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一、生产过程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加工制造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
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
酿酒——发酵、香肠——风干(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
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
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
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
理财、财富,制造领域→包含非制造领域,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生产行为技能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金、冶金、食品,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像汽车制造这样的离散性生产又称作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汽车、柴油机、锅炉、船舶、家具、电子设备、计算机、服装等产品的制造,都属于加工装配驱动的,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量标准难以建立3)与顾客接触是服务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种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4)纯服务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可以划分为大量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和单件生产运作三种生产类型1)大量生产运作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作重复程度高2)单件生产运作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重复程度低3)成批生产运作介于大量生产运作与单件生产运作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最基本)件与费用2)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3)能源可获性与费用4)厂址条2)评分法3)线性规划运输的加工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加工的产品种类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指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位,指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大批量流水线生产过多次制造和使用检验的标准图纸生产,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节省了设计阶段所需的时间,而且保证了设计质量,也节省设计人员,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可以编制标准制造工艺,标准工艺经过反复生产验证,其质量可不断提高,由于减少以至消除了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不仅大大减少了工艺编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而且节省了工艺人员。
由于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可设计专用、高效的工艺装备,便于且宜于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减少原材料消耗,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工人操作简化,可推行标准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综述生产和服务的区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特征;制造业;服务业产出;看得见;看不见产出一致性;高低劳动含量低;高生产率测量易难顾客联系少多交付顾客前解决质量问题的机会多少评估较易较难取得专利经常偶尔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有哪些?(质量时间价格三要素)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①企业选址与布局②产品和服务设计③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①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②不同层次的生产运作计划编制③作业排序生产运作系统的完善。
①丰田生产方式。
②约束理论简述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
市场需求多样化新技术不断出现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日趋全球化环保问题日益显现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发展趋势)有哪些?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在扩大①由制造业扩大至非制造业②内容延伸信息技术成为主要手段大规模定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跨企业的集成管理引起重视“全球生产运作”模式成为热点“绿色生产”成为新的重要课题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关注的两大问题: 如何满足tq的需求, 减少s的消耗第四章企业选址企业选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国家的影响因素①政局的稳定性②政府政策与鼓励措施③经济与文化、宗教信仰④汇率选择地区或城市的影响因素①地区政策②目标市场③原材料供应地④运输条件⑤与协作厂家的相对位置⑥劳动力资源⑦气候条件⑧基础设施条件定址的影响因素①场所大小和成本②周边环境③地质条件④可扩展的条件服务业选址和制造业选址最主要的差异是什么?举例说明。
制造业关注成本, 运输模式与成本, 能源的可得性与成本, 劳动力成本及可得性、技能水平, 硬件建设成本服务业关注收入, 服务对象的同居数据, 人口区域规划, 交通的便利性与方式, 接近顾客的程度。
肯德基选址的过程和方法对我国餐饮业选址有何借鉴?商圈的划分和选择①划分商圈②选择商圈聚客点的选择①要确定这个商圈内, 最主要的聚客点在哪里。
②选址时一定要考虑人流的主要动线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截住。
生产运作知识点
第一章基本概念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异同相同:投入→转换→产出不同: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
3.社会组织的输入、转换和输出4.生产运作管理①含义: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②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的服务。
5.生产类型、不同生产类型技术经济特征比较⑴从管理角度看:①制造性生产;②服务性生产。
⑵生产的连续程度①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②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⑶从生产供应的角度①备货生产类型:没有订单,通过预测进行生产。
②订货生产类型:按订单进行生产。
(4)按生产活动的重复性来划分类型①大量生产:生产重复程度高②成批生产:③单件生产:每种只生产一件,重复程度低。
但习惯上:大量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P19)不同生产类型①大量大批生产的生产计划:根据预测制订生产计划,控制库存适应社会需求。
②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质优、价廉、备件供应充分,维修服务方便等。
③生产管理的重点: a)保证原材料、动力不间断地供应;b)加强设备维修,保证不出故障(尤其对连续型生产过程更需严格要求);c)集中制订计划,大量应用经过优化的标准计划;d)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均衡地按节拍进行生产;e)不断降低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①单件小批生产的计划:一般是按用户来组织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②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a)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b)缩短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周期; c)良好的售后服务。
