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参考书[修改版]
【好书共享】10本中医经典书籍(PDF版本)!!
【好书共享】10本中医经典书籍(PDF版本)!!展开全文《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氏在学术上提倡革新中医,认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有关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
主张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进行中医改革。
他以中医病证名繁杂,有碍学术发展,呼吁统一病名。
他率先打破框框,把西医的疾病名称引入中医诊疗之中。
《丁化民临证备忘录》丁化民(1904~1990),字树诚,河北省丰宁县人。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之门人。
丁化民治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
如恶阻病为妇科妊娠常见病,丁化民析其病机大致有二,一是肝气郁结,肝血虚燥;二是脾胃虚弱,中脘停痰。
治疗当以和肝、安胃、理血、顺气为法。
丁化民精于临床,涉及面广,在内科、儿科、妇科及肿瘤科等均有一定见解,受到同行及病人的认可。
其临证经验对指导后学颇有益处。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孔伯华(1884-1955年)现代医家,山东曲阜人。
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
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
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
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
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切磋学问。
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
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
所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尚未见付梓。
人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更因高风亮节,倍受各界人士尊重。
党中央选定孔伯华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泊庐医案释评》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处方基本知识》
处方根本知识一、处方的定义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
广义的讲处方是指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
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处方是指执业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医疗、预防或其他需要而开写的药方,是医疗和配药之间的重要书面文件,也是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把医师对患者的用药信息传递给药师,以便药师按医师的意图为患者调配药品以及指导合理用药等。
二、处方的组成及格式由于处方的上述意义,故处方的内容及格式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1982年公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专门规定了处方制度十一条,包括处方权限、处方内容、处方书写以及处方保存等具体要求。
〔一〕处方的组成处方作为一种特殊文件,具有一定的组成及格式,已被国际公认。
各医院根据要求都印有自己的处方笺。
处方的组成可分以下三局部:1.处方前记各医院的专用处方,均在其处方抬头处印有医院名称,姓名、性别、年龄〔婴幼儿要写体重〕、科别、病历号〔门诊处方为门诊号,住院处方为住院号〕、日期等,以上工程均为处方前记的必备局部,也称为自然工程。
处方前记的认真填写,有利于药师在审查处方及调配药物时作为参考。
2.处方正文 处方正文是医师为患者或其他需要用药者开写的用药依据,汤剂的处方正文包括饮片名称、剂量、剂数、一般用法用量及脚注。
中成药处方和西药处方的正文主要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
正文局部是处方的核心局部,药品名称可以开药典名、通用名或商品名,本院制剂可以开协定的药名,药品的剂量单位均应按法定要求书写。
3.签名 医师签名、药师签名〔包括计价、调配、复核及发药四栏〕、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有些中医处方通常在正文的左侧还要求记录脉案,包括病因、病症、脉象、舌苔及治法。
如儿科处方、毒麻药处方等。
〔二〕处方格式处方笺只要内容到达处方制度要求,其大小可各医院自定,横的或竖的长方形均可。
中药处方×××××医院处方笺科别: 门诊号: 住院号:姓名: 性别: 年龄: 年月日RX水牛角〔先煎〕30g 生地黄15g 丹皮10g赤勺10g 侧柏叶10g 三七粉3g冲服大蓟10g 小蓟10g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医师: 配方人: 核对人: 人民币: 元 角 分西药处方×××××医院处方笺科别: 门诊号: 住院号:姓名: 性 别: 年 龄: 年 月 日R1.0g1.0g②维生素C片 100mg×30Sig 100mg医师: 配方人: 核对人: 共计¥: 元 麻醉药品处方笺要求增加诊断一项,如为住院处方还要有领药人签字处,以便查对。
中医养生食疗调理食谱书
中医养生食疗调理食谱书
中医养生食疗调理食谱书:
1. 清热解毒汤
材料:黄芩、连翘、金银花、菊花、生地黄、甘草、鲜百合、生姜。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
分钟,去渣留汤即可。
影响: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2. 补血养颜粥
材料:红枣、黑米、桂圆、芡实、茯苓。
做法:将所有材料混合后,放入电饭煲中煮熟,加适量水搅
拌均匀,再煮20分钟即可。
影响:滋补益气、美容养颜。
3. 宁心安神茶
材料:太子参、白芍、黄精、枸杞。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转小
火煮30分钟,滤去渣渣后饮用。
影响:安神、缓解焦虑、改善失眠。
4. 消食健脾汤
材料:山楂、白术、茯苓、陈皮。
做法:将山楂洗净后切片,将其他材料洗净后装入砂锅中,
加适量水煮沸,放入山楂片煮10分钟,即可饮用。
影响:健脾消食、促进消化。
5. 补肾壮阳粥
材料:黑芝麻、黑豆、栗子、淮山、枸杞。
做法:将黑芝麻、黑豆用开水烫软,将栗子和淮山洗净后加水煮熟,再将所有材料放入电饭煲中煮熟,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即可。
影响:补肾壮阳、滋阴润燥。
请注意,以上食谱仅供参考,请在使用前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食谱中所提及的内容仅具有普遍性,效果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中医养生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理念以平衡身体阴阳、气血为中心,从中暴露出的养生秘方、治疗技术和中药配方也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为了追溯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许多学者和医生都写了很多有关的书籍。
这份名单会为你介绍几本很受欢迎的中医养生书。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著作的代表,大约写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黄帝内经》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养生知识,如平衡饮食、运动、按摩等方面。
这本书强调人们应当注意身心平衡和阴阳调和,所以被称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在中国的中华医学界,许多学校都使用这本经典的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个必修部分。
2.《神农本草经》这本草本古籍写于两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草医学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详的阐述了中医与植物学之间的关系,并对数百种植物及其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中介绍的许多中草药已被证明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3.《千金方》属于唐代育医权威的孙思邈,编纂完成的《千金方》,共计三十卷,详细描述了将六一种草药进行煮煎、浸泡等不同的烹饪方式的益处。
这个方子书被誉为中华医学的一部宝典,对于维护家庭健康、治病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4.《本草纲目》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完成的经典。
全书收录本草目录中的各种中草药3000多种,其中对古代中草药的分类、鉴定、治愈功效的描述十分详细。
整本书使中国药物研究行业大为得益,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草药研究。
中医养生引领我们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医疗文化和生命科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身体和生命,并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上几本书是充满凝聚力和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养生学5-精选文档
"肝开窍于目"
久行
适当的走动或散步,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 动,经常散步,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及新陈代谢,都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提高机能的抗病能力,散步时血液循环加快, 大脑供血量增加,思维的效果也较好,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 节律。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 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l℃以内。
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 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许多学者的研究 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 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 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 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 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
