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与丝虫病.共54页文档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f25a3d79563c1ec5da7184.png)
淋巴管炎
发作时可见皮下一 条红线自上而下离样皮炎 ( erysipelas-like
dermatitis )
25
erysipelas
What’s the pathogen of erysipelas?
Streptococcus?
skin is bright, hot and tender
26
四、淋 巴 丝 虫 病
3.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发生机理
反复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
成虫阻塞+淋巴管壁纤维增生
淋巴管扩张、破裂
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流入组织 刺激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肿、体腔积液 血运障碍 象皮肿
27
四、淋 巴 丝 虫 病
晚期丝虫病临床表现
⑴elephantiasis---- 马来丝虫、班氏丝虫
18
四、淋 巴 丝 虫 病
致病虫期: 成虫(主要) 微丝蚴(次要) 潜伏期:4~5个月,也有长达1年 以上。 临床表现类型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2.急性期(早期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晚期 (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19
四、淋 巴 丝 虫 病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发热、淋巴管炎, 可持续10年以上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马来微丝蚴:Pm8~Am4 班氏微丝蚴:Pm10~Am2
17
生活史小结:
1 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2 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 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 4 人是两种丝虫终宿主,马来丝 虫可能存在保虫宿主(猴、猫)
5 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但 两种丝虫的成虫寄生部位有所不 同。
⑵睾丸鞘膜积液
⑶乳糜尿
丝虫与丝虫病.
![丝虫与丝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b07581f5e009581b6bd9eb57.png)
简称奥氏丝虫
8种人体丝虫引起的丝虫病或丝 虫感染中,以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和帝汶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及由盘 尾丝虫引起的盘尾丝虫病的危害最为 严重。
淋巴丝虫病简介
淋巴丝虫病是全球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据埃及开罗博物馆展示的4000年前的埃及法 老塑象,即显示患有右下肢象皮肿,为该病 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
一、病原
班氏吴策线虫 (W.bancrofti) 简称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B.malayi) 帝汶布鲁线虫 (B.timori) 简称马来丝虫 简称帝汶丝虫
(一)生活史
淋巴丝虫(班氏、马来、帝汶丝虫)的生活史 基本相似,需要经过2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蚊媒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及成虫在人体(终宿主)内 发育和生殖。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淋巴管、结。雌雄成虫交 配后,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自淋巴系统移行至 血流,当被蚊媒吸入后,移行至蚊胸肌,蜕皮2次, 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当这种蚊虫再次叮人吸血时, 感染期幼虫自蚊喙逸出至人皮肤表面,通过被刺伤 口进入人淋巴管,在人体内再蜕皮2次,发育至童虫, 最后至成虫。
根据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时间,可将马来丝 虫分为2个型: 1 夜现周期型:微丝蚴出现高峰在22-2时,广泛分布 于各流行马来丝虫病国家,我国的马来丝虫属此型。 2 夜现亚周期型:微丝蚴昼夜可查见,以夜间为多, 见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帝汶丝虫只有夜现周期型。
(三)保虫宿主
1 班氏丝虫: 迄今未发现有自然感染的动物,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 马来丝虫: 我国的马来丝虫属夜现周期型,虽实验 感染弥猴、 家猫和长爪沙鼠获得成功,但无动物自然感染报告。
二、 传播媒介
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蚊。适宜的传播 媒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微丝蚴能在该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病理学第五节 丝虫病
![病理学第五节 丝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74d26a30a5e9856a57126001.png)
第五节丝虫病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以蚊为传播媒介,早期以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为主,晚期则以淋巴回流障碍为主,出现淋巴管扩张及象皮肿等。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发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见。
在我国流行甚广,如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及湖北等省区均有流行。
病因和感染途径目前已知寄生在人体的丝虫共8种,但在我国流行的只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两种,前者主要由库蚊传播;后者由中华按蚊传播。
两者生活史基本相似。
当蚊叮人吸血时,蚊体内的感染期幼虫钻入人体。
一般认为幼虫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并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寄生,发育为成虫。
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上、下肢的浅表淋巴系统,尤以下肢为多;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肾盂等部位。
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
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白天滞留于肺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夜间开始出现于周围血液中。
这种夜现周期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宿主的生理状况、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习惯有关;亦与微丝蚴特有的生物节律有关,这种节律受宿主的昼夜节律影响并与之同步。
丝虫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微丝蚴的时间,一般约需8~12个月。
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2~3个月,成虫约可存活3年。
