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我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例如考试、面试、工作压力、亲戚家庭关系等等。
应激反应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但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 应激反应的定义及类型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事件通常会引发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出汗等等。
同时,应激事件也会引起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例如焦虑、愤怒、冷静、逃避等等。
根据应激事件的不同类型和强度,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是针对突然而来的、严重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内。
慢性应激反应则是对新经常发生的、渐进性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职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
2.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活力,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启动身体应对压力的防御机制,例如释放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等,以保护身体免受应激事件的伤害。
因此,适度的应激反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然而,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例如,急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等等,而慢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3. 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反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3.1 关注基本需求:应激反应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平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关注基本需求的重要部分。
3.2 改变观念:应对应激事件的关键是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尽量看到挑战和机会,而不是困难和威胁,积极的态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问题。
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治疗
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治疗应激是一种人们常常面临的心理负担,可以来自于工作、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
短期应激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但长期持续的应激却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常见的治疗方式。
一、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焦虑和抑郁:长期应激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应激源的持续存在会使人们感到无法摆脱困境,产生精神压力,从而引发负面情绪。
2.身体健康问题:长期应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如失眠、头痛、消化不良、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
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下,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3.认知功能下降:长期应激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处理信息效率下降。
二、治疗长期应激的方法1.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一种通过与心理专家交流和交流来减少应激的方法。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人们理清自己的思绪,增加应对应激的能力。
2.放松训练: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可以缓解长期应激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抑郁。
3.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长期应激的重要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增加运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饮食结构,都可以有助于缓解应激。
4.医学干预:在一些严重的长期应激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干预。
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平衡神经系统,减轻负面情绪和身体症状。
总结: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其负面影响。
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调整生活方式和医学干预等多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通过有效的应对长期应激,人们可以增强心理韧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应激对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影响
应激对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影响应激是指人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心理、生理上的压力时,所做出的应对反应。
应激反应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应激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 注意力和集中力应激反应会引起人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
当人面临应激时,大脑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下降,注意力容易被干扰和分散。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学习。
2. 记忆力长期或慢性的应激状态会干扰人的记忆功能。
应激反应会对海马体和杏仁核等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记忆能力,使人难以记住或回忆信息。
3. 决策能力应激状态下,人的决策能力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应激会导致思维的扭曲和负面情绪的增加,从而影响人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人们在应激状态下往往更倾向于做出冲动和不理性的决策。
二、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焦虑和抑郁应激是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临持续的或慢性的应激反应,人们往往会体验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持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2. 自尊和自信应激会对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人们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对自身价值感和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自尊和自信。
3. 社交关系应激会对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应激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和沮丧,使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得不友善或易怒,从而影响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有效应对策略1.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人们减轻应激反应并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应激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降低应激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应对应激非常重要。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引言大学生活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临未知的情况和应对各种压力。
应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心理学研究论文,探讨大学生应对应激与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
什么是应激H1:应激的定义与特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指人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出现的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应激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思想和感受。
应激的特征包括突发性、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
H2: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应激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身体健康问题。
应激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的下降,甚至影响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H3:积极应对应激的重要性积极应对应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积极应对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一些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
H4:寻求社会支持在应对应激时,寻求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与朋友、家人或导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建议。
同时,与他人交流还能够让个体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减少孤独感和负面情绪的产生。
H4:建立支持网络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支持网络也是至关重要的。
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志同道合的同学、老师、辅导员等。
他们可以为你提供学习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你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定期与他们交流,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激。
H4: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应对应激的基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心理的稳定性。
此外,注意休息和放松也是缓解压力的关键,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H4:制定合理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你在压力下更好地应对应激。
