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概述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增强肌力 2.可能耐力下降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很慢 代偿性过负* 增加力的负荷 (代偿性肥大)
1.肌纤维增粗 2.快纤维向慢纤维转变 3.保持氧化能力
1.增加肌力 2.增强维持肌张力的能力 3.不易疲劳
固定肢体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减少 力的负荷,减少收缩频率
1.肌萎缩
力量和耐力均下降
2.氧化酶减少
▪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 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 肌肉的横截面 ➢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 肌肉作功时的力臂长度 (杠杆效应) ➢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二、运动生理基础
▪ 对骨骼肌的影响 ▪ 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对代谢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对骨关节的影响 ▪ 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 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其他分类
▪ 作用部位
器械使用
局部
整体 器械
个人 组织形式
小组
徒手
临床应用
▪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
疏松 ▪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 绝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 卫生部1996年4月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 医学科管理规范》
▪ 运动治疗室一般面积为200~300m2,高度宜 在3m以上
▪ 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设备
肩 关 节 旋 转 训 练 器
上肢CPM

运动疗法概论

运动疗法概论
06
添加标题
曾治一病怒不食的妇女,其法为:“使
添加标题
以两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
以上可见,我国古代已有简朴的康 复医疗,其中针灸、导引、气功等对 世界医学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现在 国外的气功热、太极拳热等,都是祖 国医学的康复手段。我们应继承发扬我国古代康复医学的遗产,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创建具有我国特点的现代康复医 学。
08
2 . 物理诊断(physical diahnosis)如
09
肌电图、电诊断等
可见,物理医学是物理治疗和物理诊断的总称。即用各种物理因子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01
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后形成了康复医疗。
02
正因康复医学是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有“物理医学是康复医学之母”的说法。
其他分类
01
作用部位
02
器械使用
03
局部
04
整体
05
器械
06
徒手
07
组织形式
08
个人
09
小组
10
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神经损伤、脑性瘫痪等 运动器官疾病 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或脱位后、关节炎 内脏器官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能量消耗
03
作用部位
04
器械使用
05
组织形式
06
技术手段
07
动力来源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助力运动
抗阻运动
随意运动
肌肉收缩形式 等长运动 等速运动 等张运动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1. 运动损伤 ➢ 不适当的运动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使患者
的病情加重。 ➢ 常见因素包括:准备或结束活动不充分、运动训练
强度或总量过大、运动方式选择不当、运动训练动 作错误、高危患者的病情判断失误等。 ➢ 常见的损伤包括:关节扭伤或脱位、肌肉或韧带拉 伤、疲劳性骨折、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等。
第二节 运动疗法对人体的作用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二、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 制动是指对人的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限制活动, 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固定(如骨折或脱位后的石 膏、夹板)和瘫痪。
➢ 制动可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相对减少代 谢需求,有助于保护受损的组织器官功能。
下肺部减少,使通气/灌流比例失调,生理死腔增加。
2. 肺通气效率降低
➢ 卧位时横膈上抬导致肺通气效率降低,从而影响 气体交换。
3. 呼吸道感染增加
➢ 长期卧位使气管纤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黏附于支 气管壁,排出困难。再加上卧位时咳嗽动作较难, 导致痰液积聚,诱发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罹患 率增加。
(四)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1. 负氮平衡
➢ 制动造成尿氮排出明显增加,平均每天丢失2g,可 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重下降。在创伤或饥饿 情况下,负氮平衡每天达到8~12g。氮排出增加始 于制动第4~5天,第2周期间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 3周卧床休息所造成的负氮平衡可在1周左右恢复, 但7周卧床造成的负氮平衡则需要7周才能恢复。
织,增强屈腕肌、伸腕肌的肌力与耐力。
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7. 橡筋手指练习器
➢ 是一种由橡筋结成网格状、用于训练手指主动屈伸 能力的训练装置。
➢ 通过手指对橡筋的勾、拉、压、弹、拨等抗阻运动, 利用橡筋的弹性、张力,提高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 能力。

运动疗法概论

运动疗法概论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一、概念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一)主动积极治疗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三)防病和治病相结合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四)简便易行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三、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1.概念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1)瘫痪(肌力0-1级)(2)关节功能性障碍(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1.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2.有氧运动:又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细胞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长时间、周期性运动,是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运动。

