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1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课文《背影》。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尊重。
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感受过父母的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背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父爱?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情感。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二)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主题。
(三)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背影》全文,进一步感悟父爱。
四、教学反思1.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对生字词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但部分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较为详细,有助于学生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父爱。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共同解决问题。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父爱故事,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生字词,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放作者介绍,同学读。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
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
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回答:四写背影。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探讨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
3.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具体策略: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明确学习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本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背影》这篇课文,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父爱的伟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2.收集身边的亲情故事,与同学分享,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3.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下五个亮点: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精选1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精选15篇)八班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篇1一、班级状况本班共有同学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大部分同学活泼好动,接受力量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同学已经熟悉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力量得到了肯定的进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靠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果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同学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实行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乐观性,引导其主动地发觉,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欢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进展的需要。
本班有2位同学特别聪慧,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常常做小动作,姿态不够正确、有4位同学基础较差,对生字的把握较慢,对课文的朗读有困难、有5位同学特殊优秀,他们能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有较强的写作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漂亮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爱惜动物,喜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开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肯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同学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同学的留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觉–––鼓舞同学探究发觉,引导同学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把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同学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学问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沟通中培育同学的口语交际力量;展现台–––给同学供应展现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篇1教学目的:〔1〕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才能。
〔2〕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3〕加强听说训练。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注重学生活动,安排讨论,强化听说。
第一课时一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画下来并注音。
争取读一两遍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
2.边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文中描绘的内容,力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
3.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平常、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是为什么?说明: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宜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包括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宜匆忙“分析”。
“这一次”背影不同于平时,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爱子之情尤为崇高,尤其感人。
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理解,一般可不予纠正,留待深化理解课文时解决。
二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不仅仅是不幸,失业是社会造成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失业是灾难,是飞来横祸。
失业,又遇丧事,就是更不堪承受的灾祸了〕〔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这是对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分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
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什么?〔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宽慰儿子〕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住“背影”描写的特定环境,为深化理解父亲爱子之心打下根底。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5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5篇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一、说教材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大家。
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两课时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合作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2、讨论交流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1)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是怎样描写的?(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作者“诚实”的写作使文章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人间亲情。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你平时注意过别人的背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作为语文材料的传统篇目,它感动了很多很多读者,因为它写出了人世间至深至诚的父子之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感。
2、讨论交流针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词语、句子等,提出疑问梳理筛选,将学生比较关注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
(三)研读课文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2、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明确:(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
1.篇章理解:掌握《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爱如山的情感。
2.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蹒跚、橘子、赋闲等。
3.句子解析: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铁道边。”
-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对父爱深沉的理解。
-词汇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举例:
-在解析“背影”的象征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背影”不仅是指父亲的背影,更是指父亲的形象和父爱的化身。
-对于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例句或让学生尝试仿写,以加深对白描手法运用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背影》这篇文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在时间安排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篇章主题:理解《背影》所表达的父爱主题,把握作者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情描绘。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描述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和内疚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悟亲情和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四、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亲情。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实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父亲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亲情的伟大。
七、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形象。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强记忆。
《背影》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 典质(zhì) 赋(fù)闲颓(tuí)唐琐(suǒ)屑差(chāi)使勾(gōu)留搀(chān) 蹒(pán)跚(shān)2. 作者及背景:(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他的作品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理解亲情的深沉,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背影的形象。
