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1年高考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文言文阅读(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 (4)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 (4)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2011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

2011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解释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解释
Page 3
3
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 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 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罪, 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罪,不停 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 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 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 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 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么办? 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么办?” 熊鼎叹气说: 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 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 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 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 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 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 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 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 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Page 7
7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 皇帝派遣使者慰劳, 皇帝派遣使者慰劳 皮衣服和帽子, 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 熊鼎。 熊鼎。 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 “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Page 6
6
11.(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 熊鼎到任, 熊鼎到任 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奏罢”、 “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 一处给1分。
Page 4
4
Page 5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解析版)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解析版)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解析版)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 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C. 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 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参考答案】 A【试题分析】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怙恶不悛应为quān;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应为tuò;D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荒谬应为miù【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受方言影响误读的字特别多,【备考提示】注意形近字【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不合语境。

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广东卷)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

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2011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

2011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

2011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一部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 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别悛.(qǔn)C. 威慑力暇别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 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非常多开心,很多“粉丝”竞相摹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别脚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别期而遇....,尽管没有电视台预报的落水量大,但依然让京城向来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降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但是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竞赛,但是北京国安脚球队通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别血刃....,最后以3:0取得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要紧缘故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别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救护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救护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日子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发觉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所以具有美容功效,皮肤汲取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A.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不具一格B.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不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不具一格D.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不具一格的拱形城门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说明:重新排版,减少页数,增加页码,方便打印。

2003 ~ 2012 十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供下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协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逡.(qū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浸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板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怙恶不悛应为quān;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应为tuò;D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荒谬应为miù【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受方言影响误读的字特别多,【备考提示】注意形近字【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不合语境。

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说明:重新排版,减少页数,增加页码,方便打印。

2003 ~ 2012 十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供下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协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逡.(qū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不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上面镌刻这“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1年高考文言阅读解析及翻译

2011年高考文言阅读解析及翻译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的序文里写 道:“所谓序文,就是叙述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 思想。大概源自子夏为《诗经》写的序,后来刘向 负责校对图书,每当校对好重新编纂完成,就写序 文记录经过,这样的序是最文雅不俗的。左思写成 《三都赋》,自己觉得名气不够大,求皇甫谧帮忙 写序。从此,许多人写好文章后,会请名人代为写 序以利用名人的名气为自己的文章作宣扬,这些都 是将心思花在名气上,最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名声。 至于传纪流传日久,存世的刻本,可能已经破损残 缺以致不能通读。有的人为此而将它编纂完整重新 印刷出版。因而有人写序记叙重修事宜的,应该只 写重新编修印制的缘由就可以了,但是现今的写序 人,一定要论述前人的好坏,自以为是地讲评内容 的优劣,往往将不足说成是优点,写的多数是一些 不着边际的套话。我是最不赞成这样的。”读到娄 坚的这段话,现今喜欢为古人文章、诗集写序的人 应该有所收敛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答案:B 解析:趣,催促。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 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 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 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 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 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 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 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 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 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 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 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 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 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 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 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 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 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 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 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 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

2011年高考文言文2(精心编排附完整翻译)答案篇

2011年高考文言文2(精心编排附完整翻译)答案篇

参考答案和译文(一)4.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1)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

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

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

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

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

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

2011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1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1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字帖.(tiâ)阻塞.(sâ)靓.妆(jìnɡ)悄.然落泪(qiǎo)B、抹.布(mā)龟.裂(jūn)埋.怨(mán)强.词夺理(qiáng)C、古刹.(chà)禅.房(chán)漂.洗(piǎo)累累.硕果(lãi)D、星宿.(xiù)妊娠.(shēn)汀.洲(tīng)数.见不鲜(shuò)答案:B项解析:强词夺理(qiǎnɡ)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必竟抱负国籍世外桃源墨守成规B、掂量编缉诋毁天遂人愿面黄饥瘦C、亲睐博客对弈山青水秀惹是生非D、安详仓促赋予针砭时弊仗义执言答案:D项解析:A、必竟——毕竟墨守成规——墨守陈规B、编缉——编辑面黄饥瘦——面黄肌瘦C、亲睐——青睐山青水秀——山清水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去龙门,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龙门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富春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洪先生在国富家具店看中了一款家具,他立即预付了1000元的定金..,并再三叮嘱店老板,余下的货款会在明天结清,一定要将这款家具留着。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日本核爆炸,核污染问题广受关注,但好多市民听风就是雨.....,担心海水污染影响盐品质量,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多地出现疯抢食盐现象。

答案:B项解析:“定金”应改为“订金”。

订金即预付款,而定金则是保证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略:简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 (3)下列语句的加点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第 3页(共 33页)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 3:0 取得胜利.
3.(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
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A.活性炭 韬光养人 怆.(chuàng)然 怙恶不悛.(qǔn)
C.威慑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笑咪咪 按图索骥 荒谬.(niù)
返璞.(pú)归真
2.(3 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有答案在后面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2011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 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 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 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今天如果君 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 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 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 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 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 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 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 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 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 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 的用法。
2011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文言文在线翻译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狐假虎威文言文答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 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 案及全解释
(北京卷) 北京卷)

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 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 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 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 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 8. 【参考答案】D •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 关系。 •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 定。 • 9.【参考答案】B •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
• 10.【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2011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

2011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参考答案】D 略是“简要”的意思
7【参考答案】C 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讲明义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今人之为 学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8【参考答案】D 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9【参考答案】B 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10【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非使之 讲 明 义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名// 取利 禄 而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志之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 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 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今天如果君 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 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 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 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 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 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 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 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 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 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 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 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 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 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 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 了功绩。
• 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 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 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 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 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 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 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 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 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 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 一举匡正天下。
2011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 案及全解释
(北京卷)
• 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 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 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 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 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
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
•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 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 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 的用法。
• 6.【参考答案】D
• 【试题分析】 略是“简要”的意思
•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 境中
承,就, • B 介词,给,替/动词,做; • D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臣子
/名词,臣子
• 8. 【参考答案】D
•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 关系。
•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 定。
• 9.【参考答案】B
•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
• 10.【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害亲兄
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
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
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
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
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
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
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
• 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 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 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 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 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 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 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 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 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 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 败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