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7年级下册数学移一移 轻松求面积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课《平移》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平移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移。
3. 教学新课(2)平移的性质: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三个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实际应用:讲解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平面镶嵌、图案设计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平移2. 定义:平移是物体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移动,且移动前后形状、大小和方向不变。
3. 性质:(1)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对应角相等。
4. 应用:平面镶嵌、图案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已知图形A,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电梯运动、滑滑梯等。
(2)根据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画出图形A'。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移项
结合解方程得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的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的体会解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
(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体机,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1)、2x -3 = 6
(2)、5x = 3x -1
(3)、2.4y +2 = -2y
(4)、8 – 5x = x +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说明: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
这里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102平移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102平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几何图形变换》中“平移”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102页平移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学习,学生将理解平移概念,掌握图形平移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定义,能够识别和绘制平移后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变换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美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移性质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平移定义、图形平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平移例子(如电梯运动、滑块游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移定义,通过PPT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概念。
(2)分析平移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和大小,平移后图形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通过例题,示范如何绘制平移后图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题,巩固平移知识点。
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平移定义2. 平移性质3. 平移图形绘制方法4. 练习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102页习题1、2、3。
(2)思考题:如何利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答案:(1)习题答案见教材。
(2)思考题答案:利用平移性质,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一些问题,如计算图形面积、求线段长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概念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绘制平移后图形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2. 学会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3. 掌握平移与坐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概念、性质和运用;难点:平移与坐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平移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2. 例题讲解:讲解平移的概念、性质、坐标变化规律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6. 课堂反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平移2. 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性质;(3)平移与坐标的关系;(4)平移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下列图形平移后,画出所得图形;(2)已知点A(2,3),将A点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点A的坐标;(3)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1)见附件;(2)点A平移后的坐标为(5,1);(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对称等)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7.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8.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拓展性;9.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
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页《平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移的定义及性质、平移的向量表示、平移作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定义,能准确区分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
2. 学会使用向量表示平移,能运用平移作图。
3. 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平移的向量表示。
难点:平移作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推拉门、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几何变换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变换,如对称、旋转等。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移。
3.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1)讲解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变换称为平移。
(2)展示平移的动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的性质。
4. 平移的向量表示(1)讲解平移的向量表示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用向量表示平移。
(3)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平移作图(1)讲解平移作图的方法。
(2)示范平移作图过程。
(3)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平移作图。
6.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1)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提问:你能找到生活中的其他平移现象吗?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平移的向量表示3. 平移作图方法4.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用向量表示下列平移:A. 将点A(2,3)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
B. 将三角形ABC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
(3)找出生活中的两个平移现象,并简要说明。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优质课件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页《平移》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平移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用。
详细内容包括:平移定义、图形平移变换、平移性质、平移作图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移定义和性质;2. 学会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定义、性质和作图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生活中平移现象,如电梯上下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特征,引出平移概念。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平移定义、性质和作图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平移变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移,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移定义2. 平移性质3. 平移作图方法4.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平移在生活中应用。
