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与丝虫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媒介为蚋,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
罗阿罗阿线虫 (L.loa)
传播媒介为斑虻,流行于非洲
链尾曼森线虫(M.streptocerca) 简称链尾丝虫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非洲
(三)成虫寄生在体腔
常现曼森线虫 (M.perstans) 简 称常现丝虫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
奥氏曼森线虫 (M.ozzardi)
寄生于人体的丝虫
共有8种,分属于:吴策属(Wuchereria)
布鲁属(Brugia)
盘尾属(Onchocerca)
罗阿属(Loa)
曼森属(Mansonella)
这5个属均属于盘尾丝虫科(Onchocercidae) 盘尾 丝虫亚科(Onchocercinae)。 8种人体丝虫按寄生部位可分为3组:
(来自百度文库)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
班氏吴策线虫 (W.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传播媒介为蚊,世界性分布
马来布鲁线虫 (B.malayi)
传播媒介为蚊,流行于亚洲
简称马来丝虫 简称帝汶丝虫
帝汶布鲁线虫 (B.timori)
传播媒介为蚊,流行于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东南岛屿
(二)成虫寄生在皮下组织
旋盘尾线虫 (O.volvulus) 简称盘尾丝虫 简称罗阿丝虫
(二)微丝蚴的周期性 根据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时间,可将班氏丝虫分为3 个型:
1 夜现周期型:微丝蚴出现高峰在22-2时,我国及世界多数 流行区属此。
2 昼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白昼较多,见于太 平洋玻利尼西亚区和新喀里多尼亚区诸岛。 3 夜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夜间为多,见于泰 国西部丛林。
(三)我国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C.pallens) 致倦库蚊(C.quinquefasciatus)
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An.sinensis)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
三、分布
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有 淋巴丝虫感染者共1.2亿,大体上约1/3在印度,1/3在 非洲,另1/3在亚洲、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其中,班 氏丝虫病1.07亿,马来和帝汶丝虫病1300万。 如按WHO分区统计:东南亚区49%;非洲区 34%;西太平洋区16%;美洲区0.3%;东地中海区 0.3%。
根据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时间,可将马来丝 虫分为2个型: 1 夜现周期型:微丝蚴出现高峰在22-2时,广泛分布 于各流行马来丝虫病国家,我国的马来丝虫属此型。 2 夜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夜间为多, 见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帝汶丝虫只有夜现周期型。
(三)保虫宿主
1 班氏丝虫: 迄今未发现有自然感染的动物,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 马来丝虫: 我国的马来丝虫属夜现周期型,虽实验 感染弥猴、 家猫和长爪沙鼠获得成功,但无动物自然感染报告。
1.2亿感染者中,约4400万有淋巴丝虫病的临床 表现,约7600万为微丝蚴血症者(传染源)。
全球有受威胁人口超过1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20%。
(一)
全球流行班氏丝虫病的国家和地区(WHO,1997)
区
非洲区 安哥拉 贝宁
国家和地区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中、南美洲
简称奥氏丝虫
8种人体丝虫引起的丝虫病或丝 虫感染中,以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和帝汶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及由盘 尾丝虫引起的盘尾丝虫病的危害最为 严重。
淋巴丝虫病简介
淋巴丝虫病是全球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据埃及开罗博物馆展示的4000年前的埃及法 老塑象,即显示患有右下肢象皮肿,为该病 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
一、病原
班氏吴策线虫 (W.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B.malayi) 帝汶布鲁线虫 (B.timori) 简称马来丝虫 简称帝汶丝虫
(一)生活史
淋巴丝虫(班氏、马来、帝汶丝虫)的生活史 基本相似,需要经过2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蚊媒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及成虫在人体(终宿主)内 发育和生殖。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淋巴管、结。雌雄成虫交 配后,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自淋巴系统移行至 血流,当被蚊媒吸入后,移行至蚊胸肌,蜕皮2次, 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当这种蚊虫再次叮人吸血时, 感染期幼虫自蚊喙逸出至人皮肤表面,通过被刺伤 口进入人淋巴管,在人体内再蜕皮2次,发育至童虫, 最后至成虫。
(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夜现周期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为按蚊、曼 蚊和伊蚊属的一些蚊种; 夜现亚周期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为曼蚊属 的一些蚊种,如守护曼蚊(M.bonneae)、三点 曼蚊( M.dives )、环斑曼蚊( M.annulata )、 常型曼蚊 (M.uniformis) 以及按蚊属的须喙按蚊 (An.barbirostris)、闻氏按蚊(An.venhusi)等。
丝虫病
丝虫属线形动物门丝虫总科(Filarioidea), 为 由其中间宿主-----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寄生于人体 及其它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禽类、爬行类、 两栖类的一类寄生线虫的统称。 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淋巴系统、皮 下组织、体腔或心血管等部位。 丝虫细长如丝,口简单无唇,多数无口囊, 食道 前部肌质后部腺质。 雄虫的交合刺不对称。胎生或卵胎生。雌虫 产出的幼虫称微丝蚴(microfilaria)。
二、 传播媒介
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蚊。适宜的传播 媒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微丝蚴能在该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②嗜吸人血,且吸血时间与微丝蚴出现于外 周血液的周期性高峰相一致; ③种群数量多。
(一)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夜现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尖音库 蚊复合组(Culex pipiens Complex)的一些蚊种, 特别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致倦 库蚊,以及一些按蚊,如非洲的冈比亚按蚊 (An.gambiae)等; 白昼亚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玻里尼 西 亚 伊 蚊 ( A.polynesiensis ) 和 萨 摩 亚 伊 蚊 (A.samoanus)等; 夜现亚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为雪白伊蚊 (A.niveus)。
