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不足证的症状与治疗

合集下载

肝肾阴虚的症状分析及调理意见

肝肾阴虚的症状分析及调理意见

肝肾阴虚的症状分析及调理意见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为耳鸣健忘、头晕、潮热、心悸、睡眠不好、心烦口干、手足发热,舌红苔少,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男子遗精等等。

肝肾阴虚给人带来的伤害也是很严重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肝肾阴虚而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给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肝肾是人体最重要的两大器官之一,一个人如果肝肾受损就会危及到生命,所以得了肾病要及时的去治疗。

一、症状:1、病情分析:肝肾阴虚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这个结果的,像女性,生产就可能会直接导致肝肾阴虚,还有过劳,生活方式异常以及心情不好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肝肾阴虚的!症状很多表现,直接就哟腰膝酸软,津液不足呈现的干燥,还有虚火,多发炎症等!2、指导意见:看病主要从症状辨证,找病因,不是从证看病因,这样反着看不一定是对座的,一个病证往往有很多表现的,不是对到一个症状就是的,建议你详细说明症状和异常体征,让医生分析看看。

二、症状:1、病情分析:2、肝肾虚常表现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隐痛等证;肾阴虚则腰膝酸痛、遗精、耳鸣、不孕等证。

3、2、指导意见:4、肝阴虚和肾阴虚合并成为肝肾阴虚,肝阴虚主要是由于肾阴虚、肾气不足导致的肝阴虚,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中药治疗。

三、症状:1、病情分析:2、肝阴虚与肾阴虚并举则为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头晕目眩、目干、容易疲劳、肢体麻木、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隐痛,遗精、腰膝酸痛、耳鸣、不孕、舌红、少苔、女子月经量少等。

3、2、指导意见:4、初起肝肾不会同时出现阴虚,必然是先由一脏而传到另一脏,因为肝肾同源,盛则同盛,虚则同虚。

长久肾阴虚,就会牵连到肝,反之亦然。

阴虚只是一种症候,至于为什么会导致,那就是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因为阴虚或者阳虚,不是像感冒突发的,那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所以其治疗也要有耐心,首先得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症状:1、问题分析: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道生阴阳,一分为二。

阴用于滋养,阳用于运化,阴阳相和,共同孕育万物生长。

阴阳本为一体,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灾。

干旱之地,或土地龟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绵,杳无生机。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所谓阴虚,就是人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旱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阴液滋养濡润,若阴液不足,脏器失于滋养濡润,则诸病生焉。

阴虚者,最易出现如下症状:眩晕、目涩、耳鸣、咽干、烦躁、失眠、便秘、麻木、肤痒、发热、出汗、衄血等。

心阴虚证: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心阴虚者,舌尖红、麻痒、生疮、弄舌(即舌头不由自主地在口中伸缩吞吐)心主笑,主喜。

心有余则笑不休。

心阴虚,心火内动,可致人无故发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脉。

阴虚则热,灼热伤及脉络,血得热则易妄行,可致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虚热内扰,可致心烦,失眠。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易惊。

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之脉通于腋下,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腋下多汗;兼湿热者,腋下汗臭。

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

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

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血能载气。

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

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

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

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

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

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肝阴虚有哪些症状权威专家来回答!

肝阴虚有哪些症状权威专家来回答!

文章导读人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种虚,最常见的包括肾阴虚和肝虚,但是每一种的虚又有不同的分类,现在有的人会出现肝阴虚,这在医学上称为肝阴不足,一旦患上该疾病,一定要及时调理,首先要保证心情舒畅,另外饮食结构要合理,务必要戒烟戒酒等等,那么该疾病会有哪些症状呢?第一、肝阴虚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症。

肝脏者,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

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导致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内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咽燥口干,舌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内灼营阴,则为盗汗。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之征。

第二、辨证施治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有一定的诱因所致。

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滞血淤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第三、病因病机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

中医肝系病证的辨主症及治则治法一、辨头痛肝病头痛多系内伤,但有虚实之分。

实证头痛,多为情志所伤,肝阳亢盛,风阳痰火上扰头目,清阳失展所致,可见头部筋脉跳动,抽胀痛,面颧红赤,或伴头眩等症。

虚证(或本虚标实)头痛多为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虚阳上扰所致,可见头痛隐隐,缠绵不已,常伴眩晕,目涩畏光,舌红口干等。