③生产管理的重点:a)及时掌握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成本情况,以便对随机到达的订单进行正确决策;b)随着订单增加,分析计划期生产资料的不平衡,抓住瓶颈环节,采取相应措施;c)抓住订单中的关键零部件,安排好关键件的生产进度和物流平衡;d)监控生产的成套性,保证如期交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第⼀章1、⽣产与运作的过程为:投⼊→变换→产出2、⽣产与运作管理的对象:第⼀对象:⽣产运作过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第⼆对象:⽣产运作系统——实现的⼿段。
3、服务的本质特点:服务的⽆形性,不可触性(不可触性越强,⽣产和消费会同时发⽣)(在⼯⼚中⽣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是希望);⽣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4、⽣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产出要素管理、资源要素管理、环境要素管理5、现代⽣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产运作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2.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产管理⾯临新的挑战;3.信息技术已成为⽣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段;4.全球化——“全球⽣产运作管理”;5.跨⾏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6.绿⾊⽣产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6、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保证和提⾼质量;时间(Delivery time)—适时适量⽣产成本(Cost)—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为企业带来⼀定利润服务(Service)—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7、资源要素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保持⾜够、完好和灵活的⽣产运作能⼒物料管理:以最经济的⽅法保证及时充⾜的物料供应⼈⼒资源管理:有效、⾼效地配置和使⽤⼈⼒资源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处理必要的信息第⼆章1、⽣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与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其他,过剩⽣产能⼒的利⽤,专利保护等问题。
2、产品组合决策: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等的变化,对⼀个企业的⽣产品种、⽣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的问题。
3、简述企业竞争重点企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提供产品、⽣产运作组织⽅式等⾃⾝条件的特点,可以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低成本;质量——⾼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产品开发速度;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量柔性。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通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包括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调度等。
2.生产与运作的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技术选择、产能规划、设施布局等,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3.生产与运作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合理划分、安排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改进、流程控制和流程创新,以确保流程的稳定和优化。
4.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商绩效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等。
5.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和产品的库存水平进行合理控制和调配,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库存管理涉及库存量的确定、订货量的计算、安全库存的设置等。
7.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排程和调度,以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调度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资源的安排、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8.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浪费,以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改进、技术改进、管理创新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1、生产的概念(掌握)2、社会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的关系(掌握)3、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了解)4、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5、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6、服务性运作与制造生产的区别(掌握)第二章1、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详见课件)(理解)2、内部分析:确认资源与竞争优势提高V 依靠差异化策略(了解)P503、企业战略选择(了解)4、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掌握)5、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了解)第三章1、产品生命周期(掌握)2、定性与定量预测方法有哪些(了解)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P81 和一次指数平滑法P83、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乘法模型)P88 第二篇生产系统的设计第四章1、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掌握)2、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了解)P1103、“哑铃型”企业(了解)P1114、分析三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适用条件(理解)5、串行设计的弊端(掌握)6、什么是并行设计?其主要思想是什么(掌握)第五章1、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理解)主要是经济因素。
2、服务业的选址与制造设施的选址有哪些不同?(理解)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因素评分法及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掌握)第六章1、工艺原则和对象化原则的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掌握)2、影响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了解)3、四种布置类型P162 (了解)4、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掌握)5、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平衡,结合例题和课后练习掌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掌握)6、什么是节拍?(掌握)第三篇生产系统的运行第七章。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协调,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它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旨在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通过控制手段实施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它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编制、产能规划等内容。
3.产能管理:产能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产能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实现最优的产能利用和资源配置。
