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20209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3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2006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303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304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104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
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
的城市)
20105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 筑城以守余”—— 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 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 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 墙加厚,包砖等。

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一、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功能
1、城市布局结构 2、城市布局形态 3、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4、城市功能(多元化表现) 5、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二、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 1、城市布局结构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 2、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是由城市的结构 (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 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 一个空间系统。
随着对城市宜居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日益重视,以邻里导向、TOD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 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公交导向、适度就业的混合等已成为城市近年来国外在社区组织方面的重要
原则。
满足城市增长需求的同时,从时空视角保持城市功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关系。
六、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
城市总体布局一般需要做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地加以归纳优化,
探求一个布局上科学、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操
作上可行的综合方案。 通常考虑的内容有下列几项: 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等
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 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 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 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讲义0301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讲义0301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系知识框架:第一节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考点2: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1.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3)民主性;(4)实践性。

2.城市规划的构成法律法规体系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一般可分为主干法及其从属法、专项法和相关法行政体系纵向行政关系横向行政关系工作体系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规划的实施考点3:城市规划的作用1.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考点4: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第二节我国城乡规划体系考点1: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一、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主干法和基本法;二、法规。

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具有立法权的城市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法规。

三、规章。

规章通常以“部长令”、“省长令”、“市长令”等形式发布。

四、规范性文件。

是政府部门针对城乡规划开展过程中为有利于工作有序开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具体工作开展的细则。

五、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考点2:城乡规划行政体系1.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就纵向体系而言,是指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2.城乡规划行政的横向体系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考点3: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一、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我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

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1.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2.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1)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2)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3.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1)行政监督(2)立法机构监督(3)社会监督第三节城乡规划的制定考点1: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制定城乡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2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离心力是指使产业、家庭向外扩散的力量,其方向同向心 力相反。 城市增长离心力的原因有四个:①市场竞争的需要; ② 地价差; ③生态环境效应; ④制度与技术创新。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
(集中发展理论)
巴顿(H·Barton)在《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Urban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中将聚集经济效益的产生原因划分为十种, 体现出集聚经济的效益。
1——市场规模经济(人口) 2——交易成本的降低 3——公共事业的规模门槛 4——工业规模化效益 5——充足的劳动力 6——人才以及财富集聚 7——金融服务优越 8——基础设施的广泛补充 9——商业交流的便捷 10——竞争成长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由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并经历了附 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母城
母城
母城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子母城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三类; 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 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及人为规划发生; 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典型宏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微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土地增值结果
大都市
大都市带
国际性城市网络
同心圆及其交通变形
多中心
城市内部网络
城市中心高峰,衰减快、沿 交通线增值大

城市规划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4住宅用地r01道路用地r03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2住区的功能居住功能公共效劳和根底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社会互动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3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体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新城市主义模式设计准那么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17
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住区规划设计 ★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

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
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 什么样的?
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消闲的需求 ——美的需求

居住区——30000~50000人 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 组团——1000~3000人
2、住区规划的任务
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 、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 式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 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一、城市规划的任务1、是“空间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2、作用3、任务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第二节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2、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4、城市设计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城市四、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一)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二)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五、城市规划的审批(一)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二)城市总体规划(三)人防规划(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五)城市分区规划(六)城市详细规划第三节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一、基本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2、论证、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技术经济指标3、合理选择用地、确定功能布局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拟定新区开发、旧区改造的原则、步骤及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9、提出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二、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三、城市规划的成果1、规划文件A文本B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各专题规划等2、图件第四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一、调查研究的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4、文献资料的运用二、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1、现场踏勘2、资料收集及整理3、分析研究三、基础资料的内容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水文资料5.城市历史资料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7.城市人口资料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0.工矿企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11.交通运输资料12.各类仓储资料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14.建筑物现状资料15.工程设施(指市政工程、公用设施)资料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资料17.城市人防资料及底下建筑物、构筑物的资料18.城市环境资料第五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一、城市规划的层面和阶段层面:1、战略层面2、建设控制引导层阶段:1、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4、详细规划二、城市总体规划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中心城区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一)总体规划的内容1、纲要的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2个阶段5个层次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体系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2个阶段5个层次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体系