罗阿罗阿线虫 (L.loa)
传播媒介为斑虻,流行于非洲
链尾曼森线虫(M.streptocerca) 简称链尾丝虫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非洲
(三)成虫寄生在体腔
常现曼森线虫 (M.perstans) 简 称常现丝虫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
奥氏曼森线虫 (M.ozzardi)
寄生于人体的丝虫
共有8种,分属于:吴策属(Wuchereria)
布鲁属(Brugia)
盘尾属(Onchocerca)
罗阿属(Loa)
曼森属(Mansonella)
这5个属均属于盘尾丝虫科(Onchocercidae) 盘尾 丝虫亚科(Onchocercinae)。 8种人体丝虫按寄生部位可分为3组:
(来自百度文库)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
班氏吴策线虫 (W.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传播媒介为蚊,世界性分布
马来布鲁线虫 (B.malayi)
传播媒介为蚊,流行于亚洲
简称马来丝虫 简称帝汶丝虫
帝汶布鲁线虫 (B.timori)
传播媒介为蚊,流行于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东南岛屿
(二)成虫寄生在皮下组织
旋盘尾线虫 (O.volvulus) 简称盘尾丝虫 简称罗阿丝虫
(二)微丝蚴的周期性 根据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时间,可将班氏丝虫分为3 个型:
1 夜现周期型:微丝蚴出现高峰在22-2时,我国及世界多数 流行区属此。
2 昼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白昼较多,见于太 平洋玻利尼西亚区和新喀里多尼亚区诸岛。 3 夜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夜间为多,见于泰 国西部丛林。
(三)我国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班氏丝虫病:淡色库蚊(C.pallens) 致倦库蚊(C.quinquefasciatus)
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An.sinensis)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
三、分布
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有 淋巴丝虫感染者共1.2亿,大体上约1/3在印度,1/3在 非洲,另1/3在亚洲、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其中,班 氏丝虫病1.07亿,马来和帝汶丝虫病1300万。 如按WHO分区统计:东南亚区49%;非洲区 34%;西太平洋区16%;美洲区0.3%;东地中海区 0.3%。
根据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时间,可将马来丝 虫分为2个型: 1 夜现周期型:微丝蚴出现高峰在22-2时,广泛分布 于各流行马来丝虫病国家,我国的马来丝虫属此型。 2 夜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夜间为多, 见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帝汶丝虫只有夜现周期型。
(三)保虫宿主
1 班氏丝虫: 迄今未发现有自然感染的动物,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 马来丝虫: 我国的马来丝虫属夜现周期型,虽实验 感染弥猴、 家猫和长爪沙鼠获得成功,但无动物自然感染报告。
1.2亿感染者中,约4400万有淋巴丝虫病的临床 表现,约7600万为微丝蚴血症者(传染源)。
全球有受威胁人口超过1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20%。
(一)
全球流行班氏丝虫病的国家和地区(WHO,1997)
区
非洲区 安哥拉 贝宁
国家和地区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传播媒介为库蠓,流行于中、南美洲
简称奥氏丝虫
8种人体丝虫引起的丝虫病或丝 虫感染中,以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和帝汶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及由盘 尾丝虫引起的盘尾丝虫病的危害最为 严重。
淋巴丝虫病简介
淋巴丝虫病是全球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据埃及开罗博物馆展示的4000年前的埃及法 老塑象,即显示患有右下肢象皮肿,为该病 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
一、病原
班氏吴策线虫 (W.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B.malayi) 帝汶布鲁线虫 (B.timori) 简称马来丝虫 简称帝汶丝虫
(一)生活史
淋巴丝虫(班氏、马来、帝汶丝虫)的生活史 基本相似,需要经过2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蚊媒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及成虫在人体(终宿主)内 发育和生殖。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淋巴管、结。雌雄成虫交 配后,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自淋巴系统移行至 血流,当被蚊媒吸入后,移行至蚊胸肌,蜕皮2次, 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当这种蚊虫再次叮人吸血时, 感染期幼虫自蚊喙逸出至人皮肤表面,通过被刺伤 口进入人淋巴管,在人体内再蜕皮2次,发育至童虫, 最后至成虫。
(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夜现周期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为按蚊、曼 蚊和伊蚊属的一些蚊种; 夜现亚周期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为曼蚊属 的一些蚊种,如守护曼蚊(M.bonneae)、三点 曼蚊( M.dives )、环斑曼蚊( M.annulata )、 常型曼蚊 (M.uniformis) 以及按蚊属的须喙按蚊 (An.barbirostris)、闻氏按蚊(An.venhusi)等。
丝虫病
丝虫属线形动物门丝虫总科(Filarioidea), 为 由其中间宿主-----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寄生于人体 及其它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禽类、爬行类、 两栖类的一类寄生线虫的统称。 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淋巴系统、皮 下组织、体腔或心血管等部位。 丝虫细长如丝,口简单无唇,多数无口囊, 食道 前部肌质后部腺质。 雄虫的交合刺不对称。胎生或卵胎生。雌虫 产出的幼虫称微丝蚴(microfilaria)。
二、 传播媒介
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蚊。适宜的传播 媒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微丝蚴能在该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②嗜吸人血,且吸血时间与微丝蚴出现于外 周血液的周期性高峰相一致; ③种群数量多。
(一)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夜现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尖音库 蚊复合组(Culex pipiens Complex)的一些蚊种, 特别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致倦 库蚊,以及一些按蚊,如非洲的冈比亚按蚊 (An.gambiae)等; 白昼亚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玻里尼 西 亚 伊 蚊 ( A.polynesiensis ) 和 萨 摩 亚 伊 蚊 (A.samoanus)等; 夜现亚周期型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为雪白伊蚊 (A.niv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