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巩固第十六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
2019
PPT
先生,指孔子
也、也是
按时复习
yuè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志有同道朋合的∕人自远表接方顺 来,不代亦指学∕习乐的内乎容?人通不“悦知”∕,愉快。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 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学习态度)
2019
•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 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 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 20到19 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 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 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 并称“孔孟”。
2019
•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 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 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 “至圣”、“万世师表”。
2019
课文
探究 •本章讲学习 方法,阐述 学习与思考 的辩证关系。
PT
品质高尚
人教版(2019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空想而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解释下列词语。
愠:______
罔:______
乐:______
立: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
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①关于学习态度: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答案】:
【解析】: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不逾矩( )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
【解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19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夯实基础】1. B(A不亦说yuè乎,C好hào之者,D三省xǐng吾身)2.⑴说,同“悦”,喜悦;(2)有同“又”,表整数后再加上零数;(3)罔同“惘”,迷惑而无所得;(4)殆,同“怠”,疲倦而无所得。
3.(1)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改变志向。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能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地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C(这是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应该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不知不愠、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曲肱而枕、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饭蔬饮水2.这章的三句话各自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交流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3.这十二章语录文字表达上别具特色,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比如第一章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
4.示例:我们应该学习颜回执著、坚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片段研读1.(1)自我检查,反省(2)越过,超过(3)能忍受(4)喜好,爱好2.(1)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孔子强调是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4.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拓展阅读】1.(1)为: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巩固综合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巩固练习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不惑()不逾矩..而枕.()()()好.之者()笃.志()一箪.食()曲肱..三、解释加点词语之()1. 学而时习..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乎()4.不亦君子..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师矣()()()14.可以为...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饮水.()()()18.饭疏食...枕之()()19.曲肱而...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曰()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可夺帅也()27.三军..不可夺志也()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11 《论语》十二章 学练精品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45张)
7.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一其竹乐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 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
((89))学思而而不不思学则则·罔殆______迷疑____惑惑__,____意____思__是__感__到__迷__茫__而__无__所__适__从_____ (10)逝者如斯夫·_往__、__离__去___ (11)·三军可夺帅也__改__变____ (12)博学而·笃志__坚__定____ (13)切问而·近思__恳__切____ (14)·仁在其中矣__仁__德____
8
(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 子乎 (3)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
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6)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9 视交友为乐事。
第①句不同,第②③句相同。第①句“不亦乐乎
10 ”中“乐”是快乐的意思,因为碰到志同道合的
(节选自王明清《挥麈后录》)
【注】①晏元献: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②梗介: 即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③阑:栏。④践柞(zuò):登基。 ⑤常:同“尝”,曾经。⑥领郡:治理郡邑。⑦转官:调往别 处任职。 12.“循”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如“遵循”“循规蹈矩”等 ,请根据你对这两个词语意思的理解,推断【乙】文“颇不循 法令”中“循”的意思。(2分) 循:___遵__守__。___
16 因为晏殊为人正直,而蔡伯俙圆滑谄媚、不守法度。
《论语》十二章2019-2020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
专题02 《论语》十二章(实战训练)一、(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
④资:积累。
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知识点复习归纳一、官渡之战(一)背景1、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局混乱,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东汉王朝形同虚设。
2、曹操势力的崛起原因:(1)政治上: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并招揽各种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有利于社会稳定,又筹集了军粮。
3、袁绍集团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4、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5、时间:200年6、地点:官渡进行决战7、交战双方: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8、曹操采取的战术: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绍军粮。
9、特点:以少胜多10、结果: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11、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目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208年3、地点:赤壁4、战术:孙刘联合抗曹,火烧曹营5、大体经过: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6、结果:曹操大败7、特点:以少胜多8、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割据状况(1)赤壁之战后,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至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最终形成:(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3)222年,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各自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造船业,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14/2019
37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14/2019
11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9/14/2019
12
精读文本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 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 就像浮云一样。”
9/14/2019
20
焉,于此,意思是
几个人。
“在其中”。
跟从、学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述而》)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 以改正。”
能忍受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9/14/2019
18
之:代词, 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不如:比不上, 赶不上
以……为快乐。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11《论语》十二章
