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12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应激概述 • 应激反应 • 应激相关障碍 • 应激管理与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应激概述
应激的定义
总结词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 和行为上的反应。
详细描述
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刺激可以是躯体的 、心理的或社会的,并可能导致机体内部平衡的改变。应激反应 是机体为了应对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 变化,目的是为了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
也有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更长期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04
应激管理与应对策略
认知重构
总结词
认知重构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心理应 对策略。
详细描述
认知重构包括重新评估压力情境、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和寻找积极意义等步骤。通 过调整对压力的认知,个体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
广泛性焦虑症(GAD)
要点一
总结词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紧张状态,常 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常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感到过度 担忧和紧张,如身体健康、工作、家庭等。这种担忧常常 是缺乏实际依据的,但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同时, 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亢进,如心跳加速、 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广泛性焦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 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睡眠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等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课件
药物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 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恐惧。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社区支持与资源
脱敏再处理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应 激相关障碍的根源,学习应对 技巧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 而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
心理治疗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并遵循治疗师 的指导。
心理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巩固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 物反馈、放松训练、 瑜伽、冥想等。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 • 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析
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强烈 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的一 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情绪、 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分类
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 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 碍等。
症状与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出 现强烈恐惧、茫然、无助的情绪 ,以及呆滞、麻木等表现。可能 出现分离性遗忘症状,如无法回
忆起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主 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噩梦、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第七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11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诊断
• 往往存在异乎寻常的害怕发 胖的超价观念
• 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常常通 过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 动,服用厌食剂和利尿剂, 回避自认为导致发胖的食物 • 常有下丘恼—垂体-性腺轴 的广泛的内分泌紊乱
20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 生理障碍
鉴别诊断 • 正常节食
–食欲正常,无体像障碍和内分泌紊乱
- 青少年是发生进食障碍(厌食症和
贪食症)风险最高的时期
8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 生理障碍
二、神经性厌食
•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
• 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 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 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如月经紊乱及躯体功能 紊乱
• 严重的甚至可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16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 生理障碍
• 其他精神症状
–早期多数感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好动,参加各种社交活 动。 –但随着饥饿的发展,精神表现渐发生变化 * 失眠,以至整夜不眠 * 常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 * 强迫观念 *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多数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过胖。
17
素和特定的文化压力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等。
- 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是进食障碍的两种主要亚型。
7
第十 进食障碍可以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功 能衰竭,严重时可由于躯体并发症和 自杀导致死亡,如果长期存在或者继 发其他精神问题如物质滥用和抑郁, 致死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 生理障碍
病程与预后
• 本症常为慢性迁延性病程 –缓解和复发呈周期性交替
精神病学课件Stress–relatedDisorde
精神病学课件Stress –related Disorde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十一章“应激相关障碍”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
重点关注应激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分类和病因。
2. 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应激相关障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分类和病因。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病例,讲解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中患者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法。
5. 讲解治疗方法: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治疗方法。
6. 护理措施:讲解针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强调关爱和尊重患者。
六、板书设计1. 应激相关障碍2. 内容: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七、作业设计病例中患者所患的应激相关障碍类型是什么?根据病例,列出诊断依据。
请为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理解仍有待加强,今后教学中需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2. 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
3. 针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探索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症状。
研究背景
定义
明确什么是应激相关障碍,解释其特点和表现 形式。
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应激相关障碍及其症状。
诊断标准
1 常见症状
列举应激相关障碍的常见症状及其影响。
2 诊断标准
详细解释如何确定是否患有应激相关障碍。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介绍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副作用。
心理治疗
2
探讨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和
心理动力疗法。
3
其他治疗方法
讨论其他替代治疗,如艺术疗法和运动 疗法。
预防与管理
应对应激的方法
分享有效的应对应激的方法,如冥想和呼吸练习。
提高心理抵抗力的技巧
介绍提高心理议
给予建议,帮助人们预防和管理应激相关障碍。
结论
总结应激相关障碍的重要信息,并鼓励人们寻求专业帮助。
《应激性精神障碍》课件
结论和展望
应激性精神障碍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大家能 够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应对和预防压力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的问题、社交压力和 家庭纷争等。
经济压力
财务困境、债务累积和就业不 稳定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神经激素异常 和心理反应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焦虑和紧张