➢ 据调查,在一家名为老人保健康复中心里,好几 个九旬老人在家的时候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很 正常,儿女送他们到中心是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医 疗保障,但结果,这几个老人都是不到半月, “无疾”而终。这与老人的生物钟被改变有无关 系,我们无法深究。不过,我们相信,认识生物 钟、掌握生物钟、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人们 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但是,人到老年,长时间远距离的奔走或跑步,就容易 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 或劳损,而招致疾病。因此,行走散步时要适度,注意使 全身放松,调匀呼吸,脚步均匀,“行不宜急”方能“气 血畅通,百脉流通,内外协调”健康持久。
久卧伤气 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
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方:百病食疗中医养生本源之书,图
这一部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日常实践方法,如按摩、运动、起居调摄等。这 些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广大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通过长期坚持,可以达到调 理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和实践价 值。同时,也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中医养生方法,追求健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这一部分重点 阐释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念,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调 和”等,帮助读者理解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
这一部分针对常见的疾病,提出了相应的食疗方案。通过食疗的方法,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每个食疗方案都详细列出了所 需食材、制作方法和食用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导。
书中对中医养生理念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 即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 饮食等方面,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中医养生还注重“治未病”,即在疾病 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 化,调整养生策略,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一部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 学成就之大成的著作。书中不仅收录了众多草药,还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 效、用法等,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摘录一:“食为天之精,药为人之命。食能养人,药能治病。药食同源,相 辅相成。”这句话强调了食疗在养生中的重要性,指出食物与药物同样具有养生 治病的功效,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人体健康。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详细记载了千余 种药物,包括草木、金石、虫鱼等各类,并对每种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在本书中,作者从《本草纲目》中精选了数十种具有养生功效的药物,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 体质特点,为读者提供了多种食疗方案。这些方案既简单易行,又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适合各 个年龄段的人群参考。
中医五版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规划教材)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8477-2 中医伤科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赵文海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7.0097875323847788458-6 诊断学基础孙颖立戴万亨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40.0097875323845878422-8 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0.0097875323842288443-8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严振国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8.0097875323844338416-7 药理学王乃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中药、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1678473-0 生物化学金国琴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5.0097875323847308475-6 内科学熊旭东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7548419-5 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1988474-8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彩色)祝彼得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8.0097875323847478479-9 中医儿科学(附光盘)汪受传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6.0097875323847928453-5 病理学(全彩色)黄玉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3.0097875323845328470-5 中医诊断学吴承玉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16.0097875323847098480-8 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8088915-5 医古文蒋力生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8.0097875323891559139-4 中药药理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沈印君陈长勋中药20.009262-9 预防医学申杰中医各专业20.009260-5 药用植物学谈献和姚振生中药、农学(估)35.009374-9 中药鉴定学卫莹芳中药、农学(估)15.009370-1 药用动物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万德光中医、中药、农林(估)32.009256-8 温病学马健中医各专业23.00 9366-4 伤寒论讲义姜建国中医各专业28.00 9255-1 金匮要略讲义张琦中医各专业28.00 8478-5 推拿学罗才贵中医各专业23.00 9258-2 中药炮制学贾天柱中药、中医28.00 9367-1 针灸医籍选高希言针灸、推拿24.009261-2 药用植物栽培学罗光明刘合刚中药、农学28.009263-6 方剂学邓中甲中医各专业27.00 9259-9 中药药剂学杨明中药36.00 9257-5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熊大经中医各专业22.00 9371-8 实验针灸学余曙光针灸、推拿(估)20.009368-8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罗晶马萍中医各专业20.00康复系列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9166-0 康复评定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诸毅晖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2.009186-8 康复疗法学高根德滕佳林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2.009266-7 中医康复学胡幼平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0.009264-3 康复医学柴铁劬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24.009265-0 康复医学基础金荣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28.009372-5 康复工程学唐丹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估)18.009373-2 临床康复学唐强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估)55.00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2706-X 中医养生学王玉川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5.5097875323270652707-2 中医康复学(部优秀教材)傅世垣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8.2097875323270722708-6 中医饮食营养学翁维键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8.0097875323270892710-8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孟景春中医,针灸,中药15.709787532327102中医应用解剖学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989-2 中医应用骨伤解剖学严振国杨茂有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798977722-9 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严振国聂绪发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772208140-4 中医应用美容解剖学严振国张建华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6.0097875323814017863-2 中医应用神经解剖学严振国李履宁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5.0097875323786307990-6 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严振国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0.0097875323799038035-1 中医应用推拿解剖学严振国张作涛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803507862-4 中医应用外科解剖学严振国邵水金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0.009787532378623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中医药院校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543-9 