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相见欢 (李熠)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解读
词三首
相见欢
李煜(yù)(南唐)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参考译文】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易错字】
寂寞梧桐锁清秋一般
【中考链接】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相见欢》中通过描写景物,渲染作者心中悲愁无尽的句子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 现在人们形容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常引用《相见欢》中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及赏析答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由李煜所创作的,作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词中的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相见欢李煜文言文翻译
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无人相伴,独自登上西楼,仰望天空,月亮弯如钩。
寂寞的梧桐树在深院中,锁住了那清冷的秋。
那离别的忧愁,如同剪不断的丝线,理也理不清。
它是一种独特的滋味,深深地藏在心头。
此词以李煜的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西楼之景,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下面,我将从词句的意境、用词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详细解读。
一、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两句描绘了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仰望天空的情景。
月亮弯如钩,象征着离别之苦。
这里的“无言”和“独”字,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离别时的无助与无奈。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句以梧桐树和清秋为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景象。
梧桐树在深院中,象征着词人孤独的生活,而清秋则代表着离别的季节。
这句词将词人的离愁与季节的凄凉相结合,使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二、用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句以“剪不断”和“理还乱”来形容离愁,生动地表现了离愁的难以割舍和难以理清。
这里的“离愁”一词,既是对离别之苦的概括,也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揭示。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句中的“滋味”一词,将离愁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愁的苦涩。
这里的“一般”一词,则强调了离愁的普遍性,使得词的内涵更加丰富。
三、修辞手法“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句中的“锁”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梧桐树和清秋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词的意境更加生动。
同时,“锁”字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句中的“剪不断”和“理还乱”,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离愁比作剪不断的丝线,理也理不清,生动地表现了离愁的缠绵与复杂。
综上所述,李煜的《相见欢》通过描绘西楼之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离愁。
词句意境深远,用词精炼,修辞手法巧妙,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词作。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西楼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亡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相见欢》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
1)选自《南唐二主词》。
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975年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2)相见欢,又作“乌夜啼”,词牌名。
3)一般:一种。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相见欢-李煜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 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 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 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 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
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
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相见欢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 ②深院锁清秋:深院被清凉的秋色所 笼罩。“锁”字暗含诗人在囚禁生活 中的感受。 ③离愁: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滋味:另有一种滋味。
译文]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 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
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
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
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
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
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
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
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 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
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 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
《相见欢》全文翻译赏析
《相见欢》全文翻译赏析《相见欢》全文翻译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