行图,充分利用线路的通过能力,实现了高效运输。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大秦铁路还采用了组合列车的运输方式,即将多个列车组合成一个更长的列车进行运输。

同时,加强了与其他铁路线路的衔接和协调,实现了货物的快速中转和运输。

四、大秦铁路的经济影响大秦铁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山西等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部沿海地区,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秦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沿线地区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降低能源运输成本:高效、大运量的运输方式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了能源价格,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成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大秦铁路在我国铁路“八横八纵”货运通道主骨架中,有一条铁路备受关注:这条铁路,连续多年以5000万吨左右的大幅增量,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10年年运量突破了4亿吨;这条铁路,在拥有120多个成员、具有80多年重载运输历史的世界铁路大家庭中,也堪称典范。

这条铁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限的震撼,更有无尽的遐思……大秦铁路,这条钢铁巨龙,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渤海之滨,全长653公里。

这条铁路,担负着我国五大电网、350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企业,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用煤和民用煤的运输任务。

大秦铁路的地位和作用,真的就有这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为能源需求带,以中西部地区为能源供应带的经济格局,更加凸显出了铁路运输在“西煤东运”中的“卡脖子”问题。

198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巨资建设大秦铁路,并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设成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列车、年运量1亿吨的现代化铁路。

大秦铁路,1983年底开始勘测设计,1985年1月1日开工建设,1992年底建成通车,有9个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达到1700米,具备了接发万吨列车的能力。

这在当时已是全国之最。

到2002年,大秦铁路用10年时间,运量即突破了1亿吨,能力已经饱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愈发突出。

2003年全国煤运需求急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铁路提高煤炭运量,铁道部党组做出了在大秦线开行两万吨组合列车、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的重大决策。

从此,大秦铁路的建设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股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凡到过大秦线的媒体记者,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也会留下些许遗憾:里八庄集运站——中国铁路第一个2万吨战略装车点,装车线长达3000多米。

大秦铁路观后感

大秦铁路观后感

大秦铁路观后感案例一:我们既领略过高铁的速度之美,我们也体验过绿皮车的温馨之美,从最快到最慢,我们切实们感到了中国铁路的技术之先进,服务之优质。

然而,还有一条铁路,他的名气之大,其气势之磅礴,令无数人见到他的影像后都深感震撼,发出“那才叫真正的火车!”的赞叹。

他深藏不露更让他显得神秘,我们很想一睹他的雄姿,大秦铁路。

是呀,大秦铁路,他蜿蜒曲折穿行于桑干河、燕山山脉。

在中国14万公里长的营业线上,他非常特殊。

他是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建成有32年,真值中年。

他比世界上最早的重载铁路晚多年。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阶段,为铁路业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重载铁路运输逐渐成为主流。

1967年10月,美国诺福克西方铁路公司(N&W,现已归入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韦尔什至朴次茅斯间250 km线路上,开行了500辆煤车编组、由6台内燃机车分别分布在整个列车头部和中部担当牵引、全长6500m、总重达44066t的重载列车。

1992年12月21日正式开通的大秦铁路,从一开通就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其技术从引进到消化再到创新,大秦以自己特有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跟跑者的地位华丽转身成为领跑者。

从年运量5000万吨直至4.5亿吨,创造出来单条铁路年运量、运行速度、开行密度、效率、效益、环保、技术世界第一的水平。

大秦重载列车一列车长2600米重达2万吨,是高铁动车组的10位,那真是见首不见尾,而且还是昼夜不停,风雨无阻。

能够驯服这样庞然巨龙的司机的确是少有的高手,全国不到500位。

大秦铁路以自己钢铁之坚强的身躯承担着全国五分之一的煤炭运量。

每天有90多列的重载列车载着130万吨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如今,刚过三十而立的大秦铁路,正以他成熟、干练的风格,奋进、创新的气质,担当、奉献的精神把责任牢牢扛起,不忘初心,在落实“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全面脱贫攻坚战中,在铁路迈向现代化宏图中,做出大秦新贡献,书写大秦新篇章。