它包括产能规划、产能评估、产能平衡等内容。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它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等内容,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5.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规划和决策,以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战略。
它包括定位战略、竞争战略、成本战略等内容,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库存进行计划和控制,以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它包括库存规模的确定、库存等级的划分、库存周转率的控制等内容,旨在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7.生产线设计与布局:生产线设计与布局是指对生产线的物理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的布局、工作站的优化等内容。
8.作业调度:作业调度是指对企业生产作业进行调度和安排,以实现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它包括作业分派、作业优先级的确定、作业进度的掌控等内容,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9.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最优的投资效益。
它包括项目筛选、投资评估、资金调配等内容,涉及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资金成本等方面。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要点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要点。
一、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1、产品和服务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起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客户期望、技术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
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满足客户需求、易于生产和维护,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的设计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效率。
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可能需要不同的生产流程,如流水线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项目型生产等。
在设计生产流程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设备布局、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稳定。
3、设施选址和布局设施选址和布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
选址要考虑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运输条件等因素。
布局则要根据生产流程和设备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区域、物料搬运路线和存储空间,以减少搬运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生产与运作计划1、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总量和资源需求进行规划。
它需要根据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和企业资源状况,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安排。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成本的最小化。
2、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将综合生产计划细化到具体的产品和时间段。
它确定了每个产品在每个时间段的生产数量和交付日期。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库存水平、客户订单、生产能力等因素,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按时交付。
3、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计算出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在制品的数量和时间。
物料需求计划的目的是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能够及时供应,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生产与运作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
第1章导论一.生产运作的概念(1)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的过程(2)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二.生产运作职能企业的运行有三大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营销三. 生产运作管理六要素:人员,工厂、流程、工作方法、生产控制,生产计划四.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生产运作要素是通过称之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来起作用的。
五.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提高质量—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交货时间期—适时适量生产;减少在制品占有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服务—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增值服务)六. 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按基本工艺特点分类:流程型,离散型(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按产品定位策略分类:根据产品需求特征可以分为:备货生产MTS,订货生产MTO(组装生产。
设计生产)按生产批量和标准化程度分类: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七服务业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参与劳力密集形开放性八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管理特点的比较a)运营的基本组织方式不同制造业:产品为中心,控制对象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服务业:人为中心,需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服务过程中也会因服务人员或顾客的随机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b)产品和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不同制造业:产品和生产系统可分别设计;服务业:提供系统是服务本身的组成部分c)库存在调节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不同制造业:库存可以创造时间价值;服务业:无法用库存来保存服务能力d)顾客在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制造业:封闭生产,顾客一般不介入;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e)不同职能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同制造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是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活动,职能划分明显服务业: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发生f)需求地点的相关特性制造业:生产地点集中;服务业:方便顾客,服务设施应尽量靠近顾客g)无形性的相关影响制造业:评价标准统一;服务业:不太容易用专利保护自己,评价标准受顾客的个人偏好影响,难于客观评价九生产过程的概念a)生产过程由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组成十. 生产过程的要素结构物流过程信息流过程资金流过程十一. 