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阅读理解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阅读理解技巧令狐文艳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令狐文艳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孩子必须具有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
在这样的形势下,死记硬背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对资料的搜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
教育学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长篇专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
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所读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
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一纸空文。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
要掌握阅读的本领,关键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而完成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
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阅读习惯。
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这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令狐文艳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一、关于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所谓“置身诗境”,就是要求读者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
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达到美的享受。
而“缘景明情”则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本单元所收录的九首诗歌也正是本着这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以“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鉴赏模式为标准,重点解决“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
作为“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吸收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而“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也是各具特色:《夜归鹿门歌》歌咏了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真实;《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的游仙诗,写于唐天宝四年,是李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而做,梦中的奇景瑰丽变幻,给我们展示了雄伟的意境;《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将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菩萨蛮》则借描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
至于“推荐作品”部分的四首诗歌,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地阅读鉴赏,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二、关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幼儿园中班主题阅读活动方案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幼儿园中班主题阅读活动方案设计:《花边帽子当妈妈》令狐文艳设计意图:【一】、内容选材情况分析:炎热的六月,大街上成了帽子的海洋,形形色的帽子一方面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另一方面更成了他们争论的话题。
所以主题活动——《帽子总动员》,也在我班油然而生。
通过前期的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帽子已有了较深的认识。
可是这是较为肤浅和表面的!如何通过我们的主题活动挖掘幼儿内心深处的东西,实现其情感认知双方面的提高呢?如何将枯燥的科学认知活动变得更形式多样,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渗透与整合呢?为此,我设计了该早期阅读活动:《花边帽子当妈妈》,它源自于于南京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班下期。
这正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整合、渗透理念相吻合,这也是我们本此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所在。
就该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它是一则童话,它赋予了平凡的帽子以人性和亲情,让它变“活”,这样跟易于打动幼儿心灵。
同时,它又以优美的笔调,反映了帽子渴望生命,渴望亲情的情感,读了以后让人心动,更能激起幼儿对亲情的思考。
从而实现其情感认知双方面的提高,更与《纲要》的整合教育观、全面发展观相一致。
【二】、本班幼儿学情分析:现在我班幼儿正处于中班下期,年龄差异也并不大。
就班上孩子的语言发展整体情况来看还是较好的,具体表现为: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能认真倾听、能目的明确的翻阅图书且掌握了正确的翻书阅读方法;百分之七十五的孩子能根据提问及时给出答案;百分之五十的孩子已有了在众人面前进行急性讲述的能力。
此外,再加上我园已长期开设《幼儿早期阅读》课程,以及幼儿本身家庭教育等因素,所以使得许多孩子已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为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对幼儿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讲述能力的提高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
活动一:童话《花边帽子当妈妈》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花边帽子当妈妈的幸福之情,同时激起幼儿自身对亲情的想法和思考,真正体验“幸福”的感觉。
2、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情节及词汇的理解,感知其中丰富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令狐文艳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7.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8.容易弄错的术语:(2)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5)语言特点 =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9.在哪儿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令狐文艳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
