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知识框架
抗日战争知识框架ppt精选课件
![抗日战争知识框架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c0aef7a2161479161128e6.png)
抗战胜利: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
鸦片
第二次
甲午中 八国联军 日本发动全
战争
鸦片战争
日战争 侵华战争 面侵华战争
近
代 中 《南京 国 条约》 的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殖民统治、 经济掠夺、 奴化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反侵 略 中国各阶层人民展开抗争,但都以失败而结束
斗
全民族抗战 并取得完全
胜利
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侵华战争
军事 屠杀人民
侵华日军的罪行
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殖民统治
经济:掠夺
伟 大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确定方针
的 抗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
十九路军奋勇抵抗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日 战
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
争
高潮:西安事变,揭开合作抗日的序幕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de25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e.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从1937年7月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进行,成为二战期间东方战场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以下将对抗日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侵华初衷与侵略行动:1.日本对华侵略的初衷:日本帝国主义通过追逐殖民地利益和扩张军事势力,以求出口市场和资源控制,实现霸权地位。
2.侵华行动的起因: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上海发生七七事变,日本正式侵华,将其扩大为全面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反击: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地方武装、其他政党、民族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团结。
2.中国远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包括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等,中国军民积极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3.中国军队的重要战役:如八年抗战期间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长春会战、长城抗战等,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正面决战,取得了重要胜利。
4.游击战争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以及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极大地分散了日军的力量,对日军形成了长期的消耗战。
三、外援与战争胜利:1.八路军、新四军和美援: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与美援组成的飞虎队和美军驻华顾问团,在战争中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军事指导,共同推动了战争的胜利。
2.苏联援华:中苏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使得苏联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特别是1941年的莫斯科会战使得日军不能再对华作死皮赖脸的进攻,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气氛。
3.盟国合作与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日战争,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盟国的支持,如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提升。
四、南京大屠杀:1.南京大屠杀的发生: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屠杀行动,令无数无辜百姓和战俘遭受了非人道的虐待与屠杀。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结构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096891c02020740be1e9bd7.png)
日
本投降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三、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国民党---台儿庄战役:1938年 徐州会战 李宗仁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2、共产党---
3
四、
1、中共七大
2、
1、我国设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2、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发展
⑴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
我们要用具体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的言论和行为;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扼制反华势力,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⑵要认识到:中日两国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才能友好相处;
⑶我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扼制国际反华势力。
抗日战争知识点
![抗日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c864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6.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全民族解放战争。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历时8年零1个月零8天。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侵略主义政策,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反抗意志。
1.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
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控制。
日本在此期间也在迅速崛起,并开始对中国的殖民化进程。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起点。
2.抗日战争的进展抗日战争在开始时是以中国军队和民间武装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为主。
但是由于中国的军队装备不足和内部分裂,抵抗并不成功。
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各个抗日力量开始联合抗击日本军国主义。
抗日战争的进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抵抗,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战争。
3.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一些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早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在此次战斗中进行了顽强抵抗,尽管最终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还有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迅速反击并击败了日本军队。
此外,平型关大捷、太原保卫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也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4.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一些国际援助,这对于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战争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的支持。
此外,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提供了一定的援助,包括物资和财政支持。
5.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影响抗日战争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国家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高考抗日战争知识点框架
![高考抗日战争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6ba0ab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a.png)
高考抗日战争知识点框架抗日战争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它成为高考历史科目中重要的考点之一。
在准备和复习的过程中,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和事件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在此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到导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背景条件的形成。