生产过程的功能结构基本生产过程与企业产品实体形成直接有关的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实现而必须的过程 (工具、动力等)附属生产过程利用企业生产主导产品的边角余料、其他资源、技术能力等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并不属于企业专业方向的产品的过程外包十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组织的准时性生产过程组织的柔性生产运作管理的作用与意义十三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1.市场需求从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化2.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网络技术等3. 竞争4.全球化十四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 生产运作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2. 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3. 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运作系统控制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手段4. 全球生产运作管理成为新热点5.供应链管理6. 绿色生产第2章一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1. 市场竞争国际化2. 全球制造3. 信息技术的应用4. 制造资源短缺5. 生态平衡与资源保护二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生产运作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确定何种管理方式和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整理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一、社会组织的含义P1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社会组织是通过它的输出为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服务。
输出是社会组织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存的根本条件是使顾客满意。
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输入输出(原材料、能源、信息) 社会组织(产品、服务)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2.概念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生产,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
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使一-定的原材料转化为特定的有形产品。
②西方学者: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制造称为“Product ion”,而把提供劳务的活动称作"Operations”。
现在,他们将两者均称为富”"operations"西方学者将有形产品和劳务都称作“财,把生产定义为创造财富的过程。
③一般意义: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四、生产运作系统1、概念P8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2.核心系统进行产品加工和实现劳务的过程在生产运作系统中完成,它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费用。
五、生产运作管理1.概念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2.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技能:技术技能、行为技能《生产管理学》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区别1.研究的范围不同制造业,制造业、服务业2.从管理制度来说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生产的转换过程有许多不同点,因此同时使用“生产”与“运作”两个概念,以强调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节生产运作类型一、管理1.制造业(1)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①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生产运作与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内容(1)、预测;(2)、服务、产品设计;(3)、生产能力设计; (4)、选址; (5)、设施布置;(6)、运作计划;(7)、库存管理与MRP、ERP;(8)、供应链管理;(9)、质量管理(10)、准时制JIT与大规模定制等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1)、自制或购买;(2)、低成本和大批量市场要求;(3)、多品种和小批量(4)、高质量;(5)、混合策略如大规模定制制造业生产运作获得竞争力的要素(1)低成本:选择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大批量生产无差异产品;(2)高质量:注重产品质量、工艺质量;(3)快速响应:快速交货、准时交货、新产品引入迅速;(4)高柔性:系统柔性-顾客化产品和服务;品种和产量的柔韧性;(5)优良的顾客服务;(6)对竞争重点的选择:(权衡的观点:将力量集中在有优势的地方;环境决定的观点:随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竞争重点)流程绩效的三个主要指标:库存/在制品--流程时间--生产率律特法则(计算)揭示出流程中的库存、单位时间产出和流程时间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则:平均库存=平均单位时间产出⨯平均流程时间流程分析的6步法及其应用(计算):(1)、画流程图;(2)、确定每道工序的特征;(3)、确定工序间的特征(4)、确定瓶颈;(5)、分析流程的产能及每道工序的效率(6)、流程改善的措施及建议:为瓶颈工序增加设备或者为瓶颈工序增加人员;培训多能工;提高设备的效率通过生产班次的调整或者通过某些关键工序的加班来平衡各道工序的流程能力创建多工位共享的流水线布局(U形流水线)如何改善?季节因子的概念:时间序列中随各季节变化所作的调整系数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法规、道德和环境问题: eg.汽车、药品原则:与该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产品;顾客期望的价值;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电动)(2)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考虑不同问题(3)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的主要优缺点(4)大规模定制策略:延迟差异化;模块化设计(5)可靠性:产品是否能够像产品的说明书中表明的执行预期的功能限制因素:载荷量、温度、湿度范围等(6)其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四个基本阶段四个阶段之一:概念开发-识别客户需求,产生并评估“概念产品”1、产品概念:外观、功能和特性描述2、可行性分析:市场、财务件、生产运作等条件四个阶段之二:产品设计-对概念产品进行全面的定义,初步确定产品的性能指标、总体结构和布局,并确定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原型设计之麦当劳)基本原则:1、顾客满意原则; 2、可制造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绿色产品原则四个阶段之三:工艺设计与过程选择(如何生产产品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四个阶段之四:市场导入—营销方案的合理设计产品制造设计的四种主要方法(1)、正向工程:从概念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过程选择到市场导入,其各阶段是由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人员依次进行的。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一、生产运作的组织形式1、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原则)定义:是指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按照相同的工艺性质、不同的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
优点:(1)适应力强;(2)设备利用率高;(3)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4)便于技术管理和技术交流。
缺点:(1)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2)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3)生产率低;(4)管理工作复杂。
特点:三“同”一“不同”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