中医内科学(七年制)(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湘君中医、中药55.0097875323754317573-0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析陈湘君中医各专业22.0097875323757387985-X 中医文献研究与应用赵国平陈仁寿中医各专业35.0097875323798597614-1 体育锻炼与养生夏西薇医学各专业24.009787532376148 8703-8 创新学基础姚东明中医各专业20.009787532387038 8716-8 伤寒论讲义姜建国中医各专业32.009787532387168 8884-4 生物化学习题精选金国琴中医各专业20.0097875323888446982-X 中药学(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材)窦昌贵成人教育28.0097875323698298263-X 中医药文献检索(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胡滨等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18.0097875323826378536-1 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大方中医各专业15.0097875323853629281-0 实验中医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肇勤中医各专业38.006030-X 人体寄生虫学孙怀宝各专业选修15.0097875323603074194-1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章育正吕乃群各专业选修17.4097875323419488122-6 医学生物学(第二版) 徐莉中医,中药28.0097875323812278564-5 医院持续发展王向东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48.0097875323856458563-9 医院医学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谢宗豹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0.0097875323856388864-6 心电图教学图谱(汉英对照)张娟嬴医学各专业10.0097875323886467386-X 药用化学实验教程朱佳玲药学专业高职、大专20.0097875323738648384-9 Internet医学信息检索顾顺德25.0097875323838498620-1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章鲁28.009787532386208 9253-7 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章鲁22.007371-1 组织学实习彩色图解罗灼玲张立群医学各专业12.005902-8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中医针灸、推拿28.00 9217-9 医学神经生物学孙凤艳医学各专业60.00 9267-4 创新医学英语教程李永安医学各专业30.009375-6 中医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生教材)王忆勤中医各专业32.009376-3 伤寒论求是(研究生教材)陈亦人中医各专业20.009377-0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生教材)唐德才中医各专业(估)40.009378-7 方歌导读阮宝时中医各专业20.00 9379-4 医院组织行为学黄淇敏医药管理专业(估)27.009280-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肇勤中医各专业40.009380-0 神经病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吕传真医学各专业(估)38.00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9209-4 诊疗护理技术王炳元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6.009089-2 呼吸系统与疾病李胜岐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4.00 9077-9 医学基础孙黎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40.00 9124-0 消化系统与疾病李岩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5.009128-8 生殖系统与疾病刘彩霞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6.009131-8 血液造血器官淋巴系统与疾病李艳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0.009117-2 神经精神系统与疾病张朝东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31.009121-9 中医诊疗技术杜立阳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1.00 9187-5 眼耳鼻咽喉口腔疾病陈蕾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2.00 9140-0 心血管系统与疾病胡健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9.00 9142-4 内分泌系统与疾病张锦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5.00 9136-3 泌尿系统与疾病李德天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1.009153-0 运动系统与疾病白希壮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6.009146-2 医学与社会王丽宇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2.00 9066-3 皮肤系统与疾病宋芳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1.00 9247-6 药物治疗与疾病蔡际群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3.00 9109-7 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刘沛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8.00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管理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906-X 社区医学调查研究鲍勇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0.0097875323790648838-7 社会医学教程鲍勇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83878146-3 现代流行病学仇玉兰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5.0097875323814638158-7 预防医学田英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3.0097875323815867755-5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蔡美琴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0.0097875323775588138-2 医疗服务营销学秦美皎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18.009787532381388护理专业教材和教辅读物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853-5 护理心理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刘晓虹护理35.0097875323785318242-7 护理心理学试题精选刘晓虹护理28.0097875323824228197-8 CGFNS考试词汇精选王志红沈洁护理15.0097875323819758214-1 CGFNS考试解析与实战模拟桂莉护理70.0097875323821498013-0 高级护理英语教程:写作分册袁长蓉护理10.0097875323801388041-6 高级护理英语教程:阅读分册庹炎护理16.0097875323804119208-7 护理英语口语(高医教材)(附光盘)陈仁英护理20.00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8761-8 中医学概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曾棠埭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31.0097875323876188711-3 皮肤与性病护理学李军改护理15.0097875323871138916-2 妇产科护理学胡晓玲高焕云护理32.008917-9 预防医学王剑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31.008956-8 中医护理学李正安护理24.009174-5 医学遗传学姜炳正彭凤兰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16.508973-5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南肖运本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22.009381-7 护理管理薛军霞护理(估)24.009382-4 生理学学习指南孔繁之要瑞丽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估)15.009383-1 生物化学学习指南阎瑞君徐烈英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12.009384-8 健康评估学习指南杨秀珍解东兴护理(估)15.00。
中医养生学10
凡体力强壮、面色润泽、眠食均佳、二便通调,脉象正 常、无明显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倾向者,为正常体质。
反之,有明显的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阳盛、
血瘀等倾向(倾向与证候有微甚轻重之别)的属于不良 体质,这种分类方法,可称之为实用体质分类法。
LOGO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外界 环境和发育条件,生活条件的影响,都有可能使体质发 生改变。
LOGO
第一节 体质学说与养生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体质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 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 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 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具有遗传性、个 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 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人的精神状态,由于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 所以也可以改变体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里说: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即指情志异常变化伤及内在脏腑。
LOGO
