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 抗疟药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 抗疟药课件

药物化学  抗疟药课件
第六节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三、抗疟药
•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特别是在南美洲、 非洲、南亚和旧中国
•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 很早使用金鸡纳树皮来治疗疟疾
传染源
• 已经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性蚊子传染的疾病
奎宁 Quinine
结构和命名
• 6-甲氧基-α-(5-乙烯基-2-奎宁环基)4-羟甲基喹啉甲醇
Quinine的前药
• 奎宁碳酸乙酯 • -优奎宁(Euquinien) • -无味奎宁 • 苦味消失,但仍保留其抗疟作用 • 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出奎宁 • -适于儿童
代谢
• 口服后迅速并完全被吸收 • 广泛分布于全身 • -可进入脑、脑脊液中,可通过胎盘并分泌
于乳汁 • 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基化 • -羟化 在喹啉环的2位 • -其次 在喹核碱的6位
发现-青蒿素衍生物
• 合成或半合成大量的衍生物 • C-10羰基还原得到二氢青蒿素 • -为Artemisinin在体内还原代谢物 • -抗鼠疟比Artemisinin强一倍
构效关系
• 内过氧化物对活性存在是必需的 • -脱氧青蒿素完全失去抗疟活性 • 活性的存在归于 • -内过氧化物-缩酮-乙缩醛-内酯的结构
集 • -有利迅速杀灭红细胞内裂殖体
25倍
10~20倍
代谢物
• 去乙基氯喹 • -对敏感的恶性疟,与Chloroquine等效 • -对于耐药的恶性疟原虫,这种代谢物活性
则明显减少
青蒿素
发现-青蒿素
• 我国在1971年 • 菊科植物黄花蒿 • 新的倍半萜内酯
发现-青蒿素
• 口服活性低、溶解度小、复发率高等缺点 • 扩大应用受到影响
全合成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药理学)
2.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2)视力障碍 (3)其他反应
二、常用抗疟药
(二)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1.作用与应用 对良性疟迟发型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配子体有较强 的杀灭作用,是根治良性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物。
2.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1)本品毒性较大 (2)少数特异质病人(先天缺乏G-6-PD者)可发生急
第三节 抗滴虫病药
甲硝唑是治疗滴虫病首选药物。
偶遇抗甲硝唑株滴虫感染时,可考虑改用乙酰胂胺局部 给药。
第四十章 抗寄生虫药
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
§40-4 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吡喹酮(praziquantel)
1.作用与应用
(1)抗血吸虫作用 (2)抗绦虫病 (3)抗囊虫病
学习目标
第四十章 抗寄生虫药
1 熟悉抗疟药物作用环节、疟疾防治与选药原则;
常用抗阿米巴病药的选用与联合用药;氯硝柳、 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等的驱虫谱和药疗须知; 氯喹、青蒿素、常用抗阿米巴病药的作用和 应用 ;
2 了解其他常用药物的特点
第四十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性溶血性贫血和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常用抗疟药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1.作用和应用
对各型疟原虫的速发型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有抑制作 用,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是病因 性预防的首选药,也用于休止期抗复发和弓形虫病的治疗。
2.不良反应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急性中毒
妇女禁用。 静滴时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
一、抗阿米巴病药
(一)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药 替硝唑(tinidazole)

药理学四十抗寄生虫药精品PPT课件

药理学四十抗寄生虫药精品PPT课件
一、疟疾的特点与分类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良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恶性疟

伯氨喹、乙胺嘧啶

控制传播药

伯氨喹

控制复发药







控制症状药
病因预防药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乙胺嘧啶

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疟原虫子孢子
抗疟药物及其分类
➢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 —— 氯喹、奎宁、青蒿素、咯奈啶等
抗其他吸虫 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 抗绦虫病 各类绦虫 不良反应 少
丝虫生活史
在我国主要为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丝虫病的特点
淋巴管及淋巴结炎、结缔组织慢性增生
常用药物
乙胺嗪、依维菌素等
丝虫生活史ຫໍສະໝຸດ 下肢象皮肿 阴囊象皮肿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病特点 致病血吸虫主要有日本、曼氏、湄公血吸虫 病程分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
抗血吸虫病药的发展史 酒石酸锑钾 → 呋喃丙胺、硝硫氰铵 → 吡喹酮
肝硬化主征 巨脾 腹水 门脉高压
吡喹酮
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广谱抗吸虫和抗绦虫药
抗血吸虫病 各类血吸虫有效,对各期有效 机制:增加虫体内钙,致挛缩、肝移、死亡 损伤虫体皮层,造成空泡破裂、吞噬死亡 特点:疗程短,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好,无蓄积
菌 抗阴道滴虫病 作用滴虫滋养体 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最有效
不良反应 少 粒细胞减少、抑制酒精代谢、致畸
依米丁(吐根碱)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十二章-抗疟药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十二章-抗疟药