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感,难以放松和入睡。
身体不适
头痛、胸闷、胃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大,易怒、抑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和原则
1
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2
药物治疗
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症状。
3
生活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和社交活动等。
预防与控制
预防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关键在于有效管理压力和提高心理韧性。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寻求支持和寻找自我放松的方法都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应激性精神障碍》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在本次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应激性精神 障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压力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病症定义和特点
应激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因长期或剧烈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精神疾病。其特点 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和身体不适等。
常见应激源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职业竞争和不 良的办公环境等。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CCMD-3相关标准
治疗与干预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 洁、紧扣重点。 尽快摆脱创伤环境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建立有效应对方式 详细回忆事件经过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定义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 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 精神障碍。
创伤性体验的特点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
定义
是指一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 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 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
临床表现
初期—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 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
以后—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
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 且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
根据CCMD-3相关标准
治疗
心理治疗 初期的PTSD—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 慢性和迟发性PTSD—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适应障碍
定义
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 产生的、短暂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 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 不出现精神病症状。
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 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临床表现
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病理性重现)--最特征性的表现 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 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 “情感麻痹”
病程
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伙半年内 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应激
描述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影响,作为 机体反应的含义。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一、概述——P1601、应激:为个体能力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
2、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危险的创伤性事件。
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
二、急性应激障碍——P160-1621、概念: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以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
2、病因:包括事件的性质、个体的素质、既往经历、应对方式等。
3、临床表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创伤,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麻木,与环境的疏远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现实解体,人格解体,分离性遗忘等。
4、诊断:严重的创伤经历,至少有3项急性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回避,过度警觉,持续2天至4周间,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5、治疗(1)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等。
(3)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考点42)——P162-1651、概念: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的再体验应激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务的回避为特征。
2、病因:包括应激源、遗传、个体的素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响学等。
3、临床表现(1)警觉性增高: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性水平增高,容易受惊吓,无法安心做事等。
(2)闯入性症状: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闪回(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几秒到几天不等),患者有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3)回避: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包括场景、情景、想法、感受或话题等。
还可表现为“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
4、诊断:有创伤性事件,再体验创伤性事件,回避行为,情感麻木,警觉性增高,持续至少1个月,患者有明显主观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 盾和冲突,降低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提供社会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 询、就业援助等,以帮助患者康复和融入 社会。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激相关障 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促进 患者的社会融入。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威指 南,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明确。
诊断流程
建立由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确诊三个阶段组成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评估工具与方法
评估工具
开发和应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临床访谈等,以收集患者症状和 体征信息。
的症状之一。
行为症状
逃避行为、易怒、攻击 行为等行为改变也是应
激相关障碍的表现。
病因与诱因
病因
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 遗传、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
诱因
长期或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是导致应 激相关障碍的主要诱因,如战争、自 然灾害、暴力事件等。
02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与评 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全 面评估。
诊断与评估的注意事项
跨文化考虑
鉴别诊断
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可能 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和表现产生影 响,诊断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文化因 素。
应激相关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 鉴别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第七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12 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特点
1、普遍性与非特异性
• 躯体:过热\过冷\手术创伤等 • 心理:紧张\恐惧\悲伤等
普遍性 非 特 异 性
• 为主的神经内分 泌改变及一系列 功能代谢的改变
9
•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2、防御性与损伤性并存,并可相互转化 - 防御性:是机体适应变化,保护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 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二、易感因素