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代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词、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表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表现较好,能够主动寻找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短文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课文主题。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提高了写作能力。
5.需要改进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对部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讲解。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亲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厚父爱。
2. 课文中作者情感的细腻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5.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读后感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6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6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2.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学习重难点】:1.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深情的语言。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父母的爱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每一寸行程。
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都有无数有关父母让自己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凝聚着父母对我们的深切关爱。
下面我们来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深沉的父爱”的。
链接:《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一、预习导学(读顺课文,掌握生字词,积累常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jí()簌簌()cǎn淡()踌躇()()迂()腐橘子()栅栏()()pán shān()()拭()举箸()suǒ屑()惦记()晶莹()()2、看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乱七八糟的样子:纷纷落下的样子:凄惨暗淡,不景气:④失业在家:⑤短时间停留:⑥言行守旧,不合时宜:⑦衰颓败落:⑧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⑨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⑩细小而繁多(的事):3、常识填空《背影》选自《》,作者,字,江苏扬洲市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他著有诗文集《》,散文《》、《》。
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感知事件课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一.读背影,动真情。
①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提示: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②“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时的背景如何?③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几次写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哪一次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令你最感动?说说你的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板书,提问:“背影”有什么特殊含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第一至三段,分析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父爱。
2. 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情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至三段。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对父爱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
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背影》教学设计(续)六、课堂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七、总结全文(5分钟)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提醒学生将课文中的美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九、家庭作业(课后)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
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范例(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范例(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基本目标:理解__选材立意及文中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回忆性记叙文“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的一般结构式。
2.较高目标:体验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
进行外貌描写片断训练。
课时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落实基本目标)一导语: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写父子情深的散文名篇──《背影》。
请翻开课文,先看“预习提示”,标划出作者简介,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提示。
二略读(理清写作思路把握全篇结构)提问:“预习提示”第二段中,作者自述__写的是“那一回”的事,这个“那一回”指的是“哪能一回”?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样的情形?请用三分钟时间快速判断:__从第几段一第几段都是在写“那一回”的来龙去脉的?明确:第一段开篇主题,提出难忘“背影”(板书),引出回忆。
第二段开始追忆“背影”(板书),展开回忆,具体描写“那一回”事件的详细经过。
第三段结束回忆,抒写思念,泪光中又浮现父亲“那一回”的背影(板书:再现“背影”),结束全篇。
小结:“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是回忆性记叙文常见的一般结构方式。
三朗读第二部分(或播放音像),熟悉第二部分内容。
四研读第二部分,理解选材立意。
可围绕以下问题殿开:1.第二部分中写了两处“背影”,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各是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的背影。
明确:都发生在南京车站:买橘的背影,离去的背影。
(板书)2.“买橘的背影”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明确拳拳爱子之心。
板书)“离去的背影”为什么使“我”的泪又来了?(明确: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
板书)3.在写南京父子离别之前还写了在徐州随父亲奔丧、家境的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从中你看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何作用?明确:这些材料表现了世道艰难,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心境自然不好。
把“背影”放在这样特定和环境条件下,写出特定的家境,心境,父子之间的相爱相怜才更加哀婉感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2)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解析课文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背影”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2.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Hale Waihona Puke 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利用网络资源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时的背景如何?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3、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1、赏读这一部分,根据提示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分析、体会这浓浓的父子深情。
提示:
(1)感情基调的把握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
四、教学方法
1找好切入,立足文本,触摸语言,感受人物。
本文的语言平实、质朴、易懂,教师可以牢牢抓住文章语言上的这一特色,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层层铺开,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细节,透晰人物形象,感受浓浓亲情。
2品味美文,同题赏析,情感延伸,深化主题。
好文章可以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憾。在感受来自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形象之后,借助这种“爱”的氛围,教师准备好三毛的同题文章《背影》,继续让学生在比较赏析中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而更进一步感受来自于父母最真切的爱。
内容分析:
全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几年前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情景的叙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是感受亲情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背影》是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代表课文之一,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爱”的博大力量。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忽视父母对我们的爱,课文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化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可以更舍身处地了解自己的父母。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背影都牵动着作者情感的脉搏,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线索作用,即“背影作线,贯串始终”,咱们平时在写文章时可以学习运用这种写法来表现中心。)
(背影作线,贯串始终)
(六)赏读探究,合作交流:望父买橘
内容包括:主题讨论和阅读练习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优美的音乐缓缓想起,想必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本教案的设置分为两大板块:课文学习和主题语文阅读两大部分。
五、教学思路:
课内学习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前提测评—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赏读探究,合作交流—品味细节,感受深情—生活链接,情感迁移—练习巩固,感情升华这几项。
主题语文阅读:
主要选取了三毛的同名作品《背影》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不同的人物形象及情感体现来巩固学习的效果。
(四)前提测评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xiè)差使(chāi) 奔丧(sāng)簌簌(sù)
狼藉(jí)踌躇(chóngchú)迂腐(yū)琐屑(suǒxiè)
拭干(shì)蹒跚(pán shān)颓唐( tuí) 举箸(zhù)
(下面我们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想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向我们传达的感情,我觉得第一步应该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下面同学们就根据问题的提示,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去朗读一下文章,希望你能成为那个满载而归的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展示
(同学们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者简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朱自清的介绍,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背影》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教学课题
朱自清的《背影》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1925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