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讲义
秦汉时期-PPT课件
A.பைடு நூலகம்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 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二)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制作标准器发行全国
2.建设交通,修筑驰道、直道等
秦统一六国图等 意义 :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发展;
统一与历史潮流等
人东西六琅 迹有涉合邪 所东流之台 至海沙内刻 ,,,,石 无北南皇 不过尽帝 臣大北之 者夏户土 。,,,
⑤
⑥
② ③
①
④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沿袭、集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 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史记 ·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 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 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最新第二讲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
之后,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 区,并修筑长城;南伐百越,置以
桂林、南海、象郡以及闽中郡。进 一步扩大了统治疆域。
第五页,共50页。
一、秦汉政治 (z1、hè秦n朝gz的h统ì一) (tǒngyī)
(3)秦朝的统一(tǒngyī)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有所损益: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制、内外朝制度等。
(一)政治(zhèngzhì):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 (fēnɡ ɡuó)并行制度。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拓展(tuò zhǎn):郡国并行制
1、含义:西汉初年(chū nián),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 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第十一页,共50页。
③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皇帝(huángdì)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sān ɡōnɡ
郡 郡守(jùn shjiǒǔuq)、īn郡ɡ)丞、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啬夫、游徼
里 里典
第十二页,共50页。
A、郡县制的特点
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ɡuān liáo zhènɡ zhì)取代贵族政治。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③官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⑤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
⑥嬴政雄才大略。
第四页,共50页。
一、秦朝时期 (s1、hí秦q朝ī)的统一(tǒngyī)
(2)秦朝的统一(tǒngyī)过程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十年的时
间,秦王嬴政先后灭了韩、赵、魏 、楚、燕、齐等东方六国。结束长 期的分裂,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秦汉文学教案--------------------------------------------------------------------------------【字号:大中小】【背景色】《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
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
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
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
《第2课秦汉时期》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共22张PPT)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半两钱);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户籍制度。 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奉行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 为师;实行愚民政策。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4年全国卷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经济方面: •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力收归中央; • 推行重农抑商; • 盐铁官营,国家垄断; • 实行“均输”“平准”,稳定物价; • 实行“算缗”“告缗”; • 强行将富商大贾迁往边境或茂陵地区。
(2012年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 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 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材料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秦朝建立了“车同轨、书同 文、行同伦”的统一国家;汉朝的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但 秦汉又是多民族的国家,随着边疆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也蓬勃发展, 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秦汉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 期,中外交通发展,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规模地吸收了印 度、中亚等地的外来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造纸术的发明、《九章 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的成就,表明了那时的中国文化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万里长城、兵马俑、《史记》等成就,都表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的 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
16昌盛的秦汉文讲义化一课件
课堂小结:
科技领域 代表人物 时期 造纸术
数学 地震仪 医学
主要成就
THANK YOU
这是位于河南偃师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的东汉灵台遗 址。 灵台是东汉的国家天文观测台。它始建于东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一直沿用到西晋,毁于西 晋末年的战乱。
医学的 成就
汉代的医学家华佗,制成“麻沸散”, 编制体操“五禽戏”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 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 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件
本课主要内容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数学成就、科技成就 3、医学方面的成就 4、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昌盛的原因
纸的发明时期 :西汉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用 麻做的纸,比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 做书写材料早了1200—1400年。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 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 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 这种纸称做“蔡期的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 封建经济的 繁荣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
B 传播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C、张仲景
B、蔡伦 D、华佗
典型例题
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早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科技成就
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器
它可以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原地动仪是用铜铸成, 圆径约有1.90米,器内中间有“都柱”,周围装有分别指向 八个方向的八根横杆,一且受到地震波的冲动,“都柱”
第二课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严刑峻法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伐百越 (5)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
陆路:修驰道或直道并统一车轨;水路:修筑灵渠沟通自然江河
二、西汉的建立和统治
