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裂谷与造山带耦合关系
论汾渭盆地的地貌及形成过程
论汾渭盆地的地貌及形成过程方海义(陕西省商洛师范专科学校陕西商洛 726000)[摘要]汾渭盆地是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的。
作为晋陕地堑系或环鄂尔多斯地堑系重要组成的汾渭地堑,与贝加尔裂谷系相似,不仅是亚洲大陆上位于一个褶皱弧和东西构造带之间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构造现象,也是中国东部地质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演化阶段。
它是在中生代不同方向褶皱隆起背景下,在新生代晚期形成的一种扭转滑动地块。
[关键词]汾渭盆地;地堑;地貌一、关于渭河盆地的地貌及形成过程渭河盆地是陕西境内的大型构造盆地,位于秦岭和北山两大山地之间,西至宝鸡,东迄黄河。
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最宽处80 公里,面积12300平方公里。
渭河盆地西部束窄,东部开阔,状如喇叭。
地势从边缘向中央呈阶梯状降低,高程从海拔700米至323米。
(一)渭河盆地的地貌渭河盆地地貌基本上是由燕山运动末期和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的地质构造运动奠定的。
现代地貌尤其是冲积平原地貌的形成发展则是新构造运动、气候变迁和流水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区宏观的地貌格局有山地、黄土塬和冲积平原三种类型。
1山地地貌秦岭山地秦岭为汾渭盆地的南界,山脉走向西北—东南,向东延伸至蓝田与华山联结,折向北东,为新生代以来长期隆起侵蚀的断块山地,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光秃山2679米、草链岭2645米、华山2338米。
秦岭山地的上升幅度是不等量的,总的趋势是西部上升较快,东部较慢,在地貌上表现为山势西高东低。
秦岭北坡大断裂带,由于北仰南倾差异运动的作用,北坡强烈隆起,而渭河断块是南深北浅的簸箕状下陷,这样便在秦岭北坡形成高差数百米至千米的断崖。
加之后期流水侵蚀分割的作用,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如有名的七十二峪。
北山山地北山是由寒武、奥陶纪结晶灰岩组成的断续分布的山系,走向从东西到北东。
新生代以来循北东东和北东两组断层活动,山地西北仰起、东南倾斜,表现山势舒缓低矮,断续相连,以低山为主,一般海拔900—1300米。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 ; G S 以 P 观测 资料 为约束 , 将汾渭盆地地裂缝 的成 生与青藏 、 华北大陆变形 的动力 学过程联系起来 , 研究
该 区地裂缝与现今 中国大陆动力 学的内在联系 , 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地 裂缝 成 因 抽水作用 大 陆动力学
maie h it b t n rg lrt fgo n su e nteb sn I a ay e e ea e u sin ntefr t n r steds ui e ua yo ru d f sr si h ai. t n lsssv rlk y q et si omai z i r o i i o h o
Absr c Th e ta t e F n—W e a i S t e mo ts ro s ae ft e g o n su e fr t n i i a hi a rs m— ib sn i h s e u r a o h r u d f s r o mai n Ch n .T sp pe u i i o
o r u s u e n mp sz st e o gn o e t co c g o n s u e fg o nd f s r sa d e ha ie h r i fg oe tni r u d f s r s,pu sfr r o e e c y sfl i i i t o wa d s mer s a h wa sa — r o lws By mu t o . li—d s i i a y me h d,t edit b to e u a t fg o n su e n h e ain o a tv e tn icpl r t o h sr u i n r g l r yo r u d f s r sa d t e r lto st c ie tco 一 n i i i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试总结及部分试题汇总
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进程和烃类产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根据有机质性质的变化和油气的生成来划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
目前主要按石油生成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分别与沉积物成岩演化的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准变质阶段相对应。
(1)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开始埋藏至门限深度为止,Ro小于0.5%,地层温度小于50℃。
在成岩作用早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由于细菌作用下的水解和分解,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同时还产生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腐植酸类,进而演化为干酪根。
在成岩作用后期,干酪根可产生CO2、H2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
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的烃类产物,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
高分子烃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一般为C15以上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具明显的奇数碳优势,缺乏低分子烃。
(2)成熟阶段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地温50-200℃。
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在热力作用下,通常还伴有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干酪根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后期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此阶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进一步划分为2个带。
油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
轻质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温度下,干酪根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液态烃逐渐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胶质和沥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石油密度降低,颜色变浅,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析气。
(3)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大于200℃,Ro大于2.0%。
桑干河断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区域地质背景纵贯山西省南北的汾渭裂谷系介于南部的秦岭和北部的阴山两个巨型构造带之间,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构造线为北北东向,而南北两端呈北东向,故使其总体构造呈一个拉长的“S”形。
