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结合所给材料,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结合教材图文和相关材料,阐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加强对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理解。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2.(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的发现①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不需要完整细胞。

②构成S型活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③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1)T2噬菌体①结构(如图1):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②特点: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外没有(有、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③生活史(如图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的噬菌体。

(2)大肠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实验过程 (1)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 的培养基―→含35S 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含32P 的大肠杆菌 (2)标记T 2噬菌体⎩⎨⎧T 2噬菌体+含35S 的大肠杆菌―→含35S 的T 2噬菌体T 2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含32P 的T 2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1)T 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 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来遗传的。

5.实验结论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判断正误(1)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有毒;R 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无毒。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杨明灯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

2 说出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3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4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尝试信息的处理。

模仿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观察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课: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生物体内的哪种物质控制了这些遗传现象哪?也就是说谁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哪?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大量实验探索,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本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探索足迹,去探索谁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板书本节的探索课题)新课研学:遗传和变异现象是通过生殖过程发生的,生物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三个生理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生理过程,看那些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前后代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染色体。

由此,生物学家们认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那些?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这两种化合物究竟谁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哪?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是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这两个实验。

一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应至少具备哪些条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4.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4.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苏教版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的内容。

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教材在“积极思维”中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由“问题探讨”所呈现的曾经在科学界争论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个是遗传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视频,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

通过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会实验选材的巧妙、思维的严谨和实验方法的科学;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体内和体外实验的具体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及结论2、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3、结论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3、结论八、教学过程1、有效导入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现在已经清楚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对,DNA或核酸。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

七、课后作业:完成学习资源 49-54 页。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教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师的主导下,灵活利用媒体有步骤、分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探究、发现,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 球菌转化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得出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这 一结论,并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确定实验设计思路、正确选择实 验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 受知识,而是重新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 习,处于主体地位。在较好地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5
2
S 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分别与 R 型活细 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S R\S
结论:只有加入 DNA 的一组出现了 S 型细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结论收到质疑,怀疑 DNA 的纯度,可能混入特殊蛋白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蔡斯和赫尔希的实验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法。 用 S、 P 标记是因为 DNA 中含有 P 而蛋白质中没有 P;蛋白质中 有 S 而 DNA 中没有 S。 展示实验过程并分析各步骤目的:提供问题讨论: 1.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2.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此实验证明 DNA 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 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用带 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 35 P 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 P 标记蛋白质 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 32 细菌内部;而用 P 标记 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 即表明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23张PPT)
噬菌体是什么?它是如何侵染细菌的?
作为科学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一实验应该 怎样操作?
噬菌体
噬菌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结构特简单! 它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细菌)才 能生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思考
1、从过程看,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是否遗传了亲代噬菌体的 特性?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2、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控制模板”是什么?原料是什么? 场所在哪里?需要酶和ATP吗?来源于哪里?
(1)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使R 型菌转化为S型活菌。
(2)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仅推论: 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该实验
还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例1、(2013小高考)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 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 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 不死亡
可见,对噬菌体间接实现标记,不可直接标记!
改用CHO的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是否可行?
问题探讨:
1、保温、搅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如果保温时间控制不好(过长或过短)会对实验 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同理,不搅拌过不彻底对实验 结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组
结果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格里菲思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4)结论:DNA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及方法(1)T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②实验过程: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TMV 的RNA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四、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1)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 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 时,DNA 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改变NaCl 溶液的浓度,可以使溶解在NaCl 溶液中的DNA 析出。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课标要求1.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几个重要条件。

2.熟练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的过程、结论和分析比较。

3.通过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

4.学会分析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如细胞生物、噬菌体及烟草花叶病毒等。

5.学习提取DNA的实验方法。

●课标解读1.认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2.尝试提取DNA。

●教学地位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在高考中,对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考查较为突出。

●教法指导1.围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

2.课件展示有关转化实验和侵染实验的比较表格,采取抢答、交流等方式填充两大经典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论及共同点。

