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单+微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单+微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形状和结构知识,制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球模型。
-写一篇关于地球模型制作过程的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制作地球模型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制作完成后的感受和收获。
-完成一份地球结构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
-《地球仪制作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地球仪制作步骤和技巧,学生可以参考这本书来制作自己的地球仪。
-《地球与人类》:这本书探讨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包括地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地球的责任,适合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
2.拓展要求: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推荐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科学知识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而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观点。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地球仪,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可以进行地球科学的小项目研究,如调查地球的自然资源分布、研究地球的环境问题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学生可以参加科学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与同学一起讨论地球科学相关的话题,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球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道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2.了解地球的赤道、地轴等基本概念;3.学会使用地球仪模型,并能解释其原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我们的地球模型》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地球模型,如球体、半球体、地球仪等,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学生已经熟悉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

2.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的和指导。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

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准备多种地球模型,如球体、半球体、地球仪等。

2.实验材料: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直尺、圆规等。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轴和极点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地轴、极点等概念,并借助地球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地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地球引言: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教育,孩子们能够了解并尊重地球的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文章将为幼儿园大班提供一份关于地球的科学教案。

一、背景知识引入:1. 介绍地球:向孩子们描绘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如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和白色的云朵。

帮助孩子们了解地球是一个很大的行星。

2. 季节的变化:解释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通过展示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像,鼓励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二、观察与实验:1. 地球磁力实验:借助一个小磁铁,让孩子们观察磁铁的两极,然后将磁铁靠近一支磁铁指南针。

解释指南针的指针指向是地球产生的磁场效应。

2. 云朵实验:使用温水和冰块制作云雾效应。

借助一个透明杯子,将温水倒入杯中,然后把冰块放在杯子的顶部。

孩子们将观察到冷空气与温暖空气相遇时产生的云朵效果。

3. 陆地和海洋的实验:在一个浅盆子中倒入水,然后用干沙子制作陆地。

在水中加入一些小船,观察船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并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船只不能在陆地上行驶。

三、游戏与活动:1. 地球行走:学生们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个孩子扮演地球,缓慢地转动。

其他学生则围绕地球行走,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2. 海洋探险:在课堂中设置一个小型水池,放入一些玩具海洋动物。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观察和玩耍,了解大海中的生物多样性。

四、艺术创作:1. 制作地球模型:使用蓝色和绿色的纸张,让孩子们制作一个平面的地球模型。

引导他们贴上大洋和陆地的形状,培养对地球形态的认知。

2. 制作云朵画:鼓励孩子使用棉花球蘸取颜料,在纸上画出云朵的形状。

引导他们用画笔添加细节,如云朵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培养对云朵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结尾:通过这份科学教案,我们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理解了地球的基本特征,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以及地球的磁场效应。

