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理应激

合集下载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

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 ,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12.应激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 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心理应激--1

心理应激--1

心理挫折
一、心理挫折
什么是心理挫折?
挫折 挫折情境 挫折感受
挫折的认知
个体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即 阻碍人们实现目标、满足需求的情 境和事物--即挫折情境。
个体由于挫折情境 而产生的心理感受 和情绪状态等,即 挫折感受-心理挫 折
三、挫折的产生原因
(一)外在环境(不随意的自然、社会动乱及灾祸) (二)内在因素 1生理条件 (我还年轻,可以重来) 2抱负水平(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3 过去受挫折的经验(没关系,我以前也遇到过) 4 对挫折的主观判断(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5、转移(移情)
是指个体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 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 移到一个比较安全、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 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 说你殴打外宾,于 是前来干预:他们 救走了外国女人, 并把你带上了警车, 你想:‚他们只是 碍于中外邦交的 ‘面子’而走走过 场、骗骗老外而已。 其实,他们心里是 站在我这边的。‛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 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 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姑娘出来了,你 刚要动作,一个 小女孩像离弦的 箭一样抢先钻进 蹲位,你在外面 心平气和地继续 等待,心里还是 什么感觉也没有
12、补偿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 陷致使目的不能达到时,改以其他 方式来补救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 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13、幻想 在幻想中获得满足。 做白日梦
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1.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
否认

03 第三章 心理应激

03 第三章 心理应激

总结
应激源
件生 活 事
应激中介变量
应对方式 认知评价 个性特征 社会支持 其它因素
应激反应 应激结果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积极 消极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三节 应激的应对与管理
一、应激的应对 二、心理防御机制 三、应激管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三节 应激的应对与管理
一、应激的应对
(一)应对方式的概念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应激过程
三、应激反应
(二)▲心理反应 情绪反应 认知反应
行为反应
常见负性情绪: 焦虑 抑郁 恐惧 愤怒
兴奋 抑制
战斗型 逃避型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应激过程
四、★应激结果(对健康的影响)
(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2.适度的心理应激有助于维持人的正常心理、 生理功能。
中介环节
反应
stressor
Walter B. Cannon
Hans Selye 4
第一节 心理应激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研究的发展 1.应激——刺激物,即把应激作为自变量 2.应激——反应,即把应激作为因变量或是 反应。 3.应激——中介变量,如认知评价、应对方 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 现代应激的研究倾向于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 因素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整体过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应激过程
二、应激的中介机制
(三)社会支持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程度,包括与亲
属、朋友、同事等以及家庭、单位等集体所产 生的精神或物质的联系程度。
社会支持与应激的关系 积极作用——“缓冲假说” 无作用或消极二、应激的中介机制

心理与精神护理之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幻灯片课件

心理与精神护理之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幻灯片课件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社区等网络资源,建立虚拟社交网络,获取信息 与支持。
寻求专业帮助: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危机干预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被干预者的意愿和需求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干预,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注意保护被干预者的隐私和权益
内分泌系统反应: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性增强,影响多种激素的分泌。
应激反应的生理表现
心跳加速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出汗
应激反应的生理影响
生理唤醒: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
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速等 内分泌系统的反应: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加,影响免疫系统 功能 消化系统的反应:胃液分泌减少,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心理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四章
应激反应的心理过程
警觉阶段:生理反应和情绪唤醒,如心跳加速和出汗 抵抗阶段:心理和生理反应加剧,试图适应和应对压力 衰竭阶段:心理和生理资源耗尽,出现身心崩溃的迹象 恢复阶段:逐渐适应和恢复,心理和生理状态逐渐稳定
应激反应的心理表现
情绪反应:焦虑、 恐惧、抑郁等
认知改变: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力减 退等
倾听与理解:给予倾诉的机 会,深入理解其感受和需求。
指导与建议:提供具体可行 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其解决
问题。
情绪调节:教授情绪调节技 巧,帮助其稳定情绪,保持
冷静。
应对技能训练
掌握应对技能:学习应对危机的方 法和技巧,如放松技巧、应对策略 等。
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专业人士 等建立联系,寻求支持和帮助。
心理应激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章 应激、唤醒及焦虑