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只是加工对象不同。
适应场合:铸造厂、锻压车间、焊接车间等。
▲加工路线杂乱,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原则)定义: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1)缩短运输路线;(2)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3)专业化水平高;(4)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的完成生产;(5)便于生产管理。
缺点:(1)对产品变化适应性差;(2)工艺设备管理复杂特点:三“不同”一“全”。
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
适应场合:汽车制造厂、齿轮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齿轮工段等。
形式:(1)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发动机等;(2)以同类零件为对象—轴承、齿轮等▲加工路线确定,适合于品种少批量大的生产。
3、混合组织形式(混合原则)定义:又称综合原则,是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原则与对象专业化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按混合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兼有前两种专业化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专业化形式。
两种形式:(1)在对象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齿轮车间又分车工工段、磨工工段等。
(2)在工艺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装配车间又分变速箱工段和总装工段等。
特点:介于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之间的形式。
生产运作知识点
1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1)产品结构与工艺特点。
生产单位的设置应根据产品结构要求,设置相应的制造车间(2)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
专业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年产量较大,生产单位的任务比较单一,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形式不同,相应设置的生产单位也不同。
企业的协作化水平不同,相应的由不同的生产单位组成。
协作范围越广,则企业的生产车间组成越简单(3)企业的生产规模。
大型企业的车间规模大,同类生产性质的车间往往设置多个,对于小型企业,则可奖加工与装配设置在同一车间。
2常见的生产设施布置的类型和特点(P151)(1)固定式布置。
指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
(2)按产品布置。
指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有关机器和设施。
(3)按工艺过程布置。
按照工艺专业化原则将同类机器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的工艺加工任务。
(4)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
容易造成被加工对象在生产单位之间交叉往返运输,不因引起费用上升,而且又延长了生产周期。
3价格折扣模型(P251)4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假设条件(特点)(P247)(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表示,由于需求率均匀,D与d是相同的。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3)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7)不允许缺货(8)补充率为无限大,全补丁或一次交付(9)采用固定量系统5库存的作用(P237)(1)缩短订货提前期。
当制造厂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时,顾客就可以很快采购到他们所需的物品,缩短了顾客提前订货期,加快了社会生产的速度,也使供应厂商及时争取到顾客。
(2)稳定作用。
要保证满足需方的要求,又使供方的生产均衡,就要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
成品库存将外部需求和内部生产分隔开,像水库一样起着稳定作用。
(3)分摊订货费用。
对生产过程,采取批量加工,可以分摊调整准备费用,但是批量生产就会造成库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2.服务运作管理的特点:运作的基本组织方式不同,产品和运作系统的设计方式不同,库存在调节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不同,顾客在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不同职能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同,需求的地点相关特性,无形性的相关影响。
3.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4.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第一大类基本问题是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时间(Delivery time),成本(Cost),服务(Service)。
5.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决策内容三个层次: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6.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1.虚拟集成:是指企业尽可能降低自己的纵向集成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的一种手段。
第三章:1.并行工程: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进。
2.完整服务产品的构成要素:“显性服务”要素、“隐性服务”要素、“物品”要素、“环境”要素。
3.生产类型:就是指以生产专业化程度为标志划分的生产类别。
4.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划分:(1)基于产品工艺特征的生产类型划分:按基本工艺特征分类:流程类和离散类;按生产批量和标准化程度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2)基于产品需求特征的生产类型划分:备货生产,订货生产。
(3)依据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理念:少品种大量生产、多品种混合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生产。
5.服务的运作流程特点:服务过程中与顾客的接触程度以及服务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运作系统的设备密集或劳动密集程度。
1.生产运作流程:是指把一定投入变换成一定产出的一系列需要使用资源的任务,这些任务由流动单位的流动顺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生产运作流程形式: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
3.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特点:优点:产品制造顺序可以有一定弹性,从而对品种变换有较好的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便于进行工艺管理,有利于同类技术交流和技术支援,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品的提高。
缺点:在某些工序,不同产品(或顾客)有时会同时争夺有限的资源;大批在制品从一个生产单位转到另一个生产单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较差,交叉运输和迂回运输较多,使加工路线加长,运输时间和费用也相应增高;在制品库存量大,停放时间长,致使产品生产周期延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较为复杂,从而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等)较复杂。
4.流程设计中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资本集约度,资源柔性,顾客参与,资金预算。
5.流程的节拍:是指连续完成两个相同的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即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6.瓶颈: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称作瓶颈。