全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全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全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也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通道,用户群涵盖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企业,同时担负着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生活用煤运输任务,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动脉,大秦铁路自1988年一期工程开通、1992年全线通车以来,不断深化自主创新,持续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拥有全国最长列车,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

2012年以来,大秦铁路年运量持续攀升,累计运输煤炭突破45亿吨,比之前通车20多年的总运量还多12亿吨。

2018年创造建线以来最高纪录4.51亿吨,不仅远超建线初期的1亿吨设计目标,而且达到世界公认单条铁路运能极限的2.25倍。

2017年以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扛起“公转铁”责任,大秦铁路成为主阵地,2020年6月18日创下单日运量138.42万吨历史新高。

据测算,大秦铁路45亿吨的运量与公路同等运量相比,减少能耗约49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为保障长期高负荷运转的线路安全,大秦铁路不断升级迭代装备设施。

高性能、长寿命、高强度的钢轨、道岔、轨枕等线路基础设备广泛应用;牵引动力升级更换为国产的大功率电力机车;高效融合创新了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实现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同步操控;载重80吨的重载车辆成为标配;全覆盖应用5T设备,动态检查和跟踪监控车辆运行状态;每年两次立体式、大规模集中修施工整治,夯实大秦铁路安全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是大秦铁路创造重载奇迹的秘诀。

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大秦铁路成功实现了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

2014年4月2日,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大秦铁路_精品文档

大秦铁路_精品文档

大秦铁路概述大秦铁路是中国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连接着陕西省的西安市和山西省的临汾市。

全长约900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级干线铁路之一。

大秦铁路于1998年动工建设,2002年全线通车运营,被誉为“中国铁路的丰碑”。

建设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和山西这两个西部省份,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状况一直以来都不够便捷。

因此,大秦铁路的建设就成为必然选择,为这两个省份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快捷、更高效的通道。

技术难题大秦铁路的建设面临着众多的技术挑战。

首先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地下河道众多,土壤坚硬,给铁路的线路规划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山区的地势复杂,有大量的河流和山脉需要穿越,加之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该铁路线路沿途还需要穿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形成一个文化和历史保护与现代铁路建设相结合的难题。

建设和投资大秦铁路的建设费用庞大,总投资达到了280亿元人民币。

由于建设难度大,所以建设时间也比较长,从1998年动工到2002年全线通车,历时近四年。

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还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参与。

投资者为了保证铁路的质量和安全,雇佣了一批国内外的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

铁路特色大秦铁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西北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带来了很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它缩短了西安和临汾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

其次,这条铁路线路沿途穿越了许多名城名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此外,大秦铁路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工业的升级和转型。

效果和展望大秦铁路通车后,减少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西北地区的生产效率,加快了经济发展。

而且,它也促进了西安和临汾之间的人员流动,增加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秦铁路还有望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与其他铁路线路形成更完善的铁路网络,促进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中国十大标志性铁路

中国十大标志性铁路

中国十大标志性铁路一.大秦铁路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1992年12月21日开通运营。

大秦铁路主要经营货物运输,尤其是煤炭运输业务,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北通道)之一。

除了主要运载山西北部的煤炭,一些来自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的煤炭也由大秦铁路运出。

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列车线路,最大载重可达2万吨;第一条实现微机化调度集中系统线路;第一条采用全线光纤通信系统的线路,科技含量达到了国际水平。

中国铁路依托大秦线的建设,组织了重载运输各项技术设备的全面攻关,取得了一套重载运输技术装备成果。

二.京秦铁路京秦铁路西起北京市,东到河北省秦皇岛市。

线路全长293公里。

1983年12月建成。

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的双线电气化铁路。

三.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

全长1759公里。

1953年7月陇海铁路全线修成通车。

陇海铁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广深线广深铁路连接广州和深圳,全长146公里,是中国大陆最早达到200公里时速的铁路线。