心理应激过程
平的抗拒,这个短时的阻抗会引起机体肠胃功能失调、血压升高,然 后机体会迅速调动防御并做出自我保护性的调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应激的概念
• 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机体恢复到正常活动水平。大 多数短时的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得到解决,这种短时应激也可以被称 为急性应激反应。
险性等特点作出的估计。认知评价作为应激的核心中介机制,对于应 激反应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 1. 两种不同的认知评价结果 • 由于个人的认知应对特点,对同一应激源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心理应激过程
• 不同的认知评价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积极的评价可以适度提高大脑 皮层的唤醒水平,振奋精神,注意集中,积极思维,有助于应对能力 的发挥;而消极的评价则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 甚至听天由命,无所作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心理应激过程
• 在生活事件的测量方面,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 专家Holmes和Rahe通过对5 000多人进行社会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 资料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对生活事件进行了 量化(见表3-1)。量表共列出了43种生活事件,每种生活事件标以 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利用这个量表可以检测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 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CU的总量来表示。Holmes早期研究发现, 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的人,第二年有86%的可能将会患病;若一年 LCU为150~300的人,则有50%的可能在第二年患病;若一年LCU 小于150,第二年可能身体健康。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院学科门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1。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
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
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应激素质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应激素质模型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生物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由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调节的。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应激素质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意识控制的结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以个体为中心,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发展;注重预防,强调心理健康的主动维护;倡导科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尊重多样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
三、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了解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拓展社交圈子。
4.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
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鼓励自己等方式来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感到持续的压力、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关注心理健康的预防和维护。
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oc
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吴善玉赵红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4期[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文章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和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应激心理健康[作者简介]吴善玉(1970- ),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社区护理教研室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护理学及护理统计学;赵红姬(1969- ),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护理学院人文护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护理学。
(吉林延吉133000)[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95-02近年来,大学生生活应激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应激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因某种刺激或事件被感知并被评价后,引起个体较大、较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与变化。
过于强烈和持久的生活应激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都有相关关系,是影响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①。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学习压力,还面临着竞争挑战、挫折、矛盾、冲突等多种压力。
当这些压力过大,应激状态时间持续过长,势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校(延边大学)大学生生活应激状况、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对1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我校医学部不同专业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300份。
整个实施过程中,在教师协助下,学生明确填写量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答卷由调查人员检查无遗漏者为有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9%。
其中医学专业546名,护理专业448名,其他专业201名;男生456名,女生739名,平均年龄21.7岁。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应激反应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2、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国外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门诊 与住院调查的结果约为1/3。
人群特征 ①性别特征 ②年龄特征
③社会环境特征
④人格特征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心身疾病 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
2、社会支持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的假说
1)独立作用假说 也称为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 理论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 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 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由于此结论源自研究的统计 结果,即统计结果仅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反 应症状的主效应,而未出现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 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故称作主效应模型。
1.3 应激源
1、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 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内部和外 部 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 性分: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 文化性 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控制 性和不可控制性
第二节
3)Lazarus和Folkman根据应对的指向性 将应对分为两类 A、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 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 B、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 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16.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 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 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 可不想做书呆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1.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2、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3、行为反应
三、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 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 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 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 观念或回忆、情感 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会 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逃避 2.退化、依赖 3.敌对、攻击 4.无助、自怜 5.物质滥用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二)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 3.免疫系统
四、应激反应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
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导言: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研究表明多巴胺在应对压力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一、多巴胺的生物学特性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调节大脑中的情绪、动机和奖赏系统。
