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虚词
初中语文重点的虚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重点的虚词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虚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语言中不具体表示实物或动作的词语,但在句子中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虚词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虚词进行归纳总结。
一、介词介词是用来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成分的虚词。
它们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关系。
常用的介词有:在、给、和、在、向等。
例如:1. 我在学校学习。
2. 她给我一本书。
3. 他和我一起去了电影院。
二、连词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句子或词语,起到衔接不同句子或词语之间的作用。
常用的连词有:和、或、但、因为、所以等。
例如:1. 我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2. 你可以选择喝茶或者喝咖啡。
3. 我很累,但是我不想休息。
三、助词助词是用来辅助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虚词。
它们可以起到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作用。
常用的助词有:的、了、着、过等。
例如:1. 我喜欢读有趣的故事书。
2. 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
3. 她在认真地写字。
四、语气词语气词主要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态度。
它们可以用来加强语气或表达感情色彩。
常用的语气词有:啊、吧、呢、好、嘛等。
例如:1. 你好啊!2. 你要去吗?3. 你在做什么呢?五、其他虚词除了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虚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很重要。
比如副词,它们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还有代词,它们用来代替名词,帮助表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六、总结虚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掌握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除了这些虚词,还有其他一些虚词也需要我们进行学习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重点的虚词归纳总结。
相信通过对这些虚词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提升和进步!。
现代汉语词类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 了,其中的“在”是动词,如例。
B.“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还有别的动词, 其 C.“中在的”“的在后”面是是介动词词,如性例词语和,其例中的。“在”是副词,如例 。
(3)具体的区分办法
区分办法
动词
所属词类范畴
实词
与名词组成短语 充当句子成分
小哥俩长得太一样了,别说你了,就是他们的妈妈,都 不能一下子分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下面句子中的“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1.这两支金笔一样。 2.一样的金笔。 3.心潮象大海的波涛一样。
形容词做谓语 形容词做定语 助词构成的比况短语
其他助词 1
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们
(1)所 A.构成“所”字短 语“所”字短语 = 所 + 动词 = 名词性短语
2.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由于跟两边的名词结合都很紧密,所以在连 词之前不能停顿,也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3.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注意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 “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表对象:范围:对、对于、给、跟、关于、和、连、替、 同、为、与、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为着、因、由于; 表处置:把、将、给; 表被动:被、叫、给、让; 表排除:除、除了; 表比较:比。
请思考:上面棕色的介词很像哪一类词? 像动词。
介词2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从古代汉语动词虚化而来的, 有的目前仍兼有介词和动词两个词性。这有三种情况:
结构助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虚词)
算了,算了,你年纪小,我让你!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让
昨天他让人打了。 他让打残了。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眼睛长得跟丸子似的,耳朵跟饺子似的,鼻子跟蒜似的,头
(2)类别 发跟粉丝似的,胡子跟海带似的,豆皮的嘴唇,蚕豆的牙(郭德
纲) 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
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龙飘飘)
(4)姑其娘他好像助花词一:样所,、小伙连胸、怀们多、宽被广 、给飞、一般让的遐想
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动词
让 2.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 动词
3.被
助词 介词
(后面必须加上其他词或 短语构成介词短语)
海边野餐记 2009年10月15日
假期里某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到海边去野餐。我 们准备换洗的衣物和饮食后,就坐爸爸的新车出发。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把车厢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一棵 大树下的草席上。过后,弟弟在海边玩球,妹妹堆沙堡, 妈妈在树下看书。
