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痞满护理常规ppt课件

痞满护理常规ppt课件


病室安静整洁,通风良好,卧床休息。 多食行气开胃之品,如山楂,柠檬等,忌食土豆、山药 等壅阻气机食物。 出现胃潴留时按医嘱暂禁食6~12小时,症状缓解后给予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给予心理安慰,使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过极。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恶心呕吐时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头偏向一侧,防止 误吸。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观察呕 吐物的性质、量及呕吐次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物治疗。

五.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病因,指导患者避免 诱发因素。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生活要有规律,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 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对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性,指导患者 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嗜酒患者戒酒。 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以 及服用的方法、剂量和疗程。 嘱患者定期按时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行 胃镜检查。
四.辨证施护——肝郁气滞证

病室安静整洁,通风良好,卧床休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产气食物。 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四.辨证施护——脾胃虚弱证

脾胃虚弱者饮食宜温补、易消化,营养丰 富为宜,少量多餐,多食龙眼、大枣,忌 生冷寒凉之品。
脾胃虚弱者中药汤剂宜热服,服药后宜进 热粥热饮,以助药力
三.护理要点——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必要时餐前服用抑酸剂。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用 药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三.护理要点——并发症护理

《脾与胃病辩证》课件

《脾与胃病辩证》课件
火邪
火热之邪会使脾胃受热,出现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
内伤七情
01
02
03
忧思
过度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 ,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 状。
愤怒
愤怒会使肝气郁结,进而 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 现胃痛、胁痛等症状。
悲伤
过度悲伤会导致心肺功能 受损,影响气血的运行, 出现胃痛、胸闷等症状。
胃能够将食糜向下推送 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
收。
和降为顺
胃气宜保持通畅,以维 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脾与胃的关系
相表里
脾与胃在经络上相互络属,构成 表里关系。
相助相制
脾与胃在生理上相互配合、相互制 约,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功能。
病理影响
脾与胃的病变常常相互影响,如脾 胃湿热、脾胃虚弱等证候往往同时 出现。
运动保健
适量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 强脾胃的功能。
如散步、太极拳等,根据个人体质选 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避免过度运动
过度运动会消耗过多的体力,影响消 化功能。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愉悦
心情愉悦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 缓解胃部不适。
避免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 功能,加重脾胃负担。
和胃
调和胃气,使胃气升降有序,以保持 正常的消化功能。常用的药物有陈皮 、砂仁、木香等。
调理气机
调理脾胃气机
使脾胃之气升降有序,以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常用的药物 有柴胡、升麻、葛根等。
调理全身气机
通过调理全身气机,使气血流通,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常用 的药物有香附、郁金、陈皮等。
祛邪扶正
祛邪

脾胃病PPT课件

脾胃病PPT课件

病案6



姜某,男,28岁,1990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闷热,烦渴,全身发黄1周。 病史:患者于 10 天前割禾时,为暴雨淋湿全身,当 日自觉头身困重不适。因忙于农作,并未在意。 1 周 前又添发热,烦闷,汗出少而粘,脘腹痞胀,纳食不 馨,泛恶,厌食,继而全身发黄,小便如茶色,大便 稀糊不爽,遂来求医。检查:发热38.2℃,面黄垢, 白睛及皮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断为急 性黄疸型肝炎。 ( 1 )患者 10 天前属何证?与现证病机上有何联系? (2)找出并分析临床主症,并判断其证型。

细数 滑数 迟或 弦紧 滑 弦
舌淡 沉弦 苔滑
病案1



项某,女,12岁。1992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神倦乏力,细差,便溏15天。 病史:患者素体虚弱,稍进油腻则大便泄泻。近15 天来,精神倦怠,乏力,汗出,纳差,腹胀,大便 泄泻,形体日见消瘦。曾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 病症无明显缓解,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面色萎黄,形瘦乏力,精神较差,皮肤潮冷。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思考讨论题: (1)试分析证候,判断证型。 (2)请归纳本证的病机特点。
病案2



唐某,男,70天,1975年2月12日初诊。 主诉:食少,多啼,斜疝下坠70天。 病史:患儿自生后,食量较少,面白唇淡,经常食 后吐乳,大便色绿,状若蛋花,夜间多啼。啼则右 侧腹股沟侧疝下坠人阴囊,静卧时则可自动回纳腹 中。 检查:脉弱小,指纹淡,苔薄白润。 思考讨论题: (1)此属何证?辨证依据是什么? ( 2)患儿疝气啼则下坠,静则回归,说明什么问 题,有无手术的必要?为什么?
疼痛口味饮食呕吐干呕呃逆炽盛灼痛拒按泛酸便秘齿龈肿痛呕吐清水泄泻胃脘胀痛拒按口气酸腐酸腐食物饮食诱因舌苔厚腻胃脘气滞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气机泄泻眩晕心悸17病案1病史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第二节 痞

