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价语法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 2.见解、论点类: • 看法、见解、偏见、结论、印象、意 • 见、感想、说法 • 3.作用、意义类 • 作用、疗效、意义、吸引力、解释力、 • 好处、益处、害处 • 4.方针、政策类 • 对工作的方针 • 对农民的优惠政策
为什么“对校长的意见”有歧义
• 对校长的意见 对校长的意见
• 从配价理论角度说,当介词“对”的宾语 成分在语义上如果可以任意地理解为“的” 字后面的那个二价名词的任何一个配价成 分,那么整个结构就会有歧义。例如: • 对儿子的感情 • 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 对这些孩子的注意力 • 对美国的政策
•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 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 分析手段,我们就称之为“配价分析法” 或简称为“配价分析”;由此形成的理论 就称为“配价理论”
二、“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 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 词类序列相同 • 内部构造层次相同 • 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 “喝啤酒的学生”中“学生”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 • 喝啤酒的请举手。 • “喝啤酒的方式”中“方式”不能省。 • *喝啤酒的多种多样。
• • • • • •
去昆明的旅客请举手 去昆明的请举手 去昆明的路线有两条 *去昆明的有两条 没有游泳的学生请举手 没有游泳的请举手 游泳的动作一定要正确 *游泳的一定要正确
三、“VP+的”这种结构的指称和歧 义问题
• • • • • • 有的可以单独做主宾语来指称事物: 他买的 吃羊肉的 有的不能:他游泳的 他参观展览会的 有的指称有歧义:吃的 有的没有歧义:参观展览会的 为什么?
• • • • • • • • •
变换分析: V+N1+的+N2 N2+V+N1 喝啤酒的学生 那学生喝啤酒 看电影的那个人 那个人看电影 唱京戏的那个同学 那个同学唱京戏 … 喝啤酒的方式 看电影的场景 唱京戏的样子

配价语法简评

配价语法简评

配价语法简评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雅言谷主摘要:配价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法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配价的来源谈起,对配价语法在汉语中的发展略作回顾,重点分析配价语法的理论基础,讨论价的确定,评述配价理论的贡献和应用范围,也指出了该理论的一些可能的不足。

关键词:配价语义价句法价心理框架论元结构0.引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配价语法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到今天汉语配价语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迅猛。

本文对配价语法在汉语中的发展进行简单梳理,重点讨论配价语法的贡献和不做,文章也涉及到价的确定问题,下面首先从配价语法的来源说起。

1.配价语法的来源一般认为,配价语法最早是由法国语言学家吕西安泰尼耶尔创立的,但荷兰语言学家格罗特(A.W. de Groot)早在1949年的《结构句法》一书中就使用了配价这一概念,而且还描述了建立在配价概念基础上的句法体系。

因受荷兰语之限,鲜为人知,倒是泰尼耶尔的配价语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泰尼耶尔在《结构句法基础》一书中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从属关系语法和配价语法,其中配价语法研究动词支配其他类词的属性。

(张叶红2004)“配价”一词源于拉丁语(Valentia),意为“力量”。

在19世纪,这一术语广泛应用于逻辑学中,后来演化为化学术语,指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氢原子化合或被氢原子置换时氢原子的数目。

在19世纪40年代,“配价”进入语言学领域,泰尼耶尔把语法中的动词与化学中的元素进行比较,从而引进了把动词与一定数目参与者结合能力联系起来的“配价”思想。

(张叶红2004)时至今日,配价已不仅是动词的专属,名词、形容词也都有配价问题,后文详述。

2.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概览之所以说概览,一来与配价有关的研究成果浩繁,无法通过只言片语解说清楚;二来,本文重点不在全面的综述。

尹钟宏(2002)对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做了综述,指出汉语配价研究离不开老一辈学者的奠基工作,如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出“起词”、“止词”的概念,发现了动词和其他从属名词之间的结构和意义联系。

论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

论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

论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的动词配价是指与动词配合的言语物件或其他形式的补充。

它在面对不同动联的情况下,赋予了动词语义更丰富的表达。

因此,动词配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表达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和方法,作一番详细的阐述。

一、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原则1.据动词的意义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一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意义来选择配价。

汉语动词有很多,有些动词表示行动本身,有些表示行动的方向和结果,有些表示行动的对象和结果,而有些表示行动的原因和结果,所以我们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本身的意义来选择。

2.据动词的动作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二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动作来选择配价。

有些动词可以表示一种行为,而有些则表示一种持续的动作。

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的动作来进行选择。

3.据动词的时间动词配价原则的第三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时间来选择配价。

有些动词表示的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有些则表示的是长期的动作。

在选择动词配价时,要根据动词的时间来进行选择。

4.据动词的语汇习惯动词配价原则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根据动词的语汇习惯来选择配价。

