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合集下载

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一 战 之 后 , 密 斯 于 1 923年 一1 924
的 德 国西部城 市 ,这种地理 优势使 密斯 年 创办 了 《创作 》杂志 ,并发表 设计 论 既 具 有 荷 兰 人 的 温 和 同 时 又 不 失 德 国 人 点 、举 办 展 览等 活 动 。 1921年 , “蜂
的理性 ,这为 密斯对待 设计理 性 的态度 巢 ” (图4—1,图4—2) 方案在高层办
如 ,1954年 的 休 斯 顿 卡 利 南 厅 1957 多 ” 的设 计 哲 学 。 正 如 密 斯 所 说 , “我
年 的 古 巴 圣 地 亚 哥 巴卡 尔 第 办 公 大 厦 : 们 反 对 一 切 审 美 方 面 的虚 夸 、 教 条 和 形
1 968年 的 密 斯 最 后 一 个 主 要 代 表 作 式 主 义 。 ”I. 在 他 看 来 , 1 9世 纪 末 20世 品 — — 西 柏 林新 国家 美 术馆 (图 1 0)[10I。 纪 初 盛 行 的 哥 特 式 、洛 可 可 的 建 筑 风 格
图 2
图 3
一●●● I—1'— ::- tl !
图 5
建筑 设计都 深受导 师辛克 尔和 贝伦斯 的
影 响 ,如 1912- ̄:-为 克 鲁 勒 夫 人 设 计 的 克
密 斯 ·凡 德 罗 1 886年 3月 生 于 德 国 鲁 勒 住 宅 (图3)13]。
亚 琛 , 这 是 一 个 位 于 荷 兰 和 比 利 时 交 界
奠 定 了基础。 密斯未接 受过任何 正 式建 公楼设计竞赛上大受褒扬。1 922年 , 他 筑 学 教 育 ,只 在 一 所 职 业 学 校 学 习过 两 领 导 “十 一 月 学 社 ” 建 筑 部 开 展 活 动 。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密斯的全名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四个建筑大师中,他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几乎改变了“世界近2/3城市天际轮廓线”。

从形式上来看,在目前建筑理论界,密斯的思想似乎最为透明和简朴,这是因为密斯把建筑思想表达得通俗易懂。

密斯的建筑思想能够全世界的迅速的传播开来,应该得益于密斯理论上这种近乎透明性。

本文拟研究密斯建筑思想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够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理论基托和密斯建筑的根。

背景阐述和理论依据当密斯从圣·托马斯那里看到真理的定义即“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时,表现为欣喜若狂。

同时,圣·奥古斯丁的“真的光芒就是美”也是密斯喜欢的名言。

从上述两段句子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真”或“真理”的阐释,泄露出密斯思想上的哲学偏好。

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隐秘入口。

一、真或真理与形式圣·托马斯是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把现实中的事物分为形式(Form)与质料,形式是事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质料则是被动的因素。

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式所决定的。

比如,石凳和石桌,虽然质料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桌子另一个是凳子。

“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所要说明的是“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事实或者事物的意义,这里要指出的是“事实”其实就是“事物运动造成的现实”,它被看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在此把“事实”理解为抽象事物。

事物的意义取决于事物的“真理”,而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事物的“真理”就是事物的“形式”,也就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密斯其实就是把“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领悟成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圣·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家,他的哲学以柏拉图的思想作为基础。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作品大观2009年02月26日作者:雷电来源:本站原创简介: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而他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

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两年评一次。

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少就是多密斯有一句格言“毫无意义的装饰就是犯罪”。

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

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

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密斯的全名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四个建筑大师中,他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几乎改变了“世界近2/3城市天际轮廓线”。

从形式上来看,在目前建筑理论界,密斯的思想似乎最为透明和简朴,这是因为密斯把建筑思想表达得通俗易懂。

密斯的建筑思想能够全世界的迅速的传播开来,应该得益于密斯理论上这种近乎透明性。

本文拟研究密斯建筑思想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够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理论基托和密斯建筑的根。