第四十二章抗疟药抗疟药是一类预防或治疗疟疾的药物。

(一)简介: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表现为周期性作冷(伴寒颤)、发热、烦燥、口渴、出汗量多、每次发作时间6-10小时不等,脾肿大、贫血。

疟疾根据其感染的疟原虫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间日疟:每隔一日发作一次一一间日疟原虫;■三日疟:每三日(每两天)发作一次一一三日疟原虫;「良性恶性疟:每天或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原虫一一症状较重,致命危险。

目前尚无一种抗疟药对疟原虫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效,故要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

(二)疟原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生殖(在雌性按蚊体内):〔无性生殖(在人体内)1、无性生殖阶段:(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原发性红外期):疟原虫孢子体(雌按蚊唾液内)一一人体内经血液进入肝细胞裂体增殖(10-14天)肝细胞破裂,放出裂殖体一一进入红细胞。

一一潜伏期,无症状一一乙胺嘧啶有效。

(2)继发性RBC外期(继发性红外期):原发性红外期裂殖体一一肝细胞内一一裂体增殖抵抗力下降肝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体——进入红细胞——复发根源——伯氨喹有效。

(3)红内期(RBC内期):进入红细胞后一一以分解血红蛋白为原料一一滋养体破坏红细胞大量裂殖体释放一一侵入红细胞一一产生临床症状一一氯喹、喹宁有效。

2、有性生殖阶段:红内期疟原虫一一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在雌按蚊体内有性生殖子孢子——唾液腺内叮咬流行与传播——伯氨喹有效。

(三)抗疟药的分类:根据其作用环节不同可分为三类1、主要用于控制临床症状:氯喹、奎宁、青蒿素等;2、主要用于疟疾的复发与传播:伯氨喹一一对配子体有杀灭作用3、主要用于预防:乙胺嘧啶一一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有性生殖。

第一节主要用于控制临床症状的抗疟药一、氯喹(啉):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衍生物,1943年合成。

(一)药动学特点: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小时达高峰;2、分布独特,在RBC内比血浆浓度高10-20倍;在有疟原虫RBC比正常RBC高25倍;与组织蛋白结合较多,在肝、脾、肾中是血浆浓度的200-700倍;在脑组织,脑脊液中为血药浓度的10-30倍。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课件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课件

• 口服型,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5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6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7
(二)杀灭肝内期和配子体的药物
1、伯氨喹(primaquine):
• 8-氨基喹啉类药物,对肝内期疟原虫有明显杀灭作 用,是目前唯一的间日疟根治药物。
(1)杀虫机理: • 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Ⅱ而破坏红外期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0
(一)杀灭红内期无性体的药物
(3)药理: 氯喹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 顿服0.6g后2—3h在血浆内可达到或超过 有效浓度,其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 10—20倍。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 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倍,血浆浓 度≥15ug/L时对间日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20ug/L对恶性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3)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昏、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等,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2
3、咯萘啶(pyronaridin)
苯骈萘啶类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常用 于治疗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1)杀虫机理:主要通过破坏疟原虫复合膜的 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泡的代谢活力而发挥 杀虫作用。
(2)药理: 肌注后0.75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 吸收后肝内含量最高,血浆半衰期约为2-3 天。与氯喹无交叉耐药性,
(3)主要的副反应:食欲下降、腹痛、恶心、
呕吐等,对心脏无毒副作•常用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3
4 、青蒿素类衍生物
倍帮萜内酯类新型抗疟药,较易通过血脑 屏障,常用于治疗抗性恶性疟。其口服后吸 收良好,1-1.5小时即达血高峰浓度,作用迅 速,但代谢也快,血浆半衰期仅为2小时, 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 点。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

药理学之抗疟药

药理学之抗疟药

药理学之抗疟药第六章药理学第三十六节抗疟药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氯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氯喹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疟疾的临床发作;但对子孢子、休眠子和配子体均无效,不能用于病因预防以及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

氯喹具有在红细胞内尤其是被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浓集的特点,有利于杀灭疟原虫,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的特点。