在语言习惯上,有些动词可以与某些词语配合出现,而有些则不可以,所以要在选择动词配价时注意语汇习惯的使用。

二、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方法1.法法则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一个方法是语法法则法。

根据语法法则,汉语动词可以与词语、短语、介词短语、动名词短语等补充形式结合使用,以表达更丰富的语义。

这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选择动词配价。

2.词短语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二个方法是动词短语法。

动词短语是指以动词为基础,以及与动词配合的其他形式的短语。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义。

3.语习惯法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第三个方法是词语习惯法。

词语习惯法是指以动词的语汇习惯来选择动词配价,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语义。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摘要】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配价语法引起了国内汉语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如雨后春笋。

本文通过综述近四十年国内外学者对配价语法的研究,梳理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中国化”进程,厘清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概念、性质、方法、原则和分类,并为未来的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关键词】配价语法;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方向一、配价语法简介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其思想最早来源于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理论。

1953年,特斯尼耶尔在《结构句法概要》中,第一次提出配价概念[1]。

1959年,《结构句法基础》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语言学界研究“配价语法”的热潮。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国外研究配价语法的主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特斯尼耶尔的配价思想被众多学者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艾尔本、赫尔比希、邦茨欧等学者相继发表文章,指出配价语法研究的是以动词为核心的句法结构,动词在整个句子中具有绝对性的支配能力,其他句子成分依存于动词并受其支配[2]。

这一概念为广大学者所赞同,并逐渐引起了中国配价学者的关注。

二、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一)配价语法的“中国化”进程国内汉语学界公认的研究配价语法的开山之作当属朱德熙于1978年发表的文章——《“的”字结构和判断句》,该文论述了“的”字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歧义指数理论”,拉开了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序幕。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我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初创与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张烈材等人译介大量的国外配价语法研究论著,国内学者也纷纷投身到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学者指出,现代汉语名词和形容词亦有配价能力。

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发展与深入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对配价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学界对配价语法的研究如雨后春笋。

学者们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配价性质、配价方法展开了大量研究。

配价语法分析范文

配价语法分析范文

配价语法分析范文一、什么是配价语法分析?配价语法分析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语法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确定语法结构中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的相对优先级和结合性。

在编程语言中,不同的操作符和操作数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才能正确表达程序逻辑。

配价语法分析的目的就是按照这些规则对程序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其结构和功能。

二、为什么需要配价语法分析?编程语言中经常使用了大量的操作符,比如加减乘除、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等。

这些操作符之间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是编程语言的基本规则之一,它决定了哪些操作要先执行,哪些操作要后执行。

如果不进行配价语法分析,编译器或解释器将无法正确解析程序的含义,导致程序逻辑错误。

三、配价语法分析的基本原理1.文法定义配价语法分析通过文法来定义程序语法结构以及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文法可以使用EBNF(扩展巴科斯范式)或BNF(巴科斯-诺尔范式)表示。

一般来说,一个文法包含终结符和非终结符两类符号,终结符对应具体的编程语言中的关键字、标识符、操作符等,而非终结符则表示语法规则中的语法结构。

2.符号优先级和结合性3.算符关系表和算符堆栈4.操作符的转化和计算在进行配价语法分析过程中,需要将操作符转化为对应的功能代码或指令,以实现具体的计算。

转化过程根据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确定操作执行的顺序,并生成相应的计算代码。

四、典型的配价语法分析方法1.算符优先法算符优先法是一种常用的配价语法分析方法,通过维护一个算符堆栈和一个操作数堆栈来进行分析。

算符优先法使用算符关系表和文法规则来确定操作符之间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从而决定操作执行的顺序。

2.LR法LR法是一种基于自底向上的配价语法分析方法,使用状态机和移进-规约动作表来进行解析。

LR法通过分析输入串和产生式来进行规约和移进操作,直到得到完整的语法解析树。

3.LL法LL法是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配价语法分析方法,通过向前看一个输入符号来进行预测和匹配。