1994年广深铁路建成,1996 年5 月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于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铁路。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拉近了西藏与世界文明的距离。

过去运往西藏的物资要靠公路,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工程十分艰巨。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大秦线是指中国铁路的大秦铁路和大唐西准线的联络线,全长约953公里,起于陕西渭南,经陕西汉中、甘肃宝鸡和陕西商洛,终点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秦线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也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最大、电气化铁路线网最复杂的干线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大秦线的年运量已经超过了4亿吨,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显示了大秦线作为中国铁路重要干线的地位和运输能力的强大。

要实现这样庞大的运输任务,供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 变电所数量:大秦线上设有多个变电所,主要分布在沿线的重要节点。

根据初步统计,大秦线上设有约20个变电所。

这些变电所负责向铁路提供供电能力,为列车行驶提供电力保障。

2. 变电设备容量:大秦线的变电所的供电设备容量大都在100万千瓦以上。

供电设备的容量越大,能够提供的电力数量就越多,能够支持的列车数量也就越多。

3. 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相连的是一系列的输电线路。

大秦线上的输电线路主要有两条,即被称为甘陕线和汉宝线的两条主要输电线路。

这些输电线路将电力从变电所传输到各个铁路的供电点,为列车行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4. 变电设备更新:随着列车运量的不断增加,大秦线的变电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升级。

通过增加供电设备容量、提高输电线路的负荷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5. 供电能力的保障:为了确保供电能力的稳定和可靠,大秦线上的变电所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并配备备用设备,以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的电力供应中断。

大秦线作为中国铁路的重要干线,其运量超过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变电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以及输电线路的扩建和维护,大秦线能够稳定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

2010年12月26日,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

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主要承担晋北、内蒙西部和陕北的煤炭外运任务。

大秦铁路依靠科技创新,统一匹配的装车点、集运线路、大秦本线、疏运线路、卸车点能力标准,实现了集疏运能力的协调技术创新。

2010年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铁路局的工务机械队汇聚大秦线,在铁道部统一指挥下对其进行了扩能改造并对其工务、电务、供电设备等进行了集中维修。

大秦铁路担负着中国五大电网、350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企业以及十几个省区市的生产用煤和民用煤的运输任务,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运输大动脉。

2011年12月31日18时,太原铁路局传来捷报:大秦线胜利完成年运量4.4亿吨目标,比2010年增运量4000万吨。

这是大秦线自2005年达到年运量2亿吨的世界重载运输理论极限后,第6次刷新“单条铁路年运量”纪录。

大秦线完成4.4亿吨年运量是铁路通过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又一新成就。

653公里的大秦线承担着全国铁路煤炭运量的近1/5。

煤炭占中国能源结构比例近80%,铁路在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半以上的运力用于煤炭运输,保持了煤炭运量连年持续大幅增长。

2011年全路煤炭运输同比增长13.4%,达22.7亿吨,占煤炭总产量的60%。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

大秦线运量超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分析今年以来,大秦线的运量已经超过了4亿吨,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作为中国最长的铁路干线之一,大秦线承载了中国能源的重要运输任务。

随着运量的增加,变电所供电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大秦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它连接了陕西省的大唐煤矿和秦皇岛港口。

这条铁路全长约1900公里,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是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

变电所是铁路电力供应系统的核心设施,它将高压输电线路转换为铁路供电所需的交流电源。

大秦线上的变电所分布在整个线路的关键节点,确保了线路上的铁路机车和列车能够稳定运行。

随着大秦线运量的不断增加,变电所供电能力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列车数量和运力的增加,供电负荷也相应增大。

大秦线所经过的地区属于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电力消耗也相对较大。

这些因素都对变电所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大秦线运量的增长,铁路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增加了变电所的数量和容量。

目前,大秦线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新的变电所,以增加供电能力。

优化了供电设备和系统。

铁路部门对变电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引进了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在供电系统中增加了储能装置,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

