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活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文之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活力——浅谈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新河小学董金燕张丹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其所起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课堂有机组成体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其中所其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历程的生成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出现教师所史料未及的插叙,如果教师能及时地捕捉并将其有效地放大,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在导语索引、课堂争论、疑问、错误、意外中,抓住契机,在无心插柳中柳成荫,迸发活力,相信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然生成焕发活力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群体,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与主动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需要活力,活力是教学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课笔记的旁边不停地闪烁着,是拿起,还是放

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缺少活力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有活力的感受,就是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偷悦之感。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活力的展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点石成金,迸发活力呢?浅谈几点看法:

一、在导语索引中,诱发活力

作为教师要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不能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要做到生成与预设的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

我曾在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课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我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做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我又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当我再追问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有个说“染”字好的学生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还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在激烈争论中,冲击活力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真正体现课堂的主体性,有时如能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在这时候,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了画龙点晴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

记得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让学生用一定的速度读课文,完成一道填空题:这是一个_____的班长。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有学生说这是一个舍已为人的班长。也有学生说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这时,突然有学生说:“老师,我反对。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其他学生开始争论:“这篇课文讲的是老班长牺牲自己,成全三个小战士的事情,与‘诚实守信’没有什么关系。”……这时,我让孩子们先别急躁,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理由。理由是老班长答应过

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孩子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而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己也亲口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这时,我追问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孩子们读文后有的说,从“奄奄一息”这个词看出来老班长快要死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喝了鱼汤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说别浪费东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来让给三个小战士喝;有的说,老班长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子,是因为他总把吃的东西让给了三个小战士。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有的说,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己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说:“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脆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早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还有的说,这让我想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小红军和老班长都是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此时,再让学生回到最初的话题,老班长是个讲诚信的人吗?学生明白了,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三个小战士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他为了实现对指导员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老班长和《军神》中的刘伯承一样,让人肃

然起敬。……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见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即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而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语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

三、在满怀疑问中,洋溢活力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我们的教学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学的开放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说过:“如果一堂课上下来,跟你设计的教案丝毫不差,你千万别得意,因为这是一堂极其失败的课。”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和交流,有些教学资源确实来自学生的无心插柳。

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课堂气氛活跃。在谈到雨来的英勇顽强时,学生情绪都很激动。这时,教师小结一下,引入下文:听到还乡河传来抢声,乡亲们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伤心地往河沿边跑。雨来真的死了吗?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