(五)地理环境因素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其形态结构,气化功能在适应客观环境 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生变异。地理环境不同,则气候、物产、饮食、 生活习惯等等,亦多有不同,所以《素问· 异法方宜论》在论证不 同区域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多发病和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时候, 特别强调了不同地区的水土、气候、以及饮食、居住等生活习惯, 对体质形成的重大影响,说明地理环境对体质的变异,既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因素,又是极其复杂的因素。
LOGO
迄今为止,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
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实践,唯 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康复是密切 相关的。
中医养生的书
中医养生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详细介绍的书籍:
1.《黄帝内经》:这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讲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而《灵枢》则着重探讨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黄帝内经》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医学技艺,成为了中医养生的重要参考书。
2.《饮食健康法》:这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医饮食养生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中医饮食的基本原则、食物的性味归经、饮食调理的方法等。
该书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和调理,帮助读者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中医养生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医养生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各种疾病的养生方法。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是学习中医养生的重要参考书。
4.《中医养生手册》:这是一本实用的中医养生手册,内容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药物、针灸、推拿等。
该书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书籍都是中医养生方面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是学习中医养生的重要参考书。
中医养生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养生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养生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肝胆外科术后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26期.张德葵.霍建珊.邱旋英.陈巧萍.邓尚英.陈素玲.[2].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9期.黄艳.黄卫东.[9].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养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1期.周丽平.孙建萍.杨支兰.乔永丽.牛桂芳.[10].中医养生涉嫌非法行医相关法律问题探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7期.林宇虹.二、中医养生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胡真.中医基础理论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2].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被引次数:6作者:徐正.方剂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学位年度)[3].女性中医养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实证研究——基于杭城白领女性的样本分析.作者:王若韫.传播学浙江工业大学2012(学位年度)[4].西峡中医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朱琳.旅游管理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5].中医养生标本论.作者:王锦平.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5(学位年度)[6].从中医养生视觉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作者:张真真.体育教学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7].唐代中医养生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作者:杨延巍.中医医史文献贵阳中医学院2012(学位年度)[8].太极拳中医养生机理探究.作者:郭文静.传统体育与养生郑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9].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被引次数:5作者:谭颖颖.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10].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曹娜.中医医史文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养生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eservingEdibleOrchidainchina.HongLiu《TheTropicalGarden》,20143[2]Customizedmanagementofclinicaldata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You,MingyuYan,ShiXingLi,GuoZhengSun,Shengmoreauthors2013[3]DesignofaMedicalSensor'sKeyCircuitsBasedonEvolvableHardware. XuekunSongWenZhangQingleiLi四、中医养生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家庭中医养生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认知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朱晓娟.洪兵.王艳艳,2012第十四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2]中医养生古籍图像整理研究.孙灵芝.程伟.梁峻,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3]试论中医养生康复知识传承的文化语境——兼论中医养生类图书畅销现象的文化动因.罗浩.张靖,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4]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法.王水洵.刘渊民,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换届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5]基于中医养生护理56例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陈秀敏.王丹妮.金艳涛.张丽,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换届暨第九次学术会[6]中医养生是康复亚健康的唯一法宝.周广雄,201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大会[7]浅谈治未病与中医养生.徐萌.刘金艳.张英英.刘清国,2012中国针灸学会中医针灸临床特色疗法交流暨第十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8]中医养生图书标题语料内容及语言学分析以当当网20102013年"中医养生"类畅销书为例.谭巍.揭晓倩.王慧.徐思群,2014第九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9]从中医养生谈如何经营老年性健康.鲍身涛.梁雨时,2013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中韩论坛[10]中医养生音乐话疗——小周天循经心息养生话疗.鲁新华.余瑾.林华景,2011首届国际自然医学学术研讨会。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调理身体的一种选择。
很多人也开始选择阅读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这本书包含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药药方等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是“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是作者对疾病的理论阐述,灵枢则是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的解析。
这本书的特点是具有整体观念、基础经典,值得一读。
2.《伤寒论》《伤寒论》是古代医书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寒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其中还涉及了辨证论治的原理和方法等。
这个书籍主要适合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阅读。
3.《王叔和医案》《王叔和医案》是一部名家医案集锦,主要由古代医家王叔和的医案组成。
这些医案涉及到中医的各个方面,如内科、外科、妇科等。
此书书写细腻入微,对病情的描写十分生动。
这个书籍的受众面较广,对于对中医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一读。
4.《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著作,最早由明朝人李时中编纂而成。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巨著,共收录有1892种中药。
其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等内容。
此书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学参考书籍。
5.《针灸经验方集》《针灸经验方集》是中医针灸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汇总了许多古代针灸治病的经验和方案。
书中讲述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方法等,还对针灸治疗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书适合对针灸感兴趣或学习针灸的人。
以上的书籍都是关于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也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