其构造格架形成于中生代,主体部分扭压隆起的特征明显,构造形迹发育;自新生代以来在中部地区由于区域上的右行张扭活动,形成了纵贯全省的一系列斜列的走滑—伸展断陷带;由于其正好位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过渡带上,因此构造特征独特。
图1桑干河断陷大地构造位置1-边界断裂及沉积中心;2-裂陷挠曲边界;3-应力作用方向;4-省界;5-研究区域2桑干河断陷的构造特征桑干河新生代伸展裂陷叠加在原山西北部五台山-吕梁山板隆之上。
北西以口泉断裂与洪涛山凸起为界,南东以六棱山、恒山山前断裂与雁门关隆起为界,长约150km,宽20-50km。
断裂均为正断层性质,控制了盆地内地层沉积,并将整个盆地分隔为:黄花梁凸起和两侧的怀仁、后所凹陷及浑源、朔州断阶五个次级构造单元(图2)。
2.1次级构造单元特征1)怀仁凹陷怀仁凹陷位于盆地西北侧,北西以口泉断裂与基岩山体分界,南东以里八庄断裂与黄花梁凸起分界,南西被上神泉北西向断裂所截消失(图3)。
由钻孔揭露凹陷内新生界的最下层位为始新统-渐新统繁峙组玄武岩,之上为上新统-下更新统河湖相砂、泥层,地表山前一带发育一系列的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冲洪积扇裙。
图3桑干河断陷构造纲要图①口泉断裂;②里八庄断裂;③党留庄断裂;④上神泉断裂;⑤六棱山断裂;⑥恒山山前断裂;⑦马邑断裂;⑧应县断裂;⑨西坊城断裂;⑩店坪断裂;11〇阁老山断裂;12〇边耀断裂2)黄花梁凸起黄花梁凸起为盆地中部的相对隆起区。
界于里八庄、党留庄断裂桑干河断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解园园马宝军吕继杨克基周南(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桑干河断陷位于汾渭地堑北部,大同煤盆地的东侧。
裂谷作用与成矿
裂谷作用与成矿一、裂谷的概念裂谷是地球深层作用的地表坳陷构造,表现为以高角度断层为边界呈长条状展布的地壳下降区,是数百至上千千米长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
其概念由英国人C.W.格雷格里于1894年首先提出。
二、裂谷的成因及定义裂谷是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大陆崩裂至大洋开启初始阶段的构造类型,也是岩石圈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类型,在陆壳区大洋中脊上均有发育。
现今规模最大的裂谷发育在各大洋盆的洋中脊上,裂谷形态保持良好,特征明显。
一般谷宽25~30千米,高出最深洋底2~3千米,与附近洋底高差为0.5~1.5千米。
全球洋中脊裂谷总长在6万余千米。
洋中脊裂谷带虽经常被转换断层截断错开,但仍明显地连贯分布。
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类。
主动裂谷是地幔的上升热对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坳陷而成裂谷,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
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导致裂谷的形成。
三、裂谷作用及特点裂谷作用是指大陆崩裂、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是洋盆的雏形,但并非所有裂谷作用都会演化发展成为大洋。
当裂谷中止伸展开裂,停止发育,则裂谷坳陷就可被各类岩石所充填而失去构造形态特征。
当裂谷在三联点上与活动带相接,则裂谷内的大量碱性火山岩系常与活动带内火山岩系呈过渡分布,在裂谷内形成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石建造,若就此停止发育,则成为裂谷的夭折支,称为坳拉谷。
如东欧地台中、晚古生代的大顿巴斯区,中国华北克拉通中、晚元古宙的燕辽区和中条区的坳拉谷构造系。
四、裂谷的结构构造特征1.裂谷的规模裂谷常呈线状延伸,属深部成因的构造岩浆体系。
它通常产生在(地幔)穹状隆起背景上,受异常地幔控制,系在特定地质和构造应力条件下,由于地幔物质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
大陆裂谷带规模较小,长数百乃至数千千米,宽数十或数百千米。
1953年,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研究所,经调查首先确认了大西洋中脊裂谷。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第3 卷 0 第1 期
G L Y OF S EO OG HAANX I 2 1 ̄6 o2 c 月 -
文章 编号 :o l 9 6 2 1 ) 1 0 6 8 1o —6 9 ( o 2 0 —0 o —O
概 述 渭 河 地 堑 的形 成 发 育 和邻 区的耦合关 系
张朝锋 ,郭安林2 ,龚奇福 ,惠争 卜
遇) ,推测该区地层沉积应 以较粗的碎屑岩为主。
2 始新 世一上新世
8
陕
西
地
质
第3 0卷
新生代渭河地堑出露的最早地层是始新世红河组 ( 三普钻遇) ,时代为晚始新世 ,产哺
乳动物化石 c D pr ea £ ee tl,该组亦为陕西省始新统沉积地层 的代表。与此相对应 ,秦岭 山间 el 盆地普遍缺失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早一中期的沉积。始新世一上新世 ,渭河地堑发育了厚层的 河湖相沉积 ,从这一阶段开始渭河地堑 的沉降特征表现的相 当持续而且稳定 ,构成了渭河地 堑新生代沉积 的主体 。根据沉积物特征和接触关系 ,可将渭河地堑始新世一上新世 的发育过
地层 年代( a M) 现今— — . 1 8 0 0 1
0 O l ——_。 2 .18 0 16 第四系
时代地层 全新 统
பைடு நூலகம்上更新统
洛南盆地 全新统
上更新统
铜川 一 韩城 全新统
马兰组 萨拉乌苏组
渭河地堑 全新统
马兰组 乾县组
0 1昏 — 7 l . 2 — .8 0 71 8 ——18 6 . 0
带 以印 支期板 块俯 冲碰 撞 造 山形 成统 一 陆 块 的基 础 上 ,经 历 早 期 ( , 。 以断块 、走 滑 T 一K ) 和逆 冲 推覆之 后 ,形成 一 系列具 有拉 张背 景被 断裂所 围限的箕 状沉 积盆地 。 这一 时期 亦揭 开 了秦岭 造 山带新生 代 群面构 造 隆升 的序幕 。秦岭 造 山带早 白垩世地 层分
第一章 大同-天镇地区构造特征
大同盆地地质特征及含油气性承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09-24第一章大同盆地区构造特征在地质研究中,大同盆地实际上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口泉断裂以西、以云岗-平鲁块坳为主体的古生代、中生代含煤盆地;另一层则是指位于口泉断裂以东,雁门关隆起以西之间的新生代裂陷盆地(又称之为桑干河断陷)。
大同盆地位于北北东向展布的汾渭裂谷系的北端,其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与整个裂谷系关系密切。
由于整个汾渭裂谷系活动主要在新生代,因此中生代及以前时期其基本作为华北地台的中央部位而与之整体演化。
本次研究是受中石油集团华北油田委托,通过分析区域内的地质特征来研究其可能的含油气性;研究范围以盆地内这两个区域为主,两个区域均是北东走向,西部的煤盆地由于煤田的勘探,浅部地质资料较多;东部的新生代裂陷则基本上没有勘探资料。
鉴于此,我们以东部地质分析为主,兼顾西部,从构造、地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此论证本区的含油气性及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一、区域构造特征纵贯山西南北的汾渭裂谷系介于秦岭构造带和阴山构造带两个巨型构造带之间,是华北地台(陆台、断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而南北两端呈北东向,故使其总体构造呈一个拉长的“S”形;构造格架形成于中生代,自新生代以来在中部地区由于构造活动,形成了纵贯全省的断陷带;主体部分隆起的特征明显,构造形迹发育。
汾渭裂谷带为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北东向斜列的新生代盆地。