●新课导入建议1.由每本书的后面都有的条形码引出超市携带商品信息的商品条形码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细胞核内存在的什么物质是类似于条形码的物质,进而思考蛋白质和DNA哪个是遗传物质?2.图片展示成龙与父、子三代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祖孙三代的大鼻子,引出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生物的遗传。

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毋庸置疑是DNA,但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P53-54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完成思考交流1”。

(2)阅读教材P55-56有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3、4,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情景导课:选择【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两种方式中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出本课时课题。

⇒步骤2:检测预习效果:(1)尝试描述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2)分组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理解DNA的理化特性及根据其理化特性而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4)利用DNA的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

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在对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DNA的粗提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比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DNA的提取的原理。

(2)DNA的提取的实验过程。

(3)DNA的鉴定技术。

难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方法及其相关原理三、教学方法1.利用以动画、视频形式表现提取DNA的原理与方法、步骤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2.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亲身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知识的理解。

(2)DNA粗提取的方法以及DNA提纯的方法。

(3)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视频。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原来谁也不知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开了真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学生: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苏教版 高一生物下 教学案.第四章第1课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

苏教版 高一生物下 教学案.第四章第1课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

A. 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B. 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C. 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D.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深化探究】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型细菌,请分析: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三、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多糖等?1.实验设计思路: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等,将它们分别与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1) 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培养基中有________型细菌。

(2) 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培养基中有________型细菌。

(3) 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多糖(或脂质、RNA)→培养基中有________型细菌。

(4) 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________→培养基中只有________型细菌。

2.结论:________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________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实验缺陷:提取DNA 不纯,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深化探究】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4.两个转化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及联系?【巩固提升】1.(2019·菏泽高一检测)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①有毒的R型活细菌②无毒的R型活细菌③有毒的S型活细菌④无毒的S型活细菌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2.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要加热处理B.③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型细菌共同培养C.④的结果是只有S型或R型一种菌落D.①④的结果可能是有S型、R型两种菌落3.(2019·山东烟台一中期末)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细菌具有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备,在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什么物质,能得到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A.多糖类物质B.DNA水解产物C.DNA D.蛋白质4.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 B.1、3和4C.2、3和4 D.1、2、3和45.(2018·北京延庆高一期末)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S型细菌→破碎的S型细菌→提取的S型细菌DNA+R型细菌→结果1DNA酶+S型细菌DNA+R型细菌→结果2A.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细菌的DNA B.结果1中S型细菌占绝大多数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细菌6.下图表示科研工作者重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分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起转化作用的物质是DNAB.1、2、3组为该实验的对照组C.第4组中正常的R型细菌有部分转化成了S型细菌D.第4组实验中分离出的S型细菌的后代仍然是S型细菌7.(2019·重庆模拟)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1)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1)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本章规划在我们学习了遗传和染色体之后,理解了遗传规律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了解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理解了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及其应用等知识。

在本章,我们将要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的知识。

1.本章内容组成本章内容由五节组成:“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关注人类遗传病”。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介绍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着重展示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着重介绍了DNA提取的方法。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实验,同时更需要科学家的睿智与坚持。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DNA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点。

关于DNA的复制,教材首先通过“积极思维”介绍了DNA复制的精巧实验,然后从理论角度解释了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介绍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人类的基因组计划,并穿插介绍了人类对遗传密码子的探索过程和密码子表。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分析镰刀状贫血症的病因,介绍了基因突变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基因重组和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

第五节“关注人类遗传病”介绍了人类遗传病的病因以及相关实例、人类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措施等。

2.本章教材地位本章教材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和染色体之后,理解了遗传规律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了解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理解了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及其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讲述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关注人类遗传病。

促进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生物的进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遗传使得个体代代相传,使物种具有延续性;变异有可能让生物产生适应变化的环境的性状,从而在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并产生新的物种,这也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物质基础。

2020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讲义第4章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020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讲义第4章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和特点(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将部分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实验(1)实验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2)实验过程(3)艾弗里实验的分析①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不需要S型细菌的完整细胞。

