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版】9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顽强地抵制着西方的经济侵略,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自然经济才宣告解体。

考点二 洋务运动1.发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活动(1)军用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官督商办“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

流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代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它吸收私人资本,生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课件:第二部分+第九单元+第1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课件:第二部分+第九单元+第1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 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 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 (2)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线索 2: 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社会生 活变迁 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网络技 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教文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 五号”,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兴国战 略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推动科研 与文艺事业发展。
解读:1840 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倾பைடு நூலகம்商品,使中国自 然经济加速解体;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商品化,传统家庭手工业 破产,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3.自然经济解体 VS 经济结构变动(历史理解) (1)自然经济解体:“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 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2)经济结构变动:指由单一自然经济变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考点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及洋务运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2.表现 (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评价 (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与中国的关联(史料实证) 史料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
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 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 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 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现代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现代化

5、恢复与发展
时间:1949年到1952年底 概况: 建国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 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资本主义 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6、归宿:走向新生
时间:1953年至1956年三大改造 概况: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 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 的和平过渡,民族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 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5、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1、孕育阶段(14.15世纪-18世纪中期) 2、第一次近代化浪潮(18世纪中-19世纪中) 经济工业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工 场手工业,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政治民主化:美国独立战争,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法国大革命,民主共和。英、法、美等国步入近代 化 3、第二次近代化浪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美等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德意俄日等国也步入近代化行列
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 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 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 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 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等,民主主义思想广 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外商企业
经济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政治 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 思想 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近 代 化
资产阶级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2.(2019年北京卷,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解析】材料中1878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

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

3.(2019年海南卷,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从题干时间看,当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很显然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中国近代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中国近代经济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历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3)日益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命题:1.从发展角度考查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2.从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角度命题。

例1: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例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例3: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例4: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8 求真——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国家出路的抉择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8 求真——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国家出路的抉择课件
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中共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反映了中共根据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适合国情的策略,以适应革命的发展,故 选C项;“始终把握”绝对化,建党初期的“赤化大地”有些脱离中国 国情,整个近代中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具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 条件,排除A项;“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排 除 B 项 ; 与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合 作 的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存 在 于 1924—1927 年 , “打土豪,分田地”之时,国共为敌对关系,排除D项。
【解析】 “苏联的解体”是在1991年,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故选C项;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1978年, 排除A项;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的十二大,排除B 项;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80年代初,排除D项。
话题三 道路抉择——近代中国人在探索独立、强国之路中走过的三条 道路
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3. (2022·湖南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孙中山在《实业计 划》中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国家,就必须 实行“开放主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 义”。他同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材 料表明,孙中山旨在( D )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观念之争 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
(是否学) 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内容之争 (学什么)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思想有着自身的渊源和久远的历史,也曾世界经济思想体系中有一席之地;而中国的经济学却是近代以来受舶来经济学影响的产物。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历史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曾经贯穿着中国传统的古旧经济思想与西方引进的新鲜经济思想之间的较量和斗争。

其总的趋势,大致表现为传统经济思想在舶来经济思想所取代而退出其统治地位。

而舶来经济思想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伴随着其在中国传播的不断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即从最初的一般经济常识逐步深入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领域。

较量和斗争的结果是以舶来经济思想战胜传统经济思想告终。

传统经济思想的失势,也并不意味着消失,它以成百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为其底蕴,仍会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显示其传统力量,但无论如何,经过舶来经济思想的冲击,国人在思考和讨论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理论问题时,已经从思维方式、逻辑体系、理论原则、研究方法和名词术语上,逐渐完成了由其传统古旧形式向新型科学形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舶来经济思想的传播,实际上是为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学的创立,解除了束缚,扫清了障碍。

近代舶来经济思想的引进,起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清朝政府在外国列强的炮舰威逼下,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最初,人们通过旅欧中国人和来华传教士的猎奇式观感介绍或新闻性零星报道,接触到一些肤浅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常识。

到19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有中国留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也有在华外籍人士为了办西学开课的需要,由人代笔翻译引进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著作等等。

但这一时期延续到19世纪末,仍基本上停留在支离琐碎地应用西方经济理论,或用传统经济概念和术语来生搬硬套地解释和转述理论的阶段。

直到20世纪初,以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于1902年正式出版为标志,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引进才突破以往局限于一般经济知识的窠臼,形成西方各种经济学科的系统理论,以翻译或本国人自撰的形式,被大量介绍到国内的局面。

专题十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考点详解

专题十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考点详解

专题十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线索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分类汇编:单元总结14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分类汇编:单元总结14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单元总结 • 能力提升
栏目 导航
单元知识 • 体系构建 归纳整合 • 纵横通关 学科素养 • 培优系列
热点视角 • 考向预测
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 两种经济模式的形成
20世纪30—70年代 两种经济模式的调整
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两种经济模式的新变化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 济“滞胀”的局面,西 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重视科 学技术的发展,迎来 “新经济”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 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 革,但是都没有突破斯大 林体制的束缚,最后以失 败告终
苏联改革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证明了斯大林体 制的失败。中国通过改 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纵向]——贯通 1.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1)“自由放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自由放 任”的经济政策,主要依据市场来调节经济运行,政府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 度,形成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横向]——比较 1.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名称
项目 生产资料所 有制 工业化道路
西方模式(英国)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先轻工业后重工 业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 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开 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 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策,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 单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第二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 济的政策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最主要)②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家庭“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动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活动:①19世纪6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与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官僚资本性质②19世纪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目的:解决军事工业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性质:本质为封建经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7、失败标志: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讲义)首先,徐老师留得这两道题目,难,很难,非常难.本来以为会有一些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利用,结果查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真没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只有一位同志,发在5.28日的百度知道里的一个提问,和徐老师留得题目一样,但是也只有两个回复,并且回复内容是错误的,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提问的吧?这两道题目,思考起来一题比一题难,一题比一题更有深度,所以能力有限,水平不够,只能选择稍微简单一点的第一题来试着整理了。