(2)连词与介词区别:和、跟、同、与
1.妈妈说: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 深爱你的人,我想坐着最后一班车到我爱的人身边。 2.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3.我和小王上半年去了北京一趟。 4.女友和我分手了。 5.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6.你的丑和你的脸没关系。 7.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3)介词、动词区别
动词 1.我在家。 2.我拿了一本书。 3.你俩比比。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第三节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 “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上)
三、汉语的实词系统
(一)名词
1、意义: 主要意义是表示人、事物或时地、方位。
2、种类: 表人的:<专有的>:周恩来、鲁迅、雷锋、江姐、孔子
<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教师
表事物的:具体的:书、马、黑板、桌子、水、药、肉、风、阳光 抽象的:感情、精神、规则、概念、功能、文化 集合的: 师生、亲友、衣物 表时间的:今天、明年、现在、刚才、往常、早晨、秋天 表处所的:地名:亚洲、中国、王府井、香港、烟台大学 机构:公园、学校、商店、图书馆、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场所:教室、操场、附近、远处、门口 表方位的:单纯: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中 合成:~边、~面、~头、之~、以~、中间、当中
思考题2: 一般说来,名词不能够重叠。下面这几组语例是 否属名词重叠现象,请给予适当的解释? A组 妈妈 爸爸 哥哥 姐姐 星星 B组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人人都是好样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组 山山水水 枝枝叶叶 瓶瓶罐罐 条条框框 婆婆妈妈 方方面面 风风火火
(二)动词 1、意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实词。 2、种类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第三节词类一、啥是词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可以独立地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法单位。
作为语法单位,它都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读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
前面差不多说过,语素和语素组也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但词跟语素和语素组别同,词是能够“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言单位,而且能“独立运用”,也算是讲,它能够独立地充当句子或词组的一具成分。
比如:(1)我们热爱祖国。
这一句是由“我们”“热爱”“祖国”3个词组成的,这3个词是独立运用于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3个词还能够独立运用于不的句子中,例如:人民热爱祖国。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祖国是我们的坚毅后盾。
词与语素、语素组的区不,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比如:(4)人别能离群索居。
(“人”是一具词)(5)我们热爱人民。
(“人”“民”基本上语素,“人民”是一具词)(6)我们要保护人民币。
(“人”“民”“币”基本上语素,“人民”是语素组,“人民币”是一具语素组,也是一具词)“XXX性”3个语素、2个语素组、1个词词与词组的区不,在于是否“最小”。
所谓最小,是指如此几种事情:一是指“人、山、手”如此的单音节词,它们本身能独立运用,但别能再分。
二是分开后各部分都别能独立运用,如“葡萄、语言”。
三是分开后有一部分别能独立运用,如“人民、学习”。
四是分开后各部分尽管都能独立运用,但意义与整体运用时别一样了,如:东西、开关、矛盾、黑板、白菜、大米、火车”等。
(生产:人们使用工具来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和日子资料。
生:生育、出生。
)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用时意义也别变,如“站好最终一班岗、理完发去书店”。
这种事情普通以为合用时是词,分用时是词组。
区分词和词组,能够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一的,是语素意义的有机融合,而别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如“黑板”是指这种教学用具,用木头和玻璃制成能够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XXX平板,别是任何一块涂成黑群的板子都叫黑板,因此是词;而“黑布”算是黑颜群的布。
《现代汉语:虚词》PPT教学课件
对比 ①喊着口号(持续 , 着眼于时段 , 表明动作性状在持续过程中)
②喊了口号(实现 , 着眼于时点 , 表明动作性状已经变化)
③喊完了口号——*喊完着口号( “着 ”与结果补语不相容) ④喊了三天口号——*喊着三天口号( “着 ”与时量补语不相容)
(介词+名词性词语)
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介词+谓词性短语) 介词短语可以作状语 , 部分介词短语可以做补语 , 作定语必须加“ 的 ”。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意见 (介词短语作状语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 [按照文件规定]办事 (介词短语作状语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攀登 (介词短语作状语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对所有的人]封锁消息(介词短语作状语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写<于2005年> (介词短语作补语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②孩子呢 , 就呆在家里玩儿吧 。 2 、语气词的分类: 陈述 、疑问 、祈使 、感叹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对应的 , 但不同的语气词有其独特的语法意义 。 真的吗?(询问)
疑问语气 真的吧?(猜度)
真的呢?(深究)
真香啊!
(感叹语气)
啊 (增强感情色彩) 走啊!