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医理论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中医来调理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当然,为了让中医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和应用中医的知识和技术。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精彩摘录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中医养生学将越来越受到和重 视。未来,中医养生学将进一步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 和实践体系;中医养生学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领域, 为提高全人类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全面介 绍中医养生学的教材,涵盖了中医养生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应用 和临床案例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养生学的魅力和 实用性。
目录分析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全面介 绍中医养生学的权威书籍,其目录经过精心设计,全面反映了中医养生学的各个 方面。以下是对这本书目录的分析。
目录分析
这本书的目录按照主题分为四个部分:总论、各论、实践篇和附录篇。
目录分析
总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 读者提供了对中医养生学的宏观认识。
目录分析
系统性:这本书的目录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从总论到各论,再到实践篇和附 录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医养生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目录分析
实用性: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详细介绍了如 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读者来说非常实用。
目录分析
权威性:这本书的编者均为全国中医药行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的专业 知识和经验保证了这本书的权威性。
目录分析
趣味性:这本书在介绍各种养生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小故事, 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松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中医养生学》课程标准
《中医养生学》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96039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xx专业一、课程理念中医养生学是在尊重生命规律、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前提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中医分支学科。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论、发展简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中篇为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法、起居养生法、药食养生法、传统运动养生法、针灸养生法、按摩养生法、房事养生法及其他养生法;下篇为养生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部位养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中医养生的文化根源性;系统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学习掌握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制定养生计划和方案,从而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养生技能,掌握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特点、树立整体观念,熟悉常用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应用合适的中医养生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能充分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健康的维持和疾病的恢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中医养生学基本理念和基本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保健和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建立和保持对祖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养生康复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日常保健和疾病康复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懂养生、会养生、爱养生,并运用中医养生理论解决辅助临床治疗。
中医养生(共10篇)
中医养生(共10篇)中医养生(一): 近些年中医养生风生水起。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养生遵循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①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②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③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C中医养生(二): 作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是中医推崇的养生之道,请以此为话题,大约600字,作文.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中医养生(三): 什么原因导致人类衰老要科学的解释,不要什么中医养生的!基因的作用机制,我们所知的还很有限,在生殖、发育和衰老过程中,不同基因在特定的调控机构控制下对生命过程起特定的作用.在发育时期,细胞核内可能有某种启动因子使基因组内的增殖基因开放,其表达产物能使细胞增殖和发育.当生物成长后,生殖基因关闭,基因组内的衰老基因开放,其表达产物使细胞代谢失调,发生衰老.(选自)【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四): 怎样根据气候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书中还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生细则,为四时养生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又继承和发展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使之在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四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四时与人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时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在预防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二)四时养生的内涵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1、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中国哲学“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提示人们要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对于人类生存最为相关的莫过于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变化了.日月变化古人早就发现,日升则阳气盛,日落则阳气衰,故而古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月圆时,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时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肤疏松,外邪易乘虚而入.若月缺时遇到急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四季更替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2、形神合一的养生观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由于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精、气、神被称为人体“三宝”,三者是不可分离的,它的盛衰直接体现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状态.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识状态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动之外观.有精则有神,神是五脏六腑、先后天精气与人体最高主宰活动的具体表现.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保养精气,达到精气神的协调统一.3、动态平衡的养生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调节达到“以平为期”.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养生疾病的前提.阴阳有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只有机体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例如,夏天阳盛气炎,易出现热迫汗出,耗伤气阴,此时可服用养阴清凉药膳,如绿豆汤、荷叶粥、西瓜羹等,以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中药对人体的治疗也是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法,从而达到机体的阴阳平衡,使疾病不生.气血平衡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可生血、行血,血可载气、裹气,二者如影随形,同行同止.若气血平衡失调,则会出现气血不生、不行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发病.因此,保持气血的正常化生和流通,是维系健康的必要条件,调理气血也就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三)四季养生的原则祖国医学在四季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方法颇多.