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

合集下载

2016-2018真题讲解(论述类阅读选择题错误类型)

2016-2018真题讲解(论述类阅读选择题错误类型)

(背离原文,故意曲解):
• 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 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 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
• 【对位信息】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 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 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
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
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பைடு நூலகம்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
【2018年高考新课标3卷】
《城市文明弹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 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 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 的重要路径。 【解析】C项无中生有:对于“意义弹性”这一具体概念并没 有分析“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解析:本文论述的悲剧是“文学作品”。而选项D 是生活的具体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选项 混淆范围。
【2017年高考3卷】
《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
记忆的一种方式。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29页PPT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29页PPT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 答题思路复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方式,一般采用还原、比较、分析的基本方法加以推断排除,就可选出准确答案。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解释”“理解”“推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

在此基础上,锁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不以偏概全,不丢三落四,不夸大缩小,不犯绝对化错误。

最后还要回到原文核查,将选项中的叙述文字与原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下文将借助一些选择题的常见设错点,来阐述如何运用以上所说的方法。

一、张冠李戴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对象、事件、特征等方面设置障碍,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属于乙的特征说成是甲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如20XX年湖南卷第14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选项D为: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

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选项中“声衰减”取代了“提高计权隔声量”。

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应该排除。

二、无中生有原文中根本无此信息,命题者故意脱离原文意思植入其他相近信息。

遇到此类障碍,我们就要回到原文中去分析比较到底有没有此意。

如20XX年浙江卷第8题: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的选项D为: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原文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 彼此不分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设误方法
8、混淆条件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 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 成或然两种错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 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 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 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 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 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网格 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乎所有的在线资源提 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 的解决方案。”
11、肯否混乱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 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 否定。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高考语文 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客观题错项解析

高考语文 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客观题错项解析

高考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客观题错项解析一、背离原文,歪曲观点就是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往往是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

【试题举例】(2010年高考全国卷I第7题)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解析】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

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显然,是多巴胺传导顺畅与否,而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决定人是否会获得快感。

二、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就是原文已明确否定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

【试题举例】(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7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解析】A项错。

因为原文已经明确指出:五代时期大型绘画能装裱多幅作品。

三、主次不分,本末颠倒就是将原文中说的主要问题说成次要的问题,或将次要问题说成主要问题。

【试题举例】(2010年高考全国卷II第6题)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解析】“属于自己文化的”“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是两种主要的交流形式。

文中第三段还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

”这就是说,两种文化的交流还可以选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

显然,概念要完整就不能因为看重主要方面而忽视次要方面。

四、过于武断,夸大其辞就是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通常是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或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过于主观武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一、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⑴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3题。

(2010年广州市一模)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

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规律。

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

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

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

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

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

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一、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⑴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3题。

(2010年广州市一模)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

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规律。

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

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

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

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

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

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

因而,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

在人们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已经有自然法存在。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设误方法 3、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 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 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 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 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 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 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
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 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 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 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 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 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高考论述类文本: 选择题错误8大类型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你在语文学习上所偷得懒,都会成为将来最深的遗憾。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破解之策:只要看清命题者的设误项,就能准确无误地选到正确答案。

通过研读考纲和观察以往题型,可以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基本稳定:三道选择题,四选一。

其中选项有时候要求找错误的,有时要求选出正确的。

如何解答此类试题,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因为有章法可循,技术的成分比较多,思想和艺术的成分比较少。

此类题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清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

而常规常用的设误法,也就是以下几种。

学的明白,在解题中花合理的时间,读透了材料,将无往而不利。

一、偷梁换柱本来是这个意思,设题者却故意换成那个意思,也可以叫偷换概念、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混淆是非、顾左右而言他等解法。

如:例1,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016·全国卷Ⅰ第1题D我们先看原文:“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将原文与选项比对一下,立即发现命题者偷换了概念,将“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偷换成了“内容的真实性”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不可替代。

如此就可选出D项,为该选的不正确项。

二、范围失当任意缩小或者扩大范围,故意把部分当整体,或将整体当部分;或混淆数量多寡等,这也是常用的设误手段。

如:例2,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2016·全国卷Ⅰ第2题B项)此项就犯了范围扩大化的错误。

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三、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的东西,命题者却说有,也是命题者常用的设误法之一。

如:例3,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5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资料