首先是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动机,包括资源控制、军事战略和政治目标等等。
其次是中国内部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包括农民危机、封建社会结构和政治腐败等因素的积累。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中国成为抗战重要一方的国际因素。
二、中国与日本的战争进程和战略态势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描述中国与日本在抗战期间的战争进程和战略态势。
主要的内容包括中国东北抗战、华北抗战、华中抗战等战役的发生和进展情况。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到中国在抗战初期面临的一系列劣势,如军事实力差距、策略处置问题、后勤保障等,以及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艰苦抵抗和牺牲。
三、国共合作和重要战役胜利这一部分要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战役的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到在国共合作下形成的以国民党为主导、共产党为骨干的统一战线,以及两党在战略操作和战术决策上的互动。
另外,还要了解重要战役的发展过程和战果,如平型关、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等,这些战役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支援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支援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战局的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苏联的支援和援助、美国的援助和国际援助等,这些外援和国际支持对中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浴血奋战和艰辛抗争的历史。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框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境和事件。
在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以上知识点的复习,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以便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及答案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789bcb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4.png)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2、背景国内 ----------------------------------国际 ----------------------------------3、过程-------4、结果-----5、影响------二、西安事变1、背景2、人物--------、---------------3、时间-----4、经过------5、结果--------6、意义--------三、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时间-----2、经过------3、影响------四、南京大屠杀1、时间------2、经过------3、认识-------五、平型关大捷1、时间-------2、部队-------3、意义-------六、台儿庄战役1、时间--------2、经过:(人物)---------3、意义------七、百团大战1、时间-----2、部队------3、人物:------3、经过-------4、意义-------5、认识-------八、中共七大1、背景-------2、时间--------3、地点-------4、内容-------5、意义-------九、抗日战争的胜利1、过程 --------- --------- ---------2、时间------3、标志--------4、意义国内:----------国际:---------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2)-----------(3)----------(4)-----------(5)-----------(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答案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2、背景:国内国共内战国际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3、过程: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dfa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1.png)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次伟大斗争。
作为中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一、抗战爆发背景1931年,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制造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的沈阳。
接着,日军向华北、华中发动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抗日”政策,但日本并不听从。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
第二阶段为相持阶段,1939年至1941年。
第三阶段为反攻阶段,1942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逐渐打垮了日军。
三、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华北决战、华东会战、长沙保卫战、珍宝山战役和彭德怀部的辽沈战役等。
四、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实行了不同的抗战策略。
初战失利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内战停止,城市抗战,游击战争”的策略。
另外,中国还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团结各族群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经历了8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第一,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第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第三,促进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总之,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爱国和报效祖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010d9d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1.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经历了近八年的战斗,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历史、亚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战争的背景、全民抗战、重大战役和取得胜利四个方面来总结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争的背景1.日本侵略中国的根源:列强侵略、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扩张主义。
2.中国的内外矛盾: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侵略中国的方式、时间节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等)。
二、全民抗战1.監國政府的抗战宣言:陶志書先生給全国人民的布信《向日本宣戰參戰書》。
2.战争形势的发展:武汉保卫战、淞沪会战、歼灭战、方面战役。
3.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战。
三、重大战役1.广州战役: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中国迎来第一个抗战胜利。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的内战暂时停火,形成了真正的民族统一战线。
3.南京保卫战:国共合作的象征,中国军民英勇抵抗,推迟了日本的计划。
4.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的粉碎进攻。
5.瑞金会师:改变了东南沿海与华中、华北战略形势。
6.平型关大捷:变改变日军军心,士气丧失。
7.淞沪会战: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8.血战沂蒙山:八路军伤亡惨重,但保护了敌后抗战根据地。
9.支援重庆: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西南战场形势的紧张。
10.三大战役(南京、武汉、宜昌):中国军民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付出惨重代价。
四、取得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战胜法西斯的远东战场,中共在国民党政府的参与下参加了波茨坦会议。
2.慕尼黑协定的失败:慕尼黑协定引发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迎来了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3.中国抗战的意义:中国的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c640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5.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大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战争。
本文将对抗日战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战争爆发及初期抗战抗日战争于1937年7月7日爆发,原因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北部的卢沟桥附近挑起事端。
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由于准备不足,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然而,中国人民经过顽强抵抗,展开了全面的抗战。