背景阐述和理论依据当密斯从圣·托马斯那里看到真理的定义即“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时,表现为欣喜若狂。

同时,圣·奥古斯丁的“真的光芒就是美”也是密斯喜欢的名言。

从上述两段句子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真”或“真理”的阐释,泄露出密斯思想上的哲学偏好。

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隐秘入口。

一、真或真理与形式圣·托马斯是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把现实中的事物分为形式(Form)与质料,形式是事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质料则是被动的因素。

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式所决定的。

比如,石凳和石桌,虽然质料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桌子另一个是凳子。

“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所要说明的是“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事实或者事物的意义,这里要指出的是“事实”其实就是“事物运动造成的现实”,它被看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在此把“事实”理解为抽象事物。

事物的意义取决于事物的“真理”,而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事物的“真理”就是事物的“形式”,也就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密斯其实就是把“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领悟成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圣·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家,他的哲学以柏拉图的思想作为基础。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范斯沃斯住宅分析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范斯沃斯住宅分析

平简介:∙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出生在德国的亚琛古城,从未受过任何正规的建筑学训练而从他父亲那里熟悉了一整套石结构各种可能性与极限性的知识。

此外还有三个人对他影响很深,那就是彼得·贝伦斯、辛克尔和贝尔拉格。

∙一战后,密斯完全背离了辛克尔的新古典学派,开始探索现代建筑方向。

他的这种急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外界影响的缘故。

∙1919~1924年,他提出了五个建筑方案,其中有现代建筑的尝试——玻璃摩天楼;有受赖特影响的乡村别墅;还有采用立体主义构图的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

此时的密斯认为创新时代的建筑不能一味的模仿过去,而是要与时代紧密相连。

他甚至说:“我们不考虑形式问题。

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他只是结果。

”∙1928年,密斯提出了“少就是多”。

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馆使之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930年他用同样的建筑手法设计了吐根哈特住宅,1930年被任命为包豪斯学校的校长。

∙1937年,密斯被聘为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44年,密斯加入美国籍。

在美国他发现了钢材,对美国来说,钢与玻璃的结构体现着现代技术的威力。

而技术对于密斯,不仅有物质意义,还有精神价值,他是时代精神的宣言。

密斯在美国对结构的献身,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空间的探索,相反,结构的非物质化构思使他更为自由的创造出超感觉意义上的空间。

以严格的对称秩序来进行布局,从各个方面渗透进去,形成了只有柱子和玻璃的空间。

此外密斯在美国,也抽空研究家具。

∙此时密斯多采用工字型钢已加强建筑物的垂直感,而他原本的目的不是出于结构而是出于美观,这说明密斯已经把技术手段升华为建筑艺术了。

因此得知密斯“精神”的最根本要素是美观、艺术而不是理性。

其中范思沃斯住宅已经变成为最高法则,同时也标志着其设计的转折点——全神贯注于结构形式,而公字型钢框架内设玻璃幕墙成为后人效仿的范本。

大师是如何练成的——-密斯凡德罗

大师是如何练成的——-密斯凡德罗
神走向的则是弗里德里希。
► 弗里德里希在欧洲绘画和精神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美术史 家认为,弗里德里希那幅表现在崇山峻岭的风景中,远山上 有一个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的绘画“Riesengebirge的早 上(1810-11)”,是第一位有基督教绘画以来,通过绘画 把基督送回自然中去,强调大自然的神性战胜人间的画家。 弗里德里希对建筑家密斯的影响,是浪漫主义思想在二十世 纪建筑界的延伸,因此了解密斯和弗里德里希绘画的关系是 解析密斯思想的关键。
密斯喜欢乌黑的钢铁材料,那是弗里德里希绘画中暗黑的大教 堂和森林,密斯喜欢透明的玻璃材料,那是弗里德里希绘画中 的光和冰。这样我们现在再看弗里德里希大街高层建筑方案上, 还是在“自然性崇高”上都保持着一致。在密斯那里,完成建 筑的过程是意志的表现,而建造建筑的目的是表达一种信仰。
山中的十字架
森林中的十字架
19岁,密斯到柏林 一个建筑事务所工 作,后来辞职去了 一家德国著名的家 具和木结构设计
所——保罗事务所。
由于设计理念的差 异,两年后,密斯 离开了保罗,开始 了自己的事业,
设计了人生当中第一个建筑项目—新巴贝尔斯贝格的里尔 住宅。
► 1909年,23岁的密斯到建筑师贝伦斯那里工作。
► 1913年密斯(27)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 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亲的姓 。
第三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密斯凡德罗
主讲人:
密斯凡德罗
世界建筑大师是 如何炼成的
1、密斯·凡德罗简介 2、理论体系 3、案例分析
路德维希•密斯—— 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
“上帝存在于细部。”
密斯·凡德罗简介