它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巴胺的分泌量和调节被证实与应激反应紧密相关。
二、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的相互作用1. 多巴胺在压力反应中的释放当身体遭遇压力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会增加,导致多巴胺的释放量增加。
这种释放机制对于应激反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压力对多巴胺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压力暴露会改变多巴胺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过度的压力刺激可引起多巴胺水平过高或过低,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多巴胺与应激的调节机制1. 多巴胺对应激的增强作用多巴胺通过与应激相关的神经途径相互作用,增强应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激发个体迅速适应压力环境。
2. 多巴胺对应激的缓解作用多巴胺也可以发挥缓解应激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相关区域,帮助减轻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四、多巴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多巴胺与焦虑和抑郁症过高或过低的多巴胺水平与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调节多巴胺神经递质可以帮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2. 多巴胺与应对能力适当的多巴胺水平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
结论:多巴胺与压力反应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在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巴胺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背后的机理。
通过深入了解多巴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1. Wise RA. Dopamine,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Nat Rev Neurosci, 2004, 5: 483-494.2. Sinha R. Chronic stress, drug abuse, and vulnerability to addiction. Ann N Y Acad Sci, 2008, 1141: 105-130.3. Tye KM, Deisseroth K. Opt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brain disease in animal models. Nat Rev Neurosci, 2012, 13: 251-266.。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创伤后应激
心理健康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创伤后应激心理健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许多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等,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处理创伤后应激的一些方法和步骤。
处理创伤后应激的方法:1.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人际关系的支持有助于缓解创伤后的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
2.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创伤后的应激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正常生活,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专家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体处理创伤后的问题。
3. 形式化表达:通过写作、绘画、舞蹈等形式化的表达,将内心的痛苦和压力释放出来。
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创伤。
4.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减少焦虑、紧张和压力,增强身心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内啡肽的分泌,提升个体的心情。
5. 放松练习:通过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练习,有助于缓解创伤后的紧张和焦虑。
尝试各种放松练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处理创伤后应激的步骤:1. 接受自己的感受:创伤事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感受,如愤怒、恐惧、悲伤等。
在处理创伤后应激时,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感受,不要否定或压抑这些情绪。
2. 寻找安全感:创伤事件可能使人感到不安全和无助,因此寻找安全感是处理创伤后应激的重要步骤之一。
这可以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或与亲人和朋友建立亲密的关系。
3. 重新建立积极情感:创伤事件会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和悲伤。
在处理创伤后应激时,要努力重新建立积极的情感,如希望、喜悦和满足感。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实现。
4. 重新认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创伤事件可能会对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
在处理创伤后应激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重建。
5. 建立目标和希望:创伤事件可能使个体感到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和动力。
应激反应机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与调控
应激反应机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与调控第一章:引言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应激反应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应激反应机制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旨在帮助个体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压力。
然而,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应激反应机制在疾病发生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调控机制。
第二章:应激反应机制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在遭受外界刺激时,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生理上,应激反应机制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的释放可以促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血糖升高等生理变化,以供应身体更多的能量来应对外界压力。
心理上,应激反应机制会导致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的产生。
这些生理和心理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中的压力。
第三章:应激反应机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然而,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一方面,应激反应机制过度激活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病毒侵袭。
另一方面,应激反应机制长期激活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紊乱,增加患心脏病、胃溃疡以及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例如,应激反应过度激活引起的长期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引发抑郁症。
第四章:应激反应机制的调控途径在调控应激反应机制时,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积极的情绪、良好的社会支持和适当的生活习惯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对身体的损害。
例如,积极的情绪和社交活动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缓解压力带来的不适。
另一方面,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帮助调控应激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帮助平衡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缓解应激反应的不适。
第五章:应激反应机制调控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应激反应机制调控还在一些特定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心脏病患者中,应激反应过度激活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过重,进而加重疾病的发展。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四、人格特征
影响应激过程的两种机制
1.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 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
素。 3.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 :冠心病发病率与社会结构、社
会分工、经济条件、社会稳定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二)原发性高血压病 1.情绪因素:经常处于压抑或敌意的人血液中的去甲肾
上腺素水平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 2.环境与文化因素:来源于相同遗传背景,但生活在不
同的文化环境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不相同。 3.人格特征: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人格特征表
第二节 应激源
目录
一、应激源的概念 二、应激源的分类
一、应激源的概念
1.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刺激。 2.在动物实验中,常见的应激源包括电击、水浸、捆绑、拥
挤、恐吓等。 3.在人类,应激源就是各种生活事件,包括来自生物的、心
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事件。
二、应激源的分类
(一)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二)根据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性分类 (三)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类
zarus和Folkman:问题为中心的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情绪为中心的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
4.应对对健康的影响角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三、社会支持
(一)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
