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不是一种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4-08齐卡医生

先做道语文题。请根据不同的重音读出今天的标题“IgA肾病不是一种病”,会有多少种读法?

自问自答一下,最起码会有如下几种读法。

一、IgA肾病不是一种病。强调的是“IgA肾病”。

二、IgA肾病不是一种病。强调的是“不是”二字。

三、IgA肾病不是一种病。强调的是“一种”二字。

四、IgA肾病不是一种病。强调的是“病”。

那么,我今天的标题如何理解呢?应该是第三种理解。IgA肾病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病。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患者连一张病理报告单都没拿就来问:大夫,你看我是IgA几级几级,估计我多长时间能到尿毒症?或者估计我还能或多久?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往往很难回答。

目前IgA肾病的分型或分级系统主要的有如下几种,Lee氏分级,Haas分期,以及前两年刚刚提出来的牛津分型。

我们且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Lee氏分级:

Ⅰ级:肾小球病变:绝大多数正常,偶有轻度系膜增宽(节段),伴或不伴有细胞增生;小管间质改变:正常。

Ⅱ级: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局灶系膜增殖和硬化(50%),罕见小的新月体;小管间质改变:正常。

Ⅲ级:肾小球病变:弥漫系膜增殖和增宽(偶尔局灶阶段),偶见小的新月体、球囊粘连;小管间质改变:局灶间质水肿,偶见细胞浸润,罕见小管萎缩。

Ⅳ级:肾小球病变:重度弥漫性系膜增殖,伴有硬化,部分或全部肾小球硬化,可见新月体(<45%);小管间质改变:小管萎缩,间质浸润,偶见间质泡沫细胞。

Ⅴ级:肾小球病变:病变类似Ⅳ级,但更严重,可见新月体(>45%);小管间质改变:类似Ⅳ级,但更严重。

再看Haas分类系统:

IgA肾病病理分级Ⅰ(轻微病变)肾小球仅有轻度系膜细胞增加;无节段硬化,无新月体无病变。

IgA肾病病理分级Ⅱ(FSGS样病变)肾小球呈现类似特发性FSGS样改变,;伴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加;无新月体无病变。

IgA肾病病理分级Ⅲ(局灶增殖性肾小球肾炎)50%左右的肾小球细胞增生,细胞增生最初可仅限于系膜区,或可由于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阻塞。可见新月体。绝大多数Ⅲ型病变示肾小球节段细胞增生(有的患者可无此病变)无病变。

IgA肾病病理分级Ⅳ(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50%的肾小球细胞增殖,像Ⅲ型病变一样细胞增生可是节段或球性的,可见新月体无病变。

IgA肾病病理分级Ⅴ(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40%以上肾小球球性硬化可表现为上述各种肾小球病变皮质小管>40%的小管萎缩或小管数减少(PAS)。

从上述两种分级或分类系统可以看出,决定IgA分级轻重的指标除了小球的系膜增生程度和硬化程度外,很重要的指标是小管间质病变,尤其Haas分类系统。而在临床上,往往可以见到小球病变程度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并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Lee氏分级系统就有些无力了。再有一个问题就是,Lee氏分级系统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太强,只知道几级,具体治疗起来方法可能还是不尽相同。比如,对于伴有新月体的Lee氏IV级或V级IgA肾病,往往需要使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而同样处于这一级别的,不带有新月体的,只是以慢性化小球病变为主的IgA肾病,治疗上则尽量避免激素的使用。所以,如果仅仅说几级IgA肾病,其治疗方案还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所以,后来一些学者提出来要重新对IgA肾病的分级分型系统进行改革,于是就有了2009年提出来的牛津分型。

先来简单看一下牛津分型是肿莫回事。

牛津分型是以欧美及亚洲8个国家的265例(206例成人和59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显示,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内皮细胞是否增生、是否存在节段性硬化或粘连及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评分4种病变是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牛津病理分型报告中要体现出系膜细胞增生程度(M 0/1)、内皮细胞增生与否(E 0/1)、是否存在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黏连(S 0/1)和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比例(T 0/1/2)等四种病理指标。此外,结合肾小球总数、存在内皮细胞增生的肾小球比例(%)、细胞/细胞纤维新月体所占比例(%)、坏死比例(%)及球性硬化比例(%)等,将以MEST的形式进行病理报告。

应该说,牛津分型制定的初衷很好,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病理改变与临床实践,如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之间的契合度。但是,很不幸的是,从2009年至今,牛津分型虽然在绝大多数单位已经实行了,但实际上,临床上真正决定IgA肾病患者治疗的往往还是其临床表现,如有无蛋白尿,有无高血压什么的。

先看一下北医对IgA肾病的临床路径:(如果看不清图片,请把手机横过来,图片能大一点)

可以看到,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主要还是蛋白尿水平和血压水平。病理哪里去了?

再看南总对IgA肾病进行的临床病理分型的治疗意见:

可以看到,临床表现仍然是唱主角戏的。其中,唯独“血管炎型”和“微小病变”型中能看到点病理改变的身影。

为什么这么多的病理分型对IgA肾病的治疗缺乏指导意义呢?我们是否需要更换一下思路呢?

这还得从IgA肾病本身的定义来考虑。IgA肾病是Berger于1968年发现的一种疾病,所以,又叫做Berger's病。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就是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有IgA的沉积。后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IgA的两种亚型中,只有IgA1具有致病性。

但是,随着对这个疾病的深入认识,人们逐渐发现,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多变了,比如,有表现为典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有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的,有表现为快速进展性肾炎的,还有的则合并有其他系统的改变,如皮肤紫癜(目前有学者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也是IgA肾病的一种,叫做继发性IgA肾病)......而这些临床表现完全不同,预后完全不同,治疗完全不同的一系列疾病,居然都叫做IgA肾病!岂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更有甚者,有好事者曾经对一组健康人做过肾脏活检,发现健康人群中肾小球系膜细胞中IgA 沉积的阳性率也不低,难道这部分“健康人群”也是IgA肾病的患者?

所以,现在有学者已经提出来,IgA肾病本身可能并不是一种具有固定规律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只不过我们目前的医疗科研水平尚没有办法,或者说还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