发病机制对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与宿主的机体反应性、感染的虫种、程度和次数以及虫体的发育阶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况等因素有关。
一些实验证明,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成虫和微丝蚴以及其代谢产物都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对抗丝虫的特异性抗体。
人体感染丝虫后,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
实验还证明,丝虫感染后除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能有细胞免疫参与,例如实验发现致敏动物还可出现皮肤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现象。
丝虫病演示课件
![丝虫病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dff5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9.png)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情
感支持和家庭关爱。
05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丝虫病的病原体为丝虫,国内外学者在丝虫的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丝虫 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丝虫病流行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丝虫病的流 行规律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鉴别诊断
淋巴结炎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 炎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
,但无微丝蚴存在。
淋巴管炎
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淋巴管炎症,表现为红线状皮疹 、疼痛和发热,与丝虫病的淋巴 管炎相似,但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
其他寄生虫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等,也可引起 类似丝虫病的症状,但通过流行 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来自丝虫病 流行区,有无蚊虫叮咬史 。
临床表现
丝虫病可引起淋巴系统炎 症和阻塞,表现为淋巴管 炎、淋巴结炎、象皮肿等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检查, 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率较 高。
淋巴液检查
在病变淋巴结或淋巴管内穿刺抽取 淋巴液,查见微丝蚴即可确诊。
新的手段和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 对丝虫病等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可进行鉴别。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
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01
为首选药物,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对成虫有短暂抑制作用。
寄生虫学丝虫
![寄生虫学丝虫](https://img.taocdn.com/s3/m/13b9360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8.png)
第23页,共43页。
四、致病性
(一)急性期 急性过敏及炎症
1、丝虫热: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 2、上下肢体淋巴结/淋巴管炎:皮肤表面可见一条
自上而下蔓延的红线(离心性淋巴管炎),俗 称“流火”。
3、丹毒样皮炎。 4、出现精索炎、附睾炎及睾丸炎。
3、为什么晚期丝虫病人的外周血中难以查到 微丝蚴?
第32页,共43页。
五、实验诊断
(一)血液检查(注意采血时间及血量)
1、鲜血检查法 2、厚血膜检查法 3、血液浓集法 4、海群生(乙胺嗪)日间诱出法
第33页,共43页。
五、实验诊断 (二)体液和尿液检查
收集患者淋巴液、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 等离心查微丝蚴。
第13页,共43页。
生活史要点总结
(一)蚊体内阶段(人体外阶段) ➢ 微丝蚴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
体;
➢ 一条微丝蚴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进入 人体发育成为一条成虫;
➢ 微丝蚴在蚊胸肌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口器下 唇,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体。
第14页,共43页。
生活史要点总结
班氏丝虫:除可引起四肢淋巴管炎和象皮肿外,还可引 起阴囊象皮肿和乳糜尿。
马来丝虫:主要引起上、下肢象皮肿,以下肢多见。
第28页,共43页。
四、致病性 (二)慢性期 慢性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第29页,共43页。
四、致病性
(二)慢性期 慢性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2、睾丸鞘膜积液:由于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二)人体内阶段
1、寄生部位: 班氏丝虫可寄生于浅部及深部淋巴系统,多寄生于深
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肾盂等处。
丝虫病
![丝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731e06d25022aaea998f0fb9.png)
检查
• 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 • ⑴皮内试验:不能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 于流行病学调查。 • ⑵检测抗体:试验方法很多,目前以丝虫成虫 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成虫 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马来丝虫成 虫或微丝蚴的可溶性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⑶检测抗原:近年来国内制备抗丝虫抗原的单 克隆抗体进行ELISA双抗体法和斑点ELISA法分别 检测班氏和马来丝虫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已获初 步进展。
临床表现(急性期2、3)
• 2、丝虫热 • 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 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 症状才渐渐显露,出现腹痛者,多数是因为腹膜 后淋巴结炎所致。 • 3、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 • 常见于斑氏丝虫病。患者自觉由腹股沟向下 蔓延的阴囊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睾丸及附 睾肿大,阴囊红肿压痛,一侧或二侧精索可摸及1 个或数个结节性肿块,有压痛,炎症消退后缩小 变硬。可伴有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致病
