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谋划计策 主动出击
周瑜的“火攻”计划
•1. 黄盖写__、诈__。 •2. 选刮___风的一天。 •3. 把装满火硝、硫磺的船接 近曹营,点火,冲向曹营。
能知己知彼, 找准对方的弱点, 发挥自身的优势。
原因之一: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品读句子悟形象
•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 (6)操叫苦连声。
•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 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 东南风?何足为怪?”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抓住对 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势。)
原因之二: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是波浪涛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的南岸。
东南风与火攻的关系?
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 巧用天时地利)
原因之三: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 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 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 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体会出曹操______
书信中的玄机
•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 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 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 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 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 即粮船也。”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
分析作战形势
80万(多)
3万(少)
北方(坐不惯船) 南方(习水性)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和战术;3.掌握赤壁之战对于三国时期的影响;4.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赤壁之战的背景介绍、具体过程和战术分析;2.活动准备:纸笔、小组讨论指南;3.学习资源:《三国演义》相关章节、互联网检索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入主题:“你们是否听说过赤壁之战?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请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2. 背景介绍(10分钟)•利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对峙,曹操兵多将广,但受制于水战经验不足等等。
3. 具体过程(15分钟)•使用教学PPT详细介绍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包括南水北调、火攻和战术转移等关键节点。
并通过地图、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役的进程。
4. 战术分析(20分钟)•针对赤壁之战的战术和策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战术,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该战术在战役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并总结出赤壁之战的关键成功因素。
5. 影响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于三国时期的影响,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或小组展示。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依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对赤壁之战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课堂作业1.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重新整理赤壁之战的过程和战术;2.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学PPT、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和战术,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战争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关注与学生的互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创设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说课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赤壁之战说课稿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说课稿(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赤壁之战说课稿暮云春树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这篇课文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学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和理清前四个自然段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
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导入新课。
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重点认真分析。
1. 指名朗读课文。
问: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学生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读第五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也可按、地、人物、力量对比、、结方式介绍,(学生回答教师板以少胜多).提出问题引发辩论,(六)布置作业以下两题任选题完成.复述《赤壁战》给爸爸、妈妈听《赤壁战》二课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课生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思.理课容懂得东吴获胜原因知己知彼利用天地利扬长避短3.学习按定顺序写方法.有感情地朗课(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有条理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习课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习惯二、重难疑及办法()重了赤壁战全程并从归纳出赤壁战双方胜根原因;理清火攻段顺序学习技定顺序写方法(二)难理清火攻全程顺序(三)疑曹操该不该输?什么?(四)办法教师通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述故事程提出疑通讨论难引导学生通、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位顺序三、教学步骤、了认识起据实施教设计情境展现已知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战向学们作简要介绍?(学生可以按起因结顺序介绍;也可按、地、人物、力量对比、、结方式介绍)二、再课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利用兴趣直入重教师询问课候你们感兴趣是哪部分?(根据以往对学生了般学生对火攻仗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到这部分明确围).分组活动学探究教师启发火攻这仗是分几步实施请这部分出你认精彩是哪招?并说出原因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将说精彩和精彩段相结合使理与朗能够有机地结合起.练习概括由创作(l)听了学们发言我知道了火攻每步都是很精彩缺了哪步都不行这么计策愿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词语、编写成短句等)()让提出办法学生领头由组成创作编写组进行活动(3)交流汇报相启发(学生口头交流教师让学生把己创作成写黑板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以少胜多).提出问题引发辩论教师你们认曹操该不该输?什么?请展开辩论辩论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方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方不可能赢却赢了?(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积累词语这课生动地描述了次伟战役其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成语栏不?桌合作写写看谁写得多启发学生除了课现有成语也可根据课句子思概括出成语(得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欣赏佳句让学生己欣赏句子说说欣赏容和原因(五)总结通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眼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赤壁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原因这心环环相扣步步将这场战争全程生动地描绘下以我们和写作也要按定顺序写这样才会条理清楚(六)布置作业以下两题任选题完成.复述《赤壁战》给爸爸、妈妈听.课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三国演义》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性格特。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6、于 受制于人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亮见权于柴桑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7、济 以共济世业 朝济而夕设版焉 8、故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故兵法忌之今异义词