两侧为新生代以来隆升的高原山地,西侧为吕梁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洪涛山山脉和以西至黄河谷地的高原低山区;东侧为中条山、太岳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山脉。
盆地区以大同、忻定、晋中、临汾—运城、芮城盆地为主体,向北东包括河北省境内的延怀、蔚县盆地,南西以临汾--运城盆地隔黄河与陕西的渭河盆地相连。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圈出了一系列典型的“山”字型构造及“多”字型构造(如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山西中部汾渭地堑的多字型构造等)。
陕西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及主要构造相特征_白胜利 (1)
文章编号:1001—6996(2016)01—0038—11陕西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及主要构造相特征白胜利1,张满社2,杨冰玉1( 1.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 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摘要: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将陕西省划分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
关键词:构造相划分;构造相特征;陕西省中图分类号:P548(241)文献标识码:A1概况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
按照全国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一级构造单元为:造山系(多岛弧盆)相系、陆块区相系;二级单元为: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及地块大相;进而将三大相依据造山带洋—陆构造体制和盆山构造体制时空结构转换过程的特定大地构造环境,划分为大地构造相及其亚相。
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以陕西省1ʒ25万建造构造图、省内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大型变形构造研究与专题底图编图研究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划分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划分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表1)。
2大地构造相、亚相特征2.1华北陆块相系—鄂尔多斯陆块大相2.1.1鄂尔多斯陆内盆地相:进一步划分4个亚相。
涑水基底杂岩残块亚相:仅在韩城禹门口出露,主要由TTG 岩套长英质混合片麻岩及表壳岩系组成。
主要岩性为混合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更长片麻岩、角闪更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等,构成区内结晶基底,矿产为磁铁矿。
收稿日期:2016—01—10作者简介:白胜利,男,53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
中国东部后地台造山带新生代盆地成因一解
,
为 主 要 的 控 油 构造
它 们 均 属 于 山 间 构造 盆 地
,
,
中
一
均属 拉伸型
,
一 部分 为 裂 谷
。 。
轴 向主 要 为北 北 东 一东 北 东
,
依雁 列 式
显 系形 成 于 由右 旋 剪 力所 导致 的 次生 张 力
,
据本 区 岩石 圈 发展 史
它 们 系 出现 于 中国古 地 台 活 化
例如弧形构造 的 西翼
、
的 控 制 而 有所 变 化 外
。
北东 或 东 北 东 向 即 主 要 属 于 北 东 构 造 系 的范 畴 图
,
这 反映 出在 形 成 这
盆 些 地 的时候
中 国 东 部 岩 石 圈 的 区 域应 力 场 以 北西 一 南 东 的 张力 占据 优 势
,
根据这 些盆 地
的 雁 行 排 列方 式
,
费
陈
费〕
这 些 盆 地 均 呈槽 状
,
大 多数 为 短 轴 型
,
,
有时 近 等 轴 型
。
它 们 中绝 大 多
,
数 均 为 两 侧 或 一 侧 以 断 层 或 断 裂 带 同相 邻 的 山 地 分 隔
,
即 呈 地 堑 或 半 地堑 状
, ,
。
所 有 这 些 盆 地两 侧 及 中部 的断 层 或 断 裂 带
所
,
成 山 间构 造 盆 地 也 转 变 为 以 拉 伸 为 主
〕
。
这 一 时 期 在 中 国东 部 正 是 新 生 代
,
由于 中 国东 部 地 区 目 前 正 处 于 地 洼 区 发 展 的 晚 期
汾渭盆地地裂缝发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
汾渭盆地地裂缝发生发展过程中地下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地裂缝1的发生与发展受内外地质营力及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活跃的影响因素为地下水。
本文以汾渭盆地中的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下水的渗透力、有效应力、冲蚀作用、溶解作用等对各种成因地裂缝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裂缝;渗透力;冲蚀作用;有效应力;差异沉降1 引言地裂缝1是岩土体受到内、外地质营力及人类工程活动单独或相互作用而在地表出现破裂的地质现象。
汾渭盆地中地裂缝比较发育,前人做过很多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成因,如活动断裂伸展拉张剪切成因[5]、黄土湿陷成因[3]、区域构造节理开启成因[3]、膨胀土膨胀成因[3]以及活动断裂控制超采地下水综合成因[5]等。
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汾渭盆地中地裂缝成因类型多样,上述各种成因机制的地裂缝均能在汾渭盆地中有发现。
但作为岩土体赋存的最主要物质——地下水,地裂缝与其是密切相关的,其渗透力、有效应力、冲蚀作用、溶解作用等各种营力非常活跃。
这些营力是如何单独、综合影响甚至主导地裂缝的发生与发展的,前人没有做过系统的分析。
本文备注:1 本文研究的地裂缝不包括由于采空区、滑坡、崩塌引发的地裂缝。
力图从地下水物理及化学属性的角度,分析地下水各种营力在各种成因地裂缝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2 地质构造控制地下水营力诱发、加剧成因地裂缝的地下水作用汾渭盆地中地裂缝非常发育,其中有一类地裂缝:方向均为NE向,活动速率大,延续长,其中长超过1.0km的地裂缝共计发育103条,约占汾渭盆地已调查发现地裂缝总数的20%。
这类地裂缝一般都有地质构造背景,但其活动性却与地下水营力极为密切。
⑴地下水渗透力、有效应力诱发、加剧地裂缝的发展①渗透力计算公式: j=γw(dh/dl)=γw i[1]。
其中j为渗透力,dh为两点水头差(相对同一水平面),dl为两点直距,γw为水的容重。
干热岩控热构造系统厘定与类型划分
干热岩控热构造系统厘定与类型划分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干热岩成因机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干热岩形成背景、控热构造系统及尺度。
(结果)地球中的干热岩具有特殊的形成构造背景,控热构造对干热岩热能的传输与聚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导致岩石圈不同热结构和热异常。
(结论)控热构造可划分为生热、导热、储热和释热构造。
生热构造包括地幔软流圈底辟,具有大量高放射性元素的岩浆房,活动性的深大断裂等;中、下地壳脆韧性转换带,活动的韧性剪切带是导热构造;中、下地壳的低阻高导体,韧性剪切流变层既是导热层,也是储热构造;火山、地震、浅表层次的活动断裂等为释热构造;控热构造的类型受到构造尺度和构造背景的限定。