铁路部门还加强了对变电所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定期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了对供电系统的监控和预警,做好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大秦线的运量超过了4亿吨,变电所供电能力的分析表明,随着运量的增加,供电能力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铁路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变电所数量和容量,优化供电设备和系统,加强维护和管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供电能力,确保大秦线的稳定运行。

大秦铁路有点抠

大秦铁路有点抠

大秦铁路有点抠大秦铁路,全名为陕西大秦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条铁路线路,全长1,262.7公里,连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大秦岭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大秦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武汉为中心的铁路网南北纵向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北方地区与中南地区之间提供了重要的流通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大秦铁路的建设始于1995年,工程总投资超过170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经由陕西省西安市、汉中市、安康市等地,最终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呼和浩特市。

大秦铁路采用了世界先进的铺轨技术和装备,具有较高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质量。

它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具备重载铁路运输条件的通道线,能够运输重量超过10,000吨的列车。

大秦铁路的建设不仅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铁路网的空白,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它为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大秦铁路还为我国北方地区与中南地区之间的商品运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降低了物流成本,推动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大秦铁路在运营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和运行效率。

铁路公司注重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列车运行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秦铁路还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引进了先进的调度指挥系统和列车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秦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大秦铁路沿线设有多个车站,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乘车条件。

在大秦铁路的运行中,运输了大量的人员和货物,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支持。

大秦铁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由于大秦铁路所经过的地区多为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地质条件恶劣、施工环境复杂等问题,对工程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大秦线——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成功实践分解

大秦线——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成功实践分解

一,大秦线简介 1、大秦线的建设原因: 在大秦线建设前,山西特别是大同煤炭多以公路运输为主,或者借用 其他线路铁路运输。煤炭的外运能力较弱,而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 的需求越来越大。 2、大秦线建设: 1983年9月,中国国务院为增加晋煤外运通道,作出了修建大(同)秦 (皇岛)铁路的重大战略决策。 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85年1月开工,198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二期工程于1988年6月开工,1992年12月21日开通运营。铁路最初的设计 能力为5000万吨/年,1997年改造后形成1亿/年的运送能力。 大秦铁路共设37个车站,在实行扩能计划中将拆除其中17个车站,以提高 列车的行进速度。
六、重载铁路运输系统的特征 重载铁路运输系统不同于一般的 铁路运输系统,它是连接内陆与港 口的运输大动脉,其实现大宗货物 长距离运输的主要干线。在系统的 整个运输体系中,重载运输铁路是 连接整个系统的纽带,是运输生产 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单位和最重要的 信息汇集中心。 系统的开放使其与外界产生了物 资、能量、信息的交流,从而使系 统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得到不断更 新,提高自身的有序性,实现不断 的发展与进步。
国际重载协会认为,重载铁路必须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两条: 经 常、定期开行或准备开行总重至少为5000吨的单元列车或组合列车;在 长度至少为150公里的线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至少达2000万吨;经 常、正常开行或准备开行轴重25吨以上(含25吨)的列车。 重载运输”是铁路运输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能大幅度地提高运输能力,也必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使铁路的机车、车辆、线路、桥梁、通信信号、材料工艺、信息控制以 及运输组织等各个领域和各类硬件设备都全面配套发展。 2、中国的重载铁路 我国铁路开行的三种重载列 车。即组合式重载列车、单元式 重载列车和单列式重载列车。我 国学习了原苏联铁路开行“合并 列车”的方法,在丰沙大线首先 开行了7400吨组合式重载列车 (即以同方向运行的两列普通货 运列车,每列3700吨首尾连接在 一起,使其间隔的时间为零)。

大秦铁路线路图

大秦铁路线路图

大秦铁路线路图【标题】大秦铁路线路图:连接河南与陕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介绍】大秦铁路是中国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连接了河南省和陕西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线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建,经历了近十年的工程建设,于2001年正式通车。

大秦铁路的建设与运营,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出行条件。

【线路简介】大秦铁路全长约580公里,起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终点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该线路全程采用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设计时速为300公里/小时。