3.牵引技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4.关节松动技术:是针对人体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5.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6.关节松动技术中的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时关节疏远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7.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侧足跟着地起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用的时间。

8.凹凸定律:又称凹凸原则,是关节松动技术中所遵循的凹凸关节运动的滑运动规律,凹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凸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9、缩唇将吸:通过半开的嘴唇进行适当的主动呼气,呼气压约为5cmH₂O,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呼气时的阻力,可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

10.Rood技术:又称为多种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是通过对相应皮肤区域采用多种感觉刺激,以诱发产生肌肉的收缩或关节运动的方法。

11.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并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一、运动疗法的定义和原理(500字)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是以运动为手段,通过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运动能够调整身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运动疗法的适应症(800字)1. 心脑血管疾病:运动疗法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增加心肌供血和心肺功能,对心脑血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2. 呼吸系统疾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扩充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3. 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疗法可提高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道功能紊乱等。

4. 神经系统疾病: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5. 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康复。

6. 代谢性疾病: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对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7. 精神心理疾病: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三、运动疗法的运动选择与方法(2000字)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中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呼吸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运动疗法 概述

运动疗法 概述

三、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 围神经损伤、脑性瘫痪等 • 运动器官疾病 ——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或脱位后、关节炎 • 内脏器官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 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四、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
1、安全性原则
地位:是康复医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
运动疗法的特点
主 动 治 疗
局 部 全 身 结 合
功 能 恢 复 目 标
简 பைடு நூலகம் 易 行
预 防 治 疗 结 合
二、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 • • • • • •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化消极情绪
运 动 疗 法
概 述
成都航天医院 丁浩
1、概述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3、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4、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5、运动疗法的运动学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 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 按摩、借助器械的运动等)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 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性训练。
治疗师(按摩、被动运动) 患者自我(运动方式和量)
2、针对性原则
☆ 病情和目标差异 ☆ 年龄和性别差异 ☆ 兴趣和文化差异 ☆ 经济和环境差异
3、渐进性原则
☆ 训练效应积累 ☆ 训练方法学习 ☆ 心理性的适应 ☆ 安全性的建立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重视,运动疗法在过去的几十 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现在,它已经成为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中。
0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
神经生理学原理
01
02
03
神经可塑性
通过训练,神经系统可以 重塑,以适应新的环境和 任务。
目标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失去的功能、增强 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以及减 少疼痛和不适。此外,它还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 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的重要性
促进身体恢复
运动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自然 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 肉和骨骼的力量,并提高身体
各系统的功能。
神经反馈机制
通过反馈机制,患者可以 了解和调整他们在运动中 的表现。
运动模式重塑
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改变 和优化运动模式,以提高 运动效能。
肌肉骨骼原理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抗阻训练,可以增强 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 。
肌肉耐力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可以提高 肌肉耐力,延长运动时间 。
骨骼适应
通过负重训练,可以增强 骨骼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
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患者处理康复过程中 的心理压力。
03
运动疗法的实施步骤
评估与诊断
初步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
诊断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障碍的 类型和程度。
制定治疗计划
根据评估和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
注重运动前的热身
在开始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 动,以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疗法概论

运动疗法概论

第1章运动疗法概论1、概念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1)主动积极治疗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2)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3)防病和治病相结合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4)简便易行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3、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 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1.概念 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1)瘫痪(肌力0-1级)(2)关节功能性障碍(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可缓解肌肉僵硬,提高运动协调性,增强平衡 感。
脊髓损伤
运动疗法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运动疗法可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血管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
运动疗法可改善代谢状况,提高甲状腺功能,减轻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运动疗法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2
详细描述参考文献1的相关内容,如研究方法、 样本大小、研究结论等。
3
参考文献2:作者2,书名2,出版社2,出版年 份2,页码3-4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
运动生理学基础
1 2
肌肉收缩原理
肌肉的缩短和伸长是由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 募集和刺激引起的。
能量代谢
运动过程中,身体利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 白质作为能源,产生ATP以供肌肉收缩。
3
心肺功能与运动
心肺系统在运动中起着输送氧气和排放二氧化 碳的作用,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
运动处方与实施方案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运动疗法概述 • 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 • 运动疗法的实践技术 • 运动疗法在常见疾病的应用 • 运动疗法的科研进展与未来趋势 • 参考文献
01
运动疗法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运动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旨在改 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01
运动疗法研究的深入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运动疗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例如,