• 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 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 • (1)急性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淋巴结充血、淋巴管 壁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淋巴管和淋 巴结内逐渐出现增生性肉芽肿反应,肉芽中心为变性的成 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围绕, 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形成类结核结节。 • (2)慢性期突出表现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虫体钙化, 淋巴结变硬,淋巴管纤维化,形成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 淋巴管的阻塞可致远端淋巴管内压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 和破裂,淋巴液郁滞,淋巴管内蛋白成分增加。阻塞位于 皮下,淋巴液不断刺激组织,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皮下 组织增厚、变粗、皱褶,变硬形成象皮肿。阻塞位于深部 淋巴系统,则出现阴囊象皮肿、淋巴腹水、乳糜腹泻、乳 糜尿等。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继发感染使象皮 肿加重及恶化,甚至形成溃疡。
常现丝虫病讲课PPT课件
![常现丝虫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5376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 接触被丝虫病
感染的物品
加强环境管理: 改善居住环境, 减少蚊虫滋生, 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丝虫病感染
03
丝虫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皮肤瘙痒、皮疹 淋巴结肿大、疼痛 咳嗽、呼吸困难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疲劳、乏力、失眠
中期症状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 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皮肤瘙痒:皮肤出现红斑、 丘疹、水疱等
发热:体温升高,伴有寒战、 出汗等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 气短等症状
晚期症状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丝虫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颈部、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皮肤病变:皮肤病变也是丝虫病晚期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瘙痒、 红斑、丘疹等。
鉴别诊断:与 其他寄生虫病、 病毒感染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 断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头痛、肌 肉酸痛等
体征:淋巴结肿大、皮 疹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鉴别诊断:疟疾、登革 热、莱姆病等
治疗:抗丝虫药物、支 持治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了 解患者是否有 丝虫病流行地 区的居住史或
旅行史
体格检查:观 察患者是否有 淋巴结肿大、 皮肤瘙痒等症
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 观察是否有微
丝蚴或成虫
影像学检查: 进行X光或超 声检查,观察 是否有淋巴结 肿大或淋巴管
炎
鉴别诊断:与 其他寄生虫病、 淋巴结肿大等 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05丝虫病的治疗 Nhomakorabea预防治疗原则
寄生虫——丝虫PPT课件
![寄生虫——丝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c65f7d0066f5335a812175.png)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三、致病
(二)临床表现
(1)微丝蚴血症: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发热和淋巴管炎表现。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丝虫热,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出
现精索炎、睾丸炎和附睾炎)。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elephantiasis)
19
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
4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一、形态
1 成虫
两种丝虫形态基本相同,乳白 色,细长如丝线,体表光滑。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5
请观看“丝虫成虫”视频
一、形态
2 幼虫——微丝蚴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核是虫种鉴定的依据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 尾核有或无
四、实验诊断
(二)免疫学检查 可作辅助诊断
(1)皮内试验:不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检测抗体 (3)检测抗原
29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五、流行与防治
流行
分布:班氏丝虫病世界流行,马来丝虫病分布在亚洲。丝虫病曾经
流行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台湾和海南仅有班氏
治疗首选药物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 DEC),又名海群生(hetrazan )。
32
2.防蚊灭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当前位置:丝虫(Filaria)
一、形态
班氏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较短 体核: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松, 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马来丝虫微丝蚴 10 头间隙:较长 体核: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等,常相 互重叠,不易分清
寄生虫学-丝虫
![寄生虫学-丝虫](https://img.taocdn.com/s3/m/e9cb95b3f121dd36a32d82fe.png)
生活史要点总结
(二)人体内阶段
2、发育时间:班氏丝虫半年以上,马来丝虫约
需三个月。
3、寿命:丝虫成虫通常在人体活4-5年,有的可
达17-20年。
寄生虫复习比较表
形态 生活史 虫 特征 成 虫 感 感 体 寄 名 虫 卵 染 染 内 生 阶 方 移 部 段 式 行 位 蛔 虫 致病性 中 间 宿 主
实 终 致 临 验 宿 病 床 诊 主 阶 表 断 段 现
防 治 原 则
同上
同上
中.南美洲
二、形 态
1.成虫形态: 乳白色,细长 如丝,表面光滑, 雌雄异体。雌>雄, 长约5-10(雌)、 2-4(雄)厘米, 宽约0.1-0.3毫米。 雄虫 雌虫
二、形 态
2.微丝蚴 大小:177-296 ×5-7um
尾核 体核
头隙
鞘膜
班氏丝虫微丝蚴 头隙 体细 胞核 尾核 体态 大小 长宽 相等 排列整齐 清晰可数 无
丝状蚴从蚊喙逸出
生活史要点总结
(一)蚊体内阶段(人体外阶段)