大秦铁路经过的主要城市包括洛阳、鹤壁、安阳、新乡、许昌、漯河、濮阳等。

该线路沿途风景秀丽,穿越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线路规划与建设】大秦铁路的规划和建设是为了推动河南和陕西两省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规划初期,专业人员进行了综合考虑,确定了线路的走向和站点布局。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确保了线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大秦铁路的建设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工程的主要难点是穿越兰考山脉和黄河,以及通过洛阳师范学院附近的城市区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挖掘隧道、架设桥梁等。

同时,大秦铁路的电气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特点,提高了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线路服务与运营】大秦铁路的正式通车后,成为了河南与陕西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之一。

该线路上运营有高速列车、普通列车和货运列车等。

高速列车通常是由动车组组成,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

普通列车则满足了更多人民基本出行的需要。

大秦铁路的运营时间通常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每天提供多个班次的列车供人们选择。

大秦铁路在服务方面也非常注重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车站设施齐全,提供了候车厅、餐饮服务、卫生间等基本设施。

同时,铁路部门也加强了安全管理和线路维护工作,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秦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河南和陕西两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的主要线路

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的主要线路

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的主要线路我国煤炭铁路运输的主要线路2010-11-2 来源: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大秦线 是我国铁路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煤炭运输专线,全长653KM,原设计输送能力为1亿t/a,2002年,大秦线完成运输高精尖达1.034亿T,运输能力已经饱和,后经过2003年和2004年两次改造扩建,至2007年底,该线煤炭运输已经突破3亿T。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横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西起与北同蒲铁路相交的韩家岭站外,东于秦皇岛港,全长653KM,是中国的国铁I级线路,沿线共设37个车站,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呈1985年1月开工,198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二期工程于1988年6月开工,1992年12月21日开通运营。

铁路最初的设计能力为5000万t/a,1997年改造成后形成1亿t/a的运送能力。

“十一五”期间对大秦线进行4亿t牵引供电,集疏运配套扩能改造后,2010年大秦线的运输能力将达到4亿T。

大秦铁路主要经营货物运输,尤其是煤炭运输业务。

除了主要运载山西北部的煤炭,一些来自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的煤炭也由大秦铁路运出,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大秦铁路分别运送煤炭1.22亿t,1.53亿t,2007年达到3亿t,在晋北、蒙西煤炭外运市场中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大秦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它采用双线电气化重载技术,配置了大能力的机车和大载重专用货车,采用大规模的自动装卸系统和直达运输方式,依托万吨级装车站点和中国最大的煤炭装卸港---秦皇岛港,形成了完整的煤炭运输体系,大秦铁路上目前主要运行10000吨级的列车,2006年3月起,大秦在中国率先开行了重载列车,单列最大载重达2万T以上,由4节机车共同牵引210节车厢,列车总长度2600M.同是,大秦铁路上所使用的货车也是专为铁路和秦皇岛港设计的,在港口卸煤时,列车并不停下,而是慢速行进过程中,由翻车机自动进行卸煤,卸煤之后,列车随通过环形线返回大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RS系统构成:业务支持节点(SGSN) 网关业务支持节点(GGSN) 分组控制单元(PCU) 远程接入鉴权与认证服务器(RADIUS) SGSN:记录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信息,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 GGSN:网关作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如 ISDN、PSPDN和LAN等。 PCU:与BSC、BTS一起完成在GPRS移动台和GPRS业务支持 节点SGSN之间传送分组数据包的功能。 RADIUS:存储用户的认证、授权信息。
2013-8-15
20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3. 弱场设备


长大隧道:主要采用光纤直放站+漏泄同轴电缆方案解决覆 盖; 中等长度(2km以下)的隧道:室外型小基站+漏泄电缆; 短隧道:无线方式。 光纤直放站远端机通过短段光缆与近端机相连。
2013-8-15
21
二、设计方案
栗家一号隧道 K149+039 236m

