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目录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姚名达界定目录学为:“目录学者,将群 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 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 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 (《中国目录学史》)
• 二、古典目录形态
• 1.一书目录
• 我国最早的目录是《周易·十翼》中的 《序卦传》,司马迁的《太史公自Baidu Nhomakorabea》也 是《史记》的目录。
举要目录:张之洞《书目答问》(范希曾《书目答问 补正》);
• 丛书目录:1.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2.阳 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3.上海图书馆编:《中国 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 知见目录:1.清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经邵 章增订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第二章 目录学
•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 一、目录 • 目:条目 •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录是对书的内容、著作事迹、写作、出版 等情况的说明,也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 称序录或书录。
• 華陽國志.十二卷.晉常璩撰.
• 10. 时令:记述时令风俗,《岁时广记》、《御 定月令辑要》
• 11. 地理:宫殿、总志(一统志)、都会郡县 (地方志)、河防(水利)、边防、山川、古迹、 杂记、游记、外纪(记外国地理风物)。《岭海 舆图》、《广东通志》、《水经注》、《洛阳伽 蓝记》、《岭表录异》、《六朝事迹编类》、 《岭南风物纪》、《徐霞客游记》。
• 2.群书目录 • 群书目录基本要素为:书名、叙录、类序。 • 但有些仅有书名,如《文渊阁书目》 • 有些有类序和书名,如《隋书经籍志》 • 有的则全部包括,如《四库全书总目》
• 群书目录出现是文献大量出现的结果,所 以它不仅是一种文献形式,也是一种文献 管理方法,而且经常伴随其他文献工作, 如校勘。
• 《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79309卷, 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 。毁禁 3100多种,全毁2400多种,抽毁书 400多种,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 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四库全书总目》
• 经部:
• 1. 易类
2. 书类
3. 诗类
• 4. 礼类 (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仪、通礼、 杂礼书 )
• 太史公自序:
• 救人於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 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 四。
•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 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 传第六十五。
• 稽列不流世俗,不争埶利,上下无所凝滞, 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 六。
• 唐以前,目录一般是放在书尾的,以对各 篇加以说明。唐初,为了检阅的方便,便 将目放在书前,而录则省略,变成有目无 录,且不反映页码,只反映卷数。
• 四分法始于西晋荀勖的《中经新簿》。
• 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相当于《汉志》 的 “六艺略”;
• 乙部纪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 兵家、术数,相当于《汉志》的“诸子 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 略”;

丙部纪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相当于后来的史部;出自“六艺”之“春
秋”

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相当于
专科目录
• 集部书目
• 1. 元钟嗣成:《录鬼簿》;2. 王国维:《曲录》; 3. 黄文阳:《曲海总目提要》;4. 庄一拂:《古 典戏曲存目汇考》;5.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 书目》;6.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 目》;7. 一粟(周绍良、朱南铣):《红楼梦书 录》;8.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 崔富章: 《楚辞书目五种续编》);9. 万曼:《唐集叙 录》;10.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11. 李灵 年、杨忠主编:《清人文集总目》。
• 華陽梁州地也,紀漢以來巴蜀人 物。吕微仲跋云:漢至晉初四百載間, 士女可書四百人,亦可謂盛矣。復自 晉至周顯徳,僅七百嵗而史所紀者無 幾人,忠魂義骨與塵埃同沒,何可勝 數,豈不重可歎哉。