氯喹也能预防性抑制疟疾症状发作,在进入疫区前1周和离开疫区后4周期间,每周服药一次即可。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由于其在肝脏中的浓度高,可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脏肿。

(3)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琅疮等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

2.青蒿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青蒿素对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快速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主要用于治疗对耐氯喹或多药耐药的恶性疟。

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脑性疟的抢救有较好效果。

二、主要用于控制远期(一)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是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二)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伯氨喹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与红细胞内期抗疟药合用,能根治良性疟,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传播。

对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无效。

伯氨喹抗疟原虫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拉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

尽管有对伯氨喹感性下降的间日疟原虫株出现的报道,但对伯氨喹的耐药的发生是很罕见的。

2.不良反应治疗剂量的伯氨喹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颇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个体可发生急性溶血。

第44章 抗疟药(已打印,药理学)

第44章 抗疟药(已打印,药理学)

伯氨喹 ( Primaquine )
很少产生耐药性.与氯喹合用, 很少产生耐药性.与氯喹合用, 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毒性较大,治疗量可引起疲倦, 毒性较大,治疗量可引起疲倦, 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 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少数人 有药热,粒细胞减少等. 有药热,粒细胞减少等. 少数特异质患者可发生溶血性 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从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一 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 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对耐氯喹虫株 感染有效. 感染有效. 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强大迅速 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症状控制率可 100%. 达 100%. 口服给药近期复发率达30%. %.与伯氨 口服给药近期复发率达30%.与伯氨 喹合用, 10%. 喹合用,复发率降至 10%.
乙胺嘧啶 ( Pyhmethamine )
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 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按 蚊吸人含乙胺嘧啶的血液时, 蚊吸人含乙胺嘧啶的血液时,可 阻止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的增殖, 阻止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的增殖, 起到控制传播的作用. 控制传播的作用 起到控制传播的作用.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作用机制
奎宁 ( Quinine )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 体有杀灭作用,效力不如氯喹, 体有杀灭作用,效力不如氯喹,体内 消除快,易复发,毒性较大, 消除快,易复发,毒性较大,不常规 使用. 使用. 用于耐氯喹或耐多种药物的恶性 疟,特别是严重的脑型疟. 特别是严重的脑型疟. 配子体无作用. 对红细胞外期, 配子体无作用.
治疗量: 头晕,头痛, 治疗量: 头晕,头痛,胃肠道反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十二章-抗疟药汇编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十二章-抗疟药汇编

第四十二章抗疟药抗疟药是一类预防或治疗疟疾的药物。

(一)简介: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表现为周期性作冷(伴寒颤)、发热、烦燥、口渴、出汗量多、每次发作时间6-10小时不等,脾肿大、贫血。

疟疾根据其感染的疟原虫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间日疟:每隔一日发作一次——间日疟原虫;三日疟:每三日(每两天)发作一次——三日疟原虫;良性恶性疟:每天或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原虫——症状较重,致命危险。

目前尚无一种抗疟药对疟原虫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效,故要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

(二)疟原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生殖(在雌性按蚊体内):无性生殖(在人体内)1、无性生殖阶段:(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原发性红外期):疟原虫孢子体(雌按蚊唾液内)——人体内经血液进入肝细胞裂体增殖(10-14天)肝细胞破裂,放出裂殖体——进入红细胞。

——潜伏期,无症状——乙胺嘧啶有效。

(2)继发性RBC外期(继发性红外期):原发性红外期裂殖体——肝细胞内——裂体增殖抵抗力下降肝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体——进入红细胞——复发根源——伯氨喹有效。

(3)红内期(RBC内期):进入红细胞后——以分解血红蛋白为原料——滋养体破坏红细胞大量裂殖体释放——侵入红细胞——产生临床症状——氯喹、喹宁有效。

2、有性生殖阶段: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在雌按蚊体内有性生殖子孢子——唾液腺内叮咬流行与传播——伯氨喹有效。

(三)抗疟药的分类:根据其作用环节不同可分为三类1、主要用于控制临床症状:氯喹、奎宁、青蒿素等;2、主要用于疟疾的复发与传播:伯氨喹——对配子体有杀灭作用3、主要用于预防:乙胺嘧啶——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有性生殖。

第一节主要用于控制临床症状的抗疟药一、氯喹(啉):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衍生物,1943年合成。

(一)药动学特点: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2小时达高峰;2、分布独特,在RBC内比血浆浓度高10-20倍;在有疟原虫RBC比正常RBC高25倍;与组织蛋白结合较多,在肝、脾、肾中是血浆浓度的200-700倍;在脑组织,脑脊液中为血药浓度的10-30倍。