(2)已知图形A,通过平移得到图形B,请画出图形B。
2. 答案:(1)电梯上下运动、滑滑梯等都是平移在生活中应用。
(2)图形B为图形A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后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对称等,并尝试将它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几何变换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深知一个生动有趣实践情景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在选择生活实例时,我会尽量挑选那些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例子,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
通过这些情景展示,我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平移现象无处不在,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页的平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能识别图形的平移运动。
2. 学会使用平移方法绘制图形,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平移的绘制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图形平移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移演示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介绍平移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平移的性质:讲解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例题讲解(2)已知一个三角形ABC,画出将三角形沿某一直线平移后的图形。
4. 随堂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坐标。
(2)将一个正方形沿某一直线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 小组讨论(1)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在实际生活中,平移有哪些应用?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 图形平移的方法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4,5)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新的坐标。
(2)将一个长方形沿某一直线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 答案:(1)新坐标为A'(4,1)。
(2)见学生绘制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平移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2)探索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对称等)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平移 利用平移巧妙解题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利用平移巧妙解题平移与轴对称一样,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在日常生活应用也十分广泛.现举例说明.一、求图形的面积例1 如图1,在长方形ABCD 中,横向阴影部分是长方形,另一阴影部分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图中标明的数据,其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简析 利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一性质可使本题迅速解决.由图形可知,四个空白四边形经过平移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其长为(a -c ),宽为(b -c ),所以面积为:(a -c )(b -c )=ab -ac -bc +c 2.说明 这里通过平移的知识,避免了对图形的分割,使求解简洁、方便.二、求线段的长度例2 如图2,某商场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设一种红色的地毯,已知这种地毯的批发价为每平方米40元,已知主楼梯道的宽为3米,其侧面如图2所示,则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简析 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知识分别将楼梯水平方向的线段沿竖直方向平移到BC 上,竖直方向的线段沿水平方向平移到AC 上,于是铺地毯的横向线段的长度之和就等于横向直角边的长度,纵向线段的长度之和就等于纵向直角长度,所以地毯的总长度至少为5.6米+2.8米=8.4米,此总面积为8.4米×3米=25.2平方米,所以购买地毯至少需要25.8平方米×40元/平方米=1018元.说明 这道若要通过逐步计算,你会觉得比较复杂的,而运用了平移的知识,则问题就显得这么简单,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平移知识时一定要用心去体会.三、说明角的关系例3 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CD ,AD <BC ,则∠B 与∠C 的数量关系怎样?试说明你的理由.图1c B图2简析 由于∠B 与∠C 的位置较散,故考虑将∠B 与∠C 变换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来.而AD ∥BC ,AD <BC ,故将线段AB 沿着AD 的方向平移AD 长,即点B 平移到点E ,此时有DE =AB ,DE ∥AB ,所以∠DEC =∠B ,于是,在△DEC 中,因为DE =DC ,所以∠DEC =∠C,故∠B=∠C .说明 本题从平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问题简洁获解. 四、比较线段的大小例4 如图4,在△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BE =CF ,则FE <BC 吗?为什么?简析 由于已知条件中的线段BE 、CF 和结论中的线段FE 、BC 比较散,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平移的知识将这四条线段相对集中,即将EF 平移到BM ,则此时BE 平移到MF ,这样只要说明BC >BM 即可,而由于CF =BE =MF ,再考虑到MF 与CF 的对称关系,作∠MF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易得DM =DC ,因为BD +DM >BM ,所以BC >EF ,即FE <BC .说明 若已知条件中出现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自然要想到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若条件中并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要想利用平移的知识求解,则可通过平移使有关线段或角相对集中,从而可降低求解的难度.五、最短路径设计例5 如图5,A 、B 两城市之间有一条国道,国道的宽为a ,现要在国道修建一座垂直于国道的立交桥,使通过A 、B 两城市路程最近,请你设计建桥的位置,并说明理论依据.简析 不妨设国道的两边分别为l 1、l 2,桥为MN ,那么从A 到B 要走的路线就是A →M →N →B 了,如图5,而MN =a =定值,于是要使路径最短,只要AM +BN 最短即可.此时两线段应在同一平行方向上,若设想先过桥,即平移MN 于AC ,从C 到B 应是余下的路程,连结BC 的线段即为最短的,此时不难说明线段BC 与国道边缘l 2的交点N 就是修桥的位置.说明 本题是设计建桥的位置,却隐含了平移的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图5B D FB ACE图4M图3E CBDA密联系,既能使我们在具体情况中分析、解决问题,又很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巧用平移妙求面积
巧用平移妙求面积求解与长方形有关的面积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有一种巧妙的方法那就是采用平移.通过平移,使分散、零碎的图形得以集中,从而方便运用整体思想进行求解.例1如图1-1是小明家一个长方形花坛,空白部分准备用于种花,种草部分分别是一大一小的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平方米.问种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析解:采用平移,将小正方形向上平移到边缘,如图1-2所以.由已知易得种花部分是长方形,长为大正方形的边长减去小长方形的边长,即7-3=4(米),宽恰好是小正方形的边长3米.因此,种花的面积为3×4=12(平方米).想一想:如果图形不加处理,解题思路又是怎样的呢?例2如图2-1,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为AD=40米,宽为AB=26米的长方形场地ABCD 上,修建三条宽都是2米的小路,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草.问种草区域的面积是多少?析解:将图2-1的小路分别沿BA,BC平移到如图2-2所示的位置,则易知种草的长方形的长为40-2×2=36(米),宽为26-2=24(米),所以,种草区域的面积为36×24=864(平方米).想一想:如果图形不加处理,分别求出三条小路的面积,然后用场地的总面积减去三条小路的面积,求得种草区域的面积.与运用平移来解,感觉怎样?例3 如图3-1所示,在一块长为24米,宽为16米的草坪上有一条宽为2米的曲折小路,你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求出这块草坪的绿地面积吗?析解:小路的面积只与小路的宽度和长度有关,与其位置没有关系.可以将路分解成向下和向右分别平移的两部分,平移后如图3-2所示.这时,绿地转化为长22 米,宽18 米的长方形,可求得绿地的面积为:22×18=396 (平方米).想一想:直接求小路的面积是无法求解的,那么,本题中将曲折的小路进行平移,意义何在?图3-(1)图3-(2)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图形的面积可以利用相应的面积公式求得,但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求面积问题,往往不直接给出边或高之类的条件,而是给出一些点的坐标.现对这类题目的解法举例说明如下.一、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例1 如图1所示,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4,-3),B (0,-3),C (-2,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分析:观察图形,在坐标系中读取三角形ABC 的一边的长度,和该边上的高的长度.