(祈使语气)
这不可能啊 。 (陈述语气)
是小刚啊?
(疑问语气)
(详见 P 46 的表)
3 、基本语气词:
的: 用于陈述语气 , 表确实如此: 他会回来的 。 了: 用于陈述语气 , 表示事态发生变化; 都十八岁了 。 | 五毛了 。
用于祈使语气 , 要求进入新的动作或状况: 休息了! | 别罗嗦了!
赤壁赋中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赤壁赋中的实词虚词及句式《赤壁赋》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曹操的儿子曹植所作的一篇辞表,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
该篇赋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描绘了赤壁大战的英雄事迹和战争背景,展现了曹操对抗群雄时的荣耀与英勇,同时也抒发了曹植对家园沉沦的悲痛和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在《赤壁赋》中,实词和虚词的使用都非常丰富。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和形式的词,它们用来描述和表示具体的事物、行为或状态。
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具体意义,在语法上起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
下面我将结合《赤壁赋》的内容,逐节分析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并归纳其中的句式特点。
第一节:《赤壁赋》的开头是以“江东云”为背景,描绘了赤壁山河的壮丽景色。
这一节中,实词主要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青天”、“白云”、“流水”等。
虚词主要用来连接或修饰实词,如“而”、“及”、“夹岸”等。
句式上,这一节主要采用描写句,通过描述山川的形态和自然景观,为后文打下了基调。
第二节:此节从“临江仙”开始,讲述曹操率领大军乘舟登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从此开始升级。
实词主要用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动作,如“豪杰”、“挥洒”、“骁雄”等。
虚词主要用来连接或修饰实词,如“乘”、“舟”、“自南”等。
句式上,这一节主要采用叙事性的陈述句,通过描述曹操和群雄的出征过程,展示了曹操的英勇和军队的威武。
第三节:这一节主要描写曹操麾下的三个将领——张辽、于禁、乐进,以及他们的威武之势。
实词主要用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动作,如“将”、“众”、“烈士”等。
虚词主要用来连接或修饰实词,如“身先士卒”、“群无数”等。
句式上,这一节除了一些简单的主谓关系句外,还使用了一些增补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有尹、韦两庆,俱为环卫之臣;有代、谢、仇三奇,俱为世之名将”。
第四节: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曹操在赤壁大战中遭到伏击和失败的情节。
实词主要用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动作,如“乃后主班将”、“是突围”。
虚词主要用来连接或修饰实词,如“五人”、“奋勇”等。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语法3虚词
3.连词的语法特点
• (1)连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在连 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时,表示各种关 系,起语法作用。 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这是托尔斯泰和 鲁迅先生都说过的。 虽然是四月底的天气,可是夜间还是凉渗 渗的。
• (2)某些连词经常与副词配合成为一对关联词语, 表示连接关系。 如果马威再问,他就往车下跳啦。 无论研究哪样东西,他都能把研究的成果有条有 理地写成书。 您既然答应了租给他们房子,就得当正经事儿办。
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 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病; 一种是“对”“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病。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 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例2、焦玉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 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 熟悉的。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 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2)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 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3)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 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 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①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②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③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 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对”包括“对于” “对”—向、对待
2.关于、对于
(1)关于——关涉、涉及
对于——对象 (2)关于——主语之前 对于——主语前、后 (3)关于——可做标题
新买的书被弟弟给弄脏了。
他把钱包给弄丢了。
连
连……也,都,还
这个汉字很简单,连三岁的孩子都认识。 他很努力,连星期天也不休息
(四)语气词
1.语气词的定义
2.语气词小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高三语文现代汉语语法课件 词类
(A)能用否定副词修饰
能用副词“不”或“没有(没)”修饰。例如: 不研究问题 没有来 使用“不”和“没”(没有)表达的意思是 有一定的差别的。例如: 我不吃饭。 我没吃饭。
(B)带动态助词、趋向动词或重叠表示“时态”
许多动词能带上动态助词“着、了、过”。“说了”是 完成态,“说着”是进行态,“说过”是经验态。 遗失了 遗失过 *遗失着 逝世了 *逝世着 *逝世过 动词还常常用加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的方式表示 “时态”。“说起来”是开始态,“说下去”是继续态。 用重叠方式表示尝试态的动词。单音的重叠之后重叠 方式为AA,双音的用ABAB的方式重叠。例如,“看看”、“洗洗”、“锻炼锻炼”、“研究研究”。
(2)名词和量词的关系
(1)可数名词。这类名词的特点是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例如:书(本)、 灯(盏)、笔(枝)、马(匹)。 (2)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没有适用的个体量词。例如:水、酒、土、面 粉、肉、布。这类名词只能选择以下三类量词:(a)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 (度量词),尺、斤。(b)由名词转来的量词(临时量词),例如:桶、袋。 (C)不定量词“点儿”和“些”。 (3)集合名词。集合名词前头也不能加个体量词,例如:父母、亲友、衣物、 军火。例如:一部分师生、一批军火、一些亲友。由名词性词根加量词性词根组 成的复合名词(纸张、枪枝、人口、车辆、船只)以及带后加成分“们”的合成词 (人们、孩子们、同学们)都是集合名词。 (4)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前头只能加“种、类、点儿、些”或“次、回、遍、 顿、趟”等动量词的名词。例如:(一种、这些)礼节、(请了一次)客。 (5)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数量词修饰,但是专有名词并不 是绝对不受数量词修饰,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词) |有两个李逵,一个是真李逵,一个是假李逵。