1、汉初的政治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4)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伐百越
战国时期,蒙古高原匈奴兴盛, 袭扰中原,秦、赵、燕三国忙于 逐鹿中原 筑城以御。秦灭六国后, 为了解除威胁,派蒙恬北击匈奴, 继而连接三国长城形成“秦长 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对 于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稳定和 边境社会秩序的安定起了积极作 用。
灭六国后,为了统一岭南地区, 秦始皇派人南伐征服越族地区, 之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加强 对西南南越地区的控制,另设闽 中郡加强对东越地区的控制。其 间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问题, 派史禄开凿了灵渠。
很大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 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 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 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史记·平准书》
秦“八斤”铜 权(衡)
秦铜量(量)
秦灭六国后,明令统一度量衡,使长度、 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秦一斤应 为250克。秦一升为202毫升。至今尚未 发现秦尺,但可通过商鞅铜方升计算出秦 的度值,1尺=23.1厘米。秦明令规定每 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焚书坑儒 •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
秦汉文学讲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朝不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戒惧于500多年列国纷争的历史,对先秦学术的百家争鸣局面和士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大为敏感和忌刻,从而导致焚书坑儒悲剧的发生。
这个悲剧体现出的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士人们对统治者的任何失敬、抗礼都最在不赦。
士人独特不羁的文化观念必须要被剥夺,其广泛多样的文化样式必然受到制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 吕不韦《吕氏春秋》(其门客集体编著)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 李斯《谏逐客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p1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也是一个建国时期最长的封建王朝。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没有象秦朝那样实行文化专制。
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一节汉代社会概况汉代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概而言之,汉代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政治方面1 两汉王朝都是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学术文化繁荣,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
3 武帝以后,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势力日益增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一些在野的士人和一部分正直官僚结合,批评朝政,品核人物,形成影响很大的清议力量,遭到宦官的压制,酿成两次“党锢”之祸。
二思想文化方面1西汉初年,思想比较活跃自由,黄、老之学盛行。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开始定于一尊,束缚着学术文化的发展。
2 东汉时期,经学极盛,谶纬之学占居统治地位,经学走向神学。
其间,也出现了反谶纬、疾虚妄的进步思想家,如桓谭、王充、张衡等。
第二节汉代文人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文学史p156-159)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讲义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
(2)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技文化:(1)汉代造纸术。
(2)小篆和隶书。
(3)汉赋。
[主干梳理]考点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a.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b.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①概况: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②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4)医学⎩⎨⎧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2.文学: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
“六王毕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以步楚秦 青,,为 松三江驰 。丈湖道 而之于 树上天 ,,下 厚濒, 《 筑海东 汉 其之穷 书 外观燕 》 ,毕、 卷 五 隐至齐 二 以。, 《 金道南 贾 椎广极 山 ,五吴 传 》 树十、
——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 有封地;(世卿世禄) 不同点三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纳废分封性郡县(材料)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5)法律制度: 3.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开拓疆域,加强国 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秦汉时期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秦汉时期主干知识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前221——前207年)1.政治文明(1)完成统一①灭掉东方六国。
②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长城。
(2)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中央):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地方):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制度: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
⑤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⑥基层组织: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形成乡里制度。
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
(3)巩固统一: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4)秦朝暴政①秦始皇: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
②秦二世:严刑峻法2.经济文明(1)统一货币,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2)赋税制度:秦简有“口赋”或“户赋”的记载。
(3)道路交通: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3.思想文化(1)统治思想:法家思想。
(2)文化专制:焚书坑儒4.民族关系(1)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2)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等。
(3)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前202—9年)1.政治文明(1)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君主专制:设置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上升。
(3)官员选拔与管理①选官制度:察举制。
②考核制度:上计制。
③监察制度:地方设刺史。
(4)户籍制度:编户齐民。
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课件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非选择题
2021/12/9
◆中考(zhōnɡ kǎo)真题链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2021/12/9
秦汉时期讲义
秦汉时期讲义第二章秦汉时期主要史料及参考书:《史记》、《汉书》、《后汉书》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剑桥中国秦汉史》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秦帝国的统一成就当事人的自我评价: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丞相王绾等奠定了中国版图和民族的基础秦统一后,对周边疆域加以巩固,主要方向在南北。
当时北方的匈奴骑兵经常侵扰,严重影响中原农耕经济,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戍河套,置34县,始皇三十六年(公元211年)又迁中原3万户至此与匈奴部众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秦又将以前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构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当时在我国南方居住着众多“百越”,互不相属。
