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及CT的影像表现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及CT的影像表现的比较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可对其

早期血管及骨质改变进行确诊,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收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有关资料,20例患者采取X线检查,20例患者对双下肢采取螺旋及CT超声检查方法,对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骨关节脱位、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都是糖尿病足患者X线影像检查的主要表现,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结论患者在糖尿病Ⅰ期可产生血管及骨质改变,诊断糖尿病足主要采取X线检查方法,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早期骨质改变及足部血管壁钙化清晰显示。

标签:糖尿病足患者;医学影像表现;临床诊断

在临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该并发症与血管、神经病变及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因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及神经异常而引发足部感染、溃疡或破坏其深层组织。慢性溃疡或坏疽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不利后果,临床中具有18%的发病率,截肢致残是最严重的一种严重后果,是导致患者非外伤性截肢的一个重要原因[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伴随足部病变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2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51~83岁之间,平均年龄(62.5±3.4)岁,患者病程在4~18年之间,平均病程(10.2±1.8)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由于不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都在足胫部产生骨关节及血管病变,33例患者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血管钙化,3例患者形成坏疽,1例患者实施截趾手术。

1.2 方法

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分别有20例患者采取X 线检查,20例患者对双下肢采取螺旋及CT超声检查方法,对患者足部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采用X影像检查的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糖尿病足具有骨质疏松表现,占75%。该研究中13例患者X线影像不存在显著的骨质稀疏而CT影像存在明显的骨质稀疏,骨质疏松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骨端骨质吸收残留对硬化骨干中心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存在不明显的骨质增生及骨膜反应,在骨端病发率高于骨干部位,该研究中有1例。3例患者X线影像结果具有粗大的肿胀部位,消

失肌脂线,一些感染严重患者能够发现不规则的软组织内陷或缺损等表现。骨关节脱位、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都是糖尿病足患者X线影像检查的主要表现。CT 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有11例患者产生末梢血管病变,占55%。

3 讨论

在中老年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该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是:患者普遍具有较大的年龄,该研究中的患者年龄在51~83岁之间。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通常患者病程在4~18年之间,平均病程(10.2±1.8)年。患者局部产生严重感染,全身不具有较严重的中毒症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症状,肢体麻木,温感减退等都是患者比较常见的表现。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不具有较强的依从性,在X线影像结果中存在轻微病变损害的错觉,但已将严重的糖尿病足坏死及有关感染症状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2]。因此,对于X线影像检查应提高重视程度,以利于对患者的早期诊治。

在骨质疏松方面,该研究采用X影像检查的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糖尿病足具有骨质疏松表现,占75%,比有关研究数据显示的患者骨质疏松约占64%略高。骨丧失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的有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在骨矿密度方面[3],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甚至2型糖尿病患者还略高一些。国内很多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骨丧失明显提高,在骨质疏松患病率方面也显著提高。目前还不明确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但很多学者观点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指标长期较高,对尿液排出的糖分也较大,这将显著增加肾脏负担,影像患者肾功能并产生重吸收障碍,随尿液排出的钙、镁等矿物质也明显增加,同时伴随影响的维生素代谢及血钙调节激素等[4]。X线影像检查具有变薄骨皮质,变细萎缩骨小梁等临床表现为,严重患者可表现出与“穿凿样”相似的囊性改变。在重叠的关节骨结构及改变的骨髓腔内细微骨质等方面的影像显示,CT的优势比较突出。该研究中13例患者X线影像不存在显著的骨质稀疏而CT影像存在明显的骨质稀疏。

在破坏骨质方面骨髓炎患者中比较常见,跖、趾骨两端及其关节面等部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早期患者X线影像表现骨结构消失、吸收的面积较大,模糊的骨小梁,随着不断发展的病情在破坏部位可发现形成死骨,骨端骨质吸收残留对硬化骨干中心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存在不明显的骨质增生及骨膜反应,在骨端病发率高于骨干部位,该研究中有1例,是一个主要的糖尿病足临床特征。患者足底应力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进而引发关节畸形、半脱位。另外,采用正规合理的方法对吸收破坏骨端骨质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使其症状逐步恢复正常,这与破坏的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骨髓及并存的增生症状存在一定区别,增生症状患者也常伴随高密度死骨[5]。

在软组织改变方面,该研究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软组织肿胀,下肢具有程度不同的水肿,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感觉存在一定异常等临床表现,X线影像结果具有粗大的肿胀部位,消失肌脂线,一些感染严重患者能够发现不规则的软组

织内陷或缺损等表现。在影像分辨率方面,因CT明显高于X线检查,图像后处理功能也比较强大,可对多方位图像任意重建,在皮下软组织结节、窦道、溃疡等损伤程度显示方面高于X线影像检查。患者软组织病变与糖尿病患者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增加血管通透性损伤的周围神经及感染反复等存在一定的关系。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80%糖尿病患者中都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足部溃疡病变,神经病变可引起无痛足,皮肤干裂,进而导致足部畸形,足底萎缩脂肪垫等症状,进而因外部损伤产生感染或坏疽的范围比较广泛。在血管病变方面,糖尿病患者中伴随下肢血管病变比较常见,比较容易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超过10年的糖尿病病患者,超过一半可产生末梢血管病变[6]。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该研究中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发现,糖尿病足患者血管钙化及骨质稀疏程度与其分期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糖尿病足Ⅰ期就能比较明显地产生这两种临床症状改变。X线影像是糖尿病足的基本检查方法,可使其骨骼改变,血管壁钙化及软组织肿胀程度等征象得到直观显示,但由于X线影像属于投影成像,受重叠骨质及较低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不利因素所影响,在显示率方面低于CT影像。采用造影剂用于扫描增强广泛应用于CT诊断中,能够使病变及正常组织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异增大,对血管狭窄及病变程度加深了解,进而使病变显示率及准确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但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存在慢性肾病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一定要避免使用,造影剂过敏患者也不可使用。单纯CT 平扫能够对大小血管病变程度进行直观显示。核磁共振对于测定患者软组织、骨质疏松及骨髓病变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但需要较高的费用,在基层医院难以得到普及应用。对于破坏的软组织及骨组织,改变的骨髓等方面单纯CT影像检查尽管不如核磁共振但高于X线影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实现对糖尿病足骨质及严重的下肢血管改变程度加深了解,在临床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治疗措施进行指导,进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使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致残率降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2-536.

[2] 赵余祥,罗小平,翁超寅,等.糖尿病足的骨关节X线表现(附19例报告)[J].实用糖尿病学杂志,2013,7(11):92-94.

[3] 邓丽丽,王红,李明生,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超声改变的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9(16):152-154.

[4] 王红武,黄萍,邹德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3,11(7):84-87.

[5] 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2-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