1、犹不失下曹从事 2、鼎足之形成矣 3、北面而事之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作业
1、整理巩固2、3段知识点 2、预习4、5段
五、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词
1、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必蹶上将军 3、从吏卒 4、向察众人之议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6、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 7、奄有其地 8、甚失孤望 9、成败之机 投降 使动用法,使……受挫 使动用法,使……跟从 刚才 拿 名词作状语,在外 覆盖,包住 使动用法,是……失望 关键
答案示例
(1)①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 ②采用攻心战术,反激孙权。 (2)一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待“权起更衣”时, 才“追于(到)宇(屋檐)下”,向孙权进 言,这样既可以避开主和派的围攻,又能显 示自己的诚心。二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上,为 孙权着想,使孙权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 (要求学生讲析鲁肃的一段话,这段话采用 对比手法,设身处地,情辞十分恳切。)结 果是使孙权叹息“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而称赞鲁肃能“廓开(阐明)大计,正与孤 同”。
二、诵读文本
要求: 读准字音和句读
字音落实: 芟(shān)夷 长坂(bǎn) 强弩(nǔ) 鲁缟(gǎo)豺狼(chái)胄(zhòu) 旌麾(hūi) 蹶(júe) 琮(cóng) 犊(dú)
三、探究文本
1、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于疑问处作出标记。 2、小组交流探讨疑问点,探讨后还有疑问的另 做标记。 3、师生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4、思考下列问题: (1)诸葛亮怎样游说孙权的? (2)鲁肃怎样说服孙权主战的?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设计理念: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时的研读模式主要是:引出研读主题、领悟研读策略、开展研读活动、分享研读成果。
立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全员参与,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品读感悟。
课前准备:1、引领学生看《三国演义》,谈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运用研读策略,以“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为研读专题展开研读活动。
2、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出研读主题1、请用“虽然……却……”或者“虽然……但是……”简单地说说赤壁之战的大概内容。
2、那你此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领悟研读策略1、答案在哪里?那你觉得该怎么研究它?2、教师总结。
3、出示表格,指导填写时的注意点。
《赤壁之战》研究者:_____________以少胜多的原因关键指数☆三、开展研读活动1、学生自主研读、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学合作,交流成果。
四、分享研读成果板块一、黄盖:考虑周密,巧妙安排(1)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2)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二、东南风:借风行船,借风烧船(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三、曹操:骄傲自大,轻信黄盖。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说课稿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这篇课文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学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和理清前四个自然段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
这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导入新课。
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重点认真分析。
1. 指名朗读课文。
问: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学生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读第五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17《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7《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提示语简要地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懂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引导课外延伸,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1.按提示要求简要地复述课文。
2.领悟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匠心。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初步掌握单元提示的要求进行简要地复述。
第二课时:再现黄盖计策,并作简要复述,对照读懂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领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进行单元重点项目的训练,能简要地复全文,并缩写部分课文。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创设─→探索讨论─→激励参与─→求异探新探索问题目标指向适时点拨拓展延伸学生:引发思考─→探索讨论─→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质疑问难明确指向解决问题巩固延伸教学过程:一、学习回顾,质疑导入二、读关键句,目标定位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三、学习5—11自然段,探究计策内容1、自读课文5—11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有必要还可以动笔划划,做做记号形式:个人─→小组2、交流“计策的具体内容”(要点略)3、再读关键句,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巧妙四、再读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之“周到”1、从实战效果的角度,你对黄盖的计策作怎样的评价?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5—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说说计策中的哪一点想得十分巧妙,安排得十分周到?(自读、小组讨论)3、交流,结合朗读(要点略)五、总结,探究启示1、东吴3万人为什么能打败曹军80 万人?2、拥有80万大军的曹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惨败?六、创设情境,引导研究性学习附板书:19、赤壁之战曹(骄傲)(80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已知彼写诈降信扬长避短智东南风利用天利地利备引火材料(遮)小船大军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吴(3万)(嘉兴市教育学会实验分会研究活动开课教案)17《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教育资料】《赤壁之战》第二课时学习精品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第九、第十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火烧曹营的情况;第十一自然段是写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那么,火攻就是分四步进行的。
)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译文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名词作状语)下,诸葛亮谓刘备曰: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向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状语后置)”“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遂与鲁肃俱诣(yi到……去,引申为拜见)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状语后置),说权曰:于是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今操芟夷(削平)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都是逃的意思)至此,愿将军量力而(连词,表修饰)处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处理这个局面!若能以(介词,凭借)吴、越之众与中国(古今异义词)抗衡,不如早(名词作状语)与之绝;如果能够凭借(江东)吴、越的军队同中原(指曹操)对抗,不如早早地同他断绝关系;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古今异义词,面向北)而事(侍奉,引申为投降)之!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连词,表转折)内怀犹豫之计,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然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急而(连词表转折)不断,祸至无日矣!”事情紧迫却又不能决断,灾祸到来没有多少时候了!”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孙权说:“假如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就投降曹操呢?”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归海。