ppt课件
1
【概述】
一、定义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 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 症状的病症。
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 口干不欲饮 ;
兼症:口苦,纳少;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ppt课件
26
4.肝胃不和证
症状: 主症: 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 善太息,呕恶嗳气 ;
兼症:吐苦水,大便不爽 ;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 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痞满与胃痛
ppt课件
11
2.痞满与鼓胀
ppt课件
12
3.痞满与胸痹
ppt课件
13
4.痞满与结胸
ppt课件
14
三、相关检查
可诊断慢性胃炎并排 除溃疡病、胃肿瘤等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4.胃肠动力检测: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ppt课件
脾失健运
脾胃受损
水湿不化 酿生痰浊
表邪入里,结于心下 食滞中阻
痰湿阻滞
中焦气机不利 升降失司
胃痞
多思则气结 暴怒则气逆 悲忧则气郁 惊恐则气乱

最新中医内科学-痞满

最新中医内科学-痞满
▪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 漫长
▪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 发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胃痛
▪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
可累及胸膈 ▪ 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
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临证思路
▪ 一、抓住主诉 ▪ 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且不痛 ▪ 二、审明病因 ▪ 详细询问起病时间,原因,了解其发病时
之症状特点,查明其病证与饮食,情绪等 的关系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临证思路
▪ 三、审定邪之有无 ▪ 伤寒表邪未解,误下或痞或感受寒邪,
外邪乘虚而入腑,留恋胸膈,或饮食无 度,食积难消,或情绪刺激,气机郁结 等,皆属有邪,即以邪实为主要矛盾。 若因脾胃阳微,胃纳呆滞,脾运不健, 则属虚证痞满,此以正虚为其主要矛盾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历史沿革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 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而且还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 不中也,半夏泻心汤方主之。”将痞满与结胸 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 家所效法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 志失调等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 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
病因
▪ 感受外邪
▪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 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 司,遂成痞满。如《伤寒论》说:“脉浮而 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 濡,但气痞耳。”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课件
▪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 漫长
▪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 发
.
16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胃痛
▪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
可累及胸膈 ▪ 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
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
17
病证鉴别
▪ 痞满与鼓胀
.
14
临证思路
▪ 四、审定虚实寒热 ▪ 饥时可缓解或疼痛拒按,脉弦急而滑,
或脉滑,或迟滑者为实痞。痞满口不渴 或口渴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 沉涩者为寒;口苦口渴喜饮,恶心,舌 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者为热
.
15
诊查要点
▪ 诊断依据
▪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 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 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
▪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
▪ 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 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 胀形为特征
▪ 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
▪ 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则按之柔软
.
18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胸痹
▪ 胸痹是胸中痞满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 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 偶兼脘腹不舒。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 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气急胀满, 胸背痛,短气”
▪ 内伤饮食
▪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 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 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如:《伤 寒论》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 臭”;“谷入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 满。”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腑 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 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响 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胃。 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 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横逆 脾胃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土; 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中焦, 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脾失调 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
Agency
Concept추출
Client
제작물 컨펌
实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概述
胃的生理功能: 仓廪之官 水谷之海 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降、喜润恶燥
胃气虚
胃阴虚
虚证
胃阳虚
寒饮停胃
胃热炽盛
实证
食滞胃脘
气滞胃脘
脾病辩证
一 脾气虚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之证
机制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PPT课件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 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 征 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 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 次辨寒热
辨证论治
辨虚实
外邪所犯,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湿热内缊,气机失 调等所成之痞皆为有邪,有邪即为实痞 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或胃阴不能足,失于濡养所致 之痞,则属虚痞 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者为实痞 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属虚痞
痞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振华
概念
指以自觉心下痞满,胸膈胀满,触之无形, 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 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 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历史沿革
痞满在《内经》中称为“痞满”和“痞隔”等, 如《素问· 五常政大论》说:“备化之纪,…其病 痞”,“卑监之纪, …其病留满痞塞。”认为其 病因是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如 《素问· 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 塞。” 《素问· 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 病。”《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 气上行, …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
病机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 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 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 机顺畅。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 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 痞满
病机
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 的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即实 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 脾胃虚弱(气虚阴虚),虚实夹杂则两者兼而 有之。因邪实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 而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病邪内阻

痞满精PPT课件

痞满精PPT课件

可鉴别肝胆疾 病及腹水等
6.B超、CT检查:
.
26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首辨 虚实
有邪者多为实 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
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无邪者多为虚 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
清利,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
27
辨证论治
辨寒热
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 脉数者为热;
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 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
24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相关检测可查
4.胃肠动力检测: 是否为超、CT检查:
.
25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4.胃肠动力检测: 5.幽门螺旋杆菌:
“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 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
“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 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 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 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 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
6
三、范围:痞满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 常见的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糖 尿病胃轻瘫、十二指肠胃反流、功能 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
13
二、病机 1 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 病理关键: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 3 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由外邪入里, 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气机阻滞所致;虚 由脾胃虚弱,中虚不运引起。 4 病理因素有气滞、食滞、痰湿、湿热。
.
14

