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方剂学—治风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理论治风剂

方剂学理论治风剂
辩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临 床应用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为辨 证要点。
消风散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 浓茶等。
消风散
加减变化
⑴热甚 合五味消毒饮 ⑵血热甚 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 ⑶湿甚 加苡仁、地肤子、白藓皮、土茯苓 ⑷痒甚 加全虫、僵蚕、龙衣
消风散
第二节 平熄内风
川芎茶调散
方解
疏 风 止 痛
君 川芎
祛风活血而止头痛
臣 薄荷、荆芥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白芷、羌活 细辛
疏风止痛
佐 防风

使 甘草
辛散上部风邪 清利头目 制风药温燥升散
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升散中寓有清降 疏风而不温燥
川芎茶调散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 脉浮为辨证要点。
善行数变 痒证(皮肤病)
风邪袭人
祛风药
散祛清 寒湿热 药药药
痛证
阻痹气血
中风(中经络) 口眼歪斜
和血药
活养 血血
朱丹溪:“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疏散外风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痛不固定、游走性
外 感
特征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头 痛
伴见症:表证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治风剂
3、分类 疏散外风 --外风证 平熄内风 --内风证
治风剂
4、使用注意
⑴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 。 ⑵内风与外风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或
以疏散为主,兼以平熄;或以平熄为主, 兼以疏散。 ⑶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 相应的配伍,以切合具体的病情。

方剂学笔记-治风剂

方剂学笔记-治风剂
2.服用时用茶清,有的写清茶,《和剂局方》原方上写的是茶清,是茶水的意思。茶本身可以清利头目,还可以引热下行。可以制约方里温燥之性。通过一定的利水排出这种燥热。实际上也起到调节方中药物的寒热偏性问题。现在在制药当中,把茶做为一味药,而且量都比较大。
3.这个方用于时间较长,比较顽固的,比如头风这类病,它本身有较强的止头痛作用。又加上川芎和这些祛风药的结合运用,还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个道理。历来这个方就成为治疗外风头痛的首选的代表方。现代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了。在运用当中,其中薄荷和茶这两味,是来调节全方寒温偏盛的一个重要组成。自身还能够清利头目。所以灵活调整,应该说除了风寒,也常用于风热头痛。比如菊花、僵蚕结合以后,就成了菊花茶调散。治疗偏于风热类型。
【用法】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具有活血化瘀,醒脑通络,潜阳熄风等功效。用于治疗脑血栓、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㖞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内风,阴阳失衡,原因或者邪热伤阴,导致筋脉失养,动风;或者本身有阴虚,导致阴不制阳,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所以虚实两者要看主次在哪方面,来确定相应配伍,用药的侧重。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病,往往还有兼夹,而且风邪侵犯,往往正气有一定损伤。内风本身就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所以病情的虚实侧重,也是运用祛风药物和治风剂要考虑的因素。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头痛为主,兼有外风特点,现在有些使用没有外风特点,散风药适当降低) 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03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
腿臂间作痛。
04 治风剂的临床应 用
中风及其后遗症
中风闭证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治宜开窍熄风,方用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等。
使用注意
辨明风病属内属外
治风剂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之分,使用时应根据风病属 内属外的不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治风剂。
兼顾病邪的兼夹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治风剂虽以治风 为主,但也要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配伍祛寒、清热、祛湿 、化痰、活血等药物。
注意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
治风剂中的部分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宜研末冲服,不宜 入煎剂。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如忌生冷、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内伤头痛
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头痛,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疼痛性质不一。治宜调 理脏腑功能为主,兼以祛风止痛,方 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风湿痹痛与关节疼痛
风湿痹痛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麻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方用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灼热、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 桂枝汤、宣痹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对于风湿性关节 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缓解疼痛、肿胀等 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可以作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 物,能够减轻关节疼痛 、肿胀等症状,延缓病 情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有虚证者不宜使用
化痰熄风剂
药材: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 栀子、益母草、川牛膝、杜仲、桑寄 生、夜交藤、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 肾
用法:水煎服
适用症状: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的头晕目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或舌强不语,痰多气短
针对病位配伍
针对病变部位选 择相应的药物
根据病位深浅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特点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发展趋 势选择药物
针对病期配伍
初期治风剂以疏风散邪为主 中期治风剂以活血通络为主 后期治风剂以补益肝肾为主 恢复期治风剂以调理气血为主
针对病性配伍
针对风热者,配伍清热解 毒药
针对风寒者,配伍辛温解 表药
治风剂的处方组成 多以虫类药为主, 配以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的药物
治风剂的分类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的头痛、痹证、半身不遂等病证。 平息内风剂:适用于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中风、痉挛等病证。 祛风通络剂:适用于风邪所致的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证。 搜风止痉剂:适用于破伤风、癫痫等病证。
祛风解痉剂
常见药材:白附 子、天南星、天 麻、全蝎等
功效:祛风止痉, 适用于风邪引起 的痉挛抽搐、角 弓反张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 慎用,过敏体质 者禁用
配伍禁忌:不宜 与乌头类药材同 用
05
治风剂的配伍原则
针对病因配伍
针对风邪外袭:治风剂应配伍散风药,如荆芥、防风等 针对肝风内动:治风剂应配伍平肝药,如钩藤、石决明等 针对风痰阻络:治风剂应配伍祛痰通络药,如天南星、白附子等 针对风热上扰:治风剂应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等