因为AB ∥x 轴,所以AB 可以作为底边.解:因为AB=0-(-4)=4,AB 边上的高为h=1-(-3)=4,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21AB ·h=21×4×4=8.评注:当两点在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的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当两点在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时,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的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如果三角形中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时,可以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例2 如图2所示,在三角形AOB 中,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2),(-3,1),(0,-1),求三角形AOB 的面积.分析:三角形的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根据平面直角系的特点,可以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正方形EFCD 的面积减去多余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此三角形的面积.解:如图2,作正方形EFCD ,则该正方形的面积为EF ·FC=3×3=9.因为三角形AEB 的面积是:21×AE ·EB=21×2×1=1,三角形BFC 的面积是:21BF ·FC=21×2×3=3,三角形ACD 的面积是:21×AC ·AD=21×3×1=23,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9-1-3-23=27.点评: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中没有任何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时,则应将其进行转化为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或差.E FD图2y BCAO 11 图1二、计算四边形的面积例3 如图3,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2),B (-3,-3),C (3,3),D (2,1),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析:四边形ABCD 不是规则的四边形,要求其面积,可将该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的面积的和来计算.解:作AE ⊥BC 于E ,DF ⊥BC 于F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三角形ABE 的面积+梯形AEFD 的面积+三角形DFC 的面积,因为三角形ABE 的面积为:21BE ·AE=21×1×5=25,梯形AEFD 的面积为:21(DF+AE )·EF=21×(4+5)×4=18,三角形DFC 的面积为:21FC ·DF=21×1×4=2,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5+18+2=2221.点评: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四边形的面积问题,一般思路是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再利用相关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1《图形的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1《图形的平移》一节内容。在经历了一年级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二年级对简单几何图形的操作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图形感知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图形的平移仍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平移性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分享操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提升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与评价: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平移性质,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总结与评价,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移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性质,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平移在几何变换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情境导入——探究平移性质——应用拓展”为主线,借助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图形的平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升国旗等,让学生感受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 平 移教案与反思
10.2 平移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10.2.1 图形的平移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认识平移现象,判断平移现象.2.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12~P1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上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它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的.2.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一个新图形,这个图形能够与原图形相互重合,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互相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互相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3.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 A )A.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B.冷水加热中,小气泡上升为大气泡C.随风飘动的风筝在空中的运动D.随手抛出的彩球的运动4.图中的小船通过平移后可得到的图案是 ( B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DEF是△ABC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点P在AC上,线段BP 在平移中漏掉了,请你在△DEF中补上,然后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线段BP平移后的线段?怎样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解答】如图,EG为BP平移后的对应线段.对应点: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点P与点G.对应线段:AB与DE,BC与EF,AC与DF,BP和EG.对应角:∠A和∠D,∠ABC和∠DEF,∠C和∠F.【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记平移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在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了宽2米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将道路分别向左、向上平移,得到草地为一个长方形,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长和宽相乘即可.如图所示,∵草地的长方形的长为20-2=18(米),宽为10-2=8(米),∴草地面积为18×8=144(平方米).【答案】144平方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题时运用平移,将道路分别向左、向上平移,得到草地为一个长方形是解题的关键.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列每组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B )2.下列现象:①电风扇的转动;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其中属于平移的是②④.3.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得到的,写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解:对应点: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对应线:AB与A′B′,BC与B′C′,AC与A′C′.对应角:∠A和∠A′,∠C和∠A′B′C′,∠ABC和∠B′.4.如图所示,一张白色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 cm,被两张宽为2 cm的阴影纸条分为四个白色的长方形部分,请你利用平移的知识求出图中白色部分的面积.解:把图中的阴影部分平移到正方形纸片相邻的两边上,这图中的四个白色长方形成了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0-2=8(cm),所以面积为82=64(cm2),故图中白色部分的面积为64 cm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图形的平移⎩⎨⎧ 概念决定因素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0.2.2 平移的特征教学目一、基本目标 1.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理解平移时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对应角相等的理论.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14~P11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得到的.我们知道A′B′∥AB,A′B′=AB,∠B′=∠B,同时也有A′C′∥AC,A′C′=AC,∠C′=∠C.