【增订六版】现代汉语(下册)第四章 语法 第三节 词类(下)虚词 课后练习答案
词。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 极的。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 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 一个“不”字。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
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成 倍减少”应
改为“减少百分之五十”、“减少二分之一” 或“减少一半”。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 把名词误用为 形容词了,全句应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 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 义”。
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些什么。牵牛花、向日葵 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 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 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
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连词 助词
给 从 对
和 结构助词 的(8)、 地(2)、 得(2) 动态助词 着(2) 、了(沾满了)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_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_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甲: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 乙:③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 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现代汉语词类(下)
第五章
语 法
“了”: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 或状态的实现。 听他这么说,我明白了很多。 “过”:附在动作、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 或状态曾经发生或存在。 我们年轻过,也曾荒唐过。
第五章
语 法
注意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的区别。
第五章
语 法
(四) 语气词 1.语气词:是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 种 语气的虚词。 2.语气词的种类 (1)基本的语气词:了、的、呢、啊、吧、吗。 (2)扩展的语气词:啦、哪、哇、呀、嘛、 呗。3.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1)附着性强。 (2)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
第五章
语 法
(二)词类活用 为了表达的需要(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临 时将甲类词用作乙类词。 如:他比医生还医生。 你真是能阿Q自己。 这个连长太“军阀”了。
第五章
语 法
4.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 他是卖菜的。(结构助词) 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1)看能否去掉“的”: 句末的“的”去掉以后,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是语气词;不能去掉的是结构短语。 (2)看能否补出相应名词: “的”字短语在结构助词后边可以补出中心语, 语 气词“的”的后边补不出中心语。
第五章
语 法
了:主要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 放假了。 下雪了。 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 语气词“了”用于句子的末尾;动态助词 “了”用于谓词后,常出现在句中。 说了好几遍了。 第一个“了”是动词助词——“了1” 第二个“了”是语气词——“了2”
第五章
语 法
当谓词后的“了”正好又在句子的末尾: (1)如果句子说所的情况还没发生,“了” 是语气词,例如: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2)如果所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就是 动态助词和语气词的混合形式,例如:不用等 以后了,我已经知道了。 这种混合形式,叫做——“了1+2”
【增订六版】现代汉语(下册)第四章 语法 第三节 词类(下)虚词 课后练习答案知识讲解
⑪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zhuàng)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⑫陶渊明曾理想一个和平、宁静、没有矛盾斗争的极乐世界。 “理想”是名词,句中所处位置是谓语,应改为动词“梦想”。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 把名词误用为
形容词了,全句应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 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 义”。
⑤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智慧”是名词,不能跟形容词“漂亮”并列,不 能受副词“又”
修饰,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应 改“智慧”为“聪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_____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_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问题解决______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_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_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两个包装都是动词后一个包装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带宾语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形容词可在包装的前面加个谓宾动词注重句子就通了太要改为只就更好
第五章 语法
思考和练习三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 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 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虚词)
算了,算了,你年纪小,我让你!