配价语法

配价语法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4、“价”的分类 汉语“价”的分类是和“价”的性质与“价”的确定的 认识分不开的。由于上述认识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 “价”,分类系统,大致情况如下: (1)数量类。早期大多数学者将动词分为三个价类﹙单价、 双价、三价﹚,例如朱德熙、范晓等等。提出对动词有四 个价类的有廖秋忠和傅雨贤,其四个价类分别为:零价、 单价、双价、三价。动词的价类争论焦点有二:一是汉语 有无零价和更高的价,二是某些具体的动词究竟几价意见 不一。形容词的价类有单向、双向、三向、多向等类别, 刘丹青、谭景春,张国宪有所论述。名词的价类目前只提 到一价和二价。 (2)性质类。张国宪有“必有价”和“可有价”之分;邵 敬敏有“语义价”和“句法向”之分;马庆株有“实价” 和“虚价”之分等等。 (3)特征类。分为有标记价﹙由介词引导﹚和无标记价。 (4)语用类。分为静态价和动态价。
• 最后,特思尼耶尔又提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中 心,它支配着句子中别的成分,而动词本身则不 受其他任何成分的支配。直接受动词支配的有 “名词词组”和“副词词组”,其中名词词组形 成“行动元”,副词词组形成“状态元”。特思 尼耶尔作了个形象的类比:他把一个句子比作一 整出小戏剧,那么情节过程、人物和环境就分别 对应为动词、行动元和状态元。我们就很能清楚 地理解动词的中心地位,以及行动元、状态元在 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这里的配价讲的就是 动词与行动元之间的关联。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 词所支配的行动元的数目。价可以理解为语言中 的动词在它的周围张开了一定数目的空位,让一 定数目和一定种类的 NP 填进去;而动词跟动词 在支配能力上的差别,就表现为在其周围的空位 的多少和类型。
• 1.2配价属于句法范畴。 • 袁毓林(1993)认为,“‘向’是建立在句法基础上的语 法范畴,是动词的组合功能的数量表征。 应当承认,动 词的‘向’是有相当的语义基础的。 ……但是,动词的 这些语义要求(涉及个体数目)一定要在句法结构中得到 实现,才能计入‘向’的指数。 ……所以作为句法概念 的‘向’和作为语义概念的动作所涉及的个体数量并无直 接的对应关系。 并将“价”或“向”称为 “动词的组合 功能的数量化”。沈阳(1994)指出:“任何动词总是支 配着一定数量的名词性成分。因此所谓动词句位就是由某 个动词(V)和该动词分布性质所要求的必有数量、固定 位置的名词性成分(NP)所构成基本结构形式的语法抽 象。”他把抽象的动词句位记作SP,出现在SP中的NP作 为动词的“价”。

现代汉语语法学-配价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学-配价分析

配价分析 5 朱德熙先生创立的 “VP的”歧义指数公式 p=n-m P 代表“VP的”歧义指数 n代表动词 V的配价数 m 代表在“VP的”里出现的V的价成分的数目 张三游泳的 p=n-m 今天游泳的 p=n-m 参观博览会的 p=n-m 反对的是他。 p=n-m 反对的是这个方案(意见)。 既可能是施事,又可能是受事,才有可能产生歧义。 这个名词的语义特征符合这个动词的多个配价成分,或 多个行动元,才会产生歧义。
配价分析
讨论: “对校长的意见” 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为什么可以说 “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 “他是王刚的 教师”? “砍坏了” 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有什么歧义,为什么有歧义?
配价分析 1 怎样解释“反对的是他”的歧义句式? 施事: 反对的是他 苦练的是她 违反的是他 吃过的是小王
受事: 反对的是他 吃的是馒头 看的是电影 学的是英语
配价分析 1 怎样解释“反对的是他”的歧义句式? 原因: “反对的”有歧义 “他反对的” “反对张三的”没有歧义 “反对的”为什么有歧义? 2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与配价分析 提出者: 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ère 特思尼耶尔(上个世纪 50 年代) “价”:来自化学,(原子价、化合价)分子结构中各 元素原子数目的比例关系。水H2O氧化铁Fe2O3
喝啤酒的学生 喝啤酒的 p=n-m “VP的”所修饰的NP,如果正好是V的配价成分,那么 NP在一定上下文中可以省略。 “VP的”与 “学生”是同指关系,所以可以省略。 “VP的”与 “方式”不是同指关系,所以不可以省略。
配价分析 7 介词结构“对…”所修饰的形容词 对我很冷漠 对他很热情 问题:是不是所有形容词都能受介词结构的修饰? *对她很漂亮 *对我咸 *对我很干净 *对我苦 为什么第一组能用“对…”修饰,而第二组就不行? 第一组:持有者、针对者