②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具有了致病性。

(4)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T2噬菌体①结构②特点: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外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独立代谢;在亲代噬菌体DNA作用下,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实验过程(4)实验分析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是DNA ,而且大肠杆菌裂解时释放出来的噬菌体与侵染大肠杆菌的一样。

(5)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R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①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②实验过程③结论:RNA 起着控制性状的作用,而不是蛋白质;即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a.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的病斑――→病毒后代的类型HRV⎭⎬⎫b.TMV 的RNA 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的病斑――→病毒后代的类型TMV②结论:在只含有RNA 而不含有DNA 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教学设计“积极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主要可以分成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积极探索过程、尝试抽取dna等两部分内容。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要求是: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概括遗传物质的特征。

科学家就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核酸就是遗传物质的,为学生提供更多一些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鼓励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认识到dna和rna就是遗传物质不仅并使他们深刻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而且并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家积极探索遗传奥秘的思维方式。

遗传物质不仅携带着遗传信息,还能控制生物特定性状,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

而遗传物质一旦被认识后,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教材中的两个“积极思维”活动都是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浓缩,有效地组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卵促进作用都牵涉遗传物质的传达,因此,这部分科学知识就是对细胞科学积极探索的起源,也就是课堂引入的基础,更是学生展开理性积极探索的基础。

本节安排了一个两个“积极思维”活动,一个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另一个是“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设计恰当的探究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层层深入地领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述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后,教师:提问: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什么?什么结构留在外面?②出来的是什么?③新的蛋白质外壳是怎么出现的?④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回答出这4个问题,学生就可以从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外面没有参与到产生子噬菌体的现象得出它不是遗传物质;从留在细菌体内的dna发挥了其遗传作用从而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实验结果中直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苏教版新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新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案苏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本单元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易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相联系。

(2)热点考向①遗传物质探索的两个经典实验。

②DNA的结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③转录、翻译过程与中心法则的综合考查。

④DNA和RNA的区别及判断。

(3)考查形式①选择题考查以上各考点。

②简答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及中心法则,多以图解的形式出现。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DNA的发现一结构一复制一功能”为主线,系统复习两个经典实验、DNA的结构及与RNA的比较,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②以“中心法则”为纽带,比较转录、翻译、DNA M制、RNA M制、逆转录过程的区别,尤其是转录、翻译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2)特别关注①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材料、流程、现象及结论。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③DNA复制的特点、条件、原料、结果、意义等。

④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3)复习方法①借助实验流程图和列表比较法突破两大经典实验。

②采用图文结合法理解记忆DNA的组成、结构。

③列表比较和图文结合法理解基因的表达。

第17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n)。

考点一肺炎球菌转化实验[重要程度:★★☆☆☆]自主械理穷实菇別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传物质。

|要点探究1・ 培养基 中的R 型和S 型球菌的区分(1) 制作装片,显微观察是否有荚膜结构。

(2) 培养形成菌落——培养基中两种细菌不断增殖形成菌落,肉眼观察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的为 S 型细菌,表面粗糙的为 R 型细菌。

2・利用表格区分两个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操作人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实施的对照R 型球菌与S 型球菌的 毒性对照S 型球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 对照 结果观察小鼠是否死亡r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结论S 型球菌体内有“转S 型球菌的DNA 是遗传物质⑵结论:加热杀死的 因子”。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doc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doc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五章班级姓名【知识回忆】回顾人们对遗传物质的初步认识经过【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尝试说出你的理由并试着说出几种生物。

【自主知识复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交流展示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原理: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3)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思考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思考3: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

思考4: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思考5: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6:(2008·江苏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交流展示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原理:对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①S菌的DNA+ 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②S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③S菌的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江苏省盐城市石化中学苏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4章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江苏省盐城市石化中学苏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4章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②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后,转化成了S型细菌,并且后代也型细菌,即这种转化可以遗传。