微丝蚴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 体; 一条微丝蚴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 进入人体发育成为一条成虫; 微丝蚴在蚊胸肌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 口器下唇,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体。
生活史要点总结
(二)人体内阶段
糜尿等离心查微丝蚴。
五、实验诊断
(三)活组织检查
摘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查虫体。
六、传播与流行
(一)地理分布
班氏丝虫分布广,遍及全世界,以亚洲及非 洲严重。马来丝虫仅局限于亚洲。我国丝虫病主 要流行于黄河以南16个省市自治区。
丝 虫
![丝 虫](https://img.taocdn.com/s3/m/39e7ea33580216fc700afd75.png)
四、致病(Pathogenesis)
注意:马来丝虫病无乳
糜尿、鞘膜积液、阴囊象皮 肿等深部淋巴循环阻塞的症
状体征。
五、诊断(Diagnosis)
㈠病原诊断
⒈血检微丝蚴:目前诊断丝虫病的主要手段 ⑴厚血膜法:为主要的确诊方法。 采血时间:9pm~次日2am; 采血部位:耳垂或无名指 采血量:60μl(三大滴); 涂片规格:2.5×1.5cm血膜湿片或染色镜检
侵入 交配
微丝蚴,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至血 循环 。
成虫
微丝蚴
丝状蚴
Life Cycle of Wuchereria bancrofti
28
班氏丝虫 成 虫 的 寄 生 部 位
除浅部淋巴系统外, 多在深部淋巴系统 (主要见于下肢、阴 囊、精索、腹股沟、 腹腔、肾盂等处)
马来丝虫
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 巴系统,以下肢为多
班氏丝虫微丝蚴
二、形态(Morphology)
马来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
:较 长(2:1) 体核:卵圆形, 排列不整齐, 常互相重叠, 不易分清
二、形态(Morphology)
班氏丝虫微丝蚴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 列整齐,清晰可数 ,无尾核 。
二、形态(Morphology)
马来丝虫微丝蚴
一、种类
寄生人体的丝虫有8种
一、种类
淋 巴 寄 居 性 丝 虫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Brugia malayi
帝汶布鲁线虫(帝汶丝虫)
Brugia timori
一、种类
皮 肤 寄 居 性 丝 虫
旋盘尾线虫(盘尾丝虫)
丝虫病,丝虫病的症状,丝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丝虫病,丝虫病的症状,丝虫病治疗【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2675f99b89680203d825d8.png)
丝虫病,丝虫病的症状,丝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丝虫病是指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的疾病。
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疾病病因一、病因我国流行的只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上、下肢的浅表淋巴系统,尤以下肢为多,故以四肢症状多见;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肾盂等部位,常出现泌尿系统症状。
丝虫病的发病和病变主要由成虫及传染期幼虫引起。
传染期幼虫经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内发育成为成虫。
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成丝状活动。
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白天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
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
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猜想:①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血液;②肺和周围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
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③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
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
1、急性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
淋巴管和淋巴结内逐渐出现增生性肉芽肿反应,肉芽中心为变性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围绕,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形成类结核结节。
2、慢性期突出表现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虫体钙化,淋巴结变硬,淋巴管纤维化,形成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
丝虫病的原因
![丝虫病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0924d275f0e7cd1842536b6.png)
丝虫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丝虫病的简介*二、丝虫病的原因*三、丝虫病的危害*四、丝虫病的高发人群*五、丝虫病的预防方法丝虫病的简介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
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
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
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
丝虫病的原因丝虫病的发病和病变主要由成虫及传染期幼虫引起。
传染期幼虫经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内发育成为成虫。
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成丝状活动。
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白天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
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
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猜想:1、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血液。
2、肺和周围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
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
3、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
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
丝虫病的危害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
急性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
淋巴管和淋巴结内逐渐出现增生性肉芽肿反应,肉芽中心为变性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围绕,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形成类结核结节。
慢性期突出表现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虫体钙化,淋巴结变硬,淋巴管纤维化,形成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