配价语法分析

配价语法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东德的莱比锡和西德的曼海姆 产生了两个研究配价理论和依存语法的团体,分别 形成了莱比锡学派和曼海姆学派。
莱比锡学派的领军人物是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 他和申克( Schenkel) 编写 《德语动词配价词典》(1969) 《德语形容词配价词典》( 1974 ) 《德语名词配价词典》( 1977) 《配价和格理论问题》(1992)
把这类动词称为一价动词。
病、醉、休息、咳嗽、游泳 (不及物动词)
3.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二价动词。
爱、参观、讨论、学习
(及物动词)
4.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三价动词。 给、送、告诉、退还、赔偿 (双及物动词)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形容词与不同性质 的名词之间、名词中隐含谓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 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 究和分析的手段就称之为“配价分析”。
最早把比学中“价”(valence) 的概念明确引入语法 研究中。
著 作 《 结 构 句 法 基 础 》(Élément de syntaxe structurale )
2.发展和影响
德国的“配价语法”
第一部采用依存语法的原则来描写德语的语法,是 由赫林格(Heringer) 在1970年发表的《德语句法理 论》 Theorie der Deutschen Syntax
Il dort
1个行动元
他睡觉
3.二价动词(Verbes bivalents) : Il mange une pomme 2 个行动元 他吃苹果
汉语的动词配价
汉语根据动词的配价分类,可以分几类呢?

《配价语法下》word版

《配价语法下》word版

配价语法下中国的配价理论研究(一)配价的性质(1)配价属于语义范畴。

持这种看法的有廖秋忠、范晓、张国宪、周国光等。

例如张国宪指出:就实质而言,配价仍属于语义范畴,配价由语义决定,是价载体在各种场合具体运用时所具有的一种语义功能。

(2)配价属于句法范畴。

朱德熙先生在分析动词"向"时,是有意识回避语义问题的,所以引入了"潜主语""潜宾语"这些句法概念,但是这里的"向"也不是纯粹句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持这种看法的人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见解。

(3)配价属于句法-语义范畴。

持这种看法的有吴为章、杨宁、韩万衡、金立鑫等等。

吴为章认为:"任何句法的'向'都是'形式-意义'的结合体,它是逻辑-语义的'向'在具体语言结构中的实现,是因语言而异的,是有确定的数量的,是有序的。

语法学引入'向'的目的既然主要是为了说明动词的支配功能以及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么它对'向'的解释,就应当是'句法-语义'的。

"(4)"价"可以区分为"语义价"和"句法向(价)"。

邵敬敏认为:"语义价"是指一个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有可能与它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的语义类别的总和,这种成分主要是名词性的,也可能是非名词性的。

一个动词可以联系几种语义类别,即几种"语义格"就有几个"价";"句法向"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不借助其他语法手段(例如"介词")最多可以同时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并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联系的语义格的数目。

这个句法结构不是指最简单的主谓句而是指尽可能复杂的句子。

语义价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句法向是指一种现实性。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最先用于动词方面,后来引申到其它词类。

无论是开始的动词,还是后来的形容词、名词。

配价分析法所用于的方面先是在实词类中,因为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所以在句子中产生歧义的缘由也大多来自于此。

其次,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是具有更多实际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类,它们的搭配更为多样,而实词中的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它们在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往往是单一的。

配价分析法比起之前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在对解决句子歧义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其二者往往可以起到分化句子歧义的功能,但是关于分析产生句子歧义的原因的时候,前二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而相对于语义特征分析法,虽然都能分析出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但是就分析产生歧义的结果的话,配价分析法更胜一筹。

配价分析法是针对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它们所能在句子中搭配的其它成分或者意义的的多少来定义词价的多少。

动词中能支配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形容词中能搭配几个成分或有几个意义就是几价形容词,名词中能搭配几个成分或有几个依存关系的其它名词就是几价名词。

例如,“抓”这是二价动词,因为“抓”在句中可以搭配这个动作的施事和受事;“生气”,这个形容词放在句中的话,可以想到是什么人因为什么而生气,这样它在句中就有2个搭配成分,所以是二价形容词;“生”这个词当形容词的时候,有6个意义:1.活的,有活力的;2.植物果实不成熟;3.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4.不熟悉的,不常见的;5. 未经炼制的;6.不熟悉的,故“生”是六价形容词;名词的“哥哥”,与之相依存的就是“弟弟”所以其是一价名词;像“印象”,这个名词在句中可以与之搭配的应该是什么人对什么的(产生的)印象,所以“印象”这一名词是二价名词。

“他是小良的先生”和“他是小良的教师”这两个句子是不同的,如果单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或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话,分析出来的都是一个结论,这两个句子是相同的语法成分。

汉语配价语法

汉语配价语法
3.信息结构。对信息结构特征的表达手段的分析。 徐杰、 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刘丹青、徐烈炯《汉语焦点结构?quot;连"字句》(《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作"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研究的课题如:篇章结构、篇章连贯、信息结构、句子的主位结构等。
功能语法的主要门类有:
1.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Typology-Universals)研究;
2.语义认知语法(Seman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r)研究;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4.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研究;
朱德熙首先明确地把配价语法的思想引进汉语语法研究。他在1978年发表的《"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第1.2期)中,用动词配价的观点分析动词性成分加"的"构成的"的"字结构的歧义指数等问题,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对配价语法进行研究的兴趣。比如,文练(1982)《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第1期)讨论了确定动词向的前提和标准。吴为章(1982)《单向动词极其句型》(《中国语文》第5期)对单向动词进行了次分类,并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单向动词构成的各种句式。廖秋忠(1984)《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中国语文》第4期)分析了动词的配价成分的省略问题。刘丹青(1987)《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讨论了形容词的配价问题。袁毓林(1989)《准双向动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讨论了"辩论、握手"等其中一个从属成分必须由介词引导的双向动词及相关句式。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配价语法也发展了很多,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汉语的配价语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汉语配价语法结构的模式,以及配价语法的语义特点。