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
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
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
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令狐文艳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中心校王艳辉【内容提要】阅读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仅阐述了阅读能力的内涵,还从加强朗读训练、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指导课外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能力方法指导技能训练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如果阅读能力强,学习语文就会很轻松,效果也会很好。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
它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同其它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感性认识能力。
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
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述的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复述。
这种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
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
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其是非曲直。
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之令狐文艳创作
怎样阅读状物文章令狐文艳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一)红菊花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
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初探之令狐文艳创作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初探令狐文艳——《泪珠与珍珠》案例分析梁慧高二上册第三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要求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我认为,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积淀,高二的散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精神层面上,学会品味语言、赏析意境,赏析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法学法上,宜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分组讨论。
围绕情感基调,设置有梯度的讨论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散文的意境。
基于以上想法,我对《泪珠与珍珠》这篇散文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
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泪珠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2、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用一组题为“这个多情的世界总让我们流泪”的图片导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强调作者琦君的散文风格——温润素雅,犹如雨后丁香所散发的淡淡清气;在平常无奇中蕴含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丽。
这篇散文就是她在70岁时所写的。
三、美读课文请四位同学为配乐美读课文,同时,请学生们找出文章中有几个关于泪珠的故事。
四、泪珠故事的寻找、定位在找出泪珠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故事归为三类:书中泪、现实泪、圣人泪。
五、学生讨论(设置有梯度的三个讨论题)1.这么多关于泪珠的故事,相信一定会有哪一则能拨动你内心深处的琴弦。
请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触。
(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涉及到泪珠的三重境界:纯美、至真、至善。
这三种境界,环环相扣,层层相进,既呼应了之前总结出的三种泪珠,又厚实地展现出作者对人生的别样的觉悟,这种觉悟充满了理性的哲思。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令狐文艳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
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
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
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
怎样写好童话故事之令狐文艳创作
怎样写好童话故事令狐文艳一、我们在写之前要弄清什么是童话?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
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
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都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写童话需要幻想和夸张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
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
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
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
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
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第三: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四、童话的写作和要求: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
写童话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还要经过一个“幻想处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过程。
具体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之令狐文艳创作
•阅读悦读令狐文艳——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做法【内容摘要】“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宽知识面,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分析、理解、运用能力。