《方剂学》第十三章,治风剂

《方剂学》第十三章,治风剂

▪ 3,配伍特点: ▪ 重用镇潜诸药, ▪ 配伍滋阴之品, ▪ 镇潜以治标, ▪ 滋阴以治本, ▪ 标本兼顾, ▪ 以治本为主。
▪ 4,加减法: ▪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栀子。 ▪ 痰多,加——胆星,竹沥。 ▪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 ▪ 中风后遗证,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
▪ 臣: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源自▪木通——渗利湿热

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 佐: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
▪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风毒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疹,湿疹的常 用方。
▪ [功用] 滋阴熄风
▪ [主治] 阴虚风动证。
▪ [方解]
▪ 君: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柔润熄风
▪ 臣:干地黄,生白芍,麦冬——滋阴柔肝,滋水 涵木
▪ 佐:生龟板,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重镇 熄风

麻仁——滋阴润燥,补虚

五味子——收敛真阴
▪ 使:炙甘草——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 因温病热邪久羁,邪热灼烁真 阴,或因误下妄攻,重伤阴液,导致真阴 大亏,虚风内动。
第十三章,治风剂
▪ 第十三章,治风剂
▪ 一,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 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 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 二,分类:
▪ 1,疏散外风:具有疏散祛风除邪的作用, 治外风证。即由外界风邪侵袭人体的肌腠, 经络,肌肉,关节,筋骨等部位,而引起 的各种病证。
镇肝熄风汤(1)
▪ [组成] 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

方剂学 治风剂

方剂学 治风剂

轻证 头晕目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镇肝熄风汤
重证 卒然昏迷,不省人事
闭证 阳闭 至宝丹
阴闭 苏合香丸
脱证 益气固脱 独参汤
后遗证 神志清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补气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
五、应用: 1、加减:痰多加胆南星、川贝母;头痛眩
晕加夏枯草、菊花;尺脉重按而虚加熟 地、山萸肉;心中烦热加石膏。 2、现代医学用于高血压,中风前。
2、头风病:风邪留而不去,头痛久而不愈, 或正或偏,或休作无时。
四、方解:
川芎 疏风活血止痛
善治足少阳、足厥
阴肝经 头痛(以巅顶、两侧为主)
羌活 疏风
善治太阳头痛(以后项为主)
白芷 止痛
善治阳明头痛(以前额为主)
细辛
祛寒止痛 善治少阴肾经头痛

薄荷
消风散热,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 疏风解表止痛
炙甘草 调和诸药
5、苍耳子散:苍耳子炒60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 、薄荷叶1、5克,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服。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一、主治: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
乱之证。(类中风)
辨证要点: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肢体渐觉不利,
口眼渐形歪斜,脉弦长有力。
二、治法: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
肝阳上亢
第十三章 治风剂
要求:
1、熟悉治风剂的概念、分类、适应范围及应用 注意事项。
2、掌握:川芎茶调散、镇肝熄风汤、
治风剂概述
一、定义:凡是以辛散祛风药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方 剂,统称为治风剂。 1、药物: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

小活络丹
君 川乌 草乌 祛风湿,止痛 祛风止痛

佐1 佐2 使
天南星 祛风痰
乳香 没药 地龙 酒 活血止痛 活血止痛 通络 辛散温通以助药势,引诸药直达病所
牵正散
• 出自《杨氏家藏方》 •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 舌淡红,苔白。 • 煎服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口服2-3次,温酒 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牵正散
君 白附子 祛外来风邪,归阳明经 全蝎 通络止痉 祛风痰 畅通血脉,助药力布散