汉语配价语法是指词句中两个几乎相同或者几乎相同部分间所
表现出的语法特点,其中可以构成一种比较和趋同的结构。

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始于汉代,中国语言学家钱锺书曾经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提出了汉语配价语法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受到了新兴文化的影响,汉语配价语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在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和理论。

首先,排序顺序理论认为,汉语配价语法是分类排序理论的特殊情况,即按照某种排序规则,对句子中的词汇进行排列,从而构成配价结构。

其次,对一些配价形式的研究发现,汉语的配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词汇的直接比较形成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表达某种境界或者程度的比较形成的,比如比喻、比拟和比照等。

另外,汉语配价语法还有一个特殊的语义特点,即语义空间的展开。

文章中涉及到的对象或概念之间存在共同的语义特征,但可以在这些特征之间建立一个语义空间,从而支持配价中的修辞效果。

此外,汉语配价语法还可以作为一种文章结构的基础,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将一系列相关概念组合在一起,以此来展示文章的整体架构。

总之,汉语配价语法是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拥有自己的特定结构和语义特点。

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探索并建立更好的汉语配价语法理论,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发展历史,从而给汉语的研究和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理论)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理论)
一、概念(见前) 配价可以从逻辑、句法和语义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认识。 逻辑配价: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逻辑—语义现象,受词义制 约。【德】威廉· 邦茨欧认为,在句法结构的组合过程中,词 汇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词汇本身具有联结的可能,其联结 能力源于词汇的语义特点。词汇的概念核心反应了语言外现 实中诸现象直接的关系。如 “访问”一词表示两者直接的关 系:X,访问者;Y,被访者。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概念 的逻辑价数是相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是超出个别语言的共 同现象,在某个具体语言中某个逻辑语义关系如何实现,则 需要借助该语言的特殊表现方法。
但这一理论在当时未能得到法国学术界的理解。特氏的代表 性著作《结构句法基础》在其生前甚至无法出版问世。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关联、转位(省略) 关联: 法语句子:Alfred parle(阿尔弗列德讲话)。句子的构成成 分不是一个一个的单词,而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 (氢 氧化合为水) 关联赋予句子“以严谨的组织和生命的气息” ,是“句子的 生命线” 。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二、句子结构分析及描写 把动词视为句子的结构核心,把其他成分区 分为结构成分与非结构成分,这是配价论对 句子结构的基本认识,也是配价论区别于其 他语法理论的根本所在。特别是主语的地位 更是争议的焦点。 配价论认为句子的成分:动词部分、补足语 和说明语。前两者是句子的结构成分。
6.2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语义配价:语义配价指的是充当补足语的词 语在语义及语用方面与动词是否相容。 如:“这张桌子住在柏林”。 语法结构正确,但无生命的词语在语义上不 能与动词“住”相容。语义配价受逻辑-语义 的制约,但更多地受社会习惯的影响,是约 定俗成的结果。如汉语必须说”喝汤“,而 德语却必须说“吃汤” 。

配价分析法

配价分析法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
法分析
5.2 “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 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形成的“的” 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 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他游泳的” “他参观展览会的”
(一)由一价动词V1构成的“的”字结构:
1.如果V1的配价成分已经在“的”字结构里出现,
就不能单独作主语来指称事物。
“老王游泳的” “那朵玫瑰花蔫了的”
2.如果V1的配价成分没有在“的”字结构里出现, 就能单独作主语来指称事物。
(1)正在游泳的是我的孩子。 (2)已经蔫了的是蔷薇花。
第二,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字形成的“的”字结构,作主语 时所指称的一定是动词的配价成分。
第三,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字形成的“的”字结构,只要动词的 配价成分有缺省,都能作主语来指称事物。
第四,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字形成的“的”字结构,如果 动词的配价成分缺省不止一个,就会有歧义;至于句子会不 会产生歧义,取决于语境。
动词按配价分类:
V1:一价动词,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动词前有主语,后 不能带宾语。
V2:二价动词,支配也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动词前 有主语,后能带一个宾语。
V3:三价动词,能支配三个行动元,动词前有主语,能 带两个宾语。
“配价分析法”: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 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 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就称之 为“配价分析法”。
歧义指数公式:
P=n-m
歧义指数
配价数
动词配价成分 的数目
1.P=0,“的”字结构不能作主语指称事物;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七讲 配价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七讲  配价分析法