二、辨眩晕眩晕与头痛常相兼见。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眩晕临床应分辨虚实。

属实者,病程短,呈发作性,易因情志过激而诱发。

属虚者,病程长,反复持续发作,烦劳加剧,头昏眩晕,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三、辨痉、抽搐痉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抽搐,亦称瘛,指肢体抽动。

为筋脉拘急,为筋脉弛纵。

抽搐既可单独为病,亦可为痉证症状之一,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辨证需分虚实。

实证多为热动肝风所致,可见高热神昏,颈项强直,肢体抽动,甚则角弓反张,摇头戴眼等。

虚证多为阴虚风动,时时发痉,手足蠕动,或微抽搐,四肢麻木。

四、辨麻木麻指皮肤感觉异常,非痛非痒,如虫蚁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指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不痛不痒,按之不知,掐之不觉。

一般而言,麻属气血不运,木为顽痰死血。

若肝血不足,不能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肝风夹痰瘀阻于经脉,则肢体木而不仁。

五、辨昏厥昏厥是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

辨证应分虚实。

实证多因气血上逆或痰随气升所致,虚证多为气血亏虚不能上承所致。

六、辨黄疸黄疸是以面目及全身皮肤发黄为特征,因湿邪阻滞肝胆,胆汁外溢,泛于肌肤所致。

可分为阴黄与阳黄两证。

阳黄湿热证,肤目鲜黄如橘子色,伴小便黄赤,身热,苔黄腻,脉象濡数;阴黄寒湿证,面目肌肤晦黄如烟熏,身热不著,伴便溏,苔白腻,脉濡缓。

七、辨胁痛两胁为肝之分野,故胁痛多属于肝。

一般偏于实证为多,有气滞、血瘀、肝火等不同;虚证则为肝阴不足。

八、辨癥积、瘕聚癥积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或胀或痛,固定不移的病证。

病在血分,皆因气滞血瘀所致,辨证又有湿热、寒湿、痰瘀、毒蕴等不同,病久可致气阴两伤、肝肾亏虚及阴阳两虚、脾胃衰败等。

中医护理方案-胁痛

中医护理方案-胁痛

=胁痛(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郁气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苔白腻,脉弦。

(二)肝胆湿热证:脘腹满闷,恶心厌油,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三)肝阴不足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干,失眠多梦,舌红体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

(四)瘀血阻络证:胁肋刺痛,痛处刺痛而拒按,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胆俞、阳陵、丘墟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二)右胁胀满不适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四)纳呆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脾俞、胃俞、中脘、阳陵泉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大肠、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等穴。

(五)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曲池等穴。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亏所致之各种疾病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亏所致之各种疾病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亏所致之各种疾病近年年来医务工作者将其引申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难病取得良好效果。

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南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这六位中药组成。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富硒浓缩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1、治疗糖尿病患者除饮食调节外,加用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3次,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症状。

2、消除蛋白尿:若急性肾炎患者水肿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EI 服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服l一2个月后尿蛋白可消失3、治疗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易转肝癌。

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一!Et 2次,连续服半年至一年,可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4、治疗慢性鼻炎:六昧地黄丸每次9克,早晚各服一次,连服2—3个月.可有明显疗效。

5、治疗过敏性鼻炎: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用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6、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连续服3个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

7、治疗五更泄泻: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l0克,每日3次,一般服一个月可痊愈。

8、治疗复发性15I疮: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一般3—5天可见效,且愈后很少复发。

如复发再服本药仍有效。

9、治疗牙周脓肿: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l0克,每日3次,3-5天可减轻症状10、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利用六昧地黄丸的糖皮质激素效应代替糖皮质激素,取得满意的效果,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用法:每次l8克,每13 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l1、治疗前列腺炎:用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前列腺患者.效果显著。