本文从“引导喜欢阅读”、“指导阅读方法”、“保障阅读资源”、“激发阅读行为”四个方面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一点浅显的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引导方法保障激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一规定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现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依托于广泛而有益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
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机制――向阅读进发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他们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
一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阅读兴趣高涨。
(一)故事引入学生平时都爱听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讲述,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自己去看看。
如我班在近两个学期开展的课前五分钟“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演讲中,学生热情高、情趣浓,都积极准备,哪一堂课若被挤占了,便会发出一片吹嘘声,宁可拖堂也不能漏。
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多阅读一些书籍,在授课时及时联系课外故事,不仅使课堂引人入胜,而且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井阳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课文时,插入了不少课外的东西,极大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没几天,许多平常从不看书的学生都拿着《水浒传》、《西游记》在炫耀,且向我建议要在班队课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令狐文艳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通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
根据小学阅读要求。
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一知: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整的记事文章。
二知: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
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
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
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知: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
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知: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
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三年级语文快速阅读提高鲁班造伞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之令狐文艳创作
语文:中考中如何概括文章主旨令狐文艳知识要点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思维拓展: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小学阶段将其称作中心思想。
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等等。
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故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尤其喜欢关注这个知识点,可算逢考必出。
此处给出几种归纳记叙文主旨的方法,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令狐文艳阅读是学生搜集课外知识、储存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短文阅读分析题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
随着短文阅读题目在试卷中比重的增大,主观题的测试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看到许多学生拿着试卷一筹莫展,我很想再唠叨几句关于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问题。
【冷静审题】小学阶段,阅读题的体裁一般都是记叙文,六年级偶尔会出现说明文或者一些文言文片段。
不管题目出到哪,无非都是测试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拿到试题,千万不能乱了分寸,要冷静下来,认真审题,逐句阅读,弄清题目的主旨所在。
【理清思路】做题过程中,首先要通读一遍全文。
有的学生喜欢先读文再看短文后的题目;有的学生喜欢带着题目要求再去读短文。
这两种方法都行,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方法。
因为带着问题去读做到了有的放矢,比较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答题方向(因为考场上时间有限哦)。
读完之后对文章有了整体的认知,这时候千万不要忙于答题,而是要带着问题再去读一遍,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借助原文】根据老师对这些年试卷的分析,发现每次的短文题目,答案都蕴含在文章中。
我倡导找文章的重点段,进而找到重点句,抓准重点词,然后组织语言答题。
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答题是一种准确、快捷的好方法哟。
【注重细节】在短文命题中,会经常出现给文中加点字注音,理解课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写近义词、反义词,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等题目要求。
由于这些题目不需要在后边留下过多答题空间,总是和前后的要求挤在一起,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中会忽略这些内容,从而失分。
事实证明:细节决定分数的高低,这样的小马虎当不得。
【言之有理】平时做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来问我:老师,我的答案意思和同学的基本相同,为什么没有得高分?这就说到了言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组织的语言力求精炼,一语中的。
切忌反反复复,啰啰嗦嗦,不知所云。
【先易后难】这一点,大家容易理解。
就是先做会的,把不懂的问题放在卷纸做完之后,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有关章节。
考场作文深化主题常用的三种方法
考场作文深化主题常用的三种方法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获得阅卷者的青睐,在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表达生动、主题明确等基础上,还要使文章的主题深刻,即主题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进而达到意蕴深远的目标。
深化主题,就是使主题更深刻,更有社会穿透力,更能反映社会的本质。
为此,考场写作时就要考虑如何深化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强有力的、让人回味的“豹尾”。