《运动疗法全》课件

《运动疗法全》课件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考虑患者的功能障碍和限制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功能障碍和限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全面康复
多种康复方法的综合应用
运动疗法应与其它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综合应用,形成全 面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持续的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不仅在住院期间进行,还应在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以支目的
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身体结构、肌肉 力量、活动范围、平衡能力、协调性等,同时缓解疼痛、改 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发展历程
起源
运动疗法最早起源于物理治疗,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主要是 通过按摩和简单的体操来治疗疾病。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医学和康复科学的不断发展,运动疗法逐渐成为一种专 业的康复治疗方法,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 骼疾病、心肺疾病等。
康复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也得到了不断 的提升,智能化、自动化、便携化的康复设备不断涌现。
运动疗法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疗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 讨运动生物力学对康复治疗的影响。
运动疗法与中医结合的研究
中医的康复理论和疗法与运动疗法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康复治疗方法,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应用和效果。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运动疗法简介 •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 运动疗法的实施 • 运动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 • 运动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 运动疗法的未来发展
01
运动疗法简介
定义与目的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通过静态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这种方法适
用于早期康复阶段,特别是手术后或损伤后的恢复。
02
等张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动态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这种方法适
用于恢复期,特别是当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后。
03
等速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专门的训练器械,使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收缩和放松,增强肌
患者参与度低
一些患者对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参与度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应加强对 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运动疗法的认识。
治疗方案缺乏标准化
由于运动疗法方案因人而异,缺乏标准化,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 应制定标准化的运动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重复性。
治疗师短缺
由于康复治疗师的数量有限,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加强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治疗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03
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
针对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疗法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平衡和协 调性。
脊髓损伤康复
针对脊髓损伤患者,通过运动疗法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心肺 功能。
帕金森病康复
针对帕金森病患者,通过运动疗法改善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 能力。
骨关节疾病的运动疗法
关节炎康复
针对骨关节炎患者,通过运动疗法减轻疼痛、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骨折康复
针对骨折患者,通过运动疗法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 范围和心肺功能。
脊柱疾病康复
针对脊柱疾病患者,通过运动疗法改善肌肉力量、平衡 和协调能力。
内脏疾病的运动疗法
心肺疾病康复

康复医疗交流课件:运动疗法

康复医疗交流课件:运动疗法
(1) 有氧耐力训练一般为中等强度,即50%~80% 最大运动能力(最大摄氧量)或60%~90%最大心 率,每次运动15~60min左右,每周训练3次以上,运 动方式多为四肢肌群(上、下肢大肌群),周期性 (即肢体往返式运动,如走、跑等)的动力性运动。 参与运动的肌群越多越大,训练效应就越明显。非周 期性动力性运动(如各种球类运动)如果达到一定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属于耐力运动。
Semans标准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
特征

能单足站立

能单膝跪立

双足前后交叉站立时,身体重心能从后足移向前足
Ⅱ-3
能双足站立
Ⅱ-2
能双膝跪立
Ⅱ-1
能手膝位跪立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稳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功能评定(Berg balance scale,BBS) 是Berg Kathenrine 1989年提出的评定方法,包 括14种动作,每种动作记0-4分,总分56分。 1、无支持坐位 2、坐位站起 3、无支持站位 4、从站位坐下 5、转移 6、闭目站立
患肢能 健肢能 能 患侧可( 健侧可( 健侧可 患侧可
秒) 秒)
患肢不可 健肢不可 不可 患肢不可 健肢不可 健肢不可 患肢不可
7、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
项目 大便
小便
修饰 用厕
修改的 Barthel 氏 ADL指数
分类和评分
0=失禁 5=偶尔失禁(每周<一次) 10=能控制 0=失禁 5=偶尔失禁(每24小时〈1次,每周〉1次) 10=控制 0=需帮助 5=独立洗脸、梳头、刷牙、剃须 0=依赖别人 5=需部分帮助 10=自理