药理学第四十一节抗疟药

药理学第四十一节抗疟药

第四十一节抗疟药良性疟: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引起。

恶性疟:恶性疟原虫引起。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疟原虫生活史:2个阶段)(一)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

疟原虫入侵人体,在肝细胞内繁殖形成大量裂殖体。

2.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无临床症状,是良性疟复发的根源。

①间日疟原虫(良性疟原虫):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2种同时进入肝细胞,其中速发型子孢子迅速繁殖形成裂殖体,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休眠一段时间,然后繁殖成裂殖体。

②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再进入红细胞(导致复发)。

3.红细胞内期,疟疾发作期。

红外期裂殖体进入红细胞后分解血红蛋白,并破坏红细胞,引起寒战、高热的症状。

4.配子体形成期,是疟疾传播的根源。

(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红内期的部分疟原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按蚊吸取感染者的血液后,雌、雄配子体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成为疟疾的传染源。

二、常用抗疟药的作用与分类1.控制症状:氯喹、奎宁、青蒿素。

作用于红细胞内期。

2.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磺胺类。

作用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3.控制复发和传播:伯氨喹。

作用于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有性生殖阶段。

三、常用抗疟药(一)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物氯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控制疟疾症状,对间日疟和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均有效。

也可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作用持久。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对阿米巴肝脓肿有效,阿米巴痢疾无效。

3.其他作用: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胃肠道反应、耳鸣、烦躁、皮肤瘙痒等,停药后可消失。

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见角膜浸润,表现为视力模糊,少数影响视网膜,可引起视力障碍,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大剂量或快速静脉给药时,可致低血压、心功能受抑、心电图异常、心脏骤停等,给药剂量大于5g可致死。

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利用精准医疗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生 物标志物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 准诊断和监测。
国际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03
抗疟药
抗疟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分类
作用机制
常见抗疟药物介绍
01
02
03
04
氯喹
奎宁
青蒿素
其他药物
抗疟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抗疟药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等副作用,以及引起眼部和神经系统的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疟药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机,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对于孕妇和 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抗疟药。
消化道等。
02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 作用机制
常见抗寄生虫药物介绍
氯喹
阿苯达唑
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通过干扰疟原虫 的DNA复制和RNA转录而发挥抗疟作 用。
广谱抗寄生虫药,可治疗多种蠕虫感 染,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 导致寄生虫能量耗竭而死亡。
吡喹酮
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肺吸虫病, 通过作用于虫体的皮层,导致虫体肌 肉收缩、脱皮而死亡。
抗寄生虫抗理
• 护理在抗寄生虫药和抗疟药中的应 • 药理学在抗寄生虫和抗疟治疗中的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与分类
药理学的定义
药理学的分类
药理学根据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的不 同,可以分为治疗药物药理学、诊断 药物药理学、新药研究药理学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药物作用靶点
药物作用方式
03 药物作用途径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的吸收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 入机体,如口服、注射、

药理学 抗疟药

药理学 抗疟药

[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较大 2.特异质反应(G-6-PD缺乏)
急性溶血性贫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对原发性红外期的子孢子有杀
灭作用——病因预防
2.对红内期:仅对未成熟的裂殖体 有作用,奏效慢,一般不作控制 症状,仅作休止期抗复发
5.中枢神经抑制 微弱的解热镇痛,也可引起头晕、 精神不振.
青蒿素 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
疟药 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尤其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及脑型恶 性疟均有显著效果 缺点:复发率高
二、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
[作用和应用] 杀灭继发性红外期的休眠子(根治 间日疟和卵形疟) 杀灭配子体 (防止疟疾传播) 临床常和氯喹一起应用(根治良性 疟,减少耐药性产生)
恶心、呕吐、耳鸣、头痛、视力 减退、暂时性耳鸣 2.心肌抑制作用 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传导和延 长心肌不应期,静注血压下降和 致死性心律失常
3.特异质反应 少数恶性疟用小量奎宁产生急性 溶血,发生寒战、高热、呕吐、 背痛、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4.子宫兴奋作用 奎宁对妊娠子宫有兴奋作用,可 加强节律性收缩,孕妇忌用
久、排泄慢.
临床作为控制各型疟疾症状的首选 药。因对良性疟的配子体也有效, 有助于防止疟疾传播。 对于良性疟虽不能根治,但由于作 用持久,故能延迟良性疟的复发。
2.抗阿米巴作用 杀灭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治疗 肠外阿米巴病
3.免疫抑制作用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 节炎、红斑性狼疮、肾病综合症 有一定作用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头 痛、头晕、胃肠道反应等 2.严重反应 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视力模糊、 失明,少数可致心肌损害、心律 失常、阿-斯综合症、心跳停止