二、重要战役及战斗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击退了日军,保卫了上海。
2.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至29日,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地区成功击退了日军,展示出中国军队的不屈抗争精神。
3. 长沙会战:1939年6月6日至7月9日,中国军队在长沙与日军进行激烈战斗,最终成功保卫了长沙。
4.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31日期间,中国抗日军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有效遏制了日军侵略势头。
5. 武汉会战:1938年10月11日至1940年10月25日,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进行鏖战,最终被迫撤退。
三、中国军队与人民的抵抗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长征,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后方支持。
四、国共合作与二次国共内战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了国共合作。
两党通过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然而,在战争胜利后,由于政治上的矛盾,国共两党徐徐陷入二次国共内战。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
抗战胜利也为后来的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六、对世界的影响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战战役知识点总结大全
![抗战战役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f4ce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b.png)
抗战战役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2. 乙未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3.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国土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受损害4. 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全国嵖民的实施,全面进行对华侵略的实施5. 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运动的发展。
二、抗战战略的制定和实施1. 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 军事抗日战争的形成3. 中国军队战略的制定和战术实施4. 中国抗日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战役5. 抗日战争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三、抗日战役的演变和胜败1. 1937年发生的淞沪会战2. 1938年发生的平型关大捷3. 1938年发生的太原保卫战4. 1938年发生的台儿庄会战5. 1938年发生的武汉保卫战6. 1938年发生的南昌保卫战7. 1939年发生的河南保卫战8. 1939年发生的中原会战9. 1940年发生的胶济线会战10. 1940年发生的长沙会战11. 1940年发生的常德保卫战12. 1940年发生的延安保卫战13. 1940年发生的开宁会战14. 1940年发生的衡阳会战15. 1941年发生的南昌战役16. 1941年发生的同蒲决战17. 1941年发生的海港战役18. 1941年发生的兰新战役19. 1941年发生的华中战役20. 1941年发生的黄松战役21. 1941年发生的包座战役22. 1941年发生的天河镇战役23. 1941年发生的牂牁山战役24. 1941年发生的十万大山战役25. 1941年发生的岭面战役26. 1942年发生的与打27. 1942年发生的秦伯平原战役28. 1942年发生的孟良崮战役29. 1942年发生的独山战役30. 1943年发生的草庙山战役31. 1943年发生的孟良崮战役32. 1943年发生的樟园战役33. 1944年发生的琼崖保卫战34. 1945年发生的时期湾会战35. 1945年发生的新疆解放战役36. 1945年发生的平津战役四、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2.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3. 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的变迁和发展4. 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的变迁和发展5. 抗战对世界的影响五、抗战战役的意义和价值1. 抗战战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 抗战战役对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3. 抗战战役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推动4. 抗战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以上是抗日战役知识点的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
![抗日战争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1689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1.png)
一、历史背景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程度日益加强。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开封了侵华战争的大幕。
4.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为此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原因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如不平等条约、封建主义和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制度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革命曾于1927年以后宣告失败。
3. 军阀割据,国内政治极度动荡,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三、抗日战争的进程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整体规模。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游击战争。
3. 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合作。
4. 国共两党于抗战时期的合作与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影响1. 日本军国主义在华北、东北和华中的丧失及中国的国土解放。
2. 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所付出的牺牲和战略胜利。
3. 抗战结束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 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1. 全国抗战胜利的经验和教训。
2.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3. 对敌深入作战的经验和教训。
4. 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影响。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取得了中国解放区的建立,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抗日战争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斗争,表现出了全民族的爱国情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抗日战争在国际上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积极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和维护中国的和平。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6438255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d.png)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一、引言1. 抗战时间的界定: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2. 抗战的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背景二、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1.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关东军的阴谋与行动2. 局部抗战的兴起:东北人民的抵抗与国民政府的应对3. 中共在东北的抗日活动: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与发展三、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1.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2. 全面抗战的兴起: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与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转变3. 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四、抗战相持阶段1. 百团大战:中共军队在华北的主动进攻2. 武汉会战:国民政府军事中心的迁移与战局的变化3. 战时经济与文化: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文化事业五、抗战胜利与战后处置1.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2. 抗战胜利的意义:民族尊严的恢复与民族自信的重振3. 战后处置:战争罪行的审判与和平建国的探索六、抗战中的国际援助与合作1.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苏联红军参战与东北解放2.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美国援华飞行队与经济援助3. 