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训练:卓越法律人才理念的践行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蒋后强章晓明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01期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顶层设计,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校作为拥有教育部三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在建设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校特色与优势,先行先试,逐渐推开,找准短板,有效补强。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DF0-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5.01.01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问题的核心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型的发展目标。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是新中国政府主导的第一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法学教育计划,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提高法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即是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卓越法律职业人才。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应是最基本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类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 [1] 。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起点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建设的“五大政法院校”之一,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从继续教育到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是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摘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整体思路和契机。
计划虽好,担忧仍在,其落实更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精心的设计。
为此,首先要抓住其“卓越计划”的属性和主要精神,即鼓励法学教育的多元化、职业化和创新性;其次,要明确其“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其三,要根据学校特点、项目要求和社会需求,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其四,要关注细节,深入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和课程表等问题。
各个院校的创新精神和具体方案设计将决定其实施的成败。
关键词:卓越计划;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方法、一、担忧与思考冒昧而言,可以用两个不甚恰当的词来形容中国法学教育,即“雨后春笋”和“泥沙俱下”。
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法学教育规模庞大,项目层出,堪称显学;同时它又良莠芜杂,低层次重复,距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差距。
当前,法学教育既面临发展的瓶颈和挑战,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的社会期待。
打破瓶颈,抓住机遇,推动法学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是法学教育界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下正在推行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计划”)适逢其时,应运而生,为下一步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整体思路和契机。
它明确提出“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该计划一经推出,确实推动了众多院校的积极申报和实施。
在这种热潮下,本文作者仍然有三个担忧。
担忧一,重视申报“基地”,忽视深层探索和创新。
不少院校在积极申报的热情背后,难免怀有争取资源和争抢前几把交椅的冲动,把“卓越计划”的申报简单地当成一次资源分配或重排座次的机会。
形成竞争并不错,但如果以争取到“试验基地”为目标,而非以认真研究法学教育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难免会造成一旦“基地”到手,一切运行照旧的局面。
这就偏离了“卓越计划”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初衷。
担忧二,重视宏大议事和概念探讨,轻视操作层面的中观和微观设计;重视宏大口号,轻视实际操作;想法层出不穷,办法虎头蛇尾。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人才培养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人才培养法律人才是法律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
法律服务工作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因此,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律人才是关键。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以满足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服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授法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法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研讨活动等方式实现。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与实践单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四、培养多元化的专业能力法律服务工作需要综合性的法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多样化的专业能力。
因此,培养多元化的专业能力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国际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法律服务工作的实践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六、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法律服务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才需要进行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
通过开设专业培训课程、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法律人才保持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结:法律人才培养是法律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法律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法律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法律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其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对于法律界的发展和法治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法律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一、法律从业者的职业化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
他们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法律相关的学历和资格证书,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化的法律工作者应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维护公正和法律的尊严,同时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利益冲突。
二、法律服务的专业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服务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不同领域的法律问题需要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员来解决。
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法、刑事法、劳动法等领域,以及涉及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特定行业的法律顾问服务。
专业化的法律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诉求,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法律机构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同样适用于法律机构。
法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
这些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对从业者进行规范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同时,法律机构应当根据不同领域和专业性质的案件,合理配置人员和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法律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基础。
在学校中,法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法律理论和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法学院应当与实践部门紧密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学以致用。
五、社会对法律工作的期望法律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仅仅是从业者自身的追求,也是社会对法治建设的期望。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专业的执法机构。
社会对法律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着更高的期待,这将推动法律界不断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环境。
