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伊曲康唑[1]

伊曲康唑[1]

【使用介绍】 应使用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5ml伊 曲康唑注射液, 否则,伊曲康唑可能会产 生沉淀。必须将安瓿中的25ml伊曲康唑注 射液全部注入到0.9%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 注袋中,后者专用于伊曲康唑注射液稀释用。 不得使用其它袋子。使用附带的伊曲康唑注 射液延长管。伊曲康唑注射液不得与其它药 物或液体同时使用。
冲洗: - 静滴后应对留置针中的静脉导管进行一次完全的冲洗, 以避免残留的伊曲康唑和以后可能用这根导管来输注的其 它药物之间发生反应。 – 冲洗过程应进行30 秒到15 分钟。通过两向活塞用15- 20 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0.2ì 管内过滤器前的延长 m 管。去掉延长管和输液管。用完后扔掉整套输液装置, 不 得进行再消毒或再利用。 - 为避免沉淀请勿在同一个袋子或伊曲康唑输液管中同时 输注其它药物 - 静滴后通过冲洗留置针或换用多通道留置针的另外一个 通道, 之后可以输注其它药物
【用法用量】
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 2次,以后改为每日1次。第1,2天 治疗方法:每日2次,每次1个小时 静滴200mg伊曲康唑。从第3天起: 每日1次,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 伊曲康唑。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 全性尚不清楚。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对于孕妇,只有当危及生命或用药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 危险时, 才考虑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育龄妇女在使用伊曲 康唑注射液期间应当采用适当的避孕措施直至停止斯皮仁诺 治疗后的下一个月经周期。 – 仅有很少量的伊曲康唑分泌到人乳中。因此哺乳妇女使用 斯皮仁诺时应权衡利弊, 除非其潜在的益处大于用药可能产 生对哺乳的危害时才可使用伊曲康唑。有疑虑时,患者应停 止哺乳。 【儿童用药】 – 因为尚无伊曲康唑注射液用于儿童的临床资料, 所以除非 用药益处大于潜在危险时, 不得用于儿童。 【老年患者用药】 – 因为伊曲康唑注射液用于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有限,所以除 非用药益处大于潜在危险时, 不建议用于老年人。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4h 3h ; 0 和 5 t 与两 性霉 素 B对照 研究证 实 , 两 药的有效率相等 。 当曲霉病急性发作时 , 但 还需 先用 两性霉 素 B 然后改用伊曲康唑维持 治疗 , , 非急性曲霉病 可开始 即用伊 曲康唑。它为不危 及生命 的组织 胞浆 菌病 和芽生 菌病等 的首选 药, 对轻、 中度 的组织胞浆菌病可作为长期 支持 疗法的辅助 治疗 。对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曲霉 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 , 可用于艾滋病 患者 隐球 菌病的初治 和长期维持治疗 。