运动疗法概述

运动疗法概述
• 腕关节:背屈20°~25°。
• 髋关节:中立位,无内外旋。
• 膝关节:屈曲20度—30度。
• 踝关节:功能位即它的中立位。
相关基础知识
• 手的功能位:是有利
于发挥手最大功能的 位置,呈握小球或茶 杯状。腕关节背伸约 20°~25°,拇指处 在对掌位,MP及IP 微屈。其他手指稍分 开,MP和PIP半屈, DIP微屈
• 6、缓解疼痛 • 7、提高ADL • 8、改善生活质量
适应证
• 1、神经系统疾患 • (1)脑卒中; • (2)脑外伤; • (3)帕金森综合症; • (4)下运动神经元疾患。 • 2、关节疾患 • (1)关节挛缩; • (2)骨折及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 • (3)断肢再植及手外伤后; • (4)烧伤后关节挛缩; • (5)腰痛症; • (6)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 (7)脊柱侧弯。 • 3、软组织损伤 • (1)肌肉拉裂伤及肌腱断裂术后; • (2)肌萎缩; • (3)全身及内脏器官机能低下。
运动处方--内容
• Ⅰ.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等 • Ⅱ. 疾病诊断和残疾状态 • Ⅲ. 病历和康复评定(含体检)摘要(含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 Ⅳ. 治疗种类 • Ⅴ. 治疗部位 • Ⅵ. 治疗目的 • Ⅶ. 治疗方法及所用设备或用品用具 • Ⅷ. 治疗剂量和参数 • Ⅸ. 治疗持续时间 • Ⅹ. 频度(次/d或次/星期) • Ⅺ. 治疗总次数 • Ⅻ. 注意事项 • ⅩⅢ. 医生签名 • ⅩⅣ. 日期
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训练
(therapeutic exercise)。也可定义为:是
通过手法操作或体操或借助器械等主动和/或
被动运动的方式来达到改善或代偿肢体或脏
原来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第十章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包含运动疗法和理疗。

在西方国家统称为物理治疗,而我国在历史上将物理治疗简称为理疗,将运动疗法简称为体疗,从而引起概念的混淆。

现在为了区别国际上的物理治疗和我国的理疗在内涵上的差别,本书将运动疗法和理疗均归属在物理治疗之下。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一、概述1、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2、基本原则(1)因人而宜按照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2)循序渐进应激适应性要逐步建立,训练效应符合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参加康复训练是技能学习过程,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统再学习的过程,因此运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次数和时间由多到少、由长到短,训练的重复次数由少到多,运作组合由简到繁。

(3)持之以恒训练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应,停止训练后训练效应将逐步消退。

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长期持续,甚至维持终生。

(4)主动参与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运动功能不可能通过被动治疗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5)全面锻炼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的目标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方面,最终目标是重返社会。

因此康复治疗应该全面审视,全面锻炼。

3、基本类型(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训练、手法治疗、医疗体操、步态训练、转移训练。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第二节运动疗法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的分类运动疗法可分别按运动方式,肌肉收缩的型式和治疗作用可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运动方式分类(一)被动运动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二)主动运动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加阻力,主要用于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增强肌力和持久力的训练和增强肌肉之间的协调性的训练。

属于主动运动的尚有下列形式:1.主动运动肌力达不到3级以上时,可由物理治疗师(pt),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械,帮助患者进行活动。

2.抗阻运动在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为增强患者的肌力,可以进行抗阻运动锻炼。

这种运动对增强肌力和耐久力有效,但是应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

抗阻运动的方式有徒手抵抗和器械抵抗两种形式。

二、按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一)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时关节不发生活动,肌肉长度不变,等长阻力训练(isometric resistance exercise;ire)是增加肌力的最迅速的方法。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除按一般等长收缩原理进行的简单训练外(如下肢被石膏固定于伸直位时,让患者经常主动收缩股四头肌),目前常用的还有短暂的等长最大收缩(brief isometric maximal exercise,bime)和短暂重复等长最大收缩(brief repetition isometric maxlmal exercise,brime)训练,现将二者的实验和临床依据介绍如下:1)短暂等长最大收缩训练(eime):eime是rose及其同事提出的,他们企图将hettinger 和muller的研究结果用于临床,他们要求受试者用股四头肌提起能维持5秒的最大重量,维持期间即对受试者的股四头肌,进行了只有5秒的短暂的等长最大收缩训练,以后每天增加0.6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概述
一、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Training)定义
运动疗法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力学的因素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达到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中最核心、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其作用包括:改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疗效明显,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促进功能恢复与重建的临床康复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重要的治疗作用。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适应于以下方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主要问题有明显疗效,如肢体瘫痪、平衡差、无行走能力、功能独立性丧失和眼部受损等,特别是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因此,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动疗法是利用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组织功能。