桥梁384座。
3
2013-8-15
二、设计方案
LAN
Modem Bank
OMC-S
GSM-R
HLR/ AuC
AC
OMC-T LAN OMC-R
BTS BTS BTS
VLR SSP 4E1/2No.7 16 E1 / DS S1 同步操控地面 节点AN
GCR MSC
56E1/14No.7 BSC1 SDH传输系统
大秦线(大同-秦皇岛)
2E1/DSS1 48E1/6No.7 BSC2
铁通太原机房 铁通PSTN(专网)
2×2M(4个环)
FAS FAS
太原调度所 铁通PSTN(公网)
无线列调 5台
电力调度 4台
FAS
大 同
FAS
秦 皇 岛
太原交换中心
公众通信网 (PSTN、PLMN)
车站台1
车站台15
大秦线GSM-R系统结构示意图
2013-8-15 15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2. 基站设置
工程规模: (1)基站:大秦线沿线共103处(不含太原1处); (2)直放站近端机:22处、远端机:51处; (3)漏泄电缆:70公里。
2013-8-15
16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2. 基站设置
BTS设置原则: (1)车站建站,利用既有的房屋、电力等配套资源; (2)区间按照机车台最小接收电平-92dB的要求布站; (3)同站址双网(部分基站同站址不同机房)。
(二)、基站专业
栗家二号隧道 K150+406 1568m
3. 弱场设备(单网示意)
西坪隧道 K151+608 298m
7/8″236m
DC
5/4″705m
DC
5/4″863m
DC DC
7/8″298m DQ22 西坪 K151+409
R
DQ22-1(05) K148+921
DQ22-2(06) K150+327 23#洞
组合 1 5 9 4 8 3 7 2 6 3 7 2 6 1 5 9 4 8
第一层网频率 1000,1004 1008,1012 1016,1001 1005,1009 1013,1000 1004,1008 1012,1016 1001,1005 1009,1013
第二层网频率 1002,1006 1010,1014 1018,1003 1007,1011 1015,1002 1006,1010 1014,1018 1003,1007 1011,1015

4s
BS1
BS2
HO
2013-8-15
19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2. 基站设置
(1)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覆盖范围应 小于铁路车站及铁路轨道两侧2km; (2)其他地域覆盖范围应小于铁路车站及铁路轨道两侧6km; (3)边界场强参照铁道部与中国移动确定的场强值。 设计措施:使用定向天线控制覆盖边界。

2013-8-15
14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1. BSC设置(无线双网)

BSC的设置原则 工程中综合以下因素,将第一、二层网络的BSC均设置在太原: 1)便于维护; 2)异地容灾; 3)综合考虑路局其他线建设。
大秦线双网BSC均设置在太原,是考虑了1、3的因素,位于 太原交换机房便于维护,将来可以作为同蒲线GSM-R系统双网建 设的BSC;但没有考虑第2条因素,缺点是不能异地容灾,而且 增加了太原-大同的传输通道数量。
GSM-R第二层网SDH 622M传输系统; 2根光缆:大同-秦皇岛间铁通既有8芯光缆已无空余光纤; 本工程新建20芯光缆中。 利用铁通公司大同-秦皇岛间既有8芯光缆中两芯新建开通SDH 2.5G传输链路,在10个节点新设STM-16 ADM 设备,在该10个节点通 过622M光口与第一层网和第二层网的SDH 622M传输系统设备互连,形 成9个保护环。
2013-8-15
13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1.