秦灭楚后降服了浙江越族,置会稽郡。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又征服了福建境内的闽越,置闽中郡。
接着向两广一带的越族进攻,史禄凿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北)沟通湘、漓解决运粮问题,最终将越族彻底征服,增置南海、桂林、象三郡。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迁50万人戍五岭,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了珠江流域。
征伐胡越后,秦疆域东至辽海,西及临洮,南抵交广,北据阴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欧洲人至今称中国为Chin,日人称支那,均由“秦”演变而来。
推动了共同文化的发展: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驰道秦统一前,各国文字形体紊乱,读音互异,给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诏书至桂林,竟至无人读懂。
始皇令丞相李斯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小篆通用于公文;程邈又制隶书在民间流行。
秦废止了各国形制不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秦还用商鞅所定的度量衡制推行全国。
咸阳出土商鞅量底补刻有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秦统一后,拆毁各国关塞,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驰道,规定了车轨的统一长度。
历史通史复习课件:秦汉时期
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汉武帝 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视。晚年辞 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 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 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并付诸实行。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 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 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 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 政权。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 “玺”。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 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在中央,设置丞相、御 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 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 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 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强地 主乘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当时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更大 危机。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 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 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关系,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 稳固。
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 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第一,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北魏官吏 原无俸禄,可以任意搜刮百姓。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 官吏自筹。惩治贪污。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 处死。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秦汉时期主要史料及参考书:《史记》、《汉书》、《后汉书》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剑桥中国秦汉史》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秦帝国的统一成就当事人的自我评价: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丞相王绾等奠定了中国版图和民族的基础秦统一后,对周边疆域加以巩固,主要方向在南北。
当时北方的匈奴骑兵经常侵扰,严重影响中原农耕经济,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戍河套,置34县,始皇三十六年(公元211年)又迁中原3万户至此与匈奴部众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秦又将以前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构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当时在我国南方居住着众多“百越”,互不相属。
秦灭楚后降服了浙江越族,置会稽郡。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又征服了福建境内的闽越,置闽中郡。
接着向两广一带的越族进攻,史禄凿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北)沟通湘、漓解决运粮问题,最终将越族彻底征服,增置南海、桂林、象三郡。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迁50万人戍五岭,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了珠江流域。
征伐胡越后,秦疆域东至辽海,西及临洮,南抵交广,北据阴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欧洲人至今称中国为Chin,日人称支那,均由“秦”演变而来。
推动了共同文化的发展: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驰道秦统一前,各国文字形体紊乱,读音互异,给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很大障碍,诏书至桂林,竟至无人读懂。
始皇令丞相李斯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小篆通用于公文;程邈又制隶书在民间流行。
秦废止了各国形制不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秦还用商鞅所定的度量衡制推行全国。
咸阳出土商鞅量底补刻有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秦统一后,拆毁各国关塞,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驰道,规定了车轨的统一长度。
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纳李斯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私人所藏典籍一律销毁。
谈论《诗》、《书》者死,“以古非今者族”;“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次年又以“为妖言以惑黔首”的罪名将460方士和儒生坑杀于咸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适当的统一思想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的手段却是十分愚蠢残暴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唐人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昔年曾是祖龙居,坑灰未冷关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
确立了中华帝国的基本政治架构---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制度。
专制主义指由个别独裁者实行专横统治,中央集权指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
秦统一后,首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嬴政自诩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皇帝”;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制定了一套尊君卑臣的朝议制度;皇帝万世一系,“传之无穷“。
中央设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守卫宫城;典客,掌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财政税收;宗正,掌皇室属籍;少府,掌山泽税收和官府手工业。
公卿皆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地方设郡县两级。
郡设守、尉、监御史。
万户以上县设令,不足设长;下设县尉掌军事,县丞助理令、长兼司法裁判。
县下有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征赋税,游徼管治安。