【优秀文档】丝虫病
![【优秀文档】丝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23f4a8eaf61fb7360b4c6556.png)
丝虫病
该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
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
属中医”流火”、”大脚风”等范畴。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丝虫病的相关知识。
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急性期丝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
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
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
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
有些患者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
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隐性丝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病因病理。
丝虫ppt课件
![丝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a7886f312b3169a451a4a7.png)
2019
-
26
三.致病
由于该病可导致患者永久或长期致 残,被WHO列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2019
-
27
四.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1)血检微丝蚴:宜于夜间9时~次晨2时
取血检查。常用厚血膜法,也可用浓集 法、新鲜血滴法、乙胺嗪(海群生)白 天诱出法。 (2)积液、尿液检查:取鞘膜积液、乳 糜尿患者的尿液等检查微丝蚴。上述液 体可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后涂片检查。
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班氏丝虫:10:00pm~2:00am
马来丝虫:8:00pm~4:00am。
2019
-
15
三.致病
丝虫的致病作用受感染虫种、数量、寄 生部位、宿主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病变主要与成虫尤其是雌虫有关,幼虫 发育为成虫的过程也可造成一定的损害, 微丝蚴可能引起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症。丝虫病的发病过程分为下面几个 阶段:
2019
-
31
五.流行病学
2006年,我国已达到全国消除该病的 目标,在2006年3月30日举行的“消除淋
巴丝虫病全球联盟”会议上,我国向 WHO正式提交申请确认中国消除了淋巴 丝虫病的传播,并于2007年获得审核认
可。由此,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消除该
病的国家。这比全球2020年消除该病的 目标提前了l5年,同时也成为首个消除 一种寄生虫病的国家。
2019
-
3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思考题
1. 生物源性线虫与土源性线虫的生活 史过程有哪些主要不同(以丝虫和钩虫 为例)?
2. 两种丝虫的致病作用有何差别?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
![丝虫病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f25a3d79563c1ec5da7184.png)
42
▲ 象皮肿患者: 海群生+ 桑叶注射液
绑扎疗法 烘绑疗法治疗
43
▲阴囊象皮肿及鞘膜积液患者: 鞘膜翻转术外科手术治疗
▲乳糜尿患者: 轻者:经休息可自愈;
1%硝酸银肾盂冲洗治疗。 重者:显微外科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44
本节难点、重点
1. 丝虫生活史特征(寄生部位、中间宿 主、感染方式),夜现周期性的概念。
18
四、淋 巴 丝 虫 病
致病虫期: 成虫(主要) 微丝蚴(次要) 潜伏期:4~5个月,也有长达1年 以上。 临床表现类型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2.急性期(早期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晚期 (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19
四、淋 巴 丝 虫 病
1.微丝蚴血症(无症状带虫者) 发热、淋巴管炎, 可持续10年以上
Nocturnal periodicity of microfilariae?
microfilariae enter the circulation
Adult live: Lymphatic node
at night
peripheral blood
at day
L3 enter Human body
Microfilariae enter mosquito Stomach
11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生活史类型?中间宿主?
12
1.在蚊体内的发育: 微丝蚴 丝状蚴2.在人体中的发育:源自丝状蚴成虫13
人体内的发育
Nocturnal periodicity of microfilariae
蚊体内的发育 14
in human body
丝虫病讲课PPT课件
![丝虫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671b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1.png)
丝虫病的危害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影 响范围广
并发症:引起丝虫性肺炎、心脏疾 病等
预防和治疗:加强卫生宣传,及时 治疗患者
丝虫病的临床 症状
早期症状
淋巴系统改变:淋 巴结肿大、疼痛
皮肤改变:皮疹、 瘙痒
消化系统改变: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改变:头 痛、头晕、乏力
中期症状
淋巴系统反应:丝虫病中期,淋巴系统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
丝虫病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丝虫病的临床症状 05 丝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02 丝虫病的概述 04 丝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06 丝虫病的研究进展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丝虫病的概述
丝虫病的定义
丝虫病是一种 由丝虫寄生于 人体淋巴组织、 皮下组织或浆 膜腔引起的寄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胸腔积液。
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腹痛 等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丝虫病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包积液。
晚期症状
淋巴系统病变:淋巴管阻塞,导致肢体肿胀、疼痛 泌尿系统病变:肾脏受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呼吸系统病变:肺部受累,出现咳嗽、气急等症状 神经系统病变:脑部受累,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
治疗药物
丝虫病治疗药物:海群生 丝虫病治疗药物:呋喃嘧酮 丝虫病治疗药物:伊维菌素 丝虫病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丝虫病的预防 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