综上所述,法律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提高法律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推行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加强机构管理与教育培养,社会才能够得到更加高效和公正的法律保障。
从优秀到卓越之职业化心态塑造培训
从优秀到卓越之职业化心态塑造培训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优秀并不足以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为了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和不断提升自我,培养卓越的职业化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而专门针对职业化心态的培训则成为了越来越多公司和组织中的必备课程。
本文将分析职业化心态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培训将从优秀到卓越。
职业化心态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职业化心态包括对职业的热情、自律、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这些特质决定了一个人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与否,也是他们从优秀到卓越的关键因素。
首先,对职业的热情是一个人能否在职业生涯中持续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一个有热情的人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努力学习,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其次,自律是保持高绩效的关键。
只有做好自我管理,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不断提高个人绩效。
自律也是卓越品质的基础,一个自律的人会表现出更加坚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价值。
再者,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变革的现代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品质。
有创新精神的人能够在日新月异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带来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同时,沟通能力也是一个职业人士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协作工作和团队合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达成共识和目标。
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专业人士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源头,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从优秀到卓越的重要保障之一。
如何进行职业化心态培训为了使个人从优秀到卓越,必须进行职业化心态的培训。
这种培训能够帮助个人不仅仅是提高技能,更是帮助塑造一个卓越的职业品质。
首先,公司和组织可以通过提供专门的职业化心态培训课程来帮助员工进行卓越心态的培养。
这种课程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技巧、解决问题方法、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地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邀请有经验的行业内专家为员工进行讲座和指导。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讲座和交流会,向员工传授成功经验和职业化心态的重要性,激发员工对事业的热情和上进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问题探讨五
__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问题探讨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问题探讨卓越法律人才教化培育的基本问题探讨努力探讨卓越法律人才教化培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化考察卓越法律人才教化培育的目标定位、基本标准和培育体系等问题,对于全面提高高校法科人才培育质量,培育造就大批高素养法律人才,为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供应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化培育的目标定位关于法学教化的目标属性问题,法学界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认为法学教化是素养教化,二是认为法学教化是法律职业教化,三是认为法学教化是素养教化与职业教化并重的教化,四是认为法学教化是精英教化。
而《卓越安排》明确指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育要“以全面实施素养教化为主题”,“以培育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重点”,这事实上是着重强调卓越法律人才的培育要在素养教化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职业教化的功能。
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化培育,应以素养教化为基础。
目前我国的法科学生是从中学阶段干脆招生,这种招生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更。
这样就须要通过本科阶段的素养教化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而且法学本科毕业后,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并不进入法律职业领域工作,而是从事其他行业,这样也须要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问都有所了解和驾驭。
当然,在卓越法律人才培育过程中,各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在通识教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确定合理的比例,办出特色,避开千校一面。
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关系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的困难化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学问结构和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学教化不仅要培育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与详细操作实力的法律特地人才,而且要培育大量的社会不同领域的治国之才和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需对人类和社会生活拥有广泛而成熟的学问和剧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具有多样化的学问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具有创建性的法律思维实力和良好的品德;具有彻底的服务精神和民主责随意识。
法律服务业中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
法律服务业中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随着我国的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促使着法律服务业在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上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法律服务业中,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
企业可以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公开课、内部培训、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
在员工入职时,企业或公司应该为员工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
从基础技能方面入手,逐步学习提高,不仅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而且也提高了员工的发展潜力,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法律服务业中的人才培养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将以往的僵硬、死板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融合在一起。
企业应该设立实践基地,搭建企业内部理论学习渠道和实践培育渠道,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堂和实践的紧密联系,让理论学习更贴近实际,避免出现不贴近实情的学习课程,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人才管理创新1.做好员工奖励和激励机制人才管理除了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外,还要注重维护珍惜企业中的人才资源。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员工评价和考绩核算,对表现出色的员工要给与更大的激励和奖励。
做好招聘工作,根据实际需求招聘人才,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这样有助于增加员工投入和责任感。
2.提高领导能力在法律服务业中,领导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领导能力包括从管理、服务、团队组织和员工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企业应该通过加强领导者的自我知识更新、提升领导魅力、完善业务知识的培训等方法,不断提高领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员工群体的聚集地,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习惯、精神面貌、沟通方式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加强团队协作和合作,培养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疏导帮助。
笔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课程及教学改革
笔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课程及教学改革作者:屈茂辉陈锦红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02期编者按: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
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2-0049-182011年底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决定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拟入选高校名单”①。
之后各入选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陆续推出各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