让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昨天他让人打了。
他让打残了。 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动词 动词 助词 介词
(后面必须加上其他词或 短语构成介词短语)
让
2.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 3.被
海边野餐记
2009年10月15日
假期里某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到海边去野餐。我
们准备换洗的衣物和饮食后,就坐爸爸的新车出发。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把车厢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一棵 大树下的草席上。过后,弟弟在海边玩球,妹妹堆沙堡,
妈妈在树下看书。
玩累了,我们便吃妈妈为我们准备的食物和饮料,我 们饿得狼吞虎咽。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才依依不舍 地回家去。 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能去海边野餐。我希望很快又到
我做了一片像金鱼的书签。我会做书签了,我真开心!
4.语气词
(1)作用:表示语气,一般在句末。
(2)现代汉语里最基本的有六个: 的、了/吗、呢/啊、吧 (3)“的”作结构助词与语气词的区分 他会去的。 他是修房子的。 我是教书的。 你是对的。 这本书是我的。 她是会跳舞的。 我是知道的。 他是做饭的。 结构助词 句子作用 后面能否加相应的名词 删去“是、的”,意思变 否 否定词加的位置 语气词 说明主语的类别 表示肯定、确认 能 变 “是” 前 不能 不变 “是”后
介词后面有其他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副词后面没有
2.连词 (1)作用:起连接作用
我和你 菊花和牡丹 他不但去了,而且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2)连词与介词区别:和、跟、同、与
1.妈妈说: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 深爱你的人,我想坐着最后一班车到我爱的人身边。 2.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3.我和小王上半年去了北京一趟。 4.女友和我分手了。 5.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6.你的丑和你的脸没关系。 7.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中学文言文常用虚词教学
中学文言文常用虚词教学
一、虚词
虚词是指没有实义的词,在文言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表达句子的结构,提供句子的节奏,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虚词有:
1、连词:如“而、若、以、且、不但……而且”等;
2、助词:如“的、地、得、了”等;
3、副词:如“然而、虽然、可是、忽然、尤其”等;
4、介词:如“自、从、关于、达到、按照”等;
5、量词:如“每、许多、全部、大量”等;
6、代词:如“它、他们、你、我”等。
二、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虚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
学生阅读文言文,让学生观察文章中出现的虚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供练习:在学习虚词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练
习题,让学生练习虚词的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3、分类讲解:在学习虚词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虚词的类别来进行分类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虚词的使用;
4、结合实例:在学习虚词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虚词的用法,从而更好的掌握虚词的使用。
第三节 词类下——虚词
第三节词类下——虚词教学重难点:1.虚词的特点2.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类别及语法特点3.词的兼类和词序一样,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虚词的共同特点有三,一是依附于实词和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但对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原因在于虚词无词汇意义。
虚词是个封闭的类,数量不多,但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学习时要逐个记住,研究时要逐个研究。
现代汉语的虚词主要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一、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合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词性词语的词,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手段、施事、受事、对象、原因、目的等。
1.语法特征(1)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性词语(或其代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修饰谓词性成分,作状语或补语。
语义和结构上对后面的宾语起介引作用。
例如:[跟老师]谈谈倒〈在地上〉[沿着河边]走跑〈到食堂〉[把脏水]倒掉死〈于癌症〉[为荣誉]战斗飞〈向远方〉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的”后,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例如:(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对于改进机关办事效率)的建议(关于美学)的研究(关于合资建设高速公路)的提案(2)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例如“把”、“被”、“以”、“从”、“连”、“由”、“关于”、“至于”等,现在仍有一些介词兼属动词,例如“在”、“给”、“比”、“用”、“向”、“朝”、“为了”等。