7.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8.流程时间:是指一个流动单位从进入流程到完成全部流程任务而离开流程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9.流程时间构成:10.流程图的一般符号:库存:原材料、在制品和完成品的停滞与储藏检查:确认任务是否被有效执行分歧点:引导其后流程的不同路径流动单位的流动顺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1.生产运作能力:是指一个设施的最大产出率。
这里的设施,可以是一个工序,一台设备,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2.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投入度量和产出度量。
3.生产运作能力计划将成为制定企业年度生产运作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4.能力计划决策与其他决策之间的关系:能力决策与企业竞争重点之间的关系;能力决策与设施规划决策之间的关系;能力决策与系统日常运行决策之间的关系。
5.学习效应:指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才趋于稳定。
6.服务能力的五个要素:个人资源,设施,设备和工具,时间,顾客参与。
7.调节调节服务能力的基本途径:改变设施布置,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日程安排,培训多面手员工,增加顾客参与。
8.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厂房和生产建筑物等),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
9. 生产能力的类别:设计的生产能力(用于工厂设计任务书);查定的生产能力(用于确定生产规模,编制长期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计划和采取重大的技术组织措施);现有的生产能力(用于编制年度的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指标)。
10. 组成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在使用中固定资产的数量 (S——设备数,B——生产面积);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F——单台设备或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t ——台时定额(小时/件),p ——产量定额(件/小时))。
第七章:1.流程图包含的几个活动:操作、搬运、延误、检查、储藏等。
1.设施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选位,定址。
2.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是否接近市场,是否接近原材料供应地,运输问题,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条件,气候条件,政策法规条件。
3.服务设施选址的特殊考虑因素:1)必须考虑服务设施对最终市场的接近与分散程度,设施必须靠近顾客群2)在有些情况下,选址时必须有意识的避开竞争对手,但在商店,快餐店的情况下,靠近竞争对手可能有更多的好处3)在当今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在很多服务业行业,传统的服务地点的选择模式已经发生改变。
4.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方案,它可以使总负荷(货物,人或其他)移动的距离最小。
(计算方法:)5.考虑问题的三个方位:位置,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及生产能力。
1.设施布置的目的:是将企业内的各种物质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使他们组合成一定的空间形式,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2.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1)企业的产品2)企业规模3)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与协作化水平4)企业的技术水平。
.3.设施置的基本类型:1)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2)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3)混合布置4)固定布置。
4.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中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主要方法可用来提供这样的信息1)物料从至表2)关系重要程度分类表。
5.成组技术(GT)是按照产品或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把他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6并行工程(C E):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进。
1.网络图的组成:由圆圈(事项),箭头线(活动)与箭头线连成的线路(路线)组成。
2.绘制规则:1)网络图是有向图,图中不能出现回路。
2)活动与箭头线一一对应,每项活动在网络图上必须用,也只能用联结两节点的一条箭头线表示。
3)两个相邻节点间只允许有一条箭头线直接相连。
平行活动可引入虚线,以保证这一规则不被破坏。
4)箭头线必须从一个节点开始,到另一个节点结束,不能从一条箭头线中间引出其他箭头线。
5)每个网络图必须也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源)到一个终点事项(源)。
第十六章: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为使人民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的质量概念: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企业质量管理;运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技术。
3.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实现企业兴旺发达的杠杆;质量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柱;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走质量—效益型道路4.PDCA工作方法:(四阶段: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措施计划;执行实施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把未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5.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中,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应方互利的关系。
6.6σ的实现方法:DMAIC循环和必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其中统计分析工具与:“QC七种工具”(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基本一样,但在6σ中,强调这些工具应该通过DMAIC循环以一种系统的模式被应用。
DMAIC循环的含义:(1)定义: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从顾客的角度定义最重要的质量特性(CTQs),在此基础上确定6σ改进项目;(2)测量:决定如何衡量流程,界定影响CTQs的关键流程,测量现在的缺陷水平;(3)分析:界定引起流程变动的关键变量,从中产生缺陷的最主要原因;(4)改进: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消灭缺陷的措施,界定关键变量的最大允许值范围,改进流程,使流程范围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确认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目标;(5)控制:总结经验,使改进了的流程规范化,以便保持成果。
1.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
2.看板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指为了达到准时生产方式(JIT)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
3.精益生产的特点: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2)全面质量管理3)团队工作法4)并行工程4.准时生产方式(JIT):基本思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基本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了排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质量目标、生产目标、时间目标三个子目标;JIT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是JIT 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
看板的分类1)生产看板;2)取货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