蜜思凡特罗

蜜思凡特罗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这座展馆内部并不陈列很多展品,而 是以一种建筑艺术的成就代表当时的德国,它是一座供人观赏的亭榭,本身就 是展览品。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 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 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 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 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 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 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 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建筑理念
密斯没有受过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 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 保罗事务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 亲的石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 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 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 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 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少就是多
西格拉姆大厦
建筑师在设计时,避开了曼哈 顿地区大多数塔楼常用的台式、金 字塔式的样式,把大厦主体处理成 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 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 一,没有变化。建筑师采用了当时 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 些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 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西格拉姆 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 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整个建筑的 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 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 在今天,与西格拉姆大厦很相似的 建筑形态,在世界各地的公建建筑 当中非常普遍。

密斯凡德罗ppt课件

密斯凡德罗ppt课件

15
大厦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那就是基 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学 那就是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 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完 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
在西格拉姆大厦设计中,试图传达出高层设计的精髓。大 厦经常被冠以理性和无特色的,实际却在其场地性和广泛 性上萦绕着一种含糊感。
2019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Speaker:WX
精品ppt
1
现代设计大师 密斯 凡德罗
“Less is more” 少就是多
01
人物简介
02
设计思想
03
案例分析
精品ppt
2
01 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德国建筑 师 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现代主
义建筑大师之一。
精品ppt
3
X
人物简介
Lorem ipsum dolor sit
他凭借这个时代最持久的建筑风格:现 代主义而闻名。 密斯出生于德国,他的职业生涯由著名 的彼得·贝伦斯工作室开始,在这里,密 斯与另两名现代主义的泰斗:瓦尔特·格 罗皮乌斯 和 勒·柯布西耶共事。 近一个世纪间,密斯的极简风格大受欢 迎,他的著名格言“少即是多”仍广受 流传,甚至有不认识他的人也在使用这 句话。
精品ppt
7
功能化
在科学领域的认识上,人们对于建筑结 构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及视觉美学的 追求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促使了现代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精品ppt
8
古典建筑风格的发展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 求,不能及时对功能与结构的科学进行转变,不 能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发展新思维,因此它显得有 限与单一。于是人们就开始追求简单、坚固、耐 用、易于安装与拆卸的方式来作为建筑结构发展 模式的方向。这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相吻合。 紧接着现代建筑潮流逐步从建筑学、建筑图案、 装饰、雕塑为一体的古典主义风格中走了出来。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Building)1954年-1958年
+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 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 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 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 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 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 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 范作品。 大厦主体现为 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 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 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 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 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 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 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 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 美吕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 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 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 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的代表作品,建成 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 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他认为,当代博 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 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密斯 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 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 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这座德国馆建立 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 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 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 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 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 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 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 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 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 人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 丰富的艺术效果。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西格拉姆大ss is more .
• 少即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 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 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 而当少即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 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 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 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 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 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 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 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 与此相类的还有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 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 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 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
从“流通空间”中发展而来的“开放空间”是密斯另外一个重要理论。 在“流通空间”里,大的空间被划分为若干个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 其中的隔断移走,留下来的就是一片整体的空间。 在这一大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并将其改造成我们想要的 任何形式,这就是“全面空间”。 密斯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而建筑形式可以不变,简单来说 就是一句老话“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空间,人们可以在 内部随意改造,那么需求便能得到满足。 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就是“全面空间”的体现。在120米*220米的 长方形基地上。克郎楼的上层是可供400人同时使用的大空间,包括绘 图室,图书室,展览室和办公室等空间,不同部分用一人多高的木隔板 来分隔。 大厅没有内部支撑,外墙沿用密斯最爱的玻璃幕墙。这是一个玻璃 盒子,通透而明亮。然而据说这栋楼虽然精致却不实用,学生不大愿意 在这个空间内学习和工作。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全面空间”思想成为二 十世纪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中文名: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外文名:MiesvanderRohe 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亚琛出生日期:1886年职业:建筑师代表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人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生涯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生涯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生涯摘要: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的建筑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11-1915辛克尔主义阶段,1919-1925造型G小组阶段,1925-1938欧洲式超验阶段,1938-1950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阶段,最后是1950年代到他去世为止的辉煌的技术主义实践阶段。