2.分类(1)施受介词施受介词用于引出施事者或受事者。
施受介词主要包括“把、被、叫、让、给、由、将、归、管”等。
例如:一道闪电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
(引出受事)她双脚跳起把流氓臭骂了一通。
(引出受事)政府还给我们募集了一百件棉袄,二百条棉裤。
(引出受事)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
(引出施事)与孩子们在一起,叫人轻松得很,开心得很。
(引出施事)(2)方式介词方式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方式、方法、工具等。
方式介词主要包括“用、以、凭、靠、按、据、拿、按照、遵照、依照、根据、通过、本着”等。
初中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文言文虚词总结虚词是文言文中的一类词语,其特点是在句中无词义含义,具有语法功能和句法作用。
虚词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运用灵活多样。
下面我将从十大常见虚词角度总结文言文虚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助词助词是放在实词前或后,用以表示实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和表示词义的细微变化的词。
常见的助词有:“之、也、乎、焉、而、之、于、兮、之、矣、乎”。
助词在文言文中起到限制、界定和修饰的作用。
二、助词又称标点符号,用以表示语气、停顿、语调、句子成分和排列的关系等,包括“。
、,!?:”等。
标点符号在文言文中起到整齐、明确、连贯句子的作用。
三、倚词倚词是常出现在句子句末,重复使用的词,如“复”、“亦”、“已”等。
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突出句中重要内容、强调语义、增强感情色彩的作用。
四、虚词虚词是一类句子中没有直接意义的词语,如“之、者、乎、兮、耳、以、的”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填充、连接、修饰、加强等句法作用。
五、连词连词是连接各种语法成分和句子的词语,比如“连”、“或”、“而”、“与”等。
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句子、句子成分和句子思维的作用。
六、代词代词可以替代名词或名词短语,以避免重复。
文言文中的代词有“之、其、彼、此”等。
代词在文言文中起到简化、省略和突出句中成分的作用。
七、语气词语气词用以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情绪、命令、祈使等,如“请、愿、唯、勿、何”等。
语气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表达情感、态度和命令的作用。
八、副词副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意义。
常见的副词有“常、甚、不、来、又”等。
副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修饰、强调和限制的作用。
九、冠词冠词用来修饰名词,起到限定或泛指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冠词主要有“一、其、此、是”等。
冠词在文言文中起到限定、修饰和泛指名词的作用。
十、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关系,常与名词、代词连用。
常见的介词有“于、在、往、从、与”等。
介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表示关系、位置和方向的作用。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
第三节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一、古汉语虚词概说首先要说明的是:古汉语虚词包括副词,这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实词的范围。
之所以如此,一是为了照顾前人的习惯,古代的虚词书都将副词放在虚词中讨论。
二是为了使用方便。
实词中我们只讲了活用的问题。
下面讲三个问题。
第一,掌握古汉语虚词的作用1、从绝对数量来看,虚词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收集仅仅549个;【其中;副词364个,介词77个,连词85个,助词70个,叹词23个,代词58个,助动词23个,不定数3个】但是,其相对数量却十分可观。
如《韩非子》全书108000字,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几个虚词。
如:之——5248次,占1/80;而——3096次,占1/35;也——2940次,占1/37;以——1897次,占1/57;则——1349次,占1/80;于——1290次,占1/84;……以上说明,使用如此频繁,如不掌握,就很难准确的把握古人句子的内涵。
2、古人遣词造句,关系到文气,虚词更加重要。
刘淇《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
盖以文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这段话说明:写文章运用虚词重要,读文章掌握虚词重要。
(唐)刘知几《史通·浮词》中说:“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以足句,为其始末。
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
”《宋稗类钞》载欧阳修《昼锦堂记》,原文作:“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两个“而”字乃后加的。
第二、古汉语虚词的特点与研究1、特点。
特点之一,由少到多,来源不一。
从宏观分析,它是递加的,由少到多。
王世舜《尚书译注》说:“和《左传》《国语》不同,《尚书》不用或很少用‘也、乎、哉’一类的文言虚词,而这些文言虚词则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词类(下)——虚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汉语由于缺乏印欧语言那样的词性变化,许多语法意义要靠虚词来表示。
例如,表示动作的完成须在动词后加“了”;表示动作的持续须在动词后附上“着”;表示并列常在前后两项之间加上“和”或“并”;表示偏正关系常在偏项与正项之间加上“的”或“地”。
因此,掌握每一类虚词的语法意义,了解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对准确地表达思想和理解话语都有很大的帮助。