从“体阴用阳”看肝病的辨证用药特点

从“体阴用阳”看肝病的辨证用药特点

也 ?肝 阴伤 也 。 阴伤 则肝 气 越 滞 , 时若 养 阴柔 气 此
反而 有 效 。 又 如 肝 木 乘 土 , 气郁 化 火之 证 , 用 香 久
有本 虚 。 本虚 之 证 亦 见标 实 , 其 肝 病 为慢 性 迁 延 尤 时 . 种情 况 就更 为 突 出 , 以, 的病 理 特 点 当为 这 所 肝
肝 病 临 床常 见胁痛 、 积聚 、 痛 、 头 眩晕 、 中风 、 痉 证 诸 证 , 证 型 有 肝 气 郁 结 , 火上 炎 , 阳 上 亢 , 其 肝 肝 肝 风 内动 , 阴 不 足等 , 肝 医家虽 能 辨 其证 而治 之 , 却 往往 忽视 了肝“ 阴 用 阳” 一 特 点 , 体 这 例如 , 气 郁 肝 滞证 采 用疏 肝理 气 法 , 之 辛 香 之 药 以 散 郁 , 至 投 甚 刚燥 破 气 攻 伐 , 病 者 有 效 , 病 者 愈 散 愈 郁 , 初 久 何
亢生风, 表现 出升 、 、 、 动 逆 窜的 病 理趋 向 , 但概 而 言 之 , 、 风 、 皆乃 肝 用 异 常 的 四 种 病 理 表现 形 气 火、 阳 式 , 谓一源 四歧而 已, 证 候上常 归纳为实证。 所 在
至 于肝 体 不足 则 出现 肝 阴 亏 虚 , 血 不足 之 病 理 , 肝
足, 至于 虚 实 夹 杂 , 当 合理 消 补 , 可 只 见树 木 , 更 不
不 见森林 , 一废 一 。 偏
3 从 “ 阴 用阳 ” . 体 看肝 病 用药 特 点
从“ 阴用 阳” 体 角度考 虑用药 , 注意 以下 方面 : 要
维普资讯
中图分 类 号 : 2 6 4 R 5 .9
文献 标识 码 : B
在证 候 上常 归 之 虚 证 。 由 于肝 在 病 理 上 常 表 现 肝

肝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肝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除了饮用此茶,可以食用以下调理早写各 15克 ,猪腰子 1对 ,白酒 25毫升 ,葱、味精、酱油、大蒜、姜、盐、白糖各适量。制法 :先将猪腰洗净切成腰花放碗内 ,加白糖、盐、酒 ;另将杜仲、川断煎取浓汁后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烧热锅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每日 1次。
统的相关疾病。所以,肾虚的症状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2.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佳 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3.在意志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信 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二、茴香炖煮肾 :取小茴香 20克 ,猪腰 1对 ,葱、姜、盐、酒各适量。制法 :先将猪腰(即猪肾 )洗净后 ,在凹处剖一口子 ,将茴香、盐装入猪腰剖口内。用白线缝合剖口后 ,放入锅内 ,加葱、姜、酒、清水适量 ,用文火炖熟后食用。此法适用于偏肾阳虚的肾虚腰痛。
三、杞地山药粥 :取生地黄 20克 ,山药、杞果各 50克 ,大米 100克。制法 :将生地黄切碎 ,山药捣碎 ,和杞果、大米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 ,代早餐食。每日 1次。此法适用于偏肾阴虚的肾虚腰痛
4.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 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痿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
5.在泌尿方面表现为: 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那该怎么调理好呢, 最好试试茶疗法,通过 饮茶的方式即可调理肾虚引起的问题。通过冲泡茶饮的方式作为调养身心,帮你消减痛楚,试试饮用古方茶印地圣茶, 速帮助恢复体力
肝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肝阴虚与肾阴虚并举则为肝肾阴虚,常因肾阴虚而影响肝阴不足,火由肝阴耗伤及肾阴也形成肝肾阴虚,肝肾虚常表现为目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隐痛等证;肾阴虚则腰膝酸痛、遗精、耳鸣、不孕等证。

中医对肝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肝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肝病的辨证施治在中医理论中,肝为人体五脏之一,具有藏血、主疏泄、调节情绪等重要功能。

肝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本文将对中医对肝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一、辨证中医治疗肝病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辨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来判断肝病的病机所在。