下面介绍考场作文深化主题常用的三种方法。
一、拓展范围法考场作文写的多是一人一事一理,多表现“个别”和“点”的内容,而要让人思考则不能仅限于此,应该把这些内容拓展到“一般”、“面”的范围,使其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所以,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具体记叙人事或议论说理之后,往往要再加以拓展推导,通过由自我想到他人,由家庭想到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宇宙的范围扩大,揭示出主题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最后部分写道:“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黄方国《父亲》的最后部分: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您及天下所有像您一样的父亲乞求原谅和深情致敬啊!考场优秀议论文《道德底线》的最后部分:金钱利益诱惑面前,不迷失方向,能时时刻刻坚守心中那条道德的底线,那么,和谐社会,幸福家园终将来临。
诚如此,实为人民之幸,国家之幸!三则例子中,艾青的诗由赞颂保姆大堰河的伟大及其儿子的善良,由爱大堰河,推广到对“大地上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的赞美;黄方国的文章也是由“向父亲乞求原谅和深情致敬”,推广到向“天下所有像父亲一样的人”表达歉意和敬意;《道德底线》一文则是从个人“不迷失方向,能守住道德底线”的作用,推广到这是整个社会人民的幸运乃至国家的幸运。
三篇文章的主题,都通过范围的拓展,使主题由个人这个“点”上升到整个社会这个“面”,从而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
概括中心思想练习之令狐文艳创作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令狐文艳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几种方法:1、审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窗户”,它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思想或包含着中心思想,如《伟大的友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为人民服务》、《视死如归》等。
学习这类文章时,先要认真默读思考: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把中心思想拎出来;接着,进一步了解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顺理法这是一种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
先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抓段法——有些文章通过重点段概括了中心思想。
(1).根据开头段。
如《詹天佑》、《为人民服务》等课文的开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根据结尾段。
《冀中的地道战》、《马》、《大理石街》等课,都在尾段点明了中心思想。
(3).根据重点段。
重点段是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安排的,抓注重点段分析概括,就理解了中心思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段,《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四段,《老水牛爷爷》的第三段等。
(4).根据议论段。
记叙文中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往往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可抓住篇末的抒情部分来概括中心思想。
(5).根据人物事件。
记叙文中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来概括中心思想。
如《忆铁人》一课,可通过分析铁人的形象和他去托儿所这一典型事件概括出中心思想来。
中心思想的表述是有规律可循的。
中心思想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惯的表述形式有两种(不是绝对的):(1)本文通过对......的描述(或记叙、回忆),歌颂了(或说明了、反映了、表现了、提倡了)......。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之令狐文艳创作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令狐文艳(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
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 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
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
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
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
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之令狐文艳创作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令狐文艳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我们身处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吸收新思想,我们的思维才不会呆滞,思想才不会僵死,创造力才不会枯竭。
大量的阅读能够使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世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借助于阅读这一积极的消遣方式来修身养性,能够使我们始终保持生活的激情,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一、阅读的意义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
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和成就事业都至关重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这几句话道出了读书的主要意义。
一般来讲,阅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就总是同他的学识成正比的。
学识从何而来,主要从书本上获得。
虽然一切知识与经验都来自于实践,但我们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去实践。
人生短暂,如果事必躬亲,获得的知识肯定很有限。
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大量来自于前人的实践和经验,来自于书本。
因此,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法国学者安德岁·莫罗瓦说:“当今的文明是我们前人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结晶。
要想享有它,就要阅读。
无论是讲授或直观教学,都达不到同样的教育效果。
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
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之宇文皓月创作刘湘萍黑龙江省密山市第二中学2003年10月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密山市第二中学刘湘萍古人云:“文以意为主。
”“意”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
是写作中须臾不成离开的东西,文章一旦偏离了主题,文章就失去了生命。