汉语虚词的用法有灵活的一面,也有固定的一面。
所谓灵活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差不多。
如“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玻璃被打破了”与“玻璃打破了”意思差不多。
所谓固定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不一样。
如“爸爸的妈妈”和“爸爸妈妈”、“吃了饭”和“吃饭”意思不一样。
虚词是一个封闭的类,也就是比起实词来数量少一些,可以穷尽。
一般说,虚词的意义比较空,只表语法意义。
在短语或句子里不做句法成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表达实词与实词或实词与虚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起附着、连接作用。
根据这个作用,一般把虚词分为四类。
即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一、介词(一)介词的含义及分类现代汉语的介词都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已经彻底虚化如“把,被”,有的还没有彻底虚化,动词和介词并用,差别不很大。
如:比:我比你高(介词) /我们比一比(动词)朝:朝他走来(介词) /房子朝南向北(动词)1.施受介词用于引出施事者或受事者。
施受介词主要包括:把被叫让给由将归管例如:一道闪电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
她双脚跳起把大队书记臭骂了一通。
2.方式介词方式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方式、方法、工具等。
主要包括:用以凭靠按据拿例如:我们的生活要靠劳动,不能单靠政府救济。
公司应该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
3.时间、方所介词时间、方所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方向、起点或终点,主要包括:自打从在到当于往向朝自从打从趁着沿着顺着例如: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写于三十年代早期。
自从这事发生后,他就病了。
4.对象介词用于引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范围。
主要包括:对对于关于至于和与同替例如: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我们除了向这位村长摇头外,别无选择。
5.因果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起因或后果。
因果介词主要有: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为例如:大家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
家中的顶梁柱因车祸去世。
(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二)介词的语法特征1.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2.一般说来,介词本身也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
个别例外,“从”可以。
如“从哪儿来?”“从昆明。
” 3.介词后边总要带上一个实词性成分(通常是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功能是作状语、定语和补语。
如:把书(放好)被老师(批评)对走私活动(必须严厉打击)从北京(出发)/比他(高)等到天亮坐在椅子上走向共产主义来自上海生于1960年。
(三)介词和动词的区分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它的语法功能是:其一,和以名词为主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定语。
充当定语时要插入“的”。
其二,“在、向、于、给、自”等介词,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与动词或形容词组成一个相当于动词的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述语。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
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由于有的介词还兼有动词的语法特点。
一般在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里,要区分是介词还是动词,就看除了要鉴别的那个词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动词,如果有,鉴别的那个词就是介词,反之就是动词。
如:1)小王在家。
(除了“在,没有别的动词,“在”是动词)2)小王[在家]看书。
(“在”是介词,与“家”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3)小王[在]看书。
(“在”是副词,表时间)4)马走〈在日字上〉。
(介词短语做补语)5)(在教室)的同学出来一下。
(介词短语做定语)二者的区别在于: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
如:火车到站了。
(动词)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
(介词)他在宿舍。
(动词)他在宿舍住。
(介词)他住在宿舍。
(介词)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
(动词)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
(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介词)【课堂练习】1。
他为谁?为大家。
(动词)我们为人民服务。
(介词)2.学校的大门朝南。
(动词)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
(介词)3.今天我们比技巧。
(动词)你比他强。
(介词)4.计划通过了。
(动词)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
