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向心加速度

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又叫做向心加速度。

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自学设计

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角速度

。 (“存在”或“不存在”)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公式,单

位,方向。物理意义

3、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吗?。

合作探究一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部分,投影图5.6-1和图5.6-2以及

对应的例题,思考并回答。

例一结论:

例二结论:

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吗?

1、速度变化量

回忆有关速度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加速运动和

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思考并回答问题:

(1).速度的变化量Δv是矢量还是标量?

( 2). 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

A B

C

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

点拨:对比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以及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法则中

的三角形定则

合作探究二

2、向心加速度

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加速度”部分及投影图5.6-4,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在A 、B 两点画速度矢量v A 和v B 时,要注意什么?

(2)将v A 的起点移到B 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 点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

(4)Δv /Δt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点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合作探究三 从公式R

v a 2

=看,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半径成反比?从公式R a 2ω=看,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请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①在y=kx 这个关系式中,说y 与x 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②自行车的大车轮,小车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上有三个点A 、B 、C ,其中哪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两点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最后总结结论。

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C. 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

2、关于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方向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方向都在平行赤道的平面内指向地轴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大

D、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小

3、关于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赤道上向心加速度最大

B.在两极向心加速度最大

C.在地球上各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

D.随着纬度的升高,向心加速度的值逐渐减小

答案:

1.AC

2.BD

3.AD

向心加速度学情分析

1、先备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在初中时期学习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向心加速度的特点,并且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了解一种力的方法和方向。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对概念和现象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中慢慢掌握。

2、心理特征

这阶段的学生处在16到17岁之间,对外界事物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解,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初中生稍有减弱,再加上高中时期的课业比较繁重影响了学生外界事物的探求。所以在进行本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知识的形象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当堂演示向心加速度的利用与消除。

3、认知能力与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学习能力对于抽象的概念不会排斥,所以在此穿插形象知识与抽象概念相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探究能力,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向心加速度的特点,来增加学习效果。

向心加速度观评记录

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非常严谨,科学而有内涵,使学生在各环节中也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了重难点。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更是为本课增添了亮点,师生互动等使本课有活动,有效率。

刘老师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榜样,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孙老师的这节课中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技巧,希望刘老师多上一些这样的课,并给我们指导。

向心加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

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

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

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

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

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

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

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

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材分析

教材概述:1.教材在学生的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向心加速度能够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教材把向心加速度安排在线速度和角速度知识之后,使学生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教材从了解运动的规律过渡到了解力跟运动关系的规律;把向心加速度放在向心力之前,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学习向心加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