乡下有亭、里等。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巡游,沙丘之变,秦二世与赵高专权(指鹿为马,李斯被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陈胜、吴广起义(篝火狐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淮河流域900农民被征戍渔阳,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遇雨失期,按律当斩。
陈胜、吴广为死里求生,发动起义,很快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
全国民众纷纷响应,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而起。
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吴广起义(篝火狐鸣)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项羽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聚众八千响应;曾任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在沛(今江苏沛县)聚众二三千继起。
项梁纳范增议立楚怀王孙心为主,仍号楚怀王以收揽民心。
项羽以破釜沉舟之气概,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章邯降楚,秦亡已成定局。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进入关中,秦灭亡。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革秦弊政,得到民众的拥护。
但项羽踵至,以强力自擅,杀子婴,烧宫室,重蹈暴秦覆辙。
四年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在民众的支持下战胜项羽,建立西汉。
汉初休养生息与巩固统一公元前202年(汉五年)二月,刘邦称帝,面临楚汉战争后经济残破之局面,“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为了恢复生产并重建社会秩序,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崇尚黄老无为之治。
一、重建封建法治。
刘邦入关时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萧何增为《九章律》,仍较《秦律》和缓,除去了夷三族及连坐法。
二、大规模复员军队。
“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
使大大小小的将领成为地主,也使一般士兵成为自耕农。
三、招抚流亡。
“复故爵田宅”,使旧地主和自耕农重获土地和爵位。
四、释放奴婢。
因饥饿自卖为奴者,“皆免为庶人”。
五、减轻田租。
十五税一。
六、抑制商人。
不许操兵乘马,不许衣饰华丽,加倍征收算赋以限制对农民的兼并。
巩固统一措施赵翼“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平民风格,功臣集团多出身低微,萧何、曹参为小吏,陈平、王陵、陆贾、夏侯婴都为平民,樊哙是屠狗、周勃织席,娄敬为挽车的。
白登之围、吕后专权汉初为奖励开国功臣,曾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刘邦借口他们谋反,七年之内一一废除,仅余势单力孤的长沙王(文帝时亦废)。
但刘邦又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企图以此维系刘氏天下,并与臣下盟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随着诸王国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形成新的离心力,“尾大不掉”。
文帝时梁王太傅贾谊上《治安策》,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景帝时,晁错又上《削藩策》,吴王刘濞联络楚、赵等七国反汉,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刘濞借口“清君侧”,景帝杀晁错求和未果,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持重不战,而以轻兵绝敌粮道,结合政治攻势,三个月后平定。
景帝乘势降低了诸侯王权力,不再治民,不掌军、政,中央集权得以维系。
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继续与民休息。
文帝采纳贾谊、晁错等建议,以农为本,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减民田租之半;十三年七月全免田租。
此后直至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六月,恢复半租即“三十税一”成为定制。
也就是说,文景之际全免天下民租长达十二年之久,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事例。
另外,文景时期又减免了一些徭役,开放山泽,并继续废止了一些苛刑。
史称“文景之治”。
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时代从汉初到武帝时,由于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人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社会经济经过七十余年的恢复与发展,达到空前繁荣阶段。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灾害,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统治集团有所作为的条件成熟了。
同时,分裂割据的隐患尚未根除,匈奴的侵扰无休无止,商人豪强的兼并日甚一日,这些都需要统治集团强化权力进行干预,变无为为有为。
一、帝权的加强:消藩: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推恩令》,滥封王子侯达408人;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又以“酎金”不足为名,夺爵削地诸侯106人。
左官律,王国官为“左官”中央集权得以继续强化。
中朝:针对秦汉以来君权相权矛盾的上升,武帝力抑相权,令九卿不经丞相直接奏事;选拔中下层官员组成宫内决策集团,称“中朝”或“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相抗衡。
皇帝依靠内朝,凌驾外朝,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了。
十三州部刺史:设置十三个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行政。
察举制度:为扩大统治基础,武帝颁行新选官制度:1、采纳董仲舒建议行“察举制”,凡经丞相或列侯、刺史推举通过考试的,任以官职;不久又按各地人口比例察举,取消了赀产限制。
2、实行“征召制”,皇帝亲自召见有能力、有名望的人士任官;吏民上书合理者亦授官。
3、考试制,五经博士及弟子员每年通过考试任官。
二、军功与开边:反击匈奴:汉初休养生息,无意也无力与匈奴争,高祖纳娄敬和亲政策,嫁宗女,输财物,但匈奴仍不断侵扰边境。
武帝始大规模反击,较大的有三次战役。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卫霍率10万骑兵远征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其后匈奴分裂,五单于并立。
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归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之,结束了百余年汉匈争战局面。
汉对西域的经营:西域有广、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以西,葱岭以东;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
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以便夹击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后逃越葱岭至大月氏,未得要领,骞东返又被扣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长安受封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使至乌孙,仍未得要领,但骞及副使分赴中亚诸国,加深了双方的了解。
此后“使者相望于道”,联系日益密切。
为确保西域道通,武帝先后派赵破奴、李广利出兵西域,沿途置亭障,并于轮台、渠犁等地派兵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这是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
西域道通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联为一体,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中原的铸铁、井灌技术及丝绸、漆器西传,而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及乐舞东进。
汉与西南和东南联系的增强:西南地区分布着诸多语俗不同的少数民族,汉时统称“西南夷”。
武帝派唐蒙入川,招降夜郎;汉置犍为郡(治今四川宜宾)。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又发巴蜀兵击降滇王,置益州郡(治今云南晋宁)秦亡之际,原秦南海尉赵佗割据自立。
汉初刘邦遣陆贾出使,中原铁器与生产技术南传,吕后一度禁止,佗即称帝扰边,文帝令陆贾再使,佗“愿长为藩臣”。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丞相吕嘉攻杀欲内附的王赵兴及太后,武帝出兵灭之,分置九郡:南海、郁林、苍梧、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
汉武帝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基础上,顺应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的趋势和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采取积极措施,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文化政策——以儒学为基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要奉行经董仲舒改造过的主张加强君主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所作为的儒家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正可为急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集团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