11__《论语》十二章__[见学生用书P2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 三省.(xǐnɡ)罔.(wǎnɡ) 殆.(dài)曲肱.(ɡōnɡ) 不逾.(yú)矩箪.(dān) 笃.(dǔ)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按时温习__(2)人不知而不愠.__生气,恼怒__(3)吾日三省..吾身__多次进行自我检查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诚信__(5)传.不习乎__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__(6)四十而不惑.__迷惑,疑惑__(7)五十而知天命..__上天的意旨__(8)不逾.矩__越过__(9)思而不学则殆.__疑惑__(10)人不堪.其忧__能忍受__(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喜爱,爱好__(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以……为快乐__(13)曲肱.而枕之__指胳膊__(14)于.我如浮云__介词,对,对于__(15)博学而笃.志__坚定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博学而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
考纲列入情况:2011—2015、202X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4)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下注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2X百色)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说___同__悦___,意思是:____愉__快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有___同__又____,意思是:__用__于__整__数__和__零__数__之__间____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2.古今异义
好:_____爱__好__,__爱__好_______ 肱:_胳__膊__上__从__肩__到__肘__的__部__分_ ,这里指胳膊 善者:__好__的__方__面__,__优__点______ 川:________河__流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一、《论语》十二章课内复习。
1.背诵《论语》十二章。
2.完成默写:(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3)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参考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课外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毕淑敏(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
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申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潮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
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
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西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
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
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
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学而不思则罔…… 为“却”或
“可是”、
“但是”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不译。
课外阅读: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 (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 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 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 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⑾彘也。
答案
(1)①去,往; ②通“返”,返回;
③开玩笑; ④你
• (2)1.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2.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 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 (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 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取信。
•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 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
之 好之者 乐之者
代词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表顺承 2.表转折 3.表修饰 4.表并列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 而 学……
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表修饰关系, 不译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承接。 不译,或 译为“然 后”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可译
不是委曲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表承接
子曰:“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 以∕
可以 凭借(这一点)
为师矣。”
做,成为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 点)做老师了。”
【推荐】2019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2《《论语》十二章练习.doc
12 《论语》十二章考点1 赏析句子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 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 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一箪.食( ) 曲肱.( )博学而笃.志( ) 三省.吾身( ) 不愠.(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复习巩固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知识精讲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 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 逾矩⑦。”
(《论语·为政》)
文言文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
【注】①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人不知而不愠④, 不亦君子⑤乎?”(《论语·学而⑥》)
【注】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 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知识精讲
曾子曰:“吾①日②三省③吾身:为人谋 ④而不忠⑤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⑥乎?传⑦ 不习乎?”
知识精讲
《论语》十二章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④, 不亦君子⑤乎?”
(《论语·学而⑥》)
文言文翻译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注】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
学习目标
学
1. 初步了解《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论语》的部分章节内容;(重点)
习
2.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掌握重点词语;(重难点)
目
3. 通过阅读《论语》与相关资料,初步感知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物形象,能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
标
相关题型。(重难点)
考 情
1. 考查题型:单选、填空、简答
(《论语·学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
③不日进则日退______ ④若既不出户______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论语______ A.lún B.lùn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 A.lè B.yuè
③敏而好学______。 A.hǎo B.hào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不逾矩
D、可以为师矣
【答案】:
【解析】:
对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答案】:
【解析】: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
B、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
【解析】:
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答案】:
【解析】:
C、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
D、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
【答案】:
【解析】:
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确的一项( )
A、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疲倦。
B、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不知疲倦。
C、学习不知讨厌,教诲人不知疲倦。
D、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人不知疲倦。
【答案】: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巩固第十六篇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
【解析】:
下列划线词语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不舍昼夜
B、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从上面几则语录中提炼出来的两个成语。
①择善而从:______ ②三省吾身:__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匹夫不可/夺志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博学而笃志( ) ②饭疏食饮水( )
③传不习乎( )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பைடு நூலகம்逾矩.。”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不逾矩( )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答案】:
【解析】:
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
④饭疏食饮水 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 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析】: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思而不学则殆(dài)狼亦黠矣(xiá)
B、默而识之(shí)缀行甚远(zhuì)
C、身已半入,止露尻尾(kā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ō)
D、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shàn)人不知而不愠(yún)
【答案】:
【解析】: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