伊曲康唑不 良反 应明显较酮 康唑低 , 易耐受 , 良反应 为厌 患者 不 食、 恶心 、 痛 、 腹 便秘 等消化道反 应和头 痛 、 头 晕、 瘙痒等 。长 期治疗 的患者 中有 7 %发生 血 0 清转酶升高 , 停药后 多能恢复 。 但 2 . 2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其作 用机理是通过 抑制真菌细胞 色素 P 5 4 0介导 的 1a固醇去 甲基 作用 ,阻断麦角 固醇 生物合 成 4 这一关键步骤发挥药效 。其抗菌 活性 1 0~50 0 倍 于氟康唑 , 所有 曲霉 、 对 隐球 菌、 念珠菌属包 括对 氟康唑 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 菌均 有杀菌活l 。对皮炎 芽生菌 、 眭 粗球孢子菌、 巴西 副球孢子菌及 荚膜组织胞浆菌亦 具抗菌活性 。 体外 试验还 观察到对 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包括 顶孢霉 、 链格孢 菌属 、 双极 霉属 、 荚膜组织胞 浆 菌 ,其 中大 部 分 菌 株 在 伏立 康 唑 血 浓 度 为 05 2 g 1 0 ~ ¨ / 时即可被抑制。它对 耐氟康 唑的 m 念珠 菌感染 和艾滋病 患者和急性曲霉感染的免 疫功能低下 的患者均有很好 的疗效 。口服后伏 立康 唑吸收 良好迅速 ,约 1 h血药浓度 达到 —2 高峰 , 伏立康唑表现 为非线性的药代动力学 。 应 用 伏立 康 唑 负 荷剂 量 (mg g ibd或 口服 6 / v i k , 40 gQ 2 0 m 1 h初试 2次)在用药后 d 就达 到接 l 近稳态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在组织中的浓度高 于血浓度 , 高于所有敏感菌 的 MI(0 O gm ) C 1O n /1 。 主要 在肝内代谢后 被清除 ,从尿 中排 除 < %。 2 临床治疗适应 于治疗 曲霉感染 、对氟康唑耐药 的严 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包括克柔念珠菌感 染 ;治疗足分支霉属 和链孢霉属导致的严重真 菌感染 ;亦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有严重致命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中国上市16年中文文献回顾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中国上市16年中文文献回顾
作者简介 : 吕雪 莲, ( 女 汉族) 博 士, , 副主任 医师. — also lts E m i: ou n
I@ g i c m v ma l o .
歇 3周 , 据 S I 分 服 用 2~ 根 CO评 4个 疗 程不 等 ; 特 比萘芬 组 口服特 比萘 芬 20m , 5 g 1次/ , d 根据 S I CO
评分 连 续服用 5~1 不 等 。对 治 疗 后 的 近 、 、 2周 中
中 国 真 菌学 杂 志 2 1 0 0年 2月 第 5卷 第 1期
C i clFbuf 0 0 V l N . hnJMy0,era
伊 曲康 唑 治 疗 浅 部 真 菌 感 染 的疗 效 分 析 中 国上 市 1 中文 文 献 回顾 6年
据分级 标准 对研 究证 据等 级进 行分 析评 价 , 伊 曲 对
康唑 在 中国应 用 于各 种 真 菌 感 染 及 相关 性 疾 病 中 的不 同治疗 方案 进行 比较 分析 , 重于对 疗 效 的评 侧
价 , 伊 曲康 唑 在 中 国的 临床 规 范 、 理 应 用 提 供 为 合
实践佐 证 。
2 0 5. 3% l J
伊 曲 康 唑 ( 皮 仁 诺 , 安 杨 森 制 药 有 限 公 斯 西