型死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可使R
菌转化成S型细菌。

由该实验产生的疑问:⑴谁在转化实验中起作用?⑵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⑶如果你做转化实验,你应如何设计实验?
②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
是它的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2、生活方式
3、同位素示踪技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标记噬菌体
五、生物的遗传物质
六、提取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设计思路4.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类型的关系5.DNA粗提取的原理和过程[教材梳理]一、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格里菲思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4)结论:DNA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及方法(1)T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 (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②实验过程: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TMV 的RNA 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四、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1)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 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 时,DNA 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改变NaCl 溶液的浓度,可以使溶解在NaCl 溶液中的DNA 析出。

(2)DNA 不溶于酒精,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据此可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

2.实验设计(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 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如鸡血、菜花、洋葱等。

(2)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3)去除杂质:利用DNA 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控制NaCl 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4)DNA 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使DNA 析出。

3.DNA 的鉴定DNA 溶解在0.015 mol/L 的NaCl 溶液中,加入4 mL 二苯胺试剂,沸水浴中加热5 min ,溶液变成蓝色。

[牛刀小试]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仔细观察并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中有无设计对照实验?若有,则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第几组?怎样设计的? 提示:有对照设计。

对照组是第一至三组,分别向健康小鼠体内注射R 型活球菌、S 型活球菌、加热杀死的S 型球菌。

实验组是第四组,向健康小鼠体内注射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球菌的混合液。

(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提示:将DNA 与蛋白质、多糖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种物质的作用。

(3)将S 型球菌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 型球菌混合培养,能得到R 型活球菌的是哪些组?能得到S 型活球菌的是哪些组?提示:三组均能得到R 型活球菌。

加入DNA 的一组不仅能得到R 型活球菌,还能得到少数S 型活球菌。

(4)倘若再增加一组实验:DNA +DNA 水解酶+R 型活球菌,培养基中能否得到S 型活球菌?为什么? 提示:不能。

因为只有DNA 才能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转化,加入DNA 水解酶,导致DNA 被水解破坏,此时R型球菌将不能转化为S型活球菌。

2.判断正误(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仔细观察教材P62图4-4,探讨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能利用14C和15N同位素进行标记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①因为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主要存在于DNA中,故用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②不能。

因为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均含有这两种元素,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请根据噬菌体的代谢特点,分析能否直接利用分别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提示:不能。

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体内缺少完整的独立生活的酶系统,专营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病毒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生存。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能得出哪些结论?提示:本实验还能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特点:①DNA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即DNA 复制)。

②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2.判断正误(1)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若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上清液中有很高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来自自身携带的物质。

(×)(3)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标记噬菌体的DNA。

(×)三、生物的遗传物质(连线)[重难突破]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格里菲思艾弗里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原则R型球菌与S型球菌的毒性对照S型球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能使R型球菌→S型球菌S型球菌的DNA使R型球菌→S型球菌实验结论S型球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球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球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1.实验过程分析第一步标记细菌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第二步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第三步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结果分析①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外面②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结论(1)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间接证明:DNA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三、生物的遗传物质归纳[实验探究]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1)DNA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其变化曲线如图:(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其他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据此可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 +二苯胺――→沸水浴蓝色(用于DNA 的鉴定)。

2.实验材料凡含细胞核的材料均可用于提取DN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适宜作本实验材料),鸡的红细胞含较多DNA ,适宜作本实验材料。

3.实验流程4.实验归纳(1)加入抗凝剂的目的: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取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2)三种NaCl溶液浓度:0.14 mol/L NaCl溶液用于析出DNA;2 mol/L NaCl溶液用于溶解DNA;0.015 mol/L NaCl溶液用于鉴定DNA。

(3)两次用到蒸馏水:第一次加蒸馏水,目的是让血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涨破而释放DNA;第二次加蒸馏水,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析出DNA。

(4)两种颜色变化:析出的DNA是白色丝状物;DNA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呈蓝色。

(5)三次过滤:第一次和第三次要用其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二次要用其滤出的黏稠物,使用纱布为多层。

[考向聚焦][例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R 蛋白质R 型②R 荚膜多糖R 型③R DNA R 型、S 型④R DNA(经DNA酶处理) R 型A.①不能证明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 型菌的DNA 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A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S型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例2]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图为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如看到________(答特征)的菌落,说明R型细菌转变成了S型细菌。

(2)为了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