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制作和观察各种地球模型,识别和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结构、海陆分布、运动),应用模型建构到地球知识的学习当中。[科学思维]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已知的地球相关知识并使其结构化;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将一类或多类知识表达在模型上。[探究实践]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能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已有认知并进行合理分类;在交流讨论中,能完善思维导图并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能利用不同材料把抽象的地球知识准确地表达到实物中。[态度责任]在模型展示、比较、评价之后,感知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模型并应用到后续地球主题的研究中,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难点]能用模型准确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地球知识。【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菜刀一把、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红、黄、蓝)、抹油的小刀(防沾刀)、直径12cm的白色泡沫球若干个、地球仪。[学生]1.每组自备水彩笔、橙子、筷子、抹布;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书中“橡皮泥地球模型”图片)1.出示教科书“橡皮泥地球模型”图片提问:大家觉得这是什么?追问:怎样判断出来的?(预设: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这是一个地球模型,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多少及分布情况。揭示课题:我们的地球模型(板书)。2.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关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问?把它们写在记录单内。[设计意图]聚焦于教科书“海陆分布模型”,引起学生对于已有地球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记录单1.明确活动要求(1)绘制思维导图,注意分类合理。(2)提出可探究的关于地球的问题。2.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1)选1-2组汇报,全班交流,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观点。(2)整理地球知识,完善思维导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巩固已经知道的地球知识,为制作模型做好铺垫。三、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地球内部结构图、地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分界图)、菜刀、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红、黄、蓝)、抹油的小刀、泡沫球、水彩笔、橙子、勺子、筷子、抹布1.导语: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我们是否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地球知识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呢?2.观察地球结构模型我们曾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微课视频出示,唤起学生对模型的认知,感受其作用,调动积极性。)3.制作我们的地球模型(1)谈话: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知识?(学生各抒己见,符合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2)微课展示“海陆模型”、“自转模型”制作方法(播放微课,解决制作当中可能存在的难点,方法仅供学生参考:“海陆模型”先用铅笔勾勒海陆边界轮廓,再涂色。“自转模型”制作时,橙子可切可不切。)(3)谈话:看完微课之后,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按照微课视频做出千篇一律的模型,鼓励为主。)(4)动手制作模型提供材料,学生自行领取。组内先做一个模型,时间允许可向老师申请做其他模型。(5)小组模型展示①小组上台展示,说明模型类别。②从这个模型中能得到什么信息?4.研讨:模型的比较与改进(1)对比不同的模型,他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相同: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明白模型的意义)(2)“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思考:怎样可以使模型更加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怎样使模型更美观?怎样可以方便实验?[设计意图]五年级时,已经用橡皮泥做过“地球结构模型”,所以制作的难点是“海陆分布模型”和“自转模型”,通过微课简洁明了出示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四、拓展(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地球仪1.观察地球仪。2.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设计意图]观察专业的地球仪,学生获得非常多的信息,同时会与自己制作的地球模型进行比较,体会模型改进的意义,了解改进方向。五、课堂小结(预设1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已知的知识用模型表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和科学家一样用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实验探究,在不断地改进中研究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设计意图]建模的思想贯穿整个单元,第一节课中的模型制作是已有知识内化后的外现,在本单元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到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研究,必要时进行改进,感受模型的价值。【疑难解答】1.课堂内制作地球模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对模型进行研讨和改进,该怎么办?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个课时内很难将所有目标落实。本课一共涉及了三种模型,其中“结构模型”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制作过了,所以“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海陆分布模型”是最花时间的,对海陆分界线的“精度”不应要求过高;将平面的海陆分布图绘制到球面上,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进行一定指导。“地球自转模型”制作时,橙子内部的果肉可以先不掏出(掏出果肉是为了长久保存,可回家掏)。模型改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应贯穿于本单元每一堂课和课后时间,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和更多的工具”在模型的制作中能起到极大帮助,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家中材料和工具制作更加“精良”的地球模型。【教学反思】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特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特征,掌握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2.难点: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1.观看地球的视频,了解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有陆地和海洋。

2.讨论地球的形状和特征,如地球是圆形的、有大气层等。

(2)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3.介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风雨雷电等。

4.讨论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3.巩固练习
(1)地球拼图。

将地球的图片剪成几块,让学生拼成完整的图片,并说出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地球谜语。

教师出一些关于地球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4.课堂总结
(1)回顾地球的形状和特征,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2)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爱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地球中班教案幼儿园

我们的地球中班教案幼儿园

我们的地球中班教案
教案主题
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成;
2.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3.培养幼儿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成。

教学难点
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准备
1.地球仪、大理石、泥土;
2.有关地球的图片、图表、书籍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本课主题:“我们的地球”,询问幼儿们对地球的认识。

2. 探究地球(15分钟)
1.教师带领幼儿们认识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成,对比大理石和泥土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活动来体会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
2.通过地球仪的介绍,介绍地球的大小和位置等基本信息,激发幼儿了解地球的兴趣和热情。

3. 探索地球(20分钟)
1.由教师布置任务:让孩子们分组根据图片或书籍资料,探索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找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和它们的共同生活环境;
2.组织幼儿分组报告,让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

4. 总结(5分钟)
1.请幼儿回答探索地球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
2.引导幼儿对地球的生态环境负责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幼儿们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以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并培养幼儿们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中通过手工活动、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幼儿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加强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对于探究地球的任务理解不够,需要在任务指导上再加强;还有一些幼儿观察和分析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性强化训练。

总之,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方面。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地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2. 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2.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模型、地图、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等,让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