尽管《若干意见》对这三类培养基地有一定标准和要求,但关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具体定位和评价标准仍然是抽象的,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法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法学院系的主要领导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培养方案的制定更是需要关注。
本文对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的31所应用型复合型培养基地2012-2014 两个学年度实施的法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诸项重要议题②。
一、样本高校的基本构成本研究样本选自教育部2012年8月公布的“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拟入选高校名单”中的58个应用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原计划采用全样本分析方法,但有27个高校的培养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获得。
因而,选取的31个样本既非全样本也非抽样获取,通过网络手段和其他渠道获得。
其中,985工程高校(也是211工程高校)15所,211工程高校8所,一般本科院校8所。
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摘要】在检视我国卓越法律人才背景下的实务化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健全、完善我国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指出应在加强实务化训练、专业实验、增加和司法实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优化培养学制等方面改进和提高我国实务化法学教育培养的能力。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实务化;培养【abstract】in view of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acti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for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 education target and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a sound, perfect our country practice excellence model of training legal talents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practice, points out the training,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increase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legal education practical ability.【keywords】excellent legal talent plan; practical training【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5-01当前,我国法学教育遭遇严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法律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
法律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成为了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法律职业教育,培养出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呢?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培养目标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与理论,具备优秀的法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法律人才。
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法律职业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要以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律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因此,法律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培养。
首先,与司法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
其次,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活动、法律实践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变革对法律职业工作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公益精神。
综上所述,法律职业教育在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是提高法律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只有通过多方位的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为社会和法律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铸就高度职业化,成为卓越职业人
铸就高度职业化,成为卓越职业人一、本文概述1、职业化与卓越职业人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职业化已经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之一。
职业化不仅是一种技能和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它能够帮助我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卓越的成就。
而卓越职业人,更是职业化精神的典范,他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为个人和组织创造巨大的价值。
职业化,简而言之,是一种符合职业规范和价值观的态度与行为。
它要求我们在职场中遵循诚信、专业、高效等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去面对工作。
职业化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工作的尊重和追求,更体现了我们对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职业化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卓越职业人,则是职业化精神的集大成者。
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卓越成就。
卓越职业人不仅在职业技能上出类拔萃,更在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上成为榜样,为身边的同事和组织带来积极的影响。
成为卓越职业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观,以此为指引,逐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
在职场中,知识和技能是不断提升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律、高效地完成工作,为个人和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
总之,铸就高度职业化,成为卓越职业人,是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职业化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更能让我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为组织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卓越职业人,则是我们追求职业化精神的榜样和标杆,他们的高度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西南政法
是贯彻 落 实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
要》 ( 2 0 1 0—2 0 2 0年 ) 的精 神 , 提高 法学 教 育人 才 培 养质 量 。卓越 法 律 人 才 教育 培 养 计 划 即 是 以提 升
科学制定人 才培 养方 案是 实施 卓越 法律 人
才 教 育培 养 计 划 的 起 点
关键词 : 卓越 法律人 才 ; 人 才培 养方案 ; 教育; 质量
中图分类号 : D F 0—5 9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4 3 5 5 . 2 0 1 5 . 0 1 . O 1
高等教 育质量是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革 和 发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2 0 2 0年 ) 》 中高 等教 育 问 题 的核
法治 国家需要 的卓 越法律 职 业人 才 。应 用 型 、 复 合 型卓越 法律职业人 才培 养应 是最 基本 的模 式 , 在 此 基础 上可进一步分 类培养 “ 涉外 法律人才 ” 和“ 西 部 基层法 律人才 ” …。
一
个 以人才培 养质量 为 目标 的法 学教 育计 划 , 目的
2 0 1 5年 2月
南放 眩七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l i t i c M S c i e n c e& L a w
F e b . , 2 01 5 V0 1 . 1 7 No . 1
卓越法 律人才 培 养 中 的“ 卓越 ” 是 区别 现 有法 学教育 的关键词 , “ 卓 越” 法律人才 与 既有法 学人 才 间的区别何在 , 是 我们 培养卓 越法 律人 才必 须认 真 回答 的首 要 问 题 。也 就 是 说 , 要 培 养 卓 越 法 律 人
职业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职业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职业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对《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的学习,使我对职业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了对职业化的理解。
对我对职业化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感觉对实际工作指导帮助很大。
以下是我在这次职业化学习的一点心得: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
使广大员工在思维观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道得品质、言谈举止、礼仪形象等各个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行为养成习惯,实际上是从行为上要求我们做到职业。
最终达到从内到外彻底地提升员工职业化素养的目的。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具体包括:第一堂课职业化的工作技能简单通俗的说,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指看起来像个做事的样子。
产品都是大同小异,就像我们酒店行业,硬件设施都无多大差别,关键是我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及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技巧,而这些我认为都可以称作为职业技能。