第四节 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的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
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应当进行前期研究,包括 如下内容: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分析 现状城市功能分析评价 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分析 城市发展目标的综合论证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成果:专题研究报告、前期研究报告
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第四节 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的内容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 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 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 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 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 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 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 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四节 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的内容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 2. 3.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 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 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 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2013年中图地理选修4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2013年中图地理选修4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类型
形态
工业 集聚成片 用地
占地面积大, 住宅 是城市的主要 用地 职能区,工业 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并趋 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 级与低级住宅 区分化;位置 上高级与低级 住宅区背向发 展
位置 市区外缘、干线两侧 高级 住宅 区 低级 住宅 区 城市的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联 系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基本方法
举例
德国的鲁尔区, 中国的辽中南重 工业基地;新兴 的高科技工业园 区、数码港等, 如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 岛”
2.农业合理布局的方法和措施
基本方法 宏观布局, 尊重各农 业部门自 身运作规 律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 自然环境 的差异 举例 最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 就经济效益最优化而言,土地多用于生产不易运 把城市周边适宜的区域 输和易腐食品,如蔬菜、 作为农副产品基地,规 牛奶、鲜花等;近郊的 范和调整各个农业部门 外围则多进行精耕细作 的发展 的农业经营,以谷物种 植与牲畜饲养为主 在规划农业用地时,要 城市附近有较丰富的自 充分考虑地形、水文、 然水体,如河、湖、水 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库等,可规划为水产养 结合生产对象的生长特 殖基地 点,合理布局 处理措施
(2)城市功能分区是如何形成的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商业用地、工业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7种不同类型,不 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 是相同的,但城市内部土地面积有限,必然导 致不同商业活动在空间上竞争,同类活动在城 市空间上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之后,城市功能 区慢慢形成。
典型例题剖析
类型一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课件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建议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条条调查——各部门资料调查; 块块调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与面积。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综合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 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评价因素——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位、洪水淹没、内涝、工程地质。 一类用地——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下水位低 二类用地——采取工程措施后适于建设用地:洪水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 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超过20%,洪水淹没深度超过2米;丰产 农田、矿藏、水源保护区、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4、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 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十四部分)
体系
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城市性质与职能的关系
性质 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 相对稳定(非一成不变) 希望的目标或方向 关注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职能 标明城市功能的概念 多变
现状 有多个职能
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03城正市确规划原理复习-客第三观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
规划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位置;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教案(2)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教案(2)

七、有机疏散理论1、并不是⼀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案,⽽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2、把贫民窟⽐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体⼀样,要动⼤⼿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3、他从⽣物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得到启⽰,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4、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5、 19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质疑。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1960~1970年代西⽅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1、1952年,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阐述了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

2、197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中导⼊系统⼯程和数理分析,规划⽅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

但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看不懂,⼤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法理解。

3、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场缺乏充分的认识,忙于细部的综合性总体规划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九、城市设计研究1、 1952年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林奇的《城市意向》,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2、《城市意向》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界⾯、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从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3、 70年代吉伯特和林奇的有关物质形态的分析不仅被冷落,还受到众多攻击,城市规划为谁创造美成为规划师的根本⽴场4、 80年代中期,城市设计⼜⼀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笔记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笔记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产生1. 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剩余、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商品交换的需要而逐渐产生。

- 早期的城市通常围绕宗教中心、政治中心或商贸中心发展起来。

2. 城市产生的条件- 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兴起是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

- 政治因素:国家的形成和政治权力的集中促进了城市的产生。

- 社会需求:人口增长、社会分工和文化交流的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形成。

二、城市的定义1. 城市的定义概述- 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密集的、包含多种功能的聚落,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 城市具有明确的行政边界,通常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 城市的特征- 人口规模:城市通常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较高。

- 经济活动:城市是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集中地。

- 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工和职业多样化。

- 基础设施: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

- 文化特色:城市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中心,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1. 古代城市- 特点:规模较小,以城堡或城墙为界限,政治和宗教功能突出。