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七、抗战中的民族觉醒与救亡运动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2. 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与民间组织的抗争3. 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抗战英烈与民族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八、抗战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 坚持民族独立与自主:中华民族在抗战中的坚定立场2. 团结御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3. 英勇斗争与不畏牺牲:抗战精神的历史启示。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网络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网络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3f70917976c66137ee0619fc.png)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网络结构图英雄:东北抗日义勇军,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英雄人物: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赵登禹、佟麟阁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12 屠杀中国人达30万人以上揭示了:日军的凶残野蛮,法西斯的丑恶面目内容: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共态度: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去西安谈判结果:经过中共及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书面的到来中国人民的反抗国民政府:台儿庄战役:时间:1938年春(徐州会战),指挥:李宗仁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共产党新四军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一一五师百团大战时间:1940.8 指挥:彭德怀目的:为粉碎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主要破袭战)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人民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在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岁月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奔马图》《愚公移山》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时间:1945.4 地点: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③大会通过新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大会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意义: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8原因:1、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2、苏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3、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3f2b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f.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又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反侵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下面是对抗日战争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背景和起因: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动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动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和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
在这些战争中,中国失去了台湾、辽东半岛等领土,被剥削和屈辱侵犯,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国家。
2.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军队在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并与华北军队发生冲突,导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爆发冲突。
二、战争过程:1.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地域范围: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涉及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2.武装抗战:中国军队采取了游击战和阵地战的混合战争方式,发动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
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在敌后建立广泛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形成了有效的打击和牵制。
3.民族团结和民众抗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局面。
南京举行过著名的大阅兵式,宣告了全国抗战的开始。
许多知名抗日人物和组织如周恩来、冯玉祥、朱德、董存瑞等成为了革命英雄。
4.地下抗日和游击战争:许多抗日组织和地下党进行地下抗战,在敌后开展间谍活动、破坏敌军、枪毙汉奸等。
游击战和地下抗战成为中国人民对抗日军的重要战略。
三、抗日战争的意义:1.终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是终结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决定性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努力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放弃了进一步侵略的计划,从而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主权。
2.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抗日战争使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世界各国纷纷表示对中国的支持,这为中国在日后的国际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部分知识点整理
![中国抗日战争部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0e9f9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8.png)
中国抗⽇战争部分知识点整理伟⼤的抗⽇战争【基本线索】⼀对主要⽭盾:民族⽭盾占主导地位,促成两党的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两条抗战路线:⽚⾯抗战路线与全⾯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国民党正⾯战场和⼋路军、新四军敌后战场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37、7-38、10)、战略相持(38、10-44)、战略反攻(局部反攻与⼤反攻,44-45、8)。
三种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傀儡政权(伪满、伪汪)、抗⽇民主政权四条线索:⽇侵华、国民党抗⽇及态度演变、中共抗⽇、抗战时期国共关系四个区域:国统区、解放区(抗⽇根据地)、沦陷区、游击区⼀、⽇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必然性)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亚太(⼤陆政策、《⽥中奏折》既定国策,蓄谋已久)2、直接原因:摆脱危机3、客观时机:国共内战;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本侵华战争的经过和罪⾏ 1.⽇本局部侵华#⽇本为何要⾸先侵略东北?#1)霸占东北是⽇本⼤陆政策的既定计划,早在甲午战争就觊觎东北; 2)东北地理位置重要; 3)东北物产丰富; 2.⽇本全⾯侵华不抵抗政策:九⼀⼋事变爆发后,蒋介⽯不允许张学良20万关东军抵抗,⽽是对中共进⾏全⼒围剿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抵抗政策不得⼈⼼, 在社会舆论的强⼤压⼒下, 1933年4⽉蒋介⽯对第四次围剿红军的军官训话⾸次提出。
3.⽇军的罪⾏(1)发动战争,侵占⼤⽚领⼟(2)南京⼤屠杀1937.12(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活体试验(七三⼀部队)细菌战、化学战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溥仪·伪满洲国(1932)——汪精卫·南京伪国民政府(1940)经济掠夺(以战养战)奴化教育(消磨中国⼈的反抗意志)三、中国军民的抗战1.局部抗战:关内关外的抗⽇救亡运动(中国抗⽇第⼀阶段:1931—1937年)背景:①九⼀⼋后,⽇本侵华不断加剧②国民政府推⾏不抵抗政策,全国各界⾃发掀起抗⽇救亡运动。
1931—1937年抗⽇救亡运动的特点:①⾃发性、形式多样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的⼒量③抗⽇与反蒋相结合2,全民族抗⽇战争(中国抗⽇第⼆阶段:1937—1945年)【抗⽇战争的发展形势(三个阶段、持久战)】(⼀)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1]国民党正⾯战场(1)淞沪会战(2)太原会战:(平型关⼤捷)(3)徐州会战:(台⼉庄⼤捷)(4)⼴州、武汉会战:抗战进⼊相持阶段[2]中共敌后战场(1)洛川会议,制定全⾯抗战路线;(2)敌后抗⽇根据地开辟;(3)陕⽢宁边区政府成⽴;(⼆)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1]中共敌后战场百团⼤战(1940年);少数民族抗⽇武装⼒量壮⼤;各种游击战[2]国民党正⾯战场枣宜会战:张⾃忠牺牲(1940年)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战争的主要战场。