实 例
喝啤酒的学生请举手 →喝啤酒的请举手 小张喝的啤酒便宜 →小张喝的便宜 喝啤酒的方式有多种 ⇏ *喝啤酒的有多种
卖菜的农民富裕了 →卖菜的富裕了 张大爷卖的芦苇新鲜 →张大爷卖的新鲜 张大爷卖芦笋的地方给占了⇏ *张大爷卖芦笋的给占了
去昆明的旅客请举手→去昆明的请举手 他们去的那个旅游城市是昆明→他们去的是昆明 去昆明的路线有两条⇏ *去昆明的有两条 没有游泳的学生请举手→没有游泳的请举手 游泳的动作一定要正确⇏ *游泳的一定要正确
• 思考:有没有动词一个行动元都不能支配的? • 一个动词如果一个行动元都不能支配,也就是说这 个动词既没有主语,也没有宾语,那么它就是零价 动词,记为V0。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 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 们就称之为“配价分析法”,或简称为“配价分 析”;由此而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为“配价理论”。
• (1)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都不能受 “对……”这一介词结构的修饰,换句 话说,“对……”这一介词结构所修饰 的名词不能是具体名词。如: *对《红楼梦》的论文 *对农村情况的影片
(2)表示抽象事物的单音节名词也不能 受“对……”这一介词结构的修饰。 • *对黑社会的仇
再看: • *大家谈论了一些对家庭的话题。 • *他向大家介绍了对外交工作的原则。 • *她还提出了对住房的问题。
• V+NP1+的+NP2-2 ⇏ NP2-2 +V+NP1 喝啤酒的方式 看电影的情景 唱京戏的样子 下象棋的架势 ⇏ ⇏ ⇏ ⇏ *那方式喝啤酒 *那情景看电影 *那样子唱京戏 *那架势下象棋
结 论

当由动词性词语加上“的”所形成的 “的”字结构作名词的定语,那个作中心语 的名词如果能成为那动词性词语中动词的配 价成分,那么中心语就有可能在一定的上下 文里省略,否则就不能省略。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配价分析法1、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配价语法理论的基本精神:⑴句法旨在研究句子,对于句子不仅要注意它所包含的词,更要注意它所隐含的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联。

这种句法关联在句子表面是看不见的,但实际是存在的。

⑵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我们所要注意的句法关联就是动词与由名词性词语形成的行动元之间的关联。

⑶动词所关联的行动元的多少就决定动词的配价数目。

⑷与动词所关联并能决定动词配价数的行动元是指在句子里位于动词前作主语、动词后作宾语的名词性成分。

⑸动词按配价分类。

具体如下: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也就是说这个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那它就是一价动词,一般记为V1;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两个行动元,而且也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也就是说它能带一个宾语,而且也只能带一个宾语,那它就是二价动词,一般记为V2;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三个行动元,也就是说它后面能带两个宾语,那它就是三价动词,一般记为V3;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们就称之为“配价分析法”,或简称为“配价分析”;由此而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为“配价理论”。

2、什么样的“VP的”会有歧义。

⑴有歧义的“VP的”,其中的V一定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不可能是一价动词。

⑵在“VP的”里所缺省的动词配价成分一定不止一个。

例如:“吃的” a.我吃的是饺子。

(无歧义)b.你们吃不吃羊肉?吃的请举手。

(“吃”的施事)你先等一会儿,我去买点吃的。

(“吃”的受事)有歧义3、形容词的配价问题⑴一般形容词都是一价形容词。

汉语语法中动词的配价分析法

汉语语法中动词的配价分析法

2016年3月号上圆园汉语语法中动词的配价分析法李秀梅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配价分析法。

每种分析法并无优劣之分,都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动词配价分析法的说明来更详尽地认识这一分析法。

配价语法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ere)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最初“价”是用在化学中的。

1978年朱德熙先生最早开始将它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并且在最开始“配价分析”是应用在动词中的,后来才慢慢被应用到形容词和名词中。

虽然在语法学界对配价分析理论仍存在着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配价分析理论在分析一些语法现象时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配价分析法也一直是语法学家们讨论的热点。

语法学中之所以把化学中的“价”引进过来,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们就称之为“配价分析法”,或简称为“配价分析”;由此而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为“配价理论”。

动词的配价分析问题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研究现象。

有的是对动词的配价分析做一定的综述;有的是对一些动词的一些特殊情况做一定的阐释,如:动宾式动词配价分析、动词配价成分的句法位置及相关问题、粘着体宾动词的配价分析等。