因此主题的正误、深浅,决定文章的成败与质量高低。
比方每逢校园举办“五四”、“十一”征文大展,或开展分歧名目的作文竞赛活动,交上来的稿件繁多,可是入选的文章竟廖廖无几(很遣憾这无疑是给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泼了一盆冷水)究其原因,一是在提炼深化主题方面不敷,也就是说虽有好的内容,没有挖掘出好的主题;二是表示主题上出现问题,不是内容假、大、空,或满篇豪言壮语,就是表示形式浮浅显露,或凭空拔高。
主题的俗浅显露都会使文章相形见绌。
怎样才干防止以上毛病,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谈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文章的主题不在题材的大小,贵在以小见大。
我们知道大的题材固然能反映宏大的主题,如《雄关赋》,语言豪迈,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记叙了雷棣关心妈妈,发奋读书,决心靠自己努力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语言平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表达了他企盼世界和平,立志为和平做贡献这一深刻的主题。
足见以小见大的表示手法的作用。
许多同学认为要歌颂“伟大的祖国”、“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深大的主题。
不必宏大的题材,没有豪言壮语,就难以表达强烈军属的感情。
其实否则,勉强而为之的空泛的作品,概况看好像挺有“气势”,结果反倒给人读而生厌的感觉。
反之,好的作品大多是从生活的某一角度摄取生动的题材,用“一斑”来反映“全豹”。
无妨以初三王雪同学一首小诗《路》为例,也能说明以小的题材表示深刻而宏大的主题的道理。
路爷爷从小走的是羊肠小路,路旁长满了青青的草。
爸爸从小走的是宽阔的沙石路,路上老牛哞哞叫……如今,我走的是光洁的水泥路,路上,汽车挤得嘀嘀叫……。
从这首小诗看,作者选材小,仅仅是生活中极平常的“路”,短短六句把祖孙三代所经历的分歧的历史时代都囊括进去,而且深刻地表示祖国今昔巨大的发展变更,从小的题材中反映大的主题,竟给人以清新自然而又朴实的感受,发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令狐文艳刘湘萍黑龙江省密山市第二中学2003年10月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密山市第二中学刘湘萍古人云:“文以意为主。
”“意”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
是写作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文章一旦偏离了主题,文章就失去了生命。
因此主题的正误、深浅,决定文章的成败与质量高低。
比如每逢校园举办“五四”、“十一”征文大展,或开展不同名目的作文竞赛活动,交上来的稿件繁多,可是入选的文章竟廖廖无几(很遣憾这无疑是给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泼了一盆冷水)究其原因,一是在提炼深化主题方面不够,也就是说虽有好的内容,没有挖掘出好的主题;二是表现主题上出现问题,不是内容假、大、空,或满篇豪言壮语,就是表现形式浮浅显露,或凭空拔高。
主题的俗浅显露都会使文章黯然失色。
怎样才能避免以上毛病,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谈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文章的主题不在题材的大小,贵在以小见大。
我们知道大的题材固然能反映宏大的主题,如《雄关赋》,语言豪迈,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记叙了雷棣关心妈妈,发奋读书,决心靠自己努力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语言平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表达了他企盼世界和平,立志为和平做贡献这一深刻的主题。
足见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许多同学认为要歌颂“伟大的祖国”、“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深大的主题。
不用宏大的题材,没有豪言壮语,就难以表达强烈军属的感情。
其实不然,勉强而为之的空泛的作品,表面看好像挺有“气势”,结果反倒给人读而生厌的感觉。
反之,好的作品大多是从生活的某一角度摄取生动的题材,用“一斑”来反映“全豹”。
不妨以初三王雪同学一首小诗《路》为例,也能说明以小的题材表现深刻而宏大的主题的道理。
路爷爷从小走的是羊肠小路,路旁长满了青青的草。
爸爸从小走的是宽阔的沙石路,路上老牛哞哞叫……如今,我走的是光洁的水泥路,路上,汽车挤得嘀嘀叫……。
从这首小诗看,作者选材小,仅仅是生活中极平常的“路”,短短六句把祖孙三代所经历的不同的历史时代都囊括进去,而且深刻地表现祖国今昔巨大的发展变化,从小的题材中反映大的主题,竟给人以清新自然而又朴实的感受,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岂不胜过满篇的豪壮语,歌颂赞美之辞?再如一篇曾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谷多猫贵》是通过叙述我家在联产承包之前没有粮食吃养不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逐渐走上富裕道路的主题,确实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可见,表现深刻而宏大的主题不在题材大小,不同的题材也可以反映相同的主题。
贵在以小见大。
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二、深化主题,贵在求新。
文章的主题求新,首先是对题材的选择处理上,要“开口小,角度新”在新颖独特上下功夫。
再者就是对主题的提炼开掘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这就要求文章动笔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站在时代的前列,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生活,积极思索,努力探求提炼新颖的主题。
古人历来主张:“文章切忌随人后”,贵在“见人所未发”,要善于“舍其旧,求其新”,刻意追求主题的新颖和独特。
过去学生“拾金不昧”的作文,都是写遗金交还失主后,如何坚决拒绝失主的重金酬谢,表现其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和新时代的雷锋形象。
而有一篇作文写两个小学生在歌舞厅门外路旁拾到一个手提包,内有手机与几万元钱。
费尽周折找到失主交还失物失款后,却“不客气”地安然接受了大款失主两千元的酬金,然后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把两千元全部寄往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其接受巨额酬金的理由显然是:大款们在歌舞娱乐场所挥金如土,两千元在他们手里可能微不足道,可是把这两千元寄给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就能多挽救一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文章一反传统的意识行为,表现了两名小学生对金钱新的认识和新的处理手段,从俗的题材中发掘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从而表现了新颖独特的主题。
正意反论,出语新奇,以赋文章新颖的主题。
有人看到社会上挥霍浪费的奢靡景象,看到学校食堂有的学生竟然用雪白的馒头如抛石子般掷打着玩的场面,写下了《再来一次更大的灾茺荒饥饿》的文章,用正话反说方式来告诫人们珍爱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回顾艰苦的过去,树立勤奋的美德。
角度新奇,感受深切。
总之,要使文章的主题新颖独特,“言前人所示言,发前人所未发”,并非易事,作者要像寒暑一样敏感地面对生活,去领悟去发现新的思想火花。
也可“前人虽有言,再换角度言”,例如同是登泰山,姚鼐的《登泰山记》、杨朔的《泰山极顶》、李键吾的《雨中登泰山》,所观之景各有不同,所抒感受也各具一格。
三、深化主题,贵在开掘求深。