胃痞病的护理PPT课件

胃痞病的护理PPT课件

04
康复指导:定 期复查,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 劳累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规律,避免
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保持 良好的心态,减
轻心理压力
运动康复: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促进康复
谢谢
04
沟通,获得支持和鼓励,有助于病情恢复
3
胃痞病的预防
饮食预防
01 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02 食物选择:选择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03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病从口入
04 适量运动:适当运动,增强胃 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生活习惯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预防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学 会自我调节,避免 过度紧张、压力过
大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避免孤独、
无助等不良情绪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 惯:培养健康的生 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4
胃痞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 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选择合适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 油腻、生冷等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饮水:适量饮水,保持体 内水分平衡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预防痞气PPT课件

预防痞气PPT课件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维护脾胃功能的关键。
总结
关注身体
及时关注身体的异常表现,避免小病变成大病。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总结
积极生活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素质,有助 于身体健康。
生活的每一部分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谢谢观看
情绪因素
情绪波动,如焦虑、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脾胃 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情绪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
为什么会出现痞气?
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和不良的作息习惯也会对脾胃功能产生 负面影响。
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
如何预防痞气?
如何预防痞气?
健康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的 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纤维素摄入。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什么是痞气?
影响
痞气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导致心理压力, 影响生活质量。
长时间的痞气可能导致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痞气?
为什么会出现痞气?
饮食因素
不规律的饮食、过量进食和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 都是导致痞气的常见因素。
油腻、辛辣食物更容易引发痞气。
为什么会出现痞气?
如何预防痞气?
情绪管理
注意情绪调节,适当放松,减少压力。 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如何预防痞气?
适量运动
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 功能。
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是一个良好的目 标。
如何处理已有的痞气?
如何处理已有的痞气?
饮食调理
可选择一些健脾开胃的食品,如山药、薏米等。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饮用温开水。
如何处理已有的痞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痞病(急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 脾胃气虚证临床症状: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

肝胃不和证临床症状: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文档交流3。

脾胃虚寒证临床症状:畏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

..。

文档交流4。

脾胃湿热证临床症状: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滑.5. 寒热错杂证临床症状: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

.文档交流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

文档交流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

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9。

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5。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

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

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

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

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合谷、胃俞、膈俞等。

(四)纳呆1。

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温度保持在60~70℃,不宜过高,以免灼伤(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

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6。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

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二)饮食指导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文档交流1。

脾胃气虚证:进食补中健胃的食物,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白扁豆、山药、茯苓。

食疗方:莲子山药粥等.。

.。

.文档交流2. 肝胃不和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佛手、山楂、桃仁、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

.。

文档交流3.脾胃虚寒证:进食温中健脾的食物,如猪肚、鱼肉、羊肉、鸡肉、桂圆、大枣、莲子、生姜等.食疗方:桂圆糯米粥等。

..。

.文档交流4.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马齿苋、赤小豆等。

食疗方:赤豆粥等。

5. 寒热错杂证进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

忌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酒类等助火之品。

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枸杞薏米粥等。

.。

...。

文档交流(三)情志调理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文档交流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

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五、护理难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难以纠正解决思路: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3。

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胃痞病(急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胃痞病(急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

.。

文档交流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

....。

文档交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胃脘疼痛□1。

活动□2。

饮食□3。

深呼吸/肌肉放松□4。

其他护理措施:次,应:应用次数。

穴位贴敷□1天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穴位按摩□2.天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耳穴贴压□3.天: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灸□艾4.天用时间:次,应用次数:法□熨。

药5天应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罐□火拔6.天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

其他:7天用时间:(请注明,下同)好□较好□一般□差□胃脘胀满□1.活动□2。

饮食□3。

排便指导□4。

情志护理次,应:应用次数穴位贴敷□1.天: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

穴位注射□2天: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灸□艾3.天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

其他:4好□较好□一般□差□5.腹部按摩□6.其他护理措施:天用时间:□嗳气反酸□1.体位□2。

饮食/水□3.情志护理□4.其他护理措施:次,应用次数:。

穴位注射□1天应用时间:应,次应用次数:。

穴位按摩□2天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灸□艾3.天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其他4.天:用时间好□较好□一般□差□纳呆□1.口腔清洁□2。

监测营养指标□3。

饮食□4。

其他护理措施:次,应用次数:。

穴位按摩□1天:应用时间次,应用次数:。

耳穴贴压□2天:应用时间次,应应用次数:其他:3.天:用时间好□较好□一般□差□其他:□(请注明)1。

2。

3。

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药熨法穴位注射艾灸耳穴埋豆(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拔罐法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

文档交流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

.文档交流文档交流[感谢您的阅览以及下载,关注我,每天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