其实真正的差异化是人,这也正是差异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只有塑造、提升达到真正的自身的职业化的工作技能,才更能让顾客感受超出期望值,才能让顾客惊喜,从而达到我们服务的目的----创造忠诚的客户!特别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员工不知道的我们要知道,员工知道的,我们要比他们更准确。
第二堂课职业化形象。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
个人的形象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职业形象决定职业命运。
塑造职业形象的关键是得体合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职场礼仪,微笑是展现职业形象的最佳名片。
本人一直要求自己要有卓越的形象价值,也遵循人际交往中的魔鬼数字“73855”,即人的印象形成=55%外表+自我表现38%+7%语言。
经过这次的培训才知道,自己离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扬长补短,再接再厉。
第三模块:职业化的态度。
这个板块中,印象最深刻,以后也会指导自己工作的一句话是:要努力工作更要用心工作,认真工作是把事情做完,用心工作是把事情做好,要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得无可挑剔!积极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岗位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态度是最有效的竟争力,把工作当作一种爱好去完成,三心二意会失去岗位,全心全意会得到职位,用积极的态度开始和结束每一天,职业态度决定职业高度。
卓越法律人才实施方案
卓越法律人才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教学理念滞后、实践能力不足等。
因此,制定并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实施方案,对于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律人才;2. 推进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法学教育教学质量;3. 培养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法学教育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法学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设模拟法庭、法律实务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经验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习实践,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法律实务单位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4.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法律人才的综合能力。
除了法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对法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确保教学质量。
2.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法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对教学成果进行激励和奖励。
3.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和方向,保证培养出的法律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4. 建立学生档案和跟踪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为进一步完善法学教育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五、总结。
卓越法律人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法学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全面推行实践育人工程努力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全面推行实践育人工程努力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全面推行实践育人工程努力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近年来,实践育人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考量。
诸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逐渐成为法学专业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关键环节。
全面推行实践育人工程,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优秀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实践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法学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法律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实践学科,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产生应用性价值。
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要求卓越法律人才应具备杰出的法律才能、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
实践育人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法律实务领域中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优秀法律人才。
三、结合实践育人特点,打造适合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a) 加强实验教学:通过模拟案例、仿真诉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亲身体验法学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 拓宽实习渠道:与法律实务单位联动,拓宽学生实习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 建立实践基地:学校与法律实务单位合作,共建法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基地的实习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与真实案例接触,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d) 强化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与变革,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
四、加强实践育人过程中的指导与评价(a) 指导: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德育与学业导师应起到重要作用。
他们应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b) 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评价体系,将实践成果作为升学或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
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是指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目标、方向和方法应该与法律职业实践的要求相一致。
本文将从法律学科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
法律学科定位是法律教育职业化导向的基础。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学应该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实用性,以满足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因此,我国法律学科定位应该突出法律实践的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法律服务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是法律教育职业化导向的重要方面。
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以法律职业实践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
除了传统的法律基础课程外,应该增设与实践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法律实务、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技能培训等。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和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案件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法律教育职业化导向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实习、法律实战训练、法律研究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法律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还需要加强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对接。
法学院应与法律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计划和师生共建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法学院还应邀请法律界的专业人士来校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法律实践和案例,加深对法律职业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是满足法治建设的需要和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方向。
通过明确法律学科定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加强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对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法律教育的职业化水平,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法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贡献。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法律培训和人才发展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并探讨其在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一、培养全面素质的法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法律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培养法律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灌输法律知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律培训机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团队项目等。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员可以在模拟环境下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培养出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法律人才。