由于地壳中控热构造分布状态及发育特征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干热岩等地热能资源在地壳中的埋深、规模、热量以及分布状态等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干热岩控热构造韧性剪切流变层热聚敛与传输干热岩地热资源是地球内部的本土资源,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不仅能起到减灾减排的作用,还有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目前,地球正处于壮年期,地热能资源量巨大,而其中的干热岩是当前公认的利用率高(远高于风能、太阳能)、无污染(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变化)、储量巨大、分布广、持续稳定(不受天气、季节变化而影响)、最优质的新型清洁能源(汪集旸,2012,王贵玲等,2017)。
我国能源局2019年3月将干热岩(hotdryrock)定义为:不含或仅含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80°C,其热能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利用的岩体(国家能源局,2019)。
考虑到干热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可分为广义干热岩和狭义干热岩。
广义干热岩主要考虑其自然特征,不必强调开发的经济成本和可行性,可定义为:流体含量很少、温度为180〜650C的储热岩石;狭C义干热岩是指作为自然资源开发对象的干热岩,还必须强调经济效益性和可行性,可定义为:流体含量少,埋深为3〜5km,温度为150〜350C,赋含的热能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固态岩石。
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
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Morl.,CK;李士范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译丛》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引言自从发育于冲断带中的连杆断层系的概念应用于引张地区,以及由地震反射调查所提供的大量高质量地下资料以后,我们对裂谷的了解就有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野外填图、钻井、重力资料和地震资料证实,裂谷几何形态沿走向,特别是为半地堑不对称交替时有显著变化(Rosendahl,1986)。
这些变化是通过横断层、转换断层或转换带来完成的。
这些构造特征可用于将裂谷分为分离盆地和次盆地。
【总页数】11页(P68-78)
【作者】Morl.,CK;李士范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J], 邢作云;赵斌;涂美义;邢集
善
2.裂谷盆地转换带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东非Albertine地堑为例[J], 赵伟
3.东非裂谷系和红海南部一带b值的时空变化 [J], 远声
4.东非裂谷系西支先存构造调节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韩文明;胡
滨;张世鑫;赵伟;贾屾;陈经覃
5.大陆裂谷环境中基性和酸性岩浆作用的关系:中国西北部天山石炭纪碰撞后裂谷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J],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王利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汾渭裂谷新论
汾渭裂谷新论筻2蝈陕西地质羊;藏情报汾渭裂谷新论严新民白新峰(陕西省遥感中心)1.前言裂谷,就是岩石圈在张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堑型谷地].汾渭裂谷正是因为弓I张力的作用而使得陕西中部和山西中部的岩石圈发生破裂形成地典型的地堑型各地.对于汾渭裂谷的研究,中外地质学者从上个世纪朱就开始了,但是,关于汾渭裂各形成的力学或动力来源与形成机制则涉及的甚少.笔者在研究该地区卫星遥感图象及重磁资料时,发现了足以能够证明,推断该裂谷形成的机制问题的一些证据,继而又围绕这个问题收集,查阅,研究了大量有关资料,试图探索这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汾渭裂谷是由于渭南,临汾,静宁,汉中四个主要地区地壳下地幔上隆造成的地壳引张作用,并且地幔上隆迫使陕北大圆环岩块逆时针旋扭,商郧巴山大圆环岩块顺时针旋扭而形成的扭动形裂谷.现拟依卫星遥感信息为依托,结合重磁,居里点深度,地热等多元信息资料,通过建立模式,对上述观点予以综合论证和探讨,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前辈给以指正.2.汾渭裂谷的特征2.1地质地貌特征汾渭裂谷位于中国山西隆起区和东秦岭山前的晋陕裂谷系的南部,是晋陕裂谷系中面积最大坳陷最深的一个.它的地貌表现为一个向东南凸出的新月形断陷盆地,西起陕西宝鸡,东止山西霍县,长~ookm,宽90km, 面积约40o00km.其东南侧的秦岭和霍山平均海拔2000mj西北侧北山和目梁山平均海拔900m~1300m,中间坦荡低缓的汾渭平原平均海拔400m,是被巨厚的新生代松散抗积物充填的坳陷.渭河和汾河分别自西和北向坳陷的中心奔流,在盆地中子盆地,子隆起交替排列(图1).汾渭裂谷南北界断裂均为正断层,大致平行向内倾斜,向下收敛成V形.渭河及汾河断裂带与裂谷轴向平行展布.2.2卫星遥盛固象特征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见封三影象图)及该地区的其它航空遥感图像,对汾渭裂备及其相邻的主要构造进行了解译(囝2),可以发现这样几个醒目而直观的信息;2.2.1在裂谷的南北侧有两个环形构造,它们实际是陕北岩块(I)和商郧巴山岩块(或称地块)(I)在遥感图像上的反映,伊克昭盟岩块(I)反映的也很明显.陕北岩块位于秦岭以北,长城以南,以及甘肃的庆阳,平凉等地区范围,显示出一个巨大的圆形影像.商郧巴山岩块位于秦岭至长江问的商县,郧县,巴山地区.长城以北为伊克昭盟岩块.三个岩块的直径均在300km 以上,影像十分清晰.2.2.2汾滑裂谷的北缘与南缘界裁十陕西地质科技情报l鲫1年1西安坳酷2面市坳箔3夏宝坳陷4这域箔5帙乌均陷6活掰上钿堵7岳山地袭8中蠢山蛇冼9爨眉古蛙11盘古界I2元古羿1生,4上古生界15中生异16三最{7第四秉I8经^岩19断是2颤i2?圃市缮.g运地—i长浩●圈f1目12圆I3唧T415口16口17口1819O0408(3图1汾穗爱答地质地貌略图分清楚,而且在影像上看南,北两缘可以拼接,如裂谷北缘的富平~阎良一三原三角区与南缘的泸河源头地区相对应}同样,韩城一带可与中条山的北麓相对应,日镇一带与东太一带相对应,等等2.2.3骊山地块,中条山地块之间的影像特征与其所邻秦岭山昧有对应关系,特别是在岩性上的接近.-2.2.4在陕北岩块与商郧巴山岩块与伊克昭盟岩块相切之间分别有一组"X剪切断裂,它们为F3~F4和Fl~F2.2.2.5汾滑裂谷正处于陕北岩块与商郧巴山岩块之间,且裂各地堑倾向于陕北岩块.同样在陕北岩块与伊克昭盟岩块之问也有定边(红柳沟)裂各出现.2.2.8两组"X剪切断裂的各自交点分别位于汾渭裂各和定边裂备的小的一端2.3水系弯曲变形特征汾酒裂谷伴生的断裂使水系发生了奇特的弯曲变形,从渭河南边向北流入渭河过裂备南界断裂的河溪一般向西扭啦.继而又向东流入渭河,而苁裂谷北界流入裂各的河溪同样向西扭趣,继而向东流入渭河,均星S型.裂谷两缘相对左旋平移量,Q2以来西端宝鸡附近5.5kmt中段西安~华明r.7km. 北端霍县犬于0.6km.Q3以来宝鸡附近0.7kin)华县为】.3krn.q2以来西安附近左旋平移年速率为7.2ram/~,与西安现代地裂缝平均年速率为6ram的位移量相接近.2.4重磁场特征汾渭裂谷内重力布伽异常以负值为主,可达一200毫伽,其周界以正异常为主.航磁异常为北北东向的负轴向异常带.与重力布伽异常基本对应,均反映出汾渭裂谷的深部构造特征.2.5地热塌特征汾渭裂谷内的温泉和热水井数量,在山西境内占全省灼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浃西占全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较为着名柏温泉热承井有:眉县风泉,蓝田汤峪,临潼温泉,长安东大温泉等.这些温泉是地下高热流异常的一种反应,与上地慢上涌有一定若系E.Z].第2期严新民自折蜂静谓裂替新论圈2陕西省卫星固象(MSS)综合解译略固1.汾渭地堑2.裂答地块3.大断裂4.隐伏大断裂5.环状岩姥B.