目前 临床上 应 用伊 曲康 唑治疗 甲真 菌
司) 是一 种三 唑类 抗 真 菌 药物 , 主要 作 用 于 真 菌 细 胞膜 上 的关键 酶 麦 角 固醇合 成 酶而 发 挥 抗 真 菌 作
广泛 用 于各种 浅 深 部 真 菌病 及 真 菌 相 关 疾 病 的治
我 们通 过对 C K N I中 国知 网 的 中文期 刊 、 秀 优 硕博 士 论文 数据 库 和维普 数据 库进 行检 索 , 索词 检 为“ 曲康 唑 ” 指 甲/ 甲/甲真 菌 病 ” 治 疗 ” 。 伊 “ 趾 “ 等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摘要】伊曲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制剂工作者对它做了很多研究,国内外出现了很多产品和新剂型,关于其药代动力学、毒性和临床应用也出现诸多报道,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进展【作者】陈亮;刘力威;王志强;陈曦【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它对犬小孢子菌、霉菌等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1]。

抗菌机理是通过阻断14α-去甲基,干扰麦角甾醇合成,使得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发挥抗菌作用。

本文就伊曲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剂型、产品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1 伊曲康唑药代动力学特征伊曲康唑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对血浆蛋白具有特殊亲和力。

陈钧等[2]比较了3种市售伊曲康唑胶囊的生物等效性,通过单剂量口服伊曲康唑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试验显示,口服两种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峰时分别为4.17±1.25、4.27±1.16和4.00±1.07h,峰浓度分别为197±9ng·mL-1、216±7ng·mL-16 和272±109ng·mL-1,半衰期为25.2±4.9h、24.6±5.5h 和24.9±3.9h,AUC0→72h分别为3231±1195 ng·h·mL-1、3038±980ng·h·mL-1和4297±1299ng·h·mL-1,实验表明两种制剂与参比制剂并不等效。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概述伊曲康唑基本信息:产品名称:伊曲康唑CAS 号:84625-61-6分子式:C35H38Cl2N8O4分子量:分子结构:别名:斯皮仁诺;依他康唑熔点:166°C标准:外观:类白色粉末用途:广谱抗真菌药贮藏:2-8℃避光,凉处密闭保存。

伊曲康唑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

本品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糖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

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甲基化反应,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膜化学组成改变,膜联结酶功能紊乱,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液外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

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

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

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药代动力学: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最高。

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mg/mL。

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LOGO
1、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
起始剂量为1-5mg/次, 后每日或隔日增加5mg, 最大剂量为1mg/kg/d, 每日或隔1-2日给药一次。
静脉 滴注
首剂0.05-0.1mg,后逐 渐增加至0.5mg/次,最 大剂量为1mg/次,每周 2-3次。
鞘内 注射
用法 用量
雾化 吸入
5-10mg/次,以灭菌注射用 水溶解,使浓度为0.2-0.3%; 超声雾化时浓度为0.010.02%,5-10ml,2-3次/d。
与西沙比利、阿司咪唑、红霉素联合使用,会导致心脏毒性,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 氟康唑为CYP3A4抑制剂,与他克莫司、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合用,会导致后者药物浓度升
高;
监护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定期监测肝功能; 监测血清钾,定期监测肾功能;
LOGO 3、伏立康唑----适应症
头痛,眩晕
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肾功能损害(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或管型尿血尿素氮等); 鞘内注射引起尿潴留 肝细胞坏死,急性肝脏衰竭
静脉滴注会引起寒颤、高热;鞘内注射可引起发热,下肢疼痛
LOGO 1、两性霉素B----注意事项
项目
特殊人群 相互作用
➢妊娠B级;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且累计剂量不得超过4g。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洋地黄毒苷、神经肌肉阻滞剂、氟康唑、伊曲康唑有严重相互作用


菌 药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
抗浅表真菌药物:特比萘芬、灰黄霉素
二、作用机制
多烯类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相结合,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 内的重要物质外漏,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抗真菌药的PK_PD研究和临床用药优化

抗真菌药的PK_PD研究和临床用药优化

药,能有效抑制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等生长。氟康唑为时间 依赖型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其浓度达到 2×MIC 时具有显 著的抗菌作用。而念珠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氟康唑药物浓 度升高,其抗菌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药物浓度低于 MIC,仍 能长时间保持抗菌活性;抗菌疗效与给药总剂量相关,与给药 间隔无明显的相关性;当 AUC24 h/MIC 比值为 12~25 时具有显 著的抗菌作用。而在回顾性实验中发现,当 AUC24 h/MIC>25 时,念珠菌感染治愈率高达 80%;而当 AUC24 h/MIC<25 时,治 愈率仅为 50%[2]。
2.2 核苷类 5- 氟 胞 嘧 啶(Flucytosine,5-FC)是 核 苷 类 抗 真 菌 药 的 代
表,它可通过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起到抗真菌作用。近年来 5-FC 耐药率普遍较高,因此临床上一般将 5-FC 与其他抗真菌 药联用治疗 IFI。
5-FC 为时间依赖型药物,无(或具短效)PAFE,抗菌活性 与 T%>MIC 相关性最好。5-FC 的 PK/PD 研究多为临床前动物 实验研究。在念珠菌动物模型中发现,小剂量多次给药能优 化 5-FC 的 治 疗 效 果 ,而 当 T% >MIC 比 值 达 到 40% ~50% 时 , 5-FC 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同时,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相关 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成人推荐剂量 150 mg(/ kg· d)分 4 次 给药(即每次给药 37.5 mg/kg),可使 T%>MIC达到目标值,此外 还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在曲霉菌动物实验中同样发现, 给药间隔 6 h 的治疗效果优于给药间隔 12 h 和 24 h[3]。
体内、外研究表明,AmB 为浓度依赖型药物,且具有长效 PAFE,评价临床疗效的主要 PK/PD 参数为 cmax/MIC。在中性 粒细胞减少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发现,AmB 的抗菌作用随着 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总给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长间隔大剂 量给药能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当 cmax/MIC 比值达到 2~4 时具 有显著的抗菌作用,cmax/MIC 比值为 10 时达到最大的抗菌作 用。而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老鼠模型中对给药间隔进行比较 (8、24、72 h),实验证明当给药间隔为 72 h 时,老鼠的存活率远 大于 24 h 和 8 h 受试组;此外,当 cmax>MIC 比值达到 2~4 时, 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3]。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