- 代表:古埃及的底比斯、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城等。

2. 中世纪城市- 特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出现行会组织和城市自治。

- 代表: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科隆、法国的巴黎等。

3. 近现代城市- 特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城市病问题。

- 代表: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纽约、德国的柏林等。

4. 当代城市- 特点: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趋势,城市发展呈现多样性。

- 代表: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上海等。

二、城市发展的动力1.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转变。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计

3、多级布置及相对分散原则
多级布置和相对分散是指在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重视社区和邻里 等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的作用,根据自身性质形成多种体量的绿色斑块, 降低建设成本,并达到分解径流压力,从源头管理雨水的目的。要将绿地 和湿地分为城市、片区及邻里等多重级别,通过分散和生态的低影响开发 措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等。保持城市水系结构 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
三 海绵城市设计与生态基础设施设计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由流域汇水系统以及城市的排水系统构成,是具有 净化、绿化、活化及美化综合功能的湿地(肾)、绿地(肺)、地表和建 筑物表层(皮)、废弃物排放、处置、调节和缓冲带(口),以及城市的 山形水系和生态交通网络(脉)等在生态系统尺度的整合,涵盖了城市绿 地、城市水系以及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系统(建筑及道路系统)等,与 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相比而言,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维持生态安全和城市 健康更为重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
五 海绵城市设计与流域生态治理
1、流域治理同海绵城市的关系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是一个有界水文系统,在这个地区 的土地内所有生物的日常活动都与其共同河道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针对雨水管理,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极大地缓解了城市面源污染的入河风险。因此,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环境承 载力为中心,建立海绵城市系统,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海绵城市设计
导言
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其基本的 要素是用地功能、建筑外观及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城市与自然的共生,让雨水、阳光、风、植 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地融合,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 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3城乡规划体制与价值观

3城乡规划体制与价值观

第一节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一、规划的法规系统
法规系统是整个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 控制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 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规划体制的产生与发展常常是以法规系统的重大变化为标志的。
一、规划的法规系统
一、规划的法规系统
如英国,在审理开发申请个 案时甚至可以附加特定规 划条件
四、规划的运作系统
2、通则式
与判例式恰恰相反,如起源 于德国的区划法定规划, 基本目的是控制土地的使 用和开发强度,以避免城 市开发给公共安全和公共 利益带来的损害。
通则式与判例式的融合。如 不同层面采用不同的方式 及美国的个案审理环节
第二节 我国的城乡规划体制
如英国的空间发展战略(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美国的综合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日 本的地域区划(Area Division)、新加坡的概念规 划(Concept Plan)和中国香 港的全港和次区域发展策略 《Development Strategy ) 都是战略性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行政系统
两者兼有
德国也是一个联邦制国 家。除了执行联邦 的规划法,州也有 立法权,但必须与 联邦法相符合。因 而也就在一定程度 上使地方政府的规 划职能在内容上和 形式上都不会差别 很大,并且使州政 府在协调地方土地 利用规划中起着十 分积极的作用。。
三、规划的技术系统
1、战略性规划
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的 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 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 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 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 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 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 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城镇体系规划部分

城镇体系规划部分
区域城乡体系规划
一、城乡体系概况
(一)概念及内涵
城乡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 统,--指旳是在一种相对完整旳区域或国家中, 以中心城市为关键,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 等级规模,联络亲密,相互依存旳城乡所构成旳有 机整体。
内涵:
1、它以一种相对完整旳区域(经济上相对完整旳经济区、 经济带如京津唐、辽中南等;自然上相对完整如一种流域; 行政上相对完整。不是任意拼接或任意支解旳。)内旳城 乡群体(由一定数量旳城乡构成旳而不是把一座城市看成 一种区域系统来研究)为研究对象。
4.一般地级市市域城乡体系旳区位图主要农示这个市域在全省及周围 地域旳位置及联络,并附上市域在全国旳位置示意图;县(县级市)域城 乡体系旳区位图主要表达这个县域在所在地域及相邻地域旳位置及联络, 并附上县域在全省及至更大范围旳位置示意图。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和森林资源 (四)旅游资源 (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旳编绘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一)人口和劳动力
分析区域和主要城乡人口数量近23年来旳变动,人口年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情况,人口密度、人口旳城乡分布,人口旳素质(学历年限);劳动力数量及占 总人口旳比重,近23年劳动力就业构造变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
(二)发展水平与产业构造
农业方面要分析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商品率,主 要农产品旳基地数量、分布、类型等;工业方面要分析主要工业企业、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产业主要了解商贸。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乡化水平,拟定各城乡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 间布局和建设原则
4、提出要点城乡旳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拟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拟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 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主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 储存设施旳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定确定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 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作为强制性内 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论证。 (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 置总平面图。 (3)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等建筑日照分 析。 (4)交通影响分析,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5)市政工程管道线路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图。 (6)竖向规划涉设计 (7)估计工作量、拆迁量、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城市规划是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安排,
尽管各国社会经济体制、城市发展水平、规划的实践 和经验等不相同,城市规划的工作步骤、阶段划分、 编制方法也不同。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一)建设控制引导层面,是对具体每一块地块的开
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对其所有空间安排、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通过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城乡统筹战略、人口、经济、中心城市的空间发 展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等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 史文化遗产等保护,突出空间管理原则。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各城镇人口、空 间布局。 (四)重点城镇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控制。