结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2.如图,△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ABC上的每一点都作了相同的平移:A→A′,B→B′,C→C′.不难发现,AA′∥BB′∥CC′;AA′=BB′=CC′.结论: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3.如图,若把△ABC沿着BC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每个顶点都在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把△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A1B1C1.(1)作出平移后的△A1B1C1;(2)求△A1B1C的面积.【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图形经过了几次平移?怎样作出多次平移后的图形?(2)可直接求出△A1B1C的面积吗?△A1B1C的面积能转换成哪些面积的和(差)?【解答】(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由图可知,△A1B1C的面积为12×3×6-12×2×2-12×1×4-1×2=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等知识,根据题意正确把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结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例2】如图,原来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BC方向平移线段BE的距离,就得到此图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AC∥DF;②HE=5;③CF=5;④阴影部分面积为55 2.A.1个B.2个C.3个D.4个【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①由对应线段平行可得AC∥DF,正确;②对应线段相等可得AB=DE=8,则HE=DE-DH=8-3=5,正确;③平移的距离CF=BE=5,正确;④S四边形HDFC=S梯形ABEH=12(AB+EH)·BE=12×(8+5)×5=652,错误.【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本题关键要找到平移的对应点.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两个全等的图形可看作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平移得到的B.由平移得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共线)C.由平移得到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一定相等,但面积未必相等D.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2.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 B )A.8 B.10C.12 D.163.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如图1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长方形.正确的平移方法可以先将甲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 2 格得到.4.如图,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通过平移得到,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F =14,EC =6,则BE 的长度是4.5.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16,BC 的长为8,现将△ABC 沿BC 向右平移m 个单位到△A ′B ′C ′的位置.若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32,求m 的值.解:如图,过点A 向BC 作垂线,垂足为H .∵△ABC 的面积=16,BC =8,∴12BC ·AH =16,∴12×8×AH =16,解得AH =4.又∵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32,∴BB ′×4=32,∴BB ′=8,∴m =BB ′=8.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图平移的性质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素材积累】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02平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页的“平移”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图形的平移变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 学会图形的平移变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平移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图形的平移变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介绍平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平移的实质。
(3)图形的平移变换:讲解图形平移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变换。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平移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设计两道关于图形平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平移2. 内容:(1)平移的定义(2)平移的性质(3)图形的平移变换(4)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图形ABC,将图形沿向量a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B'C'。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平移是一种刚体变换,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
2. 答案:(1)见解析。
(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翻折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教学。
2. 图形的平移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的选取和解题思路的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的详细程度。
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
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章《平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能区分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移的基本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重点:平移的定义,图形平移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图形平移后,大小、形状、方向不变,只改变位置。
3. 例题讲解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坐标。
例2:将三角形ABC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4. 随堂练习(1)点P(1,2)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坐标。
(2)将正方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正方形A'B'C'D'。
5. 学生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相互评价,老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2. 平移的基本性质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点E(3,4)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坐标。
(2)将矩形MNOP沿y轴向下平移6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矩形M'N'O'P'。
2. 答案(1)点E平移后的坐标为(8,4)。
(2)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讨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运动等。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
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课《平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第六节“平移与旋转”,围绕平移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移的本质,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运动、推拉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物体在平面内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2)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3)平移的判定方法:通过观察物体的移动轨迹和方向,判断是否为平移。
3. 例题讲解A. 电梯上升B. 汽车沿直线行驶C. 旋转木马D. 拉伸弹簧(2)已知图形ABC经过平移得到图形A'B'C',求平移的距离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移2. 定义:物体在平面内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3. 性质: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4. 判定方法:观察物体的移动轨迹和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视屏幕上的字幕滚动B. 地球自转C. 拉伸弹簧D. 旋转木马(2)已知图形MNOP经过平移得到图形M'N'O'P',求平移的距离和方向。