僵蚕 佐使 热酒
牵正散
• 配伍特点:体现了祛风痰的药,和祛风通络止痉 的药,结合使用。 •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 风邪; 病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 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 使用注意: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不宜使用。
小活络丹
•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去土 天南 星炮,各六两(180g) 乳香研 没药研,各二两二钱(66g) •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 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 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 中有痰湿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 煎服法:炼蜜为丸,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 汤剂,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
消风散
• 随证加减: 风热偏盛,而见身热口渴者,重用石膏,加银花、 连翘疏风清热解毒; 湿热偏盛,兼胸脘痞满,苔黄腻者,加地肤子、 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血分热重,皮疹红赤,烦热,舌红或绛者,重用 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 使用注意:风疹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 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地龙去土 天南星(炮) 各六两,乳香研
没药研 各二两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
芥茶亦得。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小活络丹
【主治】风寒湿痹。
风寒湿袭予经络 痰、瘀 风寒湿+痰瘀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①挟寒—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生姜、苏叶,轻用薄荷; ②挟湿—苔白腻、脉浮滑、身重—苍术、重羌活,轻薄荷; ③挟热—苔薄黄、脉浮数—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 ④挟瘀—带刺痛—红花、桃仁; ⑤挟痰—吐痰涎,苔白腻、脉浮滑—二陈汤; ⑥伏风偏头痛—左右无定位,脉弦—僵、蝉或蝎、蚣;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组成】
当归
蝉蜕
生地
知母
防风
苦参
胡麻仁
牛蒡子
荆芥
苍术
石膏(各一钱)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主治】风疹、湿疹。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痒自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湿热浸淫:斑疹抓破后渗出津水,或遍身云片斑点; 病邪尚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④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瘛瘲——阿胶鸡子黄汤

方剂学教材13治风剂

方剂学教材13治风剂

02
明确治风药物的性 能特点
熟悉各种治风药物的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等特点,以便合理选用 和配伍。
03
根据兼证灵活加减
在治疗风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兼证,如寒热、虚实、气血等 ,灵活加减治风药物。
2024/1/27
16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2024/1/27
临床应用
治风剂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眩 晕、中风、癫痫等风病证候。
方剂学教材13治风 剂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治风剂概述 • 疏散外风剂 • 平熄内风剂 • 治风剂的配伍与应用 • 治风剂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 治风剂的教学与实践
2
01
治风剂概述
2024/1/27
3
定义与分类
2024/1/27
定义
治风剂是指一类以祛风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25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房,了解治风剂的 制备过程及临床应用;指导学生进行 实验操作,掌握治风剂的配伍技巧及 药物选择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治风剂案例,引导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治风剂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4/1/27
26
2024/1/27
谢谢聆听
27
新剂型研究
03
开发治风剂的新剂型,如微囊、微球、纳米制剂等,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21
新药研发与展望
2024/1/27
新药研发
基于治风剂的现代研究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满足 临床需求。

《方剂学》治风剂ppt课件

《方剂学》治风剂ppt课件

03
治风剂的组方原则及配伍方法 体现了中医方剂学的精髓,对 于学习中医方剂学具有重要意 义。
2024/1/26
6
02
疏散外风剂
2024/1/26
7
概述与特点
概述
疏散外风剂是一类具有疏散风邪、解 除表证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 疗外感风邪所致的病症,如感冒、头 痛、身痛、咳嗽等。
特点
这类方剂多具有辛散轻扬、宣散透表 的特点,能够宣通肺气、发散肌表, 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
2024/1/26
8
常用药物与方剂
常用药物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等。
常用方剂
荆防败毒散、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等。
2024/1/26
9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疏散外风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身痛 、咳嗽等外感风邪所致的病症。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辨清病邪的性质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由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后下)、菊花、白芍 、生甘草、竹茹、茯神组成,主治肝热生风证。
13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肝阳上亢证
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天麻 钩藤饮加减治疗。
肝风内动证
表现为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蹇涩,或舌强不语,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治宜熄风止 痉,常用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2024/1/26
14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辨清病证的虚实
在使用平熄内风剂时,需辨清病 证的虚实。实证以熄风为主,虚 证以滋阴养血为主。若虚实夹杂 者,则应根据病情灵活配伍用药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方剂学第13章 治风剂