关键词:建筑生涯密斯建筑十字形钢柱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的建筑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11—1915辛克尔主义阶段,1919—1925造型G小组阶段,1925—1938欧洲式超验阶段,1938—1950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阶段,最后是1950年代到他去世为止的辉煌的技术主义实践阶段。

1915年前是密斯建筑生涯的第一阶段,它完全是柏林辛克尔学派价值体系的一统天下,其间密斯设计的住宅建筑就是辛克尔式意大利风格的现代版本。

1919—1925年间属于密斯建筑生涯的第二阶段,其间他深受先锋派艺术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表现主义、新塑性主义以及至上主义的影响。

他完成了一系列敢于创新而又细致精妙的方案,包括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著名的全玻璃摩天大楼方案和1922年设计、1923年首先在先锋派杂志《造型》(G)创刊号上发表的钢筋混凝土办公大楼等。

密斯建筑的建构性在于他对构造的重视。

他认为建造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诗性的活动。

在这方面,密斯的箴言“上帝就在细部之中”可谓是千古名言。

在密斯看来,建筑艺术的升华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品质,而且需要通过精确的细部揭示材料的本质。

密斯完全是在以一种顶礼膜拜的方式煞费苦心地将大自然的造化融合在建筑之中。

他在巴塞罗那馆的设计中,为了能够在中心部位的墙面上使用一种特定的玛瑙大理石,密斯甚至对整个设计进行了调整。

在挑选砖块的时候,密斯同样十分苛刻,他不仅要求从荷兰进口全部砖头制品,还专程到砖厂考察,对砖色反复比较和选择。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
2024/7/19
建筑概况
·吐根哈特别墅是密斯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零年 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城为一个银行家所建造的 私人别墅,是密斯在欧洲最具权威的作品。 ·吐根哈特别墅的设计意图是要创造第一个玻璃 住宅,第一个有空透的结构,让大树和草坪形成 室内的边界。 它的特点主要是起居部分的空间处理和室内材料 的应用上,所以它是一个经典的现代内部设计。
2024/7/19
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2024/7/19
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
2024/7/19
芝加哥IBM大厦
2024/7/19
范斯沃斯住宅
2024/7/19
密斯风格的建筑特点 • 力图创造非个性化的建筑,讲究技术精美称著,大跨的一统空间和钢
铁玻璃摩天楼就是密斯风格的具体体现。密斯的建筑大多是矩形的, 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性强,表现出理性的特点。
2024/7/19
2024/7/19
目录 CONTENTS
一、 建筑思想 二、代表作品 三、作品特点 四、图根哈特别墅
建筑思想
• 提倡现代建筑,皮包骨的建筑是他作品的明显特征。他通过对钢框架 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 端简洁的风格。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注重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 就是上帝。”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 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 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单元里面。坚持"以少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 在处理手法上,他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这也是区分旧传统的标志。
2024/7/19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图根哈特别墅的评价 • 建筑师密斯的的图根哈特别墅是二十世纪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建筑。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 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 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 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 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 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
在“流通空间”中,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
全面空间 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
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我们想要的形式
代表作品解析①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规划,(1939年-1958年),芝加哥,其中建筑 设计包括包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建筑与城市规划教学楼)、伊利 诺伊理工学院化学系教学楼等,
Thanks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142盛莉
代表作品解析④
西格拉姆大厦
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建于 1954~1958年,共38层,高158米,总 投资450万美元,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 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大厦的设计 风格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那 就是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发展出 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学。那就是用简化的 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 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 分的大空间,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 筑原理。
设计思想总结
•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 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 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 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密斯在很大 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 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 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 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作为 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 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与椅子同时设计的还有名为“奥特曼”的凳子,亦以完全同一的构思完成,它们最初是为前 来剪彩开幕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准备的,事后看来,它们只有在当时的环境气氛中才最适合。
后来,密斯还用与巴塞罗那椅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具,如“图根哈特椅” 的休闲椅、“布鲁诺椅” “巴塞罗那咖啡桌” 等,这些家具都充分地体现了密斯设计哲学的一 个内在统一的方面,即细部的简洁。 现今密斯设计的家具在全世界各地均可看见,人们争先复制大师的作品,摆放在自己家中,或 是公共建筑里,大家对大师的追逐的激情,从未减少。
这件作品的造型非常典雅,侧面看,两条交叉的弯曲轮廓线组成了椅子的支撑框架。坐面及靠背先由皮 带连接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框架上,带有铆钉的皮垫放置于最上方,眩亮的不锈钢和柔软的皮革完美结 合在一起,让空间充满了时代感。密斯对于工艺非常重视,常常使他对每一件东西都要计算到最后一毫 米,例如带状金属片的宽与厚,以及在交接点处的曲率半径,皮带的宽和间隔,皮垫子的长方形比例等 等。出于此,巴塞罗那椅虽为手工制作而成,但其造工极其精致。这充分体现了密斯“上帝在细节中” (God is in the detail)的设计哲学。