2. 学习地球的构造,教师通过地球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 学习地球的运动,教师通过地图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 认识地球的气候,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气候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5. 认识地球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包括提供生存环境、资源保障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地球的气候了解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教学设计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3.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呢?二、探究活动1.我们先来看一组地球家园的图片(PPT上出示若干张地球家园中能够看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景象图片)。

2.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一些他们的观察结果)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都是地球家园中的“成员”。

现在老师这边有一个“寻找地球家园的成员”的绘画活动,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你们想参加吗?4.规则:四人一组,在大白纸上画下你们所知道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白纸上的圆圈代表地球。

可以画在地球上见到的,也可以画站在地球上往外看见的。

5.学生四人一组完成绘画。

6.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绘画,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地球家园的“成员”最多。

需要注意交流规则:前面小组讲过的,后面小组不能重复。

7.教师可以帮助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张贴绘画作品,并请小组成员讲解所画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然后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需要在班级记录表上分类记录学生分享的地球家园的“成员”。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们的地球,简直就是宇宙里的一颗瑰宝啊!从咱们的地图上看,这颗蓝色的小球体,虽然在宇宙间看来不过是点点,可是里面可是藏了无数秘密和奇迹!先说说这个地球模型的教学设计吧。

咱们得从小就开始教孩子们,地球咋回事。

不能让他们以为,这个地球就是个不起眼的石头球,哪天飞丢了也无所谓。

得让他们知道,这个地球是咱们唯一的家园,得爱护它,疼它,不能乱丢东西,不能乱糟蹋。

要教学生地球的结构,咱得讲清楚,地表不是平的,像天书一样,有山有水有草有树。

不然他们以为地球就是个平地上跑的圆盘,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咱还得说说,地球核心热得跟火炉似的,让他们知道地底下不是冷冰冰的,是热火朝天的。

别忘了,还得给孩子们展示地球的运动规律。

得告诉他们,地球不是一个老老实实坐着不动的地方,它可是时不时转啊转,还要围着太阳跳来跳去,天天不闲着。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得让他们知道这个规律,才能明白昼夜交替、四季变换的奥秘。

咱们得和孩子们聊聊地球的朋友们。

不是人类朋友哦,是那些动物、植物、微生物们。

它们可都是地球的守护神,每一个都有它独特的使命。

比如大象守护森林,海豚守护海洋,猫狗守护人类,每一个都有他们的故事,得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它们,保护它们。

地球的问题也得和孩子们讲明白。

得说说那些环保问题,比如垃圾多了怎么办?水污染了怎么办?空气不好怎么办?得让他们明白,这些问题不是小事,都是地球生病了,得及时治疗。

教学设计要贴近生活,得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比如种树、捡垃圾,让他们亲自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得让他们知道,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影响地球的健康。

反思一下这些教学过程,也不能老是啰嗦个不停,得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好和奇妙。

不能光讲理论,还得讲讲地球上的奇迹,比如彩虹、极光、瀑布,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可能。

得让孩子们明白,保护地球不是口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就像老话说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地球这个家园,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得倍加珍惜才行啊!所以,咱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要生动、活泼,富有情感,让孩子们不但学会知识,还要学会热爱和保护地球。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地球的运动模型,通过让学生制作地球模型,深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初步认识地球的四季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变化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初步认识地球的四季变化。

2.技能目标:(1)能够制作简易的地球模型;(2)能够观察和描述地球的运动。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制作地球模型。

教学难点:(1)初步认识地球的四季变化;(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运动。

例如:“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讲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1)自转运动:教师可以用一个球体代表地球,然后让学生围着球体转,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球体的转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运动。

(2)公转运动:教师可以用一个球体代表太阳,然后让学生围着太阳转,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球体的转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运动。

(3)四季变化:教师可以用一个球体代表地球,然后用一个灯光代表太阳,让学生围着球体转,并观察球体的不同部位受到的光线强度和角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2.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描述地球的四季变化。

(1)自转运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运动。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

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科学知识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教学准备有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

教学新授:一、认识常见的地貌提问: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学生自由回答)下面我们来认识常见的一些地貌(课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湿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图)提问:仔细比较,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

二、美丽的家乡讲解:正由于形态各异的地貌才构成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进一步熟悉地貌的特点。