2. 答案:(1)A、D(2)平移距离:垂直于平移方向的线段长度;平移方向:平行于移动轨迹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判断平移现象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优质课教案设计题目:《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移项法则的依据及移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体会移项则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准确进行移项难点:准确进行移项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二)情景问题:圣诞老人出了道题:某数的4倍是它的3倍与10的和,求这个数,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份礼物,明明设所求的数为x,列出方程为4x=3x+10,然后直接得到x=10,你觉得他能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吗?学了本节新课,你就能知道他能否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三)导入新课例1 解方程:(1)x–5=7 (2)4x=3x-4解: (1)两边都加上5,得x=7+5即x=12(2)两边都减去3x,得4x-3x=-4合并同类项,得x=-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以上两个方程的解法,都依据了方程的变性规则1,而这些变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由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解的一般形式:x=a练习1:请你来判断判断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1)从7+x=13 得到x=13+7(2)从4x+8=5x 得到8=5x-4x(3)从3x-2=x+1 得到3x+x=1+2(4)从8x=7x-2 得到8x-7x=2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上台练习,教师在进行讲评。
最后归纳:移项应注意什么?注意:变化前后项的符号改变练习2:将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2y =11-6y 移项得2x=5x -21移项得7y+5=10y-5-4y 移项得例2 解下列方程:(1) (2) 5x +3=3x -7 解:(1)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 ,得 系数化为 1 ,得 x =4(2)移项,得5x – 3x = –7 – 3合并同类项 ,得2x =-10系数化为 1 ,得x =-5注:在进行系数化为 1时 ,如果系数是整数,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系数;如果系数是分数,方程两边同时乘以系数的倒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21图形的平移优质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21图形平移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图形平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移定义,掌握平移基本性质;学会用坐标描述图形平移;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平移定义和性质,能运用坐标描述图形平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平移定义、性质及坐标描述。
难点:如何运用坐标描述图形平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平移现象,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移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基本性质。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过程,学会用坐标描述图形平移。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平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图形平移2. 内容:(1)定义:平移是物体在平面内沿着直线方向移动,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坐标描述:图形平移后,各点坐标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形,并进行平移,求平移后坐标。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
(2)错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平移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坐标描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生活中应用,如建筑设计、家具摆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需要确保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选择例子既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又要能够直观地展示平移性质。
2024年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彩课件102平移
2024年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彩课件102平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几何变换》中的“5.1 平移”。
详细内容将包括:1. 了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学会运用向量表示平移;3. 掌握平移变换在图形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定义,运用向量表示平移,并能运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向量表示平移。
难点:平移变换在图形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及性质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平移变换。
讲解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向量表示平移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向量表示平移,并掌握平移向量的求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平移变换在图形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向量表示平移;3. 平移变换在图形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向量表示下列平移:A. 向右平移3个单位;B. 向下平移2个单位。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交于点O,若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平移,求平移后的图形。
2. 答案:(1)A. 向量表示为(3,0);B. 向量表示为(0,2)。
(2)平移后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C'D'与ABCD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一移轻松求面积
山东王勇
借助平移的性质可以快速地解决图形平移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问题.下面撷取几例解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例1如图1,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ABCD先向上平移2 cm,再向右平移1cm,得到正方形A′B′C′D′,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cm2.
图1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出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其面积即可.
解:结合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AD=A′B′=4 cm,A′E=2 cm,AE=1 cm.
则DE=AD-AE=4-1=3cm,A′B′-A′E=4-2=2 cm.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DE·BE=3×2=6 cm2.
故填6.
点评: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利用平移的性质的得出阴影部分的长和宽是解题的关键.
例2如图2,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C与DE相交于点O,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
图2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DE和BE的长,继而得出OE的长,再由阴影部分的面积=梯形ABEO的面积,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则DE= AB=10.
因为DO=4,所以OE=DE-DO=6.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平移距离为6,即BE=6.
由题意得,S阴影部分=S△DEF- S△OEC= S△ABC- S△OEC= S梯形ABEO.
所以S阴影部分=1
2
(AB+OE)•BE=
1
2
×(10+6)×6=48.
故填48.
点评: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相应线段的长度,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成梯形ABEO的面积求解.
例3如图3,汶河小区规划在一个长AD为40米,宽AB为26米的长方形场地ABCD 上,修建三条宽都是2米的小路,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草.求种草区域的面积.
图3 图4
分析:将图中的小路分别向上和右平移,画出种草区域的图形,即可求出相应的面积.
解:将图3的小路分别平移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种草的长方形的长为40-2×2=36(米),宽为26-2=24(米).
所以种草区域的面积为36×24=864(平方米).
牛刀小试:
1. 图1是由四个边长为2cm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cm
2.
图1
2. 如图2,∠C=90°,将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C方向平移5cm得三角形A′B′C′,已知BC=3cm,AC=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图2
参考答案:1. 8 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