一、应激的概念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心理健康教育,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心理健康可不是小事,它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心里也得“喂养”得好才行。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少朋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迷茫。
心情好坏影响生活,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吃饭睡觉呢!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理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灿烂呢?这就得说说应激素质模型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简单明了,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2. 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2.1 应激的定义说到应激,简单来说就是“压力”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让人焦虑的事儿,比如考试、工作上的难题、甚至是跟朋友的小争吵。
应激就是我们对这些压力的反应。
别看它名词挺高深,其实就是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烦躁”的时候,你正在经历应激。
我们每个人的应激反应不同,有的人一遇到压力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却能泰然自若,这就是应激素质的差异啦。
2.2 应激素质模型这个模型就像是一个心理“体检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表现。
模型中有几个要素:压力源、应对策略、和个体差异。
简单说就是:是什么让你焦虑?你用什么办法去解决?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
就像是你去看医生,医生会问你哪里不舒服,然后给你开药,这个模型也是类似的,只不过是给心理“开药”。
3. 如何运用应激素质模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 认识压力源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
有时候,问题可能出在工作上、学习上,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小琐事。
了解了压力的根源,就能有针对性地处理。
就像你要去做菜,首先得知道你想做什么菜,才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嘛。
3.2 制定应对策略一旦知道了压力来源,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应对。
比如说,有的人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有的人通过和朋友聊天放松自己。
军人心理健康与应激
军人心理健康与应激2.1 概述军人职业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任务艰巨、机动性和危险性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军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军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始终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心理健康状况是衡量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维护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情感、气质和性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不仅是军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预防过激行为及犯罪的需要。
2.1.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各种环境,并经受得住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这里强调的是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强调了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一致性。
它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2.1.2 军人心理健康军人心理健康与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有联系也有区别。
由于军队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要求比普通人的标准要高。
军人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能、智能和军事技能,还要具有适合于军事环境的健康人格,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战争环境,在军事训练、学习工作和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心身状态。
2.1.3 军人心理健康的评定关于心理健康的评定,国内外的提法较多,主要是以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行为、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来确定。
2.1.4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导部队和军人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军人心理健康,以适应部队的需要。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军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军人应积极参与,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位,要注意主动学习和参与心理训练。
2.1.5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增强适应环境的心理准备青年入伍、战士入学阶段,面临着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的大变迁,少数人由于个性的缺陷和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出现焦虑、恐惧、退缩、软弱以及多愁善感的心态,产生心理的消极防卫,甚至导致中断训练和学习。
应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
健康
警觉期
抵抗期
机体防御机制快速动员, 持续时间短;交感-肾上 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 增强机体的抗损伤作用, 免疫系统开始受到抑制
衰竭期
虽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 但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 亲和力均下降;内环境失 调,出现器官衰竭
应激
主要内容
定义 应激源的分类 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的应对
定义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
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应激源
应激
应激 反应
指能引起全身性适 应综合症或局限性适 应综合症的各种因素 的总称。
在出乎意料的紧 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 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 情绪状态。
指机体在受到各 种强烈因素(应激源 )刺激时所出现的非 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源的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
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
生活事件
日常生活中的 困扰
根据社会 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
正性生活事件
根据事件对个体 的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
应激源的分类
应激的应对
• 在减压方面要做到家庭参与,社会支持。其中包括寻医咨询,自我 保健。减少应激,缓和冲突。劳逸结合,丰富生活。
心理减压
思考
• 面对应激,我们如何面对? • 结合生活,谈一下应激对个人的影响有哪些?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击垮,就会犯错误。
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
影响完成任务。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
或震惊之下呆如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
走火,都是战斗不了的。
第二阶段:抵抗反应阶段
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
处理险情问题。
高效、有目的-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
理有限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 地消耗体力与资源。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惊叫
否认 侵入
不断修正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1)应激可促使人的情绪向低落或高涨两个
方向发展。
一级:积极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
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二级:消极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
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二、应激过程的模式
(一)输入部分―心理应激源
1. 生物性应激源
2. 心理性应激源 3. 社会性应激源 4. 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5. 其他应激源
( 二)应激中介机制(中间因素)
认知评估:对遭遇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危
害情况作出估计。
认知评价过程分为:
初级评价: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
会使我们过早、过强、过长地受到衰竭状态
的折磨。衰竭轻者意味着虚弱、疲惫、淡漠、 抑郁等心身不适,重者可以是严重而持久的 躯体和精神的障碍。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解释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 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 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 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 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 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 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 得性无助。
四、对应激反应的调节
(1)控制应激源
(2)改善应对水平
(3)寻求支持
(4)适当运动 (5)药物控制 (6)心理治疗
自我放松训练
1.深度呼吸训练
2.静坐与冥想 3.自我暗示 4.意向训练 5.肌肉放松训练
就到这里吧,休息休息。
救援史上的奇迹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王家岭煤矿事 故救援现场说,王家岭煤矿救援创造了 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 故救援的奇迹救援方案准备充分,各个 环节紧密相扣,排水救人、通风救人、 科学救人的原则是科学有效的。
思考题:
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会被恐惧的事情吓死? 为什么在紧急的情况下,你居然能跨过一 条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跨过去的沟壑?