一般来说,肝病可以分为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血不足等不同证候类型。

根据不同证候类型,中医医生能够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施治1. 肝阳上亢型肝病的治疗肝阳上亢型肝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失聪、急躁易怒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以疏肝降阳、清热宁神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丹参、龙胆草等,可以缓解症状,平衡肝阳上亢的状态。

2. 肝阴不足型肝病的治疗肝阴不足型肝病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咽燥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以滋养肝阴、清热泻火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百合、首乌等,可以滋养肝阴,改善病情。

3. 肝血不足型肝病的治疗肝血不足型肝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耳鸣、手足麻木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以补益肝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赤芍、当归等,可以补充肝血,促进血液循环。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重视调节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例如,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要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喝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激动等。

中医强调整体治疗,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总结起来,中医对肝病的辨证施治非常重要。

通过准确地辨证,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也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肝病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进行康复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根据《中医内科学》第7版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本文主要介绍肺系病证的分类、基本病机、病位、实证和虚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的基本病机是外邪袭表,肺卫失和,病位主要在肺卫。

实证包括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和秋燥证。

针对不同的实证,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清暑祛湿解表、润燥疏表等。

二、咳嗽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外感咳嗽包括风寒袭肺、风热犯肺和风燥伤肺;内伤咳嗽包括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和肺气亏虚。

治疗方法包括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滋阴清热、润肺止咳、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等。

三、哮病哮病的基本病机是诱因引触伏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甚则累及于心。

发作期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分为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

治疗方法包括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补肺固卫、补肺益肾等。

四、喘证喘证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升降出纳失常,实证包括风寒壅肺和表寒肺热,虚证包括肺不主气和肾失摄纳,病位在肺和肾。

治疗方法包括祛风散寒、宣肺平喘、解表清里、麻杏石甘汤等。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对于肺系病证的分类、基本病机、病位、实证和虚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总结和阐述。

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3、痰热郁肺---使用桑白皮汤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4、痰浊阻肺---使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5、肺气郁闭---使用五磨饮子开郁降气平喘。

B.虚喘1、肺虚---使用补肺汤补肺益气,敛肺平喘。

2、肾虚---使用七味都气丸+生脉散补肾纳气,加上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

3、正虚喘脱---使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扶阳固脱,镇摄纳气。

肺痈基本病机:外邪侵袭肺部,导致热壅血瘀,润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成痈。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肝脏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辨证思路。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与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当肝脏出现疾病时,需要通过详细的辨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脏的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体的其他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

比如,肝与脾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肝气郁结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出现腹胀、纳呆等症状;而脾胃虚弱也可能导致肝气乘脾,出现腹痛、泄泻等。

同样,肝与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可能会累及肾阴,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肝肾阴虚的表现。

在辨证肝脏疾病时,中医会从症状、舌象、脉象等多方面入手。

常见的症状如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目赤肿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等,都可能提示肝脏出现了问题。

就舌象而言,舌红苔黄、舌边尖红等可能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可能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的征象。

脉象方面,弦脉往往与肝病相关,但弦脉的强弱、节律等也能反映出肝病的不同阶段和性质。

肝气郁结是肝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证型。

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胁肋胀痛,疼痛部位走窜不定,胸闷,喜欢叹气,妇女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这种情况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

肝火上炎则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胁肋灼痛等。

多由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或者外感火热之邪侵犯肝经引起。

治疗需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是常用的方剂。

肝阴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多因久病耗伤肝阴,或者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所致。

治疗以滋养肝阴为主,一贯煎是常用的方剂。

肝阳上亢的患者常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症状。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

治疗当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是常用的方剂。

此外,还有肝经湿热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胁痛——精选推荐

胁痛——精选推荐

胁痛⼀.肝⽓郁结证:胁肋胀痛。

⾛窜不定。

疼痛因情绪变化⽽增减。

胸闷不舒。

饮⾷减少,喛⽓频作。

苔薄脉弦。

柴胡疏肝散加减。

 1.若肺⽓横逆乘脾,导致肝脾不和,证见胁痛,肠鸣泄泻,腹胀纳差者,可⽤痛泻要⽅加减,以调和肝脾。

 2.若脚⽓横逆犯胃,导致肝胃不和,症见脘胁胀痛,恶⼼呕吐,喛⽓频作者,可⽤四七汤加减,以和胃⽌呕。

 3.若肝郁⽓滞⽇久,临床表现腹中攻窜胀痛,抑郁忧虑等症状者,可⽤⽊⾹顺⽓散加减(⽊⾹ 青⽪ 橘⽪ ⽢草 枳壳 川朴 乌药 ⾹附 苍术 砂仁 桂⼼ 川芎),以疏肝解郁,⾏⽓消滞。