密斯加上扶手后的“先生椅”
19世纪中期蒂奈特设计的弯曲木摇椅
密斯在这里的流畅的弧形构图令人很容易回想起半个世纪以前的蒂奈特所设计的弯曲木摇椅。但较之 弯木摇椅,”先生椅” 在细节处理上更为简洁纯粹,充分体现了其“少即是多”设计哲学。
1931年密斯又在最初“先生椅”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的躺椅,同样很成功。这些高贵的 设计,造价也是昂贵的,但社会的需求始终不断,其变种系列亦在后来生产中不断出现。
密斯在家具方面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巴塞罗那椅,“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 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为多家博物馆收藏。在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 为了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同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密斯设计了它。它简朴、宁静、 毫无瑕疵的线条与和谐的比例,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这现代主义经典椅子 使密斯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我最喜爱的建筑师

我最喜爱的建筑师

我最喜爱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简介: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

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 Paul的工作室。

接着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

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密夏埃尔等字。

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

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

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

后来,他又采纳了鲍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中文名: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外文名:MiesvanderRohe 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亚琛出生日期:1886年职业:建筑师代表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人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

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

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

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

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

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作为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离密斯很远的中国学生。

对密斯最初与最深的印象来自他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那大片的透明玻璃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闭的空间印象。

整个建筑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的风,让一下子从满眼总课杂的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

"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从这座存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

的确。

这就是密斯风格的最经典注解。

是这个从德国小城走出来的建筑大师最经典的写照。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

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Lessis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

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

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编辑本段经历童年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

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 Paul的工作室。

接著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

青年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

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

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

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他的设计作品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一战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而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

此馆的设计后来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原址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而他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

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两年评一次。

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编辑本段设计理念魔鬼在细节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少就是多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

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

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

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达到一个高峰。

流通空间“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

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

而著名的<<园治>>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文人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又何其相似.。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

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

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为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俩者又有着惊人的共通性。

而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园艺全然不同,就在于德国人骨子里严谨和实用性,他是室内环境,所以更趋于实用。

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刻意营造的随意的,他是室外的,它更是流动的,更趋于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有限环境里的无限空间中,,显然二者都成功了.。

编辑本段思想升华在稍后于德国馆的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宅底层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

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