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第1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发展,人类实践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会不断地发生历史性的变 化。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人与 人社会关系的 实践
(3)科学实践
(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 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 性的活动。
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16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 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 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1)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 (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
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 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 的存在和作用。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①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 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②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 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 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思维
? 存在
(2)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
首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其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 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 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 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8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 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含义
“实物、物质无非 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是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具有可知性 。
21
3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2
4.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

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

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
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
定了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 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无运动的 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 运动。
(3)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①运动的绝对性:
指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 的,是绝对的。
②静止的相对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12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 论
唯心主义一元 论
二 元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 精神。

笛卡尔
14

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


wenku.baidu.com
世界
物理 世界
心理 世界
知识 世界
波普
15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 有同一性,主张世界 是可以认识的。
• (四)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
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 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3) 社会历史性
①任何一个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 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的,而且还在于实践活动 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都是由社会提供的,甚至实 践活动所改造和探索的对象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 物,是人类以往实践活动的结果。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
人们对于 包括自然界、社 会和人的精神世 界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2、 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 含义:指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相对的。
•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 表现在:①相对于机械运动而言, 物质没发生位移。

②相对于质变而言,物质
没有发生质变
2、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的涵义、特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2)空间的涵义、特点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 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2
关键词
哲学 实践 矛盾 否定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联系
发展
量变
质变
方法
意识
物质 规律 肯定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 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1、实践的特征
(1)客观物质性
① 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 ② 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 ③ 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
(2)自觉能动性
(3)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物质的不可分离性 时间空间离不开运动物质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 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 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3、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 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 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