⼆.瘀⾎停着证:胁痛如剌,痛处不移。

⼊夜更甚。

胁肋下或见癥块。

⾆质紫暗,脉象沉涩。

旋复花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1.若⽓机郁滞,⾎⾏不畅,脉络不和,⽓滞⾎阻。

证见积软⽽不坚,固⽽不移,胀痛有定处,⾆质暗,脉弦者,可⽤⼤七⽓汤合失笑散加减,以⾏⽓消积,和⾎通络。

 2.若肝⽓郁结,瘀⾎停着,络脉痹阻,瘀停胸胁,证见胸胁剌痛,憋闷不舒,⼼悸懊,急躁善怒,⾆暗,脉涩者,可⽤⾎腑逐瘀汤加减,以疏肝解郁,活⾎化瘀。

 3.若瘀⾎阻肝脾脉络,致使脉道不通,肝脾⾎瘀。

临床表现腹⼤坚满,脉络怒张,胁腹疼痛,⾯⾊黯⿊,唇⾊紫褐,头颈胸臂有⾎痣,呈丝纹状,⼿掌⾚痕,⾆有紫斑,脉细涩等症者,治以活⾎化瘀,⽅⽤调营饮(莪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芍 瞿麦 ⼤黄 槟榔 陈⽪ ⼤腹⽪ 葶苈⼦ ⾚茯苓 桑⽩⽪ 细⾟ 官桂 ⽢草)加减。

三.肝胆湿热证:胁痛⼝苦。

胸闷纳呆,恶⼼呕吐。

⽬⾚肿痛。

⽬黄⾝痛,⼩便黄⾚。

⾆苔黄腻,脉弦滑数。

龙胆泻肝汤加减⼜胁痛加减后的龙胆泻肝汤。

 1. 若湿热交蒸证:胆汁外溢于肌肤,发为黄疸,症见⽬黄⾝⼩便黄,发热⼝渴,⼤便秘结,⼼中懊 ,恶⼼呕吐,以清热利湿,佐以茵陈蒿汤加味。

 2.若湿热煎熬⽇久,结成砂⽯,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苦咽⼲,可⽤⼤柴胡汤,以疏肝利胆,清热导滞。

 肝胆实⽕证:起病多急,胁肋绞痛或切痛,按之痛甚,并连及肩背,可因暴饮暴⾷、过⾷肥⽢⽽诱发或加重,兼见胁下痞块,发冷发热,⾯⽬俱黄,⼝苦纳差,恶⼼欲吐;尿黄便秘,⾆红苔黄,脉弦有⼒。

中医五脏辨证及脏腑与阴、阳、气,血等虚证的辨证方法

中医五脏辨证及脏腑与阴、阳、气,血等虚证的辨证方法
5.心血瘀阻证
[症状] 以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涩为主证。或胸痛不安,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冷,苔少而润。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可见此证。
作者:60.184.224.* 2005-10-21 08:13 回复此发言
[治法] 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方药] 参附汤加味。
心气虚的,可用四君子汤加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心阳虚的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以活血。
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用温胆汤加党参以除痰通阳。
[病机] 因精神刺激,肝气不能疏泄,经脉之气阻滞所致。
[治法] 疏肝理气。
[方药] 用柴胡疏肝汤加减。
肝郁及月经不调可用逍遥散加减。兼血瘀可加入治血药。阴虚可选用小柴胡汤,去燥湿药加首乌、女贞子、沙参等养肝药。
②肝火上炎证
[症状] 以头痛剧烈,眼红而痛,易怒,舌尖边红,脉弦数有力为主证,或有眩晕,耳鸣或聋,睡眠不安,吐血衄血,胁痛,苔黄或厚而干等症。高血压病、狂躁型精神病、中耳炎、上消化道出血、眼部急性炎症可见此证。
[病机] 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或因气郁化火,煎炼津液为痰,痰火交炽,以致蒙蔽神明,狂躁妄动。
[治法] 化痰开窍。
[方药] 用导痰汤加减。
痰迷心窍而昏迷不醒的,用温开法(苏合香丸);属于痰迷心窍而舌红苔黄脉滑数的,用凉开法(至宝丹、牛黄丸)。
4.痰火扰心证
从上述肝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讲的肝在分泌和贮藏胆汁方面,与西医的肝胆基本相同。但在精神情志、主筋、藏血等方面,与西医的肝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脑、脊髓、植物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生殖等系统有关。