水幕I一嚏北岩块Ⅱ一商郧巴山岩姥Ⅲ一伊克昭盟岩块2.e应力场分布特征l汾渭裂谷自始新世以来一直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之下,第四纪以来尤为强烈,以黄土构造节理确定的构造应力场(引张力)轴基本垂直裂谷的纵轴,并随裂各的走向偏转,与渭河水系的变形格局及其优势方向得出的结果非常一致,表明垂直乎裂谷纵轴的引张力一直是汾渭裂谷发展和构造运动的动力.与近年来汾渭裂各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所揭示的裂谷引张应力场方向一致.2.7蓬奠氏面深度起伏特征从宝鸡以东开始向东成E'W向,到华县一带转向NE向,并进入晋中平原.此带包括了渭河和汾河下游流域地区.在周至~西安一带地幔斜坡,陡度达0.36"】.可称汾渭地堑幔隆带.裂谷南部地区莫氏面构造主要成Ew走向,北部呈SN转E'W的弧形.可划分为秦蛉地幔凹陷带,汾渭地堑幔隆带,扬子~太巴山地幔隆起带,鄂尔多斯弧形幔隆带等奠氏构造.2.8居里等温面漂度起伏特征居里等温面在汾渭裂谷表现为汾渭隆起带.它由周至~运城隆起和临汾隆起组成(图3).汾渭隆起中心处的热流值为1.99HFU左右,属于高热流区.在地质上这一隆起带对应于渭河断陷和汾河断陷.渭曦南一带为这两个断陷的交汇点.居星等温面在东秦岭是一个中等温度的斜坡带.说明东秦岭的深部具有较高的地温.而在铜川一带为启里等温面构造的陡变带.除此,在静宁和汉中分有一个隆起带.静宁隆起带向西北为一个斜坡,而在东南较陡,汉中隆起带在西南较缓,面在东北较陡,鄂尔多斯地区基本是一个平缓地带.2.9地曩活动特征汾渭裂各中地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在10~30km,最大震级为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华县的8级强震.但在岩块特别是陕北岩块内部未有强烈地震活动的历史记载"].地震主要分布在汾渭盆地内以及附近地区.2.1O矿产分布特征汾渭裂谷及其周边除大量分布着地热资源外,伴随着强烈的岩浆侵入郭喷发话动,内生矿物分布也甚广,如较着名的有金堆城钼矿,黄龙铺铝铼矿,潼关金矿.伴随构造和断裂活动,外生矿产主要有煤,盐,石油天然气等.如晋东,铜川和韩城等煤矿,运城的解湖盐矿.浦气构造分布也较多,如延长浦气目等.总翩说以上这些矿床主要位于陕西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圈8汾滑爱答地区居里深度分布图汾渭裂谷的东,北大部分(周至以东),而在宝鸡附近分布较少.陕北的定边裂谷同样也较为寨中的分布有石油天然气和盐矿物,如定边的红柳沟,彭滩等地均有工业油流.盐池县的盐矿分布也十分广泛.3.汾渭裂谷形成的模式让我们先了解一个有趣的平面几何学上的原理(如图4).AD为回O之直径,B与C为直径上的二个点,如果"AB=BC=CD,则以AB,AC,BD,DC为直径的四个半圆围成的S型,反S 型的曲线和圆O的周长一样长.根据这个几何学的关系可以知道,如果要把圆形在周长不变盼睛况下可以很轻易改变为s型或反S型.否则都要由于促使周长改变而增加围晷匝皿;圈4S型曩反S星构造解怿圈.S构型造2.反S型构造压.由此可知,几何学原理所'征明的情况与李四光教授"圆盘扭动实验在没有周压的单纯旋转的情况下,出现s型或反s型构造形第2翊严新民白新峰汾清裂替新沦迹是一致的.在gs型构造体系内部,即相当子圉10的AB,CD小圆的中部位置可能出现南北向构造形迹.这是由于ABCD小圆周边上的东西两点相对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与反S 型构造体系同时形成,在这方面李四光教授有很好的论述.他用一个自由旋转的活动圆盘实验模具,用软泥填满实验框子,泥面铲平刮光盖上一张薄纸,然后把框子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泥饼表面就立刻出现镰状凸起与下凹部分,呈旋卷状排列,同时也出现许多旋卷状褶皱.它们排列的规律是:它们收敛的方向与内旋的方向,即反时针方向一致". 另外,在三角形联合地块内部三个圆形地块在互相牵动原理的作用下要作联合旋扭运动[暑】.通过以上对汾洱裂谷遥感特征和其它特征的研究以及有关实际S理论的重要机制及原理的对比分析,可针对汾渭裂各的形成建立这样的模式:3.1汾渭地区摄早(元古代)先出现了活动性很强的地裂缝带(即渭河断裂),沿渭河,中条山北缘大致呈一弧形.在中生代初期渭河以南褶皱崛起成秦蛉山脉.3.2侏罗纪末,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地幔物质沿渭河断裂上涌(上涌峰顶自下向上,但偏向西北方向),裂谷区随之隆起(渭河斜隆起)地壳减薄而破裂.同时渭河斜隆起在此对陕北岩块和商郧巴山岩块具有较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临汾,静宁和汉中地幔上涌异常区的配合作用下,使得陕北岩块做逆时针旋扭移动(即岩块不但逆时针转动,且其质心也同时向西北方向位移),而商郧巴山岩块做顺时针旋扭移动(图5),且在以上运动过程中陕北岩块相对下沉,商郧巴山岩块相对抬升,今尤未止.这样在该两火岩块切点的东边产生比单由地幔降起地图5汾滑裂谷形成模式示意图(西安一澶关段)1.新生断陷沉积2.国结岩石圈3.咪常体地段4.地馒5.正断层B.岩块旋扭方向T.张虚力8.异常地幔捅力9.静岩自重压力壳减薄而产生的引张力还要大的弓I张力,或者说这一带两大岩块间的距离会变的更大而开阔,东西和北东向构造比较发育.而在汾河一带北东向构造较发育,且岩浆发育,矿产接集.在两岩块切点西部间的地层为挤压构造.即原陕北岩块的东部边缘在现在的汾河一带,两岩块的切点大约在现在的华县以东. 3.3第三纪以后,由于环县以北上地幔的较平缓上涌,使得陕北岩块北部抬丹,汾渭一带相对下沉.直到第四纪各岩块各地幔上隆区纷纷活动和上涌,加速继承以前活动特征,这样,汾洱裂谷以及相邻的各种地貌地质构造,矿产特征就形成了(图6).3.4临汾,骊山,中条山等裂谷中的"隆起"实际是汾渭裂谷在发展演化过程中遗留下的断块而已.正如由于大嫱的漂移,而遗留在大洋中的岛屿一样.3.5由于岩块的旋扭和弓f张力作用,形成了裂谷中许多与裂各长轴方向近乎垂直n较小裂古.裂古c}J也就形成了渭河以北多陕西地质科技情报田6陕北岩块与商郧巴山岩块旋扭运动分析示意圈1.陕北岩快9.商郧|巴山岩块3.居里面上隆直力集中点4.应力小,作用点及其垃切线方府上的舒解示意5.岩块旋扭方向为NW向,而以南多为NE向截然不同断裂,这也正是为何西安地裂缝多为NE向分布的缘故.3.6顺便提一句,定边小盆地实际也是陕北岩块与伊克昭盟岩块由于旋扭运动而形成的小型裂谷.-4.建立汾渭裂谷模式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4.'理论意义41.1应用遥感图像解决区域性地质构造是可能而有效的.4.1.2裂各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还未完全被认识通过建立汾渭裂谷的模式可为认识其它的裂谷开辟一条新思路.4.1.3汾渭裂各模式的建立证实了S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4.2实际意义4.21肯定了汾渭裂谷的存在以及过去在其附近找矿的正确性,为研究该区地质环境提供了新的区域性深部构造信息.4.2.z进一步明确了在裂谷的不同部位寻找不同矿藏的思路.4.2.3提出了西安地裂缝带多为北东向成困的真正原因.4.2.4否定了骊山,中条山为局部隆起构造的说法.主要参考文献!f]宫周蟹,劳建兵裂备系的概念,类型厦地质特堑.《西安地质学院'.1986年.第B卷第期.p.8T一8B.[2]王景明论汾渭裂各.《西安地质学冀',1985年,荤8卷第3期.P.3BJ_4o.[3]丁冰等:试论陕北大圈环梅造厦其南缘的一组大型.X.剪龆断裂.《瞎西地质》.1983年.'第1卷第1 湖.P.65一T0.[43{葺作抠.丁风仪辱:秦巴地区物撵资料对地壳构造及矿产预涮的研宪.19B9牟浊审本,P.4I—43, [5]尚瑞钧试论陕西,四川地块旋扭构造模式.《陕西地质',L983箪.第【卷第】期p,【8.。
渭河裂谷盆地的构造特征分析
渭河裂谷盆地的构造特征分析
王全庆;裴先治
【期刊名称】《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2)001
【摘要】渭河裂谷盆地是汾渭裂谷系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山期以来秦岭造山带北缘在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联合作用的产物。
它的演化经历了前燕山期挤压收缩所造成的正扇形断褶隆起;早喜山期初始扩张断陷;中喜山期的强烈伸展裂陷和晚喜山期的联合扭动改造作用,而形成现渭河裂谷盆地。
【总页数】10页(P40-49)
【作者】王全庆;裴先治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盆地的盐构造与油气成藏——以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和宽扎盆地为例 [J], 孙自明;何治亮