一、陆俭明、沈阳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按照“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分为四类(一)不强制要求与某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一般称为“零价动词”。

“零价动词”大多是反映自然现象的动词。

如“地震、刮风、下雨、下雪”等。

(二)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一般称为“一价动词”。

“一价动词”就是一般说的不及物动词。

如“病、醉、休息、咳嗽”等。

(三)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一般称为“二价动词”。

“二价动词”就是一般说的及物动词。

陆俭明_配价语法理论

陆俭明_配价语法理论

陆俭明_配价语法理论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配价分析的实际应用陆俭明零、引言一提到配价理论、配价分析,有的老师还可能压根儿不知道;有的老师虽然知道,但总觉得那是语法学家用的术语,我们从事基础语法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用不上。

其实不然。

譬如说,如果有学生问: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大家可能会很快作出回答:那是因为“老师”和“教师”意思不一样呗。

那学生可能又要问:“导师”和“老师”的意思也不一样,那为什么“他是王刚的导师”、“他是王刚的老师”又都能说呢?可见这里边并不只是“意思不一样”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些微妙的问题。

要解释、回答上面学生所说的现象与问题,就用得上配价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本文就想通过实例来说明配价理论与配价分析在基础语法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用。

在具体论述之前,还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大家在中学里都学过化学。

化学里在讲元素时,都讲列“价”(英文valence,法文valence,德文Valenz)的问题。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就是从化学中借用来的,就是借用的化学中“价”的概念。

化学中提出“价”(亦称“原子价”,或称“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取氢原子为一价,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和多少个氢原子相化合,或者能置换多少个氢原子,那么该元素就是多少价。

如水分子式(H20)中一个氧原子总是跟两个氢原子化合,所以氧的原子价是二价。

最早把化学中的“价”明确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 en Tesnère,亦翻译为特尼耶尔、泰尼耶尔、特斯尼埃)。

①当初特思尼耶尔在语法学中引进“价”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NP。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它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NP的数目。

动词可比作带钩的原子,它能钩住(即支配)几种性质的NP,那它就是几价动词。

以动词配价语法为例浅谈配价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以动词配价语法为例浅谈配价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以动词配价语法为例浅谈配价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配价语法,动词配价语法的概念以及基本内容和特点,浅析了我国现有的英语动词教学方式由于受传统语法体系的影响存在的弊端,指出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配价语法因为其自身拥有优越性,可以用于英语教学,教学中引进动词配价语法中有关知识,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英语动词教学法的改进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配价语法动词配价语法英语教学配价语法又名依存语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一种语法理论,语种涉及德、法、俄、英语等。

语言学中引入“价”、“配价”这一概念,表示动词与一定数目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dependency)。

泰斯尼耶尔(Lucien Tesnière)在配价语法的经典著作之一《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中对配价语法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则标志着配价语法论的形成。

在国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朱德熙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开拓了汉语配价研究的新领域。

“价”(法文valence,德文valenz,英文valence/valency,汉语亦称“配价”)当初特思尼耶尔在语法学中引进“价”这个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名词词组(称为“行动元”)。

配价语法是句法-语义范畴的,语义是配价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动词能够支配价量的先决条件,然而语法研究应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任何语义上的分类或分析都必须得到形式上的验证,这种形式上的验证不是对动词作用毫无作用力的框架,反而是可以被认为是动词配价的另一决定因素。

动词最终价数的确定需要动词本身的语义条件和结构句法限制条件的共同作用。

配价语法丰富了三大词类的理论内涵。

配价语法吸收了生成语义学、传统语法、句法学、逻辑学、语用学和语义学等理论的成果,可视为典型的动词中心论。

依照这种语法,不仅谓语之后的成分(比如宾语、状语等)受动词的支配,动词之前的成分(如主语)也受动词的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三价动词。 给、送、告诉、退还、赔偿
(双及物动词)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形容词与不同性质 的名词之间、名词中隐含谓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 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 究和分析的手段就称之为“配价分析”。
在中国最早运用“配价” 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上述 问题的是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

作业: 形容词和名词有无价? 如:热情、负责、严格 /熟悉/有用 漂亮?? 态度 、意见/感情 /作用 亲属名词

行动元的数目决定了动词的价( 强制性成分?
Valence) 的数目。
三、动词的配价

1.零价动词( Verbes avalents) : 没有行动元 Il pleut 0个行动元 下雨 2.一价动词( Verbes monovalents) : Il dort 1个行动元 他睡觉 3.二价动词(Verbes bivalents) : Il mange une pomme 2 个行动元 他吃苹果 4.三价动词( Verbes trivalents) : Il donne son livre àCharles 3 个行动元 他把他的书给查理
词语的语义决定词语的配价能力。这里所说的语义,
指的是词语的词汇意义。