课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图片。

布置任务: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将家乡的这种“独特之美”描述出来,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点。

学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咱们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地貌,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归纳第二课时教学导入: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对家乡地貌的描述很准确也很生动,课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咱们家乡的地貌模型。

(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讲解:同学们不用羡慕,因为今天这节课你们可以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地貌模型。

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计划。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材解析】“我们的地球模型”,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了让学生奠定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将带领学生回忆地球相关知识,并在分析整理原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找到研究方向。

本课中,引入了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常用的工具——模型,在课上通过制作模型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到后续的各个主题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于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有了自己认识,但还不够全面。

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制作模型、观察和比较模型,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地球地相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模型的意义、了解了制作方法,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动力,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气泡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勇于采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能用模型准确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地球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地球仪。

小组:橡皮泥、泡沫球、马克笔、竹签、汇报卡、PK卡、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请看大屏幕,来考考你,红圈里是什么,看不清,放大一点,再放大一点,对,这就是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

2.你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学生说老师板贴。

(准备大多已知板贴,部分空白贴)3. 这么多知识,你能从把他们分分类吗?哪些可以归纳在同一类的?引导分类,所以我们这里可以归纳成形状的,运动的,海陆分布的,内部结构的,还有其他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地球模型》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制作地球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区别。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在活动中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区别。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区别。

3.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和其他行星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制作法:通过制作地球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和其他行星模型。

2.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纸板、彩笔、剪刀等。

3.投影仪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极半径约6357千米。

同时,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区别,如地球有大气层、液态水和生命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地球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可以上色的泡沫球或塑料球等球体、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

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辨认地球,并追问:“你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在科普书上又看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又有哪些萦绕心中的未解之谜呢?”2.过渡。

谈话:相信每位同学都了解过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也会有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写在活动手册上?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并没有让学生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知与所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在培养学生精细加工信息的习惯。

二、探索活动一:写“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疑问”1.明确活动要求。

(1)可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自行添加气泡。

(2)按类别填写气泡图。

(3)提出的问题下面留出空白,方便记录答案。

2. 小组内交流“我们的认知”。

学习新的知识,核对自己的分类是否科学,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

3. 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地球模型》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此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基本结构。

2.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的结构和制作模型的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制作模型的过程。

3.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地球结构的特点。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地球模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模型、地球结构图、制作材料等。

2.学具:学生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地球的结构是怎样的?”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模型的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结构图和实物地球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法和步骤,边演示边解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的演示,亲手制作地球模型。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地球模型,并简要介绍模型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认识我们的地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认识我们的地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分析一、引言《认识我们的地球》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地理教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地理教育中。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教学特点、优缺点以及教学应用。

二、教材概述《认识我们的地球》是一套由教育部编写的地理教材,共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版本。

该教材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展示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成、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等方面。

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强,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室教学。

三、教学特点1. 多媒体教学:《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材结合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2. 实践性教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知识整合性:《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材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观念,增进跨学科进修。

四、教学优缺点1. 优点:(1)内容丰富:教材内容广泛,包含了地球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满足学生的进修需求。

(2)生动直观:教材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实践性强: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 缺点:(1)部份内容过于简单:有些知识点的诠释过于简单,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深度进修需求。

(2)缺乏互动性:教材中的练习题数量有限,缺乏互动性,可能影响学生的进修积极性。

五、教学应用1. 结合实际案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

3.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争、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结语《认识我们的地球》作为一本优秀的地理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于中小学地理教育的教学应用。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等小组合作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观察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教学难点: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从而产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过程预设: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你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出示图片)是的,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

那你们猜猜他在太空中会看到哪些星球呢?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特别的星球,他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人类的母亲,那就是——2.你们想不想看看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呢?说说你的感受。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地球,来揭开地球妈妈神秘的面纱,欣赏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吧!二、了解地球概况,整体感受地球的美小组合作,利用地球仪感知地貌1.出示地球仪:这是一个地球模型,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一起用眼睛仔细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用手去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组长负责记录。

交流反馈:A、形状:地球是个()。

师:是呀,我们的地球生来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椭圆形的球体。

可是在人类还没能飞上太空,直观认知地球的500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了。

那么,到底是谁证明了地球就是个球体呢?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证明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先走进课本73页的故事屋,从那里寻找答案吧。