药理学41抗寄生虫药

药理学41抗寄生虫药

三、常见抗疟药
1.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 【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红细胞多,感染红细胞更多 疟原虫溶酶体内药物含量高出宿主溶酶体 一千多倍。 代谢: 排泄:
三、常见抗疟药
1.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 【药理作用】 氯喹对血内各种疟原虫的无性
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临床 症状。对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原虫的 配子体和未成熟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亦有 杀灭作用。
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1.抗疟药的选择 控制症状: ①对氯喹敏感疟原虫选用氯喹; ②脑型疟:用磷酸氯喹、二盐酸奎宁、青蒿
素类注射给药以提高脑内药物浓度; ③耐氯喹的恶性疟:选用奎宁、甲氟喹、青
蒿素类;休止期:乙胺嘧啶和伯氨喹合用; 预防用药:乙胺嘧啶预防发作和阻止传播, 氯喹能预防性抑制症状发作。
甲氟喹
能有效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特别是对 成熟滋养体和裂殖体有强效杀灭作用。对 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无效。
咯萘啶
在临床用于脑型、凶险型及耐氯喹虫株所 致的恶性疟治疗,也用于治疗间日疟。
青蒿素 高效杀灭红内期裂殖体的抗疟药。
【药理作用】 抗疟机制主要是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及线粒体功 能,干扰虫体对宿主血红蛋白的利用,使虫体因 缺乏营养而死亡。
第四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1.红前期杀灭药 2.红外期裂殖体杀灭药(组织期裂殖体杀灭
药) 3.红内期裂殖体杀灭药(血内裂殖体杀灭药
二、抗疟药分类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作用机制】
1.碱化效应 氯喹系一弱碱,进入疟原虫感染 的红细胞后,浓集于红细胞的酸性部位, 即食物泡和溶酶体,因消耗食物泡的H+, 使食物泡的pH升高,损害原虫的血红蛋白 酶,以致原虫不能消化其摄入的血红蛋白, 引起氨基酸的缺乏和核糖核酸崩解。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药理学课件)

疟原虫生活史示意图
2 患者适合使用哪种 抗疟药进行治疗?
二、常用抗疟药
1.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特点:作用于红细胞内期 *代表药: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
2. 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特点:杀灭休眠子,控制复发; 杀灭配子体,防止传播
*代表药:伯氨喹
3. 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
• 1972年从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 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 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获一
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 技成就奖。
•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 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 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抗疟药
学习目标
➢ 实现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加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 感,弘扬医者精神。
➢ 掌握抗疟药作用环节及应用,了解青蒿素作用特点。 ➢ 能够利用理论知识为基层患者选择抗疟药,并能够
完成疟疾防治的健康宣教。
01
疟原虫生活史
目录 02
常用抗疟药
03
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
患者,男 , 34岁 ,因午后发热伴寒颤 、头痛 、恶心 、 乏力1周 来我院就诊。体检:39.5℃, 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 , 口唇紫绀 ,全身发抖 ,牙齿打颤 , 腹软 ,脾在左肋下 ,质 中等 ,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4.5×109/L,中 性粒细胞 0.62,淋巴细胞 0.38, RBC 3.0×1012/L,Hb 90g/L, 尿蛋白(﹢﹢﹢),彩超:脾厚5.7cm ,上下径 12.3cm。患 者于20天前从苏丹回国 ,根据苏丹为疟疾高发区 ,结合病人 的表现考虑为疟疾,高热寒颤时取末稍血查到疟原虫 ,确诊 为恶性疟疾 ,收住院抗疟疾治疗1周痊愈 。