BSC设置 BSC的设置原则(侧重于单网)
设置地点:铁路干线和没有MSC的地区BSC可单独设置,位置在 大通信站; 数量:根据BSC的容量确定设置的数量(设备不同容量不同); 减少跨BSC切换:各BSC控制的基站其地理位置应相对集中; 负荷均等:各BSC控制的基站总负荷应尽可能均匀; 预留余量:高话务密度的BSC负荷不应过满,应留出网络优化时 调整的余量。
2013-8-15
36
(三)、传输系统及光缆线路
2、传输系统网络设计
大秦线无线双网分别建设一套622系统,均利 用工程新建干线光缆构成系统。
2013-8-15
37
(三)、传输系统及光缆线路
3、网络保护
大秦线环路保护(未实施): 3套系统:大同-秦皇岛间已有的SDH 2.5G传输系统链路;
GSM-R第一层网SDH 622M传输系统;
2013-8-15
31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基站站型
实施无线双网后,大秦线的基本站型为
O2+O2,个别站型为O3+O1、O3+O2、S2/2+S1/1、
S3/3+S1/1,
2013-8-15
32
(二)、基站专业
5、BTS与BSC的组网方案 3-5个BTS环形组网,构成与BSC的链接。 每个环使用2个2M传输通道。
2013-8-15 30
二、设计方案
分组 第一层网 第二层网 1 1000 1002 2 1001 1003
(二)、基站专业 4、频率配置
3 1004 1006 4 1005 1007 5 1008 1010 6 1009 1011 7 1012 1014 8 1013 1015 9 1016 1018
2013-8-15
33
(三)、传输系统及光缆线路
1、光缆线路设计
(1)干线光缆: 为了满足大秦线两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对光缆 线路的需求,本工程建设一条覆盖大秦线大同- 韩家岭-柳村南铁路、亘长747公里的20芯干线 光缆,并建设一套光纤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干线 光缆。 光缆的敷设原则为尽量与既有8芯光缆异侧。 太原—大同利用路局既有光缆。
2013-8-15 38
(三)、传输系统及光缆线路
3、网络保护
太原-大同-秦皇岛-北京-太原环路保护: 同时租用铁通公司秦皇岛-北京-太原-大同的通道,形成大 同-大同南-秦皇岛-北京-太原-大同的保护环路。 本工程基站至基站控制器间通道采用环形组网,主用通道 为基站节点至大同至太原,备用通道为基站节点至秦皇岛至太 原至大同。
2013-8-15
17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2. 基站设置 无线覆盖
2013-8-15
18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2. 基站设置 小区重叠距离的计算
小区重叠距离=列车最高时速×1/2次切换时间(4-8S)
大秦线:80×(1000m)/h×8s/3600s=267m 应按照覆盖较差的一层网络计算交叠区长度。
2013-8-15 11
一、交换及基站
(一)交换专业 2.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设计方案
根据大秦线机车台、尾部风压系统数量,并 考虑一些具有数据业务设备的数量,测算GPRS的 用户容量为1000用户。
2013-8-15
12
一、交换及基站
(一)交换专业

大秦线未设置智能网设备,智能业务通过IWF 实现; 双网不是交换侧的双网,只设置了太原1套交换机。
3250
6000
网管室
值班室
2250
6000
300
1500
二、设计方案
(一)交换专业
1. GSM-R移动业务本地网设计方案

MSC用户容量为5000用户。 MSC与外网的互联
(1)铁通PSTN专网
(2)机车同步操控地面应用节点 (3)FAS系统
2013-8-15 10
二、设计方案
(一)交换专业 2.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设计方案
2013-8-15
39
(三)、传输系统及光缆线路
2013-8-15
29
二、设计方案
(二)、基站专业
4、频率配置 本工程频率配置的原则为: (1)同站址的两个基站视为同一个基站进行规划,满足载频间隔 不小于400KHz要求;相邻基站载频间隔不小于400KHz; (2)对于业务较多的大型站,首先保证第一层网络性能,第二层 网络的O2站重点考虑BCCH,对于TCH所在载频,在无线参数设计时 将其信道分配等级降为最低,只有当第二层网络基站的BCCH所在 载频的时隙分配完后,再考虑分配TCH所在载频的时隙。 无线双网建成后,第一层网络BSC共控制103个BTS,234个载频; 第二层网络BSC控制103个BTS,203个载频。工程完工后,应根据 系统开通情况,进行网络优化,调整频率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