2.中非裂谷系Bongor盆地强反转裂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肖坤叶;赵健;余朝华;盛艳敏;胡瑛;袁志云;侯福斗;张桂林
3.裂谷,拉分盆地及前陆盆地中构造旋回层的发育:幕式构造运动的沉积反应 [J], Blair,TC;魏新善
4.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 [J], 王宏语; 李瑞磊;
朱建峰; 徐文
5.裂谷盆地盐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地质意义——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为例 [J], 吴珍云;尹宏伟;汪新;郑俊章;王兴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张朝锋;郭安林;龚奇福;惠争卜【期刊名称】《陕西地质》【年(卷),期】2012(030)001【摘要】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
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1(2-E1),始新世-上新世(E2-N2),第四系(Qp,Qh)三个阶段。
20±(2-4)MaBP是青藏高原演化的转折期,青藏高原开始对周围邻区产生整体影响和远程效应,渭河地堑的沉积可以与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相对应起来,为渭河地堑对青藏高原演化的远程响应。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the Weihe graben and the Ordos basin are linked together to form a dynamic system. In the system formed by orogenic belt and bas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 tion of the Weihe graben and uplift of the orogenic bel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ectonic changes of the Ordos bas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Weihe grabe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eluding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cene ( K2--E1 ), from Eocene to Pliocene andthe Quater- nary period ( Qp, Qh) .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ame into a transition period during 20±(2-4) Ma BP, which produced remote effects on its adjacent regions. The Weihe graben pro-duced remote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hensedimentation in the Weihe graben corresponding to the Qinghai-Tibet, Kunhuang and Gonghe movements.【总页数】8页(P6-13)【作者】张朝锋;郭安林;龚奇福;惠争卜【作者单位】核工业203研究所,咸阳712000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核工业203研究所,咸阳712000;核工业203研究所,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2【相关文献】1.渝东及邻区盆山耦合关系对石炭系油气形成演化的控制 [J], 卢文忠;徐政语;陈娅娜;沈金龙;杨以宁;易海永;张健2.渭河断陷盆地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及其与震源参数关系研究 [J], 王卫东;彭建兵;张永志;孟智民3.渭河断陷盆地及邻区Q值分布与地震灾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J], 王卫东;杜长娥4.吐哈盆地及邻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发育的耦合关系 [J], 朱文斌;马瑞士;郭继春;孙岩;郭令智;徐鸣洁;胡德昭5.试论泾渭河流域旧石器文化及与邻区的关系 [J], 张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汾渭地裂缝与现代地震活动
汾渭地裂缝与现代地震活动
王景明;常丕兴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
【年(卷),期】1989(11)1
【摘要】近年来在汾渭地区出现地裂缝101处,其空间分布62%受活断层控制,20%是区域性黄土构造节理破裂面这些弱剪切强度带的扩展,18%是重力和湿陷等非构
造型地裂缝。
调查中发现,汾渭盆地中地下水位、水温异常、现代小震活动与地震
活动都有4年一次的周期性起伏,它们是区域构造应力不断加强的信息。
地下水对
区域应力活动最敏感,故最早出现异常高潮,断裂再破裂并发震要有一定过程,而震源破裂传到地表造成地裂缝又要一定时间,所以汾渭盆地地震和地裂活动高潮分别滞
后地下水异常1至2年。
【总页数】1页(P57)
【作者】王景明;常丕兴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基于HHT变换的汾渭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J], 邢西淳;毛娟;王平;邵辉成
2.汾渭地震带及晋陕豫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分期 [J], 许俊奇
3.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初步分析 [J], 许俊奇
4.河套带、汾渭带中等地震活动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 [J], 高立新;曹孟娜;张晖
5.基于现代地震资料确定汾渭地震带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 [J],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王玉婷;方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汾渭裂谷系成因机
汾渭断陷的形成机制 (新生代开始发育的)
桑干河断陷应为“主动机制”形成
新生代早期,在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下,诱使软 流圈上涌至岩石圈偏上部,并向岩石圈上部水平层 穿插,引起岩石圈减薄、上拱和表壳开裂、下陷,并 伴有岩浆活动,形成桑干河断陷雏形;随此软流圈上 涌柱持续活动,岩石圈不断减薄、上拱和表壳开裂、 下陷,并伴随多期岩浆活动,在表壳拉张应力作用下, 最终被动体制 汾渭裂谷系包括滹沱河断陷、晋中断陷和临汾 断陷。
第一阶段:挤压破裂
中生代燕山期太平洋 板块向西挤压,北部 西伯利亚断块向南挤 压,形成北西-南东主 压应力及派生的左旋 剪切力偶。造成北东 向的隆起,并在轴部 发育北东及北北东的 共轭压扭性断裂。
第二 阶段:地幔上升地壳剪切拉张破 裂断陷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 早期,印度板块向北 移动与西藏地块碰撞, 主压应力由北西-南东 转变为北东向及派生 的右旋力偶。坚硬岩 层一侧形成铲式断裂, 从而导致地幔不均匀 上涌。
第三阶段:断陷形成和发展
印度板块继续向被挤 压,北西-南东向的拉 张应力是断陷盆地由 初期形态向成熟状态 发展,北东主压的右 旋应力场在山西控制 了一系列剪切挤压带, 形成了一系列横向隆 起,将各盆地分隔形 成现在山西中部的断 陷盆地。
汾渭裂谷系成因类别
汾 渭 裂 谷 系 的 组 成
如何区分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