——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目 (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介绍图书内容 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 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 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论衡》、《梦溪 笔谈》;
• 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 类辑旧文,涂兼众轨者谓之杂纂,《意林》;
• 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编 。
• 11. 类书: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 史,非子非集。 《艺文类聚》、《初学 记》、《太平御览》 。
• 12. 小说家: 述杂事, 《西京杂记》、《世 说新语》、《大唐新语》;记异闻, 《山 海经》、《穆天子传》;缀辑琐语,《博 物志》《酉阳杂俎》。
《汉志》的“诗赋略”。
• (东晋)李充《四部书目》改甲部记 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 部记集书。经史子集的次序从此决定 下来。
四库全书
•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 《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此为《四库全 书》编订契机。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 一部《四库全书》抄写完毕,并用近三年 的时间,抄写三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 文源阁、文津阁珍藏。后又抄了三部,分 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
《孟子》之外的儒家著作,《孔子家语》、 《荀子》
• 2. 兵家:原兵家著作。 • 3. 法家:原法家著作。 • 4. 农家:农书。 • 5. 医家:医书。 • 6. 天文算法:天文著作,数学著作。《周
髀算经》、《九章算术》。
• 7. 术数: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 五行
• 8. 艺术:书画、琴谱、篆刻、杂技(音乐、 棋)
后。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
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 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 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 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 而不知别亲疏。
• 2.四分法
• 魏晋时期,图书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经 过汉魏之际的动乱,图书经历了聚散,需 要重新整理编目,二是有些图书状况发生 了变化,史籍增多,原来附目地位很难适 应,必须加以调整。所以六分法开始出现 向四分法转变的迹象。
• 文源阁(圆明园)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被焚毁
• 文宗(镇江)、文汇(扬州)阁本在太平天国运 动期间被毁
• 文澜阁(杭州)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 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 家丁氏兄弟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现补齐藏浙 江省图书馆。
• 文渊阁(故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文溯阁(沈阳),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七略》的成果最终体现在《汉书·艺文 志》中。
• 《汉书·艺文志》:
•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 语、孝经、小学
•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
• 诗赋略:屈原赋二十家、陆贾赋二十一家、 孙卿赋二十五家、杂赋、歌诗
•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鬼、杂占、
• 别教
• 1. 释家:佛教典籍。
• 2. 道家:道家典籍,道教典籍,服食、符 录、房中、神异。
集部
1. 楚辞
2. 别集
3. 总集:《御定全唐诗》、《御定全金诗》、 《御定历代赋汇》 。
4. 诗文评
5. 词曲: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 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 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 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 琶记》俱入经籍类中,全失论撰之体裁, 不可训也。
• 其他分类法
• 五分法为梁祖暅(xuǎn)所立,其《五
部书目》看似五部,其实只是在四部之外 增加了 “术数”部而已,这与他是一文天 文学家有关。
• 七分法是南朝齐代王俭《七志》所创, 分为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录传)、 诸子志、文翰志(诗赋)、军书志、阴阳 志(阴阳图纬)、术艺志(方技)、图谱 志(地理书与族谱),并附见道经、佛经 二部。名为七分,实为九分。
• 5. 春秋类
6. 孝经类
7. 五经总义类
• 8. 四书类
9. 乐类
• 10. 小学类 (训诂、字书、韵书)
• 史部 • 1. 正史:纪传体正史。 •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
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 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 目录学的功用
• 王鸣盛: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 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即类求书,因 书究学”。 (章学诚《校雠通义序》 )

• 目录的用途:
• A.学习的工具:快速掌握大量信息、了解 学术源流、指示治学门径。
•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 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 2. 编年: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 3. 纪事本末: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
其始终 。《通鉴纪事本末》
• 4.别史:旁出正史之外,纪一代史实。《东观汉 记》、《大金国志》、《契丹国志》
• 5.杂史:具一事始末,非一代全编;述一时之见 闻,只一家之私记。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 考证。《国语》、《战国策》
• 6.诏令奏议:右史之事。
• 7.传记:一《圣贤》,《孔子编年》、《杜工部 年谱》、《杜工部诗年谱》。二《名人》,《魏 郑公谏录》。三《总录》,如《列女传》、《唐 才子传》、《百越先贤志》 。四《杂录》,如 《骖鸾录》之类。
• 8. 史钞:取诸众史而成书。
• 9. 载记:割据政权史。《吴越春秋》 。
• B.工作的工具
• 面对复杂的工作,不知主干,不明方向: • 1.搜集材料,准备建立目录。 • 2.随着材料的丰富,目录逐渐丰富。 • 3.合并、调整目录,找出主干。
• 或者已知工作方向、任务: • 1.尽可能详细地预设目录。 • 2.有目的搜集材料,及时调整目录。 • 3.更为广泛搜集材料,建立对比目录。 • 4.找出主干。
• 12. 职官:古今职官变迁史实。《唐六典》 。 • 13. 政书: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
工。《通典》、《唐会要》、《文献通考》 。
• 14. 目录:经籍、金石。《崇文总目》、《郡斋 读书志》
• 15. 史评 :评论性史料,《史通》
• 子部 • 1. 儒家:除已经列入经部的《论语》、
• 《隋书·经籍志》:“每一书就,(刘)向辄 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 之。 ”
第二节 群书目录分类
• 1.六分法
• 汉成帝时,刘向等人校书的分工是按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来进 行。刘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部 图书目录分类著作《七略》。
•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 《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 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 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
形法
•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认为读书 当以六种书为纲:
• 《史记》明史源,《淮南子》知议论 之要,《论衡》开广才智,《说文解 字》识古字,《汉书艺文志》溯学术 之流派,明目录之体。
•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时也。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我子》一篇。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
私藏目录
• 1.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2. 宋陈振 孙:《直斋书录解题》;3. 宋尤袤:《遂 初堂书目》;4. 明高儒:《百川书志》; 5. 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6. 清毛扆 (yǐ):《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7. 清钱 曾:《也是园书目》《读书敏求记》;8. 清徐乾学:《传是楼书目》9. 民国张元济: 《涵芬楼烬余书录》。
• 9. 谱录:器物(《香谱》、《古今刀剑 录》)、食谱(《茶经》、《北山酒经》)、 草木鱼虫(《洛阳牡丹记》、《蟹谱》)
• 10. 杂家:
• 立说者谓之杂学(或其学不传,后无所述,或 其名不美,人不肯居……于寥寥不能成类者, 并入杂家),如《墨子》、《鬼谷子》;
• 辨证者谓之杂考,《白虎通义》、《容斋随 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