肝肾安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肝肾安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肝肾安的功能主治1. 功能特点•肝肾安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材精制而成。

•该复方主要以肝药和肾药为主要成分,具有维护和调节肝肾功能的作用。

•经过临床验证,肝肾安在促进肝肾健康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2. 主治疾病肝肾安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和预防:1.肝肾亏虚:肝肾功能减弱导致的症状,如乏力、头晕、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等。

2.肾虚腰痛: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痛等症状。

3.肝阴不足:肝阴亏损导致的眩晕、目眩、视物模糊等症状。

4.肝肾阴阳亏虚:肝肾阴阳两虚引起的头晕、心悸、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3. 适应人群肝肾安适用于以下人群:•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

•肾阳虚的人群。

•肝阴亏损的人群。

•肝肾阴阳亏虚的人群。

4. 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每次服用2粒,每日3次,饭后温水送服。

•使用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停止使用并立即就医。

5. 产品安全性与副作用•肝肾安是通过临床验证的中药复方,一般情况下安全性较高。

•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症状,应停止使用。

6. 注意事项•请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肝肾安,不要自行增减用量或更改使用方式。

•肝肾安并非万能药,疗效因人而异,持续使用效果更佳。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7. 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和治疗•肝肾安是中药复方,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咨询医生并遵从医嘱。

以上是关于肝肾安的功能特点、主治疾病、适应人群、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的简要介绍。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肝肾安可能是一个辅助治疗的选择,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个人体验和反应。

胁痛_中医内科治疗方案

胁痛_中医内科治疗方案

一、概述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胁痛的发生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为主。

本文将从中医内科治疗的角度,探讨胁痛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胁痛作痛。

2. 肝胆湿热:饮食不节,湿邪内生,湿热蕴结,胆汁外溢,胁痛作痛。

3. 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胁痛作痛。

4. 肝阴不足:肝阴不足,肝络失养,胁痛作痛。

三、中医内科治疗方案1. 基本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补肾。

2. 分证论治:(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壳、甘草。

加减:若胁痛较甚,加郁金、延胡索;若兼有胸闷、善太息,加桔梗、枳实;若兼有情绪抑郁,加郁金、佛手。

(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加减:若胁痛较甚,加郁金、延胡索;若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若兼有黄疸,加茵陈、泽泻。

(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活血止痛。

方药: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肉豆蔻、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

加减:若胁痛较甚,加郁金、延胡索;若兼有腰膝酸软,加枸杞子、菟丝子;若兼有水肿,加茯苓、泽泻。

(4)肝阴不足证治法:滋阴养肝,活血止痛。

方药:一贯煎加减。

组成:生地黄、枸杞子、当归、白芍、柴胡、麦冬、甘草。

加减:若胁痛较甚,加郁金、延胡索;若兼有头晕、目眩,加菊花、钩藤;若兼有耳鸣、耳聋,加石菖蒲、远志。

3. 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期门、肝俞、胆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2)耳针:取穴肝、胆、脾、肾、皮质下。

4. 推拿治疗:(1)按摩肝俞、胆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2)推揉胁肋部,促进气血运行。

5. 饮食调理:(1)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阴虚治疗方法

阴虚治疗方法

阴虚治疗方法
阴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阴精不足,阴液耗损,导致阴阳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

阴虚症状主要包括口干、咽干、咳嗽、盗汗、潮热、失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阴虚症状的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阴虚治疗方法。