临床药理学PPT抗疟药课件

临床药理学PPT抗疟药课件
1. 抗疟作用 2. 抗肠道外阿米巴作用 3. 免疫抑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蝶形红
斑狼疮
【不良反应】
一般能良好耐受,仅有轻度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和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
大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视力障碍,以及 肝肾损害。
奎宁
quinine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得的一种生物 碱。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自古当地居民即用 其树皮治疗疟疾。1820年分离出奎宁后,迅即 用于临床,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自合成 氯喹等药后,奎宁已不作首选抗疟药用。但当 今氯喹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因而奎宁又被 重视。
乙胺嘧啶的作用机制
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合成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的不良反应
•治疗量时基本上不发生不良反应。 •此药略带甜味,易被儿童误服而中毒,表现恶心、 呕吐、发热、发绀、惊厥,甚至死亡。 •成人长期大量服用时,可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 而引起巨细胞性贫血。 •偶可引起皮疹。
奎宁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 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 控制临床症状。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严重的脑型 疟。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加之毒性较大, 因此不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亦无明显作用。
奎宁的不良反应
1. 金鸡纳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听力和视 力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因为奎宁得自金鸡纳树 皮,金鸡纳树的其他生物碱也有此反应,故称金鸡纳反 应。
致病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良性疟
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生活史
抗疟药分类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奎宁、甲氟 喹、青蒿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云南二省,间日疟主要流行于安徽、湖北、河南、 江苏等省
•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疟疾分类:
间日疟(可复发)
三日疟 恶性疟
良性疟
卵形疟(可复发)
【疟原虫的生活史】
{ 无性生殖阶段 (人体)
生活史 有性生殖阶段 (蚊体)
1、 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雌
蚊体
雄 配子体
合子
子孢子(唾液腺,成为传染源)
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可治疗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 敏感的恶性疟。 (2)防止症状发作,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3)对红外期无效
根治间日疟、卵形疟必须同时服用伯胺喹
不能用于病因性预防
2.抗肠外阿米巴病: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肝脏中 浓度高)
3.免疫抑制作用: 长期大剂量应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 1.抗疟剂量: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肤瘙痒 2.长期大量使用:视力障碍 3.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奎宁(quinine) 最早应用 从金鸡纳树皮提取,奎尼丁是其右旋体 【作用特点】 1.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疗效不及氯喹且毒性大。 2.对红外期无效。 3.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 4.不良反应:
金鸡纳反应:恶心呕吐、头痛、耳鸣、听力和视力↓ 特异质反应:急性溶血,出现寒战、高热、黑尿 心血管反应:用药过量或滴注过快可致严重低血压和 致死性心律失常。 其他:子宫兴奋作用、低血糖
抗寄生虫药
廖红 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cqliaohong@
抗疟药
疟疾的临床特点
• 全球五亿病例/每年,超过 100 万人死亡,大部份在非
洲。WHO指出疟疾平均杀死一个< 5 岁儿童/30 s;疟疾 也是导致非洲经济一直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目前我国常见的是恶性疟、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1.掌握氯喹、伯胺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 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奎宁、青蒿素、甲氟喹的作用特点、 应用和不良反应
按蚊
黄花蒿
疟疾流行区域图
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甲氟喹(mefloquine) 化学结构与奎宁相似
【作用特点】 1.杀灭红内期滋养体,对红外期无效。 2.主要用于控制耐药恶性疟症状,生效较慢。 3.半衰期长(约30天),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每2周给药一次。
青蒿素 【作用特点】 1.快速、有效杀灭红内期滋养体,对红外期无效。 2.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3.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 4.半衰期短(约4h),故复燃率高。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持久,可维持一周。 1.杀灭原红外期裂殖体,用于病因性预防。 2.抑制红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起效慢。
常与周效磺胺合用控制耐氯喹恶性疟的症状。 3.抑制蚊体内有性生殖,用于控制传播。
【不良反应】治疗量一般不发生 1.长期大量服用引起巨幼贫 2.急性中毒:
伯胺喹(prima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杀灭间日疟、卵形疟继红外期的休眠子:
控制间日疟、卵形疟复发,与氯喹合用根治间日疟、
卵形疟 2.杀灭各型疟原虫配子体:控制疟疾传播 3.对红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症状
【不良反应】毒性较大 1.一般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停药可恢复。 2.特异质反应:红细胞缺乏G6PD者易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红内期 2.控制复发的抗疟药:
伯胺喹——继红外期 3.控制传播的抗疟药:
伯胺喹——杀灭配子体 乙胺嘧啶——抑制蚊体的有性生殖 4.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原红外期
氯喹(chlor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1)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作用快、强、持久
2、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 人体肝细胞 裂殖子 (此期无症状,为潜伏期)
(2)红细胞内期:
部分 雌雄配子体
裂殖子 侵犯红细胞 滋养体
裂殖体形疟所特有,一部分子孢子侵入肝脏后,进入 休眠期,成为疟疾复发的根源
【抗疟药分类】 1.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