一、城市镇总体规划内容

(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干道系 统,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地下水源地,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规定 ,历史文化街,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等。 (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污染治理 (七)城市防灾工程:防洪、防洪堤、抗震、消防 疏散通道、人防设施、地质灾害防护。
三、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Fra bibliotek

(十四)确定生态保护,污染的控制等治理。 (十五)防灾害,公共安全体系。 (十六)划定旧……范围,更新措施。 (十七)地下空间开发原则、方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策略。 近期建设、分区规划内容可参照以上规划内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指 标,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 ,和规划设计。
五、城乡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调整与修改是政府按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局 部性变更。如:由于人口规划的变更而需要适当的扩 大城市用地。 城乡规划的修改,是在发现某些原则和框架不适应城 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城市机场、港口 、铁路、大型工业项目的调整,需要总体布局的变更 。 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应按《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市域交通发展策略、通讯、能源、供水、排水、 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 储存。 (六)划定城市规划区乏味应当位于城市行政管理范围 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三、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及 空间管制。
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1)市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 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历 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发展目标,保护要求,空间管理, 总人口及城市文化水平,交通发展策略等。 (2)城市规划区范围。 (3)城市职能、性质、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划。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根据我国2007年颁布《城乡规划法》和2005年颁布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各个规划阶段有关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二)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四)分区规划 (五)详细规划 (六)城乡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七)城乡规划的审批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二)从行政层面,城乡规划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和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
划定规划区范围、拟定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
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 设施,公益事业等用地布局、建设要求,并对耕地等 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规划。 乡规划还应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6)中心城区空间、建设用地规模、范围 (7)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布局、设施 (8)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9)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建设方针

二、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 主要内容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 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这一层面的规划,也可依法,详细规划可以依法对上
一层面的规划进行调整。
实际工作中,在正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先制定城
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方向、主要内 容提出原则意见。大城市、中等城市可在总体规划基 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
一、城市镇总体规划内容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市域内控制开发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 下矿产资源分布等。 (三)城市用地规划包括期限内建设用地规划,土 地使用(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各 类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地和其它绿地等五大类)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 间开发布局等。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1)、确定用地的界限,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的建设建 筑类型。 (2)、确定地块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确定 公共设施、交通入口、停车泊位、建筑退后红线。 (3)、确定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设计指导原则。 (4)、确定交通出入口位置、公交站、步行交通、交通道 路红线、交叉口形式。 (5)、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理和工程设施,用地界 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四)确定村、镇发展和控制原则域措施,建设 控制。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及其 它。 (六)研究中心区空间增长边界。
三、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八)确定市级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公共设施。 (九)交通发展战略,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十)绿地系统规划,划定绿线,湖、河的紫线。 (十一)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划定紫线。 (十二)研究住房要求,住房政策,居住用地布局。 (十三)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等布局 。


六、城乡规划的审批

城乡规划应严格坚持分级审批制度,以保障城乡规 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镇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先经镇人大审批, 然后报上一级政府审批。乡、镇政府组织编制的乡 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 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