第一题的题目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规律也称为“法则”,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它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它,但人们能够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的总结整理,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分析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有着怎样的发展,这些发展有什么共性和个性,之后找出这些发展历程之中必然的,本质的特点,进行总结凝练,推导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我想这就是我们党史组得出以下规律的思路。

本题的切入方法中国近代是一个变化急剧、的时代, 各个阶级、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异常纷繁复杂。

在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切入方法上,学术界一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四种,一个方法是重点掌握几种主要思潮, 如经世思潮、太平天国思想、洋务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等。

这种思潮的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进步思想的发展演变, 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对规律的整理和总结。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重点掌握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也就是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思想。

这些人的思想, 不但有代表性, 而且与实际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通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来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是一种好方法。

其不足之处还是对于规律的总结难以反映全貌,会让研究者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地步。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11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

(1)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
知识经济 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 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
混合经济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 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 考点深化 ]
1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
(1)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
.
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
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 , 提高了实力 ,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与自身相否
定的因素。
(3) 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 , 既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 同时也是在
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
, 包括借鉴社会主
义的一些良好经验。
[ 考题印证 ]
1.(2018.4 ·浙江高考· 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答案】 C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党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体现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属于对现
取“三 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阶段特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19世纪40—8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设立企业(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起来。

这些新现象又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政策放宽,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以及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之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便走下坡路。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存在3种经济形态: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经历了逐步瓦解的过程,但仍占中国社会的主体。

餐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由前期的商品输出为让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这样的3个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帝国主义列强如美国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倾销商品,尤其是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2)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摧残,日益萎缩。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采取了消灭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专题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 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 项正确。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五次转型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五次转型

“落后的顺差”
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 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 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是为 “前重商主义强势逆差”。 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 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 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 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 是为“乔治逆差”或曰产业强势逆差。 秦汉唐宋与罗马属于前一种情况,而18世纪前后 的西欧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两者都不表明它们的 经济不如其贸易对象。 勿宁说,在前重商主义条件下,明清时代中国对 外贸易之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 有可能是她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 化的体现。
从外贸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经济 的相对盛衰变迁
秦汉唐宋直至元朝,是中国“前重商主义强势”期。此 期间的逆差与罗马帝国的逆差相似,都是中国在那时的 贸易圈中国力相对强盛、购买力高昂、通货信用度高的 体现。 明后期直至清末甲午,是中国“前重商主义弱势”期。 此前的相对强盛不再,“消费劣势”导致顺差大增。而 此期间西方则经历了从“前重商主义强势逆差” 到工 业化开始后的 “乔治逆差”的转变。 甲午后至1949年,中西贸易具有典型的重商主义性质。 在中国开始投资品输入后,西方摆脱“乔治逆差”,转 而因产业优势取得顺差,中国因产业劣势且无关税保护 而逆差。这种逆差迴异于汉宋间的强势逆差,它反映的 是中国的“重商主义弱势”和西方的“重商主义强势”。 但仅就中国方面的纵向比较而言,这种“重商主义弱势” 并不比此前以顺差体现的“前重商主义弱势”更落后。
但是上述几个变化并不始于1949……
摆脱“半殖”:1928年的“改订新约,收回权益”, 实现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废除租界和 在华特权。抗战末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 入越受降,控制中缅边界的果敢与“1941年线”外 大片地区,收回台澎…… 未收回的:港澳、蒙古和其他俄占土地,1949年后 也未收回。 雅尔塔新国耻:苏联以出兵攻日为筹码逼取旅顺、 大连与中东路。1949年以后仍然维持,斯大林死后 才由赫鲁晓夫示好归还。 抗战期间的地权分散:土地分配吉尼系数 无锡 0.544(1932) 0.329(1941) 常熟 0.423(1934) 0.400(1941) 资源委员会与战后“接收”:资本国有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克林顿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清末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统制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滥发纸币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苏(俄)联的经济模式的探索及挫折——两个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初)→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初—1928年)→计划体制(苏联模式的表现及作用)。

(2)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及影响——两个调整: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新经济。

(3)西欧经济政策调整之路——两个对策: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对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措施、特点及趋势)。

(4)日本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及成就——两个模式:经济军事化(法西斯经济模式);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5)近代国家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两个类型:①“内源型”(“原发型”或“内生型”等)模式:英法美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②“外铄型”(“传导型”或“后发型”等):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近代化的“冲击—反应”模式。

(6)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转变——两个巨变:重商主义(盛行于16—18世纪手工工场时代的欧洲)→自由主义(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世界历史上四大发展模式4.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启示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认识和启示:(1)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现代化既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又是各民族国家追求的目标,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它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3)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模式。

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现代化模式,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4)各个国家在启动和推进现代化时应慎重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确定现代化的模式。

选择的依据,一是遵循共同规律,二是适应本国的国情。

只有既符合现代化发展基本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模式才是科学合理的最佳模式。

【真题再现】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D项错误。

4.(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

5.(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

7.(2015·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1935年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①正确;1935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②错误;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③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8.(2014·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论及企业专利,并不能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官营商业信息,故C项错误;据所学“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