综述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用药两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综述摘要伊曲康唑是一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三唑类抗真菌剂。

它易被吸收,抗菌效果好,这是因为它主要的代谢产物——羟基-伊曲康唑——也具有抗菌活性。

最近开发了两种新的剂型:口服液和静脉用剂型,这两种新剂型是把亲脂性伊曲康唑和环式糊精结合在一起。

这些剂型在不影响伊曲康唑耐受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药物可溶性,与以前的胶囊剂相比,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都有所提高。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用药剂型可以获得稳定的血浆浓度,对于大范围患者群,是治疗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理想用药。

另外,伊曲康唑可以提供不同的给药途径,这就意味着伊曲康唑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所有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改变,包括儿童和重症监护病人。

关键词:伊曲康唑,真菌感染,新剂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前言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是许多潜在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癌,白血病),艾滋病和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1,2)。

易患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同时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3)。

在某些地区,真菌感染已经成为地方病,甚至可以感染健康的年轻人(4,5)。

因此,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给许多卫生保健部门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真菌感染的大部分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属,但是近期,几种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增加(6,7)。

虽然我们了解了很多真菌生物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但是导致个体病例真菌感染的决定性因素却常常不清楚。

临床和实验室用于诊断主要真菌菌属的方法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并且这个方法应用于真菌感染早期发现时,也受到限制(8)。

因此,在许多病例中,患者接受抗真菌剂的预防性治疗。

另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在诊断明确前已经怀疑真菌感染时,可以先凭经验进行治疗。

现在用于治疗和预防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9)。

两性霉素B具有广谱抗菌性,但是很难解决副作用带来的问题。

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

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

伊曲康唑的功能主治一、伊曲康唑的概述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酮康唑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真菌活性。

它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呼吸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包括头皮屑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以及口腔和阴道黏膜真菌感染等。

二、伊曲康唑的主要功能伊曲康唑具有多种功能,下面列出了其主要的功能:1.抗真菌作用:伊曲康唑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白色念珠菌、马拉西亚毛癣菌、阿根廷皮肤假丝酵母菌等。

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呼吸酶来发挥抗真菌作用。

2.抗念珠菌作用: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口腔和阴道黏膜念珠菌感染。

它能够抑制念珠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感染的症状。

3.抗皮肤真菌作用: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真菌感染,如癣菌感染和念珠菌感染。

它能够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破坏其细胞膜结构,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4.抗头皮屑菌作用: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头皮屑菌感染,帮助减少头皮屑的产生。