被困的153人获救115人
据山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消息,在被困的
153人当中,王家岭煤矿事故获救的被困者已达
到115人,井下的其他38人有望生还。
5名遇难工人遗体于5日晚升井,33人仍然被困
水和求生意志是必备条件
在突发性灾难面前,心理暗示对于增加生存 几率极其重要。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源于灾难 中的乐观心态。如果是一个人遇险,会增强 恐惧感,难保持坦然的心态等待救援。 此次事故是集体遇险,因此相互安慰、鼓励, 以集体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也 增加了他们的生存几率。
2、应激源的危急性:
是指“火烧眉毛”的应激情境。在大
多数情况下,应激的严重性随着所需
顺应的临近程度不同而变化。
例如:大学生们考试来临 、跳伞运
动员在真正面临实际跳伞时,焦虑状
态才达到最高水平。
3、对应激的认知:
认知影响个体情绪的变化, 也影响应激源的后果和作用。 如果不能预料新的顺应要求,
为什么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人胃痛?
一、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
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和适应性 反应。
应激的理解: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
应激包括三个阶段:
警戒反应阶段
抵抗阶段 疲惫阶段
会增加紧张程度。因此,支持和帮
助的方式、方法必须得体合适。
三、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
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人格的成长与发展
及身心健康水平。
持久而强烈的应激、长期的紧张和困扰,可导致交感-
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
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
应激状态下常见行为反应表现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失幼与自怜 物质滥用
(四)结果部分
1、顺应要求的性质:多种应激源同时施于某
个个体身上,对个体的生理、心理的损害很大, 后果将很严重。 例如:某人最近被工作单位解职,心脏病发作, 又获知子女因偷窃而被司法机关拘留,这时出现 的多种应激源的共同作用的后果就会相当严重。
第三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
主讲:李文霞
案例分析:
1、美国学者做的青蛙入油锅实验;
2、冷藏箱锁住工人事件; 3、二战阵亡的英军将士; 4、王家岭矿工获救。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3月28日14:30分许发生,逾百名矿工被困井下8天 8夜,让我们关注生命的奇迹 /zt2010/wjlmines/index.htm /a/20100406/000692.htm 被困的153人获救115人 /a/20100406/000929.htm 工人获救后问候家人 央视记者报道时哽咽
次级评价:是否可通过个人能力进行改变。
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研究证明对事件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之
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身同时受到社会 支持,个性特征等间接影响对事件的认知。
案例:S—O—R 考试失利
(三)反应部分
1. 适应效率的减弱 2. 对其他应激源失去抵抗 3. 有机体的磨损
从后果看: 这个阶段如何用力做功,还影
响着第三阶段的衰竭是否一定出现以及
如果出现会有多严重。
第三阶段:疲惫反应阶段
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 或顺利完
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用进入真正的衰
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
加速恢复的过程。
不利的情况——
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
第一阶段:警戒反应阶段
这时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心率
加快、促肾上腺素活跃)心理变化(紧
张、恐惧、愤怒、悲伤、思维狭隘等),
是机体正常防御机能的表现,如短期内 应激源消失即恢复正常状态;
面对警报和险情,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 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如 果反应迟缓、麻木不仁、动员不足、粗心大 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轻易
低水平的抵抗
忙乱、判断草率、犹豫不决,分不清轻重缓
急,思想矛盾,情绪不稳,操作无力且不精
确,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沟通,不知自我保
护,无的放矢,浪费弹药。
抵抗期的前因与后果:
从原因看: 在白热化的抵抗期表现如何,
既取决于平时的心身健康状况、一般素
质与专业素养、险情严重程度、团队合
作、资源装备和上级组织指挥水平等内 外因素,也取决于警觉期的准备情况。
又没有现成的应付手段可资
利用,就会使个体处于高度 的应激状态中。
4、个体对应激的耐受性:面对一定的应激
源,其后果的严重性在通常情况依赖于个体对应激 的耐受性。
5、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缺乏外界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会
增加应激源的强度,从而减弱人对
应激的承受能力。
但家庭及朋友的支持行为,有时也
(2)应激状态下主要情绪反应表现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人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
变相依赖:指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依靠吸烟、 喝酒或过量饮食等不良行为来对付环境。
反常动作增加:指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表现出 来的与平时大相径庭的行为特征。
攻击性行为:指个体为了减轻应激威胁,而 选择某种目标进行发泄。(直接、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