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时间来分: 1、创伤前变量: - 焦虑或抑郁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 既往创伤史如童年期受虐待、性创伤等 - 女性 - 平均水平以下的智商 - 神经质
12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2、围创伤期变量: : -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个体的精神和躯体反应情况 - 个体的认知 - 社会支持程度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
*** **大学 **医院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4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一、应激源
• 坎农(Cannon,1925):个体在暴露 于恶劣环境是出现战斗与逃避反应, 这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 • 塞里(Selye,1936):机体受到内 外环境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的非特 异性生理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症状群。
Hans Selye (1907 – 1982)
5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 20世纪50年代,Wolff提出社会生活的刺激,如生活方式 或关系的改变、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等也能引起应激反应。 事件------个体的态度、认知水平、应对能力-------应 激反应 。 • R. S. Lazarus : 20世纪80年代,实际或认识上的“要 求 ——能力”不平衡----------身心紧张状态---------非特异性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表现。 就是说 环境刺激威 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应对能力时,个体产生的一类特 殊心理、生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二)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免疫系统有调控作用,而免疫系统也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反向调节和影响。 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免疫系统有调控作用: - 急性应激: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C、 CRP等非特异性抗感染的急性期蛋白升高。 - 慢性应激:免疫功能抑制。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的调控: - 病原微生物、抗原等刺激 免疫系统激活 抗体、细胞 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
Hans Selye (1907 – 1982)
5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 20世纪50年代,Wolff提出社会生活的刺激,如生活方式 或关系的改变、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等也能引起应激反应。 事件------个体的态度、认知水平、应对能力-------应 激反应 。 • R. S. Lazarus : 20世纪80年代,实际或认识上的“要 求 ——能力”不平衡----------身心紧张状态---------非特异性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表现。 就是说 环境刺激威 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应对能力时,个体产生的一类特 殊心理、生理反应。
19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 第三期:衰竭阶段
- 表现为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免疫等系统 产生影响 - 机体出现各种疾病 - 可出现应激相关疾病,
导致休克\死亡等
20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与应激相关的CNS部位:边缘系统的皮层、杏仁核、海马、 下丘脑、蓝斑 神经传导、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蓝斑区:神经元激活,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升高,机体出现 紧张、专注程度升高,过度焦虑、害怕、愤怒。 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良好 情绪;过度兴奋或不足可出现抑郁、厌食、自杀倾向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二、易感因素
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时间来分: 1、创伤前变量: - 焦虑或抑郁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 既往创伤史如童年期受虐待、性创伤等 - 女性 - 平均水平以下的智商 - 神经质
12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2、围创伤期变量: : -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个体的精神和躯体反应情况 - 个体的认知 - 社会支持程度
–初级评价: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次级评价:是否可通过个人能力进行改变
3、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系统、社会环境因素等
15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引起的生理中介
应激源 大脑皮层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 E \ NE 下丘脑 免疫力改变
脑垂体
靶 腺
心、脑、血管、肺、肌肉、肝、脾、汗腺
16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精神病学
第7版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精神病学》(第7版)
配套课件
主编 郝伟 于欣
《精神病学》(第7版)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 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6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概念
Stress: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出现的非特异性
全身反应
应激原(stressor):各种内外环境因素
-
外环境因素 内环境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7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描述性定义: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 发生、发展、病程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 社会文化背景 -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及信念等 -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及各种非 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 损伤性:过强or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害,可导 致应激性疾病
3、应激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时间
- 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但 各人的强度和时间可以有明显的不同
10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分类 按来源分 外部物质环境 按对个体的影响分 挫折
内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11
冲突
强制
应激引起的生理中介
认知 评价
生 活 事 件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 状态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
心 身 紧 张 状 态
心理行为 反应
适应 (健康) 不适应 (疾病)
心 身 疾 病
精 神 疾 病
反应结局
生理反应
应激源
17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的生理反应
3、创伤后变量: : - 干预的及时性 - 有效性 - 事件后遭受的其他生活事件等
13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三、病因和病理机制
1、生物学因素
大脑通过调动神经递质、 受体、信号转导以及基因 表达等,产生神经可塑性 变化,通过电、化学活动 对应激源产生应激反应。
14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2、心理因素
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
*** **大学 **医院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4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一、应激源
• 坎农(Cannon,1925):个体在暴露 于恶劣环境是出现战斗与逃避反应, 这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 • 塞里(Selye,1936):机体受到内 外环境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的非特 异性生理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症状群。
全身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 第一期:警觉阶段
adaptation syndrome,GAS )
- 表现为肾上腺活动增强,血压升高
- 脉搏、呼吸加快 - 心、脑、肺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 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增加
18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 第二期:阻抗阶段
- 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变小
- 淋巴腺恢复正常 - 激素水平恒定 - (应尽量缩短,去除应激原)
8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特点
1、普遍性与非特异性
• 躯体:过热\过冷\手术创伤等 • 心理:紧张\恐惧\悲伤等
普遍性 非 特 异 性
• 为主的神经内分 泌改变及一系列 功能代谢的改变
9
•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2、防御性与损伤性并存,并可相互转化 - 防御性:是机体适应变化,保护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 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