它通过抑制头皮屑菌的生长,减少其对头皮的刺激,从而缓解头皮屑问题。

5.抗真菌性甲状腺炎作用: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

它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甲状腺炎的症状。

6.抗或头部毛孔癣菌的作用:伊曲康唑可用于治疗头部毛孔癣菌感染。

它能够直接作用于毛孔癣菌细胞,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缓解感染的症状。

三、伊曲康唑的用法用量伊曲康唑通常以外用的形式使用,具体用法用量如下:1.治疗头皮屑菌感染:将伊曲康唑洗发水涂抹在湿发上,按摩头皮2-3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使用频率为每周2-3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2.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将伊曲康唑乳膏涂抹在感染部位,每天2次,疗程约为2-4周。

3.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将伊曲康唑口腔凝胶涂抹在患者口腔黏膜上,每天2次,疗程约为1-2周。

4.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将伊曲康唑阴道栓剂插入阴道深处,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

使用伊曲康唑前,应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免眼睛接触药物。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随着细菌和病毒的不断进化,真菌也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是了解和应对真菌感染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的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这些药物。

一. 多酚类抗真菌药多酚类抗真菌药是指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细胞壁多酚结合,从而导致真菌死亡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聚酵母菌素B(AmB)、红霉素B(Nystatin)和Natamycin等,其中聚酵母菌素B是最常见的一种。

聚酵母菌素B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二十碳四烯酸化物(DM)结合,使其细胞膜发生破坏从而导致真菌菌体死亡。

它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拦截细胞膜中的DM,导致细胞膜钙离子改变和细胞壁失去完整性,进而使细胞死亡。

聚酵母菌素B不仅可以治疗真菌感染,还可用于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二. 伊曲康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合成和催化作用,从而阻断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

伊曲康唑可以治疗如白色念珠菌、口腔念珠菌、皮肤念珠菌、全身性念珠菌病等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类抗真菌药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和组织分布,还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胃肠不适等。

三. 氟康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也是与伊曲康唑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合成和催化作用,从而阻断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真菌生长和增殖的目的。

氟康唑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真菌感染,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口腔白斑、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

但是,氟康唑具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呕吐、失眠等。

四. 靶向脂质类抗真菌药靶向脂质类抗真菌药包括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

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的麦角固醇,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伏立康唑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和毛霉病等。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伊曲康唑是一种通用的抗真菌药物。

它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皮肤真菌和特定的深部组织感染。

本文将探讨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并讨论相关注意事项。

伊曲康唑的药理作用伊曲康唑属于抗真菌酰胺类药物。

此药的抗真菌作用基于其能力干扰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酸合成,这是生物合成胆固醇、麦角甾醇、其他甾体化合物和转运载体所必需的。

伊曲康唑作用于细胞膜,由于其振幅高,因此对真菌特异性选择性。

在感染治疗方面,伊曲康唑广泛用于念珠菌病和内源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新型曲霉菌感染和铜绿微生物感染。

伊曲康唑也被认为是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选择。

它们可以在局部使用时将沙癣感染控制在局部区域,也可以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

临床应用由于伊曲康唑具有广谱、低毒和纯化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伊曲康唑经口服给药后能在体内吸收得快且效果快,常规剂量为200mg/天。

但也就是由他的高度通透性,也会导致副作用更高。

临床使用伊曲康唑时应注意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治疗目标。

它不能和某些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比如咪康唑和异康唑。

在长期使用之前,应先评估基础血液指标和肝功能。

传染病科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因为伊曲康唑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伊曲康唑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可以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疾病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法适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结论伊曲康唑是一种通用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当正确和适当地使用时,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曲康唑具有一些潜在的不适用情况,因此在临床使用中需要特别小心谨慎。

只有在经过仔细评估患者身体条件之后,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

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

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

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

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

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

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潜力巨大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包括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

浅部感染包括皮肤表面感染、皮肤癣和皮下组织感染,主要由秕糠马拉癣菌、皮肤丝状菌、卡氏枝孢霉等引起;深部感染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内脏及全身的感染,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