运动疗法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

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肺和呼吸功能,并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新的代偿机制形成。

(一)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影响机体在参加运动时将引起心血管系统复杂的调节作用,调节幅度的大小将取决于参与运动的强度。

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对肌肉运动时氧和各类物质的输入以及各类代谢物质的排出。

Gurncy等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经过12周的踏车和手臂摇车训练,峰值吸氧量(VO2 peak)显著增加。

但停止训练后,VO2 peak和最大运动负荷显著降低,这
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应坚持训练和运动,通过运动疗法改善心血管功能。

(二)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影响肌肉参与运动时,呼吸频率会产生变化,肺通气量也随之变化。

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和通气量的加大,吸氧量同时增加。

超过无氧阈时,无氧代谢产物即酸性产物经血液中的缓冲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通气量即增多。

当运动在一定的负荷量下进行时,运动开始时摄氧量很快增高,达到稳定状态时即维持在相当的水平,运动停止后缓慢下降直至安静水平。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运动疗法如呼吸肌训练和全身有氧训练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

Silva等研究了12例脊髓损伤患者和12例正常人双上肢进行有氧训练时对通气肌耐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后,患者通气功能和通气肌耐力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水平接近。

另一研究报告发现,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经过8周的呼吸肌肌力训练,肺活量提高8%±4.36%,功能性残气量增高15% ±5.96%,同时,呼吸困难程度减轻了43% ±21.30%。

(三)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运动疗法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有效的刺激形式,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运动均可导致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

反复多次学习、刺激是条件反射的综合反应,随运动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灵活性和反应性都得以提高。

据文献报道,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在改善感觉、运动和行为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一些基础研究也表明,运动疗法可激活脑梗塞大鼠大脑梗死灶周围和对侧相应皮质神经元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Ding 等认为,运动训练可增加脑梗死区的微血管数量, 以及神经再生相关因子NGF、BDNF 水平,从而加快神经修复。

Matteis 等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发现, 患侧上肢的关节分别进行被动活动与主动运动时, 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增加值是相同的, 提示脑卒中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其机制可能在于运动促进了大脑相应区域的突触结构和传递的可塑变化, 使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重组和代偿。

因此,运动疗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疗法种类和方法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方面。

(1)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

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的一种功能运动,如关节的运动、肌肉力量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等。

它是运动疗法的主导方法,更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此方法对肌肉、关节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主动运动是患者在主观感觉下,根据疾病恢复的需要,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可随需要进行调整。

主动运动又可分为等张运动、等长运动和特殊主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三种类型。

等长运动(isometric movement),又称静力性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等长训练是增强肌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关节不能活动,但需要锻炼肌肉力量的情况下,如肢体骨折处于固定期,采取这种运动不会引起骨折错位,还可用于因肌肉无力而不能完成关节运动的情况;等张运动(isotonic contraction)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的运动;包括以下类型:向心性收缩(concentric contraction)和离心性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on);传递神经冲动是患者试图运动肌肉的一种练习,能促进肌肉的神经支配功能恢复,广泛应用于偏瘫、截瘫和周围神经损伤后丧失功能的肌肉。

一般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

(2)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是指借助外力,如他人、患者健肢或器械的力量,来帮助肌肉和关节作被动练习,以恢复其功能,如牵引、按摩、关节松动手法、肌肉牵拉等。

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主要适应于肌痉挛或肌肉瘫痪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前应及早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一般应在无疼痛范围内进行,动作要缓慢,逐渐加大活动度,使患肢关节做由小到大范围的被动活动,严禁暴力动作。

四、常用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常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心肺功能疾患,其中包括:
1.基础运动疗法:
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
加强平衡能力的运动疗法;
矫正步态的运动疗法;
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耐力的运动疗法等。

2.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生理学方法:BOBATH疗法;
BRUNNSTROM 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ROOD 疗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