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框架
![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38da266cddccda38366baf00.png)
国
屠杀剿共 攘外必先安内 破产
合 作 破 裂
国共矛 盾为主
中日矛 盾上升 西安事变
合 作 抗 日
共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实现2.抗日战ຫໍສະໝຸດ 历程九一八事变 局 部 抗 战 西安事变 全 民 族 抗 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国共 两党 实现 第二 次合 作
台儿庄战役
抗 日 战
百团大战
争
胜 利
中共七大
3.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1948年9月1949年 1月
1946年6月
1947年夏
1949年4月23日
国民党进
攻中原解 放区 全面内战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 山
辽沈、淮
海、平津 战役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国民党 政权覆灭
战略进攻
开始
抗日时期知识点归纳总结
![抗日时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f1aa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a.png)
抗日时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迫害和抵抗1. 侵华前的背景日本在19世纪末开始着手于其对中国和朝鲜的殖民企图,1885年强迫朝鲜签订《庚午条约》,早在南洋海事事件之前,中国东北辽东半岛、鞑靼、旅顺口、大连湾、义县和长春城区全部属于中国,此后即相继强占了中国的台湾、澎湖、威海卫、广东徐闻湾、福建永嘉、济江口等地,并积极控制特权和扩展势力范围。
2. 侵华时期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4月,日本入侵上海;1937年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占领卢沟桥,主权交由日本控制的淞沪会战爆发;同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发动了南京大屠杀。
这为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拉开了序幕。
3.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对抗,国共两党建立了“团结抗日、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抗战之初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在共同对日抗战的情况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面具体表现在五四运动后产生了1~2次左右的抗日合作,其中以国共合作为主的。
5.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天津直隶军阀蔡廷锴部放鸽被枪声激怒与中国军队争夺在北平上海周边的控制参差。
中共中央来电提议,上海工人罢工,国民党在谢晓峰的劝说下,放弃了“缣线牵手的主张”。
6. 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八路军、新四军这两大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
7. 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战初期的军队继续与国民党建立地方武装,以及抗战初期的军队的建设。
在全国抗战中,共产党建立了与人民意志的接近的人民军队。
二、解放战争的进行中1. 从国民革命军到抗日民族解放军解放战争全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的反对国民党政府,文章来自河南,在面临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基石。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关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一体两面的。
即解放战争是抗日战争的继续,是对抗日胜利的保卫和发展。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结构_1_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结构_1_](https://img.taocdn.com/s3/m/f397f635376baf1ffc4fad6d.png)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结构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介石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沦陷,·九运动: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
中共在北平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了救亡运动高潮,1936年12月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参加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6个星期屠杀了30多万人,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出动105个团,发动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945年,湘西会战,是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国际: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苏联也对日宣战,国内: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政府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内容: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f80c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日本侵华的背景日本侵华的根源是欧洲列强对亚洲殖民统治体系的挑战。
19世纪末,欧洲列强侵略亚洲,特别是在中国、朝鲜和台湾。
这个过程在近代中国和日本以及韩国人的意识中深深根植。
2.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工农运动的发展,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迫切需要,使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日益增强。
3.日本对华殖民和侵略的进一步扩展1928年至1937年,日本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和在北方沦陷区建立中国“伪政权”,并迫使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大片领土离开中国土地。
4.日本对华侵略的直接动因侵华战争是日本对华侵略政策的直接结果。
日本军国主义通过发动长沙、平津、镇江等战役,使中国沦陷,进一步扩张其占领区,纵火烧杀,尽设暴行。
5.国际政治背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英美及其盟国为了制裁侵略国家,联合中华民国,共同指责并制止日本侵略,给中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
6.政治经济背景中国国民党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尤其是南京政府对革命性质和民主革命的错误认识,加速了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抗日战争的基本内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日本占领了北方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激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其关系是制止内战,组织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体制的建立是国共两党间和其他民主党派间的合作。
2.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日战争的两次最大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在一次关于上海和南京地区的会战中攻占了失掉了的城市。
然而在台儿庄,日军成功的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和一支来自苏联的军队。
3.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的战争, 长工党决定进行多次的叛乱,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次抗日行动显示了共产党军队的一些方面的军事能力并让中国农民有所了解共产党的人民军队4.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长征中建立了军事上的合作和军事和政策的统一。
在长征中,军队穿越了数千公里的无人区,被迫放弃了之前的军事行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华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
军事 侵华日军的罪行
屠杀人民
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殖民统治
经济:掠夺
伟 大 的 抗 日 战 争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确定方针 国民党 抗日救亡运动 十九路军奋勇抵抗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 高潮:西安事变,揭开合作抗日的序幕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民党——正面战场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中国各阶层人民展开抗争,但都以失败而结束
全民族抗战 并取得完全 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
抗战胜利: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 鸦片 战争 近 代 中 国 的 反 侵 略 斗 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 殖民统治、 经济掠夺、 奴化教育
《南京 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