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训练(3)词类活用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名词活用为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2)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4)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5)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8)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动词活用为名词(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3)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陈涉世家》)()()(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醒晋文之事》)()(4)乘坚.策肥.,履丝缟。

(《论贵粟疏》)()()★5.名词作状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作状语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文言文词类活用训练

文言文词类活用训练

1. 必以全争于天下 全 形词名用 2. 齐使以为奇 奇 形词名用 3. 卒然边境有急 急 形词名用 救 动词名用 4. 而魏救不至 5.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 形词动用 6. 今公子有急 急 形词名用 7.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 名词动用 廉颇老矣, 8. 视为止,行为迟 行 动词名用 视为止, 朝 名词动用/使动 9.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朝 名词动用 使动 10.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军 名词动用 沛公军霸上,
1. 亦以明死生之大 明 形词动用 2.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响 名词做状语 权以示群下, 绳 3.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绳 名词动用 4. 大行不顾细谨 行 动词名用 5.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意动用法 6. 试使斗而才 才 形词动用 7.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传 名词动用 8.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 形词动用 弱 内 9.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外/内 名做状 响景 10.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 名做状 天下云集响应,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专题训练
1. 军惊而坏都舍 坏 使动用法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3.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 形词动用 4.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旧 形词名用 5. 谁得而族灭也 族 名词做状语 6. 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 名词动用 7. 云青青兮欲雨 雨 名词动用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 形词动用名用 9. 毁人之国非久也 久 形词名用 10.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 数词动用 六王毕,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 名词动用 3.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序 名词动用 4. 挟匕首以备不测 测 动词名用 5.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旦/暮名做状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暮名做状 6. 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 使动用法 惊 7. 粟深林兮惊层巅 粟/惊 使动用法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开 使动用法 煎 使动用法 9. 逆以煎我怀 10.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 意动用法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B.l、2、3、5、8、10C.1、2、4、5、8、10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天——每天)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一天天地)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幼小 → 幼儿)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 臵,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 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 困乏的东西)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有利 → 有利的时机)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 年长的人)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实词用法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练习找出下列各题词类活用字词,并加以解释: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①籍吏民,封府库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⑥大楚兴,陈胜王⑦日将暮,取儿稿葬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① 生死而肉骨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君子病无能焉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③ 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⑤ 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⑥ 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② 晓看红湿处红:红花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⑤ 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⑥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②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穷:揭穿③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⑤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②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③ 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④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② 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③ 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④ 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⑤ 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③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④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答案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
一、将下面所列得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得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
形容词活用名词
1、 动词(介词)+形容词
例如:
2、 其+形容词
例如:
3、 形容词作主语
例如:
4、 数量词+形容词
例如:
四、根据老师讲义得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得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得恰当位置.
言无不尽无足轻重不远千里恃才傲物正本清源富国强兵
兴风作浪惊天动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介词)+动词:后面得动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
例如:
(2)其+动词
例如:
2、动词活用为使动:不及物动词+宾语后多活用为使动词。
例如:
词类活用(一)答案
名词活用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
(1) 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就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二、将下面所列得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得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
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名词活用为状语 :状语+谓语(动词)

词类活用练习题

词类活用练习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一、指出下面加点的词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并翻译。

1、晋军.函陵??2、朝服..衣冠3、范增数目.项王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今予家.是溪??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以夭.梅病.梅为业8、尝.人,人死;食.狗,狗死9、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10、舍.相如广成传舍?11、侣.鱼虾而友.麋鹿12、粪土..当年万户侯??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4、吾从而师.之??1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1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17、天下云.集响.应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0、项伯杀人,臣活.之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2、李牧连却.之?23、外.连衡而斗.诸侯24、既来.之,则安.之?25、等死,死.国可乎?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7、追亡.逐北.2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9、项伯素善.留侯张良?3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2、火尚足以明.之3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3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5、大王必欲急.臣36、臣请完.璧归赵37、定心荣.汝身38、且庸人尚羞.之?3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0、太子迟.之41、虽辱而愚.之4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3、越国以鄙.远??4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4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46、不能容于远近..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语,说明活用的类型并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皆若空游无所依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6.凄神寒骨7.心乐之8.隶而从者9.尔欲王我乎10.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11.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12.蚕食诸侯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左右欲刃相如。