作为文学范畴的记叙文章,是客观生活在作者主观头脑中的反映,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就会产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评价的差异,甚至在主题上大相径庭。
同是写水泊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施耐用庵的《水浒传》表现对农民起义的歌颂和赞美,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是对其诬蔑和诽谤。
仅是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是不够的,还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思想。
文章的主题蕴藏在题材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发现程度决定文章主题的深浅。
由于人们对生活和社会人生的认识、领悟和发现,总是从浮浅到深入,从表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因此深化文章主题,也正像沙里淘金,从矿石中提炼钢铁一样,有个不断提炼和深化的过程。
如例文:《买橘》一文三级深化主题过程。
《买橘》一文叙述的是自己的启蒙教师吴淑贞患肝癌住院,自己决定买些橘子探望她。
但买橘子的人太多,为了买到蜜橘探望吴老师,我与售货员商量想让她先卖给我,正在这为难之际,先前那个挤在柜台前留立脚点长头发,蓄着小胡须的令人生厌的小青年发话了:“那你商量啥!”学生看望老师,天经地义,先卖给他。
我买完蜜橘正要说感谢话,他们说他们自己也曾经是老师的学生,没少让吴老师操心,并让我把他们买的五斤蜜橘也一同捎上。
A、接过他的水果袋,看到他们几个渐渐远去的背影,好像再不令人生厌,反倒给人一种粗犷仗义的感觉。
人啊,真是不可貌相!B、走在路上,我在想许多同学填报高考志愿都回避“师”这院校,说“尊师重教”宣传归宣传,但教师工资待遇始终还不行,又没有“油水”、“实惠”,有啥意思!其实,“老师”的字眼,不是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目中了吗?C、此时,我想,见了吴老师除了问候、安慰她以外,我最急于告诉她的,那就是我确定了我的第一高考志愿——东北师大。
这篇文章如果以(A)段作结尾收束全文,仅表现为“看人不可貌相,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主题;加上(B)段作结尾段,又深化主题为“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教师职业已在人们心虽存在一定的位置。
”文章再加上(C)段结尾,又表现作者“决心做一名人民教师,继承恩师的未竟事业,来表达对吴老师的最在百家姓慰和感谢的深刻主题。
那么在同一题材中怎样才能开掘深化主题呢?当你对生活有所感受而产生灵感,并捕捉到丰富生动的材料时,对所写的题材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些题材?怎样才能使某种思想内容?表现哪种思想内容最深刻最本质?怎样写才能使某种思想意义表现得更突出?这样深入细致地思考探索赔,反复推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准和认识能力,不断地对题材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提炼开掘,才能发微显隐,把蕴含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意义发掘出来,完成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从而使主题有了本质的深化和升华。
写作时笔势才会始终围绕所开掘的主题确定文章意向,才能给文章赋予更高的灵魂,给以更鲜活的生命,给所画之龙点上最生动明亮的“眼睛”。
四、表现主题贵在含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开门见山;应用文和说明文要求简明易懂,一读了然;而赢余文则是用塑造生活形象,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表现主题。
是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
所以,它的主题常常是隐含在具体形象、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之中。
人们只有通过去认识、领悟作者描述的具体的现实生活场景和具体人物形象,才能理解和体味到勤俭中的思想意义。
可见,表现文章贵在含蓄,忌言白情露。
有的学生写作利益较高,内容记叙的也好,可就是唯恐读者不理解作品书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总担心自己没有把主体表现清楚,总是号在文中或结尾加紧一些言白情露的议论语言,其目的事项增强情感的抒发,结果反倒画蛇添足,使文章顿减文采.例如《这也是一场考试》记叙的是由于月考,早晨起来晚了,匆匆蹬上自行车上学。
在一个拐角处,撞倒一位老太太,想到考试要迟到了便骑车就跑,但没走多远,身后传不:“你的东西了”的喊声。
于是返回来,看见正有一个姑娘搀扶那位老太太,姑娘说:“你的道德了,我小声辩解,月考要晚了-------那个姑娘冷笑了一声打断了我的话,用讥讽的口吻说:“考试?你已经是不及格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那姑娘扶着老太太慢慢消失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姑娘冷峻的话语,是的,这不也是一场考试吗?这场道德的考试,我是“O”分!我惭愧,我自责。
此刻,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许多……我应该知道尊敬老人,拯救危难是做人的起码准则,更应学习那个姑娘冰清玉洁的心灵,善良美好的品质。
我以后一定要改过自新,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她为榜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个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上面这篇文章加重点号的末段实质是对上段最后一句“我似乎懂得了许多,许多……”的内容显露表白,使主题表达不含蓄深邃。
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冲淡了文章的艺术价值,应删除掉。
文末恰当巧用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理解、想象和共鸣的余地,这就是可贵的含蓄。
古人历来认为“一眼望穿”是文章大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谎:“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由此看来,文章最忌语浅情露,贵在含蓄深邃。
我们学过《荔枝蜜》一文,作者并没有用直露的语言如何热爱劳动人民,如何愿做劳动人民的一员,如何像他们那样去酿造生活的蜜,而仅用“夜里我做了一具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一只小蜜蜂”。
含蓄地抒发了情感,表达了主题,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再举两个生活中俗例:有人夏季爱穿纱类衬衫,影影绰绰看到兜里有一叠“100”元票面的钱钞,这要与他到处呼喊“我兜里有许多钱”相比,效果一样吗?有一人拾到一块手表或一个钱包,礼貌而不露姓名地交还失主,别人评价他一定是“高尚”的;如果在送还失物时,高喊着“我这是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是雷锋精神的再现,希望大家都像我这样。
”在场的人会怎样评价呢?-——精神病!可见,用含蓄的手法,表现文章主题是多么重要。
当然,文章的表现技巧是为题材和主题服务的。
应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文章,就不要故意“卖关子”而写得“峰回路转”了,应该篇末点题,主题明朗的文章,就不要故弄含蓄,卖弄深沉了。
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大都是主题显露,运用篇末点题的手法,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至于写文章时究竟是用含蓄表现手法还是篇末点题的手法,这要根据不同的文题、题材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决定,决不能生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