方剂学第13章 治风剂

一、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治风剂。属于“八法”中“汗法”、“清法”、 “补法”等范畴。 二、适应证及分类:治风剂适用于因“风”引起的病证。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也很复杂,可分为“外风” 和“内风”两大类。外风是由外感六淫之风邪侵袭人体 所致,多与寒、湿、热、痰等病邪相兼为患,而风邪毒 气,从伤口而侵入人体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畴;内风 是内生之风,由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其发病机理有肝 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根据感邪 性质的不同,可将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剂和平息内风剂 两类。
三、使用注意 首先,必须辨证准确,分清外风,内风, 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法或平息内风法,并分辨 寒、热、虚、实而分别配以温、清、补、泻等 法。其次,应该辨明外风是否引动内风,内风 是否兼挟外风,如有兼挟则当兼而治之。再次, 应针对不同的病情,灵活加减化裁,或数法合 参,因风邪不能独伤人,多挟寒、热、湿、痰、 瘀等邪伤人。最后,辛散疏风药多温燥,易伤 津液,且易助火,对于津液不足或阴虚,或阳 亢有热者均应慎用,亦可少佐滋阴之品以制约 之。
镇肝息风汤--功用与组成
怀牛膝 代赭石

镇肝息风 滋阴潜阳
生龙骨、生牡蛎、白芍、龟板 天冬、玄参 茵陈、川楝、生麦芽

佐 使
甘草
镇肝息风汤--方义分析
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生赭石、生龙牡—降逆潜阳、镇肝息风 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滋阴制阳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条达肝气 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和胃安中
如风邪上犯头目,可致头痛、眩晕等症,治宜 疏风止痛,代表方如川芎茶调散;若风邪初中经络 之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治 宜疏散风邪为主,兼以养血、活血、通络为法,代 表方如大秦艽汤;若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 搏,郁于肌肤腠理而致皮肤瘙痒、抓破流水等症者, 治宜疏风止痒,清热除湿,代表方如消风散;若风 邪阻于头面经络,而见口眼斜等症,治宜祛风化 痰,代表方如牵正散;若皮肤损伤,风邪毒气侵入, 发生破伤风,可见口噤、手足拘急,角弓反张等症, 治宜祛风定搐,代表方如玉真散;若风邪与痰湿、 瘀血阻滞于手足经络、筋脉之处,而见手足挛痛、 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代表方如大、小活络丹等。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第十四单元治风剂(一)概述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也比较复杂,概言之,可分为外风与内风两大类。

外风是指风邪外袭,侵入人体,病变在肌表、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及其他如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从伤处侵入人体所致的破伤风等。

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斜,甚则角弓反张等。

内风是内生之风,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发病机理,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等。

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口眼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足废不用,甚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2.治风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别风病属性。

外风宜疏散,不宜平息;内风宜平息,而忌用辛散。

(2)应分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适当的配伍,才能切合病情。

(3)外风与内风,亦常相互影响,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应该分清主次,全面兼顾。

(二)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薄荷叶八两川芎荆芥各四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炙,各二两【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颠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配伍意义】本方是为外感风邪头痛而设,重用辛温之血中气药川芎为君,祛风活血而止头痛,尤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痛),乃治诸经头痛之要药。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助君药疏风止痛,并能清利头目,为臣药。

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羌活、白芷均能疏风止头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均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方解
川芎(君)——少阳经,厥阴经 去
白芷—— 阳明经
风止
羌活—— 太阳经
散痛
细辛—— 少阴经

荆芥 防风
薄荷——清利头目,疏风散热(重用)
清茶——苦寒上清头目,下泄火热,制
约风药的温燥与升散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重在辛散疏风,同时重用辛凉的薄荷 和苦寒的清茶,使升中有降,散中有 清。主要用于风邪头痛,但是风寒, 风热均可用。

祛风燥湿
清热燥湿
除湿(臣)
渗利湿热
石膏 知母 当归 生地
胡麻仁 甘草
清热泻火
清热

养血活血
养血

清热解毒 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
祛风为主 兼以祛湿、清热、养血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以疹 出色红,皮肤瘙痒渗液,舌苔黄或白
2.为辩证要点。 2.加减:风热毒邪盛可加银花,连翘清
热解毒,血热盛的可重用生地加赤芍, 丹皮等。湿热重的可加地肤子,车前 子利湿。瘙痒重的可加白藓皮,刺蒺 藜,地肤子止痒。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忌辛辣,鱼腥,烟酒一,浓茶等。 风疹,湿疹属于虚寒的则不能使用。
大秦艽汤
金元·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与用法】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药二两 (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g)
石膏二两(60g) 吴白芷一两 (30g) 白术一两(30g)
羚角钩藤汤
清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羚角片钱半(4.5g) 先煎 霜桑叶二钱(6g)