首先,中药治疗是治疗阴虚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阴虚是由于肾阴不足、肝阴不足、心阴不足等引起的,因此可以选用滋阴补肾、养肝清热、养心安神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知母、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通过长期服用这些中药,可以有效滋补肾阴,养肝清热,养心安神,从而达到治疗阴虚的目的。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治疗阴虚的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阴虚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神阙、足三里等,通过定期针灸可以有效调理阴虚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阴虚的重要保障。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
麻、银耳、糙米等;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治疗阴虚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心理调节也是治疗阴虚的重要环节。

阴虚症状常常伴随着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等情况,因此患者需要学会通过放松心情、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从而有利于治疗阴虚。

总之,治疗阴虚需要综合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都是治疗阴虚的重要手段。

在治疗阴虚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阴虚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关键信息:1、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3、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用药注意事项5、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1、引言中医在肝病的治疗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原则之一。

肝肾阴虚是常见的证候类型,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医对肝肾阴虚的认识肝肾阴虚是指肝阴和肾阴均不足,多由久病失调、情志内伤、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

111 肝肾之间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

肝肾相互滋养,若一方亏虚,常可影响另一方。

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21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胁肋隐痛、失眠多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

211 脉象与舌象脉象多细数,舌红少津。

212 性别差异在女性,可能伴有月经不调、经少或闭经;在男性,可能出现遗精、早泄等。

3、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31 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获取患者的全面信息。

望神色、形态,闻声音、气味,问症状、病史,切脉象等。

311 症状分析综合各种症状,判断阴虚的程度和累及的脏腑。

312 病因辨别明确导致肝肾阴虚的具体原因,如久病、劳伤、情志等。

4、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1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之阴。

411 常用方剂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412 方剂加减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如失眠多梦严重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杜仲、牛膝等。

5、用药注意事项51 药物性味选用滋阴之品,多为甘寒、咸寒之药,避免使用温燥、苦寒之药。

511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滋阴过度,阻碍脾胃运化。

512 疗程与复诊规定合理的疗程,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61 预后评估根据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脉象舌象变化等评估预后。

611 调理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志过激。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滋阴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甲鱼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肝虚证治探析

肝虚证治探析

肝主疏泄,主藏血。

疏泄指疏通全身气机,进而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

藏血指贮藏血液、防止出血、调节血量的作用。

五脏皆有虚实,肝病也存在以多种“虚损”为表现的证候。

因此,探讨肝虚证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从肝的气血阴阳论肝虚证治脏腑辨证的治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其含义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准确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关于肝虚证仅提到了肝阴虚、肝血虚(包括阴虚动风、血虚生风以及虚实夹杂的肝阳上亢)而未提及肝气虚、肝阳虚[1]。

张介宾《质疑录·论肝无补法》中提到:“……‘肝无补法’者,以肝气之不可补,而非谓肝血之不可补也。

”脏腑皆有气血阴阳,皆可有不足,前人与今人少言肝气虚、肝阳虚及补肝气、补肝阳,并非不重视肝气肝阳,究其原因,肝为刚脏,为“将军之官”,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喜调达恶抑郁,肝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肝在生理状态下阳偏盛,临床表现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肝多见阴虚、血虚而少见气虚、阳虚,如妄用补气温阳之品,易助肝气、肝火上逆而致他病。

肝之阴虚证、血虚证、气虚证、阳虚证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加以论述。

1.1 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症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胁肋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是有肝经循行部位症状的阴虚证;肝阴虚不能制阳可兼见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上盛下虚”的表现;阴虚肝风内动则见抽搐、震颤、麻木等“动摇不定”的表现。

治疗上,肝阴虚则养肝阴,常用生熟地、女贞子、枸杞等,代表方一贯煎。

兼有阳亢则滋阴潜阳,加入石决明、龙骨、牡蛎、钩藤等平肝药物,如天麻钩藤饮;兼有风动则缓肝增液、清热息风,加入羚羊角、全蝎、僵蚕等息风药物,如镇肝息风汤。

1.2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症见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唇淡白,舌淡,脉细,以“肝(或肝经循行部位)失濡养”为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