究其基本原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自然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养生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2、形神共养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故养神既可以保,保形亦可以摄神,二者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养生防病必须形神共养,以维持形与神的统一.所谓“养形”,主要指脏腑、气血津液、肢体、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形乃神之宅”,故只有形体完备,才能有正常精神的产生.养形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等摄生方法,以及体育锻炼、气功等健身运动,大都属于养形的重要内容.所谓“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变化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神”是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应答性反应”.它不仅体现了生命过程中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益寿延年,但如果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持续过久,超过了生理的调节范畴,则会伤及五脏,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摄养,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暴发喜怒,不贪欲妄想,不为私念而耗神伤正,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则人体的气机和调,血脉流畅,正气充沛,形体康健,抗病能力均强,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中医养生(五): 关于大学生对养生的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医养生保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具有巨大的的社会需求.然而,当前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乱象横生,“养生专家”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对养生知识不够了解.那么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对养生的知晓度又是多少呢于是小组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养生的了解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同样对养生缺乏较为明确的了解,因此,本文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大学生对养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过调研和查找有关资料,我们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养生有一定的帮助!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ver Present Comprehension of Life Nourishment of Undergraduates: A Report.Abstract: As living standards raise, people have been more concerned for their living qualities, which has made health a highly-stressed issue. The life nourish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TM) stands for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has been greatly demanded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However, the CTM life nourishment industry has been in turmoil and experts on life nourishment endlessly emerge, which expresses the ignorance towards life nourishment of common people. So, How about the comprehension over life nour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ntellectuals of new generation The group thus held a questionnaire towards students on our campus for their comprehensionover the life nourishment. The questionnaire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deficiency in their comprehension over the life nourishment. So, the thesis ultimately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which college students would systematically comprehend the life nourishment and form a more healthier living styles. We have raised some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by investigation and referring to materials concerned and we hope that what we have done wouldfacilitate your life nourishment in the future.中医养生(六): 中医养生馆用英语怎么翻译TCM Museum中医养生(七): 睡觉的时间最好是从晚上几点到早上几点的啊!要有依据的```````讲`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亥时(晚9时—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酉时(午后5时—7时),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戌时(晚7时—9时),心包经当令.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中医养生(八): 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是什么【中医养生】这是中医里的五形,: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这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对应的人的五脏也是相生相克的,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五形不能弱一强四,也不能强一弱四,其中的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四个脏腑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的日常保健就是从这五个脏器入手,维持他们的平衡.这样子人体才不会得病.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小病,下医治大病.中医养生讲的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有了病在去治,如果有了病再治,就是生死参半了.花钱费力.但是现在的人们都不接受这种观点.老是认为自己没病,不用去保养,但是病可不象以前说的病来如山倒,这只是一个表象,其实病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体的免疫力抗不住了就会发病.这个时候就晚了.中医养生(九):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______;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图三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该剧种初步形成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篇]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3)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篇]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4)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这部著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篇](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甲骨文;王羲之。
健康养生书籍必读(实用)
健康养生书籍必读(实用)健康养生书籍必读1.《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心要修》作者:罗大伦推荐理由很贴心,内容讲解很详细,还配有快速自查表。
这是罗大伦博士最新的书,后悔发现迟了,1月出版的6月才买,以往出的我基本上买全了,忠实粉丝。
买回马上看了起来,也按里面的方子泡脚,泡的那天晚上可以一觉睡到天亮。
罗博士的书总是这么浅显易懂,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之前出的孩子的日常喂养很实用,现在出了这本关爱女性的书,真是造福天下,功德无量。
2.《四季养生全书》作者:[日]铃木知世推荐理由非常好的一本书!里面涵盖了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四季养生小知识,排版非常舒适,里面的插画非常可爱!是一本即实用又可爱的书,值得向朋友推荐!现在想想老一辈的人真的是很有道理了。
现在我也要养生了。
走起来走起来。
最贴心的是我发现最后一章还有中医小知识科普,这真的是很难得了。
3.《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作者:敏推荐理由为了纪念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所以买了这本书,晚上睡觉之前就会翻几页,也大致帮我们了解下,哪个节气我们的身体相对会却是哪种微量元素,也算是补充自己身体上的一些能量吧,个人觉得抽空读读还是蛮受教的。
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介绍了每个节气的节候天气变化及养生,作者还特别讲了一些小妙招和节气的习俗。
这本二十四节气养生经看了感觉不错,每个节气一些实用养生内容,非常好。
值得购买一读。
4.《养生就要养五脏》作者:吴中朝推荐理由我们总是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对五脏的调养,这本书给我们发出了一个警告,养生要趁早,现在年轻人亚健康情况越来越多,需要引起重视了。
内在健康才是真的健康,我们的内在就是五脏,养好五脏很重要。
慢性病真的是一种很折磨人的病,需要我们每天都调养,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事情,急不得,用书里的办法最起码应该是没有害处的。
5.《老年人养生这样吃最好》作者:甘智荣推荐理由此套丛书的出品本就是经典,所以不论从纸张的质地上,还是从菜式的本身都是精选的结果,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也就有很强的实用性,也关注了营养和流行,非常不错,本书注重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有益于老年人的日常美食的制作方法。
中医养生相关参考书籍
中医养生相关参考书籍
1. 《黄帝内经》啊,那可是中医养生的瑰宝!就好比是指引健康生活的明灯。
你想想,要是按照里面的养生之道去做,你的身体能不健康吗?比如书中提到要顺应四时来调整生活起居,这多有道理呀!
