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合集下载

蜀相全文注释赏析

蜀相全文注释赏析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

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

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相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的是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的是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诗篇是《蜀相》。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该诗原文及赏析。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以杜甫对刘备、诸葛亮及巴蜀的景仰之情为主题,描写了巴蜀伟人被忠义所感动,并表达了他们因车胤、石广元、李冰、郑成功等英烈的事迹而激励人心的情感。

在诗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话。

这是对诸葛亮的追思和致敬。

他在文中描述了一幅神圣庄严的图景,暗示着丞相祠堂庄重肃穆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特点,如“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其仪表高雅庄重。

接着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描述了蜀相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以及他优秀的政治才能。

然后,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来表达了诸葛亮在务实和求贤过程中的艰辛。

这句话也强调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紧接着的“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则表明诸葛亮为国家贡献了大量心血,竭尽全力才能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展示了诸葛亮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这里的“英雄泪满襟”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为国家事业牺牲个人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以较为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杜甫对刘备、诸葛亮的景仰,通过真实的描写开启了读者对巴蜀伟人的赞美之门。

这首诗具有感人肺腑的情感,赋予了人物以无尽的魅力。

蜀相(杜甫)这首诗无论在诗学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其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文形式,唤起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意,让人们对于忠诚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通过对杜甫诗作的赏析,我们能够领略到他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民心声的代表。

蜀相(杜甫)这首诗以其雄浑壮丽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使人们受益,并将持续影响后世。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

三顾频烦天下计⑥,两朝开济老臣心⑦。

出师未捷身先死⑧,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蜀相,指诸葛亮。

②在今成都南郊。

③锦官城,在成都城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

后作为成都的别称。

森森,高大茂密貌。

④自春色,自为春色。

⑤空好音,空作好音。

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频烦,多次烦劳,反复谘询。

天下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⑦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先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⑧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

其年八月,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解析〕诗作题名“蜀相”,鲜明醒目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

公元211年,刘备在四川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因为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所以后人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蜀汉政权,诸葛亮也就被称为“蜀相”了。

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西南,定居成都,这也是诗人第一次来到成都。

成都是蜀汉的旧都,在城郊有诸葛亮的祠庙。

诸葛亮是三国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了蜀汉政权,更有雄心平定中原,统一中国,杜甫对他是极为景仰的,“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正是他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来到成都,诗人自然急切地想去拜谒先贤,首联二句一问一答,不疑而问,自问自答,正是为了表达诗人思慕先贤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祠在成都郊外,诗中不说“成都城外”而说“锦官城外”是因为成都在汉时织锦业很发达,国家曾在此地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蜀相》鉴赏

杜甫《蜀相》鉴赏

杜甫《蜀相》鉴赏《蜀相》是唐代诗人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刘禅继位。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赏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唐诗《蜀相》赏析

唐诗《蜀相》赏析

唐诗《蜀相》赏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

锦官城:成都以产锦著名,曾设官专管其事。

此指锦官衙署所在之地;在成都城西南。

当时也以锦官城代称成都。

柏:祠前柏树传说系诸葛亮亲手所植。

森森:繁密貌。

②映阶:草深掩阶。

映:掩映。

黄鹂:黄莺。

空:枉自,它与上句“自”字皆表示祠堂荒凉,无人赏玩,流露出凄怆之感。

③三顾: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刘备曾三次访问,问以天下大事。

两朝开济:先佐刘备开基,后辅刘禅济业。

烦,一作“繁”。

济:成事。

④出师:指伐魏。

身先死:建兴十四年(234)秋,诸葛亮驻于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眉县),病死军中。

[译文]到何处去寻访丞相祠堂?在那锦官城外柏树长势繁密的地方。

青翠的野草映衬着台阶独自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被树叶遮掩着的黄鹂枉自传出美妙的叫声。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问以天下大计,(诸葛亮)出山后两朝创业扶危献出了一腔忠心。

出师伐魏还未取得胜利,就已染病身死。

(总叫)英雄豪杰伤感泪湿衣襟。

[简析]这首诗在描写诸葛祠堂的景色和发表议论之中,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心和追思之情。

全诗情调悲壮,不难看出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心态。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蜀相》的诗歌赏析

《蜀相》的诗歌赏析

《蜀相》的诗歌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相》的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诗简介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翻译/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蜀相》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蜀相》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蜀相》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原文:蜀相⑴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⑷。

三顾频烦天下计⑸,两朝开济老臣心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⑺。

词句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蜀相》全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当中,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赏析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蜀相》全诗赏析,欢迎阅读!《蜀相》全诗赏析 1《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简析】:诗中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我说:哪里,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

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 年代:唐 作者: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简析】: 诗中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 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 并寄 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 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 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 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 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 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 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 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 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 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1/6处败笔? 我说: 哪里, 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

要是句句“切题”, 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 谅他又有何难。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 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 d 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 d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 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下面小编带来的杜甫诗词《蜀相》的诗意赏析。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词句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蜀相杜甫赏析

蜀相杜甫赏析

蜀相杜甫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一、作品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作品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三、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四、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翻译·赏析【原作】属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茂盛的样子。

自:空,白白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次前往拜访,请教得天下的大计。

三顾,即刘备三顾茅庐。

频繁,多次相烦。

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为了辅助蜀国刘备、刘禅两代君主开创基业、匡救危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了耿耿忠心。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创,匡济。

这里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数次出兵伐魏,希望统一天下,未获成功,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古诗今译】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白白地呈现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鸣叫声。

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竭尽老臣的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艺术造诣为历代所推崇,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今存其诗1400余首。

《属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为杜甫游成都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

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高中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这似乎有些道理。

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

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

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

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

兵连祸结,哀鸿遍野。

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

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

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

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

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

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

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

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

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

“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

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

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所以杜甫接下来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

一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但笔者认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

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

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

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

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

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

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

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

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为臣纲,杜甫当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

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
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

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

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

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

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

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

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
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

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

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

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