学生学习麦哲伦的故事。

孩子们,现在你知道这位第一次用实践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伟大的人物吧?他就是:(麦哲伦)(出示麦哲伦头像和名字)谁来说说麦哲伦是如何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呀?(他通过环球航行证明)谁知道麦哲伦的船队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滚动的地球让学生了解)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麦哲伦些什么?总结:麦哲伦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非凡的勇气和执着的探索精神,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创举,是他让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一个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同时,本课也是一个建立与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深化,孩子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了解却不深。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和简单使用地球仪。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能够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

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

3。

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1。

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 * 相关资料。

2。

能用卡片摘录地球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

能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地球,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

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图片,展现地球形状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等。

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认识地球,然后鼓励学生去收集资料,说说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其上的一些符号,说说它们有什么用,然后组织学生动手自制一个地球模型,加深印象。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板书)活动1:认识地球的形状(讲授新课)(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思考)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 * "天圆地方"说。

(板书)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

(过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答案。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16世纪初)(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实验步骤:用泡沫球模拟地球;
参照世界地图,在模型上画出大陆的轮廓;
用蓝色和绿色超轻黏土分别模拟海洋和陆地;
将适量的超轻黏土贴在相应的陆地、海洋上面,进行微调;
3、模型解释
提问:对照地球照片,我们的地球模型可以表达海陆分布的特征吗?
学生回答、比较:第一第二个不能表达地球海陆分布特征,因为与实际的陆地占比不一致,只有第三个是正确的,能表达地球上大约30%是陆地,大约70%是海洋这一特征。
2、地球仪讲解视频
3、通过观察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还可以帮助我们查看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这在我们的科学探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加方便我们观察地球。
总结
1、制作模型的过程:1.观察特征;2.选择材料;3.制作模型;4.模型解释。
提问:我们的地球模型怎样表达地球自转?
用手拿着铅笔,轻轻转动就可以模拟地球自转。
四:研讨
1、提问:比较我们制作的三个地球模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都表达了地球的特征,不过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表达不同的地球知识。
2、第一个模型表达了地球内部是由三个圈层组成的。第二个模型表达了地球上大约70%是海洋,大约30%是陆地。第三个模型表达了地球是绕地轴不断自转。
三、探究二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正。换句话说,科学家们会通过制作一个模型来进行研究。你能制作一个地球模型吗?
探索
活动一: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1、回顾地球内部结构
观察地球内部构造图片,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2、回顾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思路
本课是一个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
时,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同时,本课也是一个建立与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深化,孩子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了解却不深•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和简单使用地球仪.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
3.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用卡片摘录地球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能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用具
图片,展现地球形状的多媒体或视频,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等•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认识地球,然后鼓励学生去收集资料说说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其上的一些符号,说说它们有什么用,然后组织学生动手自制一个地球模型,加深印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板书)活动1:认识地球的形状
(讲授新课)
(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
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思考)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板书)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
(过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答案.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16世纪初)
(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设问)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1•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2.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3•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讨论)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课余活动)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知识卡片.
第2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球形的.那么,我们能不能

接看到这个球形的地球呢
(教师指着地球仪)这个仪器是地球仪,人们发明了它,目的就是通过它来更直接地认识我们的地球.
(板书)活动2:观察地球仪
教师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写出下面的字,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一找
(板书)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教师指导学生看一看,议一议,转一转,充分认识地球仪的特点.
(学生)说说自己找出的任意标志.
(教师)你能找到我们的祖国一一中国吗
因为中国的颜色一般为红色,学生非常容易正确地找出来.
(教师)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
(提问)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讨论,说说各自的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板书呈现.
(板书)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由于学生已经对经线,纬线和赤道有了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东经120 °北纬40 °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过渡)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且也认识了解了地球仪的特点那么,大家有没有兴趣自己做一个地球模型呢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锻炼学生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主要以使用皮球为材料进行制作上的指导别
的材料制作步骤基本相同.
(总结活动)小组将自己地球模型进行展示,并和地球仪比较一下评价自己制作的水平如何,什么地方可以进行如何的改进七,板书设计活动1:认识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活动2:观察地球仪
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