动词的配价能力要进入一定的句法结构才能显现 出来。显现动词的配价能力的句法结构我们称之为 配价结构。如N+V,V+N,V+N+N,把+ N+V等都是配价结构。

可参考书目:
沈阳主编2000《配价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 版社 袁毓林 郭锐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辑刊 袁毓林 2010《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行动元
行动元是某种名称或某种方式的事或物,它可以通过 极简单的名称或消极的方式来参与过程。 行动元的数目不得超过三个:主语、宾语1 、宾语2
Alfred donne le livre àCharles 阿尔弗列德给查理一本书
2.状态元
从理论上说,状态元的数目可以是无限的:
Ce
soir , je passerai vite , chez lui , en sortant du bureau , pour…. 今晚,我从办公室出来,将很快地到他家去,为 了… …

2.动词的价与歧义
根据上面的分析,那些价类的动词有歧义? 二价动词 三价动词

歧义指数如何算?
P = n m (朱德熙1978) 歧义指数 动词的配价数 动词语中出现的配价数

词语的配价指的是一定的词语以其语义为基础,在
构句过程中要求一定数目的、具有一定特性的成分 与之组配结合。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在东德的莱比锡和西德的曼海姆
产生了两个研究配价理论和依存语法的团体,分别 形成了莱比锡学派和曼海姆学派。
莱比锡学派的领军人物是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 他和申克( Schenkel) 编写 《德语动词配价词典》(1969) 《德语形容词配价词典》( 1974 ) 《德语名词配价词典》( 1977) 《配价和格理论问题》(1992) 莱比锡学派的贡献主要在配价理论和配价词典的编撰方面。 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德国学者干脆把“依存语法”直接 叫作“配价语法”“(Valenz Grammatik) 。 莱比锡学派和曼海姆学派的一个共同之处是把配价语法作 为“对外德语教学 (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简称DaF ) 的理论基础。 参考: 冯志伟2013《现代语言学流派》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
二、配价语法的核心观点
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它支配着别的成分,而它本 身却不受其他任何成分的支配。 名词词组形成“行动元” (actant),副词词组形 成“状态元”(circonstants )
“句法”旨在研究句子 的结构,而句子是一个 有组织的整体,它的构 成成分不只是表面所看 到的一个个词, 更重要 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 联”(conexion) . 相当于“化合”。
四、“VP+的”结构
也称为“的”字结构 做主语或宾语来指称人或事物。 比如: 我吃的不多 买的还没回来 开车的(司机)/开车的技术 “的”字结构对动词的价有无要求? 会不会产生歧义? 做定语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能不能省略?
1. “VP的”与动词的价
(1)零价动词: *下雨的
汉语的动词配价
汉语根据动词的配价分类,可以分几类呢? 1. 不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这
类动词,我们就称它为零价动词。 地震、刮风、下雨、下雪 (与自然现象有关) 2.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一价动词。 病、醉、休息、咳嗽、游泳 (不及物动词) 3.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二价动词。 爱、参观、讨论、学习 (及物动词)
配价语法分析
主要内容
一、配价语法的产生
二、什么是配价语法
三、动词的配价 四、汉语“VP+的”结构分析
一、配价语法的产生
1.语法观
功能主义的语法观,与形式语法相对 依存语法(dependency
grammar) 代表人物 法国语言学家 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è re
给的
张经理我是不给的 不给的是汉语大词典
指称受事

三价动词“给”: 我给的 我给的是衣服
指称与 事 指称施事

我给的是张老师
给学校的人只有 我一个人
施 事 出 现时

给学校的
给学校的我准备 好了
与事出 现时
指称受事
想一想:

“给”受事出现时,有几种理解?分别可以指称什 么?
给鸡蛋的请把鸡蛋领走 给鸡蛋的不是我
*打雷的
(2)一价动词: 游泳的 生病的
注意安全 回家休息
*张三游泳的

*小王生病的
(3)二价动词
今天张三参Leabharlann 的 是博物院今天参观的不多

主语 指施事
参观的
今天参观的是香水博 物馆
主语 指受事
今天参观博物 馆的是张三
(4)三价动词 不给的举手

主语 指施事 宾语 指与事 主语 指受事
最早把比学中“价”(valence)
的概念明确引入语法
研究中。
著作《结构句法基础》(Élé ment
de syntaxe structurale )
2.发展和影响
德国的“配价语法”

第一部采用依存语法的原则来描写德语的语法,是 由赫林格 (Heringer) 在 1970 年发表的《德语句法理 论》 Theorie der Deutschen Synt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