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像水流入大海一样。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3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
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
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
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
指按黄盖的计策办。
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
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28课《赤壁之战》第二课时课件
自醒
④ 叫苦连声。-遭到火攻与围追。
自悔
(因骄而败)
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 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1. 黄盖假降; 2. 趁风行船; 3. 备引火船; 4. 二里点火。 5. 伏兵追杀; 6. 数军合围。
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
高潮 火烧曹军战船、军营;追杀曹操。
曹军大败而逃。
六年级 语文 郭小婵
80万(多)
3万(少)
北方(坐不惯船) 南方(习水性)
把船相连 练好兵士 以强击弱
谋划计策 主动出击
思考: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 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
自信
① 大喜。-接到诈降信;
② 大笑。-看到黄盖前来“投降的船”。 自傲
③ 省悟。-观来船,发现诈谋时。
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能知己知 彼,扬长避短,找准对方的弱点,利用 对方的错误,发挥自身的优势。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抄一抄,背一背。
词语采集:
满江火滚 喊声震地 火须兵应 兵仗火威
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 只火船,撞入水寨。曹操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 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 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赤壁之战 第二课时
引导、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导案
学案
备注
(一)自主学习
(8分钟)
1.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曹操神态的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再读课文,说说“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小组讨论
(12分钟)
1.
(三)教师精讲
(10分钟)
(四)过关检测
课题:《28赤壁之战》
年级
六
科目
语
版本
小语S版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杨通党
复备人
梁元爱
审查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2.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主要内容,启发学生学会赏析名家名作。
(
《赤壁之战》课件(第二课时)
课文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古典名著,了解了骄傲 轻敌的曹操和足智多谋、指挥有方的周瑜。曹操 依仗兵多将广,骄傲轻敌是这次战争失败的主要 原因。还初步领略到古典小说的艺术风格,同学 们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三国故事,或者阅读一下 《三国演义》原著,深入地体会一下古典名著的 魅力。
布置作业
①搜集课文中的诗句抄下来,体会它 们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
足智多谋。
分析课文
②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左边是韩当、 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 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等人的大队船只 都到。
这段话表现了周瑜指挥有方,安排 周密,体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分析课文
本课有很多场面描写,生动形象,言 简意赅,大家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名著的 魅力。
节选自《三国演义》
温故知新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人物有谁?
本课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 盖诈降和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 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周瑜、曹操
分析课文
小组合作探究: ①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曹操的性格特 点?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周瑜的性格特点?
分析课文
①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 足为怪?”
②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 望黄盖船到。
③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④操笑曰:“黄①“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 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 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 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分析课文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 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 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 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点】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看自己能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进住进鄂县之樊口
(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注明)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而琮已降,备南走
3、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4、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5、足以立事
(三)、古今异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荆州与国邻接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四)、文言句式:
1、言于孙权曰
2、此帝王之资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5、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6、豫州今欲何至
7、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8、巨是凡人
9、行将为人所并
10、我,子瑜友也
11、子瑜者,亮兄瑾也
12、避乱江东(五)、重点词义
1、鲁肃闻刘表卒
2、若据而有之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宜别图之
6、共治曹操
7、比至南郡
8、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9、以共济世业
10、此帝王之资也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肃宣权,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4、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5.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6、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二、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三、课堂小检测
1、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乐琴书以消忧
C、无能为也已
D、进住进鄂县之樊口
2、下列句子与其它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行将为人所并
C、将有事于西畴
D、既自以心为形役
3、下列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致殷勤之意
B、悦亲戚之情话
C、小学而大遗
D、孙讨虏聪明仁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