2024年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2024年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方剂学治风剂课件一、方剂学概述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方剂组成、功效、应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

方剂,又称处方,是中医药用以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

治风剂,是方剂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针对风邪所致的疾病进行治疗。

本课件旨在介绍治风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药物及方剂,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治风剂。

二、治风剂的基本概念1.风邪:中医理论认为,风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

2.治风剂:治风剂,顾名思义,是针对风邪所致疾病的治疗方剂。

治风剂具有疏散风邪、调和营卫、通络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风邪所致的头痛、身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三、治风剂的分类1.疏散风邪剂:具有疏散风邪、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邪侵袭所致的表证。

如:桂枝汤、银翘散等。

2.祛风除湿剂: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邪夹湿所致的痹证。

如:独活寄生汤、防己黄芪汤等。

3.平肝息风剂:具有平肝息风、镇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抽搐等症状。

如: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等。

4.祛风解毒剂: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邪所致的热毒病症。

如: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等。

四、治风剂的常用药物治风剂中常用的药物有:1.祛风药:如桂枝、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等,具有疏散风邪、解表散寒的作用。

2.除湿药:如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等,具有祛湿通络、利水消肿的作用。

3.息风药:如天麻、钩藤、羚羊角、珍珠母等,具有平肝息风、镇痉止痛的作用。

4.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五、治风剂的常用方剂1.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状。

2.银翘散:具有疏散风邪、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3.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关节疼痛等症状。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随证加减:
邪热内闭,神昏谵语,合紫雪或安宫 牛黄丸;抽搐甚,合止痉散;便秘,加大 黄、芒硝。
使用注意
阴虚风动者,不宜使用。
地黄饮子 Ⅱ类
(《圣济总录》)
主证分析: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瘖痱证。
喑 舌强不能语
痰阻心窍
痱 足废不能用 失于濡养
失于温养
←肾阴不足 虚火内生 虚火挟 ←肾阳不足 湿聚为痰 痰上犯

全僵


蝎蚕




佐使
运用:卒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
随证加减:初起风邪重者,加羌活、 防风、白芷;病久不愈,选加蜈蚣、地龙、 天麻、桃仁、红花。
使用注意
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全蝎 用量宜慎。
玉真散
《外科正宗》(C类)
• 组成:天南星、防风、白芷、羌活、白附 子
内风:热极生风 ——凉肝熄风 肝阳化风 ——平肝熄风 阴虚风动 ——滋阴熄风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A类)
主证分析:类中风,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证。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脑部热痛,面色如醉。
肝阳化风 气血逆乱
卒中
轻证(中经络) 肢体渐觉不利 口眼渐形歪斜
重证(中脏腑) 眩晕颠仆,不省人事
运用:
辨证要点:头痛、眩晕、失眠,舌红 苔黄,脉弦或数。
随证加减:头痛、眩晕重症,加羚羊 角、龙骨、牡蛎;肝火旺,加龙胆草、夏 枯草;脉弦而细,加生地、枸杞子、何首 乌。
“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2.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目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第十四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适用于外风侵袭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风病。

外风证,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及破伤风等;内风证,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

要点二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当辨别风病属内、属外。

应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外风与内风常相互影响,应分清主次,全面兼顾。

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一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用法】为细末,饭后清茶调服。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川芎—善祛风止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

佐:薄荷—辛凉散风,荆芥、防风、细辛——疏散风邪,祛风止痛。

使:甘草—调药和中,使升散不致耗气;清茶—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

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趣记:川兄细心防止老伯抢金戒川芎细辛防芷老薄羌荆芥老:国老,甘草【鉴别】九味羌活汤与川芎茶调散均有祛风散邪之功。

九味羌活汤以发汗解表,祛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之证。

川芎茶调散长于发散头面部位之风邪,具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之偏正头痛。

要点二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秦艽三两川芎独活当归白芍药石膏甘草各二两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白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组方原理】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防风—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独活、细辛—搜少阴之风。

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养血白术、茯苓、甘草—益气;石膏、黄芩—清风阳所化之热。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芎芍二地当,苓术石膏黄芩草,风邪初中经络康趣记:大秦帝都(无人)防止抢八珍,高薪请。

大秦地独(无人参)防芷羌八珍,膏辛芩。

【鉴别】大秦艽汤与地黄饮子均可治舌强不能言语,肢体痿废不用之病症。

大秦艽汤重用诸祛风药祛风通络,佐以补益气血之品,主治正气亏虚,风邪初中经络证。

地黄饮子则滋肾阴、补肾阳,佐以化痰开窍,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阻清窍之喑痱证。