1.被动裂陷盆地成因上无地幔热上拱作用。 2.被动裂陷盆地构造上断裂形态小,伸展速率小。 3.被动裂陷盆地沉积速率小,沉积规模大,沉积相 序为为间歇的湖泊-河流沉积,层序上表现多个粗细-粗旋回,砂泥层间互沉积。 4.被动裂陷盆地烃源岩单层厚度小生烃时间长,排 烃效率高,油气储集以近源为主,分布集中。(王 铎 2011)
前陆盆地与造山带耦合过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前陆盆地与造山带耦合过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研究
进展
于福生;漆家福;陈书平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0(19)4
【摘要】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认为造山楔进作用是前陆盆地与造山带耦合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冲断作用控制沉积物的分布和扩散型式 ;滑脱褶皱、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是耦合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变形样式 ;前陆盆地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受耦合过程影响的圈闭展布特征的控制。
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 ,主要是背斜油气藏 ;在靠近克拉通一侧 ,以地层油气藏为主 ;在两者之间则形成岩性油气藏。
【总页数】5页(P50-54)
【关键词】前陆盆地;造山带;耦合过程;油气藏;冲断作用;控制构造;动力学机制【作者】于福生;漆家福;陈书平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塔北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分布特征 [J], 田作基
2.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杨长清;刘树
根;曹波;李书兵;李雯
3.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徐国盛;王国芝;张成江
4.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康;王强;乔永亮
5.造山带前陆盆地与造山逆冲隆升作用的对应关系 [J], 王国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汾渭地堑的河流阶地对第四纪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的构造响应
汾渭地堑的河流阶地对第四纪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的构造
响应
汾渭地堑的河流阶地对第四纪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的构造响应
秦岭造山带前缘的汾渭地堑是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堑内发育了一系列第四纪河流阶地.通过对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沉积学、土壤地层学、年代学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渭河地堑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这些阶地均由底部的河床相和其上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组成,这5级阶地最底部的黄土地层分别是L33,L15,L9,L6和L2.在磁性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基础上,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上述黄土层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104,36,22,16 和6;阶地年龄分别为2.60Ma,1.20Ma,0.90Ma,0.65Ma和0.15Ma.新构造作用在渭河地堑的5级河流阶地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汾渭地堑及上述由正断层控制的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华北板块内部的NW-SE向地壳拉张密切相关,而后者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沿秦岭走滑断层的相对运动有直接联系,所以上述阶地的形成时期也正是第四纪时期印度板块向北阶段性俯冲加剧的时期.
作者:孙继敏许立亮Sun Jimin Xu Liliang 作者单位:孙继敏,Sun Jimin(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许立亮,Xu Liliang(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淄博,255100)
刊名:第四纪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7(1) 分类号:P512 P546 关键词:汾渭地堑河流阶地新构造运动印度-欧亚碰撞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部位,北段接近华北北缘,被燕山-阴山构造带所 等(见图1)。
挡,南段连接华北南缘秦岭构造带,西侧为鄂尔多斯 1.2 特殊构造特征
地块,东侧为五台-沁水-中条地块。该区地质发 展主要经历了[个重要时期[1~4]:(1)早前寒武纪的 迁西-阜平和五台-吕梁构造期,此为壳幔分异、克
(1)运城盐湖。运城盐湖水面标高约[21m,比 其以西黄河(永济-蒲洲段)水面低14m,为一典型 闭流小盆地,也是黄土高原现存唯一内陆湖泊。其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
沉降速率
/(m·Mah1) /(m·Mah1) /(m·Mah1) /(m·Mah1) /(m·Mah1) /(m·Mah1)
750;ac1 c50;[c1 1b00;2000 1[00;cb4 1[00;72 111c00;177b 1200;c[2 1100;c1
拉通化,并形成结晶基底的时期;(2)中生代燕山构 工业含盐段为更新统 ]2 上段、][ 及 ]4 地层。其 造期,是形成华北主体构造格局的较强烈的构造岩 形成受控于构造、沉积物、气候等因素。运城盆地为
浆活动时期;([)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期,为局部形 典型箕状断陷,中条山前铲式断裂为控盆断裂,盆地
成大陆裂谷的构造运动期。其中第一期为大陆板块 南部为深断陷,有一组断裂带,北部为斜坡,断层少。
汾渭裂谷系位于华北板块中心部位,主体在山 西,延伸至陕西关中。该裂谷系呈“S”型,自北而南
收稿日期:2004 12 0b;修回日期:2005 02 21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1040000a) 作者简介:邢作云(1acah ),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地质学专业,现从事大地构造及深部构造研究。E-mail:ddyb@
图1 典型地震剖面
Fig.1 Typicalseismicsection
邢作云,赵 斌,涂美义,等/地学前缘 (EarthScienceFrontiers)2005,12(2)
24a
盆地中新世至上新世早期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沉积 均约为5b0m/Ma,而在 N1_E2h[时期,裂谷沉降速 厚度达[000m 左右。但到上新世后期断陷加速, 率平均仅为57m/Ma(表1、图[)。
性细,灰绿色为主,潮湿环境,而桑干河断陷则相反, 陷、运城断陷、桑干河断陷钻井地质资料已划分出上
其岩性下细上粗;([)整个汾渭裂谷系实际上是 N2 下两段,而晋中断陷钻井地质资料却细分为c组,为 _] 的大陆裂谷系,此时期裂谷的沉降速率很高,平 了 对整个汾渭裂谷系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地震测井
地层时代
=σx -
/1 µ 0 1=εx -
<σy >f =τxy.