近年来,由于AIDS、肿瘤、器官移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引起菌群失调,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人数剧增,常见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卡氏肺孢子菌等感染。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1、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制霉菌素A1、匹马霉素、两性霉素B、哈霉素和曲古霉素等;2、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唑类抗真菌药物;3、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烯丙胺类的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4、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如:非多烯类抗生素灰黄霉素、癣可宁。

其中1、3、4类的抗真菌药由于品种少,原剂型毒副作用大,新剂型价格又比较贵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而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迅猛,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优势较大,主要体现在(1)抗真菌谱拓宽。

(2)血将半衰期长,药动学性质良好,在体液中分布和代谢快。

(3)可有效蓄积。

(4)适应症广泛,即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在2005年唑类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占抗真菌药总销售金额的87.99%,可见一斑。

唑类抗真菌药为人工合成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

其抗菌谱较广,抗菌机制与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从而抑制羊毛甾醇转化成麦角甾醇,导致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缺失。

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

麦角甾醇的缺失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而这类药物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性要高于各种哺乳动物。

唑类抗真菌药发展较快,有些多年来应用的药物已逐渐被新药替代。

现应用较多的抗真菌药物是三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2.教学难点: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18
第二节 抗病毒药
•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抗流感病毒 • 奥司他韦
• 阿昔洛韦 抗疱疹病毒药 • 阿糖腺苷 、曲氟尿苷
• 齐多夫定 抗HIV病毒药 • 扎西他滨、拉米夫定
19 • 拉米夫定、阿德福伟、干扰素
抗肝炎病毒药
19



药物



20


20
一、第抗二流节感抗病病毒毒药药 一、抗流感病毒药
第三十八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一节抗真菌药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 熟悉常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特比萘芬、伊曲 康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本节主要内容
一 抗浅部真菌感染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
1 咪唑类 :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 2 三唑类:氟康唑 (二)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代表药品:特比萘芬 二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一)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 (二)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

16

16
第三十八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二节抗病毒药
17
17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抗病毒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2.熟悉常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奥司他韦、阿 昔洛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 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抗病毒药分类、抗病毒药代表 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1机8 制。
12
第一节抗真菌药
一、抗深部真菌感染药—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体内过程】 口服、肌注均难吸收,临床采用缓慢静脉滴注给药 【药理作用】 抗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真菌均有13抗菌作用;可与真菌细胞膜 上的麦角固醇结合而形成膜孔,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而发挥 抗菌作用。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原理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原理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原理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而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则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高浓度伊曲康唑的短时间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原理。

首先,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基于伊曲康唑的药理学特点。

伊曲康唑是一种咪康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而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则是利用高浓度的伊曲康唑,通过短时间内大剂量的使用,来迅速提高血药浓度,达到快速杀灭真菌的效果。

其次,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原理还包括对真菌生长周期的干扰。

真菌的生长周期包括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孢子形成等多个阶段,而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高浓度疗程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到真菌的各个生长阶段,从而实现对真菌的全面冲击和杀灭。

此外,伊曲康唑冲击疗法还可以有效避免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由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采用了高浓度的疗程,真菌难以产生对药物的耐药性,从而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因耐药性而导致疗效下降的情况。

最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原理还包括对真菌感染病灶的快速清除。

高浓度的伊曲康唑可以迅速达到感染病灶,快速清除真菌,从而减少感染病灶对机体的损害,并加速病情的好转。

总的来说,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高浓度、短时间的使用,快速提高血药浓度,全面冲击真菌生长周期,避免耐药性产生,并快速清除感染病灶,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希望通过对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原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魏华1,刘艳1,董迪1,宋笑丹2,吴琳华1*(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6;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深部真菌作用。

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曾经名为NCCLS)推荐的M27-A2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伊曲康唑脂质体、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