2. 《伤寒杂病论》真的太厉害啦!这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教你如何应对各种疾病的挑战。
你看,很多经典的方剂都出自这里,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健康问题呢!
3. 《本草纲目》哇,这简直就是中药的百科全书呀!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无数珍贵的养生药材。
你难道不想知道那些神奇的草药都有啥功效吗?
4. 《中医食疗养生》这本书超实用的!就如同是你的私人养生大厨。
通过食物来养生,既简单又美味,就像每天都能享受一场健康的盛宴一样!
5. 《中医经络养生》,嘿,这可是了解人体经络的秘密钥匙哦!它就像一张神奇的地图,指引你通过刺激经络来保持健康,多有意思呀!
6. 《中医气功养生》,哇哦,这是带你进入一个奇妙养生世界的通道呀!就像掌握了一种神奇的功夫,让你身心都能得到滋养,多棒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中医养生相关参考书籍都各有千秋,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探索,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养生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呀!。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中国的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闻名于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中医。
中医养生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来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中,有许多不可多得的珍贵宝典。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经典名著,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和养生方法。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典籍之一。
全书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共计八十一篇。
《灵枢》主要讲述了经络学、针灸学等内容,《素问》则探讨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本书是中医学的基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中医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对调节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2. 《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养生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合理的饮食方法和配方。
其中,李时中提出了“随息居”养生理念,认为健康的饮食应该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相协调,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年龄等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书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集药物知识和养生方剂于一体的宝典。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以及对应的药物功效和运用方法。
《千金方》还介绍了一些中药的养生作用和配伍禁忌,使读者对于中药的使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中药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和调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中草药的种类、特性、功效和运用方法,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草药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俗话说:“善于养生的人,谨慎行事,回避祸害。
”中医学认为,人之生死乃一气之化,生者气之聚,死者气之散。
人之生必有生之理,人之死必有死之因,生生死死自然之理也。
道家老子说:“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世是贪得的欲望。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就会永远是满足的。
即是说人的心境安然满足就要除祸害,去贪心,其关键在于知足之足。
”一个人的幸福、健康和寿命也是如此,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状况,去追求那些根本达不到的东西,超越了这个界限就会带来过失和祸害。
古人说:“善于思考,思之有悟。
”平静恬淡,恬淡无为,平淡的对待人生,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和性情。
也是对养生的一种解读。
这些主要是对精神上的把握,内心清静,气定神闲,心态平衡,安静处之。
适当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全身得到运动,华佗的健康长寿的秘诀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淡泊名利的养生观。
大多历史上长寿之人都认为:“酒是恶本,是魔事。
”其实,在我看来,对待任何事情要拥有一种精神维生素。
切勿发怒,保持精神和心情愉悦。
古时长寿之人都有他们各自的养生之道,下面就介绍几位较典型的中医养生的大师。
首先,孙思邈主张:清淡、少荤腥,讲究饮食卫生,不要吃未煮熟的食物,以免伤胃;饮酒要适量,免伤神损寿;吃饭时要排除其他烦恼,否则无益,多练习一些养气的方法。
然后,白居易认为,人要想长寿,必须遵循养生规律。
必须豁达乐观,心情舒畅,善于自处、自解,他十分重视运动养生。
养气的必备是要养气修心,即:潜心,静心,清心,调息,真心。
其次,书画气韵者说:“戒好饮,戒贪色,戒厚味,戒饱食,戒多动,戒多言,戒多忧,戒多思,戒久睡(睡觉7-8各小时为最佳。
长时间睡眠者多有疲劳感或头昏现象),戒久读(久坐不动。
注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紧张工作的持续时间越长,人衰老的速度反而会越慢。
要想衰老的慢,就必须保持脑力和体力的活动,而书法正是这两种活动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中医养生参考书参考书:中医基础知识方面1. 中医基础理论,郭霞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内经知要》,明李中梓,人民卫生出版社3. 伤寒质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陈苏生,4.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方药中,人民卫生出版社5.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唐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养生方面6. 中医养生学,王玉川,上海科技版7.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卷二十七养性,唐孙思邈8. 沈庆法中医食疗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20009. 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东方出版中心背景延申方面10. 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1. Nesse R. M . Why We Get Sick Random House 1994(中文版,我们为什么生病,海南出版社)12. 别让医生杀了你(How to stop your doctor killing you,VERNON COLEMAN著,朱毅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医临床方面13.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14. 中医治法方剂学,陈潮祖,人民卫生出版社15.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篇:中医养生暑期马岗小兴趣班之中医与健康概括【教学背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对健康也更为关注了,更注重日常养生保了,进而学校对相关健康卫生保健知识却是关注很少。
