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

合集下载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热身运动”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的 ?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什 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 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 chún sì马车), 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结合材料,分析王国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淮南王(刘)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 擅为法令,与人谋反,欲以危宗庙社稷。 ——《史记·孝文本纪》 吴王„楚王„赵王„胶西王„济南王„淄 川王„胶东王„反,发兵西乡。 ——《史记·孝景本纪》

西汉的诸侯国 势力真的很大,汉 武帝该怎么办呢? 真伤脑筋啊!
拓展延伸
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谈 谈对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1、统一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国家强盛更能促进国家的统一 3、 要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建立(刘邦、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
物 质 基 础
(政治、思想、
经济、军事、)
汉朝的大一统
巩固统一
汉武帝
西汉鼎盛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刘秀、洛阳)
1、辨识图: 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请说明理由? 西 东 汉 汉 西汉 东汉 西汉
前202-9年
东汉
25-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C、汉文帝
课堂总结
基础
政治:颁推恩令 加强集权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汉文帝
汉景帝
(1)西 汉 建 立



鸿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
“汉并天下”瓦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4:35:28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82021/8/282021/8/28Aug-2128-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8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大一统之盛】 材料四 汉初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 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材料五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 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 于京师”。
(4)材料四、五说明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 问题?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汉武帝接受 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 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主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 略,善于用人。客观条件:文景之治奠定的雄厚物质基 础。
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一项最重要措施是( B )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提问: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哪些特点?2.汉朝的建立(1)介绍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及其背景。

(2)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汉朝的政治制度(1)讲述汉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分析汉朝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4.汉朝的经济发展(1)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5.汉朝的文化成就(1)讲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学说、辞赋、书法等。

(2)分析汉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1.汉朝的对外交往(1)介绍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匈奴的和战、与西域的交流等。

(2)分析汉朝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汉朝的衰落(1)讲述汉朝的衰落过程,如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2)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

3.汉朝的历史意义(2)分析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汉朝政治制度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深远影响。
农民与地主的关系
汉朝时期,农民依附于地主,形成 地主-佃农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 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 影响。
奴婢制度的演变
汉朝初期,奴婢制度较为普遍,后 来逐渐受到限制和改革,体现了社 会进步的趋势。
03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崇,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价值
汉朝医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灸 、外科手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和推广。
04
汉朝的对外关系
与匈奴的关系
和亲政策
汉朝初期,为了休养生息, 缓解与匈奴的紧张关系,采 取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 匈奴单于。
互市贸易
汉朝在边境地区设立关市, 与匈奴进行互市贸易,互通 有无,满足了双方的经济需 求。
防御工事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 安全,修建了长城、烽火台 等防御工事,提高对匈奴的 防御能力。
征伐与反击
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 了多次征伐和反击,如卫青 、霍去病等将领的北征,有 效地打击了匈奴势力。
与西域诸国的交往
张骞出使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 拓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
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册封与赏赐
汉朝艺术风格独特,以气势恢 宏、细腻入微为特点,代表作 品有霍去病墓石刻、马踏飞燕 等。
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汉朝科技在农业、天文、数学、医学 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和进步。
汉朝天文学和数学也有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浑天仪等重要的天文仪器,数 学方面则有《九章算术》等著作。
汉朝农业技术不断提高,改进了农具 、灌溉系统,推广了耕作制度,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率。
汉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
刘邦建立汉朝
在楚汉战争后,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政治方面
采纳主父偃的建 议 推恩令
建议内容:下令
主 父 偃
允许诸侯王将自 己的封地分给子 弟,建立较小的 侯国。(削弱诸侯 的势力)
王国问题
中 央 统 辖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主父偃 “推恩令”
“推恩令”妙在哪儿?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 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 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 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 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 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又称两汉,分指西汉和东汉)
西汉初年 经济形势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 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汉朝初年,经济萧条。
“光武中兴”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一节 础
政治 “推恩令”,削
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
汉武帝的大一统
独尊儒术”
经济
西汉 进入 鼎盛 时期
军事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C (
)
A.汉文帝 C.汉武帝
B.汉景帝 D.汉高祖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 D )
我用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最好呢?
道家
儒家
法家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政治上,实行削藩,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
子弟,削弱诸侯国势力。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中央设太学, 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汉武帝的大一统
客观, “文景之治”使经济繁荣 1、条件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 一 统
政治,实行削藩,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 2、措施
子弟,削弱诸侯国势力。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13、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
西汉,建立者刘邦,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
东汉,建立者刘秀,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西汉初年政策
思想上, 清净无为
经济上, 休养生息
汉文帝在位20多年,
1、宫室、园林没有增加,
2、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
不用金银,只能用陶瓦修饰。
汉景帝后期,
粮仓丰满, 铜钱成堆,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汉 武 帝 刘 彻
我最大的优点是 善于用人, 并且不拘一格!
下面隆重推出我 发现的三个人才:
董仲舒
主父偃
卫青
我汉武帝雄才大略,
对我叔叔梁王出行 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为什么敢这样 嚣张跋扈呢?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
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董仲舒
我将儒家的思想进行了 改造,发展为: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就是说“皇帝是天子!” 大家必须尊奉皇帝! 我这么说,其实都是为 了?
迷惑人们的思想, 巩固封建统治!
晚年汉武帝
好主意!我支持! 下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太学, 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打下 基础
轻徭薄赋 汉初恢 复经济 的措施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政治上彻底削弱王国权利
汉武帝加强 中央集权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 面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 时期 文化上:设立太学 经济上…… 军事上……
儒家
道家
法家
韩非子
董仲舒
“罢黜 百家, 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废除 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 术,把儒家思想作 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 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 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 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 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 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 《 汉 书 食 货 志 》
牛驷 自 食 饥民 车, 天 , 馑失 。而 子 死 。作 将不者 业 相能过 , 或 具 半 人而 乘 钧 。 相大 ……
历 史 资 料
·
西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萧条的局面
秦的暴政严重阻碍经
济的发展 秦末连年争战对经济 造成的破坏
汉高祖刘邦
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历 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
雄 才 大 略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1.政治措施: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 着严重的考验:
政治上:诸侯势力仍相当 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措施: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 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 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汉景帝刘启西汉初年恢复经济的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