第三章 应激、唤醒及焦虑

挑战的事件称为生活事件。
三、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自己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判断。 应激反应在强度上的差异和随时间变化产生的波动
受主观觉察到的威胁的大小和多少的影响。
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或评价→应激反应
四、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
(一)紧急反应 应激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由大脑的下视丘控制和调 节,它经由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和促进脑垂体的分泌, 引起许多紧急的生理变化,导致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增
加额外的供能。
(二)一般适应征候群 个体在面对重大应激刺激时,通常会出现一种非特异 性的适应性生理唤醒反应。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警觉阶 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五、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
(一)应激的行为反应 可以聚集和动员能量引起力量增强和耐力提高,产生
攻击行为和过度进食。
(二)应激的情绪反应
可诱发多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间脑
大脑皮层
•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 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 状态。焦虑状态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分别 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 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二、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
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
受。 四、竞赛焦虑 竞赛焦虑是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 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
化三种成分。
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
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 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一、心理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源—躯体性应激源
直接作用于躯体的理 化与生物学刺激物 。 高温、低温、噪音、 创伤、疾病等。
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头脑中的紧张信息 。如心理冲突和挫折。
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指自然灾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如重大生活事件。
地震、汶川的灾难
2008年5月12日,一个全世界人民都
3心理防御机制—倒退
应对的方法
在自我防御的时候, 由于自己的行为或 欲望不能被社会规 范容忍,所以表现 出来的行为和他的 动机方向正好相反 。
3心理防御机制—反向作用
应对的方法
3心理防御机制—否认
应对的方法
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 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 时,试图用种种方法 来弥补这些缺陷,以 减轻不适感 。
心理应激与健康
穷 人 的 孩 子 早 当 家 应 激 引 起 的 躯 体 疾 病
对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应对策略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 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 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应对的方法
1、认知评价。 2、应对方式。 3、心理防御机制。 4、社会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流程
1评估阶段: 危机的严重程度、个 体状态 2制订干预 计划 护理诊断、人身安全、 评估阶段: 支持帮助
环境干预、全面支持、建立有 效应对方式、建立支持小组
3实施阶段
4评价阶段 护士和个体共同评价
2、实施阶段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变环境 提高心理支持 提供疏泄的机会 解释和指导 鼓励自信 注意社会支持系统 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
3心理防御机制—补偿作用
应对的方法

一个人遇到现 实困难时,因 为无力处理问 题,就利用幻 想的方法,任 意想象应如何 处理困难,使 自己存在于幻 想世界,以获 得心理平衡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应激反应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2、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国外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门诊 与住院调查的结果约为1/3。
人群特征 ①性别特征 ②年龄特征
③社会环境特征
④人格特征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心身疾病 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
2、社会支持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的假说
1)独立作用假说 也称为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 理论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 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 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由于此结论源自研究的统计 结果,即统计结果仅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反 应症状的主效应,而未出现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 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故称作主效应模型。

1.3 应激源
1、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 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内部和外 部 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 性分: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 文化性 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控制 性和不可控制性
第二节
3)Lazarus和Folkman根据应对的指向性 将应对分为两类 A、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 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 B、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 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现为求全责备、刻板主观、容易激动、具冲动性、过分谨 慎、不善表达情绪、压抑情绪但又难以控制情绪。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三)糖尿病 1.心理应激:生活事件与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密切相关。 2.人格特征:糖尿病病人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 不易冲动。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四)消化道溃疡 1.生活事件
(1)严重的精神创伤,特别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 到重大生活事件和社会的重大改变。
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 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分类
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四、人格特征
影响应激过程的两种机制
1.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 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
一、应激的概念
(三)拉扎勒斯的应激、认知评价与应对 应激刺激或生活事件虽然是应激源,但应激反应是否出
现以及如何出现,决定于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
一、应激的概念
综合各种观点,本章将应激界定如下
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 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五)肿瘤 1.生活事件 2.应对方式和情绪 3.人格特征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六)支气管哮喘 1.心理应激: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诱
发或加重哮喘。 2.职业环境:从事油漆工、汽修工等特殊职业。 3.人格特征:支气管哮喘多有依赖、希望别人的同情、较被
动顺从、敏感、易受暗示、希望被人照顾和自我中心等的 性格。
一、认知评价
(一)概念 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

第三章-心理应激2

第三章-心理应激2

41.2创伤后应激障碍 [F43.1](PTSD)
• 【症状标准】 •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 灾人祸); •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 梦;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 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 •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 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 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 亲人变得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 某些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有利:抗感染、抗出血
不利:促进血栓、DIC发生
慢性应激→贫血:低色素性
B、功能变化
(6)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主要变化:尿少,尿比重↑,尿钠浓度↓ 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肾血管收缩 GFR↓
醛固酮、ADH分泌↑ 钠水重吸收↑
B、功能变化
(6)泌尿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主要变化: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或
PTSD患病率
• PTSD终生患病率约 8% • 女性10%, 男性5% • 美国一般人群中约50%在一生中遇到创伤 性事件 • 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 • 某些创伤更高, 如强奸后为50%
患病率
• 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 强奸和身体攻击 • 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 • 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 • 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 • 退伍军人:6.3~30.9% • 受灾群体:4~59% • 交通事故:29~100% • 难民: 21.5~31.3%

》第3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3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2.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评价
应对的方法
如果应激源不可避 免,可采取回避或逃 避的方法 。
3. 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
应对的方法
4.增强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
应对的方法 5.学会放松术
应对的方法
6.转移注意力
应对的方法
7.取得社会 支持
应对的方法
8.求助于医 医务人员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产生的原因
情境性危机:以突发、随机、强烈、震撼、灾 难、多样为特点。
产生的原因
存在性危机 :是指重要的人生问题。如人生的目的 、责任、独立性、自由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明确目标,采取措施 家人和朋友参加干预 鼓励自己解决危机 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当事人不是病人
心理危机干预
干预的技术:沟通技术、心理 支持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 。
本章小结