二、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法律培训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法律服务工作的变化速度较快,法律法规的更新换代也很频繁。
为了保证法律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法律培训机构应该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最新的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分享等内容。
此外,法律培训机构还可以与相关法律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法律人才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法律服务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理论知识的运用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法律培训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在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和实地调研等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员亲身参与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训等方式,让学员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法律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与创新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律服务工作的复杂性与专业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法律培训和人才发展成为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培训与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与创新。
一、法律培训的重要性法律培训是法律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法律事务的专业性要求律师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应对各种复杂案件。
通过法律培训,律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法律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二、法律培训的最佳实践1. 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针对法律服务机构内不同层次的律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对于新入职律师,应加强基础培训,使其熟悉法律流程和常见案例。
对于中级律师,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高级律师,应加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培训,以适应管理岗位的需求。
2. 引入创新的培训方法除了传统的面授培训外,可以引入创新的培训方法,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减少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另外,通过模拟案例训练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增强律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3. 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法律培训应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的实际应用性。
培训机构可以与法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实际案例和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帮助律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反馈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提高培训效果。
三、人才发展的最佳实践与创新1. 定制化的发展计划根据律师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其制定定制化的发展计划。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培训、实践安排,帮助律师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2. 多元化的晋升通道法律服务机构应设立多元化的晋升通道,给予优秀的律师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除了律师的技术能力外,也应重视其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 引入外部顾问与合作机构为了增加专业性和多样性的发展机会,法律服务机构可以引入外部顾问和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法学专业中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法学专业中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与实践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并实施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高级法律人才的基础。
法学专业的培养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和案例分析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法律原理、法律哲学、法律方法等,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法学基础。
实践技能课程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法庭辩论、法律调查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课程则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锻炼思维能力、理论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成为高级法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级法律人才的重要环节。
法学专业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法律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应该包括模拟法庭、实习实训等。
模拟法庭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进行法律辩论和判决,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和司法意识。
实习实训可以让学生到各个法律机构进行实际实习,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的方式,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法律实践,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构建与实践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高级法律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培养高级法律人才需要拥有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学教师,以确保教学有深度和实际应用。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法律实践,让他们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法律领域的最新动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
只有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高级法律人才,满足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化训练:卓越法律人才理念的践行
问:自1978年恢复法学专业招生以来,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中国法学教育日益繁荣昌盛。
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人们亦充满了担忧。
作为清华法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您认为中国法学教育面临怎样的困境?
答:中国当代的法学教育从无到有,取得的成就不容否认,这一点不用多说。
但是,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
“繁荣”主要体现为法学院数量的增加以及法学院赖以存在的学生人数的大幅扩张,法学教育呈现的是一幅“大跃进”的景象。
我这里说“大跃进”,是说法学教育的虚假饱和,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仓促上马或者改制的法学院系和专业本身并不具备从事法学专业教育的条件,还有一部分够“条件”的法学院校,在教育理念上、培养方式上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或者说教育理念和思维有待转变。
同时,随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大大增加,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加了,而就业压力的增加反过来又影响到法学院日常教学秩序,进而影响法学教学质量。
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无论本科生、研究生几乎都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或者忙于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如律师证书、会计师证书等),或者在各种机构实习(非教学计划之实习)以获取就业需要的相关经历,或者奔波于就业市场。
对于学校的课业,学生往往处于应付状态,上课反而成为学生的“兼职工作”。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法学院学生本该在学校教育阶段获得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又与实践脱节,用人单位不满意、学生就业率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从目前就业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对现在的毕业生质量颇有微词。
最近,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联合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您对该计划是如何理解的?