【教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儿童常见病诊断及处理、常见中药了解,凉茶一般配方解毒、日药膳的选择、祛湿的常用药选择,艾灸祛湿保健、刮痧拔罐的介绍、趣味中药谜语、顺口方剂歌、日常饮食搭配禁忌、穴位与日常健康保健【教学方式】老师ppt介绍、动手操作演示式,分组合作竞赛式,【教学目的】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健康养生常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然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教学过程】1、进行简单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2、常见病的诊断(症状及辨别);3、常见病的处理,包括中药、针灸、艾灸、药膳、刮痧、火罐;4、拓展:日常饮食搭配禁忌,趣味中药谜语和方歌的介绍,凉茶配方解读,穴位的保健。
【教学具体内容】见附件第三篇:中医养生中医养生选修课心得古人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按摩,导引,推拿,气功,食疗,药浴等。
其道理都很相近,无外乎疏通经络,调理气机。
下面,主要以春季距离说明,中医养生的一些方法。
在春季,为少阳相火所住,《易》称之为巽,风,木,雷。
容易产生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正是一些疾病的病因,病原。
所以,在情志方面主要预防发怒。
经络要疏导开。
是气得生。
《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在一些传统的养生方面按摩是固不可少的。
可以多按压肝胆经的穴位来使气得生。
有效穴位:太冲,阳陵泉,列缺,照海。
药物上可以以药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决明,甘草这四味药来调养。
导引方面可以做“五禽戏”终得猿系,使阳气生发。
每一节气分为三侯,上,中,下三侯可以打坐,使其生长。
清代周版的易筋经是现在公认最好的版本。
在饮食方面,吃一些当令的食物。
东方人的食物主要以五谷,蔬菜为主。
“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所以在春季应该多吃当令的山菜,野菜。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中国的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人们共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等共同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病症,同时,中医坚持以辩证法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影响在于不但能够帮助病人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且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治病,而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贤人的境界。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钻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的调养自己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变化。
通过学习中医养生,我收获很多,并会从现在到今后开始减持把这些养生的知识点用于我的生活学习中,从总体上提高我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增强身体素质,更加健康长寿.第四篇:中医养生标语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养生保健以不伤为本。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李谷一的养生之道:一是每天都喝足够的水,二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心情舒畅,菜甜饭香。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习惯要培养。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冬病夏治,重在预防。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健康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食不语,寝不言。
养成清洁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第五篇:中医养生发言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15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王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医养生。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医养生:第一,中医养生的概念;第二,中医养生的方法;第三,中医养生贵在坚持;最后,中医养生要有正确的观念。
我们来看看中医养生的概念,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提几种常见方法。
首先是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其次是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是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最后是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
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效果。
中医养生的坚持表现在终身养生、生活养生、执着养生。
中医学家非常注重养生的持续性,认为养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比如胎教,从婴儿时期就注意保护孩子的健康发育,幼儿、童年、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人体应注意加强营养补充、锻炼身体,以更好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到了成年期,虽然人的精力较为充沛、体质较好,但如果在此时期不注重养生,不仅会损害人体健康,还能加快中年人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步伐。
到了老年,不但老年人的相貌出现了衰老的特征,他们的各种生理功能也开始退化,例如行走不便、呼吸功能衰退等,因此,老年人更需要养生,以尽享天年。
这就是终身养生。
养生贵在坚持还表现在把养生方法寓于日常生活中,生活中处处皆养生,例如,保持良好的睡眠、早上吃早餐、保持愉悦的心情。
执着养生是指人们在选择养生方法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并且不要随意更改。
最后,中医养生要有正确的观念。
首先是整体观念,明白人体是一个统一有机体,人体的形与功能、脏腑之间以及各种生理活动都是统一的。
人体的生命活动如同一个链条,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就有可能受其影响,出现异常。
其次是“养”不仅仅是“补”,养指的是对身体的调养,养生的方法很多,例如调节饮食、调摄情志、运动、静养都是养生的方法。
第三是因人而异。
最后是不过分养生。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