要点三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用法】为末,温酒送服。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斜。

【组方原理】君:白附子—善祛头面之风痰。

臣:全蝎、僵蚕—搜风通络,祛风止痉。

热酒调服,可宣通血脉,助药势以直达病所。

要点四小活络丹(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乌草乌天南星地龙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组方原理】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长于止痛。

天南星—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的风湿顽痰。

乳香、没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地龙—通经活络。

陈酒—助药势,引药直达病所。

方歌:小活络祛风湿寒,化痰活血三者兼,二乌南星乳没龙,寒湿痰瘀痹痛蠲趣记:(活络),汝要弄南星二乌酒。

(活络),乳药龙南星二乌酒。

要点五消风散《外科正宗》【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生地胡麻各一钱木通生甘草各五分【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组方原理】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

臣:苍术—散风祛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佐:当归、生地、胡麻—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方歌: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趣记:萧峰通知胡妈,谨防草地馋牛归石仓库消风通知胡麻,荆防草地蝉牛归石苍苦【鉴别】防风通圣散与消风散均有疏风清热止痒之功,可治风热隐疹瘙痒。

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清热通里并用,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隐疹瘙痒。

消风疏散风邪,清热祛湿,养血活血同用,善治风疹、湿疹。

疏散外风功效主治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风中经络,口眼斜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风寒湿痹。

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

细目三平息内风要点一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组成】羚羊角片一钱半双钩藤三钱霜桑叶二钱滁菊花三钱鲜生地五钱生白芍三钱京川贝四钱淡竹茹五钱茯神木三钱生甘草八分【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组方原理】君:羚羊角—凉肝息风,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臣:桑叶、菊花—疏散肝热,平肝息风。

佐: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增液缓急;川贝、竹茹—清热化痰;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使:生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趣记:岭脚钩藤如被菊花伤,要敷地草。

羚角钩藤汤茹贝菊花伤,药茯地草。

【鉴别】紫雪与羚角钩藤汤均有清热凉肝、息风解痉之功。

紫雪重在清热开窍醒神,兼以凉肝息风,主治热闭心包,引动肝风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等。

羚角钩藤汤以凉肝息风为主,兼以增液化痰,舒筋通络,主治肝热生风之高热不退,烦躁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等。

要点二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二钱甘草钱半【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组方原理】君:怀牛膝—引血下行以治标,补益肝肾以治本。

臣: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息风。

佐: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条达肝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镇肝熄风赭牛膝,龙牡龟芍玄冬齐,川楝麦芽茵陈草,阴虚风动此方绕趣记:真敢恋龙母,带着(去)天涯吵牛龟要姻缘镇肝楝龙牡,代赭(去)天芽草牛龟药茵元【鉴别】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均具镇肝息风、滋阴潜阳、引血下行之功。

镇肝熄风汤镇潜清降之力较强,且能条达肝气,适于阳亢风动,气血逆乱之证;建瓴汤镇肝养阴之力稍逊,而宁心安神之力略优,适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病情较轻者。

要点三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组方原理】君:天麻、钩藤—平肝阳,息肝风,清肝热。

臣: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清热泻火。

佐:益母草—活血利水;川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药。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平肝熄风此方神趣记:天麻钩藤夜教母侄绝技,擒牛服毒。

天麻钩藤夜交母栀决寄,芩牛茯杜。

【鉴别】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均具平肝息风之功。

镇肝熄风汤镇潜降逆之力较强,兼能条达肝气,多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证。

天麻钩藤饮镇潜平肝息风之力较缓,但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效,适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痛等。

要点四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板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二枚鳖甲(生)四钱【功用】滋阴息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

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组方原理】君:生地、麦冬、白芍—滋阴柔肝,壮水涵木。

臣: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佐:阿胶、鸡子黄—滋阴润燥,养血息风。

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敛阴生津,使:甘草—调药。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趣记:弟吵要大定风珠,阿妈卖三甲、五鸡子。

地草药大定风珠,阿麻麦三甲、五鸡子。

【鉴别】大定风珠与三甲复脉汤同属滋阴息风、养血舒筋之剂。

三甲复脉汤以滋阴潜阳、养血复脉为功,息风之力略逊。

大定风珠较三甲复脉汤滋阴息风之力强,兼能收敛阴气,适用于阴虚风动之重证。

平息内风功效主治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肝热生风证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类中风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阴虚风动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