结果伊曲康唑脂质体与伊曲康唑注射液相比,对56株受试菌株的MIC、MFC 和杀菌曲线相似。

结论伊曲康唑脂质体保持了与市售伊曲康唑注射液相似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关键词伊曲康唑;脂质体;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杀菌曲线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y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WEI Hua1,DONG Di1,SONG Xiao-dan2,WU Lin-hua1*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olle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6,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in vitr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27-A2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formerly NCCLS) subcommittee, assay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the 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and Itraconazole Injection, killing curve was drown by calculating the colony number . RESULTS MIC, MFC and killing curve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against 56 作者简介:魏华,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吴琳华,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Tel:(0451)86605581 Fax:(0451)86665559 Email:wulinhua1985@ 所属专业:药剂学fungi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Itraconazole Injection in experiments. CONCLUSION Itraconazole Liposome retained similar antifungal activity as Itraconazole Injection. Itraconazole Liposome has significant action in inhibiting fungi and fungicidal effect and excellent antifungal activity in vitro study experiments.KEY WORDS:itraconazole;liposomes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the 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killing curv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必需成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真菌作用[1],对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2],是近数十年来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一个很大进展[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魏华1,刘艳1,董迪1,宋笑丹2,吴琳华1*(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6;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脂质体体外抗深部真菌作用。

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曾经名为NCCLS)推荐的M27-A2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伊曲康唑脂质体、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

结果伊曲康唑脂质体与伊曲康唑注射液相比,对56株受试菌株的MIC、MFC 和杀菌曲线相似。

结论伊曲康唑脂质体保持了与市售伊曲康唑注射液相似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关键词伊曲康唑;脂质体;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杀菌曲线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y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WEI Hua1,DONG Di1,SONG Xiao-dan2,WU Lin-hua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KeyLaboratory of Colle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6,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in vitr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27-A2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formerly NCCLS) subcommittee, assay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the 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and Itraconazole Injection, killing curve was drown by calculating the colony number . RESULTS MIC, MFC and killing curve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against 56 fungi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Itraconazole Injection in experiments. CONCLUSION Itraconazole Liposome retained similar antifungal activity as Itraconazole Injection. Itraconazole Liposome has significant action in inhibiting fungi and fungicidal effect and excellent antifungal activity in vitro study experiments.KEY WORDS:itraconazole;liposomes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the 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killing curve作者简介:魏华,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吴琳华,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wulinhua1985@所属专业:药剂学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必需成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真菌作用[1],对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2],是近数十年来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一个很大进展[3]。

伊曲康唑注射液长期大量应用会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将伊曲康唑制成脂质体的剂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疏水性,减少用药剂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高伊曲康唑在靶器官的浓度[4]。

本实验考察了伊曲康唑脂质体对临床常见五种深部真菌体外抗真菌活性,并与市售伊曲康唑注射液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开发伊曲康唑脂质体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1.1药物与试剂伊曲康唑原料药(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纯度99.0%,批号:070308);伊曲康唑脂质体(本室自制);伊曲康唑注射液(比利时杨森公司,规格:每支25 mL,含伊曲康唑0.25 g,批号:7DB0W01); TritonX-100 (Sigma公司);卵磷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批号:20070412);胆固醇(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批号:20071108);二甲基亚砜 (Beyotime分装,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吗啡啉丙磺酸(广州威佳公司);RPMI-1640粉末(Gibco公司)。

1.2菌种白色念珠菌16株,克柔念珠菌10株,光滑念珠菌10株,近平滑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10株,均为临床分离株,菌株经特殊试验鉴定后保存在-80℃冰箱内直到使用。

药敏质控的标准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克柔念珠菌ATCC6258。

以上菌种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提供。

1.3 培养基RPMI1640液体培养基: RPMI1640粉末10.4 g溶解于900 ml双蒸水中,加入MOPS 34.53 g (使其终浓度为0.165 mol·L-1),搅拌溶解。

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 (25 ℃),定容至1000 ml,用0.22 µm无菌微孔滤膜过滤,4 ℃保存备用。