(介词)二、连词(一)连词的含义及分类1.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跟同与及以及而而且或或者B、连接分句的:并并且于是从而甚至况且何况然后接着不但...而且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与其...宁可不是...就是(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而B、连接分句:而只有只要尽管不过不论任凭以免以便免得除非就算假使即使如果以致因此由于因为...所以虽然...但是2.从连接成分的功能上看,可以分为连接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从连接各部分的语法单位大小看,可以分为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
(1)通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和跟同与 / 及以及前面四个有语体色彩的细微差别。
语法关系相同,都表并列关系;后面两个连接的成分有主次之分。
如:工人和农民/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2)通常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并并且如:贯彻并执行/认真研究并且取得了成果(3)通常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而而且如:伟大而坚强/ 非常沉着而且十分冷静(4)通常连接句子的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如果……,那么……只有……,才…… / 只要……,就……无论……,都……/ 既然……,那么(二)几组连词的用法1.“和”、“跟”、“同”和“与”“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
“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
“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
“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
如:“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
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
如:我和他谈过这件事。
(以“我”为主)他和我谈过这件事。
(以“他”为主)2.“及”和“以及”"及"是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以及"则有轻重之分,重前而轻后.3.“而”和“而且”而且的语法意义相对单纯,它作为连词,只表示递进的意义,但而相对灵活许多,它不但可以在书面语里和而且一样表示递进的意义,还可以表示转折或者是并列等语法意义,如,我们都觉得这件事是他做的,而他却一直否认。
这是而且无法替代的。
所以,单音节词的义域往往要比双音节词宽许多。
文笔简练而生动少而精战而胜之(顺接)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顺接)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转接)这种苹果大而不甜。
(转接)(三)连词和介词的区分“和、跟、同、与”四个词,既具有连词的语法特点,又具有介词的语法特点,它们属兼类词。
要判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属于哪类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分:1.连词"跟"连接的前后成分可以对调,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介词"跟"的前后成分不能对调,对调后的意思与原来大不一样。
2.介词前边可以插入时间名词、副词等修饰成分,连词前边则不能插入任何修饰成分。
谈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就意味着两者有混淆的可能。
这主要指的是“和跟同与因因为为为了”等词,这些词经常兼属两类词。
区别主要在于:(1)当它们做连词时,两边的成分是平等并列不分主次的,因此可以颠倒次序而不改变其结构的意思。
而当它们做介词时,两边就有主次轻重之分,且不能颠倒位置,否则就会改变结构的意思。
(2)介词的前面可以加进状语,连词的前面则不能加状语。
如:小李和小张去了北京。
(连词)——小张昨天和小李去了北京。
(介词)他因为你受到了批评。
(介词)——因为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他也受到了批评。
(连词)练习:1.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
(连词)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
(介词)2.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
(连词)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介词)(四)连词与副词的辨析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连词可以连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例如“只有……才……/如果……就……/除非……才……”等。
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饰作用的是关联副词。
例如“如果你那天能来,那么我就告诉你真相”,“如果”和“那么”出现在主语前,连接两个分句,是连词;“就”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动词,且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是关联副词。
补充知识:汉语连词发展史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
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
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
上古早期,连词很少,只有“以、而、且、则、乃、惟、其”等十几个到春秋战国时期,连词渐渐多起来,一词兼数职也逐渐分工,用法开始固定化。
中古以后,职务的分化与分担甚为明显。
过近代汉语的职务消长演化,连词分工精细,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运用的连词。
上古时一个词儿身兼多职,有的一个职务又兼有多种意义,中古以后发生变化,近代汉语变化尤其大,变化的方式是同义竞争与同义替代,变化的结果是“职务分担”,由一个词的多个义位变成多个词。
兼职分工以后,各词各司其职,有的不担任连词职务了,如“为”。
这样,词的职务与词的自身都明确化,精密化了,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