【2015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资料

二、已然与未然(混淆时态)
例4【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 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 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 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 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 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二、已然与未然(混淆时态)
例3:【对应文段】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 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 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2012·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 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 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解析】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词语, 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解析】该项推断与原句中的第二句说法矛盾。
五、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 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 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 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 ,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湖北卷第10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 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3:【对应文段】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 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 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 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 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 的谈资。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 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 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 “解释”“理解”“推 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在此基础上,锁 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 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 旨的理解。
18.未然已然混淆:将未来可能出现与现在已经存在弄 混淆,从而导致错误,如果文章和选项中有“目 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 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 的错误。
19.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 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 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7.断章取义: 阐释某些句子意思的时候,将有关句子与其语境割
裂,从而出现错误,要发现此类错误,必须始终遵循 “整体理解”的词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 8.主次混淆: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选项在表述时有时会将这些“主 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或弄错,从而与原文 意思不一致,精读文章,特别注意表达主次意思的词语, 就能发现此类错误。
9.先后倒置:弄错了有关内容的先后顺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这种 错误就不能发现。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出现错误,指代有误也是一种 比较隐蔽的错误,只有将该指代词(它、这、这些等)置于上下 文的语境中,便倾向关句子的语义和句间关系,才能准确理解该 词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浅尝辄止。 11.扩大范围:扩大了符合某种情况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将“有些 (对象)”说成了“所有(对象)”,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修饰,限 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 为止”“绝大多数”等,因为选项在表述这些地方的内容时易出 现范围扩大的错误。当选项中出现“凡是”“所有”“全 部”“一切”“通通”等表示涵盖一切之意的词语的时候,则要 注意原文意思是否如此。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第三重比对 比对选项与原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旳答题策略最关键在于比对选项与原 文。选项与原文旳比对点存在显与隐、明与暗旳关系。 主要从显和明旳比对点入手,将选项旳表述与原文中 相应旳(或有关旳)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鉴定选项旳正 误。 注意:选项旳表述,不可能是原文有关内容旳复制。 命题人设置旳选项,总是要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某种 改造,或增添词语,或删减词语,或变换词语,或变 化语序,等等。
1.要求选出旳是正确 项(选“是”)或者错 误项(选“非”)
拟定某一选项旳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旳过程,一定要找 出排除旳根据,才干得出精确旳答案。有些考生能比对原文,正 确判断某个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但因为没看清题干中选“是 ”还是选“非”旳要求,造成所选答案错误。
是“体现”“原因”,还是“成果”……要尤其注意题干中旳这
[2023·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旳 研究已经证明:拥有联觉能力旳人,除了看 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有关旳 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有关旳 V4区域也同步被激活。
原文说旳是“似乎能够证明下列旳假设”, 表白后文不是一种得到确证旳结论,而选项 则说“已经证明”,显得十分肯定。
[2023·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旳“单磁核” 假说经试验证明出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
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旳 “最初”审美直觉得到旳启示而后被试验证明,而不 是选项所述旳经过试验去证明后才懂得磁与电共有旳 对称之美。 结论:选项强调试验在前,启示在后,与原文表述旳 先后顺序恰好相反。
原文:不论是个人旳遗忘还是社会旳遗忘,在某种 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旳机制,让 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收教训,面对现实,想象 将来,而不但仅被过去旳记忆所束缚。

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错误类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湖北卷第6题A项)《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 , 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络, 因为它 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彼此不相联络是能够预料 。
【解析】选项比原文多添了“在思想上”限制语, 这与原句观点不一致。
第9页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3: 【对应文段】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 引了很多官方机构入驻,这些微博上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 “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 ”节约了购置这类信息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含有休闲娱乐 特色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谈资。
第7页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1: 【对应文段】首先使得家族伦理关系调整成 为社会生活基本课题。
(·安徽卷第1题C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 ”, 所指范围显著扩大了。
第8页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2: 【对应文段】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 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络。 ……假如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 有联络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
【解析】原文“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作用”是在“无线电波 脉冲传递到位后”“在脉冲之后”。而C项将其了解成了“前后”, 这就 犯了将“后期”误作为“先期和后期”错误。
第17页
四、必定是否定(混同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 意将阅读材料中必定了事物加以否定, 或者将否 定事物加以必定。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错误选项惯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 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是删减定语
、状语,修饰成份删减就意味着语义改变,有可能是内
容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曲解。
第3页
(2)添: 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曲解。 (3)调: 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次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 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 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换局部、现实代替猜 测…… (5)漏: 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 某首先,而有意遗漏了另首先。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 心。 (6)凑: 拼凑。将意义相关或无关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或者将望文生义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常见错误类型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常见错误类型课件

(3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
地就会丰富。
4
(15·安徽卷) 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
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 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⑤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 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 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 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 上的完善。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 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 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 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 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 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3
(15·安徽卷)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5
(12·四川卷) 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
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 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因此,只 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D)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 致的典型症状。
14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 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 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 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 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 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 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 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 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 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例1:【对应文段】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 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 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解析】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 ,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例2:【对应文段】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 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 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优选)高考复习论述类阅读客观选 择题错误类型
浙江卷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前两道题均是单项选 择题。第1题侧重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意)的理解,针对的是文本中某个具体段落的阅读理解 。第2题侧重考查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以及归纳概 括内容要点,针对的是较大段落范围乃至全文的阅读 理解。尽管考点不同,但做这两道选择题的原理和方 法是相同的:必须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 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内容,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 “狠狠地”比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湖南卷第8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 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 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括 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 误。
(2013·天津卷第6题D项)“微博粉丝”为应对自 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 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解析】原句中是“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 ”,说明不是所有的微博信息都是谈资,选项属于 以偏概全。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4:【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 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 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 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 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 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 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 ,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 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高考专题复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客观选择题
•考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阅读材料的选择以自然科学小论文(科技说明文)为主,有时 也会选择社会科学类文章。 •考查学生准确而迅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推断 等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 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 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 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要排除“以偏概全”干扰项,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 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
(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 (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 ”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 可能反之。
要排除“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 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 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 必等。
例1:【对应文段】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 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 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2012·江西卷第7题B项)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 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 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 常人更加活跃。
(2012·湖北卷第6题A项)《论语》每章只有寥寥 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 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是可以 预料的。
【解析】选项比原文多添了“在思想上”限制语, 这与原句的观点不一致。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例3:【对应文段】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 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 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 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 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 的谈资。
一、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 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 ,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 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 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 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 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