Eµ 1hµ2 0
0
1 0
0 <εy > 1h2µ2=γxy.
(1)
研究表明,汾渭裂谷系构造发展过程:自始新世
1.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b[,China 2.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0074,China [.InstituteGeophysicalandGeochemistry,ShanxiGeological] ExplorationBureau,Yuncheng044004,China
带急速下陷,剖面中第四纪厚度由1000m 左右突
变 至 1c00~1b00 m,其 沉 降 速 率 增 大 近 1 倍 ,由 于铲式断裂的后推作用,致使中条山前5km 左右
形成一近 EY 向窄长凸起(出露 ]2 地层)及小断 层,这为运城 盐 湖 成 为 低 洼 封 闭 盆 地 提 供 了 构 造
前提。同时 铲 式 断 裂 的 边 山-中 条 山 区 (出 露 大
量碳酸盐岩)相 应 急 速 上 隆、剥 蚀,这 也 为 盐 湖 形 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2)新生界地层沉积建造。汾渭裂谷系沉积建 造特征主要有以下[点:(1)上新世 N2 底界为不整 合面,表明 N2_] 期是一个构造期产物;(2)上新世 内部可分为上下两段,渭河、运城、晋中等断陷下段
图[ 汾渭裂谷系新生界地层沉降速率对比图
1200km。原地质矿产部第三物探队和第三地质普 新太古界五台系-古元古界滹沱系为浅变质岩系,
查队(1ac4年)、山 西 地 质 局 石 油 队 (1a7[ 年)、物 共同组成结晶基底;古、中元古界长城系为轻微变质
探队(1ab2年)分别在渭河断陷、山西各断陷盆地 岩系;沉积盖层中,寒武系-奥陶系为碳酸盐岩建
邢作云1,2, 赵 斌[, 涂美义2, 邢集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b[ 2.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0074 [. 山西地质勘探局 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山西 运城 044004
dINGZuo-yun1,2, ZHAOBin[, TU Mei-yi2, dING^i-shan[
进行了大量的物探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造,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为煤系地层,上二叠统-三
为剖析该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了资料基础。笔者将 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为陆相砂泥岩沉积,新生界
在上述地质 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试图运用盆 地层组成裂谷盆地。
山耦合等地学理论,对汾渭裂谷系进行剖析,并探 1.1 一般构造特征[3"5]
图2 运城盐湖地震剖面
Fig.2 Seismicsectionofsaltlakein\uncheng
在地震剖面(图 2)上 表 现 为 盆 地 北 部 斜 坡 上 超 覆
明 显 ,这 说 明 盆 地 已 在 整 体 快 速 下 陷 ,相 对 断 陷 中
心南移。到早更 新 世 ]1,特 别 是 中 更 新 世 ]2 和 晚更新世 ][ 早期,运城盆地南部发生特殊的构造 变异:以中条山前向 北 5km 为 界,南 部 铲 式 断 裂
第12卷 第2期 2005年4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PekingUniversity)
Vol.12No.2 Apr.2005
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XINGZuo-yun,ZHAOBin,TU Mei-yi,etal.TheformationoftheFenweiriftvalley.EarthScienceFrontiers,2005,12(2): 247-262
Abstract:FromaZuantitativeandsemi-ZuantitativeresearchonFenweiriftvalleysystem,wesuggestthat basin-mountaindichotomyoftheriftvalleysystem wasformedunderaregionalextensionalstressfield.The modelisthatthemountain,basin,andplatform wereformedbyextension,subsidence,andtectonicpush, respectively.Yehavestudiedtherelationshipbetweenbasinsedimentation,orogenicdenudation,modeling ofaseismicsection,andfission-trackmethod,tocalculatethebasin-mountaindichotomyoftheFenweirift valleysystem.Theresultsshowthatthefault-upliftofsideorogenandthesubsidenceofbasinareamirrorimagesymmetry.YehavealsoanalyXedthefeaturesofCenoXoicbasaltofVatong,andpointoutthatthe upwellingasthenospherewasthesourceoftheeruptionofthebasalt.YeproposethattheFenweisystemis apassiverift,andthatoftheSangganhefaultisaninitiativesystem.Moreover,wealsodiscussedthegeothermalresourcesandtheepicenterdistributionofFeiweiriftvalleysystem. Keywords:basin-mountain;uplift;asthenosphere;riftformationmechanism
]2h[ ]1 N22 N22 N1
E2_[ 新生界总 厚度/m
表1 新生界地层沉积厚度及沉降速率表
Table1 VepositdepthandsubsidencerateofCenoXoicstrata
渭河断陷
运城断陷
临汾断陷
晋中断陷 滹沱河断陷 桑干河断陷
沉积厚度/m; 沉积厚度/m; 沉积厚度/m; 沉积厚度/m; 沉积厚度/m; 沉积厚度/m;
/
a00;[4c
700;77a c00;[1c
/ /
200;25c [50;1a4 1b00;2000 1c00;b42
/ /
500;1a2
450;500 450;2[7
/ /
120;154 7b0;4[[ 5b0;c44 720;[7a
1[00;c5
延怀断陷 沉积厚度/m;
沉降速率 /(m·Mah1)
讨其形成机制。
汾渭裂谷系各盆地均为边断、边陷、边沉积的断
陷盆地,形成封闭系统;边缘铲式断裂对整个断陷盆
1 汾渭裂谷系构造特征
地起控制作用;断陷盆地往往由箕状断陷或其组合 而成;活动断层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两侧(含边缘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