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

令狐文艳

刘湘萍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二中学

2003年10月

如何深化文章的主题

密山市第二中学刘湘萍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是写作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文章一旦偏离了主题,文章就失去了生命。因此主题的正误、深浅,决定文章的成败与质量高低。比如每逢校园举办“五四”、“十一”征文大展,或开展不同名目的作文竞赛活动,交上来的稿件繁多,可是入选的文章竟廖廖无几(很遣憾这无疑是给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泼了一盆冷水)究其原因,一是在提炼深化主题方面不够,也就是说虽有好的内容,没有挖掘出好的主题;二是表现主题上出现问题,

不是内容假、大、空,或满篇豪言壮语,就是表现形式浮浅显露,或凭空拔高。主题的俗浅显露都会使文章黯然失色。怎样才能避免以上毛病,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谈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文章的主题不在题材的大小,贵在以小见大。

我们知道大的题材固然能反映宏大的主题,如

《雄关赋》,语言豪迈,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激情。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记叙了雷棣关心妈妈,发奋读书,决心靠自己努力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语言平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表达了他企盼世界和平,立志为和平做贡献这一深刻的主题。足见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许多同学认为要歌颂“伟大的祖国”、“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深大的主题。不用宏大的题材,没有豪言壮语,就难以表达强烈军属的感情。其实不然,勉强而为之的空泛的作品,表面看好像挺有“气势”,结果反倒给人读而生厌的感觉。反之,好的作品大多是从生活的某一角度摄取生动的题材,用“一斑”来反映“全豹”。不妨以初三王雪同学一首小诗《路》为例,也能说明以小的题材表现深刻而宏大的主题的道理。

爷爷从小走的是羊肠小路,

路旁长满了青青的草。

爸爸从小走的是宽阔的沙石路,

路上老牛哞哞叫……

如今,我走的是光洁的水泥路,

路上,汽车挤得嘀嘀叫……。

从这首小诗看,作者选材小,仅仅是生活中极平常的“路”,短短六句把祖孙

三代所经历的不同的历史时代都囊括进去,而且深刻地表现祖国今昔巨大的发展变化,从小的题材中反映大的主题,竟给人以清新自然而又朴实的感受,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岂不胜过满篇的豪壮语,歌颂赞美之辞?再如一篇曾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谷多猫贵》是通过叙述我家在联产承包之前没有粮食吃养不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逐渐走上富裕道路的主题,确实起到窥“一

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可见,表现深刻而宏大的主题不在题材大小,不同的题材也可以反映相同的主题。贵在以小见大。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二、深化主题,贵在求新。

文章的主题求新,首先是对题材的选择处理上,要“开口小,角度新”在新颖独特上下功夫。再者就是对主题的提炼开掘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文章动笔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站在时代的前列,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生活,积极思索,努力探求提炼新颖的主题。古人历来主张:“文章切忌随人后”,贵在“见人所未发”,要善于“舍其旧,求其新”,刻意追求主题的新颖和独特。

过去学生“拾金不昧”的作文,都是写遗金交还失主后,如何坚决拒绝失主的重金酬谢,表现其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和新时代的雷锋形象。而有一篇作文写两个小学生在歌舞厅门外路旁拾到一个手提包,内有手机与几万元钱。费尽周折找到失主交还失物失款后,却“不客气”地安然接受了大款失主两千元的酬金,然后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把两千元全部寄往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其接受巨额酬金的理由显然是:大款们在歌舞娱乐场所挥金如土,两千元在他们手里可能微不足道,可是把这两千元寄给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就能多挽救一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文章一反传统的意识行为,表现了两名小学生对金钱新的认识和新的处理手段,从俗的题材中发掘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从而表现了新颖独特的主题。

正意反论,出语新奇,以赋文章新颖的主题。

有人看到社会上挥霍浪费的奢靡景象,看到学校食堂有的学生竟然用雪白的馒头如抛石子般掷打着玩的场面,写下了《再来一次更大的灾茺荒饥

饿》的文章,用正话反说方式来告诫人们珍爱粮食,爱惜劳动成果,回顾艰苦的过去,树立勤奋的美德。角度新奇,感受深切。

总之,要使文章的主题新颖独特,“言前人所示言,发前人所未发”,并非易事,作者要像寒暑一样敏感地面对生活,去领悟去发现新的思想火花。也可“前人虽有言,再换角度言”,例如同是登泰山,姚鼐的《登泰山记》、杨朔的《泰山极顶》、李键吾的《雨中登泰山》,所观之景各有不同,所抒感受也各具一格。

三、深化主题,贵在开掘求深。

作为文学范畴的记叙文章,是客观生活在作者主观头脑中的反映,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就会产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评价的差异,甚至在主题上大相径庭。同是写水泊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施耐用庵的《水浒传》表现对农民起义的歌颂和赞美,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是对其诬蔑和诽谤。仅是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是不够的,还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思想。文章的主题蕴藏在题材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发现程度决定文章主题的深浅。由于人们对生活和社会人生的认识、领悟和发现,总是从浮浅到深入,从表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因此深化文章主题,也正像沙里淘金,从矿石中提炼钢铁一样,有个不断提炼和深化的过程。如例文:《买橘》一文三级深化主题过程。

《买橘》一文叙述的是自己的启蒙教师吴淑贞患肝癌住院,自己决定买些橘子探望她。但买橘子的人太多,为了买到蜜橘探望吴老师,我与售货员商量想让她先卖给我,正在这为难之际,先前那个挤在柜台前留立脚点长头发,蓄着小胡须的令人生厌的小青年发话了:“那你商量啥!”学生看望老

师,天经地义,先卖给他。我买完蜜橘正要说感谢话,他们说他们自己也曾经是老师的学生,没少让吴老师操心,并让我把他们买的五斤蜜橘也一同捎上。

A、接过他的水果袋,看到他们几个渐

渐远去的背影,好像再不令人生厌,反倒给人一种粗犷仗义的感觉。人啊,真是不可貌相!

B、走在路上,我在想许多同学填报高

考志愿都回避“师”这院校,说“尊师重教”宣传归宣传,但教师工资待遇始终还不行,又没有“油水”、“实惠”,有啥意思!其实,“老师”的字眼,不是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目中了吗?

C、此时,我想,见了吴老师除了问

候、安慰她以外,我最急于告诉她的,那就是我确定了我的第一高考志愿——东北师大。

这篇文章如果以(A)段作结尾收束全文,仅表现为“看人不可貌相,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主题;加上(B)段作结尾段,又深化主题为“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教师职业已在人们心虽存在一定的位置。”文章再加上(C)段结尾,又表现作者“决心做一名人民教师,继承恩师的未竟事业,来表达对吴老师的最在百家姓慰和感谢的深刻主题。

那么在同一题材中怎样才能开掘深化主题呢?当你对生活有所感受而产生灵感,并捕捉到丰富生动的材料时,对所写的题材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些题材?怎样才能使某种思想内容?表现哪种思想内容最深刻最本质?怎样写才能使某种思想意义表现得更突出?这样深入细致地思考探索赔,反复推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准和认识能力,不断地对题材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提炼开掘,才能发微显隐,把蕴含在事物内部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