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理解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
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
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
但这仅仅对数字的浅在理解,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
定基础。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
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理解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
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水平,体会教学内容的
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
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
在本堂课的
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来实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理解,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实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准确的表达。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理解倍数和因数
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
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电脑演示相对应的图形。
板书:12×1=12 6×2=12 4×3=12
(设计意图:从摆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摆的”。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实行不同
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
摆的。
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
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准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协助。
)
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能够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
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能够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
”(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指名像老师一样说一说。
一起横着读一读,再竖着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如果我说“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
一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
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
5、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