1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6.孟尝君客我。

1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8.幕天席地19.吾从而师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言文专题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 词类活用
为“忧愁的事、高兴的事”.
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
“小事、小相”; “大事,指治国 为政”. 。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同上)
风: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
“吹风”。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同上)
10、其曲中规(《劝 学》) 11、且夫我尝闻少仲 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义者(《秋水》)
生、死:动词活用作名词,
ABC名作动。意思分别是: A养蚕;B鞭打;C示意;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的“鉴”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A、朝歌夜弦 B、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C、 儿涕而去。(《促织》)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A、C、名作动 B、名做状语
D、认为 ……小 的,意动用法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C、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美:美好的事物,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 心、乐事;难:难得的 贤主嘉宾。 • C、长:长处;短:短 处。 • D、旧:旧交情。
1、下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C、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D、 用心一也
A名作动,归罪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2、选出下面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 ( D)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 •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B、成以其小,劣之。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 其他三句的一项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 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 用对待 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 ,按照..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 ,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 ,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 (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 作高,推崇;轩邈,争高 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 =使+宾+动 有时也可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 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 . 式词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2)名词+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例如:(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例如:(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例如:(6)所+名词例如:(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例如:(8)方位名词作动词例如:**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例如: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

译为“以……为”例如:二、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1、表比喻:像……一样例如:2、表状态:例如:3、表态度:像对待……一样例如:4、表处所:在……例如:5、表时间:在……,每……例如:6、表工具(方式):用……例如:7、表方向(方位名词):向……例如:**注意区分名作动与名作状的区别三、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红好高骛远见异思迁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1、动词(介词)+形容词例如:2、其+形容词例如:3、形容词作主语例如:4、数量词+形容词例如: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像⋯⋯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用对待⋯⋯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从⋯⋯,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 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作高,推崇;轩邈,争高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动+宾 =使+宾+动有时也可 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式词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名+宾 =使+宾+为+名 法 活,救活。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暂时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暂时改变词性,有些词还改变发音,这就是词性的灵活使用。

1、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添加的单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4、空乏其身空乏:使??贫困、痛苦..5、饿其体肤饿:使??饥饿.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7.腰身白玉戒指腰身:腰坠(送东阳马圣旭)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9.鞭打数十人,鞭打其他医院的鞭子:用鞭子鞭打。

孩子们的乐趣。

10.击鼓:击鼓。

“曹贵之辩”。

11.肉食者如何策划?严健:参加“曹贵辩论”。

12{子相良乡:做宰相{子相良乡]。

13.所有惩罚他们的主要官员:惩罚陈氏家族。

14.鞭打几十人,赶走他们。

院子鞭子:用鞭子打他们。

孩子们的乐趣。

15.不要用它的方式做:鞭打,鞭打“马语”。

16.即使你在风中奔跑,你也不能奔跑:奔马“三峡”“.17.所有人都要戴上头发纹身:画上颜色“观潮”。

18.害怕敌人前后:攻击狼。

19.狼洞,其中一个洞:打一个洞。

狼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

《狼》.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二、灵活使用词类的总结练习(键入“\”)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几十个鞭子赶走了其他医院。

(儿童娱乐)(名词灵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父亲有益于他的天性。

(同上。

)(名词作为动词)??同样有利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4.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一5.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6.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山不高,但神仙是有名的。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之词类活用知识详解及习题巩固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之词类活用知识详解及习题巩固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17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2)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2)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爬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皆沉船,破釜甑A 、水上军开入之B 、异姓并起,帅气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①④⑧ /②③⑦ /⑤⑥ /⑨ /⑩14、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患志之不立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不可以容于远近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A 、①② /③⑨ /④⑦ /⑤⑥ /⑧⑩C、①② /③⑨ /④⑦ /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D、①④ /②③⑥⑦ /⑤⑩ // ⑧⑨②羞与绛、灌等列④诸候惧怕,会盟而谋弱秦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①② /③⑨④ /⑦ /⑤⑥ /⑧⑩D、①②③ /⑨④ /⑦⑤⑥ /⑧⑩A 、梁以此奇籍B 、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认为轮7、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 、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代哀之而不鉴D、其下贤人也亦远矣9、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可以独完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 、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公始常欲奇此女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存亡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 、①④⑩ /②③⑦ /⑧⑤ /⑥⑨B、①④⑧ /②③⑥⑩ /⑤ /⑦ /⑨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谨庠序之教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B、前辟四窗
C、沛公欲王关中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顺流而东也
D、使不上漏
2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B、垣墙周庭
C、必为之辞
D、填然鼓之
23、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而其见愈奇
C、西望下口
D、而耻学于师
2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了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白露横江
D、内外多置小门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过秦论
2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群聚而笑之。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7、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8、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君子不齿
D、而此独以钟名。

29、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登高而招
C、蜂房水涡
D、日削月割。

30、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择善而从之。

C、多可喜,亦多可悲。

D、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
3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B、思知止以安人。

C、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惧谗邪
B、何必劳神苦思
C、人君当神器之重
D、不念居安思危
3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3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B、六王毕,四海一。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3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惊姜氏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以侮辱先人
D、《齐谐》者,志怪者也
3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是从散约败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