答:首先要说的是,这个计划的启动适逢其时。
现在所谓的就业“饱和”,也是虚假的,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
表面上看,社会上似乎不需要那么多法律人才,但事实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依然缺乏。
卓越法律人才所具备的特征应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具有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具有处理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解决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
从历史上,法学这门学科从罗马法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博大精深、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法科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其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前提条件。
法学教育主要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为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
学习法律的目的在于执业。
可以肯定地说,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法科毕业生从法学院毕业后应当具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个法科学生走向社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是他个人的失败;如果一个法学院的学生皆如此,就是这个法学院的失败;如果整个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都是如此,那就是法学教育的失败。
说到“具有解决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现在的学生从专业和素质上讲,仅能从事一般性的法律实务工作,对于解决高端法律问题的能力欠缺,尤其是缺乏应对和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素质和能力,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掌握话语权也是“卓越工程”要实现的很重要的目标之一。
由于法科毕业生从事的是法律事务工作,因此,需要广博的知识,如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除此以外,他们还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如经济学、财务会计、金融与企业管理等。
作为一个法律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具有良好的品质,尤其是在执业过
程中,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体上说,卓越法律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的领导人才。
这里所谓“领导型人才”并非指官职的大小,而是就其素质和能力而言。
我们的法学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相对而言,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在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方面就差一些,在涉外和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就更弱一些。
问:您特别强调了还处于薄弱环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应该怎么理解?
答: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文件中提到的“应用型”提得很好。
从实际需要上看,法学教育更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
所谓职业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法学院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法学教育存在的基础。
比如当事人来咨询,会先介绍案情。
但当事人没有受过法学院的专业训练,讲述的条理不会太清楚,既要从“云里雾里”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引导当事人将事实叙述清楚、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给出解决方案。
这个要求,没有经过职业化的训练,是难以实现的。
此外,就法论法提出解决方案只是一个比较浅的层次,法律工作者应该提出更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讲,法学院的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只会告诉老板这件事情法理上不通,那件事情法律不允许。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应该是智囊型人才,要充当诸葛亮的角色,要能够在法学思维的引导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老板的决策提供参考。
当然,这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功力,不断提高修为。
问:那您说的法学的职业化训练和我们平时所说的通识教育有没有冲突?
答:法学教育恰恰就是一种通识教育,法学院本科生是不分专业的,即便一些政法大学设置了不同的学院,但法科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是基本相同的。
同时我们也强调法科学生专业外的知识拓展和素质能力培养,譬如人们常说的人文素质等。
我们要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必须以专业为前提,舍弃了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通识教育。
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法科学生从法学院毕业后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是夸夸其谈,大而化之。
在这一点上,法学教育与工学教育特别相似,或者说,根本上是相同的。
譬如,有些学建筑的学生从建筑学院毕业后,可以就建筑文化大谈特谈,但却不会设计一栋结构简单的楼房。
法科学生毕业后,需要解决的是法律事务问题,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财产,岂可学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所谓理论要联系实际就是这个道理。
问:您的意思是还是要回归到“职业化”的方向上,对吧?
答: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实就是职业化教育。
法学教育不仅学习知识和理论,而且要注重能力培养,要注重技能训练。
包括课堂的案例教学、校外的实践教学以及法学诊所和模拟法庭的训练,都是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技能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积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法学院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很重要,譬如法律写作与法律推理这样的课程。
我们的学生可能满腹经纶,但却不会制作法律文书,岂不悲哉。
法律是经验,法律也是理性和逻辑。
法科学生在逻辑分析能力也应获得良好的训练。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法学是文科,姑且不论这一认识是否正确,但将法学教育引入经院式的纯理论化的道路实在无益于法律人的培养。
法学教育不具有“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情怀,而需要借助于工科背景,强调法学教育的理性、工具、经验与实验,将工科的这种训练思维和方式引入到法学教育中,才是法学教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