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
心理紧张状态,其结果是适应或不适应。应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应激源、中介、反应、结果。应激源包括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
激源、社会性应激源和文化性应激源。中介机制包括认知评价、应对
策略、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应激反应是指个体觉察到应激源后,经
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指自然灾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如重大生活事件。
地震、汶川的灾难
• 5月12日,一个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忘 记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降临 到四川。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 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 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 间支离破碎……
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心理危机干预术
沟通技术
宣泄人随便打 积极的暗示
危机干预技术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是通过具体的方法,紧急 处理危机者当前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尽 快接受现实,建立起积极的应对机制。
第二节
心理危机与干预
四、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1.评估阶段 人当前的状态。 (1)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 (2)评估病人状态 ①认知状态 ②情绪状态 ③行为反应 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病
第二节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
是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 表现出的心理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源 (三)应激反应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二)中介机制 (四)反应结果
(一)应激源
应激源也称为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经常 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 而损害个体健康的刺激物。 1. 躯体性应激源 3. 社会性应激源 2. 心理性应激源 4. 文化性应激源
第二节
心理危机与干预
二、引起心理危机的常见原因
(一)危机事件的性质 1.危机事件的数量和可控性 2.危机事件的危急性 (二)生物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四)社会生态因素
第二节
心理危机与干预
三、常见心理危机
1.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3.存在性危机 4.特殊危机
第二节
心理危机与干预
四、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心理与精神护理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李 祎
《心理与精神护理》
学习目标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2.掌握心理应激的过程、常见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
干预技术。
3.熟悉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引起心理危机的常见 原因。 4.了解心理应激、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 第三章心理应激ppt课件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 第三章心理应激ppt课件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勇敢不勇敢的问题他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战斗应激反应或者说战时应激障碍这是一类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不良反应严重腹泻或痢疾时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 心理应激
学习目标: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2.掌握心理应激的过程、常见心理危机和心理危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内心某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
所接受的感觉、态度、欲望、意念等转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 用来掩饰、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如:“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 等就是投 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应激源 分类
事件的内 外环境刺 激因素
(2)心理应激源:是指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 郁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这种冲突 也许是确实存在,也许只是主观想象。
①挫折。 ②动机冲突(三类)。
应激源 分类
事件的内 外环境刺 激因素
(3)社会性应激源: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刺激因素, 如社会动荡、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变化、天灾人祸、 战争等,甚至是一些家庭琐事。我们日常的应激源可 归纳为家庭支出、工作、职业、心身健康、时间分配、 生活环境、生活保障六类。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压抑:如:“我真希望这事没有发生过,我不要再想它了” 。压抑是
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压抑的正面作用是: 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 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 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 就 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能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 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 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 只不过是在意志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 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 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 把自 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 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 人格异常者, 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 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
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
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13.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I
A 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B 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C 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
D 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
14.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II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15.合理化机制(rationalization)又称:() II
A 合理应对
B 文饰作用
C 白日梦
D 矫枉过正
16.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I
A 人际关系
B 社会角色
C 社会支持
D 应激的内部资源
17.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妥切的描述是:() I
A 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
B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
C 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
D 综合以上三方面
18.以下概念与个性特征内在联系相对较低的是:() III
A 应激反应
B 特质应对
C A型行为
D 客观事件
二、名词解释
1.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3.生活事件(或应激源):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4 .负性生活事件:指个人认为可能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5 .生活变化单位( LCU ):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6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7 .退化: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8 .无助: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

9 .认知评价: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10 .应对方式: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11 .情绪关注应对和问题关注应对: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这被称为情绪关注应对。

相对应的是有的应对策略针对事件或问题,则称为问题关注应对。

12 .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
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起到了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

13 .否认: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否认通常是无意识的。

14 .社会支持: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三、论述题
1 .生活事件的刺激(或应激结果)可引起机体哪些变化?
①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忧郁等。

②行为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③生理反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途径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

2 .简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①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非特应系统功能增高,而与之对应的向营养系统功能则降低。

如果应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

②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胰腺和甲状腺也起一定作用。

③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

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中等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3 .影响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认知评价②应对和心理防御③社会支持④个性特点
4 .如何指导应对
①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

②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应对,使之改变认知评价,例如换一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事件,以减轻应激反应。

③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即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④分散注意,即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例如指导个体通过适当的活动转移个人对应激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⑤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即“松弛”应对
⑥催眠、暗示、运动,甚至使用一定的抗焦虑药物等方法,也可被看成是应对干预手段。

5 .某学生考前总要头痛,考完试症状随之缓解,请用应激理论解释。

①考试是应激源②各种中间因素影响③中介机制引起生理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