沙堡氏琼脂培养基(SDA):葡萄糖2%、蛋白胨1%、琼脂2%,蒸馏水配制,灭菌后备用。

1.4 仪器生物安全柜(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BUCHIEL161旋转蒸发仪(瑞士布琪有限公司);KQ3200E医用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公司);DHP-2000型恒温培养箱(天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涡旋混合器(天津市富兰斯电子科贸有限公司);XB-K-25型血细胞计数板(浙江省玉环县求精医用仪器厂);8001-75型电子显微镜(北京永新诺华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2.1伊曲康唑脂质体的制备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伊曲康唑脂质体。

精密称取一定量卵磷脂、胆固醇和伊曲康唑原料药,溶解于20 mL氯仿中,置250 mL茄形瓶中,45 ℃减压蒸发成膜,加入20 mL 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水化1 h,水浴超声40 min,即得伊曲康唑脂质体,4 ℃保存。

2.2抗真菌药物稀释液的制备取一定量伊曲康唑原料药,加入适量二甲基亚砜溶解,制成伊曲康唑质控储备液,-80℃保存备用。

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分别对伊曲康唑脂质体、伊曲康唑注射液和伊曲康唑质控储备液进行稀释,制成终浓度为64 µg . mL-1的抗真菌药物稀释液和质控药物稀释液,所有稀释液均临用现配。

2.3菌悬液的制备将受试真菌接种在SDA平板上,置35 ℃孵箱,传代培养。

挑取生长24 h直径1 mm左右的菌落5个悬浮于装有5 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置于涡旋混合器上振荡15 s,混匀,并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其进行真菌数量计数。

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节菌悬液浓度,使其终浓度为1×106 cfu. mL-1。

再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对菌悬液作1:20稀释,再进行1:50稀释。

2.4药物敏感性试验[5]取一次性无菌U型底96孔板,各孔加入100 µL RPMI1640,然后在第1孔加100 µL药物稀释液,横向进行10级倍比稀释,每排第11孔为阳性对照孔(只含菌液,不含药液),第12孔作为生长对照孔(只含RPMI1640),再向各孔加入100 µL菌悬液。

使药物终浓度为16 -0.0313 µg . mL-1,菌液终浓度为0.5×103 cfu .mL-1。

2.5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药敏板置35 ℃孵箱孵育48 h。

用视觉法判定终点[6]:96孔U型底培养板各孔充分混匀后与生长对照孔比较,当有≥ 50 %浊度降低时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

实验所测的质控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和克柔念珠菌ATCC6258对伊曲康唑质控稀释液的MIC值均与NCCLS规定的MIC值相符合,证实本实验条件符合NCCLS的有关规定,所测定的实验结果可信。

伊曲康唑脂质体和伊曲康唑注射液对56株念珠菌的MIC范围、MIC50、MIC90测定结果见表1。

表1伊曲康唑脂质体和伊曲康唑注射液对56株念珠菌的MICs Tab1The MICs of itraconazole liposome and itraconazole injection真菌株数药物 MIC范围/µg·mL-1MIC50/µg·mL-1MIC90/µg·mL-1白色念珠菌16 ITZ脂质体0.03-8 0.125 4ITZ注射液0.06-8 0.125 4 克柔念珠菌10 ITZ脂质体0.12-2 0.25 2ITZ注射液0.12-2 0.5 2 光滑念珠菌10 ITZ脂质体0.06-8 0.5 8ITZ注射液0.12-8 1 8 近平滑念珠菌10 ITZ脂质体0.03-0.25 0.03 0.12ITZ注射液0.03-0.25 0.06 0.25 热带念珠菌10 ITZ脂质体0.03-0.125 0.03 0.25ITZ注射液0.03-0.25 0.03 0.252.6最小杀菌浓度(MFC)测定从“2.5”项下视觉法观察未见真菌生长各孔,分别取50 µL液体,接种于无菌SDA平板,35 ℃孵箱孵育24 h,菌落数少于5 个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最小杀菌浓度。

伊曲康唑脂质体和伊曲康唑注射液对56株念珠菌的MFC范围、MFC50、MFC90测定结果结果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